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文化與武俠小說的關系
Ⅰ 歷史上,也存在武俠小說里的紅花會,天地會嗎
紅花會是武俠小說當中杜撰出來的民間組織,天地會在真實歷史上確實存在,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反清復明的民間組織,紅花會這個名詞主要出現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陳家洛是紅花會的總舵主,整個紅花會有15個分堂。15個堂主和陳家洛在紅花亭結義,立下海誓山盟要顛覆清朝,還我大明江山,從此這個組織被命名為紅花會,其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反清復明。
在鹿鼎記小說中天地會還是台灣鄭氏家族的分支,是他們在大陸的代言人。在金庸武俠小說中可以經常見到天地會、紅花會的影子,自由出入於歷史與虛構之間,游刃有餘 但是千萬不要和歷史史實混淆在一起,這是不同的兩種藝術風格。
Ⅱ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明確的歷史朝代的小說,為什麼是宋朝和清朝的是最多的
首先,他們那一批所謂新派武俠小說宗匠們剛開始寫武俠小說時候當然要受舊派或者說北派武俠小說的影響。而那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創作的例如《卧虎藏龍》、《鷹爪王》、《十二金錢鏢》等大多都是以清朝為背景,而這我覺得是因為他們這些創作者一是因為處於清王朝覆滅辛亥洗禮之後反清傳奇故事的民間發酵期,民族情結和俠義精神正在蓬勃涌動。第二是因為他們了解清朝真正的江湖,包括鏢局生意、幫會行規等,所以雖然素材真實,但也只能局限於清朝。第三是因為公案小說的影響。回到新派的金古梁來說,他們最早期的作品無一不是將背景設定於清朝,因為可以直接取用前輩已經成型的清朝江湖世界觀。其實也是因為他們寫武俠,是要有尊重歷史底線在的,不像現在的網路架空穿越之流,唐宋背景下除了不要鞭子完全可以跟清朝一模一樣。
其次,至於說金庸為什麼有超過一半,其實我覺得與金庸先生的個人歷史研究偏好不無關系。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海寧査家在明清朝的那點名氣的緣故,金庸對於有清一代的各種正史野史傳奇乃至民間故事十分了解(當然也是因為清朝最近野史啊文人筆記之類最多),所以從中取材出乾隆身世之謎、袁督師遼東故事之類簡直太輕鬆了。PS.吳六奇款待過査繼佐。另外,私以為金庸先生最後一部以鹿鼎記收尾,屬於寫了一圈最後發現還是清王朝的江湖自己還是沒有寫盡寫全寫過癮,然後就用了大力氣將清初所有勢力都串起來。
第三,武俠發展到了梁羽生金庸古龍這里,不是上升到歷史高度討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范疇(主要是梁金比如萍蹤俠影比如射鵰),就是深入到人性討論俠義精神與成佛入道的關系(比如天龍笑傲比如古龍的各種徹悟的仙聖型俠客)。所以,前者是需要異族入侵的,這樣才能探討這個問題嘛,即使你是個韋小寶這樣混不吝的頑徒,也得在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康熙和代表民族獨立的陳舵主中間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