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第一部志人小說集是
① 第一部神話集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②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是
南朝宋劉義慶編撰的《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③ 東晉干寶的什麼和南朝宋劉義的什麼分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的
題主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和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搜神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志怪小說合集,保存了魏晉以來民間很多神仙鬼怪之類傳說故事,具有寶貴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
《世說新語》記錄的是魏晉時門閥士人的言行和軼事,文筆洗練、簡約精妙,是後人體會魏晉風度的必讀書籍,也是中國第一部志人小說集。
④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又名《世語》[1] ,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世說新語》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軼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⑤ 中國古代第一部用小說作為書名的短篇小說集作者
《殷芸小說》,志人小說集,梁殷芸撰。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以"小說"為書名的短篇小說集,其成書和取材也與傳統的小說觀念相符。此書為梁武帝作通史時,命殷芸將正史所不取之街談巷語,道聽途說錄為一帙。上起周秦,下迄宋齊,是一部艮貫千年的野史雜記。
⑥ 第一部神話集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我國最早的志怪小說是東晉干寶寫作的《搜神記》
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特別興盛。這類小說大都記錄怪異奇聞,有的記述鬼魅,有的描寫佛法,有的記敘人跡稀少地區的山川特產,有的編錄虛幻的神仙方術,光怪陸離、荒誕不經是它們的共同特點。東晉干寶寫作的《搜神記》,是這類作品中寫作最早、成就最高的一部。
《搜神記》雖然寫的多是神靈怪異的荒誕故事,但也保存了不少優秀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如《韓憑夫婦》、《干將莫邪》《三王墓》等篇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本質,歌頌反抗者的不屈精神。《李寄斬蛇》記述少女李寄不顧個人安危,機智勇敢為民除害的事跡。《搜神記》的內容龐雜,描寫細致生動,對人物刻畫也注意到鮮明的個性,初具小說的格局,在我國小說發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⑦ 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是史記還是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編撰的《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而《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⑧ 第一部字典、 第一部神話集、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⑨ 第一部詞典 大百科全書 詩歌總集 文選 字典 神話集 文言志人小說集 文言志怪小說集
1、中國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中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中文字典。漢朝許慎編著。原作寫於100年到121年,現已失落。傳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許慎寫完之後,獻給漢安帝。全書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說文解字》的書名許慎這樣解釋: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說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 《說文解字》的體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結實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系。《說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排列的。 《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多採用這個方式。清朝的段玉裁稱這部書「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 歷代對於《說文解字》都有許多學者研究。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尤以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更具價值,此四人也被稱為說文四大家。2、中國第一部大網路全書《文心雕龍》。作者:劉勰(約465~約532年)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字彥和,東莞莒(今山東莒縣)人。早年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定林寺僧校定佛經。梁武帝時,任奉朝請、東宮通事舍人、步兵樣尉等,為昭明太子蕭統及文士沈約所重。晚年出家,改名慧地,尋卒。所撰《文心雕龍》50篇,發展了前人進步的文學理論批評,抨擊當時創作界片面追求形式的風氣,體系較為完整,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文理論批評著作,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文心雕龍】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著作。南朝梁劉勰著。成書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共10卷,50篇,分上下兩編,各25篇。
內容全書包括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4個部分。總論含上編的《原道》至《辨騷》5篇,明確提出了其文學批評的根本原則,是全書的「文之樞紐」。其中《原道》、《征聖》、《宗經》3篇是理解全書的鑰匙。文體論含上編的《明詩》至《書記》20篇。其中前10篇是論有韻之文,後10篇是敘無韻之筆。討論的文體約35種。對各體又按「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就其源流演變,及其不同特徵等分別進行了論述。創作論含下編的《神思》至《總術》19篇,剖情析采,論述了文學創作的基本方法。其中《神思》篇論藝術構思;《體性》篇論作家的風格;《情采》篇論述了作品的文質關系。其詳密深刻,遠遠超過前人。批評鑒賞論含下編的《時序》至《程器》5篇。其中《知音》篇論述了批評鑒賞的方法和態度;《才略》篇從不同角度品評了歷代作家的才能與貢獻;《程器》篇論述了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最後一篇《序志》,敘述作者寫作此書的動機、態度和原則。
3、第一步詩歌總集《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最初稱《詩》,被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也稱《詩三百》。他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詩經》里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墨子·公孟》說:「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意謂《詩》三百餘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記·孔子世家》又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這些說法雖或尚可探究,但《詩經》在古代與音樂和舞蹈關系密切,是無疑的。
詩經》「六義」指的是 風、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說的是內容,後三個說的是手法。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音樂的不同。4、第一步文選是《昭明文選》。《昭明文選》是我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
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死後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
作《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選錄的是自先秦至梁七八百年間的130位作家的各體
詩、文、辭賦等38類,共700餘篇。選錄的作品,已經注意到了文學
作品與一般學術著作的區別,所以不選六經、諸子中的文章。這部詩文集
大體上包括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初葉的重要文學作品,反映了各種文體的發
展輪廓,保存了重要的資料。
《昭明文選》歷來受到封建時代文人學者的重視,甚至被當作科舉者
的必讀書,有「《文選》爛,秀才半」的俗諺,在封建社會起到了文學教
科書的作用。5、第一部神話集是《山海經》
第一部神話小說是《搜神記》 6、南朝宋劉義慶編撰的《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7、我國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是東晉干寶編撰的《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