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⑷ 求小說男女主角性格組合搭配相關知識,全一點的
男主:溫柔腹黑,女主:火爆小白
⑸ 想寫一個性格與其他小說不同的男主,需要那些性格組合啊!
一般小說男主都是腹黑,很優秀的那種,建議寫的時候可以有時有點呆萌,劇情轉折的時候遇到復雜問題交織時,男主可以勵志一點就是不那麼復雜偏執的想事情,然後堅定的那種。但是最好不刻意交代男主的本事,就是明明很厲害去不願表現,內斂的,像早晨晴空的雲。
表述的可能不好,希望理解,加油!
⑹ 《水滸傳》中李逵和宋江之間,有一種對照和映襯的關系
李逵和宋江之間,有一種對照和映襯的關系,這一點我覺得是很正確的。
古代小說當中常有這種不同性格形象的對比和組合。你比如在這個三國故事當中,劉備張飛就是這么一種關系;在說唐故事當中,秦瓊的身邊有一個程咬金;在楊家將的故事中,楊六郎身邊有一個焦贊;在說岳故事中,岳飛的身邊有一個牛皋都是這種搭配,那麼這種搭配呢,有點像這個戲曲角色的搭配,生旦凈末同台演出,通過相互搭配呢,展現獨特的這個藝術效果。你像宋江啊、劉備呀,這都是相當於舞台上的正生,李逵、張飛相當於舞台上的大凈,也就是大花臉。這個凈的角色在早期的舞台上兼有魯莽和諧謔兩種性格色彩,所以我們看,在李逵身上,就兼有這兩種特點。
李逵他的語言往往體現出無知,他的行為往往是帶有這個喜劇的效果。比如他頭腦簡單,是吧,思考問題直來直去,有話就說,不會偽裝掩飾。再加上性格魯莽,脾氣暴躁,一旦發作起來,表現出一種嗜殺嗜血的傾向,那麼這個形象更多地體現出未經文明熏陶的原始氣息,但因此也有一股渾朴自然、天真未鑿的一種氣質。那麼跟李逵相比,宋江如同舞台上的正生,表現得是慎重穩健,儒雅謙恭,性格平和,思想細密,即便是當了山大王,仍然不脫那種儒家的氣度,較多地顯示著理性的一面。那麼他和李逵形成絕配,既有反襯的關系,也有互補的一面。這兩種全然不同的性格,在對比中更覺的生動。
⑺ 列舉中外文學史上經典人物5個,形象、姓名、出自哪部小說、人物的性格特徵。誰知道謝謝了
《飄》裡面的女主角郝思嘉,她是一位敢做敢當,勇於突破傳統束縛的女性,她敢愛敢恨甚至於為了得到愛情她有點不擇手段,她的人生是坎坷的但她又是一個樂觀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的人,她的信念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會拋棄一切不好又踏著全新的步伐去奮斗.
保爾·柯察金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根據自己的生活所描畫出來的完美的青年革命戰士的形象,「勇敢,相信自己的力量,並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怕困難」的精神,曾經教育了無數的中國革命青年。
哈姆雷特(又作哈姆萊特)Prince Hamlet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主角—— 丹麥王子。為父王的鬼魂所困擾,要對殺父兇手復仇。經歷了痛苦的掙扎之後他達成了目的,整個王宮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他最後也中了致命的毒劍死去。
竇娥是關漢卿的雜劇《竇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會被壓迫的婦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剛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最初,竇娥只是一個發誓信守孝順、貞節等封建倫理綱常的婦女,但殘酷的現實把她推向深淵。先是流氓惡棍張驢兒對她進行逼婚,後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惡勢力的斗爭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劇發展,由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到毫不猶豫地進行堅決的斗爭。在法場上,她對天地鬼神發出了驚心動魄的控訴,實際是對黑暗社會現實的否定,突出地表現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孫悟空是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中的人物之一。孫悟空,諢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八戒、沙僧的大師兄。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有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偽裝;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
⑻ 舉例論述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在人物性格刻畫上的發展
從小說的發展繁榮來看,人物形象的塑造類型化和個性化之間不對立,互相包容補充,雖然提法不同,本質無不同。人物的塑造必須經歷一個類型化到性格化,再到心理化的共同演變,這是小說發展的必然規律。體現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在塑造上注重類型化(特徵化)到走向個性化買進堅實一步。
《三國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所謂「歷史演義」,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戰爭興廢、朝代更替等位基乾的歷史題材,組織、敷演成完整的故事,並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1963年李厚澤在其《典型初探》指出「張飛、李逵、諸葛亮都是類型化的典型」。而對其類型化這一觀點作出了全面深入探索則是1983年發表的題為《三國人物是類型化的典型》,文章認為《三國演義》的人物是「類型化的典型」,其主要特徵是《三國演義》重要人物形象都有一個主要的特徵,這一主要特徵表現的非常突出。文章還認為小說人物性格缺少變化,基本上穩定不變。1996年出版的復旦大學出版社的《中國文學史》認為:三國小說寫人物有一種內心化的傾向,他們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簡單的語言概括出來。
明代後期,在通俗小說領域中興起了編著神怪小說的熱潮。主要特徵是尚「奇」貴「幻」,以神魔怪異為主要題材,參照現實生活中政治、倫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爭,比附性地編織了神怪形象系列,並將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統化、完整化。《西遊記》用浪漫主義塑造了人物形象,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會化的個性,又有超然的神性,甚至被賦予了某些動物的特徵,這也就是說《西遊記》的人物是三性的傳說,這種說法幾乎成了定論,因為概括的准確而精煉。《西遊記》在人物形象描寫上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這就是《西遊記》非常注意把人物至於平民生活中,多色調的復雜性。
在明清小說中。最為後人撐到的莫過於《紅樓夢》。魯迅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文學創作上的新境界和巨大成功,突出地表現在塑造出來成群的性鮮明而又富有社會內蘊的人物形象。小說中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僅只有是幾位主角乃至偶爾一現其相的人物,令讀者掩卷不忘,耐人尋味,成為近世眾人評說的對象。也就是說《紅樓夢》些人物打破了原來的窠臼,而是作者根據自己對現實的感受體驗而塑造出來的真實人物。《紅樓夢》在現在的論者認為《紅樓夢》寫人物改變了類型化的寫法,一些主要人物性格有著多少側面,乃至美醜互滲的表現,最突出的是王熙鳳。《紅樓夢》要點在干預如實描寫,並且沒諱飾和從前的小說噓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大為不同,所以其中描述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是對現實世界某些人物的真實寫照。
⑼ 古代小說有哪些書生形象,他們有什麼特點
古代小說讀書人的形象這就難說了,如果說的是服飾的話那就是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儒服,就是專門給讀書人穿的。給人的印象大部分都是文質彬彬,溫文有禮,談吐不凡,落落大方等等。當然也有手無縛雞之力這個印象在裡面。
⑽ 鑒賞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抓住特徵
在描寫人物肖像的時候,作家一般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最能體現人物精神面貌、神情的突出特徵加以描繪。
如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嬰寧》中對嬰寧的描寫:
媼曰:「喚寧姑來。」婢應去。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嗔目曰:「有客在,吒吒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問:「妹子年幾何矣?」媼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笑,不可仰視。┅┅生無語,目注嬰寧,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語雲:「目灼灼賊腔未改。」女又大笑,顧婢曰:「視碧桃開未。」遽起,以袖掩口,細碎步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
在這段描寫中,作家對嬰寧的外貌沒有任何描述,寫嬰寧就抓住一點:笑態。「隱有笑聲」,「嗤嗤笑不已」,「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復笑,不可仰視」,「女又大笑」,「笑聲始縱」,一路笑來,一路笑去,走到哪裡,笑到哪裡。這樣,一個天真、爽朗、笑態可掬,可愛迷人的妙齡女郎就活生生地站在了讀者的面前。「笑」是嬰寧最突出的特徵,作者只是在不斷點染她那天真爽朗的笑聲,再加上具有象徵意義的鮮花,烘染出主人公天真無邪、富於詩意的美好性格。
注意下意識動作
讀者在鑒賞人物的時候,也應注意作家對人物下意識動作的描寫,由於這種動作基本不受意識的支配,所以往往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綉鴛鴦夢兆絳芸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有一段薛寶釵綉鴛鴦的細節描寫:
(寶釵)說著,一面就瞧他手裡的針線。原來是個白綾紅里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襲人)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來。」說著,就走了。
寶釵只顧看著活計,便不留心,一蹲身,剛剛的也坐在襲人方才坐著的那個所在,因又見那個活計實在可愛,不由的拿起針來,就替他作。┅┅那黛玉卻來至窗外,隔著窗紗往裡一看,只見寶玉穿著銀紅紗衫子,隨便睡著在床上,寶釵在身旁做針線,旁邊放著蠅刷子。
黛玉見了這個景況,早已呆了┅┅
鴛鴦在中國人心目中是有著特殊含義的,寶釵看了襲人綉的鴛鴦不僅喜歡,還情不自禁、下意識地綉了起來。在幽靜的怡紅院,一個多情公子穿著銀紅紗衫子,隨便睡著在床上,一個情竇初開的妙齡女郎貼身坐在他的身邊,纖纖玉手拿著針線忘情地綉著戲蓮鴛鴦,這是一幅多麼富有浪漫情調的構圖啊!難怪黛玉看見,早已呆了。寶釵平時十分注意自己行為的規范性,別管真假,她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非禮勿聽、非禮勿視,何時敢於如此的大膽?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但是讀者正是通過這一平時難以見到的動作,覺察到深藏在寶釵內心的綿綿情思。
鑒賞人物語言
人物語言是敘事性作品的靈魂,高明的作者往往在人物語言的描寫上花費較大的力氣,以人物語言代替自己的敘述語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物語言一般包括對話和獨白。鑒賞人物語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語言看性格
語言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通過人物不同的語言風格,我們可以看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養和品格性情。
《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寫賈府飲酒行令賦詩:
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長三』。」寶釵道:「雙雙燕子語梁間。」鴛鴦道:「右邊是三長。」寶釵道:「水荇牽風翠帶長。」鴛鴦道:「當中『三六』九點在。」寶釵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鴛鴦道:「湊成『鐵鎖練孤舟』。」寶釵道:「處處風波處處愁。」說完飲畢。
┅┅
鴛鴦笑道:「左邊『大四』是個人。」劉姥姥聽了,想了半日,說道:「是個莊家人罷!」眾人鬨堂笑了。賈母笑道:「說得好,就是這么說。」劉姥姥也笑道:「我們莊家人不過是現成的本色兒,姑娘姐姐別笑。」鴛鴦道:「中間『三四』綠配紅。」劉姥姥道:「大火燒了毛毛蟲。」眾人笑道:「這是有的,還說你的本色。」鴛鴦笑道:「右邊『么』四,真好看。」劉姥姥道:「一個蘿卜一頭蒜。」眾人又笑了。鴛鴦笑道:「湊成便是『一枝花』。」劉姥姥兩手比著,也要笑,卻又掌住了,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眾人聽了,由不得大笑起來。
根據這兩段語言描寫,就能夠看出薛寶釵、劉姥姥兩人的修養和身份。通過薛寶釵的語言,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知書達禮、文雅多情的富家才女。通過劉姥姥的語言,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粗俗爽快的農家婦女。薛寶釵說不出劉姥姥的話,劉姥姥也說不出薛寶釵的話。所以老舍說:「要知道對話是人物性格的『聲音』,性格各殊,談吐亦異。」
(二)從語言矛盾看人物特點
作家常通過人物語言的前後矛盾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處事行為,這是諷刺性作品經常採用的手法。閱讀此類作品讀者要細心體會人物語言的前後矛盾,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對胡屠戶語言的描寫。
范進中舉前:
不覺到了六月間,這些同案的人約范進去鄉試。范進因沒有盤費,走去同丈人商議,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道:「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蝦蟆想吃起天鵝肉』來!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見城裡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趁早收了這心,明年在我們行事里替你尋一個館,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你向我借盤纏,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裡,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著。
范進中舉後:
胡屠戶道:「我那裡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後半世靠不著也怎的?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你們不知道,得罪你們說,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裡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說罷,哈哈大笑,眾人都笑起來。
《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既有狠毒、淫盪的一面,也有聰明、美貌的一面。鑒賞者既要看到她刁鑽、凶惡的一面,還要看到她伶俐善變,敢作敢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