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版圖
《鹿鼎記》
《鹿鼎記》誠然是金庸最奇特的一部作品。主人公韋小寶的形象不但在金庸著作及所有武俠小說中戛戛獨造,即求諸整個的中國文人小說,也無有其匹。《鹿鼎記》剛在報上刊載的時候,不斷有讀者寫信來問作者《鹿鼎記》是不是別人代寫的。金庸自己也承認這部小說與其以前的武俠小說「完全不同,那是故意的」。但是這個「故意的」行為,是否如作者在後記中接下來解釋的那樣,是因為「一個作者不應當總是重復自己的風格與形式,要盡可能的嘗試一些新的創造」呢?我以為,理解金庸何以要作《鹿鼎記》是理解這部作品題旨的關鍵。
《鹿鼎記》的故事脈絡是延續金庸早期著作《碧血劍》而來。在武俠小說創作界,例有為自己作品作續篇的傳統。金庸自己就有《射鵰》三步曲的宏制。但是《射鵰》三步曲中《倚天屠龍記》已自矯矯不群,更多的屬於政治小說的范疇。從《天龍八部》一著開始,金庸更是進入了「自為」地創作的階段。在寫作《鹿鼎記》的時候,金庸已經成功地塑造了「無為無不為」的俠客令狐沖,從而達到20世紀人類認識自己(人類的個體)的最高境界。金庸自己也表示,在他筆下所有人物形象當中,他最願意做令狐沖。金庸小說主要承繼西方19世紀主流文學的傳統。古典西方文學的根本目的是認識人自己。既然《笑傲江湖》已經完美地完成了這個任務,金庸有什麼必要去嘗試「新的創造」?不錯,《碧血劍》是金庸最不滿意的一部作品。我們可以從「修訂的心力,在這部書上付出最多」一語間接地得出結論。但《鹿鼎記》既非《碧血劍》的續集,只是基於時間的設定,《碧血劍》中的一些人物:九難、何惕守、歸辛樹等又在《鹿鼎記》里出場罷了。作者決不至於因為早期的一部很不滿意的作品而特為寫一部新作。如果作者存此心願,自當寫一部《碧血劍外傳》(如《飛狐外傳》之於《雪山飛狐》),卻不是另起爐灶創作可謂驚世駭俗的《鹿鼎記》。金庸明知《鹿鼎記》將會因其與從前的小說截然不同而可能剝奪許多讀者的閱讀興趣卻依然要執行其寫作計劃,實在是因為這部小說基於完全不同的創作理念。即金庸自己所說的:「《鹿鼎記》已經不太像武俠小說,毋寧說是歷史小說。」它被創作出來,其目的不是為了人類的個體,而是為了認識人類的群體,亦即社會。
《鹿鼎記》第36回末尾有一段極為精彩的論述,可以由之而窺見金庸創作該書的動機,卻往往被「金學家」們所輕忽:
中國立國數千年,爭奪帝皇權位、造反斫殺,經驗之豐,舉世無與倫比。韋小寶所知者只是民間流傳的一些皮毛,卻已足以揚威異域,居然助人謀朝篡位,安邦定國。其實此事說來亦不希奇,滿清開國將帥粗鄙無學,行軍打仗的種種謀略,主要從一部《三國演義》小說中得來。當年清太宗使反間計,騙得崇禎皇帝自毀長城,殺了大將袁崇煥,就是抄襲《三國演義》中周瑜使計、令曹操斬了自己水軍都督的故事。實則周瑜騙得曹操殺水軍都督,歷史上並無其事,乃是出於小說家杜撰,不料小說家言,後來竟爾成為事實,關涉到中國數百年氣運,世事之奇,那更勝於小說了。滿人入關後開疆拓土,使中國版圖幾為明朝之三倍,遠勝於漢唐全盛之時,余蔭直至今日,小說、戲劇、說書之功,亦殊不可沒。
2. 一本武俠講男主有變換他人的族人去謀略打領土,後為了女主打算去天宮拿葯,在一本武俠連載小說上看到的。
一本武俠講男主有變換他人的族人去謀略打領土,後為了女主打算去天宮拿葯,在一本武俠連載小說上看到的。一本武俠講男主有變換他人的族人去謀略打領土,後為了女主打算去天宮拿葯,在一本武俠連載小說上看到的。
3. 金庸寫的武林為何到了清朝衰敗
因為到了清朝,金庸無可避免把文風轉向了“寫實化”。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清朝武林在金庸十五部小說中並不算衰敗。談及武俠小說,我們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那位震古爍今的一代大宗師:金庸先生。他躬耕文壇數十載;
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武俠巨著,至今仍然為人傳頌。很多人都可能注意到了金庸書中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兩宋,明朝武功昌盛,而到了清朝,似乎武林就開始逐漸的衰敗了。
但是,這不代表金庸有意要讓清朝武林衰敗。實際上,假如我們較起真來的話,像書劍,鹿鼎記這些小說中的“細節”一樣非常強大,不遜於天龍,雙雕。比如說,九難那手“擒龍控鶴”的功夫。
4. 黃易的武俠生涯
從探討武學與天道的第一部作品《破碎虛空》,黃易便沉醉於武俠創作的天地中。其後以明初的紛亂江湖為背景的《覆雨翻雲》,巧妙的將時代政治、陰陽學說及哲學融合在了一起,不但是奠定其重要地位之長篇巨著,更構織出一個動人獨特的武俠世界,風靡了無數武俠讀者。隨即他更以不斷創新的手法,亟思為傳統武俠注入新的元素,創作出結合歷史、科幻、戰爭、謀略的《尋秦記》,再度成為武俠迷爭睹的傑作。而《大唐雙龍傳》,藉由隋末亂世來探索天道無常、武道極致與生命真貌,不斷地為武俠和他自身的創作版圖開疆擴土!成為九零年代港、台武俠小說的旗手!
在武俠小說低迷已久、武俠市場已大部分為電影、電視、漫畫等聲光及圖像傳媒所瓜分的趨勢下,黃易的武俠小說為何能夠博取讀者青睞,在台、港創下數百萬冊的銷售天量天更在現代年輕讀者日趨薄弱的文字耐性下,連續寫下三部超越兩百萬字的長篇鉅構,而始終擁有龐大的讀者群?
正如黃易形容他最愛的兩位武俠名家—金庸及司馬翎的作品:「他們兩人的文筆均臻達圓熟無暇的境界,魅力十足。金庸對人物的描寫栩栩如生,活現紙上;司馬翎則對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大膽直接、卓見哲理、俯拾即是……他們都各自創造出一個能夠自圓其說、有血有肉的武俠天地!」而黃易對自己作品的要求與呈現,亦正符合、證明了這一點。
自「新派」武俠沒落至今,有許多作者仍不斷地努力著,希望能吸收外來技巧、創新格局,或是能更具現代感、更能成為世俗接受等方式,試圖為武俠開荊辟路、再注新血。然而一則大勢所趨,更刺激眩目的流行產物漸占上風;一則努力的成果不彰,成功者鮮矣。有者太強調文字技巧的創新,而與大眾閱讀習慣脫節;有者過於世俗化,或大量夾雜現代語,風味盡失,或過趨於俗,淪為插科打諢,低劣不堪。如何在創新、通俗,並保持原味、顯現屬於中國武俠獨有的風格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當今武俠創作者面臨的課題。
而黃易的作品給讀者的感受,是頗具現代感的。鮮明的文字與明快的節奏,將情節烘托得有若一幕幕動感的畫面,浮現於讀者的腦海中,使人如同身歷其境。而作為大師的他更將生死上升到「道」的高度,將正義與邪惡完美融入到他的哲學理論當中,用極具哲學韻味的語言和萬物歸一的思想,闡述著他對於世界萬物的看法。而真正賦予這些小說靈魂的,卻是最中國的哲學與傳統文化。他的見聞極為廣博,對藝術、天文、歷史、玄學星象、五行術數皆有相當深入的研究,更精研周易、佛理、各家思想等,使他能在經營創新的題材和文字時,依然能不悖中國武俠之傳統精神。
對於書中包羅萬象的內容,謙稱自己只是勤於翻書的黃易,透過訪問,我們可以認識他對武俠的創新理念,以及武俠小說在他心中無可取代的地位:「或者可以說,武俠是中國的科幻小說。她像西方的科幻小說般,不受任何拘束限制,無遠弗屆,馳想生命的奧秘,與中國各類古科學結合後,創造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動人天地。在那處,我們可以馳騁於中國優美深博的文化里,縱橫於術數丹學、仙道之說、經脈理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宗教哲理,任由想像力作天馬行空的構想和深思,與歷史和人情結合後,營造出武俠小說那種獨有的疑幻似真的小說現實,追求難以由任何其他文學體材得到的境界。」這正是顯現他對武俠創作所持的態度。
縱觀黃易的作品,可以發現他不斷地在挖掘武俠文學埋藏的可能性。對於武俠的基本元素--武藝的追求上,他將其提升至「道」的地位,大大拓展了武學的可能性。而這種力量的取得,則必須經由武道追求的過程,不但要對抗敵人,更要擊敗自己、不斷地試煉自己的最大極限,進而以武道進窺至道!黃易認為:「任何技藝事物都可升華至道的境界,包括『解牛』的庖丁在內,正是技進乎道。所謂「物物一太極」,任何事物均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等待挖掘。」武道對他來說,是「人類超越自己幻想中的一種可能性,具有永恆動人之美,若止於技藝,只屬於下層而已」。
在小說中,對於武道原理的探索與突破,尤勝於華麗玄奇的招式和技巧。他更將「無招勝有招」的概念,以另一種形式具現;超越利器、功法的氣勢與精神力,可以穿透空間直探敵人心靈,亂其心神,摧其意志,更凌駕於所有血肉交鋒之上。黃易賦予無形的精神氣勢具體的力量,相對於重物質輕精神的當今之世,無疑是深刻的針砭與反諷。
生命的采熾與真貌,也是他小說中最常探究、並且著力最深的主題。黃易在人物刻畫上,可謂極具火候,不論一出場便是大俠,或是從小癟三努力往上爬;不管是主角、配角、正派、反派,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姿采,也都面臨著同一張由命運編織而成的巨網,每個人都亟思沖破束縛,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究竟在人世的波濤和命運的擺弄下,生命的最大可能性是什麼?這想必是任誰都無法有明確解答的難題。但是黃易認為透過武俠小說,能夠讓生命熾烈發亮,讓生命的面貌由已知的紛擾牽絆和未知的宿命中凈化出來。「在高手對壘里,生死勝敗只是一線之別,精神和潛力均被提升至極限,生命臻至最濃烈的境界。那是只有通過中國的武俠小說才能表達出來的獨特意境。」「只有當劍鋒相對的時刻,生命才會顯露她的真面目。」而透過黃易的文字,你也許可以發現-原來生命也有這種可能性!
「歷史」常是使許多武俠小說更生動精彩的背景要素,在黃易的作品中,讀者往往驚嘆於他對歷史文化及社會背景的深刻認識與嫻熟運用用他能夠像是重現歷史場景般詳細生動,同時又令人物靈活地穿梭於虛幻與現實,過去與未來!
也許有人認為武俠的盛世已過,風光難再!但也有人不斷地為武俠辛勤耕耘、開疆闢地!無論如何,要再創武俠小說的另一次高峰並非一朝一夕或少數人的努力所能達成。除了創作者需要更飛馳的想像力、更廣博的觀點和更突破的藝術表現,重要的還需要讀者們的支持,使武俠有生存的市場及延續的機會。
對於好的武俠小說的條件和未來前景的看法如何?黃易如此回答著:「我想我還不夠資格去訂下好的武俠小說應具備什麼條件。凡是能令我廢寢忘食地讀下去的武俠小說,便是我認為好的武俠小說。而引人入勝的方法,更是數之難盡,只待有心人去挖掘。從這個角度去看,武俠小說該是有無限前景的。」
黃易正是努力提供武俠小說無限可能性與生機的作者,而他的讀者同樣也佔了一半的功勞。正如黃易筆下的大俠浪翻雲-「唯能極於情,故能極於劍」,也唯有對武俠用情至深者,才能寫出好的作品、才有永不缺席的武俠人。願以這句名言,作為黃易和他讀者的注腳。
5. 求好看的古代江湖武俠言情小說
寶器江湖
作者:蘇素/鳳吃牡丹
PART1
一開篇
蕭家很有種。
不是說別的,從老祖宗的老祖宗開始,蕭家就沒有過女丁,統統都是男丁,一代一代,到了蕭老爺這里,已經是第十五代了。
祖宗有訓,為了有個女娃娃,蕭家每代子孫都必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不生到憔悴,不許罷手。
終於,在蕭老爺五十歲這年,喜獲女仔。
全家皆喜,蕭老爺甚至辦了場體面的金盆洗手儀式,以代表自己從今往後不再辛勞播種。
金盆洗手的儀式上,蕭老爺意氣風發的替女娃取名……蕭五十娘,以紀念自己光輝的種馬一生。
所有的姨太太皆淚流滿面,喜極而泣。
至此,流水宴不斷,足足宴請了十天。
整個揚州城萬巷皆空。
很多年後,都還會有人感慨地回憶:為什麼蕭老爺生完第五十個男娃就收手了呢。明明還有那麼多姨太太可以再努力的嘛,反正蕭家家大業大。
這些都不是重點……關鍵是郎與娘之間,大家選擇記得的始終是五十郎。
因為蕭老爺一直在生男孩,大家都忘記了他可以生女孩這個事實。
所以在外人的眼裡,蕭老爺是有五十個兒子的。
最小的那個叫……蕭五十郎。
【書名】《碧城》
【作者】 滄月
【文案】
江湖啊……這個所謂的江湖武林,看起來似乎和自己費盡了力氣才脫離的原來世界大不相同,然而,等了解了,卻發覺原來是一樣的。
大龍門客棧 by星野櫻
大漢情緣——《大漠謠》by桐華
《紅顏亂》作者:朵朵舞
6. 武俠小說中如何處理地點問題,如果不是寫實際中國版圖上的地名,應該怎麼辦
如果你寫的是按照歷史寫小說的話那就寫股時候的地名,如果要是仿照歷史寫小說的話,那就可以根據其原本的名字略改動一下名字。
7. 黃易的詳細簡介
原名:黃奕
英文名:Crystal[水晶]
生日:1979年9月13日 星座:處女座 身高:167cm
個性:開朗、倔強、直率
愛好:看書、運動、健身
個性:比較男孩子氣,開朗活潑,仗義直言
個人才藝:鋼琴、集郵
喜愛的運動:跑步
喜愛的顏色:單色
喜愛的動物:狗
喜愛的水果:西瓜
最想去的地方:威尼斯
最喜歡的地方:上海
最想實現的夢:學會開車、滑雪板(前兩項現已學會)、跳傘
最喜歡的化妝品:SKII
喜歡的穿著:合適大方的,有質感的服裝
喜歡的戲種:古裝戲
自己最欣賞的五官:眼睛
最討厭的事:當眾出糗
最喜歡的事:游泳
最愛的顏色:紅色
最喜愛的演員:劉若英、布萊德彼特、木村拓哉
對另一半的期望:相貌、智能兼具,精明又懂得呵護她
當演員的最大願望:能夠得到影迷的肯定和支持
經紀公司:上海四季銘輝(海潤旗下)
電視劇代表作:《上錯花轎嫁對郎》《卧虎藏龍》《新女駙馬》《妒忌》《有情有義》《長恨歌》
唱片:《第一個夏天》
8. 推薦幾本古典玄幻武俠小說,不要穿越…謝謝
山海經系列
明將軍系列
千門系列
雁飛殘月天
9. 推薦一些已經寫完的、經典的玄幻或者武俠小說。比如昆侖,文筆寫的比較好的
蕭鼎的誅仙、獸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