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文學小說名作代表作品

古代文學小說名作代表作品

發布時間: 2021-06-21 16:55:41

① 列舉中國最著名的二十部古典文學名著

1、《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2、《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3、《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4、《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5、《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

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

6、《戰國策》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

《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7、《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後只有三卷。

8、《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9、《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10、《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11、《水滸傳》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

12、《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13、《紅樓夢》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14、《鏡花緣》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史。

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15、《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

這部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

16、《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1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晚清文學家吳趼人創作的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全書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經歷為主要線索,從他為父親奔喪開始,到經商失敗結束,通過「九死一生」二十年間的遭遇和見聞,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狀況、道德面貌、社會風尚以及世態人情,揭露了晚清社會和封建制度行將滅亡、無可挽救的歷史命運。

18、《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明代許仲琳(存在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

《封神演義》全書一百回,寫武王伐紂的故事。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姜子牙歸隱,文王訪賢,得姜子牙之輔佐,武王才完成討伐紂王的大業。

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斗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凶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

19、《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葯、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20、《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名著

②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古籍名著
1.「四書」、「五經」
「四書」指四部儒家經典即《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是五部儒家經典,即《詩經》、《書經》、《禮》(《周禮》、《儀禮》、《禮記》)、《易經》、《春秋》。
2.《詩經》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詩經》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詩經》,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叫「國風」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如《伐檀》、《碩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數民謠,內容大都是記述周貴族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多為貴族統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詩經》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優良傳統的源頭,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詩歌的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並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
3.《左傳》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後記敘了春秋時期250多年的史事。《左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
4.《國語》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21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全書按不同國家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後500餘年的史事。《國語》和《左傳》明顯的區別是《國語》分別寫不同國家,以記言見勝;《左傳》則按年代編寫,長於記事。
5.《楚辭》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於詩歌的形式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和方言詞彙,所以叫「楚辭」。《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離騷》,後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集。《楚辭》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
6.《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先秦雜家的代表著作,由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成,全書共26卷,選入教材的有《察今》。
7.《山海經》
《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主要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蚩尤」、「鯀禹治水」、「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後世作家珍視的材料。
8.《戰國策》
《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編。記事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輯錄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史實,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戰國策》在語言運用上很成功,雄辯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
9.《玉台新詠》
《玉台新詠》總集名,南朝陳徐陵編,共10卷,書成於梁代,是《詩經》、《楚辭》之後一部很有影響的古詩總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東南飛》(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等。
10.《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總集名,宋郭茂倩編。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包括民間歌謠與文人作品以及樂曲原辭與後人仿作。樂府原是當時官府設立的音樂機關,專事製作樂章並採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的歌辭。這些樂章、歌辭後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楚辭》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
11.二十四史
指從《史記》到《明史》的24部史書。其中中學課本涉及到的有:《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東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新唐書》(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明史》(清?張廷玉等)。
12.四史
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的總稱。《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薈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綜合叢書。共輯錄清代乾隆以前歷代重要典籍3461種,79309卷,分裝為36000多冊,按經(被儒家列為經典和注釋經典的著作)、史(記述歷史史實、地理疆域、官職等書)、子(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農、醫等各種科學技術著作)、集(歷代作家詩文集)四大部分分別編列。

有什麼要追問的么。

③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1、《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2、《戰國策》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

《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戰國策》曾被斥之為「邪說」、「離經叛道之書」。「《戰國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學觀多取道家,社會政治觀接近法家,獨與儒家抵牾不合,因而為後世學者所詬病。」

作者並非一人,成書並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

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師道作《戰國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煒有《戰國策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校注》。

3、《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4、《牡丹亭》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5、《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④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有那些

1.《紅樓夢》

《紅樓夢》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紅樓夢》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盛極而衰時代的特徵。它所描寫的不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的愛情故事;而是寫封建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和婚姻悲劇。小說的巨大的社會意義在於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

其中又以賈府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滅的命運。同時小說還通過對貴族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新的朦朧的理想。

2.《詩經》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3.《水滸傳》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4.《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5.《西遊記》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⑤ 有什麼著名的古代文學作品

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散文蓬勃發展的階段,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散文著作,這就是文學史上的先秦散文,它包括秦朝及秦朝之前的散文。先秦散文分為兩種,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歷史著作;後者是儒、墨、道、法等學派的文章,其中如《論語》《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軻的弟子對其師言行的記錄,《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則為本人的著作。
初期的漢賦如賈誼的《吊屈原賦》、淮南小山的《招隱士》等,其形式同《楚辭》沒有什麼區別。景帝時枚乘作《七發》,開創了一種進一步散體化、以鋪張為能事的新賦體。經過司馬相如等著名賦家的發揚光大,新體賦在武帝以後繁榮起來,成為漢賦的主流。新體的漢賦一般又可分為大賦和小賦兩類。從內容上看,大賦多是鋪敘誇耀都城、宮殿、苑囿之盛和帝王大規模行獵的場景,旨在歌功頌德,粉飾太平,迎合統治者好大喜功、追求享樂的心理,而在篇末寓諷諫之意。主要作品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揚雄的《長楊賦》、《羽獵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東京賦》、《西京賦》等。這些大賦寫得富麗堂皇,很有氣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統一的漢帝國的聲威和上升時期封建統治階級既窮奢極欲又發揚蹈厲的風貌。但大賦為達到形式上的華美恢宏,往往誇張浮飾又大量堆砌詞藻,喜用冷字僻詞以炫博爭奇,兼之後期的大賦多摹擬而少創新,行文板滯,這些都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小賦篇幅較短,或抒情述志,或借物寓言,內容比較廣泛,風格比較清新,主要流行於東漢。著名作品有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禰衡的《鸚鵡賦》等。
唐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從軍行》:、盧照鄰、駱賓王(《鵝鵝鵝》);「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其句子長短不齊,便於抒發感情。宋詞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後主李煜(〈菩薩蠻〉)、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一剪梅〉)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破陣子〉)、岳飛等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雖有定格,又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元曲將傳統詩詞、民歌和方言俗語揉為一體,形成了詼諧、灑脫、率真的藝術風格,對詞體的創新和發展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代表人物即代表作: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明、清小說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壠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小說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說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說脫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⑥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最出色的是

古代文學其實分很多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不過一般都認為《紅樓夢》最好。

《紅樓夢》簡介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後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紅樓夢》。亦有版本作《金玉緣》。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
《紅樓夢》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紅樓夢》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1] ,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尤其「真事隱去,假語存焉」的特殊筆法更是激起了後世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窺探欲,各種猜測附會之說愈出愈奇。

⑦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前十應該怎麼排

文學的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章汗牛充棟,如何選出最好的三篇呢?這里僅能提供幾個我自己心中的好文章,然後供你選擇。

《離騷》:楚辭算是詩歌還是文章?如果算文章,那麼無論從名氣還是從文學水平上,《離騷》都應該有資格進前十吧?進不進前三,見仁見智。

《項羽本紀》《李將軍列傳》《刺客列傳》:這是司馬遷史記中最膾炙人口的幾篇,都是最精彩的部分。這三篇我覺得哪一篇都有資格列入你的前三名單。如果僅列一個的話,推薦《項羽本紀》吧。

《前出師表》:諸葛亮的這篇雄文能被埋沒嗎?反正我不忍心。

《諫太宗十思疏》、《過秦論》:唐代政論文章的代表。《過秦論》地位更高一些吧。

《捕蛇者說》、《醉翁亭記》:八大家代表著一個文學時代的高峰,最好的三篇文章怎麼能沒有這個時代呢?推薦《醉翁亭記》吧

《愛蓮說》:古代文人素有詩歌清麗、文章雄奇的傳統,這篇小清新的文章應該是美文的代表作,不能不提吧?

《西遊記》前七回:大鬧天宮是西遊記的精華,塑造了孫悟空的不朽形象,即使不進前三,也不應排名太靠後。

《與妻書》《少年中國說》《革命軍》:時間雖已過了古代,但是這三篇文章仍是以古文為載體,仍應屬於古文范疇。應有代表進入前十,推薦《與妻書》和《少年中國說》

綜上所述,我推薦的前三名是:《離騷》《項羽本紀》《前出師表》

⑧ 中國十大古典文學名著

1、《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

全書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2、《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3、《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4、《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5、《西廂記》敘寫了書生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該書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

全書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6、《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7、《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8、《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9、《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

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10、《金瓶梅》,中國古代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一般認為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其成書時間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書名是由小說三個女主人公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各取一字合成的。小說題材由《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演化而來,通過對兼有官僚、惡霸、富商三種身份的市儈勢力的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體現當時民間生活的面貌。

描繪了一個上至朝廷內擅權專政的太師,下至地方官僚惡霸乃至市井間的地痞、流氓、宦官、幫閑所構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較深刻的認識價值。被列為明代「四大奇書」之首。

⑨ 求古代文學的作品和作者列表

中國古代文學史簡介

01、中國古代文學史分期及各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

(1)上 古 時 期 ;神話傳說
(2)先 秦 時 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 漢 時 期:辭賦 樂府民歌 歷史散文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
(5)唐 代 時 期:詩
(6)宋 代 時 期:詞
(7)元 代 時 期:曲
(8)明 清 時 期:小說

02、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

(1)所謂神話,是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敘
的集體口頭創作。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A、解 釋 自 然 現 象 的: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
B、反映人類同自然斗爭 的:鯀禹治水、後羿射日、精衛填海
C、反 映 社 會 斗 爭 的:黃帝戰蚩尤
(3)記載上古神話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經》、《莊子》等.

0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
(2) 在先秦,《詩經》統稱《詩》或《詩三百》.直到漢武帝時,儒學者將其奉為經典,才名為《詩經》。
(3)《詩經》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形式上以四言為主,現手法為「賦」「比」「興」。
(4)《詩經》的名篇有:《碩鼠》、《伐檀》、《關雎》等。
(5)《詩經》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基礎。
(6)《詩經》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鮮克有初

04、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出身貴族。他「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政治上主張修明
法度,聯齊抗秦,遭保守派反對,先後兩次被放逐(前——漢北;後——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
歷5月5日投汨羅江而死.
(2)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得伸展抱負的憤懣。
名篇有:《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
(3)《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義傑作,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抒情詩(第一首敘事詩是
漢代的《孔雀東南飛》)。詩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國古典
詩歌的浪漫主義基礎。
(4)我國詩歌史上有「風騷」並稱。「風」指《詩經》國風,「騷」 指《離騷》,二者又代表了文學。

05、我國第二部詩歌總集——《楚辭》

(1)「楚辭」是戰國時期以屈原為首的楚國人在本國民歌基礎上創造的一種新的詩體。
(2)《楚辭》是漢人劉向將楚國屈原、宋玉以及漢代的東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詩歌編為一個集子。
它是繼《詩經》之後的又一部詩歌總 集,有詩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絕大多數。

06、先秦歷史散文

(1)《尚書》:上古之書,記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詳。今存
(2)《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內容從魯隱公到魯哀公共240多年的歷史。
孔子編訂。記事簡單,類似現在的新聞標題。
(3)《左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為春秋做傳的,記事比《春秋》多13年,
作者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
(4)《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內容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500多年的歷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
(5)《國策》:又名《戰國策》,是戰國時期的史料匯編,國別體史書,共12策33篇。西漢劉向編訂。
(6) 名 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滿招損,謙受益|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亡羊補牢,猶為遲也

07、先秦諸子散文

(1)《論語》:儒家經典。孔子弟子編纂。反映孔子思想(禮治),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儒家創始人。
(2)《孟子》:儒家經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義),32篇
荀子,名況,後人尊稱「荀卿」,趙人,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愛),53篇
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創始人。
(5)《老子》:即《道德經》,道家經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無為)81章
老子,名耳,字伯陽,道家創始人 。
(6)《莊子》:即《南華經》,道家經典,反映莊子思想(清凈無為),33篇
莊子,名周,宋國人,道家學派重要人物。
(7)《韓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韓非著,反映韓非思想(法治),55篇。
韓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即《孫子兵法》,孫子著。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13篇。
孫子,名武,字長卿,齊國人,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即《呂氏春秋》,雜家代表著作。呂不韋集門人編寫,160篇。
呂不韋,韓國商人,曾為秦的相國。
(10)名 句 :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08、漢處著名文學家——賈誼

(1)賈誼,西漢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世稱賈生、賈長沙,33歲死。
(2)賈誼的著名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
賈誼的著名辭賦有:《吊屈原賦》,《 鳥賦》
(3)賈誼共有文章58篇,西漢劉向將其編訂為《新書》。

09、漢賦發展的三個階段及主要作家

(1)「賦」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屬於韻文。
(2)形成期(漢初---漢武帝)多為書寫悲憤之情的「騷體賦」,有賈誼《吊屈原賦》, 枚乘《七發》等
全盛期(漢武帝---順帝)多為歌功頌德的長篇「大賦」,有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賦》, 班固的
《兩都賦》和楊雄的《甘泉賦》等。
轉變期(漢順帝---漢末)多為篇幅較小的抒情「小賦」,有張衡《二京賦》,蔡邕《述行賦》等。
(3)「漢賦四大家」是:楊雄、司馬相如、班固、張衡

10、司馬遷與《史記》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二十歲開始漫遊,三十二歲繼父職為太始令,四十二歲開
始寫〈史記〉。後因李陵(李廣之孫)降匈奴一事得罪漢武帝受宮刑並下獄。出獄後發憤著書,歷經
十多年,完成《史記》。
(2)《史記》,又叫《太始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52萬余字,分為本紀(12)
世家(30)、列傳(70)書(8)、表(10)五部分,記載從傳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歷史。
(3)《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魯迅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司馬遷還有辭賦8篇和著名的散文《報任安書》
(5)名 句: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11、班固與《漢書》

(1)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記後傳〉。班固曾被污入獄,其弟班超替其
力辯,出獄後任蘭台史令,奉詔寫史,歷經二十餘年,完成《漢書》。
(2)《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西漢)。全書共100篇,分為帝記(12)、列傳(70)、表(8)、
志(10)四部分記載了從漢武帝到王莽共229年歷史。
(3)班固 還是東漢著名的辭賦家(〈兩都賦〉)
(4)名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2、漢樂府民歌

(1)「樂府」是兩漢時期的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有二:一是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演奏,二是採集
民歌。後來,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詞。
(2)樂府民歌的最大特點是寫現實生活,敘事性強。
(3)樂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東南飛》,《長歌行》等。
(4)《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是〈離騷〉),它與北朝的《木蘭詩》
合稱為「樂府雙璧」。

13、先秦諸子散文

(1)《論語》:儒家經典。反映孔子思想(孔子,名丘,儒家創始人。)
(2)《孟子》:儒家經典。反映孟子思想(孟子,名軻,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反映荀子思想(荀子,名況,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反映墨子思想(墨子,名翟,墨家創始人。)
(5)《老子》:道家經典。反映老子思想(老子,名耳,道家創始人 。)
(6)《莊子》:道家經典。反映莊子思想(莊子,名周,道家學派重要人物。)
(7)《韓非子》法家重要著作。反映韓非思想( 韓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 孫子,名武,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雜家代表著作。呂不韋集門客編。(呂不韋,曾為秦的相國。)

熱點內容
玄幻陰陽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8:23:38 瀏覽:242
完結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7:36:47 瀏覽:954
阿漣容臨小說名字 發布:2025-05-12 17:19:34 瀏覽:303
科幻小說的三個獎 發布:2025-05-12 14:12:22 瀏覽:587
2最好看小說網 發布:2025-05-12 13:45:00 瀏覽:136
變身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2 13:44:22 瀏覽:840
小說校園言情的名字 發布:2025-05-12 13:16:28 瀏覽:530
lol有關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2 12:52:56 瀏覽:977
武俠小說主角剛開始被追殺 發布:2025-05-12 11:29:54 瀏覽:190
玄幻言情女強小說完結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2 10:41:47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