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小說文學史脈絡

古代小說文學史脈絡

發布時間: 2021-06-21 22:36:41

Ⅰ 中國古代史傳文學的發展脈絡

中國古代史傳文學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初具規模,記言為《尚書》,記事為《春秋》,其後又有編年體的《左傳》和國別體的《國語》、 《戰國策》。 《史記》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史傳文學的發展已經達到高峰。
《史記》是傳記文學名著,但它具有詩的意蘊和魅力。《史記》直斥古今,出入風騷,對《詩經》和《楚辭》均有繼承,同時,戰國散文那種酣暢淋漓的風格也為《史記》所借鑒,充分體現了大一統王朝中各種文學傳統的融會。西漢王朝到武帝時期臻於鼎盛,文學創作也出現空前繁榮的局面。在政論散文和辭賦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歷史散文也出現了里程碑式的傑作,這就是由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史記》代表了古代歷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是漢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那淵博的學識、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揮灑自如的神來之筆,令後代文人仰慕不已。

Ⅱ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脈絡

1、先秦時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漢時期:辭賦、樂府詩。

4、唐代時期:韓、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學語言和文體的革新,宋代的歐陽修等人繼續韓、柳的道路,完成了這次革新。

5、宋代時期:詞。

6、元代時期:曲。

7、明清時期:從元代開始敘事文學占據了文壇的主導地位,從此文學的對象更多地從案頭的讀者轉向勾欄瓦舍里的聽眾和觀眾。

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中華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寶。中國幾千年來的的封建王朝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學的繁榮發展,唐詩、宋詞、元曲的繁榮發展,配合其他漢樂府、歌賦等百家爭鳴,形成了悠久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學史。

(2)古代小說文學史脈絡擴展閱讀

每一個時代的文學發展都有歷史的繼承性。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文學的發展也是如此。文學遺產是前人根據他們對彼時彼地的生活的審美體驗而創造出來的,它一經產生,就成為一種客觀存在,會對後代的文學發生一定的影響。

後代作家從事文學創作,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從文學遺產中吸取養料,繼承前人的傳統,學習和運用已有的技巧和語言。同時,每一個時代的文學,又應當有所革新,有所創造。

因此,在文學的發展中,繼承與革新應當是辯證的統一。偉大的作家總是在繼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學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才能創造出不朽的文學作品來。

Ⅲ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

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

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而中國小說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開始具有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兩種不同的小說系統。文言小說起源於先秦的街談巷語,是一種小知小道的紀錄。在歷經魏晉南北朝及隋唐長期的發展,無論是題材或人物的描寫,文言小說都有明顯的進步,形成筆記與傳奇兩種小說類型。

而白話小說則起源於唐宋時期說話人的話本,故事的取材來自民間,主要表現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識。但不管文言小說或白話小說都源遠流長,呈現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小說的特點

1、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Ⅳ 中國古代漢語言文學發展脈絡

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專門人才。與漢語言文學相對應的專科專業為語文教育,其培養對象是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等。
本專業是培養具有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外,還可以考取教師資格證成為教師。
漢語言文學的改革是與中國社會特定的變革聯系在一起的,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時代在文學身上打上了鮮明的烙印。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創作局面,在九十年代興起的全民經商的大潮中,很快土崩瓦解。經濟基礎再一次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文學也逐漸從過度的繁榮興盛逐漸走向式微。
這表現為文學形式上的探索越來越少,而且也越來越與現實脫節,以往那些繁復的文學形式已經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摒棄,甚至在評論界也鮮有喝彩,許多雜志開始轉向,讀者的熱情日漸低迷。
真正在文壇堅守的作家已經越來越少,一些人下海經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閱讀取向也更趨理性,更加現實。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社會與讀者在生活中也發生了變化,文學也開始讓位於經濟,文學回歸到它本來的位置。具體表現為早期的實驗性的各種風格流派的文學創作漸漸淡出文壇,有的很快銷聲匿跡,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作家也曇花一現
嗯,是這些吧?望採納

Ⅳ 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脈絡

按文學史的習慣,可以劃分為先秦文學(如《詩經》、《楚辭》《春秋》《左傳》《戰國策》《國語》等等)秦漢文學(如《鵩鳥賦》《吊屈原賦》)、魏晉南北朝文學(以「建安三曹」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在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晉朝以陶淵明成就最高。 )、隋唐五代文學(唐詩三百首這我就不用說了吧)、宋金元文學(宋詞元曲)、明代文學、清代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之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相傳是孔子所刪、漢代毛亨所傳。
《山海經》是我國最早富有神話傳說的一部地理志,作者無法考究。
《穆天子傳》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小說,作者無法考究。
《呂氏春秋》是我國哲理散文最早的總集,是秦國宰相呂不韋及其門客所著。
《新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政論文總集,作者是西漢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賈誼。
《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的筆記體小說集,作者是南北朝宋的著名文學家劉義慶。
《搜神記》是我國第一部最早的志怪小說,作者是東晉文學家、史學家干寶。
《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作者據《史記》記載是左丘明,據考證是後人偽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作者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
《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作者是三國著名的詩人魏文帝曹丕。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優秀的長篇敘事詩,作者無法考究。
《離騷》是我國第一首優秀的長篇抒情詩,作者是戰國時楚國的偉大詩人屈原。
《論語》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私人編撰的史書,作者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作者是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
《文心雕龍》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學批評專著,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
《詩品》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品評詩歌的專著,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學理論批評家鍾嶸。
《文選》(《昭明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文章總集,作者是南北朝梁代的蕭統。
《老子》(《大乘起信論》)是我國最早的典籍外文譯本,譯者是唐代僧人、佛教學家、翻譯家、旅行家玄奘(法號),原名陳禕。
《徐霞客游記》是我國一部價值最高的游記體地理學著作,作者是明代傑出的旅行家、地理學家、散文家徐弘祖。
《西廂記》是我國藝術成就最高的雜劇,號稱「天下奪魁」,作者是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
《原君》是我國最早的一篇具有民主思想的政論文,作者是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黃宗羲。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優秀的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說家羅貫中。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優秀的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小說,作者是明代著名的小說家施耐庵。
《西遊記》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神話小說,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
《金瓶梅》是我國第一部以家庭為寫作題材的小說,作者是明代小說家笑笑生(筆名)。
《夢溪筆談》是我國第一部用筆記文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
《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優秀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是清代偉大的小說家吳敬梓。
《紅樓夢》是我國藝術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話小說,作者是清代偉大的小說家曹雪芹。
《官場現形記》是我國第一部譴責小說,作者是清代的譴責小說家李寶嘉。
屈原是我國第一個偉大的詩人,作品收在《楚辭》里。
許穆夫人是我國第一個女詩人,作品有《載馳》、《泉水》、《竹竿》。
班昭是我國第一個女史學家,將其兄班固的《漢書》續成。
李清照是我國第一個女詞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李白是盛唐時期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杜甫是盛唐時期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作品收在《白氏長慶集》里。
楊萬里是我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一生寫詩兩萬多首,作品收在《誠齋集》里。
關漢卿是我國最偉大的戲劇家,代表作是雜劇《竇娥冤》。

Ⅵ 請問: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大致脈絡簡單,但是能概括各個時代的著名作家和作品。

1、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有兩源,現實主義和浪漫。
《詩經》分為風雅頌,反映現實300篇①?。
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碩鼠》與《伐檀》。
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為屈原。?
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
儒墨道法屬諸子,各有著作傳世間;
儒家《論語》和《孟子》,墨家《墨子》見一斑;
道家《老子》和《莊子》,法家韓非著名篇。
歷史散文有兩體,分為「國別」和「編年」;
前者《國語》《戰國策》,後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
「樂府雙璧」?②人稱贊,建安文學推「三曹」③;
田園鼻祖是陶潛,「採菊」遺風見節操。
《史記》首開紀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
班固承續司馬意④,《漢書》斷代創新招;
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雲霄;
「出師」二表名後世,《桃花源記》樂逍遙。
辭賦盛行多空洞,張衡《二京》似驚濤。
文學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
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傑」不平凡;
王楊盧駱創格律,律詩、絕句要記全。
浪漫詩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難》。
現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一般。
樂天倡導新樂府,「琵琶」、「長恨」留名篇。
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邊塞。
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傳世間。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後衰敗如塵煙。
韓柳古文創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
唐代傳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詞泱泱,分成婉約與豪放。柳永秦觀李清照,風花雪月多感傷。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去」氣昂昂;愛國詩人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范公作品雖不多,《岳陽樓記》放光芒。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家邦;人生自古誰無死?後世感懷文天祥。編年通史第一部,《資治通鑒》司馬光。《夢溪筆談》小網路,作者沈括美名揚。

5.元明清文學

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各不同。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漢卿: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象最鮮明;其餘三家鄭馬白⑥,還有《西廂》留美名。明清戲劇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長篇都是章回體,「四大名著」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齋志異》多流行。尚有短篇擬話本,編訂「三言」馮夢龍。方苞開創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

Ⅶ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並舉出各階段的代表人物作品

1、起源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

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劉義慶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干寶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2、發展階段

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

3、轉化階段

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

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

代表作品:《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等。

4、成熟階段

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清代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等。

(7)古代小說文學史脈絡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名著」

1、《西遊記》: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還有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2、《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一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無不是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3、《水滸傳》: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綜合」,以它傑出的藝 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的社會意 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 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時代敢於「現實」和文學相結合的寫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種突破。

4、《紅樓夢》:是集諷刺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古代罕見名著。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具網路全書風范的長篇小說。

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Ⅷ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中國古代小說是由神話傳說開始的,簡單表示發展規律如下:
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干寶《搜神記》、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短篇故事
唐朝——傳奇小說:李朝威《柳毅傳》、白行簡《李娃傳》、元稹《鶯鶯傳》、蔣訪《霍小玉傳》、杜光庭《虯髯客傳》,這個時期佳作極多,無法一一列舉了~
明代——話本小說:《三言二拍》中的故事,最著名的應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明清——章回小說: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等等~也是佳作迭出

另說一句,《聊齋志異》雖是清代創作但屬於傳奇小說,一般人容易混淆~

吳組緗先生有專門一篇文章闡述了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及其規律,上面的朋友已節選了一段,這是一篇高中課文,樓主若是還沒上高中,將來會學到的。

Ⅸ 寫出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脈絡(要求寫清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中國文學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 文學發展變化的九個方面 上古期 中古期 近古期
有上游、中游、下游,中國文學史也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這就 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國文學史大的時代斷限。在三古之 內,又可以細分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體劃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漢
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
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
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爭(1840)
第七段: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1919)

Ⅹ 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及其規律簡述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吳祖緗先生的《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新選入1995年版高中第五冊課本,在人教版初高中全套語文教材中,從宏觀上評論文學現象的文章僅此一篇,所以值得重視.文章的題目概括了評論的范圍,即我國古代小說,重點是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文章第一部分論述發展,溯源導流,線索清晰;第二部分評析"規律",據史立論,要言不煩.
寫作特點主要有四.
一,評論精當,一語中的
文學評論要以科學的文藝理論為指導,提出評論者的觀點.觀點新穎獨到而又持之有據,評論才有價值.本文的價值,正在於作者對所評論的文學現象發表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評析精當,往往一語中的.
關於我國小說的起源,有人說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傳,諸子散文等等.魯迅先生則認為勞動者休息時"彼此談論故事,正就是小說的起源".作者則明確指出:"其實源只有一個,那就是神話傳說."
對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說,一般評論者認為這時小說已"初具規模",是我國小說的"雛形".作者則認為:"'志'是記錄的意思,而不是創作","是作為史實記載下來的",還算不上真正的小說.
再如,"唐代小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想像虛構和講求文采","歷史小說走宋代傳奇的路子……,作為文學作品是失敗的","《金瓶梅》開辟了一條寫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等,都有作者的真知灼見在,而與以往文學史中的觀點不同.如《金瓶梅》因有較多的猥褻描寫而長期列為禁書,直到80年代才有較深入的研究.作者不僅說它"顯示了現實文學的長足發展",而且拿婦孺皆知的《紅樓夢》作比較,認為"紅樓夢的道路,是金瓶梅所開創出來的",這就使讀者明確了金瓶梅在小說發展史上不容忽視的地位.
在對小說發展源流考察的基礎上,作者歸納出4條規律.這是對文學現象所作的理性思考,使文章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而更具有指導的意義.
二,論據典型,以一當十
從文章題目的論述范圍而言,可以寫成一部專著,作者卻大題小作,以簡馭繁,僅用4000來字就說清了問題.其原因一是闡述論點精練簡潔,要言不煩,二是選擇論據少而典型,以一當十.
作者論證第1條規律―――小說來自民間,反映人民意願時,主要舉《三國演義》為例.在這部文人創作的小說成書之前,早有民間的話本《三國志平話》等在流傳. 以《三國演義》為例證明中國小說的每次發展,進步,都是文人作家向民間學習,參予,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並由此引申出中國古典小說重視情節,也是保留了民間創作的特點而形成的,還拿這一點與外國小說作了對比.
論證第2條規律―――中國古典小說受史傳文學影響,舉《水滸傳》為例.先引劉知幾的話,指出史傳文學的經驗是"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是為實錄".再說民間文學寫人往往是好壞分明,壞人無好處,好人無壞處.經過比較,指出《水滸傳》是吸收史傳文學寫人藝術經驗的第一部古典小說,它寫人如"明鏡照物,妍媸畢露".最後指出《水滸傳》使小說的人物描寫大大推進一步,而後才有《儒林外史》《紅樓夢》.
論證第3條規律―――小說立足於現實,不脫離現實,主要舉《西遊記》為例.先總述書中所寫神怪境界,唐僧的"八十一難"等情節都是現實生活中有的.再舉兩個細節具體說明,一是"小子國",有太監高采為現實根據;二是書中所寫魔怪從神佛處來,有錦衣衛的橫行霸道為現實根據.再總述"一部《西遊記》……正是辛辣地挖苦與諷剌了神佛即現實統治勢力".最後說到《三國演義》《水滸傳》表現的民族感情,正統觀念,也都是現實的反映.《西遊記》在我國古典小說中,是最富於幻想而似乎遠離現實的,證明了《西遊記》也立足於現實,其它為群眾熱愛的小說就更不用說了.
論證第 4條規律―――小說受封建統治文化的壓迫摧殘而發展極為艱難,作者沒有舉具體事例,只概括列舉兩種文化現象:一是"許多偉大作家生活,創作條件都全無保障 ".讀到這里,我們自然會想起"舉家食粥",貧病交迫,英年早逝的曹雪芹.二是"許多偉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誰".讀到這里,我們也會想到《金瓶梅》的作者至今還無定論,對《西遊記》的作者也時有異見.從這兩種文化現象,作者"感受到封建文化對小說創作的殘酷扼殺;"感覺到那些現實主義大作家和他們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貴."
文章這一部分論述4條規律,主要舉了三部小說為例,可以說少到不能再少,而每一個例證都充分證明了作為分論點的一條規律,論據十分典型,論證十分有力,真是以一當十,以少勝多.
三,縱橫交織,結構嚴謹
文章形式是為表現內容服務的.這篇評論的內容是要從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脈絡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這就決定了它的結構形式.論述發展歷程,追根溯源,再順流而下,按時間順序,呈縱式結構;概括規律,則取並列式,由主到次,一一道來,呈橫式結構.這樣,全文縱橫交織,經緯互補,結構嚴謹,線索清晰.
課文第1―7段為第一部分,依時間先後論述小說的發展源流.
第一段明確指出我國小說的起源是神話傳說而不是別的,並對神話與傳說的區別作了界定:"神話是把神人化,傳說是把人神化".
第2 段指出魏晉南北朝出現的志怪,志人小說只是記錄史實,嚴格地說還不是小說創作.第3段先引用蕭統《文絢序》為文學下的定義,再論述唐代應運而生的傳奇小說已脫離了歷史領域,其代表作《長恨歌傳》《李娃傳》等都是依照傳說創作而成.其特點虛構,想像正是"事出於沉思";而講求文采,則正是"義歸於翰藻",因而唐人傳奇是小說走向成熟的標志.
第4段指出宋代小說"沒有什麼虛構和富有文採的創作加工",可以說是古代小說發展的低谷.後來的歷史小說"按照史書的記載編寫",作為文學作品是失敗的.
第5段論述話本小說的興起以及話本與小說的不同風格.話本"是植根於講給人聽的說書藝術的","以描繪精彩動人的情節場面和塑造生動活躍的人物性格見長";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則是經過文人加工進行再創作,而專供人閱讀的小說.
第6段論述明清時期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以其代表作《金瓶梅》為例,論述其寫平凡人和生活在文學發展史上的開創意義.《紅樓夢》就是沿著《金瓶梅》開辟的現實主義道路,而"走到一個輝煌的頂點".
以上6個自然段,從小說的起源,雛形,寫到成熟,中落,再發展而達到高峰,評述了我國古代小說發展的脈絡及特點,簡潔明了,線索清晰.這一部分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述中有評.第7段用"大致就是如此"作一簡單小結,以過渡到第二部分.
第8―16為第二部分,分述4條規律.第8段承上啟下,作為過渡.
第9―11段論述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第12―13段論述史傳文學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影響.
第14―15段論述中國為群眾長期熱愛的小說創作多是立足於現實,不脫離現實的.
第16段論述中國小說受封建統治文化的摧殘,發展極為艱難.這一段寫得言簡意豐,戛然而止.
上述4條規律的論述,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先評後述,以論帶敘.一條規律就是一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論述得有理有據,條理分明.
四,字斟句酌,分寸恰當
與寫評論一部文學作品相比,對文學現象的評論是一種更高級,更復雜的批評活動.因為文學現象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本文評論的對象是我國古代小說,從上古神話到清末名著,上下數千年;范圍包括"筆記",傳奇,話本,演義,"擬話本",章回體等多種小說樣式,具體作品更是浩如煙海,何止萬千.要評論恰當是很難的.作者憑借深厚的語言修養,精練而恰當地表述了自己從長期研究中獲得的真知灼見.其語言的特色主要表現為:10准確周嚴.如第1段說神話與傳說"兩者之間的界限很難確切劃分".這句話強調兩者的"同",同到難以分辨.但兩者畢竟有"異",神話是"把神人化",傳說是"把人神化".
作者用"很難"和"確切"對"劃分"嚴加限制,就不致造成自相矛盾.
又如第14段說"中國為群眾長期熱愛的小說創作多是立足於現實,不脫離現實,否則就沒有生命力."有了"為群眾長期熱愛"這個限制性短語,就把論述范圍縮小到少數優秀小說,而把多數小說排除在外.在"立足於現實"之前又加"多是"一詞,使這一論述更為嚴密,無懈可擊.
再如第15段論述《西遊記》中的描寫,兩次用"不是沒有現實根據的"這種雙重否定的句式來減輕語氣,就比直說"有現實根據"顯得分寸恰當,留有餘地.
20簡潔明了.評論語言多用判斷句,為求嚴密,句式往往較長.作者卻常用短句就准確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如:
神話是把神人化,傳說是把人神化.
"志"是記錄的意思,而不是創作.
唐代小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想像虛構與講求文采,這就同過去的作品有所區分.
傳奇小說發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這一類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說發展史上開辟了一條新路.
史傳文學不是源,而是流.
正是作者立足於現實的創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這些話都說得語氣肯定,簡潔明了.正因如此,才使這篇評論有如此巨大的容量.

熱點內容
女生校園小說完結 發布:2025-05-13 23:36:24 瀏覽:361
現代唯美小說書名 發布:2025-05-13 21:28:37 瀏覽:19
現代百合小說總裁 發布:2025-05-13 21:24:07 瀏覽:412
女生青春校園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3 21:24:05 瀏覽:494
最好看重生古代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3 21:09:15 瀏覽:374
武俠小說紅線娘 發布:2025-05-13 21:02:07 瀏覽:590
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 發布:2025-05-13 20:58:30 瀏覽:911
小燕子永琪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5-13 18:16:47 瀏覽:51
斯巴達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3 18:15:22 瀏覽:347
免費網路小說全能戰王 發布:2025-05-13 18:09:27 瀏覽: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