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以江湖規矩
❶ 金庸武俠小說的順序是怎麼樣的
第1-2冊:《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鋒芒之作。
第3-4冊:《碧血劍》,第一次在武俠小說中運用倒敘形式來展示波瀾起伏的故事。
第5-8冊:《射鵰英雄傳》,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第9-12冊:《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第13冊:《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第14-15冊:《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第16-19冊:《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第20冊:《連城訣》,強烈批判社會私慾、貪婪、無情的一面,同時也從屈指可數的幾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現友誼、愛情、濟人、寬容。
第21-25冊:《天龍八部》,倪匡曾代寫其中約五萬字,後修訂了大部分。該篇是金庸哲學、內涵、人性、情節等的巔峰之作,亦是對「人」、「諧」、「俠」的統一性巨著。
第26-27冊:《俠客行》,小說主人公無明確名字,以「石破天」代稱。該篇對人生寓言性與舐犢之情描寫最甚,親情性最強。
《越女劍》(附錄:三十三劍客圖),《越女劍》寫於《鹿鼎記》連載中途短篇小說,因此金庸最後一部小說是《鹿鼎記》而非《越女劍》。出版時附在《俠客行》之後。
第28-31冊:《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
第32-36冊:《鹿鼎記》,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1)金庸武俠小說以江湖規矩擴展閱讀:
金庸其他作品:
《袁崇煥評傳》 附於《碧血劍》之後;
《三十三劍客圖》 附於《俠客行》之後;
《成吉思汗家族》 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關於「全真教」》 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易經·陰陽與術數》 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
《陳世驤先生書函》 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 附於《鹿鼎記》之後。
參考資料:網路--金庸小說
❷ 求金庸武俠小說名稱及排序
1.《越女劍》:公元前五世紀前葉
二.北宋後期
2.《天龍八部》:公元1094年前後
三.南宋中後期
3.《射鵰英雄傳》: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懷胎到鐵木真逝世)
4.《神鵰俠侶》:公元1239年-1260年(楊過出場到蒙哥歸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龍記》:公元1337年-1360年(張三豐90歲到張無忌22歲)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計是明朝中期
因為有武當派,而且書中官職是明朝的,並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還
有在《鹿鼎記》中澄觀老師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沖大俠,以無招勝有招」,
那自然是明朝了
7.《俠客行》:明朝
因為有武當派,並且書中好象沒有什麼民族矛盾,而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
8.《碧血劍》: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從10歲到20歲)
六.清朝
9.《鹿鼎記》:公元1670年-1689年
鰲拜死的時候史書上記載為1670年,韋小寶簽訂《尼布楚條約》後歸隱,那是1689年
10.《書劍恩仇錄》:公元1756年前後
因為《飛狐外傳》中趙半山曾對小胡斐說過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紅花會抓住過
11.《飛狐外傳》: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飛狐》推算,從胡斐13歲到17歲
12.《雪山飛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陰歷)
書上開頭就寫了「這是乾隆四十五年叄月十五」
13.《鴛鴦刀》:清朝
書上倒數第二段寫道「滿清皇帝聽說這雙刀之中,有一個能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
自然是清朝了
14.《連城訣》:清朝
這個沒什麼大道理,因為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有辮子,這可是金庸授權的,而且從
官職、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馬嘯西風》:清朝
寫的時間
1955年 《書劍恩仇錄》
1956年 《碧血劍》
1957年 《射鵰英雄傳》 本書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
1959年 《神鵰俠侶》 於1959年發表,並刊載了三年。
1959年 《雪山飛狐》
1960年 《飛狐外傳》 寫於1960、61年間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 《倚天屠龍記》
1963年 《連城訣》
1963年 《天龍八部》 於1963年開始連載,寫了四年
1965年 《俠客行》
1967年 《笑傲江湖》
1969年 《鹿鼎記》 於1969年開始連載,1972年刊完
1970年 《越女劍》
1970年 《三十三劍客圖》
❸ 為什麼金庸武俠小說的江湖人的理想總是"一統江湖"
1武俠的特有模式 要麼是秘籍 要麼天下第一 要麼大寶藏 要麼一統江湖
2官場有官場的主人 江湖也有江湖的主人 任何人都有權力慾望的 不是人人都是張無忌不想做教主的 班級里為了爭個小組長還玩點心思呢 更何況是整個江湖呢?
3影射 尤其到了笑傲江湖影射成分更濃 金庸在後記說過笑傲江湖寫的是政治斗爭 金庸本人作為社評人 自然會在自己的小說里加上政治斗爭的描寫
❹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江湖人物都是靠什麼方法來獲取錢財的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江湖人物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獲得錢財,第一、從富商、貪官等人手中獲取財物;第二、通過收保護費的方式來獲取錢財;第三、做好事以後得到的“獎勵”。
最後,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江湖人物在行走江湖的時候,還會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例如黑店欺壓客人、官府欺壓百姓、拐賣兒童婦女之類的事情,大俠們見了這種事情當然是會主動出手相助的,而受大俠們幫助的百姓也會為了感激而給大俠一定的錢財,這就跟《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獲取錢財的方式是一樣的,孫悟空負責降妖除魔,百姓們便紛紛慷慨解囊。
❺ 對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是如何理解的
金庸的小說對於「俠」的闡述可謂是淋漓盡致,寫出了「俠」的方方面面,寫出了「俠」的偉大同時也闡明了「俠」的局限性。
第一方面
「俠」的偉大
代表人物 郭靖 胡斐 蕭峰
這類頂天立地的俠客們為國為民可以做任何事,並把行俠仗義當做一種事業來對待,在百姓心中和讀者心中的光輝形象無可比擬,充分表明了俠義精神的偉大。
第二方面
「俠」的自由性
代表人物 令狐沖 楊過 張無忌
這類人物在金庸的小說中雖然是主角,但更多的是屬於被配角推著前進的人物,他們生活中放浪不羈,感情上無視正邪之分,不理會社會評價,不拘泥於江湖規矩,凡事但憑隨心所欲,大有「我欲為之便為之」的狂傲成分在其中。這類人物闡述了俠客們的自由狂放,不受拘束的特點。
第三方面
「俠」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 袁承志 陳家洛 陳近南
這類人物在金庸的筆下顯得性格比較死板,人物豐滿程度也不夠,他們自認為為國為民,做事「循規蹈矩」(江湖規矩)。凡事都計劃的天衣無縫卻最後都一事無成,而其中與其對立的角色們做事就顯得不擇手段但往往無往不勝,比如袁承志,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和蓋世的豪氣,卻最終被多爾袞利用,落得個與一個並不真心相愛的女人隱居孤島的無奈結局。
陳家洛更是文武雙全,張的更是一表人才,帶領的紅花會原本擁有武力鏟除滿清的實力卻因為並不想用流血的手段而使人民陷入戰亂的愚蠢想法而去幻想去策反乾隆,結果反被乾隆算計,不但喜歡的女人死了,而自己也親手扼殺了完成復漢逐滿的希望。
陳近南更悲催,江湖傳言「為人不識陳近南,稱做英雄也枉然」這樣一句話,可見陳近南在江湖中的地位。但是這個人人品武功樣樣俱佳的一個人物卻從未做成過什麼事,甚至在小說中幾次出手雖然都是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卻從未真正贏過,不是手下留情就是被人暗算,而相反他的徒弟韋小寶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常常取勝,無論面對多麼詭詐強大的對手甚至是鰲拜和神龍教主這樣的絕對強者也戰無不勝。
通過這幾個人代表人物的失敗和他們的對立的角色相比較,金庸先生充分揭示了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人們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相反一些走後門、背後搞小動作和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段都可以達成目的。這不正是現代社會的一大問題么?金庸通過描寫這些人物揭示了這種社會風氣同時也深刻的意識到了俠客之路有著重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以上是本人對金庸武俠小說中俠客的理解。純屬個人見解,望勿噴之。哈哈
希望幫到你了。
❻ 金庸武俠小說以年代劃分哪本書最早
金庸作品創作時間表:
《書劍恩仇錄》——1955年
《碧血劍》——1956年
《射鵰英雄傳》——1957年
《神鵰俠侶》——1959年
《雪山飛狐》——1959年
《飛狐外傳》——1960年
《倚天屠龍記》——1961年
《鴛鴦刀》——1961年
《白馬嘯西風》——1961年
《連城訣》——1963年
《天龍八部》——1963年
《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1969年
《越女劍》——1970年
金庸作品歷史年代表:
1、《越女劍》——春秋
2、《天龍八部》——北宋
3、《射鵰英雄傳》——南宋
4、《神鵰俠侶》——南宋
5、《倚天屠龍記》——元末
6、《碧血劍》——明末
7、《鹿鼎記》——清康熙年間
8、《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年間
9、《飛狐外傳》——清乾隆年間
10、《雪山飛狐》——清乾隆年間
11、《鴛鴦刀》——大約為清乾隆年間
另外,《笑傲江湖》、《俠客行》、《連城訣》、《白馬嘯西風》沒有明確的年代背景,如果要用金庸的話來說,那就是「沒有時代背景的故事恰恰證明該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代」。不過也有人經過嚴密的考證認為:《笑傲江湖》可能是明朝年間的故事,《連城訣》大概也是明朝年間的故事。但因為這只是推論,故沒有列在上面。
❼ 金庸的武俠小說應按怎樣的順序看
作為一個金庸迷,有幸與君共同探討,個人認為,大師作品,本無嚴格的排序,應為每本書,都獨成一體。可是,讀完之後呢,我可以借用金庸先生自己的說法,來大致的做個指引與導讀,有記者曾問先生說:您認為您的哪部小說寫的最好?作為大師,他沒有具體的說是哪一部,他只是說,從現在看來,最成功的當屬射鵰英雄傳,它被拍成電視(83版)在大陸的影響,始料未及。可是,縱觀自己的寫作生涯,總體來是,後期的作品,好於前期的作品,長篇要優於短篇。下面,我首先將他創作這些作品的年代寫下來,以供參考,然後在仔細的談談我的體會: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金庸最頂峰之作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金庸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但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我自己開始看的時候,首先看的是神鵰,應為電視的影響太大了,所以一直想看,看了書之後,其實,才發現,比起天龍八部,倚天,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其實射鵰遠沒有這幾部書那麼的手法老練,對於武功的描述,還顯得不是很成熟,當然,不是說書寫的不好,是相比較而言了。在看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先生的博學表露無疑,但作為武俠小說,我們首先看他的武功誰好誰壞,從這一點看,它不能和後期的作品相提並論了。當然,這也是相對的。所以,我認為,如果是第一次讀金庸作品集的話,應該從短篇讀起,按時間的先後讀,這樣,你會覺的,他的作品非常的棒,如同是生活一樣,越來越精彩。如果是第二次讀全集的話,我建議先讀他的成名作品,以及巔峰之作。到第三次在讀的時候,那您一定是鍾愛文學的人了,可以再次從短篇讀起,但是,所得的意境,絕對與第一次大不相同了,可以用研讀的方式去讀,對比,所得,必大於常人,對您的寫作,會大有裨益。這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您的閱讀有所幫助和啟發,歡迎你和我一起討論,進步
❽ 金庸武俠小說一共有多少部有什麼著作規則嗎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
❾ 金庸武俠系列小說應該按什麼順序看
先看《射鵰》,再看《神鵰》,其次《倚天》,這三部小說稱之為「射鵰」三部曲,必須安按上述順序看,否則的話,你的思維便會被打亂。
先看《飛狐外傳》,再看《雪山》。(金庸先生在《飛狐外傳》的後記中,言道:《飛狐外傳》是《雪山》的補充,記敘的是胡斐的小年生活,而《雪》是發展在《飛》之中的。雖然兩部小說的矛盾實在太大了,但金庸先生說,這是此兩小說的一大特色,無需把它改過來,所以,個人建議先看《飛狐外傳》,再看《雪山》。)
其它的便沒多大講究了,但最好就是按年代看吧!不會亂了時代思維:
《越女劍》、《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笑傲江湖》,《碧血劍》,《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連城決》,《鹿鼎記》。(《鴛鴦刀》的年代我不清楚,而《白馬》根本上便無時代可尋,但它是唐朝之後的。)
當然,金庸先生的五大小說不可不看(號稱金庸筆下五本最有價值,最吸引人的小說:《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