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傳統文化
1. 金庸古龍寫的武俠小說算不算傳統文化
我認為不算,首先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這些都是歷史的積累產物,而金庸古龍二人的武俠小說屬於現代產物。我感覺你選戲曲這個題材不挺好的么。
2. 為什麼說金庸的武俠小說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蘊
金庸武俠小說處處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一方面表現在外在的,比如小說人物名字,就像周芷若、李莫愁等等,都是出自經典傳統文化;比如美食,就像射鵰英雄傳等等裡面的或紛繁復雜的大餐或簡單平淡的家常菜,都體現出來傳統文化的意蘊。另一方面表現在內在的,比如愛國愛民的情懷、忠義當頭的情操、隱逸瀟灑的情結等等,更是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意蘊。
俠義天下
3. 求經典《傳統》武俠小說
《大唐行鏢》略有點幼稚,但是怎麼說呢,看的很過癮,很煽情,熱血沸騰的那種感覺,嗯,仗劍江湖,快意恩仇,對,就是那樣。
《缺月疏桐》顛覆了傳統的江湖,寫一個單純的利害的江湖,沒有道義的,赤裸裸的江湖
《英雄志》不說了,太出名了。
《江山如此多嬌》雖然是H類,但是拋開這個,書還是不錯的。
4. 求傳統武俠小說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書劍恩仇錄
神鵰俠侶
俠客島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鴛鴦刀
大地飛鷹
鐵劍紅顏
劍氣嚴霜
邊城刀聲
絕代雙驕
圓月彎刀
情人劍
孤星傳
大人物
多情劍客無情劍
風鈴中的刀聲
天涯明月刀
歡樂英雄
楚留香系列
賭局系列
白玉老虎
飛刀,又見飛刀
蕭十一郎
三少爺的劍
劍花煙雨江南
孤星傳
流星.蝴蝶.劍
陸小鳳系列
圓月彎刀
武林外史
那一劍的風情
邊城浪子
湘妃劍
碧血洗銀槍
名劍風流
九月鷹飛
大地飛鷹
血鸚鵡
彩環曲
英雄無淚
游俠錄
護花鈴
浣花洗劍錄
大旗英雄傳
七殺手
武林外史
七星龍王
劍客行
絕不低頭
飄香劍雨
飄香劍雨續
失魂引
劍玄錄
蒼穹神劍
5. 金庸的哪部小說最能表現中國傳統文化
《天龍八部》、《笑傲江湖》我開始讀金庸小說的時候同樣是被其跌宕的情節、神奇的武俠世界所吸引,但是當我讀完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之後,我開始為金庸的文學功底和金庸對傳統中國人、中國觀念的描述所征服。及至我讀了《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之後,我開始入迷,因為書中隱含的是有關易、儒、道、佛等的各種價值觀、世界觀,並且由於這些不同觀念而引起的沖突。金庸的書中,包括了易學的方位、經絡、穴道,中國傳統的算術、醫葯、書法、音樂、飲食、山川地理、風景名勝傳說等等,不一而足。《笑傲江湖》中的五嶽風光描寫、經典成語「乘龍快婿」等的典故,還有佛祖傳法中土的傳說……《倚天屠龍記》中關於道教大派真武身世的傳說;各小說中所涉及的數不清的名山、大川,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有武當山、五嶽、昆侖山、峨眉山、青城山、雁盪山、長白山、終南山、長江、黃河、漢水、錢塘江等等;還有《射鵰英雄傳》中有關飲食、算術、易學的描述,無不讓人讀之有為之一探中國博大的文化的沖動!早前也曾有人把金庸作品中的菜式實踐成金庸宴,也頗受贊譽!這應該是文學界少有的雅事啊~!金庸書中的情感故事也是頗吸引人的,但表面的情與愛的描寫,裡面其實穿透這對傳統封建禮教的思考、也反映著中國傳統儒家道德思想與時代變遷、政治理想等的沖突,如其中非常幽默、滑稽的「和尚娶尼姑,佛祖要怪罪一起怪罪」、以及師徒成為夫妻、誇輩分成為拜把兄弟的種種,無不是對傳統禮教的反諷。其中關於隱者以及武功流派的描寫,卻在隱喻著不同利益集團的政治斗爭、對歷史、文化的不同看法,諸如「無招勝有招」、「一統江湖,千秋萬載」、「敵強則強、敵弱則弱」等等,甚至包括「活學活用」等古樸的儒家教育思想等……這是怎樣的豐富?是看都看不過來、學都難以學全的,試想想、其中古詩、古畫、古音樂的傳說、古棋譜等等,足見金庸涉獵之廣、對中國歷史、民間傳說的了解是如何廣博?!雖然文學作品有加工和藝術化的成分,但從其描述風格和處理手法上看,卻無不浸潤中國語言文學的美妙和精確! 閱讀金庸小說,其情節構造、語言魅力、人物設置、場景描繪絲毫不比《紅樓夢》遜色!金庸在安排人物出場,從細微處刻畫人物特徵、相貌、性格穿戴上都有獨到的巧妙!金庸作品和《紅樓夢》一樣,從情節安排、場景設計、到人物形象,對話等等無不深深地烙印著中國傳統的審美。那種推鏡頭、搖鏡頭式的描寫,更是文學中的高明技巧,金庸往往讓人物出場的時候先展現他(她)的容貌、衣著、神態等等,讓讀者先對其產生判斷思維,然後再用旁人的反應來揭示他的身份、地位以及影響,這種富立體感的刻劃,非沒有高深文學修養所能為的。還有傳統中國式的白話文,是地道的中國語言,風格與紅樓夢極為近似,朴實但流暢、生動而接近百姓生活的話,看似簡拙、其實是舉重若輕,有中國傳統語言特有的藝術美感,其間的缺乏形態讓讀者有大量想像、還原藝術形象的空間。金庸小說,有時候一個場面幾百號人、有時候幽靜而獨特,甚至不同地方、不同季節的反應都那樣精確生動,裡面有多少名勝古跡,讓人讀之心生嚮往,如果作品是粗鄙的流行產品,怎會有這樣的效果,怎會有桃花島、蒙古大漠、雲南大理等一批地方因為金庸而深入人心?算了,如果說,要寫關於金庸小說的鑒賞,那麼寫上幾十萬字也完全不算多,但是,我敢肯定,有朝一日,金庸的小說研究,肯定會像現在《紅樓夢》的文學研究一樣,越來越鼎盛!也許,就像《三國演義》一樣,金庸小說又會讓一代代人們不斷爭論下去,讓他的小說在爭論中繼續傳播著經典、正宗的中國傳統文化!
6. 金庸武俠小說中蘊涵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這個問題范疇太廣,在這里我只做一個粗略的梳理:
微觀方面,金庸小說很多細節都融入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從琴棋書畫到經史子集,幾乎都有涉獵,與一般武俠小說不同,金庸小說在武功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有的融入琴棋書畫,有的融入不同個性,有的融入儒釋道文化。
宏觀方面,我常把金庸小說按照創作順序分為四個階段,1955年-1959年是第一階段,是金庸側重入世的儒家文化的階段,書里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一般都是積極入世的,常以天下為己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階段的代表是《射鵰英雄傳》和儒俠郭靖;1959年-1963年為第二階段,這階段人物和思想都由儒轉道,以楊過、張無忌為代表——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道家文化寫的同樣好的《笑傲江湖》卻是個特例(因為它不僅涉及道家文化,還要影射政治);從1963年-1967年是第三階段,作者由道入佛——這大概與金庸先生中年開始讀佛經不無關系,以《天龍八部》為典型代表;從1967年《笑傲江湖》之後,金庸通過反思,或者說是顛覆,否定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糟粕,進入「無俠」的階段,開辟了武俠小說,乃至通俗小說的巔峰,以《鹿鼎記》和韋小寶為代表。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每個階段只是人為劃分的,其實不管在哪個階段,儒釋道都是相互滲透的。另外,作為新武俠的代表,與傳統的武俠小說相比,金庸小說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的文化,以騎士文化(如《堂吉訶德》)最為突出。
附上金庸小說時間表:
小說作品
《書劍恩仇錄》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 1959年
《神鵰俠侶》 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 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我覺得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了解小說和進行金庸小說研究非常重要的窗口。
《英雄志》我輩讀書之人,只求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生平全此四事,雖死無憾!」 -----摘自《英雄志》 排在首位的非孫曉的《英雄志》莫屬,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它並不是一本網路小說,因為作者並未在網路上發表,而走的是傳統的路子,但因為這本書在網路上流傳甚廣,我也是通過網路接觸到它的,所以把它歸為網路小說也還是比較靠譜的。我對《英雄志》這本書的總體評價是四個字「光芒萬丈」,不為別的,只因為它已經完全跳出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前輩所劃下的圈圈,將武俠小說的境界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正如作者孫曉自己所說「武俠有很大的潛力,只差一步它就可以成為『民族文學』,而武俠的作家終有一天會是民族作家」。《英雄志》這本書就是他承載理想的實驗之作,充滿著雄心和野心,從目前看來,我認為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獲得了成功,至少《英雄志》告訴了我,武俠小說不再僅僅是「成人的童話」,它完全能夠承載更加沉重和深刻的主題。有人說,武俠小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曲折的情節和出色的文筆,誠然,這兩者都是一部優秀的武俠小說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絕不是最重要的,它們僅僅能夠讓小說做到「更好看」,正如同一個優秀的畫家通常都講究「畫其魂」而不僅僅只追求「畫其形」,小說的主題和思想才是一部小說真正的靈魂所在,此乃高下之別。 《英雄志》這本書的主題是人對命運的抗爭,多元的世界觀讓整本書充滿著思想碰撞的火花,而貫穿於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正道」。何謂「正道」?孫曉通過盧雲這個儒生的經歷為我們給出了他的答案:「正道,就是做對的事情」。多麼簡單精煉的回答,可能有人就會問:「那什麼又是對的事情呢,是非對錯又如何劃分呢」,這就要回歸到中華文明的本源-儒學上來,儒家的仁義道德觀念、人性中善良之本性(孟子概括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些共同組成了那道無形的規范,我們稱之為「底線」,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文化根基正植於此,而是非對錯的劃分同樣植於此。從孫曉的很多留言中能夠看出,孫曉應該是比較推崇儒家的,而對現在西方的民主則抱有很大的質疑,在此也希望孫曉能夠通過新的作品進一步闡述中西方文化沖突這個命題,那將會更加火花四射。 總體上來說,《英雄志》這本書無愧於其名,確實可謂是一本書寫盡了英雄之志,但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正道」的概念來嘗試對人生和社會作出自己的解答,這個終極命題是作者靈魂的寄託,也是讀者思考的源泉。曾有網友評價孫曉寫《英雄志》有「仲尼厄而作春秋」的味道,其實我倒更感覺像是「仲尼作春秋而厄」,為了一部《英雄志》,作者付出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挨過白眼、遭過嘲笑,忍受著長期的孤獨和寂寞,自寫自銷,只為了心中存有的那點信念。在這點上,孫曉既有著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堅持,又有著孟子「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實在令人欽佩。凡真正的武俠愛好者,《英雄志》這本書是非讀不可。 《天行健》出色地的氛圍描寫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戰爭的慘烈,勇士的無畏,情節的萬變讓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作者對人物的描寫也有獨到之處,往往幾筆淡淡的素描就把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烘躍紙上。————這本書有夠虐的! 《長刀無痕》 這是一本很嚴謹的小說.但我希望你更願意把他看成現實小說. 文中幾乎沒有YY的部分. 趙烈的性格復雜,也許在你的眼中,是血腥,陰暗,殘暴.但這也折射出江湖的殘酷. 一個真正經歷過苦難的勇者.他的人生觀里會把善良放在心底.趙烈的心計.暴烈.憂郁又何不是為了保護自己.他的一生,是輝煌悲壯的. 這是一本真正意思上經典的小說.我需要你能看下去.並能品味出書中所表達出的情感,理解小說想告訴讀者的思想.和對人生.對江湖.對情感.對未來的感悟 《俠宋》(又名雁飛殘月天) 作者:王晴川 該書被部分網友稱為繼《昆侖》之後「新武俠」的又一力作。 故事以宋金對峙為背景。小說融會了金宋的風俗歷史,不僅有朝廷之間的間諜暗戰、權力斗爭和氣勢磅礴的戰爭描寫,更有圍棋、品茶、龍舟、馬球、易理、中醫等諸多傳統文化方面的描摹。 天道、魔道、俠道、武道,唯我獨尊 朝廷、江湖、戰場、情場,任我縱橫 刀光劍影中更有群芳競艷, 純情如水的明教聖女,熱情如火的金國郡主。 《江湖第一高手》作者:天雨寒 譽為江湖第一高手的一代武學奇才,卻因紅顏招禍,奸人設計,高手被困。十九年後高手脫困,以另一身份再戰江湖!尋妻覓子,報仇雪恨!風雲變幻,試問?十九年後誰又是江湖第一高手? 恨不早相逢!晚相逢,也算是蒼天憫人. 不遇你,虧了我鐵骨柔情男兒情。 不遇我,辜負你苦苦尋覓女兒心. 怨山水相阻!雖相阻,卻難阻心有靈犀。 不遇我,你又怎嘗還前世未了情. 不遇你,註定我一生凄斷百年身! 碧血丹心,鐵骨柔情,跨馬橫刀,方顯男兒英雄本色! 紅袖添香,一笑傾城,溫柔一擊,展盡紅顏絕代風華! <美女江山一鍋煮> 作者:劉建良 (長篇小說) 奸臣要害忠良將,小混混奮起撞天婚,異人天鼠星助力,不想陰差陽錯,美玉竟是鬼牙石,小混混天婚鬼婚一起撞,仙子鬼女齊入懷,是哭、是笑,戰天風的啼笑江湖就此開鑼。 搞鬼搞怪的少年,嬌痴絕艷的美人,詭詐險惡的江湖,啼笑皆非的姻緣,這正是:千古風流一道菜,新鮮麻辣美人湯。君若想知湯滋味,請入書中細細嘗! 《武林舊事》作者:賴魅客 奇笨無比的青城派古劍,曾經先後拜師六大門派學藝,但均因資質愚鈍而被驅逐。在青城也受盡師父的白眼,同門的欺辱。 本已對習劍死心的古劍,尋死不成,反遇天下第一用劍高手孤九敗,孤發現古具別人所不具有的創造性,遂鼓勵古劍自己創造劍法!古劍聽孤所言,自修劍法七年,終於練成無常劍法。決定下山參加百劍門的百劍大會,不料巧遇從深宮之中逃出的太子寵妃程漱玉,從而捲入錦衣衛四大高手的追殺!而程又誤會古是卑鄙小人,不斷的給古製造麻煩,古能逃離魔掌么?能在百劍大會中出人頭地么? 乍一看來,武林舊事是一部非常不起眼的作品。毫無花俏的文字,平淡無奇的故事 ,中規中矩的敘事手法,還有毫不起眼的主角。在追求眼球效應的網路武俠中,簡直可 以用樸素來形容了。可是,讀起來卻有一種熟悉而親切的感覺,讓你不知不覺中沉入故 事,欲罷不能。就彷彿一杯清茶,初時淡淡的不覺其味,細細品嘗才漸入佳境,最後只 留下滿口余香。
8. 能不能介紹一些好看的傳統武俠小說啊
蕭二王爺 《紅塵飲》 傳統武俠 小說將歷史和演義進行了很好的融合,從不同人的角度去描述天下大同對江湖武林的影響,開篇很吸引人。二爺寫書很快樂,從字里行間都能感覺的到,只有真的愛,文字才會有生氣。
千山明月 《俠影驚鴻》 傳統武俠 只因一個離奇夢境,他成了家族毀滅的千古罪人;只因一把俠影劍的傳說,他成為師門離散的始作俑者;只因一句驚鴻簪舊主的遺言,他被推上江湖紛爭的風口浪尖。個人情仇與家國榮辱、民族大義交織,以史為架,虛實交換,除了蕭影這個主角,無論正反各個人物都鮮明躍於紙上。
孫劍逸 《青衫煙雨行》 歷史武俠 這是一部好的武俠作品,在當今古典武俠不濟的情形下,這部作品無異於吹來一股清新之風。此書從開篇少年一話,突出心中正義,細讀作品,頗有金庸之風,故事情節緊湊,多處奇峰突起,扣人心弦。語言上老辣獨到,與人物的身份性格吻合,又十分精煉,多通過烘托來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在打鬥場面的描寫上,獨具特色,點到為止,又給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