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沉迷網路小說
1. 小孩喜歡看小說怎麼辦
孩子愛看小說書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的確是很多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
其實,解決方法可以根據這個原則:堵不如疏。
孩子看小說,起碼說明孩子對閱讀有興趣,只是一則家裡提供給孩子、令孩子感興趣的書籍雜志不多,二則由於網路發達的緣故,手機看小說輕而易舉。所以,與其強制禁止,不如參考一下如下幾個做法:
一、了解。
先了解到孩子正在看的小說名字,自己先簡單了解一下這個小說的方向(即男生向、女生向)、種類(即推理、修真、玄幻、都市、科技、競技、懸疑等等)等信息,搜索一下小說的內容簡介,自己先了解一下這是一部怎麼的小說。題主既然說的是言情小說,那麼就著重了解一下這部小說的內容。
二、討論。
現在有些小說作者的文筆巧妙、思想端正、內容風趣幽默,的確適合孩子閱讀;但更多的小說文筆空洞、思想偏激、內容缺乏邏輯,寫的小說千篇一律、換湯不換葯,這種就需要家長引導了。
至於言情小說,千篇一律的描寫年輕男女戀愛與分手的故事,裡面女主角對於感情的好奇、渴望、期待、幻想和發展經歷,正是初中女生所沒有、所希望了解、所憧憬、所幻想的,所以她們才愛不釋手、才欲罷不能。
而這第二點所說的陪同,就是家長通過討論與交流的方式,與孩子聊聊小說的內容和故事情節。如形容山川地貌和人物相貌、姿態的描寫方式、如主人公或者小說角色對於某件事的處理方式、如小說人物的思維方式等等。好的文筆可以讓孩子通過抄寫筆記的方式學習起來,小說人物身上好的品質鼓勵孩子學習,壞的習慣和行為方式教導孩子避免犯錯,思想不端正的內容則由我們引導孩子去構思正確的、更恰當的情節處理等等。
三、提問。
閱讀小說也好,雜志也好,其它書籍也罷,最浪費時間的就是閱讀完了把書一合,腦子里卻完全回想不起來剛才所閱讀的究竟是什麼內容。對於孩子看得起勁的小說,我們可以通過聊天的方式,提問一下:這部小說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主人公是什麼樣的性格?剛才小說里的那個情節,哪些人物的表現值得表揚?哪些人物的表現讓人唾棄?主人公處理問題的方法如何?有沒有可以優化的地方?這件事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如果把故事背景換成現在的社會,又會是怎樣的發展?
孩子樂於與你討論的,說明這部小說起碼不會太差;孩子羞於與你討論的,說明這部小說有描寫男歡女愛、談情說愛或者青少年羞恥行為過甚等情況,這時就需要我們引導和梳理了;孩子不願與你討論的,說明這部小說存在偏激或者讓他意識到不適合他這個年齡段的讀者的內容,家長就要注意勸告孩子了。
通過這些提問與討論,可以讓孩子意識到:原來,這本小說竟是這么劣質、根本就是亂七八糟,再看下去也是浪費時間;原來,這本小說有些小說描寫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竟然有這么大的差異;原來,有些故事情況看似合理,仔細一推敲卻是漏洞百出;原來,這本小說是這么優秀,這一段情節、這一段描寫方式,我可以應用在寫作上……
四、指導
關於言情小說,其實令家長們反感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每一本裡面都存在描述性愛過程的內容。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狀況來講,的確會造成女孩子對這方法產生沒必要的想像與好奇心。然而,回到上面談到的方針——堵不如疏,我們依然可以和孩子討論故事內容情節,甚至我們還要主要與她討論性愛過程的內容。
我們可以提問: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性愛的情節?是水到渠成還是頭腦發熱還是中了奸計?女孩子從這種情節發生的前因後果之中,應該如何避免、如何防範?小說里角色們的勾心鬥角、爭風吃醋、無腦炫耀放到現實生活里,我們該如何應對與預防?最最最重要的是:你看完這部小說之後,學到了什麼?
總結
關於題主提問的這個問題,家長們別老是說自己沒時間,晚上睡覺前花上15分鍾簡單了解一下故事梗概和書評討論的熱點,多少也可以了解到一部小說的水平與是否適合孩子閱讀。通過疏通和引導,與孩子約定每天看小說的時間,讓孩子閱讀一些三觀端正、文筆出色、內容輕松有趣的小說,遠比一味禁止孩子閱讀小說要合適得多。
2. 關於戒癮,心理學家的建議有這些
白岩松在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刻,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爭,註定單槍匹馬。」
「單槍匹馬」四個字看似英勇無比,實則無可助力。
我們對於外部的征服,比較顯而易見,比如,攀登一座高峰,通過一次考試;因為這個結果一目瞭然,我們容易被看到,被鼓勵,有動力再繼續。
而自己對自己的戰爭,是一場不動聲色的孤獨之旅,比如:戒煙,戒酒,戒網癮,戒手機等;每時每刻,我們可能都在為之努力;只是,沒有人看到這個艱辛的過程,只看到了沒有做到這個結果。
所以,失望與希望每天都在輪番交替,直至失敗,我們不得不承認,真做不到啊!
其實,我們真不是單槍匹馬,在戒癮這條道上,雖然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彼此互不相知,但是,島卻是一個群體。
沈家宏,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家庭治療師,從事心理治療與咨詢工作30多年,在心理學戒癮有著豐富的經驗。
而他把這些經驗全部整理出來,寫成了這本《根本停不下來 用心理學戒癮,做一個自律的人》,其目標,讓人能夠清晰地了解到,成癮背後的真正心理需求,並走出認知誤區,找到適合自己的戒癮方法。
《根本停不下來 用理學戒癮,做一個自律的人》可分為三大部分,戒癮的誤區,戒癮的准備與戒癮的七個步驟。
一 戒癮的誤區
如果沒有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是不可能到達目的地。
誤區一 ,我們總以為戒癮就像除污垢,一定要潔凈到底,不留一絲污痕,才算成功。
往往,讓我們忽視了前進的每一小步,比如,已經堅持半天沒吸煙,已經兩天沒和朋友喝酒了,已經三天沒有打游戲了。
這份努力雖然微小,但是,也是努力了很久的。
「我們如果能減少成癮帶來的傷害,能夠帶著癮過正常的生活,那麼這也算戒癮成功。」
誤區二,認為成癮是一種墮落的表現,違背了仁義道德。
提起成癮的人,比如有網癮的人,讓人第一感覺,他們肯定學習不好,工作不如意,已經墮落了。
事實上,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癮是一種精神障礙,它根本不是道德問題。」
而每一種成癮的背後,都可能是某一種親密關系的缺失。
比如,孩子玩手機成癮,在最初,是不是家長沒有時間陪伴,又被孩子吵鬧的不行,只給他一部手機了事。
而後,這個親密關系就被手機所代替。
在責問孩子手機成癮時,是不是也得自問一下,父母是否做到位了呢。
誤區三 , 在戒癮這方面,大家都以為只有嚴厲的懲罰,才能根除。
事實則不然。
比如,你越是嚴密預防孩子玩手機,他越是千方百計地找機會,而後我們把這歸之為叛逆。
而隨後嚴厲的懲罰只會讓雙方的矛盾加劇,越來越無法溝通。
有沒有想過,可能是我們的方法不對路,或者沒有認請問題的本質呢?他們可能只是缺少關愛,所有的行為只是為了獲得家長的關心與關注呢?
二 戒癮的准備
戒癮的准備,並不是誓師會,一定要在什麼時間內達到一個目標,這是一場漫長的隱秘的戰斗。
戒癮者,需要明白自己現在的狀況,而從現在的狀態一直走到戒癮成功,一路上會遇到幾個關卡,每一個關卡的挑戰是什麼。
比如在戒癮初期,要抵制誘惑,而在中期,多要進行自我肯定,調節壓力與情緒;而到後期,則是制定方案防止復發。
對自己要走的每一步,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雖然沒有人喝彩,但是,每前進一步都是一種勝利。
如果,自己無法解決目前上癮的狀態,而又很想從現狀中脫離出來,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個帕斯卡賭注理論:
如果我做了,最好的結果會是什麼?
如果我做了,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
如果我不做,最好的結果會是什麼?
如果我不做,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
在戒癮准備之初,可以試著用這個理論自我溝通。
三 戒癮的步驟
在書的後半部分,作者給大家介紹了戒癮七步法,這也來自於《哈佛醫學院戒癮手冊:七個步驟讓你戒掉癮》,每一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此為參考制定適合自己的戒癮計劃。
第一步,每一個人對自己是否上癮會有一個明確的判定,因為這個上癮終究會影響到你的生活。
第二步,一旦上癮,人們會把自己歸於異類,其實,只不過是對一種生活或一種痛苦的逃避,不要輕易給自己貼標簽。
第三步,書中介紹了一個詞語「觸發按鈕」,就是當你面對一種情景,或是一種狀況時,一下子就會觸發你,再進行上癮的行為,比如吸煙,喝酒;自己要找到這個「觸發按鈕」,理性地對待它。
第四步,了解自身的保護機制。比如,有人在感情上受挫,會頻繁地看言情小說,就此,沉迷網路小說不可自拔。
而她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逃避問題,需要找到問題的本質,以此為出發來管理自己。
第五步,找到你上癮的導火索,直面它。
第六、七步,即要有戒癮的短期計劃,也要戒癮的長期計劃。
陷入泥沼可能就是一不溜神兒,而想把自己把泥沼拔出來,即要有耐心,又要有恆心,才能最終求得新生。
每一個成癮者都在戒癮的道路上慢慢摸索著,而《根本停不下來 用理學戒癮,做一個自律的人》可以讓人重新認識「癮「,重新認識自己,通過合理的計劃,讓自己恢復到健康的生活狀況中。
我們都在自己的世界裡匍匐前進,可能有的人遇到的障礙多一些,有的人少一點。
但是,誰也不比誰幸運,因為橫在面前的障礙,每一道都是針對自己最不堪,最無助的一面。
讓人無法逃避,只有正面剛,生活才能繼續。
3. 初中的孩子沉迷於小說,應該怎樣引導孩子
一定要對症下葯用對方法,畢竟這個時候的孩子好奇心也很重也比較叛逆,家長用的方式不對極易導致效果適得其反,而且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孩子看書的方式不僅僅是通過紙質書籍了,還會通過網路這樣的話難免不被一些低質量的網路小說吸引、甚至沉迷下去。
學生
一般孩子都不會到很痴迷這個東西。偶爾讓他玩會電腦游戲、玩會手機、看看電視看看小說控制在合理的時間范圍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所以說家長也要先判斷孩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情況,然後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和這個年級的孩子相處要學會以朋友的角度來解決,這樣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