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司徒小說古代蘇小小
A. 古代的蘇小小
蘇小小,生平無詳考,相傳是南齊時錢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終葬於西泠之塢。歷史常常簡單到一句話就是一個人的一生。「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白居易老先生看樣子也是個風流種子。「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傳說蘇小小死後葬於西泠橋畔,前有石碑,題曰:錢塘蘇小小之墓。蘇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有詩雲:「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墓上覆六角攢尖頂亭,叫「慕才亭」,據說是蘇小小資助過的書生鮑仁所建。亭上掛了整整12副楹聯,分別有「桃花流水沓然去,油壁香車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冢猶存」、「燈火疏簾盡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畫舫獨教芳冢佔西泠」、「幾輩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壟中」、「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等。「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是蘇小小的遺願,西泠橋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卻了佳人遺願,又為西湖山水增色。
「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蘇小小
提起蘇小小,人人都知道她是個煙花女子,而且是江南名妓;提起蘇小小,很多人都知道她還是個才女,而且是技壓群芳;然而,說道蘇小小的生平及起事跡則獻有人知,著不可不說是一大遺憾.近日見文學原創感懷蘇小之作甚多,然不見有人詳細敘之,那就由我來做回苦力吧.
蘇小小,南齊人氏,是當時江南名妓之一.此人貌覺青樓,才空士類,深得各界仰慕,然而正應了美麗總是太短暫這句話,死神在她19歲時就降臨到了這位曠古絕今的尤物身上.
蘇小小死後被葬於西湖畔的一座山坡上,據傳說蘇小小死後,芳魂不散,常常出沒於花從林間.據史書記載,宋朝有個叫司馬樨的書生(在洛下夢一美人搴帷而歌,問其名,曰:西陵蘇小小也。問歌何曲?曰:《黃金縷》。後五年,才仲以東坡薦舉,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異之,曰:「蘇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尋其墓拜之。是 夜,夢與同寢,曰:妾願酬矣。自是幽昏三載,才仲亦卒於杭,葬小小墓側。 )
此傳說雖然有些恐怖,然多少表達了人們對蘇小的懷戀與同情.後世鴻儒大雅亦頗有感觸,有詩為證:李賀《蘇小小》詩: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沈原理《蘇小小歌》:
歌聲引回波,舞衣散秋影。夢斷別青樓,千秋香骨冷。青銅鏡里雙飛鸞,飢烏吊月啼勾欄。風吹野火火不滅,山妖笑入狐狸穴。西陵墓下錢塘潮,潮來潮去夕復朝。墓前楊柳不堪折,春風自綰同心結。
元遺山《題蘇小像》:
槐蔭庭院宜清晝,簾卷香風透。美人圖畫阿誰留,都是宣和名筆內家收。 鶯鶯燕燕分飛後,粉淺梨花瘦。只除蘇小不風流,斜插一枝萱草鳳釵頭。
徐渭《蘇小小墓》詩:
一抔蘇小是耶非,綉口花腮爛舞衣。
自古佳人難再得,從今比翼罷雙飛。
薤邊露眼啼痕淺,松下同心結帶稀。
恨不顛狂如大阮,欠將一曲慟兵閨。
可見蘇小小在各位文人雅士中的影響有多大.雖然她是個妓女,可她卻能讓鴻儒大豪折腰;雖然她是個妓女,可她卻流芳百世.人們在書起她的時候總是忽略了她的身份,卻能記得了她的美.也許在人們心中,蘇小小早就成為了美的化身.
關於蘇小小的評價,余秋雨先生在其<西湖夢>中早有精闢的論述:
與這種黯淡相對照,野潑潑的,另一種人格結構也調皮地擠在西湖岸邊湊熱鬧。
首屈一指者,當然是名妓蘇小小。
不管願意不願意,這位妓女的資格,要比上述幾位名人都老,在後人詠西湖的詩作中,總是有意無意地把蘇東坡、岳飛放在這位姑娘後面:「蘇小門前花滿枝,蘇公公堤上女當壚」「蘇家弱柳猶含媚,岳墓喬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較早一點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寫成是蘇小小的欽仰者:「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
如此看來,詩人袁子才鐫一小章曰:「錢塘蘇小是鄉親」,雖為魯迅所不悅,
卻也頗可理解的了。
歷代吟詠和憑吊蘇小小的,當然不乏輕薄文人,但內心厚實的飽學之士也多的是。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度,一位妓女競如此尊貴地長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頗為深刻的。
蘇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個夢。她很重感情,寫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樸素素地道盡了青年戀人約會的無限風光。美麗的車,美麗的馬,一起飛駛疾馳,完成了一組氣韻奪人的情感造像。又傳說她在風景勝處偶遇一位窮困書生,便慷慨解囊,贈銀百兩,助其上京。
但是,情人未歸,書生已去,世界沒能給她以情感的報償。她不願做姬做妾,勉強去完成一個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視著精麗的高牆。
她不守貞節只守美,直讓一個男性的世界圍著她無常的喜怒而旋轉。最後,重病即將奪走她的生命,她卻恬然適然,覺得死於青春華年,倒可給世界留下一個最美的形象。她甚至認為,死神在她十九歲時來訪,乃是上天對她的最好成全。
難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說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義者。依我看,她比茶花女活得更為瀟灑。在她面前,中國歷史上其他有文學價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為了個負心漢,或為了一個朝廷,顛簸得過於認真。只有她那種頗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為中國文人心頭一幅秘藏的聖符。
由情至美,始終圍繞著生命的主題。蘇東坡把美衍化成了詩文和長堤,林和靖把美寄託於梅花與白鶴,然蘇小小,則一直把美熨貼著自己的本體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轉捩,只是憑借自身,發散出生命意識的微波。
妓女生涯當然是不值得贊頌的,蘇小小的意義在於,她構成了與正統人格結構的奇特對峙。再正經的鴻儒高士,在社會品格上可以無可指摘,卻常常壓抑著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本體的自然流程。這種結構是那樣的宏大和強悍,使生命意識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嶺的圍困中變得恣肆和怪異。這里又一次出現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論:社會污濁中也會隱伏著人性的大合理,而這種大合理的實現方式又常常怪異到正常的人們所難以容忍。反之,社會歷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犧牲人本體的許多重要命題為代價。單向完滿的理想狀態,多是夢境。人類難以掙脫的一大悲哀,便在這里。
關於蘇小小,我想大師之言早已洞穿古今人世.本想用自己的話來緬懷蘇小的,不想寫著寫著就應用了太多大師言語,所以,嚴格的說,這篇文章不能算是原創.單不管如何,總歸是為蘇小小作了一點實際的事情,也為各位不討厭蘇小小的人們提供一點食糧,或者是為那些討厭蘇小的正道中人提共一點參考資料吧!
另附蘇小詞作一首,願與君共享:
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於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
斜插玉梳雲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夢斷彩雲無覓處,夜涼明月生南浦。
B. 名妓蘇小小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名妓蘇小小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夏夜的風帶著火,夜露彷彿也帶著溫度。一片偌大的樹林,斑雜的樹枝在風中不停的搖曳,空中的月露著鬼魅的笑。它在偷窺,偷窺林中的一個年輕後生。這個年輕人叫司馬樨,是個屢試不第的落魄書生。他此行是前往都城東京尋求機會的,途徑於此,不想卻被月亮偷窺了。
司馬樨一身輕裝,背背折傘,頭頂布冠,腰中鼓鼓,定是細軟無疑。要說這書生也夠大膽,這么多的細軟竟敢如此顯露,難怪連月亮都要偷窺了。
司馬樨慢行林中,步履蹣跚,這樣的夜路不知走了多少了,雖然他心裡還是多少有些害怕,但表面上卻看不出絲毫的慌張。其實慌張也無用,誰也看不到,誰也可憐不到。
林中的活物還真不少,頭上有不停鳴叫著的,身邊有不知何時就會噌地蹦一下的,腳下還有很多小小的或軟軟的但脾氣好像很不好的東西。
司馬樨用腳底的鹿皮軟靴狠狠地踩了踩路邊一坨黑乎乎的東西,那東西不但黑而且很軟,司馬樨的腳剛踩上去就瞬間轍了下去。司馬樨不禁趔趄了一下,他急忙停下腳步穩住……
確認後請採納
C. 求小說。女主叫蘇小小。好像是喝酒後穿越了。在古代叫什麼霓裳。。。皇上和王爺都特別喜歡這個女主。。兩
一生命犯桃花:霓裳亂,作者:冷雨幽心
D. 女主叫杜天清的古代言情小說,穿越後叫蘇小小
如果是穿越前叫凌天清,就叫《皇後你又開掛》
E. 古代蘇小小是誰
蘇小小,生平無詳考,相傳是南齊時錢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終葬於西泠之塢。歷史常常簡單到一句話就是一個人的一生。「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白居易老先生看樣子也是個風流種子。「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傳說蘇小小死後葬於西泠橋畔,前有石碑,題曰:錢塘蘇小小之墓。蘇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有詩雲:「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墓上覆六角攢尖頂亭,叫「慕才亭」,據說是蘇小小資助過的書生鮑仁所建。亭上掛了整整12副楹聯,分別有「桃花流水沓然去,油壁香車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冢猶存」、「燈火疏簾盡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畫舫獨教芳冢佔西泠」、「幾輩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壟中」、「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等。「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是蘇小小的遺願,西泠橋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卻了佳人遺願,又為西湖山水增色。
「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蘇小小
提起蘇小小,人人都知道她是個煙花女子,而且是江南名妓;提起蘇小小,很多人都知道她還是個才女,而且是技壓群芳;然而,說道蘇小小的生平及起事跡則獻有人知,著不可不說是一大遺憾.近日見文學原創感懷蘇小之作甚多,然不見有人詳細敘之,那就由我來做回苦力吧.
蘇小小,南齊人氏,是當時江南名妓之一.此人貌覺青樓,才空士類,深得各界仰慕,然而正應了美麗總是太短暫這句話,死神在她19歲時就降臨到了這位曠古絕今的尤物身上.
蘇小小死後被葬於西湖畔的一座山坡上,據傳說蘇小小死後,芳魂不散,常常出沒於花從林間.據史書記載,宋朝有個叫司馬樨的書生(在洛下夢一美人搴帷而歌,問其名,曰:西陵蘇小小也。問歌何曲?曰:《黃金縷》。後五年,才仲以東坡薦舉,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異之,曰:「蘇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尋其墓拜之。是 夜,夢與同寢,曰:妾願酬矣。自是幽昏三載,才仲亦卒於杭,葬小小墓側。 )
此傳說雖然有些恐怖,然多少表達了人們對蘇小的懷戀與同情.後世鴻儒大雅亦頗有感觸,有詩為證:李賀《蘇小小》詩: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沈原理《蘇小小歌》:
歌聲引回波,舞衣散秋影。夢斷別青樓,千秋香骨冷。青銅鏡里雙飛鸞,飢烏吊月啼勾欄。風吹野火火不滅,山妖笑入狐狸穴。西陵墓下錢塘潮,潮來潮去夕復朝。墓前楊柳不堪折,春風自綰同心結。
元遺山《題蘇小像》:
槐蔭庭院宜清晝,簾卷香風透。美人圖畫阿誰留,都是宣和名筆內家收。 鶯鶯燕燕分飛後,粉淺梨花瘦。只除蘇小不風流,斜插一枝萱草鳳釵頭。
徐渭《蘇小小墓》詩:
一抔蘇小是耶非,綉口花腮爛舞衣。
自古佳人難再得,從今比翼罷雙飛。
薤邊露眼啼痕淺,松下同心結帶稀。
恨不顛狂如大阮,欠將一曲慟兵閨。
可見蘇小小在各位文人雅士中的影響有多大.雖然她是個妓女,可她卻能讓鴻儒大豪折腰;雖然她是個妓女,可她卻流芳百世.人們在書起她的時候總是忽略了她的身份,卻能記得了她的美.也許在人們心中,蘇小小早就成為了美的化身.
關於蘇小小的評價,余秋雨先生在其<西湖夢>中早有精闢的論述:
與這種黯淡相對照,野潑潑的,另一種人格結構也調皮地擠在西湖岸邊湊熱鬧。
首屈一指者,當然是名妓蘇小小。
不管願意不願意,這位妓女的資格,要比上述幾位名人都老,在後人詠西湖的詩作中,總是有意無意地把蘇東坡、岳飛放在這位姑娘後面:「蘇小門前花滿枝,蘇公公堤上女當壚」「蘇家弱柳猶含媚,岳墓喬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較早一點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寫成是蘇小小的欽仰者:「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
如此看來,詩人袁子才鐫一小章曰:「錢塘蘇小是鄉親」,雖為魯迅所不悅,
卻也頗可理解的了。
歷代吟詠和憑吊蘇小小的,當然不乏輕薄文人,但內心厚實的飽學之士也多的是。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度,一位妓女競如此尊貴地長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頗為深刻的。
蘇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個夢。她很重感情,寫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樸素素地道盡了青年戀人約會的無限風光。美麗的車,美麗的馬,一起飛駛疾馳,完成了一組氣韻奪人的情感造像。又傳說她在風景勝處偶遇一位窮困書生,便慷慨解囊,贈銀百兩,助其上京。
但是,情人未歸,書生已去,世界沒能給她以情感的報償。她不願做姬做妾,勉強去完成一個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視著精麗的高牆。
她不守貞節只守美,直讓一個男性的世界圍著她無常的喜怒而旋轉。最後,重病即將奪走她的生命,她卻恬然適然,覺得死於青春華年,倒可給世界留下一個最美的形象。她甚至認為,死神在她十九歲時來訪,乃是上天對她的最好成全。
難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說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義者。依我看,她比茶花女活得更為瀟灑。在她面前,中國歷史上其他有文學價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為了個負心漢,或為了一個朝廷,顛簸得過於認真。只有她那種頗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為中國文人心頭一幅秘藏的聖符。
由情至美,始終圍繞著生命的主題。蘇東坡把美衍化成了詩文和長堤,林和靖把美寄託於梅花與白鶴,然蘇小小,則一直把美熨貼著自己的本體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轉捩,只是憑借自身,發散出生命意識的微波。
妓女生涯當然是不值得贊頌的,蘇小小的意義在於,她構成了與正統人格結構的奇特對峙。再正經的鴻儒高士,在社會品格上可以無可指摘,卻常常壓抑著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本體的自然流程。這種結構是那樣的宏大和強悍,使生命意識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嶺的圍困中變得恣肆和怪異。這里又一次出現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論:社會污濁中也會隱伏著人性的大合理,而這種大合理的實現方式又常常怪異到正常的人們所難以容忍。反之,社會歷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犧牲人本體的許多重要命題為代價。單向完滿的理想狀態,多是夢境。人類難以掙脫的一大悲哀,便在這里。
關於蘇小小,我想大師之言早已洞穿古今人世.本想用自己的話來緬懷蘇小的,不想寫著寫著就應用了太多大師言語,所以,嚴格的說,這篇文章不能算是原創.單不管如何,總歸是為蘇小小作了一點實際的事情,也為各位不討厭蘇小小的人們提供一點食糧,或者是為那些討厭蘇小的正道中人提共一點參考資料吧!
另附蘇小詞作一首,願與君共享:
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於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
斜插玉梳雲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夢斷彩雲無覓處,夜涼明月生南浦。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2673.htm
F. 蘇小小的故事誰知道
蘇小小家先世曾為東晉官,從江南姑蘇流落到錢塘後靠祖產經營,成了當地較為殷實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這么個女兒,十分寵愛,因她長的嬌小,所以叫小小。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謝世,於是變賣家產,帶著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橋畔。她們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樓里,每日靠積蓄生活,盡情享受於山水之間。因她玲瓏秀美,氣韻非常,在她的車後總有許多風流倜儻的少年。沒有父母的管束,蘇小小也樂得和文人雅士們來往,常在她的小樓里以詩會友,她的門前總是車來車往,蘇小小成了錢塘一帶有名的詩妓。 有一天蘇小小在遊玩之時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兩人一見傾心,阮郁到蘇小小家拜訪,受到美人的禮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蘇小小從此與阮郁形影不離,每日共同遊山玩水。可是阮郁的父親聽說他在錢塘整日與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氣,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蘇小小整日企盼,卻不見情人回來,終於病倒了。 幸好她還不是愛鑽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進屋來,陪蘇小小聊天,她漸漸恢復了車馬盈門的往日生活。 在一個晴朗的秋天,在湖濱她見到一位模樣酷似阮郁的人,卻衣著儉朴,神情沮喪,聞訊後才知此人叫鮑仁,因盤纏不夠而無法趕考。她覺得此人氣宇不凡,必能高中,於是主動提出為提供錢物上的幫助。鮑仁感激不盡,滿懷抱負地奔赴考場。 當時的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身為官員不好登蘇小小之門,於是派人請她來府中,沒想到蘇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幾次方來,孟浪決定難為她一下,於是指著庭外一株梅花讓她做詩,蘇小小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孟浪贊佩不已。 佳人薄命,蘇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這時鮑仁已金榜題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時順道經過蘇小小家,卻趕上她的葬禮,鮑仁撫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錢塘蘇小小之墓。
G. 求一部小說的名字,小說中女主角叫蘇小小穿越到了古代是長孫皇後的女兒
言情小說吧 就在主頁上 就什麼十六歲媽咪 就是這個 肯定 我就在看的一部 還沒完結 我現在登錄不了 那個網站 所以名字 不記得 。。
H.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的蘇小小傳奇故事
南齊時,錢塘(今杭州)西泠橋畔一戶姓蘇的人家生下一女,取名小小。這女孩長得眉清目秀。聰慧過人。父親吟詩誦文,她一聽就會,親戚朋友都誇她長大後必成為才女。
小小六歲時,父親不幸病故。為了生計,小小的母親忍辱為妓。幾年的精神折磨,使她身心交瘁,小小十歲時,母親竟一病不起。臨終時,她把小小託付給賈姨媽:「我的心是干凈的,但願小小莫負我!」
幾年過去了,小小已長成一個美麗的少女。小小從小喜愛讀書,雖不曾從師受學,卻知書識禮,尤精詩詞,信口吐辭,皆成佳句。小小還酷愛西湖山水,她將自己住屋布置得幽雅別致,迎湖開一圓窗,題名「鏡閣」,兩旁對聯寫道:「閉閣藏新月,開窗放野雲。」
每天,小小總在西泠橋畔散步,眺望漣漣碧波,點點水鳥,她會情不自禁地吟詩放歌,傾吐心中的情愫。那時的西湖,雖然秀美,但還未經人工開發,山路曲折迂迴,游覽辛勞,她便請人製作了一輛小巧靈便的油壁香車。坐著這車,可以去遠處。
車子靈巧,人兒嬌美,穿行於煙雲之間,恍如神女下凡。沿路行人議論紛紛,嘖嘖稱奇,猜不出她是何等人物。蘇小小旁若無人,一路行一路朗聲吟道:
燕引鶯招柳夾途,
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訪,
家住西泠妾姓蘇。
蘇小小的名聲傳開了。豪華公子、科甲鄉紳慕名而來。僻靜的西泠橋畔頓時熱鬧起來。小小原想以詩會友,交幾個酷愛山水的知己,不想來訪者多是些綉花枕頭、爛稻草——衣冠楚楚的蠢才,十有八九被她奚落出門。錢塘城內巨富錢萬才數次登門,願以千金娶小小為侍妾,也被小小拒絕。錢萬才失了面子,發狠道:「你有才貌,我有財勢,惹惱了我可要小心!」
賈姨媽勸她:「不妨尋個富貴人家,終身也有了依靠。」
小小道:「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豈在財貌?!更何況我愛的是西湖山水,假如身入金屋,豈不從此坐井觀天!」
賈姨媽擔心小小母親留下的積蓄用盡,將來生計無著。小小說:「寧以歌妓謀生,身自由,心干凈,也不願悶死在侯門內。」
賈姨媽嘆息道:「姑娘以青樓為凈土,把人情世故倒也看得透徹!」
如此又過了幾年,母親的積蓄終於用完。小小二話不說,操琴謀生,頓時成了錢塘有名的歌妓。
冬去春來,鶯飛草長。一日,蘇小小乘油壁車去游春,斷橋彎角處迎面遇著一人騎馬過來,那青驄馬受驚,顛下一位少年郎君。
小小也吃了一驚,正待下車探視,那少年郎君已起身施禮。小小過意不去,報以歉然一笑。
這郎君名叫阮郁,是當朝宰相阮道之子,奉命到浙東辦事,順路來游西湖。他見小小端坐香車之中,宛如仙子,一時竟看呆了。直到小小驅車而去,阮郁才回過神來,趕緊向路人打聽小小的來歷住處。當他得知小小出身於妓家時,不禁嘆一聲「可惜」。
阮郁回到住處,小小的身影總是浮現在眼前,茶食無味,輾轉難眠。他想,既是歌妓,與她相識一番,也是人生樂事!
第二天一早,阮郁騎著青驄馬,叫人挑著厚禮,徑直來到西泠橋畔。
恰好賈姨媽出來,阮郁道:「晚輩昨日驚了小小姑娘,容我當面謝罪。」賈姨媽見他不似一般王孫公子氣盛無理,便進去通報。
小小因游湖勞累,今日一概謝客。她倚在床邊,不知怎的。總想起昨日遇見的那少年郎君。忽聽說此人到來,心中一喜,說:「請。」
阮郁斜穿竹徑,曲繞松柳,轉入堂內。小小從綉簾中婷婷走出,四目相視,雙方都暗含情意。阮郁英俊稅灑,舉止文雅,言談中對西湖山水贊不絕口。小小道:「你既愛湖山,請到樓上鏡閣眺望。」
鏡閣牆壁上貼著小小書寫的詩,阮郁念到「水痕不動秋容凈,花影斜垂春色拖」時,不禁叫好,對小小更添了幾分愛慕之心。
阮郁沉吟片刻,依韻和了一首。小小知他是有才之士,便叫侍女擺開酒餚,兩人對飲起來。
阮郁本是風流才子,此刻面對美景,趁著酒意,隨口吟出不少佳句。小小更是喜歡,停杯撫琴,曲調悠揚纏綿,傳遞著眷戀之情。
此後一連幾天,小小和阮郁都在斷橋相會。一個驅車前往,一個騎馬相隨,沿湖堤、傍山路緩緩而游,好不快活。
賈姨媽見小小和阮郁一見鍾情,很是高興,誇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小小說:「他是相國公子,我是青樓歌妓,知人知面難知心啊!」
等阮郁又來時,心直口快的賈姨媽當著小小的面,問阮郁會不會變心。阮郁緊執小小的手,指著門前的松柏道:「青松作證,阮郁願與小小同生死。」
小小與阮郁來到西泠橋頭,正當夕陽西下,飛鳥歸巢之時,周圍一片靜謐,小小激動地輕聲吟道: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
當夜,由賈姨媽作主,兩人定下終身。之後,選了個黃道吉日,張燈結綵,備筵設席,辦了婚事。
阮郁成婚的書信送到家中,阮道氣得差點昏倒:堂堂宰相之子娶了歌妓,豈不被天下人恥笑!但山高水遠,一時又奈何不得。
阮道老謀深算,強按怒火,寫了封信,連同一份厚禮,派人送至錢塘,交給阮郁。信中寫道:小小既是品貌雙全的才女,他並不反對這門婚事。還提醒阮郁不可貪歡於夫妻之情而荒了學業。阮郁、小小見阮道說得通情達理,才放下心來。
過了些時日,阮郁又接到家書,說阮道因受風寒卧床不起。小小急忙打點行裝,催阮郁回去探親。
阮郁趕回家中,見父親安然無恙,不由奇怪,阮道怒罵道:「你被賤女迷住心竅,我不略施計,你如何能回來?」不由阮郁分說,命家人將他關進書房。阮道又作主,為阮郁另擇名門閨秀。
阮母道:「等你完了婚事,取了功名,再娶幾個侍妾,也非難事,想那姑娘也不會怪你失信薄情吧?」阮郁低頭不語。
小小自阮郁去後,整日足不出戶,左等右等總不見阮郁的信息。「夜夜常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雲磨。」她只能吟詩以解愁悶。
春去夏至,小小才接到阮郁的信。只見她臉色蒼白,雙手微顫,眼裡噙著兩滴淚花,良久,才吐出一句:「原來如此!」
入夜,小小獨自關在房中,飲一陣酒,撫一陣琴,間或抽泣幾聲,直到深夜才沒了聲響。賈姨媽放心不下,破門而入,小小已醉倒在床上,淚水濕透了枕巾。
清晨,小小搖搖晃晃跨出家門,來到西泠橋上,望著湖上嬌艷的荷花獨自出神。賈姨媽跟了出來,扶住小小:「男女之情往往薄似煙雲,短似朝露,你千萬要想得開,身體要緊。」小小似答非答道:「我的心是干凈的!」
從此以後,小小臉上少有笑容,性情變得更為冷峻孤傲,接待客人,言語之間更多調侃的冷笑。不想,倒反而傳出個「冷美人」的名聲。
小小對山水的痴戀未變,只不過,她不再到熱鬧的景區,而專去人跡稀少之處。這一日,時值深秋,她來到紅葉滿山的煙霞岩畔。忽然,前面傳來「叮當」鑿石之聲,她正要避去,那邊有人喊罵,爭鬧起來。小小循聲尋去,迎面是一個形如石屋的大石洞,一群凶神惡煞的家丁揮著皮鞭,正在毆打幾個石匠。
小小心中不忍,喊道:「光天化日之下,為何打人?」家丁見小小儀態非凡,弄不清她是何等人物,停手道:「小人奉我家老爺之命,在此督促石匠完工!」原來,富豪錢萬才為了討他老娘歡心,在這五屋洞壁上鑿刻石羅漢三百六十五尊,以示他老娘天天敬佛、求取保佑之意。老娘七十壽辰將臨,而石羅漢尚未完工,所以家了趕來催促。小小見石匠們衣衫襤樓,疲憊不堪,便向家丁求情,寬容期限。
錢萬才正巧趕到,他冷言道:「蘇小小,你過去不賣我的面子,今天倒要我賞臉!」小小道:「敬佛,心誠則靈,何苦難為這些匠人呢?」
錢萬才好笑道:「你便是我的佛,你若肯跟著我,我便依你,如何?」說著,來摟小小。小小怒極,順手給他一個巴掌:「佛面獸心的無恥之徒!」
錢萬才暴跳如雷,一邊喝令家丁動手鞭打匠人;一邊抓過一條皮鞭撲向小小:「身為妓女,才是無恥,今天我非要叫你嘗嘗我的厲害!」
「住手!」突然山坡上跳下一個人來:「以勢欺人,你眼中還有王法嗎?」錢萬才定睛一看,來者是一貧寒書生。手一揮說:「我的鞭子就是王法,給我打!」家丁們一擁而上,鞭子劈頭蓋腦的問那書生飛去,卻不料家丁們手臂一陣酸麻,落下的鞭子紛紛向四周甩出。還沒等家了弄清是怎麼回事,腳底被什麼一絆,一個個都跌倒在地,他們翻身爬起,又向書生撲去。那書生身形一矮,雙拳齊出,一陣風似地又把一群家丁打得癱倒在地。家丁們這才領教,那書生的武功好生了得!鼻青眼腫的家丁們哼哼著,再也不敢動彈。錢萬才的氣焰頓時減了大半,但他還揚著鞭子,「哇哇」亂嚷。書生一縱身,躍到錢萬才身邊,伸手捉住他的手臂,錢萬才痛叫一聲,撤鞭軟倒,連喊:「英雄饒命!」
書生微微一笑:「命,你只管向你的佛去要,我只要你不難為匠人,讓他們安心鑿完,如數付給工錢!」「遵命!遵命!」錢萬才連連點頭應允。「還有,你也不許難為那姑娘!」書生的手握了一下,錢萬才殺豬般叫了起來:「一定!一定!」書生這才放手。錢萬才帶著家丁,抱頭鼠竄而去。
石匠們向書生拜謝,書生道:「你們雕刻出如此精細的石羅漢,為湖山增色,我能飽此眼福,倒該謝你們呢!」
小小從沒有見過如此豪爽仗義之人,不由大為敬慕,忍不住上前道:「錢塘蘇小小,拜謝先生相助。」
書生回禮道:「學生鮑仁,久聞姑娘芳名,今日相識,果然名不虛傳。」
小小道:「如無不便,請到寒舍一敘。」鮑仁爽快地答應了。
小小家門前已等候著許多富家子弟,香車一到,便你請我邀,爭鬧不休。小小道:「我今日已自請貴客,諸位請各自便。」
小小請鮑仁直人鏡閣,親自斟酒道:「先生文武雙全,心胸磊落,為何不去報效國家呢?」
鮑仁道:「動亂之際,有力難效,何況我是將功名視作草芥的!」小小道:「有為民作主之心,則英雄有用武之地。倘不能如願,再復歸山林,浪跡江湖為時未晚!」鮑仁道:「我恃才反愚,經姑娘輕輕點撥,茅塞頓開。只是我飢寒尚且不能自主,功名二字從何說起?」「先生如不嫌棄,我願助你赴京都應試。」小小取出百兩銀錢交給鮑仁,鮑仁慨然收下,深深一揖告辭:「姑娘之情,深於潭水,我鮑仁永生不忘。」「小小在此靜候佳音!」說罷,小小親自送鮑仁出門。
鮑仁去後,錢萬才放出流言蜚語,百般詆毀小小.小小對賈姨媽說:「任他倒盡污水,不能傷我一根毫毛!」賈姨媽道:「總要防著點才好。」
轉眼到了雪花紛飛之時。上江觀察使孟浪途經錢塘,他久聞蘇小小盛名,便叫了一隻樓船,派人去喚小小來陪飲助興。
過了一會兒,差人稟報,小小被人請去西溪賞梅了。孟浪十分掃興。
第二天,差人早在蘇家候著,一直等到深夜,小小喝得酩酊大醉被待女扶了進來。差人又去回復,孟浪很是惱火:「如明日再推三推四,決不饒恕!」
第三日,差人再去,侍女說姑娘醉卧未起。差人發急道:「再不去,孟老爺要給她顏色看了!」小小在里間聽見,理也不理。
孟浪聞訊,勃然大怒。他少年得志,本不把個妓女放在眼裡,如今連連碰壁,便擺出威風,要讓小小吃點苦頭。 孟浪便與縣官商量。這縣官老爺是錢萬才的舅舅,對蘇小小早已懷恨在心,現在上面有人出頭問罪,自然照辦。
縣官派差人傳喚小小,速到孟觀察使船上賠罪,而且必須是青衣蓬首,不準梳妝打扮。賈姨媽怕小小惹禍吃虧,勸她屈就應付。小小道:「這班狗官老爺,我與他們毫不相干,有什麼罪可賠!」正說時,差人「呼呼」地打上門來,賈姨媽和侍女們嚇得發抖,小小坦然道:「也罷,我去走一趟,省得家中不安寧。」臨行前,她從容地梳妝打扮了一番。
孟浪邀了府縣賓客在船上飲酒賞梅,忽聽蘇小小來了,趕忙正襟危坐,盤算著給小小米個下馬威。隨著一陣麝蘭香味,小小如仙女船飄進船來。滿船人都被小小美麗的容貌、冷峻的神態震懾住了。靜寂了好久,孟浪才乾咳一聲道:「蘇小小,你知罪么?」「我是煙花中人,哪裡知道老爺們會對我如此厚愛,三請而不敢來,竟成大罪?」只一句話,孟浪便無言以對,只得威嚇道:「你要求生,還是求死?」
小小調侃道:「愛之則欲其生,惡之則欲其死,全在老爺手中,我怎能自定?」孟浪不禁得意起來:「利嘴巧舌,並非實學,我倒要看看你的真才如何。」他要小小以梅為題賦詩。
小小不假思索,信口吟道:
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
若要分紅白,還須青眼看。
詩意隱含眼前之事,且又不卑不亢,孟浪不由暗暗折服小小的才智。孟浪性子雖烈,倒還有幾分惜才之心,他見小小楚楚動人,便息了怒氣,攙過小小,邀她人席。縣官在一旁冷笑,他受錢萬才之託,早就想加害於小小。
酒宴直到天明才散,孟浪啟程。縣官立即派人在歸途中將小小截住,並以借詩諷喻、藐視朝官罪,毆打唆使罪判小小入獄。
賈姨媽用銀錢周旋。使小小免受獄內之苦。但她體質本弱,加上氣憤,關了數月,便生起病來。
這一日,牢房內進來一人。小小抬頭一看竟是阮郁。阮郁途經錢塘,聞訊趕來營救,小小轉身不睬。當阮郁說到願娶她為妾時,小小再也忍受不了,鄙視地說:「這里可沒有青松為你作證。」阮郁臉色脹得通紅,長嘆一聲,怏怏地走了。
半年後,小小出獄回家。她來到石屋洞,望著石羅漢,勾起了與鮑仁相識的往事。
小小又病倒了。她無力乘車游湖,只能靠在床上,眺望窗外景色。
轉眼又到了夏荷盛開的季節。夜幕垂窗,嬌艷的荷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純凈可愛,小小不禁輕輕吟道:「滿身月露清涼氣,並作映日一噴香。
賈姨媽見小小病情垂危,問她:「你交廣甚多,不知可有什麼未了的事?」小小感慨道:「交際似浮雲,歡情如流水。我的心跡又有誰知?小小別無所求,只願埋骨於西泠,不負我對山水的一片痴情。」小小說罷,含恨逝去。
安葬時日將到。這天,幾個差人飛馬來到小小家,問道:「蘇姑娘在家么?滑州刺史前來面拜。」賈姨媽哭道:「蘇姑娘在家,只可惜睡在棺木之中。」差人大驚失色,飛馬而去。不多時,只見一人穿白衣,戴白冠,騎著白馬而來,到西泠橋邊下馬,步行至小小家門前,一路哭將進來。他奔到靈堂,撫棺痛哭:「蘇姑娘,為何不等我鮑仁來謝知己,就辭世而去?老天不公,為何容不得你這個有才有德有情的奇女子!」直哭得聲息全無。
賈姨媽含淚相勸,鮑仁道:「人之相知,貴乎知心,知我心者,唯有小小。」賈姨媽道:「有鮑相公這番話,小小在九泉之下,也當瞑目了。」賈姨媽又說了小小的臨終遺願。鮑仁這才強壓悲哀,請人在西泠橋側選地築墓修亭。
出殯下葬之日,夾道觀看者不計其數。鮑仁一身喪服,親送小小靈樞,葬於西拎橋畔。鮑仁親撰碑文,寫出蘇小小一生為人,以表明她的高潔人格。臨行前,鮑刺史又來哭祭道:「倘不能為民作主,我鮑仁定來墓前廝守。」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鑄金。
從此以後,蘇小小的芳名與西湖並傳,天下遊人每到西冷橋畔,都會發出多少感慨!
I. 求一部小說 古代的 女主角叫小小 是個小丫頭 從小就沒人管教 愛捉弄人 媽媽很有錢
蘇小小
J.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的故事
南齊時,錢塘(今杭州)西泠橋畔一戶姓蘇的人家生下一女,取名小小。這女孩長得眉清目秀。聰慧過人。父親吟詩誦文,她一跟就會,親戚朋友都誇她長大後必成為才女。
小小六歲時,父親不幸病故。為了生計,小小的母親忍辱為妓。幾年的精神折磨,使她身心交瘁,小小十歲時,母親竟一病不起。臨終時,她把小小託付給賈姨媽:「我的心是干凈的,但願小小莫負我!」
幾年過去了,小小已長成一個美麗的少女。小小從小喜愛讀書,雖不曾從師受學,卻知書識禮,尤精詩詞,信口吐辭,皆成佳句。小小還酷愛西湖山水,她將自己住屋布置得幽雅別致,迎湖開一圓窗,題名「鏡閣」,兩旁對聯寫道:「閉閣藏新月,開窗放野雲。」
每天,小小總在西泠橋畔散步,眺望漣漣碧波,點點水鳥,她會情不自禁地吟詩放歌,傾吐心中的情愫。那時的西湖,雖然秀美,但還未經人工開發,山路曲折迂迴,游覽辛勞,她便請人製作了一輛小巧靈便的油壁香車。坐著這車,可以去遠處。
車子靈巧,人兒嬌美,穿行於煙雲之間,恍如神女下凡。沿路行人議論紛紛,嘖嘖稱奇,猜不出她是何等人物。蘇小小旁若無人,一路行一路朗聲吟道:
燕引鶯招柳夾途,
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訪,
家住西傳妾姓蘇。
蘇小小的名聲傳開了。豪華公子、科甲鄉紳慕名而來。僻靜的西泠橋畔頓時熱鬧起來。小小原想以詩會友,交幾個酷愛山水的知己,不想來訪者多是些綉花枕頭爛稻草——衣冠楚楚的蠢才,十有八九被她奚落出門。錢塘城內巨富錢萬才數次登門,願以千金娶小小為侍妾,也被小小拒絕。錢萬才失了面子,發狠道:「你有才貌,我有財勢,惹惱了我可要小心!」
賈姨媽勸她:「不妨尋個富貴人家,終身也有了依靠。」
小小道:「人之相知,貴平知心。豈在財貌?!更何況我愛的是西湖山水,假如身入金屋,豈不從此坐井觀天!」
賈姨媽擔心小小母親留下的積蓄用盡,將來生計無著。小小說:「寧以歌妓謀生,身自由,心干凈,也不願悶死在侯門內。」
賈姨媽嘆息道:「姑娘以青樓為凈土,把人情世故倒也看得透徹!」
如此又過了幾年,母親的積蓄終於用完。小小二話不說,操琴謀生,頓時成了錢塘有名的歌妓。
冬去春來,鶯飛草長。一日,蘇小小乘油壁車去游春,斷橋彎角處迎面遇著一人騎馬過來,那青驄馬受驚,顛下一位少年郎君。
小小也吃了一驚,正待下車探視,那少年郎君已起身施禮。小小過意不去,報以歉然一笑。
這郎君名叫阮郁,是當朝宰相阮道之子,奉命到浙東辦事,順路來游西湖。他見小小端坐香車之中,宛如仙子,一時竟看呆了。直到小小驅車而去,阮郁才回過神來,趕緊向路人打聽小小的來歷住處。當他得知小小出身於妓家時,不禁嘆一聲「可惜」。
阮郁回到住處,小小的身影總是浮現在眼前,茶食無味,輾轉難眠。他想,既是歌妓,與她相識一番,也是人生樂事!
第二天一早,阮郁騎著青驄馬,叫人挑著厚禮,徑直來到西泠橋畔。
恰好賈姨媽出來,阮郁道:「晚輩昨日驚了小小姑娘,容我當面謝罪。」賈姨媽見他不似一般王孫公子氣盛無理,便進去通報。
小小因游湖勞累,今日一概謝客。她倚在床邊,不知怎的。總想起昨日遇見的那少年郎君。忽聽說此人到來,心中一喜,說:「請。」
阮郁斜穿竹徑,曲繞松柳,轉入堂內。小小從綉簾中婷婷走出,四目相視,雙方都暗含情意。阮郁英俊稅灑,舉止文雅,言談中對西湖山水贊不絕口。小小道:「你既愛湖山,請到樓上鏡閣眺望。」
鏡閣牆壁上貼著小小書寫的詩,阮郁念到「水痕不動秋容凈,花影斜垂春色拖」時,不禁叫好,對小小更添了幾分愛慕之心。
阮郁沉吟片刻,依韻和了一首。小小知他是有才之土,便叫侍女擺開酒餚,兩人對飲起來。
阮郁本是風流才子,此刻面對美景,趁著酒意,隨口吟出不少佳句。小小更是喜歡,停杯撫琴,曲調悠揚纏綿,傳遞著眷戀之情。
此後一連幾天,小小和阮郁都在斷橋相會。一個驅車前往,一個騎馬相隨,沿湖堤、傍山路緩緩而游,好不快活。
賈姨媽見小小和阮郁一見鍾情,很是高興,誇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小小說:「他是相國公子,我是青樓歌妓,知人知面難知心啊!」
等阮郁又來時,心直口快的賈姨媽當著小小的面,問阮郁會不會變心。阮郁緊執小小的手,指著門前的松柏道:「青松作證,阮郁願與小小同生死。」
小小與阮郁來到西泠橋頭,正當夕陽西下,飛鳥歸巢之時,周圍一片靜謐,小小激動地輕聲吟道: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
當夜,由賈姨媽作主,兩人定下終身。之後,選了個黃道吉日,張燈結綵,備筵設席,辦了婚事。
阮郁成婚的書信送到家中,阮道氣得差點昏倒:堂堂宰相之子娶了歌妓,豈不被天下人恥笑!但山高水遠,一時又奈何不得。
阮道老謀深算,強按怒火,寫了封信,連同一份厚禮,派人送至錢塘,交給阮郁。信中寫道:小小既是品貌雙全的才女,他並不反對這門婚事。還提醒阮郁不可貪歡於夫妻之情而荒了學業。阮郁、小小見阮道說得通情達理,才放下心來。
過了些時日,阮郁又接到家書,說阮道因受風寒卧床不起。小小急忙打點行裝,催阮郁回去探親。
阮郁趕回家中,見父親安然無恙,不由奇怪,阮道怒罵道:「你被踐女迷住心竅,我不略施計,你如何能回來?」不由阮郁分說,命家人將他關進書房。阮道又作主,為阮郁另擇名門閨秀。
阮母道:「等你完了婚事,取了功名,再娶幾個侍妾,也非難事,想那姑娘也不會怪你失信薄情吧?」阮郁低頭不語。
小小自阮郁去後,整日足不出戶,左等右等總不見阮郁的信息。「夜夜常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雲磨。」小小隻能吟詩以解愁悶。
春去夏至,小小才接到阮郁的信。只見她臉色蒼白,雙手微顫,眼裡噙著兩滴淚花,良久,才吐出一句:「原來如此!」
入夜,小小獨自關在房中,飲一陣酒,撫一陣琴,間或抽泣幾聲,直到深夜才沒了聲響。賈姨媽放心不下,破門而入,小小已醉倒在床上,淚水濕透了枕巾。
清晨,小小搖搖晃晃跨出家門,來到西泠橋上,望著湖上嬌艷的荷花獨自出神。賈姨媽跟了出來,扶住小小:「男女之情往往薄似煙雲,短似朝露,你千萬要想得開,身體要緊。」小小似答非答道:「我的心是干凈的!」
從此以後,小小臉上少有笑容,性情變得更為冷峻孤傲,接待客人,言語之間更多調侃的冷笑。不想,倒反而傳出個「冷美人」的名聲。
小小對山水的痴戀未變,只不過,她不再到熱鬧的景區,而專去人跡稀少之處。這一日,時值深秋,她來到紅葉滿山的煙霞岩畔。忽然,前面傳來「叮當」鑿石之聲,她正要避去,那邊有人喊罵,爭鬧起來。小小循聲尋去,迎面是一個形如石屋的大石洞,一群凶神惡煞的家丁揮著皮鞭,正在毆打幾個石匠。
小小心中不忍,喊道:「光天化日之下,為何打人?」家丁見小小儀態非凡,弄不清她是何等人物,停手道:「小人奉我家老爺之命,在此督促石匠完工!」原來,富豪錢萬才為了討他老娘歡心,在這五屋洞壁上鑿刻石羅漢三百六十五尊,以示他老娘天天敬佛、求取保佑之意。老娘七十壽辰將臨,而石羅漢尚未完工,所以家了趕來催促。小小見石匠們衣衫襤樓,疲憊不堪,便向家丁求情,寬容期限。
錢萬才正巧趕到,他冷言道:「蘇小小,你過去不賣我的面子,今天倒要我賞臉!」小小道:「敬佛,心誠則靈,何苦難為這些匠人呢?」
錢萬才好笑道:「你便是我的佛,你若肯跟著我,我便依你,如何?」說著,來摟小小。小小怒極,順手給他一個巴掌:「佛面獸心的無恥之徒!」
錢萬才暴跳如雷,一邊喝令家丁動手鞭打匠人;一邊抓過一條皮鞭撲向小小:「身為妓女,才是無恥,今天我非要叫你嘗嘗我的厲害!」
「住手!」突然山坡上跳下一個人來:「以勢欺人,你眼中還有王法嗎?」錢萬才定睛一看,來者是一貧寒書生。手一揮說:「我的鞭子就是王法,給我打!」家丁們一擁而上,鞭子劈頭蓋腦的問那書生飛去,卻不料家丁們手臂一陣酸麻,落下的鞭子紛紛向四周甩出。還沒等家了弄清是怎麼回事,腳底被什麼一絆,一個個都跌倒在地,他們翻身爬起,又向書生撲去。那書生身形一矮,雙拳齊出,一陣風似地又把一群家丁打得癱倒在地。家丁們這才領教,那書生的武功好生了得!鼻青眼腫的家丁們哼哼著,再也不敢動彈。錢萬才的氣焰頓時減了大半,但他還揚著鞭子,「哇哇」亂嚷。書生一縱身,躍到錢萬才身邊,伸手捉住他的手臂,錢萬才痛叫一聲,撤鞭軟倒,連喊:「英雄饒命!」
書生微微一笑:「命,你只管向你的佛去要,我只要你不難為匠人,讓他們安心鑿完,如數付給工錢!」「遵命!遵命!」錢萬才連連點頭應允。「還有,你也不許難為那姑娘!」書生的手握了一下,錢萬才殺豬般叫了起來:「一定!一定!」書生這才放手。錢萬才帶著家丁,抱頭鼠竄而去。
石匠們向書生拜謝,書生道:「你們雕刻出如此精細的石羅漢,為湖山增色,我能飽此眼福,倒該謝你們呢!」
小小從沒有見過如此豪爽仗義之人,不由大為敬慕,忍不住上前道:「錢塘蘇小小,拜謝先生相助。」
書生回禮道:「學生鮑仁,久聞姑娘芳名,今日相識,果然名不虛傳。」
小小道:「如無不便,請到寒舍一敘。」鮑仁爽快地答應了。
小小家門前已等候著許多富家子弟,香車一到,便你請我邀,爭鬧不休。小小道:「我今日已自請貴客,諸位請各自便。」
小小請鮑仁直人鏡閣,親自斟酒道:「先生文武雙全,心胸磊落,為何不去報效國家呢?」
鮑仁道:「動亂之際,有力難效,何況我是將功名視作草芥的!」小小道:「有為民作主之心,則英雄有用武之地。倘不能如願,再復歸山林,浪跡江湖為時未晚!」鮑仁道:「我恃才反愚,經姑娘輕輕點撥,茅塞頓開。只是我飢寒尚且不能自主,功名二字從何說起?」「先生如不嫌棄,我願助你赴京都應試。」小小取出百兩銀錢交給鮑仁,鮑仁慨然收下,深深一揖告辭:「姑娘之情,深於潭水,我鮑仁永生不忘。」「小小在此靜候佳音!」說罷,小小親自送鮑仁出門。
鮑仁去後,錢萬才放出流言蜚語,百般詆毀小小.小小對賈姨媽說:「任他倒盡污水,不能傷我一根毫毛!」賈姨媽道:「總要防著點才好。」
轉眼到了雪花紛飛之時。上江觀察使孟浪途經錢塘,他久聞蘇小小盛名,便叫了一隻樓船,派人去喚小小來陪飲助興。
過了一會兒,差人稟報,小小被人請去西溪賞梅了。孟浪十分掃興。
第二天,差人早在蘇家候著,一直等到深夜,小小喝得酩酊大醉被待女扶了進來。差人又去回復,孟浪很是惱火:「如明日再推三推四,決不饒恕!」
第三日,差人再去,侍女說姑娘醉卧未起。差人發急道:「再不去,孟老爺要給她顏色看了!」小小在里間聽見,理也不理。
孟浪聞訊,勃然大怒。他少年得志,本不把個妓女放在眼裡,如今連連碰壁,便擺出威風,要讓小小吃點苦頭。 孟浪便與縣官商量。這縣官老爺是錢萬才的舅舅,對蘇小小早已懷恨在心,現在上面有人出頭問罪,自然照辦。
縣官派差人傳喚小小,速到孟觀察使船上賠罪,而且必須是青衣蓬首,不準梳妝打扮。賈姨媽怕小小惹禍吃虧,勸她屈就應付。小小道:「這班狗官老爺,我與他們毫不相干,有什麼罪可賠!」正說時,差人「呼呼」地打上門來,賈姨媽和侍女們嚇得發抖,小小坦然道:「也罷,我去走一趟,省得家中不安寧。」臨行前,她從容地梳妝打扮了一番。
孟浪邀了府縣賓客在船上飲酒賞梅,忽聽蘇小小來了,趕忙正襟危坐,盤算著給小小米個下馬威。隨著一陣麝蘭香味,小小如仙女船飄進船來。滿船人都被小小美麗的容貌、冷峻的神態震懾住了。靜寂了好久,孟浪才乾咳一聲道:「蘇小小,你知罪么?」「我是煙花中人,哪裡知道老爺們會對我如此厚愛,三請而不敢來,竟成大罪?」只一句話,孟浪便無言以對,只得威嚇道:「你要求生,還是求死?」
小小調侃道:「愛之則欲其生,惡之則欲其死,全在老爺手中,我怎能自定?」孟浪不禁得意起來:「利嘴巧舌,並非實學,我倒要看看你的真才如何。」他要小小以梅為題賦詩。
小小不假思索,信口吟道:
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
若要分紅白,還須青眼看。
詩意隱含眼前之事,且又不卑不亢,孟浪不由暗暗折服小小的才智。孟浪性子雖烈,倒還有幾分惜才之心,他見小小楚楚動人,便息了怒氣,攙過小小,邀她人席。縣官在一旁冷笑,他受錢萬才之託,早就想加害於小小。
酒宴直到天明才散,孟浪啟程。縣官立即派人在歸途中將小小截住,並以借詩諷喻、藐視朝官罪,毆打唆使罪判小小入獄。
賈姨媽用銀錢周旋。使小小免受獄內之苦。但她體質本弱,加上氣憤,關了數月,便生起病來。
這一日,牢房內進來一人。小小抬頭一看竟是阮郁。阮郁途經錢塘,聞訊趕來營救,小小轉身不睬。當阮郁說到願娶她為妾時,小小再也忍受不了,鄙視地說:「這里可沒有青松為你作證。」阮郁臉色脹得通紅,長嘆一聲,怏怏地走了。
半年後,小小出獄回家。她來到石屋洞,望著石羅漢,勾起了與鮑仁相識的往事。
小小又病倒了。她無力乘車游湖,只能靠在床上,眺望窗外景色。
轉眼又到了夏荷盛開的季節。夜幕垂窗,嬌艷的荷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純凈可愛,小小不禁輕輕吟道:「滿身月露清涼氣,並作映日一噴香。
賈姨媽見小小病情垂危,問她:「你交廣甚多,不知可有什麼未了的事?」小小感慨道:「交際似浮雲,歡情如流水。我的心跡又有誰知?小小別無所求,只願埋骨於西泠,不負我對山水的一片痴情。」小小說罷,含恨逝去。
安葬時日將到。這天,幾個差人飛馬來到小小家,問道:「蘇姑娘在家么?滑州刺史前來面拜。」賈姨媽哭道:「蘇姑娘在家,只可惜睡在棺木之中。」差人大驚失色,飛馬而去。不多時,只見一人穿白衣,戴白冠,騎著白馬而來,到西泠橋邊下馬,步行至小小家門前,一路哭將進來。他奔到靈堂,撫棺痛哭:「蘇姑娘,為何不等我鮑仁來謝知己,就辭世而去?老天不公,為何容不得你這個有才有德有情的奇女子!」直哭得聲息全無。
賈姨媽含淚相勸,鮑仁道:「人之相知,貴乎知心,知我心者,唯有小小。」賈姨媽道:「有鮑相公這番話,小小在九泉之下,也當瞑目了。」賈姨媽又說了小小的臨終遺願。鮑仁這才強壓悲哀,請人在西泠橋側選地築墓修亭。
出殯下葬之日,夾道觀看者不計其數。鮑仁一身喪服,親送小小靈樞,葬於西拎橋畔。鮑仁親撰碑文,寫出蘇小小一生為人,以表明她的高潔人格。臨行前,鮑刺史又來哭祭道:「倘不能為民作主,我鮑仁定來墓前廝守。」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鑄金。
從此以後,蘇小小的芳名與西湖並傳,天下遊人每到西傳橋畔,都會發出多少感慨! 參考: http://ke..com/view/491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