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女小說家
1. 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是誰
最著名就是李清照了。
1084~約1156年,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約卒於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於書香門第,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2. 中國古代有哪些傑出的女文學家(女詩人,女詞
中國古代傑出的女文學家: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傑出的女文學家,最典型的代表有:
1、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主要著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2、蔡文姬
蔡文姬(約174年-約239年)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精於天文數理,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3、班昭
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漢族,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史學家班彪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博學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帝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之,號曹大家(gū)。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班昭為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
4、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公元664年—公元710年7月21日),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詩人、皇妃。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三門峽)人,上官儀孫女,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5、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薛濤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早年喪父,母孀居,二人相依為命,生活極其窘困,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後定居浣花溪。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通曉音律,善辯慧,工詩賦,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成,為當時著名的女詩人。主要作品有《送友人》、《題竹郎廟》、《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籌邊樓》等。
6、魚玄機
魚玄機(公元844—870年),晚唐詩人,唐武宗會昌二年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城郊。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魚父飽讀詩書,卻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滿腔心血都傾注到獨生女兒魚幼薇身上,對她刻意調教。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3. 中國古代的女性文學創作者有哪些
1、庄姜:春秋時齊國公主,衛庄公的夫人。相傳《詩經》里《燕燕》為其所作:「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後代詩評家推為「萬古離別之祖」。朱熹在《監本詩經》中認為庄姜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
2、 卓文君:西漢著名才女,貌美,擅琴,能詩,與司馬相如私奔
3、 班婕妤:漢成帝妃,西漢女文學家。名不詳,班固祖姑。少有才學,成帝時被選入宮,立為婕妤。
4、 班昭:東漢女辭賦家。她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後和妃嬪的教師,號為「曹大家」。著有賦、文等16篇。
5、 蔡文姬:東漢著名學者蔡邕之女。代表其心靈吶喊的血淚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憤詩》足以把她送上中國古代第一才女之位。
6、甄洛:魏文帝皇後。曹丕稱帝後寵郭皇後,郭後恃寵中傷甄皇後,甄後從此失寵,在《塘上行》里寫出了一個妻子對丈夫相思到極致的、一往無悔的深情泣訴
7、蘇若蘭:北朝著名才女,一首《迴文詩》享譽古今。
8、 謝道韞:東晉女詩人,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詠雪詩名揚千古。
9、鮑令暉:南朝著名詩人鮑照之妹,曾作「自君之出矣,臨軒不解顏」閨怨詩,頗具才情。
10、 上官婉兒:初唐著名詩人上官儀的孫女。
11、李冶:唐代才女,六歲作《詠薔薇》時就有「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的佳句。最後也只能西風殘荷空餘恨:「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12、 薛濤:唐代名妓和女詩人,人們稱其為「女校書」。
13、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14、朱淑真:宋女作家,號幽棲居士,能畫,通音律。詞多幽怨,流於感傷。也能詩。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
15、 管道升: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之妻,字仲姬,號棲賢山人,工書畫,尤善梅竹,曾經給皇太後畫過一幅墨竹,被封為魏國夫人。文才亦高,箸有《畫梅》,《漁父詞》,《我儂詞》。其中《我儂詞》更是為傳世之作: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16、 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秦淮八艷之首。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
4. 中國文學女作家有哪些
蔡文姬
名琰,東漢陳留圉人,漢末三國著名的文學家。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精於天文數理,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李清照
1084~約1156年,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約卒於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於書香門第,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陳端生
1751—約1796,清代彈詞女作家。字雲貞,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著有《繪影閣詩集》(失傳),彈詞小說《再生緣》(一至十七卷)。
陳端生剛寫《再生緣》時未滿十八歲,於北京。到完成十六卷時還未滿二十歲,當時在山東登州。她因生母去世而擱筆,二十二歲嫁范氏,夫妻感情不差,後因范氏應順天鄉試,倩人代筆被破獲,發配伊犁為奴。三十三歲時在親友的催促下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寫下第十七卷,從此不復有作。
彈詞《再生緣》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與另一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並稱南緣北夢。
5.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小說家她姓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為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為現代文學界公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雲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 。」
6. 請舉出古代二十位以上的女作家.
蔡文姬、謝道韞、鮑令暉、江采萍、宋若昭、李蔓怡、關盼盼、魚玄機、花蕊夫人、李清照、朱淑真、黃道婆、蕭觀音、黃幼藻、黃峨、馮小青、李香君、賀雙卿、傅善祥、班昭。
1、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別字昭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傳,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2、謝道韞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跡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在盧循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後殺害。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3、鮑令暉
鮑令暉,南朝女文學家,東海(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人,是著名文學家鮑照之妹,出身貧寒,但能詩文。鮑令暉是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學家。
曾有《香茗賦集》傳世,今已散佚。另有留傳下來:《擬青青河畔草》、《客從遠方來》、《古意贈今人》、《代葛沙門妻郭小玉詩》等。
4、江采萍
江采萍(710年—756年),號梅妃,閩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寵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稱江東妃。帝王後妃八大才女之一。
江采萍自幼陪穎,父親極賞識,自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九歲時,就能背誦《詩經》中記載周文王後妃事跡的《周南》和《召南》兩部分詩。
十四歲,善吟詩作賦,自比晉朝才女謝道韞,不僅長於詩賦,還精通樂器,善歌舞,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開元中,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閩越,江采萍被選入宮。唐玄宗愛如至寶,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號梅妃。
梅妃喜梅,氣節若梅。後被楊貴妃貶入冷宮上陽東宮。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落逃沒帶冷宮中的梅妃,梅妃白綾裹身,投井自盡
5、宋若昭
宋若昭(761年-828年),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裔孫宋庭芬之女。宋庭芬有五女,曰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皆警慧,善屬文,而宋若昭、宋若憲成就更高些。
唐德宗貞元四年被召入宮廷,稱為內學士。唐穆宗時拜為尚宮。歷經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皆呼先生。進封梁國夫人。
主要作品有《女論語》、《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應制》、《牛應貞傳》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才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蔡文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道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鮑令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采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若昭
7. 求中國古代女性作家有哪些
先秦
衛庄姜
共姜
百里奚妻
趙簡子夫人
秦宣太後
柳下惠妻
趙朔妻
曲沃負
韓賃妻何氏
楚處庄侄女
趙括母
漢代
美人虞
戚夫人
呂後
程姬
烏孫公主細君
昭上官後
公錄婕妤
元王皇後
定陶傅太後
成許皇後
王嬙
班婕妤
趙皇後
趙昭儀
淳於緹縈
大乳母
卓文君
烏孫公主解憂
馮嫽
敬武長公主
明德馬後
章德竇後
和熹鄧後
順烈梁後
桓思竇後
班昭
梁嫕
杜泰姬
楊禮珪
李文姬
陳惠謙
竇玄前妻
徐淑
袁氏
……
李清照
8. 中國古代有哪些傑出的女文學家
【蔡琰】(生卒年不詳),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省杞縣南)人。漢代著名文學家蔡邕之女。博學能文,深諳音律。初嫁河南衛仲道,夫亡歸家。漢末董卓之亂中,她為亂兵所俘,流落至南匈奴,嫁左賢王,居十二年,育有二子。後被曹操用金璧贖歸,重嫁董祀。蔡琰今存《悲憤詩》五言及騷體各一首,見《後漢書·列女》本傳,內容大致相同,其中五言體較可信。又《胡笳十八拍》,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及朱熹《楚辭後語》中,相傳也為她所作,但其真偽歷來爭議很大。逯欽立輯其作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五言《悲憤詩》今諸多漢魏文學或古代文學作品集有選。
【李冶】(生卒年不詳),字季蘭,今四川峽中人。自幼潁悟,年六歲能詩,後為女道士。性落拓不羈,喜交遊文士,與皎然、劉長卿、陸羽等情誼深厚。約在建中末年,以才名被玄宗招入宮中,留月余後優賜歸山。因曾獻詩叛將朱??,興元元年(784)秋為德宗所殺。善彈琴,尤長詩,有「女中詩豪」之譽。後人輯錄李冶詩,與薛濤詩合編為《薛濤李冶詩集》二卷。《全唐詩》收其詩18首及句若干。今有《唐女詩人集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及其與唐女詩人薛濤、魚玄機的合注評本行世,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夢里蝴蝶也尋花——李冶、薛濤、魚玄機詩注評》。
【薛濤】(770—832),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幼時隨父仕官入蜀。父卒,遂流寓蜀中。敏慧能詩,精通音律,名震西川。貞元元年(785)韋皋鎮蜀,召她侑酒賦詩,遂入樂籍。貞元五年(789)坐事罰赴松州,獻詩獲歸,遂脫樂籍,居浣花溪。著女道士服,創制深紅小箋寫詩,時稱「薛濤箋」。元和二年(807)武元衡鎮蜀,奏為校書郎,未授,時號女校書。晚年遷居碧雞坊,大和六年(832)卒。頗著才名,與中唐大詩人元稹、白居易、王建等均有唱和。今存《薛濤詩》一卷,《全唐詩》收其詩一卷及酒令一首,《補編》及《續拾》補三首又一句。現有《薛濤詩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唐女詩人集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通行。
【魚玄機】(844?—871),字幼微,一字蕙蘭,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約十七八歲嫁給補闕李億做妾。後因不蒙丈夫鍾愛,咸通中出家於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有才思,工詩,與晚唐詩人溫庭筠、李郢等有詩文唱和。咸通九年(868),以私刑笞死侍婢綠翹的罪名,為京兆尹溫璋所殺。今存《魚玄機詩》一卷。《全唐詩》收其詩一卷,凡50首。有《魚玄機詩》(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唐女郎魚玄機詩》(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唐女詩人集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等多種版本。
【李清照】(1084—1155?),自號易安居士,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北宋著名學者李格非之女。18歲嫁與宰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為妻。南渡不久,趙明誠病逝,她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擊。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在浙東親歷變亂,生活顛沛流離,後定居臨安(今杭州),在貧困孤寂中度過晚年。李清照工詩能文,所作詞尤為宋朝一大家,被視為婉約詞的代表性詞人,在中國詞史上有重要地位。她的詩作亦廣為傳誦。現有《漱玉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李清照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及各種選注本。
【朱淑真】(生卒年不詳),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說海寧人,大約生活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或說為南宋理學家朱熹侄女。生於仕宦之家,幼聰慧,善讀書。嫁為市井婦,夫妻不諧,抑鬱而卒。朱淑真的詩作多幽憤之言,死後為其父母一火焚之。焚余的300多首詩及30多篇詞被輯為《斷腸詩集》二卷和《斷腸詞集》一卷,傳於世。現有《朱淑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朱淑真集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斷腸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等多種版本。
【陳端生】(1751~約1796),字雲貞,今浙江杭州人。約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前後在世。嫁淮南范秋塘,夫婦均工詩文,頗極唱隨之樂。范秋塘因科場事,為人牽累謫戍邊塞(一說范秋塘為繼母控忤逆,遣戍邊塞,她在家奉侍,謝絕膏沐,備嘗斥?`之苦),端生撰彈詞《再生緣》以寄別離之悲,曰:「婿不歸,此書無完全之日也!」後范秋塘遇赦歸,未至家而端生卒,書亦終未成。至梁德繩續其稿,方足成之。陳端生現存《再生緣》凡二十卷八十回,已經侯芝的刪改。有中州書畫出版社1982年版、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多種。另有詩集《繪影閣集》,今已佚。
【邱心如】(生卒年不詳),字不詳,江蘇淮陰人。約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1845)前後在世。少年閑逸歡愉,適張姓丈夫頗平庸,不得不擔負家庭重擔,生活不如意。20餘年後,忽殤愛兒,女亦出嫁,舅姑以病亡,家貧甚,乃回母家,設幔授徒,奉母以終。邱心如著有彈詞《筆生花》三十二回。一至五回,作於未嫁時。於歸後二十一年,又成十四回。舅姑亡後,回母家,始完稿,咸豐七年(1857)刊刻行世,現有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版。
【秋瑾】(1875-1907),原名閨瑾,字璿卿,別署鑒湖女俠。留日時改名為瑾,易字競雄。浙江山陰(今紹興)人。1896年成婚。1904年東渡日本留學,次年加入光復會。1905年同盟會成立,任浙江分會主盟人。1905年底回國,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06年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1907年春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教務。1907年7月13日因起義計劃泄漏被捕,15日就義。秋瑾今存詩詞160餘首,政治性雜文12篇,彈詞1篇,歌6首以及聯句、短句若干。有《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及多種選注本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