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女榜英雄榜的武俠小說
Ⅰ 誰能給我推薦幾本純武俠小說,主角是高手但是隱姓埋名從不顯示。 或者像韓劇城市獵人那樣的都市小說 謝謝
古龍的武俠小說都大部分一直都沒有公開主角身分,地位。
所以我首推古龍的武俠小說
古龍武俠作品列表
蒼穹神劍 (1960年出版) /處女作
月異星邪 (1960)
劍氣書香 (1960) /後半部由墨餘生代筆
湘妃劍 (1960)
劍毒梅香 (1960) /上官鼎代筆
孤星傳 (1960)
失魂引 (1961)
游俠錄 (1961)
護花鈴 (1962)
彩環曲 (1962)
殘金缺玉 (1962)
飄香劍雨 (1963)
劍玄錄 (1963)
劍客行 (1963)
浣花洗劍錄 (1964) / 1967年修訂,改名《浣花洗劍》
情人箭 (1964) / 1976年修訂,改名《怒劍》
大旗英雄傳(鐵血大旗) (1965)
☆以上為早期作品,尚未形成風格。
武林外史 (1965)
名劍風流 (1966) /結尾由喬奇代筆
絕代雙驕 (1967)
歡樂英雄 (1971)
大人物 (1971)
蕭十一郎 (1973)
火並蕭十一郎 (1976)
流星‧蝴蝶‧劍 (1973)
七殺手 (1975)
劍‧花‧煙雨‧江南 (1975)
槍手‧手槍 (1975) /現代槍戰小說
絕不低頭(1975)/武俠式現代小說
三少爺的劍 (1975)
血鸚鵡 (1976)
白玉老虎 (1976)
白玉雕龍 (1981) /由中碎梅代筆
大地飛鷹 (1976)
圓月彎刀 (1977) /由司馬紫煙代筆
英雄無淚 (1978)
七星龍王 (1978)
風鈴中的刀聲 (1980) /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怒劍狂花 (1982) /由丁情代筆
那一劍的風情 (1982) /由丁情代筆
邊城刀聲 (1983) /由丁情代筆
楚留香系列(鐵血傳奇)
血海飄香 (1968)
大沙漠 (1969)
畫眉鳥 (1970)
鬼戀俠情 (1970) /又名《借屍還魂》
蝙蝠傳奇 (1971)
桃花傳奇 (1972)
新月傳奇 (1978)
午夜蘭花 (1979)
小李飛刀系列
多情劍客無情劍 (風雲第一刀) (1970)
邊城浪子 (1976)
天涯.明月.刀 (1975)
九月鷹飛 (1974)
飛刀.又見飛刀 (1977)
七種武器系列
長生劍 (1974)
碧玉刀 (1974)
孔雀翎 (1974)
多情環 (1974)
霸王槍 (1975)
離別鉤 (1978)
拳頭 (1976) /非"七種武器"之一, 誤收入
陸小鳳系列
陸小鳳傳奇 (1976)
綉花大盜 (1976)
決戰前後 (1976)
銀鉤賭坊 (1977)
幽靈山莊 (1977)
鳳舞九天 (1978)
劍神一笑 (1981)
賭局系列 (1984) /遺作, 短篇
賭局
狼牙
追殺
海神
獵鷹系列 (1984) /遺作, 短篇
獵鷹
群狐
Ⅱ 金庸武俠小說里最英雄的人物是誰
「英雄」二字,非蕭峰莫屬。下面是我買的金學家陳墨的《孤獨之俠》節選。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詞句,千百年來,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鳴。很少有人去想,倘若當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那蘇東坡又如何能在近千年後遙想「周郎赤壁」?而蘇東坡的不朽詞章,為千古英雄塑像,浪花如何能淘盡?
金庸的小說,也是在為他心中的俠士英雄塑像。而在所有的塑像中,最為魁梧壯偉的一尊,正是蘇東坡的同時代人、契丹英雄蕭峰。盡管我們明知蕭峰的形象出於作者的藝術虛構,但他「雖萬千人吾往矣」,「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的種種英雄壯舉,照樣一次次使我們熱血沸騰、怦然心動,從而深信這種藝術的真實,比歷史的敷衍更加可貴。
我和許多金庸迷一樣,心許蕭峰為金庸筆下的第一英雄。
蕭峰的豪邁形象、悲劇命運、反抗行為、英雄本色和犧牲壯舉,是我們說也說不盡的話題。
蕭峰的英雄氣概、豪邁作風、俠義心腸、絕世武勇,以及他的超級豪飲、男兒風骨、處變不驚、一往直前,乃至他的蒙冤受屈、悲涼感慨、離奇身世、壯士情懷,都不由得人敬仰他、親近他。
蕭峰是金庸小說中唯一的一位非漢族出身的主人公。
蕭峰也是金庸小說中唯一的一位在讀者面前壯烈犧牲的主人公。
這兩個「唯一」,自然也增加了蕭峰形象的迷離悲壯的色彩,讓人思緒萬千又感慨萬千,讓人心馳神往又悲從中來。契丹人蕭峰,如雄師,如獵豹,如孤獨離群的狼,一旦激發出他的野性,那就會倒海翻江、驚天動地,使天下英雄黯然失色。然後我們知道,那野性也正是他英雄氣質的一部分。
犧牲者蕭峰,能擒龍,能伏虎,能在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而如探囊取物,但卻終不能掙脫命運的羅網,為改變天下百姓的命運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從而完成了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悲劇英雄的永恆的形象。
蕭峰的英雄形象,第一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就令人心折。
在小說中,是另一位主人公段譽首先發現了他:西首座上一條大漢回過頭來,兩道冷電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臉上轉了兩轉。短譽見這人身材甚是魁偉,三十來歲年紀,身穿灰色舊布袍,已微有破爛。濃眉大眼,高鼻闊口,一張四方的國字臉,頗有風霜之色,顧盼之際,極有威勢。段譽心底暗暗喝了聲彩:「好一條大漢!這定是燕趙北國的悲歌慷慨之勢。不論江南或是大理,都不會有這等人物。包不同自吹自擂什麼英氣勃勃,似這條大漢,才稱得上『英氣勃勃』四字!」接著作者又寫到:「那大漢桌上放著一盤熟牛肉,一大碗湯,兩大壺酒,此外更無別物,可見他便是吃喝也是十分的豪邁自在。」(第14回)
從段譽的眼中寫出蕭峰形象的第一印象,這是作者的一個妙筆。此時段譽和蕭峰(此時還是叫喬峰)還不認識,而且還是第一次見面,因而,段譽印象才是真實可靠而又形象可感的,這是一。其二,段譽這人武功不怎麼樣,甚至簡直是沒有,但他的人品、見識卻著實不差。因而,從他的眼中看,聽他的心中評點,也就更加准確可信了。其三,是段譽既對此人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意,勢必對他有親近之心,從而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他。
果然如此。蕭峰發現段譽聽到了他的下屬與他的對話,只重重的哼了一聲,就使段譽吃了一驚:「左手一顫,當的一響,酒杯掉在地下,摔得粉碎。」段譽並非膽小之輩,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蕭峰實在不怒自威。
其後是斗酒。蕭峰和段譽打了二十斤酒,嚇得酒保咋舌,旁人瞠目。蕭峰和段譽各喝了幾碗後,段譽已支持不住,醉態可掬,但無意中運用了「六脈神劍」的功夫,可以及時將酒排出體外。於是兩人接著喝,一共是近四十碗!段譽是暗中搗鬼,而蕭峰卻是實實在在地喝入肚中,這番豪飲,又見到蕭峰海量,有如酒神。
接下來是一同出門,比試輕功,進一步惺惺相惜。互通姓名之後,才知各自誤會。蕭峰聽段譽坦然說出自己所經歷的種種倒霉的醜事之後,又驚又喜,說道:「段兄,你這人十分直爽,我生平從所未遇,你我一見如故,咱倆結為金蘭兄弟如何?」段譽自是喜出望外。這段交往,急轉直下,化「敵」為友,且義結金蘭,與「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傳統古訓天差地遠,方可知英雄相見赤誠相待,坦盪相對,絕不可與凡俗人事同日而語。而蕭峰的豪邁性格,又深入一層矣!
接下來兩人一同來到杏子林中,丐幫聚會之地。慕容復家將包不同、風波惡先後來此生事。蕭峰先是不動聲色,繼之反而要陳長老拿葯給風波惡療毒。最後見事情有變,事態緊急,才不得已而出手,以「龍爪手」的「搶珠三式」點了包不同的穴道;又以「擒龍功」的一招取刀而使風波惡目瞪口呆、五體投地--再加上後來的「降龍十八掌」,蕭峰的武功中有此「擒龍」「降龍」功法名稱,象徵他非同尋常的超世手段。——可見他的武勇堪稱超世絕俗。那位對天下武功瞭然於胸的王語嫣不禁驚呆暗中擔心她心愛的表哥慕容復雖與蕭峰(喬峰)齊名,卻不是蕭峰的對手,這又是一個最好的證明了。
接著是蕭峰發現了丐幫有內亂。雖然全不知是何因由,但卻處變不驚、臨危不論,很快逼住了宋、奚、吳、陳四長老,制住了能言善辯的全冠清,請回了傳功、執法二長老及大義分舵等未參與叛亂的幫眾,迅速扭轉了局勢。在此過程中,全冠清及四長老本來隨時有鼓噪動亂的機會,但一來蕭峰沉著迅速,使他們心驚;更深層的原因顯然是蕭峰平時威望卓著,四長老對他不敢有當面反抗之舉。而且其中還有一個妙筆,即蕭峰替段譽介紹丐幫的四長老。這一插曲之妙,有以下幾點:一是藉以分散四長老的注意力,使他們無暇考慮眼前之事;二是藉以拖延時間,以待傳功、執法二長老及忠於他的幫眾的到來;三是他今天交了段譽這個朋友,也真有意要向手下介紹一番;四是當傳功、執法二長老及忠實幫眾道來,形式扭轉之後,蕭峰仍不願失了禮數,替段譽介紹,直至完畢。由此可見蕭峰的精細及其臨大事、處機變的領袖才幹。
接下來又說及放走包不同風波惡之事,幫中有人責怪蕭峰「助敵」而不計馬副幫主被殺之仇。蕭峰既說了馬副幫主之死尚有種種疑問,不能武斷為慕容氏所害;又說了他與慕容家將公冶乾、風波惡相遇的兩個故事,從仆推及其主,重其英雄氣概,足見蕭峰處事精細之外,更有一種大英雄的目光與胸懷。這兩個故事道人所未知,見人所未見,雖是在危機之中說人之事,其實也正表現了自己的一貫作風,從而使丐幫幫眾莫不心服口服,連那一向不將蕭峰放在眼裡的陳長老,也不得不點頭稱是。接下來是處置此次叛亂的頭目,李春來、劉竹庄等謊通消息,誘騙傳功、執法二長老,不過是一條引線。真正首當其沖的乃是宋、奚、吳、陳四長老,按照幫規,這四人公然犯上作亂,該當處死;按照常情,蕭峰對此四人的處決亦不會有任何異議。然而蕭峰這位受害的幫主卻反過來為四長老求情,乃至不惜以刀自刺、自流鮮血為旁人洗罪;原因是這四長老曾為國立功,多次抗遼保國建立奇勛,對丐幫俠義聲譽亦有無數汗馬功勞。蕭峰這么做,更是將他的大仁大義及其大丈夫的寬廣胸懷坦露無疑。使人不能不信,大英雄所言所行、所思所動,的確非俗人可比。
以上諸段,作為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使人目不暇接。同時,以上的每一段,又都表現出了蕭峰形象的不同側面:他的形象,他的作風。他的酒量,他的武功,他的精細,他的俠義,他的機智,以及它的無比寬廣的胸懷。由此,一個豪邁磊落、超越俗流的英雄形象,就多側面地展示在我們面前。
這一英雄形象足以使每一位讀者由衷佩服。
以上這些,都是段譽眼中之事。段譽之在場,除了眼見、品評、親近這三點意義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比較。
段譽的形象很可愛,但若說他是一個英雄,卻不免要使人發笑。與蕭峰相比,如果說蕭峰是一頭雄獅,那麼段譽至多隻能算是一隻鳳凰。——在王語嫣眼裡,蕭峰是雄獅,與蕭峰齊名的慕容復則是鳳凰,而段譽則不過是一個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看到後來,我們才知道,真正想吃天鵝肉(想當皇帝)的是慕容復這個不折不扣的癩蛤蟆(他與蕭峰齊名也完全名不符實;那隻不過是江湖上無知者的傳言以及作者的一個敘事策略)。而段譽則由「癩蛤蟆」變成了鳳凰。——段譽將「莽牯朱蛤」吞到了肚子里,從此諸毒不侵;而他又是大理皇嗣及刀白鳳之子,稱為「鳳凰」可謂名正言順。
總之,段譽雖與蕭峰結為兄弟,但兩人的性格卻完全不同。蕭峰是天生的英雄氣概,而段譽則是三分呆氣,三分俠氣,外加三分智慧明理的書生氣,就算有一分英雄氣,那也是因為與蕭峰結拜兄弟,近朱者赤的緣故。
段譽不能比,虛竹又如何?——不用多說,想必每一位《天龍八部》的讀者都會有會心的微笑。這個一心想當和尚而不成的虛竹,倒有四分迂腐之氣,四分佛徒之氣,後來的武功有一分半的逍遙之氣,而英雄俠烈之氣,至多不過半分而已。
同一部書的主人公相比較是如此,不妨再將蕭峰與金庸其他小說作品的主人公比較。
《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此人形象俊雅,文武雙全,少年得志,悟性不淺,統帥紅花會數萬群雄,是當世天下英雄的首領,按說是堪稱第一英雄了。然而此人性格中,有書生之氣,有俠義之氣,但因他喜歡用智弄巧,反為所累,英雄氣概倒被抑制了。談到豪邁英勇,他既不如無塵道長,更不如奔雷手文泰來,與蕭峰相比,更加天差地遠了。順便說一句,由於本書是金庸武俠小說的處女作,此時金庸心中的武俠理想還是「劍膽琴心」的書生俠士及「為國為民」的新型人物,至於天生武勇的英雄骨血倒不在其審美目標之中。
《碧血劍》中的袁承志。此人是大英雄袁崇煥之子,又是華山掌門人神劍仙猿穆人清的關門弟子,家世武功俱是當時一流,而且身上的江湖草莽之氣也比陳家洛更多。但這個廣東蠻子一來黑不溜秋,貌不驚人;二來受到金蛇郎君精神氣質及他的大師兄黃真的詼諧滑稽的言行的影響,一個老實人,偏要學一學狂放突兀、任性不羈,結果只能是似是而非。他雖然被推選為七省武林盟主,但他的英雄氣概始終未能成型。作為「大英雄」,他實在嫩了一點,難怪他當武林盟主,有些人口服心不服。
《飛狐外傳》中的胡一刀,與蕭峰最為形似。滿臉胡須,相貌粗豪,酒量不小,武功奇高,胸懷坦盪而豪氣干雲,但一來作者的創作重點只放在滄洲鄉下的一戰之中,從而難以看到胡一刀的其他側面;二來胡、苗、范、田的百年糾葛之中,胡一刀並未有所作為。因而雖見他兒女情長,難免終於英雄氣短。
《飛胡外傳》的主人公胡斐。胡一刀的兒子胡斐,作者給了他足夠的表演篇幅。但他的性格基點乃是「飛天狐狸」(即「飛狐」-胡斐之反讀音),即表現其機智的本性;而作品的創作目標,卻又要塑造一為「真正的俠」,因而不免有所拘礙。反倒使書中胡斐的英雄氣概遠不如金面佛苗人鳳(這是按「鳳凰」的模式寫的)。胡斐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不過是幽默生動、靈活機智、俠義執著而已。單就人物形象的藝術成就言,胡斐算不上成功的典型。
《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看來他與蕭峰的形象最為接近,但實際上他與蕭峰的距離恰恰最遠。郭靖是中原漢人,從小在蒙古草原長大;蕭峰是契丹人,從小在中原長大;看起伏經歷類似,實際上相反。兩人骨血不同,環境教養也不同。最大的區別是,郭靖心智遲頓,而蕭峰卻機智精細;郭靖朴實忠厚,而蕭峰卻豪邁英勇。相比之下,郭靖只不過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傻小子,豈能與蕭峰的英雄氣概相提並論?——真正本質的區別,還在於作者有意將郭靖塑造成符合儒家傳統的「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而蕭峰卻是豪邁自在的本色英雄。可以稱郭靖為「天下第一大俠」,而蕭峰則是「天下第一英雄」。其間本領區別是,前者是一種(書生)理想化的道德楷模,而後者則是一種個性化的審美形象。兩人唯一的相同之處,只不過是都會「降龍十八掌」的武功而已。但郭靖的掌法打出的是陽剛正大,而蕭峰的掌法打出的則是豪邁威風。一句話,郭靖郭大俠太缺少蕭峰式的豪氣。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此人形象與蕭峰的差異更為明顯。楊過的特點是聰明機智而又性格偏激,在男女關繫上總有三分輕*薄風*流。看他的故事時常要擔心他「聰明過頭」以及走向極端。他的至情至性,其中或許包含了英雄的成分,但就其整體形象來看,則顯然不是照著英雄的模式及原則塑造而成的。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此人心地善良,性格中和,但也正因為這樣,才總是容易上當受騙,而且做事缺乏決斷,愛拖泥帶水。張無忌明顯缺乏領袖氣質,雖然被推向了明教教主的高位,最後也不得不辭職不幹,實在心灰意冷了。這樣的人平凡氣多於英雄氣。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但在英雄榜上,卻要排名靠後了。
《連城訣》中的狄雲。狄雲不是俠,更不是英雄。他是一個地地道道、徹頭徹尾的鄉下小夥子,老實巴交、性格庸常、智力愚頓,因而初入城市便註定了要受屈蒙冤。師父騙他,師伯及其弟子蒙他,官府害他又利用他,甚至連與他傾心相愛的師妹戚芳也騙了他。這樣的人當然沾不上英雄的邊。因為幾乎沒有哪一件事他可以做得痛快淋漓,表現出一種英雄血性來。
《俠客行》中的石破天。此人十分聰明,但又十分無知,而且無名無姓、無求無欲。可謂生具赤子衷腸,但總不能稱這位「狗*雜*種」、「大粽子」、「白痴」為英雄吧。他到最後接了俠客島的請諫,一心帶人消災免難,表現出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這在別人,或許會表現為一種英雄氣概;但在石破天,卻缺少英雄氣。他是另一種審美形象。
《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看來這是與蕭峰形象很接近的又一人物形象。例如此人和蕭峰都好酒,而且比蕭峰之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仔細看來,令狐沖堪稱「酒仙「,而蕭峰卻是「酒神」,其間差異,在於令狐沖後來學會了品酒,又學會了鑒賞各種各樣的飲酒器皿,越來越帶有文明的味道;而蕭峰飲酒則只用大碗、皮袋,且不論好酒、劣酒,俱可大喝而不醉,甚至越喝越精神。令狐沖則是喜酒亦喜醉。再一點,是令狐沖的武功及性格,都是不拘一格,活學活用,但招式精妙至極而內力則受了損傷;而蕭峰則是無論用何種招式,都可以克敵制勝,因為他內力深厚,更因為他武勇過人。令狐沖是一個典型的浪子,卻不是一個典型的英雄。
《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此人是典型的小人、小流*氓、小滑頭、小馬屁精,與蕭峰的英雄氣質天差地遠,不必多言。
至於《鴛鴦刀》中的袁冠南、蕭中慧或太岳四俠,又或是《白馬嘯西風》中的李文秀,或是《越女劍》中的西施、阿青、范蠡,當然不可與蕭峰相提並論,甚至沒有多少可比性。
以上將金庸所有小說主人公一一與蕭峰形象進行比較,應該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一個比蕭峰更具英雄氣質及英雄氣概。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決不是為了抬高蕭峰而去「貶」其他的主人公。之所以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其真正的原因,是作者按照不同的價值觀念及不同的審美理想去塑造不同的主人公形象。例如說到俠義,蕭峰就不能與郭靖相比;說到至情至性,蕭峰又不能與楊過相比;說到心地純潔,蕭峰當然不能與石破天相比;說到左右逢源,韋小寶比蕭峰要高明的多;即使在《天龍八部》一書中,段譽與虛竹也分別有蕭峰所不具備的長處。只是,要談英雄氣概,則為蕭峰無與倫比。
Ⅲ 古龍都寫過哪些武俠小說
一)原著作品
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後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四大系列:「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
三小系列:「蕭十一郎」、「三少爺的劍」、「大武俠時代」。
空有其名的系列:「驚魂六記」,僅完成一部分《血鸚鵡》,此後由黃鷹接手。
最喜歡的主角:《大旗英雄傳》鐵中棠、《多情劍客無情劍》李尋歡、《歡樂英雄》郭大路。
第一部被改編的原著劇本:《蕭十一郎》(1969)。
最後一部原著劇本:可能是《一劍刺向太陽》(1985)。
散文集:《不是集》(香港:玉郎)。
《誰來跟我乾杯?》(天津:百花文藝,與《不是集》內容基本一致)
《誰來跟我乾杯?》(台北:風雲時代)。
首載次數最多的期刊:香港《武俠春秋》。
首載次數最多的報紙:台灣《聯合報》系,包括《民生報》。
生前主要的出版者:台灣:真善美、春秋、南琪、漢麟、桂冠、萬盛、風雲時代
香港:武俠春秋、武林、武功(翻印)、華新(翻印)、環球、天地
中國大陸:珠海、太白文藝
目前主要的出版者:風雲時代(台灣)、珠海(中國大陸)。
(二)影視改編
作品至少改編為八十部以上的電影(或稱三百部)。擔任過二十五部以上的編劇。
作品改編為七十部以上的電視劇。1982年擔任過華視的編劇。
最早改編為電視劇的作品:《多情劍客無情劍》改編的英雄榜,1974年張宗榮主演,閩南語發音。
最早改編為電影的作品:《絕代雙驕》,1971年4月《玉面俠》,香港邵氏出品。
揚名立萬的改編電影:1976年邵氏《流星·蝴蝶·劍》和《天涯·明月·刀》。
拍過最多電影的導演:楚原,1976年邵氏《流星·蝴蝶·劍》開始。
演過最多主角的影星:狄龍,1976年邵氏《天涯·明月·刀》開始。
最轟動的電視劇:1977年香港無線電視《楚留香》,鄭少秋主演。
Ⅳ 金庸十四部武俠小說的年代以及第一高手。
一、首先說明,金庸一共創作的武俠小說是十五部不是十四部,分別是: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二、依照故事發生的時代,這十五部小說先後順序如下:
1、《越女劍》--春秋末年
2、《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3、《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4、《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龍記》--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6、《連城訣》--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7、《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時間為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到公元1644年(崇禎上吊)。
8、《碧血劍》--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9、《俠客行》--清初
10、《白馬嘯西風》--清初順治年間
11、《鴛鴦刀》--清中前期
12、《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13、《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4、《雪山飛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15、《飛狐外傳》--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絕頂高手:張三豐、少林無名神僧。
絕世高手:東方不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郭靖、楊過(神鵰中的)、王重陽、林朝英、天山童姥、李秋水、金輪法王、張無忌、令狐沖、方正大師、沖虛、風清揚、龍、木二島主、蕭峰、虛竹、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無崖子、空見神僧、石破天。
頂尖高手:何足道、枯榮大師、段譽、段延慶、左冷禪、任我行、宋遠橋、俞蓮舟、玄暝二老。
一流高手:慕容復、丁春秋、游坦之、段正明、黃眉老僧、滅絕老尼、楊蕭、范遙、四大法王之流
金庸小說高手排行榜
1、無名老僧(天龍八部一掌拍掛慕容博內力舉世無雙)
2、張三豐(百歲老頭仍未掛掉並創絕技太極劍太極拳疑為修真人物)
3、東方不敗(一人力抗任我行令狐沖及魔教高手向問天,絕對高手中的高手)
4、楊過(獨孤劍法黯然消魂掌九陰真經蛤蟆功加古墓派心法劍法,也是高手)
5、黃裳女子(疑是楊過後人打得過周芷若的應該不會很爛)
6、段譽(武術的白痴加天才只要日後武功純熟相信沒人抗得過六脈神劍+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的高手)
7、蕭峰(不為別的只為天下英雄男兒也功夫也是不賴龍爪手降龍十八掌舉世無濤的內力)
8、虛竹(逍遙派三大高手內力集於一身另有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陽掌等絕密功法也是厲害得很啊)
9、張無忌(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武功太極拳劍也是高手中的高手。另外自個是高明醫師內傷再重自個治。)
10、周伯通(絕對武痴。九陰真經全真教功夫另創空明拳左右互搏相信沒人打得過兩個周伯通。)
11、風清揚(華山派碩果僅存之高人疑是獨孤九劍的後人或者是獨狐求敗於年少時傷的義人之後人。應該不會很爛。)
未出場高手:
1、達摩,(拳出少林劍歸武當少林一向執武林之牛耳,武當是張三豐創立的張三豐是少林出來的,再加上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都是達摩創的為此第一高手是達摩)
2、獨孤求敗。(十大高手中有多人是其****或間接傳人令孤沖僅學其年輕時利劍之獨狐九劍便天下去得,楊過學其中年之劍術(重劍),也傲其一世,可見其高人也,)
3、黃裳(九陰真經的創造者,想當年華山論劍排位置只是為證明誰更有資格練它。外加後面的許多人都是因為練了九陰真經才成了高手)
5、前朝太監(原因他寫了葵花寶典,厲害不厲害呢?看看東方不敗才練了殘卷,就可以跟三大頂尖高手抗橫.本人嗎,就不用多說了.可惜啊,要自宮才能練傷心死多少武痴)
6王重陽的開派教主(生兒當如孫仲謀徒弟尚是華山之五大高手作為全真教的開派教主武功應該不會很差疑是修真之類型。)
7、陽頂天(凡自創武功者無不堪稱人雄乾坤大挪移舉世無匹能成明教教主者也可見其武功厲害。)
8、寫白首太玄經的傢伙。(詩是李白所著疑也是李白所書木龍二島主學了一點皮毛倘令江湖動盪不已更沒提這個有點變態的傢伙)
9、暫缺
10、岳飛(著有武穆遺書,倚天一出誰與爭鋒屠龍現世莫敢不從(反正記不得了),但想指揮軍隊跟你打誰能那麼猛扛得過人海戰術有張無忌之言證
金庸高手榜
第一名:空缺
中華歷百千載,古往今來第一人,誰能擔當?芳草萋萋,俠骨常埋空谷傲嘯江湖,只有故事為人傳誦金庸的理念中,真正的高手是無名的。俠之大者,如郭靖,死如亂軍中;武之高者,如黃裳,隱於朝,如無名宦官,老於宮;如獨孤求敗,與禽為友,沒於山林無敵絕學,有多少隨一代天驕折沒塵土?因此,真正的第一高手,是無名的,空缺。
第二:無名老僧
還是金庸的理念貫徹:真正的高手是無名的。金庸尚佛,他對佛性佛學的推崇註定了他心目中的武學最高境界就是如此。一介無名、無品級老僧,不知何許年紀。執守藏經閣,默掃塵念。追求的不是武學的末節,追求的只是人生的大覺悟和佛學的最高境界。七十兒絕技和易筋絕學在他直如無物。幾十年注視塵俗滄桑,心念只有點化世人。一招中取慕容博、蕭遠山姓命易,救二人性命,解疾苦、化恩仇難。蕭峰以為菩薩化身。當真可稱天人。老僧無意身前身後名,卻被小輩碌碌排名,只冀一笑置之。
第三:獨孤求敗
以獨孤求敗對東方不敗或石破天,未必就能贏。但這第三之謂,實在因為「武學」而不是「功夫」「求敗」一名,實在寂寞。求與天下英雄一敗而不可得。比及「不敗」直白二字,境界上高了不知幾許。少年持獨孤九劍快意江湖,武學天分、悟性之高,無幾人能及九劍造就了風清揚、令狐沖,二人無奈太「乖絕」中年創重劍而棄「九劍」,乃是悟「大巧不工」的道理已經完全離開劍招,楊過痴人,為情所困以雕為友,獲重劍俗物及皮毛而縱橫江湖。
獨孤老年棄重劍而至木劍、無劍。那是真的「心中無劍,手中也無劍」了。比及東方不敗、石破天一時無兩的絕學。獨孤的武功更勝在「自創」東方武功源出葵花,而其人心詭,終究不是正道石破天天性忠厚質朴,領悟前人留下的「白首太玄經」,終究天分不足。因此獨孤求敗當為第三。
第四名:老道士張三豐
張三豐獲得此殊榮有很多理由:首先是武當的開山祖師,不僅武功高,而且武德肅然,對於武學的貢獻更是不可磨滅。張三豐的武功底子源於部分九陽神功、少林正宗拳法,在少年時代就擊敗了當時能單挑少林的昆侖何足道。其武學天賦可見一斑。開創了武當一脈、自創了無數絕學,特別是太極拳劍。在重傷任能輕松一招格斃邪派少林空字同輩高手。被稱為當時的武學泰斗,武功在張無忌之上。最重要的一條獲獎理由是:張三豐活了一大把年紀、功力和實戰經驗豐富。特別是:——老人家一百二十多歲,練的居然是純陽童子功耶!!!就這點,東方不敗一日千里再怎麼也趕不上。。。張無忌就別提了。
下一位:東方不敗
「日出東方,唯我不敗」,好大的氣勢。不過這人在還在任我行手下時好象也叫這個名字,大概也是常常敗的吧!東方不敗的功夫卻確實高絕,以一敵四,還輕描淡寫,手中兵器只是一根綉花針。一時間,把任我行和令狐沖的排名狂降不少。和令狐齊名的楊過、過同時代的五絕都倒了大霉。不過東方不敗的武功勝在速度和詭異。大概是去掉障礙累贅,風阻減小的原因。但一方面功力畢竟有限,另一方面劍法破綻還是不少(令狐雖然能發現破綻,但速度太快,根本不能利用),遇上張三豐的太極劍法。太極守勢,東方不敗不能破,功力遠不如張三豐,身法詭異大概也不入邋遢道士法眼,所以排名在張三豐之後。
第六名:阿青
阿青雖然年紀輕、功力淺,但劍法高絕,並且自創劍法,其實是一大宗師,雖然有人傳言她的師父是外星人白猿。其實阿青的武功和東方不敗相彷彿,不過可能要比東方不敗略遜。阿青最厲害的一次是一人一劍,破三千甲士,直如無人。但類似的情景在《天龍》中,就曾經重現兩次,一次是蕭峰平遼的叛亂,另一次是段譽獃子和虛竹傻瓜聯手雁門關外擒王。要知道天龍中對的是精銳的遼兵,全副披掛、嚴神戒備,而且遼人善馬戰,特別是耶律洪基已經防範蕭峰來這一手,自己不象越女的對手那麼弱不禁風。越女過三千人畢竟和殺三千人不同,而且越女是甲士們的教練,一方面知己知彼,另一方面甲士們也沒有多少戒心。所憑的不過是速度和劍法而已。越女的對手只是不會武工並且穿上笨重鎧甲的兵士,比不上任我行和令狐沖。因此,越女和東方不敗武功路數相當而實力稍弱。既然是個mm,又是一派宗師,就排第六。
第七名:張無忌、石破天並列
張無忌和石破天實在很厲害,一個性格軟弱、仁慈,一個木納而且宅心仁厚。張無忌誤打誤撞當上明教教主,練好前人留下的九陽真經,並且加上乾坤大挪移,除了深不可測的一代宗師張三豐,實在是當時天下無對手。石破天大字不識一個(呵呵,連小寶都不如),先莫名其妙做了長樂幫幫主,然後又居然學會了《白首太玄經》,並且亂喝酒增長了不少內力,和張幫主異曲同工。石破天武功更是誇張,兩個使者(罰惡賞善)武功能橫掃各大門派,石破天武功還在兩個島主之上,看起來石的武功誇張之極,但考慮到俠客島把中原武林高手大部分都接到島上去的因素,中原武林留下的沒多少高手,。。。所以大致可以認為張教主和石幫主半斤八兩,張善人比石獃子可能還要聰明一點。因此這兩位並列第七。和前面幾位高手比,這兩位沒有宗師風范,而且都是機緣巧合學了前人留下的絕學,因此也算是僥幸,呵呵。。。兩個第七並列,接下來是
第九名:老頑童周伯通
我們周大哥是那個不知,誰人不曉,當真是武痴五絕五絕,為了一個排名爭來斗去,最後誰都沒有能上「天下英雄榜」,只有一個天真無牙(老頑童露出一口新長出來的白牙)、渾無心機的老頑童能上此榜,也是天意。前五絕和後五絕(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只有老頑童一人武功高出其餘。先學了九陰真經、然後雙手互搏,一人變二人,後來又醉心武道,練成了以空明拳為代表的其他絕學。因此周伯通絕對可當第九。(周伯通大喊「我要和前面八個人打上一架!!!」沖了出去)
這個。。。第十名!授予蕭峰、段譽、虛竹,三人並列
三個人中,蕭峰武功最高,本當第十,既然三兄弟一心,而且為了大遼、西夏、大理的民族團結,就同時授予三人並列,但是獎金三人平分,呵呵。。。段譽輕功很牛、北冥神功吸人內力而為己用,這也罷了,逍遙派武功旁人也練得,但「六脈神劍」惟有此人全通,更兼情痴一片,當能上榜;虛竹一人享逍遙派三大高手內力、武功(因此逍遙派的老頭老太倒不能上榜了)。因此也能上此榜。但在這三個人中,我始終認為:武功武學還是蕭峰第一。(段譽虛竹喜道:「所言極是」)蕭峰是武學天才。一方面有著良好的基因,乃父年輕時一人獨挫中原高手,可見蕭峰天賦必高。蕭峰練武努力刻苦,更兼聰明、融會貫通。身經大小數百戰,在整個「金榜」中實戰經驗也是無雙無對。而且,蕭峰年輕時必有無數奇遇,《天龍》中也提到蕭峰繼任丐幫幫主歷破三大難題、七件大功。。。在蕭峰出場之初,提到曾使出「傳說中」的「擒龍功」「風波惡卻道:『喬幫主,我武功是不如你,不過適才這一招輸得不大服氣,你有點出我無意,攻我無備。』喬峰道:『不錯,我確是出你不意,攻你無備。咱們再試幾招,我接你的單刀。』一句話甫畢,虛空一抓,一股氣流激動地下的單刀,那刀竟然跳了起來,躍入了他手中,喬峰手指一撥,單刀倒轉刀柄,便遞向風波惡的身前。風波惡登時便怔住了,顫聲道:『這……這是『擒龍功』吧?世上居然真的……真的有人會此神奇武功。』」這功夫大概是隔上三五丈(和敵人之間距離肯定不會太近)凌空抓一把重重的單刀,並且能隨心控制。想想也夠牛的。那神功卻不是蕭峰最厲害的武功,最俊的功夫大概是融會貫通的「降龍十八掌」連「金榜」第二的無名老僧都稱贊「降龍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雖然有謙虛的成分,但大概確實厲害無比,起碼比後來的洪七、郭靖厲害。同樣是降龍十八掌傳人、為國為民的大俠,蕭峰有勇有謀,比獃子郭靖可厲害多了,天分既高,而且努力、並且發揮極好,愈戰愈勇、逢強愈強。虛竹、段譽,特別是段譽也得到蕭峰大哥不少指點,這種武學的印證,固然段譽等人受益非淺,對蕭峰也有不少好處。因此蕭峰武功絕對在三人中最高,當入「金榜」第十正選。
下面宣布被淘汰者以及淘汰理由:
令狐因為和相當水平的任我行(也因此被淘汰)群毆東方不敗(排名第五)仍然差得很遠,所以只好飲恨下場,因此同一路數的練劍不練氣的風清揚、和令狐沖差不多的楊過、郭靖、五絕全被淘汰,歐陽峰逆練屬於服用興奮劑,因此不算,只能算後來好了的水平。楊過後人在《倚天》中有上佳表現,但一方面周芷若水平太低,另一方面也考慮到乃祖楊過沒有上榜,在古墓里最多也就那個水平而且實戰經驗不足。所以楊家姐姐也被淘汰。
**************************************************************
smt點評:前五位寫得不錯,尤其是第一位空缺很有意思。後面就有點亂了,阿青給出的理由好像是在唱反調,張無忌、石破天並列的莫名其妙,蕭峰、段譽、虛竹是結義兄弟,武功不見得也要並列啊。前面一半寫得很嚴肅,似乎在討論一個重大的學術問題,後來寫著寫著就搞笑起來了,估計是那些酷的詞彙用光了。
金庸小說人物武功大排名
金庸小說中武功高強的人物眾多,要想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做一個總的排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里我們將採用分層法對所有人物武功進行排名。本排名榜將在金庸每部武俠小說中提出其中武功最高的人,其中包括書中隱藏的高手,如獨孤求敗,達摩等等。分層法將把所有高手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排名,三個層次分別為絕頂高手,一流高手和二流高手。
一、絕頂高手(入圍七人):佛家代表人物2人:達摩祖師,少林無名老僧——出自《天龍八部》;道家代表人物3人:逍遙派祖師(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三人的師傅)——出自《天龍八部》,黃裳(九陰真經作者)——出自《射鵰英雄傳》,獨孤求敗(楊過、令狐沖及風清揚的祖師爺)——出自《神鵰》《笑傲江湖》;太監文化代表人物1人:《葵花寶典》原作者那位前朝太監——出自《笑傲江湖》;歷史傳說代表人物1人:越女阿青——出自《越女劍》。
絕頂高手入圍理由如下:
1、達摩祖師:《九陽真經》、《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中國佛教的開山祖師爺。
2、少林無名老僧:還用多說嗎?如果不了解的話,請詳細閱讀《天龍八部》四十三章「王霸雄圖 血海深恨 盡歸塵土」二十遍。
3、逍遙派祖師:一位擁有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諸多絕學的高人我們還能夠要求他些什麼呢?
4、黃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陰真經》的撰寫者。
5、獨孤求敗:看看這個名字就能夠想像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了。從神鵰和笑傲中的片斷描寫可以想像這位大俠的絕代豐姿。
6、前朝太監:《葵花寶典》的原創者,東方不敗僅僅練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寶典》的殘本,武功就已達到如此境界,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實難想像!
7、阿青:憑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的奇女子!這樣的人還能夠找出第二個嗎?
絕頂高手入圍人選最終排名:
1、達摩祖師:之所以將達摩祖師排第一名,不光僅僅因為他撰寫了《九陽真經》、《易筋經》等奇書,也不在於他創造了少林72般絕技,而在於他本身就是一位神佛,請問神佛與人有可比性嗎?達摩祖師排名第一當之無愧!
2、無名老僧:可以彈爛銅鎖的無相劫指和慕容家的斗轉星移神功確根本奈何不了老僧厚達三尺的護身氣牆,能一掌就讓慕容播假死,可以潛運神功心到力至的只有這位無名老僧,能讓喬峰自認武功高出自己許多許多的也只有這無名老僧了。如果不是被蕭大俠那一掌打的吐血,我也要以為他是佛陀轉世了...無名老僧當之無愧排名第二。
註:其實以金庸對佛家文化的推崇就不難想像佛家高手的地位,恭喜兩位少林高僧榮獲一二名!
3、逍遙派祖師爺:一位擁有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諸多絕學的高人我們還能夠要求他些什麼呢?更何況就僅僅看看他三個弟子的武功就可以想像師父的厲害了,何況逍遙派門人都是絕頂聰明之人,從薛神醫等八大弟子不難看出聰辯先生擁有何等智慧,而聰辯先生對他師傅又敬佩不已,以薛神醫等各學一門技能就在這個領域內稱雄就不難推斷出無崖子先生聰明到何等程度,而他的師父呢?難以想像!!而且在金庸小說中也可以看出金庸本人對道家文化的推崇程度僅次於對佛家文化的推崇程度,那麼多高人都是出自道家或者擁有道家思想,所以作為逍遙派的祖師爺絕對能夠勝任第三這個位置!
4、越女阿青:一個憑借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的奇女子,她的武功及其富有傳奇色彩,同樣相信金迷裡面有很多阿青的FANS。比比還剩下的三人就可以知道阿青是絕對不辱於第四的排名的,獨孤求敗先生在四十歲後才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而阿青在十六七歲之齡便已經達到了這一境界,而且是一根竹枝打敗一千甲士,一千劍士,武功之高殊難想像,不難看出阿青排名應在獨孤劍俠之上,而從越女劍看來,阿青的武功是快,准,狠,而那位撰寫《葵花寶典》的前朝太監的武功也是如此,這從它的後輩傳人東方不敗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二,難而這位公公以阿青年齡要達到阿青的境界恐怕仍然是力有未逮。至於為什麼將阿青排名第四,而不是象一些阿青FANS那樣將阿青的地位無限拔高排到第一的位置那是因為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虛竹和段譽也是赤手空拳直闖萬名遼兵陣中活捉遼王,這不禁讓我對阿青的武功打了個折扣。
5、前朝太監:看看僅僅學了12年小部分殘本《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的武功就不難想像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一小部分,那也就是頂多隻有三分之一那麼多,而學了12年三分之一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就有如此厲害,獨戰四大高手而大占贏面,而這位武功至少比東方不敗厲害3倍的公公大人武功之高你能夠想像嗎?東方不敗使用的是一根綉花針,而這位公公呢?恐怕也是達到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的境地了吧。從笑傲江湖中的片斷描述看來同樣僅僅學了一部分武功的令狐沖斗不過僅僅學了一小部分武功的東方不敗,我想獨孤前輩可能遇見這位太監公公名字也得改改了。
6、獨孤求敗:對於它只能夠通過片斷得描寫來想像這位高人得絕代豐姿了。
7、黃裳:相比於前面六位高手,將他排在第七,大家有什麼異議嗎
一流高手:
絕頂高手之後便是一流高手的排名了,但是金庸小說可以入選一流高手的人物較多,我們也只好採取再次分層法將一流高手分為三個檔次,分別是超一流高手,一流高手和准一流高手,而這三個檔次之間的分層以前一檔次排名中間人物的武功起碼要比後面一檔次排名中間人物的武功高出一籌為准。而對於層次的劃分我們將採用參照系的方法,以誰為參照系呢?個人以為以射鵰三步曲的人物為准,因為該書高手眾多,便於劃分,在這里我們將把《射鵰英雄傳》中的四絕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作為一流高手的標尺然後對眾多高手進行衡量!採用這一參照系的最大好處如前所述在與三步曲中高手人物眾多且年代相隔不久便於評比。
具體劃分為下:
一、超一流高手(入圍十二人) :《天龍八部》入選7人:段譽、蕭峰、虛竹、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無崖子;《射鵰英雄傳》入選一人:王重陽;《倚天屠龍記》入選兩人:張三豐、空見神僧;《笑傲江湖》入選一人:東方不敗;《俠客行》入選一人:石破天。
入圍理由如下:
《天龍八部》中的武功明顯較金庸其他小說中的武功要高出一截,而作為該書中的頂尖高手,這7人的入選也是應當的,讓我們逐個看看:
1、段譽:金庸創造的最莫名其妙的也最厲害的三項武功居然被段公子一人獨享,不將他入選實在沒有道理。
2、蕭峰:還要多說嗎?看看聚賢庄一戰、少室山一戰你對他就會多少有些了解,而且在金庸書中蕭峰本來就是一個武學奇才!
3、虛竹:小無相功,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陽掌,三大高手的內力,有這些足夠了。
4、蕭遠山:蕭峰的老子,一戰幾乎殺盡天龍一書中所有的正派一流高手,武功之高不用多說了吧?
5、慕容博:和蕭遠山武功相當,從天龍一些片斷描述中也可以看到他武功之高,不再多說。
6、鷲摩智:相比於其他幾人,他的入選較為牽強,但是看看天龍寺一戰,也可以看到這位大師絕非等閑之輩。
7、無崖子:絕頂聰明之人,逍遙派的掌門人,雖然書中對他的武功沒有過多描述,但是從天山童姥和李秋水身上及段譽在洞中奇遇一節不難想像這位高人的風采!
《射鵰英雄傳》中僅王重陽一人入選實在有點可惜,但是在這里我們本身就將射鵰四絕作為一個一流高手的參照系,而能夠比他們高出一籌的僅僅王重陽一人,入圍理由如下:
8、王重陽:全真教派的創始人,華山論劍天下第一人,周伯通的師兄!其實王重陽的武功真的不好說,從北丐和東邪的評論中似乎王重陽的武功並不高出多少(北丐想的是如果學全降龍十八掌,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頭是他的,而黃葯師則想如果換做現在,王重陽也未必是他的對手),而從周伯通對他師兄的評論中王真人卻又比其他四人明顯高出一截,(周伯通對郭靖說他師兄如果是現在不消半日就可以將其他四人盡數折服,在神鵰中又對練成十成龍象般若功的金輪法王說若王重陽還在,金輪法王肯定在他手中走不出10招)在射鵰中對王重陽的功夫可以想像出他是超一流高手,而在神鵰中卻對他的武功有所貶低。(註:其實神鵰中武功是金庸所有小說中寫的最為混亂的,主要是作為唯一可以作為於眾多高手較量過的金輪法王的武功時高時低,無法論定,標尺武功的不確定也造成了該書整個武俠人物武功評定的混亂無章)其實衡量王重陽武功高低的最好辦法看兩點就可以了:一是他是絕對華山論劍的第一名,使其他四人都心服口服,那麼在這四人之上是必然的;二是在全書中西毒唯一怕的就是王重陽,為什麼怕?武功只高出半籌用的著怕嗎?我想不然,王重陽武功應比四絕高出一個檔次,否則絕不可能讓西毒怕到二十年不敢踏足中原的程度!找的啊哈哈
Ⅳ 《柔情似水之武俠》最新txt全集下載
柔情似水之武俠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柔情似水之武俠最新章節TXT----- 春天的中午,江南,正值草長鶯飛之時。
木雲落躺在一片碧草之上,雙臂彎曲,枕在腦後,舉目望著天空。正午的陽光穿過樹陰,幾縷薄薄的光線落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讓人覺得好舒服!綠草地長在一片山坡之上,山坡下面是一個小湖。藍色的湖水泛著金黃色的光茫,湛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在空中慢慢的走著,移動的像吃草的羊群般緩慢。真是一個適合隱居的地方。
離開五行谷已經五天了,初入江湖的他一點收獲也沒有,此次准備去杭州參加五年一度的武林盛會——英雄榜的發布日,沒想到竟在這偏僻幽靜的地方休息了一會,該出發了。想到這,木雲落從地上跳了起來。
通往杭州的路上,一位身穿黑色長袍的青年公子信庭散步般慢慢走著。這位公子身長七尺,長得面如朗月,兩道劍眉之下是一雙有如寶石般明亮的眼睛,當他的眼睛望向旁邊的人時,讓人泛起一種被看穿的感覺,最奇特之處是眼睛裡有如籠罩著一層薄霧,顯得神秘而高貴。他的腰間圍著……
確認後請採納
Ⅵ 古龍作品按時間排行一下。
《蒼穹神劍》1959年動筆,1960年第一出版,武俠處女作。
《劍毒梅香》1960年清華出版,只寫4集14章,其後由上官鼎代筆,《七嘴八舌話古龍──大學同窗訪問錄》說上官鼎越寫越差,古龍接手續完。
《殘金缺玉》1960年香港南洋日報連載,1961年春第一出版,第一部在報紙上連載的作品。
《劍氣書香》(古龍+墨餘生)1960年真善美出版。1960年真善美本《湘妃劍》第1集引薦本書,有「繼《蒼穹神劍》、《劍毒梅香》、《殘金缺玉》」之語,以此定各部作品先後。古龍只寫3集,墨餘生續至8集,又撰續集《劍氣嚴霜》。
《月異星邪》1960年第一出版。
《游俠錄》1960年海光出版。
《失魂引》1960年10-12月明祥出版。
《劍客行》1962年或1963年明祥出版,今據諸葛青雲〈賣瓜者言〉更正為1961年,1964年明祥《無情碧劍》同書異名。
《孤星傳》1960年10月-1963年1月,真善美出版,單行本之間常相隔半年,1973年11月-1974年10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歷劫江湖》,1974年2月南琪本改名《風雲男兒》。
《湘妃劍》1960年10月-1963年7月真善美出版,1960年10月-1961年2月香港上海日報連載10-26集,備註:篇幅與《孤星傳》相去不遠,出版間隙之現象應類似,1974年南琪本改名《金劍殘骨令》。
《彩環曲》1961年10月-1962年9月自立晚報連載,1962年明祥出版,又名《傲劍狂龍》。
《護花鈴》1962年10月春秋出版,又名《諸神島》。
《劍玄錄》1963年清華出版,此作為溫玉作品,借古龍之名出版。
《飄香劍雨》1963年-1965年1月華源出版,據古龍〈轉變與成型〉,同《神君別傳》置於《情人箭》前,而與《劍客行》、《湘妃劍》、《孤星傳》分開,故應問世於1963年。另外《飄香劍雨·續》為偽作。
《神君別傳》1963年華源出版,《劍毒梅香》別傳,先前僅少數人持有,2009年風雲時代出版之《劍毒梅香》為附篇刊載。
《情人箭》1963年4月-1964年8月真善美出版,1976年11月修訂本《怒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1979年5月-1981年2月大華晚報連載《怒劍》。
《大旗英雄傳》1963年5月-12月公論報連載194集,1963年9月-1965年10月真善美出版,1976年11月修訂本《鐵血大旗》由漢麟出版,1978年4月-1979年10月中華日報連載《鐵血大旗》。作為古龍一部跨時代巨作,標志著古龍作品開始邁向成熟,成為進入第二階段作品的標志和分水嶺。
《浣花洗劍錄》1964年-1966年5月真善美出版,1964年6月民族晚報連載,1976年11月修訂本《浣花洗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
《龍吟曲》(古龍+蕭逸)1964年4月真善美出版,備註:古龍、蕭逸合著,共10集,古龍負責單數集。
《名劍風流》胡正群說1961年動筆,斷續書寫五、六年,其後由春秋出版。《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1965年出版,郭璉謙說1966年,缺結尾,1967年喬奇補上。胡正群說一萬多字(自39章起),《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三萬字。
《武林外史》1966年春香港華僑日報開始連載,1967年4月春秋出版,奠定古龍小說的「浪子」基調,嘗試引入人性探討的「古式武俠」風格。
《絕代雙驕》1966年5月公論報開始連載79集,1966年9月-1969年2月春秋出版。倪匡自言為香港明報歷史與武俠邀稿且曾代筆,時間似在1967年,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古龍自言書寫四年半,疑記憶有誤。1971年4月邵氏拍成電影《玉面俠》為首部躍登大屏幕的古龍作品,1976年-1978年香港武俠春秋274-339期連載修訂版。
《楚留香傳奇》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7年1月真善美出版前言落款,原名《鐵血傳奇》,包括《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設定上與《大旗英雄傳》有關,然自成一格,非後傳。1971年11月-1972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風流盜帥》,1977年真善美本、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
《多情劍客無情劍》1968年香港武俠世界連載之,郭璉謙稱1968年8月春秋出版,續集《鐵膽大俠魂》起訖時間待考。1969年5月春秋將兩部合並出版,即今《多情劍客無情劍》,1974年張宗榮拍成華視43集台語連續劇《英雄榜》,為最早改編為電視劇的古龍作品,1970年3月-1971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5-45期。連載《鐵膽大俠魂》,附前言。上海學林本改名《風雲第一刀》。
《蝙蝠傳奇》可能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8年或1969年11月春秋合並出版《俠名留香》,1977年華新/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續集》,楚留香系列4-5,包括《鬼戀俠情》(即《借屍還魂》),1970年-1971年香港武俠春秋29-47期連載《蝙蝠傳奇》不含《鬼戀俠情》,可知兩者已分開。
《蕭十一郎》1969年12月-1970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創刊號至28期連載,1970年7月-9月春秋出版,1969年先寫成劇本後寫成小說,1971年電影版由徐增宏導演,邵氏出品,1978年導演楚原重拍,同為邵氏出品。
《歡樂英雄》1971年2月-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46-97期連載,1971年12月春秋出版,首度不按時序而按事件性質安排故事。
《大人物》1971年3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50-82期連載,1971年10月春秋出版。
《桃花傳奇》1971年5月-1972年1月武藝1-21期連載,1972春秋出版,即《俠名留香》23-27集,楚留香系列之六。收入1978年1月漢麟本《楚留香傳奇續集》。
《流星·蝴蝶·劍》1971年8月春秋出版,1976年3月香港邵氏拍成電影,開創古龍原著、楚原導演的輝煌時代。
《邊城浪子》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98期開始連載,後記落款於1972年9月20日,1973年10月南琪出版,最初名為《風雲第一刀》為《多情劍客無情劍》後傳,出版時改名《邊城浪子》。
《陸小鳳傳奇》1972年9月金庸為旗下明報邀稿,應於年底或1973年初開始發表。郭璉謙說迄於1975年,1973年5月-1977年,南琪分集出版,名為《大游俠》,共117章,書末預告續集隱形的人》,1973年5月明報武俠與歷史640期,有《鳳凰東南飛》,(即《綉花大盜》),1973年11月第670期《銀鉤賭坊》標為「陸小鳳傳奇之四」(-1974年3月未完)。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已見《幽靈山莊》《綉花大盜》仍名《鳳凰東南飛》,《銀鉤賭坊》分為《冰國奇譚》和《銀鉤賭坊》,1977年春秋出版,分《陸小鳳傳奇》、《綉花大盜》、《決戰前後》、《銀鉤賭坊》、《幽靈山莊》五部。
《九月鷹飛》1973年南琪出版,《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二。
《火並蕭十一郎》1973年香港武俠春秋連載至186期,1973年10月南琪出版,名為《火拚》,《蕭十一郎》續集。
《七殺手》1973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169期連載完畢,1973年南琪出版,1974年2月收入南琪《武林七靈》列於《長生劍》和《孔雀翎》之後,1979年1月-4月武俠春秋二度連載,標為「七種武器之七」,1990年代風雲時代修改結尾而與青龍會連結,列為「七種武器之七」。
《絕不低頭》1973年、1978年漢麟出版,唯一的一部現代黑幫槍戰小說,一度曾被誤認為是於東樓的《槍手·手槍》,但古龍僅為《槍手·手槍》作序。
《長生劍》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一,《七種武器》1-5,各部故事獨立而相關,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可能為最早版本《孔雀翎》、《七殺手》,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七種武器故事」列出《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和《多情環》,1978年8月-9月漢麟出版《長生劍》至《霸王槍》。
《孔雀翎》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二。
《碧玉刀、多情環》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霸王槍》、《血鸚鵡》和《吸血蛾》。
《霸王槍》1974年10月-1975年3月南琪出版。
《血鸚鵡》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於《多情環》,《驚魂六記》之一(後五記皆黃鷹作品)連載中途棄筆,自第五章中段由黃鷹代筆。
《劍·花·煙雨江南》1974年或1975年南琪出版,正確書名應是《劍·花·煙雨江南》,其他寫法錯誤。
《天涯·明月·刀》1974年4月-6月中國時報連載1-45集,腰斬。1974年6月-1975年1月香港武俠春秋208-231期連載1974年南琪開始出版,《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三,葉洪生說今本為1978年萬盛刪節本,而南琪本:「傅紅雪在全書進行到三分之一時突然失蹤,且留下半闋東坡詞〈水調歌頭〉,即不告而別。」然武俠春秋亦止於〈水調歌頭〉處,名為第三部「明月」且僅有一章「明月何處有」,推測古龍當時已自刪,或105章為南琪妄增,因此本書有武俠春秋本、南琪本和後起的萬盛本三種版本。1976年7月邵氏拍成電影。
《拳頭》1975年1月-6月香港武俠春秋,229-245期連載。1975年南琪出版,《霸王槍》衍生作品,無青龍會背景,首發時曾注「又名《狼山》」,或稱《憤怒的小馬》。1975年-1976年2月二度連載時,其後又被古龍剔除。
《三少爺的劍》1975年6月-1976年3月香港武俠春秋246-273期連載原名《江湖人》,1977年8月桂冠出版時改名《三少爺的劍》,風雲出版「江湖人系列」另有《劍·花·煙雨江南》、《大地飛鷹》、《白玉老虎》和《英雄無淚》等,似為拼湊。
《白玉老虎》1976年南琪出版,《白玉雕龍》似為續集,但為偽作。
《圓月彎刀》(古龍+司馬紫煙)1976年6月-1978年5月香港武俠春秋282-348期斷續連載原名《刀神》,1978年漢麟出版改名《圓月彎刀》,《三少爺的劍》後傳,11集後由司馬紫煙代筆。
《碧血洗銀槍》1976年9月-1977年2月中國時報連載,1976年南琪出版或1979年3月桂冠出版,因古龍電影造成轟動,中時主動求稿,《天涯·明月·刀》腰斬之恥辱。
《大地飛鷹》1976年10月-1977年11月聯合報連載,1977年南琪出版,1975年10月向華鴻公司蔡揚名提起電影構想,早於小說。1977年9月香港邵氏與華鴻爭拍,當時小說連載未畢。
《七星龍王》1978年3月香港武俠小說周刊創刊號開始連載,1978年5月-9月民生報連載,1978年春秋出版,部分由薛興國代筆,然其喜感及部分橋段非古龍不能作皇佳、皇鼎本妄增情節,前者標「古龍原著,李涼續貂」。
《離別鉤》1978年6月-9月聯合報連載,1978年8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359-365期連載,1978年10月春秋出版,備註:列為《七種武器》之六,取代《拳頭》。
《鳳舞九天》/《隱形的人》1978年9月-1979年6月民生報連載《鳳舞九天》,郭璉謙說1978年春秋出版《鳳舞九天》為陸小鳳系列之六,薛興國代筆大部分;另一版本為香港武功本《隱形的人》,據林保淳、讓你飛考據,自〈仗義救人〉一章以後有四十頁迥異,且故事未完武功本「陸小鳳」有8冊,第6、7冊分別為《隱形的人》和薛興國代筆版,同時收錄兩版本。
《新月傳奇》1978年漢麟出版,楚留香系列之七。
《英雄無淚》1978年10月-1979年4月聯合報連載,1979年萬盛出版,有邵氏改編的電影版本,但此書宿命論比較強,此書與《離別鉤》有點聯系。
《飛刀又見飛刀》1981年2月-5月聯合報連載,1981年萬盛出版小李飛刀系列之末。古龍、丁情、陳曉林表示1980年吟松閣事件後重傷未愈,古龍口述,丁情執筆。
《劍神一笑》1981年5月萬盛出版陸小鳳系之七,據古凌《古龍的短刀》,可能口述同年由寶龍公司拍成《陸小鳳之劍神一笑》,古龍編劇。
《風鈴中的刀聲》1981年10月-1982年5月聯合報連載1-199集。1981年萬盛出版,備註: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1984年3月-8月聯合報連載《短刀集》,1985年11月萬盛出版時名為《賭局》,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賭局、狼牙、追殺》,《短刀集》部分包括〈賭局〉、〈狼牙〉、〈追殺〉、〈海神〉四個短篇。1985年4月-8月時報周刊連載,1985年8月萬盛出版時名為《獵鷹》,同年12月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紫煙、群狐》〈銀雕〉則與〈海神〉合刊,編為《銀雕、海神》,狹義的《大武俠時代》包括〈獵鷹〉、〈群狐〉、〈銀雕〉、〈白羽〉(未完成)等短篇。
《菊花的刺》(真實作者為楚烈)1985年9月萬盛出版,因其時偽作橫行,本書也一時被列為偽作,楚烈宣稱遺稿七萬字而補成本書,經薛興國證實古龍確實寫了本書開頭。
《財神與短刀》1985.07.26-08.23大追擊6-8期連載序幕及1-3部,疑序幕及第1部夾雜部分代筆,因病重、過世而斷稿,大追擊10-22期由風中白(蕭瑟)續寫4-1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