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是武俠小說么
⑴ 鹿鼎記怎麼算武俠小說
呵呵,你認為是武俠小說也可以,認為是社會問題小說也可以。
實際上《鹿鼎記》是在一個武俠的世界裡頭描寫了一幕中國人的善惡美醜的眾生相。
⑵ 為什麼說《鹿鼎記》是一部「反武俠小說」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也可以說是金庸創作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甚至在整個武俠文化史上,它都具有很高的地位。然而,正是這么一部出手不凡的優秀武俠作品,卻被眾多讀者評價為一部“反武俠小說”,而主人公韋小寶則自然成了金庸筆下唯一的一個“反俠”。
如果看不到《鹿鼎記》的“反武俠”主題,就不能算是真正看懂了這部偉大的武俠作品。
⑶ 鹿鼎記是一部武俠小說嗎
是的,裡面也有武俠招式,只不過內容比較傾向於兒女情長罷了。
⑷ 為什麼鹿鼎記之後,金庸就不寫武俠小說了
畢竟金庸老先生深知,鹿鼎記之後很難再出現新的高度武俠小說了。作為金庸老先生的收官之作,在鹿鼎記完成後,金庸老先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再動筆的念頭,每當有熟人問及是為何,都會有人陰陽怪氣的回答,他不能寫了,其實不然,一個人的文思不會隨著年齡而衰退,反而會如同烈酒一樣愈來愈醇香,金庸老先生並非不能寫,而是他真的不願寫。
金庸老先生終究是老了。他年齡終究是上來了,所以他需要把這個江湖給讓出來,像是傳承一樣,讓給新的那些作家。
⑸ 《鹿鼎記》也算武俠小說
你只關注色的一面,怎麼不看一下其中對歷史的研究,康熙時發生的主要事件,其中包括中俄《尼布楚條約》。還有韋小寶隨機應變,化險為夷的能力,很強的。
⑹ 鹿鼎記是武俠小說嗎
是武俠小說 金庸寫的 洪教主、陳近南、馮錫范、九難、海大富
千葉手,大小擒拿手,化骨綿掌、神行百變,凝血神爪
⑺ 鹿鼎記和金庸以前的武俠小說的差別是什麼
除了《鹿鼎記》,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中,主角的性格為人里,都體現了一個「俠」字。所謂的俠,偏重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即使不考慮立場對錯,總有十分正氣在裡面。再就是情——金庸的武俠小說里,除了鹿鼎,其他的主角無論性格如何,大多有一段情意糾纏在心底,也許很苦,也許很甜,但都很真。無論是楊過與小龍女,還是從桃花島盜書而逃的梅超風,都是如此。
但是《鹿鼎記》不同。首先主角沒有武功。但他並不是不能學武功,而是不願意學:他曾對師父獨臂神尼道:弟子學了這天下第一逃命的功夫,就再也不怕了!可見他志不在武,僅僅在於保命——保住了命,才能去享受他的金錢美女~主角對愛情的看法,更不是弱水三千隻取一瓢,而是基本上見一個愛一個,不止是愛,而且是要佔有,是要娶了來——這一點,在別的金庸武俠小說人物中是沒有的。
再就是,韋小寶不是俠。他是個小流氓,行事只憑義氣,跟紅花會的人結拜,就念著要護著趙三哥;進宮跟小玄子成了朋友,就把反清復明的師傅丟到了一邊——他唯一苦惱過不去的事兒,是小玄子要殺他的趙三哥,而趙三哥他們,偏要殺小玄子。——這樣的人,跟正氣這兩個字,沒有關系。
所以《鹿鼎記》中,沒有武,也沒有俠。這就是它和金庸以前的武俠小說最大的區別。
⑻ 鹿鼎記是武俠小說中的敗筆,這么說對嗎
的確,鹿鼎記剛剛出版的時候有不少人這樣評論,鹿鼎記的確是打破了很多武俠小說的固有模式,使得讀者讀起來並不像是一般武俠小說的那種仗劍江湖的體驗。
但是如果靜下心來想一想的話,那種固有的武俠小說模式又是誰規定的呢?無非是迎合讀者口味,人雲亦雲罷了。
鹿鼎記打破了所謂固有的模式,開創了新的諷刺的社會問題小說式的武俠小說的局面。整部鹿鼎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人世界的眾生相,中華民族的優缺點幾乎都包含其中。
所以我還是更贊成倪匡對金庸小說的排名,鹿鼎記第一,笑傲江湖第二。
⑼ 《鹿鼎記》不是武俠小說,金庸用四個字概括很恰當,哪四個字
《鹿鼎記》小說剛開始出版時,讀者看了後很疑惑,覺得這部小說不是出自金庸筆下,好像是招人代筆?大家為什麼會用這樣的疑問呢?因為《鹿鼎記》這本書真不太像金庸之前寫的小說。比方說金庸在寫《鹿鼎記》之前寫過的兩部小說《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可是回過頭再來看看韋小寶,武功一點不會,逃跑的本事倒是學了不少。
對於讀者們的這個問題,後來金庸也給大家做出了解釋。金庸坦言這本小說是自己寫的,也確實跟自己以前寫的不一樣。金庸用非史非奇這四個字概括了《鹿鼎記》這本書,仔細一分析好挺恰當,既不是歷史,也沒有多少武功。
《鹿鼎記》可以說是金庸先生最好看的一部小說
已經把俠義、人性寫到了一個極致,郭靖反抗入侵,維護一城百姓安危,不失為俠之大者。滿清作為入侵者,在袁承志的年代,反抗滿清入關還是俠義。但是當人民安居樂業,陳近南為人雖然光明磊落,但只為維護苟延殘喘的朱氏和鄭氏統治,到底算不算俠?
而韋小寶周旋各方勢力之間,盡量去做到維護各方面朋友,不失朋友之義。韋小寶為了活著,對敵人不擇手段和傳統俠的光明磊落又大相徑庭。金庸小說到了《鹿鼎記》已經是一個新高度,傳統的武俠小說再難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