我國古代小說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什麼
❶ 西遊記里的唐僧真實存在嗎
西遊記里的玄奘者唐僧是吳承恩本人假借漢唐以添綴的中華人物,借鼻子出血,以避免另開國史記載之法的吳周經文被清朝統治者殄滅。
吳是百家姓之六,平移了佛門之六如。吳承恩說如來佛祖有三藏經文共15144卷,是變數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1644甲申猴年。從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到死亡是34年多,用三十五證道,所以如來佛祖在三十五部之內傳經。
菩提祖師指著猢猻里的古月給美猴王取姓,隱藏著吳三桂號月所,傳位立十三歲的孫吳世璠。
真經必須真人取,玄奘者與舍衛國蜈蚣山布金禪寺老院主相隔六十歲,是吳三桂與繼位孫的隔齡數。在舍衛國里添—家字,就是舍家衛國。
吳三桂與繼位孫的真實年齡
❷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的經典小說之一,裡面的人物原型分別是誰
玄奘(生於公元602年4月6日—死於公元664年3月7日)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本姓陳,名禕,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氐鎮)人。是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唐朝高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的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人之一.他感到佛說紛歧,便決心去天竺學習,求得解決,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說貞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至天竺,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
在那個時候,陳家其實也算是一個官宦人家,因為在他們的家族史上,曾經有人在北魏的時候當過太守。但是到了玄奘父親這一輩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只是當了一個縣令,不過父親的學問還是挺好的,所以玄奘從小就受父親的影響,又懂事又乖巧。可惜的是,父親去世的早,他們兄弟幾個又不願意去親戚家裡寄人籬下,所以大哥就先成家,然後自己謀生。二哥就選擇出家去當和尚去了,於是從小和二哥比較親的玄奘,自然也就去跟隨二哥的腳步,和二哥一起學習經文。
❸ 西遊記的唐僧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歷史人物,我們可以學到哪些品質
玄奘,俗稱唐僧,通稱「三藏法師」,又稱玉華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俗姓陳,本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創始人。《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我國著名哲學家、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大師。貞觀三年(629年),玄奘歷盡千難萬險前往天竺取經求法,前後17年,博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攜帶回許多經籍,並用19時間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於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在玉華寺園寂,享年65歲。
他的事跡經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改編後,寫入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玄奘法師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國佛教學界負有崇高聲望的大德,
品質
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於冒險的、勇於克服困難的、在溝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貢獻的一個人。他意志力堅強,最後是隻身一人,不遠千里,去的印度。非常的了不起!個人品質是:堅定、有毅力、有犧牲精神。
❹ 西遊記中 唐僧的原型是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
玄奘原來的名字叫做陳禕是法相宗的創始人,被人們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來被後世的人們稱為唐僧。
玄奘在貞觀元年的時候一個人向西邊徒步走了五萬多里的路,最終到達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回了真經。
玄奘取經的過程用了十七年之久,學遍了當時的大乘佛經和小乘佛經。總共給唐朝帶回了150枚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佛經。
唐高宗元年,玄奘大師六十五歲,他依然在玉華寺翻譯佛經。在這一年的歷史記載中,有他對譯場的助手和弟子們說的這么一句話: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當卒命於此伽藍,經部甚大,每懼不終,人人努力加勤,勿辭勞苦。
意思是說:今年我六十五歲了,一定是會死在這座玉華寺里,佛經數量巨大,我經常擔心翻不完,你們大家加把勁兒,努力一點,不要怕辛勞。
在玄奘大師的一生中,第一次發出了這種不自信的、怕自己的工作無法完成的擔憂之辭。實際上,由於多年勞累,在翻譯完《大般若經》以後,他自己就覺得體力開始衰竭,甚至覺得自己行將就木。
不久,他又對弟子們說了一段話,幾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遺言: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擇山澗僻處安置,勿近宮寺。不凈之身,宜須屏遠。
意思是你們在送我的時候,一定要節儉,不要用很多的禮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裹送,把我安置在僻靜的地方,不要靠近宮室和寺院。
同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師的弟子懇請玄奘大師開始《大寶積經》的翻譯,玄奘大師在勉強翻譯了開頭的幾行以後,突然停了下來,他猶豫了很長的時間,平靜而凝重地看著他的弟子。
他說:這部《大寶積經》的分量不亞於《大般若經》,我自己覺得我的體力和精力已經不足以再翻譯如此大部的佛經了,死期已至不是將至,而是我的死期已經到了,不遠了。
說完這句話以後,玄奘大師從此絕筆,停止了翻譯工作。他表示,要把此後可以預見的很少的歲月留給自己去禮拜佛像,為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做好准備。
❺ 唐僧的原型是誰
唐僧,姓陳,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世俗稱為「唐僧」,小名叫「江流兒」,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主角之一,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
唐僧前世為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因輕慢佛法而被如來佛祖貶到下界,在觀世音菩薩的指點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遠萬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經,路途上收得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三個徒弟,經歷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返回大唐,修成正果,被如來佛祖封為「旃檀功德佛」。
(5)我國古代小說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唐僧的角色形象:
在小說《西遊記》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灑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
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在書中唐僧是一個凡人的形象,有懦弱的一面,也有怕死的一面,又因是肉眼凡胎,所以看到孫悟空大開殺戒的時候會嚴厲呵斥。他是一個內心信仰堅定、心懷善良的人。
❻ 在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 唐代的(
在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
唐玄奘
❼ <<西遊記>>中的唐僧的原型是玄奘嗎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褘」,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就有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後來不斷演繹,就有了《西遊記》。
玄奘這位唐代高僧出生於河南洛陽。他13歲時跟隨二哥到洛陽凈土寺出家。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他遠游印度,精心鑽研佛教經典。17年後回到長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書譯經。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記》《會宗論》《制惡見論》等,翻譯印度佛經75部,共1335卷,為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7)我國古代小說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小說《西遊記》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
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❽ 在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形是唐代的()
玄奘就是唐僧的原形
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境內)——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玄奘西行路線圖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508/12295403.html
參考資料: http://www.cctv.com/news/special/C14662/20050905/101161.shtml
歷史背景大體就是李世民剛剛當上皇帝,而此時唐朝的統治還不很穩固,常常受到西邊突厥人的騷擾,因為國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就只能以守為攻,嚴厲限制與西域各國的交流,因此唐玄奘在第一次申請出國的時候被官府以邊境不安為理由拒絕,後來他又申請了多次都被拒絕.於是就偷渡出境,接下來的過程和一樓的朋友說的差不多.
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印度(當時稱為天竺),在那爛陀寺潛心學習佛法,經過了十幾年的學習,對大乘佛教已經是非常的熟練了,那爛陀寺的僧人和他辯論佛法,沒有人能勝過他,於是玄奘准備歸國,印度國王對他盛情挽留,但是在玄奘的一再堅持下,終於回到了大唐.
回到唐朝之後,玄奘受到了唐王室的熱烈歡迎,唐太宗接見了他,勸他還俗,並且許之以高官厚爵,但玄奘不為所動,只是要求皇帝能為他安排一個地方,可以讓他翻譯從西域以及印度帶回來的佛經,於是唐太宗便讓他在大慈恩寺擔任住持並從事翻譯經書的工作,並下詔書調派全國著名的僧人協助玄奘譯經,這些僧人中就有與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譜出一曲動人的愛情悲劇的辯機和尚.玄奘一邊翻譯經書一邊撰寫了《大唐西域記》,把西域的地理習俗風土民情作了詳細介紹,為後來唐朝對西域的幾次用兵,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
在辯機與高陽公主事發之後,辯機被腰斬,愛徒的突然死去對玄奘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雖然表面上仍然專心從事翻譯工作,但是不論從精神上還是體力上都漸漸衰弱下去,在翻譯工作與《大唐西域記》的編寫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在人們贊頌他翻譯佛經無量功德時,玄奘也走向了他生命的尾聲.
玄奘圓寂後,出殯那天,唐太宗為之舉哀,長安萬人空巷來禮送這位為了自己理想奮鬥了一生的大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