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炮空间站科幻小说
1. 以空间站为背景的科幻小说作文题目
摘要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哦。
2. 拜求俄罗斯所有礼炮系列空间站的资料
前苏联礼炮号空间站是苏联发射的低轨道载人系列航天站。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从此载入太空飞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礼炮1号空间站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组成,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总长约12.5米,最大直径4米,总重约18.5吨。它在约200多千米高的轨道上运行,站上装有各种试验设备,照相摄影设备和科学实验设备。与联盟号载入飞般对接组成居住舱,容积100立方米,可住6名宇航员。礼炮1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6个月,相继与联盟10号,联盟11号两艘飞船对接组成轨道联合体,每艘飞船各载3名宇航员,共在空间站上停留26天。礼炮1号完成使命后于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自1971年4月19日至1982年4月11日,前苏联一共发射了7座礼炮号空间站。其中1~5号为第一代,与联盟号宇宙飞船对接,组成“礼炮—联盟”航天复合体,前5座只有一个对接口,即只能与一艘飞船对接飞行。因站上携带的食品,氧气,燃料等储备有限,在太空寿命都不很长。经过改进的礼炮6号和7号空间站为第二代,增加了一个对接口,除接待联盟号载入飞船外,还可与进步号货运飞船对接,用以补给宇航员生活所需的名种用品,上述三者组成航天复合体,是从事宇宙物理、地球大气现象、医学—生物学、地球资源调查等各种科学研究和工艺试验的航天实验室。1977年9月29日发射上天的礼炮6号空间站,在太空飞行近5年,共接待18艘联盟号和联盟T号载人飞船。有16批33名宇航到站上工作,累计载人飞行176天。其中1980年宇航员波波夫和柳明创造了在空间站飞行185天的纪录。1982年4月19日礼炮7空间站进入轨道飞行,接待了联盟T号飞船的11批28名宇航,其中包括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萨维茨卡娅。特别是1984年3名宇航员基齐姆,索洛维约夫和阿季科夫在空间站创造了237天的飞行纪录。礼炮7号空间站载入飞行累计达800多天,直到1986年8月才停止载人飞行。
空间站与地球资源遥感有关的活动主要有:①礼炮4~5号,轨道高度245公里,倾角51.6°。载有KATE—140航天摄影机,其焦距为144毫米,像幅18×18厘米2,覆盖地面450×450公里2,地面分辨率30米,使用黑白全色、彩色和两层彩色红外胶片,获得东起千岛群岛、远东,西至中亚,面积达2200万公里2的地面照片,用于编制1:10万比例尺的专题地图和进行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②礼炮6~7号,轨道高度260公里,倾角65°。载有MKF—6型多光谱摄影机,焦距125毫米,像幅55×81毫米2,覆盖地面114.4×168.5公里2,采用的6个波段分别为0.45~0.52、0.52~0.60、0.57~0.65、0.63~0.72、0.69~0.77、0.75~0.94微米。地面分辨率在可见光波段为16~22米,在近红外波段为40~48米。仅礼炮6号在1977年9月至1981年1月,就获得5万多幅航天遥感像片,覆盖了4860万公里2。1978年,礼炮6号开始用KATE—140航天摄影机对地面进行交向摄影,获取立体影像,用于立体测图。更新一代的航天站“和平号”于1986年2月20日上天,有6个对接口,开辟了载人航天从考察试验向广泛进行生产活动过渡的新阶段。
3. 以中国建成空间站为背景,创作一篇科幻小说,1000-1500字
摘要 天和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负责空间站组合体的统一管理和控制,支持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飞行器与其交会对接和在轨组装,具备接纳航天员长期访问和物资补给的能力,具有气闸舱功能,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4. 找一太空战类科幻小说
没有印象,是中国的吗?
推荐一部美国的太空科幻小说
《安德的游戏》奥森·斯科特·卡德写的
雨果奖星云奖双奖作品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作者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特(Orson Scott Card),该作品发表于1985年,曾获得星云奖及雨果奖,其续集《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发表于次年,也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这使卡特成为唯一一个曾连续两年获得星云奖最佳长篇的作家。
【Ender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目前已出版的有】
1.《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1985
2.《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1986
3.《屠异》(Xenocide)1991
4.《精神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1996
5.《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1999
6.《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2000
7.《影子傀儡》(Shadow Puppets)2002
8.《巨人的影子》(Shadow of the Giant)2004
9.《安德的放逐》(Ender in Exile)2008
这是以出版顺序排列的,而以最佳阅读顺序排列,则个人建议为1、5、6、2、3、4,因为这是以时间顺序为排列的。
【内容简介】
背景
故事发生在未来,当时地球已经两次遭遇过虫族的进攻,国际舰队认为必须在世界各地寻找天资聪颖的孩童,自幼便送到国际舰队训练儿童的空间站(“战斗学校”)进行训练,把他们塑造成军事奇才,人类方可有存活的希望。
主角出身
主角安德鲁·维京,绰号安德(Ender——即“终结者”之义),是美国男孩,有一兄一姊。在卡德笔下的未来世界里,世界由于人口过多,因而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三胎以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安德的父母生下安德的哥哥(彼德)和姐姐(瓦伦蒂)时,国际舰队发现两个孩子都是神童,但是由于彼德暴戾无情,瓦伦蒂又过于温柔,国际舰队认为他们不能在军事方面成才,因此特地准许安德的父母生下第三个孩子,即安德。
安德也是个神童,很早就表露出他的天才和智慧。他自小就受到哥哥的欺负和折磨,姐姐则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安德。同时由于安德才智出众,因此国际舰队,特别是战斗学校的校长,安德的秘密指导者希伦·格拉夫上校,相信他是人类的最后希望,在他六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战斗学校。
战斗学校
在战斗学校里,安德不但要学习在由学生组成的军队里进行模拟战斗,同时也要面对其他学生的妒忌、陷害以及各种其他尔虞我诈的行为。因为他在战略和领导力上的不世天才,也因为他的教师希望严格地测试他,他在战斗学校的进阶速度比其他学生要快得多。
安德首先进入的是新生训练,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阿莱,是他后来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后来,校方提前结束了安德的新生训练,让他参加了名为火蜥蜴的战队,队长是心胸狭隘,颇有暴力倾向的波让·马利德,不断地欺负安德年幼,对他进行排挤,不让他参加训练或者战斗,幸亏火蜥蜴队有同样受波让排挤的女神枪手佩查·阿卡利照顾他。在一次战斗中,安德违反了队长波让·马利德的不得开火的指令,使火蜥蜴反败为胜,结果波让不但向安德大打出手,而且把安德交易到野鼠战队。
在野鼠战队,安德结识了丁·米克。在和丁·米克的谈话中,丁·米克向安德坦言,他认为虫族的威胁其实并不存在,国际舰队为了保住政治权力才设立了战斗学校,而战斗学校中的儿童被剥夺了他们正常的童年,成为了政治斗争中无谓的牺牲品。虽然安德不同意丁·米克的论点(事实后来也证明丁·米克的论点是错误的),但是安德也因此学会了不轻易相信他人的言行。
后来安德又转到佩查·阿卡利的凤凰战队,并且进步奇快,不久便成为全校的最佳战士。同时,战斗学校的网络中运行的心理游戏也对安德进行了心理训练。这个游戏程序在某种程度上有自己的自主意识,但是同时也被愤世嫉俗但是好心的格拉夫校长操控。
因为安德的快速学习速度,校方将他提前提升为新组建的飞龙战队的指挥官(在平行作品《安德的影子》中,战队成员是安德的游戏系列的另一个主要角色比恩选择的)。飞龙战队本来是由一群新手所组成,但在安德的带领,五名分队长(韩楚、疯子汤姆、弗拉德、莫洛、达坡)的辅佐,和队中奇异天才比恩的协助下,飞龙战队迅速成为百战无一败的超级战队,让所有学生刮目相看,但同时也招来了怨恨和妒嫉。
安德原先的第一个队长,波让·马利德因为嫉妒安德的能力,而试图谋杀安德(在平行作品《安德的影子》中,可以看到一些其他角色在此事件中的作用),但是结果是安德为了自卫,杀死了马利德。安德因此经历了一次心理崩溃,但是在他的姐姐瓦伦蒂·维京的帮助下走出了阴影。
指挥学校
在几个月的法庭审理之后,安德被提前6年提升到高级指挥学校,跳过了战术学校和初级指挥学校的学习,开始在电脑上进行和虫族的模拟战争游戏,同时安德在 学校的一些好友(如比恩、阿莱、佩查、丁·米克、以及飞龙战队的五名分队长)也派来作安德的属下。国际舰队更事先将前一次战争的英雄马泽·雷汉送上近光速旅行,延长生命,使他可以成为安德的教官。在一次又一次的模拟指挥训练中,安德和其他的天才儿童们虽然战无不胜,但是由于训练严格,以及噩梦造成的睡眠不足,使得安德在最后的考试中使用了超级的战术武器:设备医生。设备医生一旦使用,便会使任何物体化为灰烬,安德为了攻击敌人的要害,竟然用设备医生把敌人的主星球毁灭。
但是安德不知道的是,其实他所指挥的并非模拟考试。在最后一段训练中,安德实际上在通过超光速的安塞波通讯来指挥真实的战斗,他和其他孩子在“训练”中的胜利其实是人类舰队对虫族舰队的胜利。而在最后的“考试”实际上是人虫之间的决战,安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虫族的母星和所有的虫族女王完全毁灭。在战斗后,安德才发现他始终被国际舰队利用,最终竟然灭绝了整个虫族,年仅11岁的他也成为了亘古未有的大屠杀者,因此陷入又一次心理崩溃。
战后
在虫族的威胁消失后,地球上的列强马上爆发了内战。虽然战争只持续了5天,但是人类回归列强争霸的形势已成定局。安德此时不但具有非凡的战争天才,而且他也成为全人类的英雄,极易被政治力量利用。因此,他被禁止返回地球,而和他的姐姐瓦伦蒂·维京等送上了人类的第一个殖民舰队,去开发虫族灭亡后所遗留的星球。他之后成为人类第一个外星殖民地的政府长官。
死者代言人之旅
安德的声名被迅速忘怀,但是他仍旧在殖民地受到尊敬。在前往殖民地的路上,他就已经发现有一些虫族使用了通心术和他交流,这也是他在高级指挥学校的噩梦的来源。通过虫族建造的和战斗学校的心理游戏程序关联的网络,安德了解到虫族之战起源于双方的误解和沟通困难,以及虫族仍有最后一个女王存活了下来。在发表了虫族之战的记述《虫族女王》之后,安德带上了在茧中沉睡的女王,和姐姐瓦伦蒂·维京踏上了寻找适合虫族复兴的星球的旅程。
安德和瓦伦蒂的旅程在《死者代言人》等书中续有论述,而安德的哥哥彼得,以及安德的战友们后来在地球上的事迹则在《影子傀儡》等书中续有论述。
如有需要的话,邮箱留下,可以给你发电子书。
5. 1984年前苏联礼炮6号空间站宇航员遭遇外星人事件是真是假请说明理由
“苏联的“礼炮 6 号”太空站自 1977 年 9 月 29 日进入轨道,到 1982 年 7月 29 日重返大气层时烧毁,总共在天上运行了 4 年 10 个月。”
网络找到的资料,还需要讨论该事件的真假么?
6. 有没有以中国建成空间站为背景的科幻小说
1、《星空求生:我有天公空间站》
内容简介:
全球人类集体穿越星空求生游戏,随机投放到无尽宇宙中。
每人开局一座简陋低级的空间站基地,没有任何食物和水,收集资源,才能活下去!
除此之外,星空中还有无数未知危险! 必须不断强化升级自己的空间站,才能活到最后!
外国类似的小说
1、《银河帝国》作者是阿西莫,地基七部曲+机器人五部曲+帝国三部曲,总共15部的系列小说,这部作品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对生物科技、互联网时代、太空殖民展开了丰富的畅想。
2、《神经漫游者》作者威廉·吉布森,获得过多个大奖,是赛博朋克的圣经般的存在,小说提出了网络空间这个概念,类似黑客帝国那样的,为很多影视提供了灵感。
7. 太空出舱的图书目录
第1章 理论接受检验1
1.1梦想与渴望 1
1.1.1对探索的梦想2
1.1.2科学进入科幻小说4
1.1.3理论家的贡献6
1.1.4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舱外系留活动6
1.1.5在太空中出舱8
1.1.620世纪50年代:火星来客和科幻小说的影响10
1.1.7《登陆月球》和《科利尔》杂志12
1.1.8英国星际协会的作品12
1.1.9H·E·罗斯和R·A·史密斯的作品13
1.2适应太空 19
1.2.1首批航天服20
1.2.2太空时代的科幻小说20
参考文献21
第2章 发展技术23
2.1进步的阶梯24
2.1.1火星航天员25
2.1.2后东方号时代25
2.1.3NASA先进的载人航天项目26
2.1.4水星Mark 2号变更为双子星座号27
2.1.5苏联出舱活动计划28
2.2早期设备30
2.2.1出舱方式:用气闸舱还是舱门31
2.2.2伏尔加气闸舱33
2.2.3双子星座号出舱活动舱门34
2.2.4第一件出舱活动航天服35
2.2.5金鹰航天服35
2.2.6G4C航天服37
2.3进入太空的第一步38
2.3.1第一次出舱活动38
2.3.2要克服的障碍41
2.3.3助力枪44
2.4双子星座号出舱活动计划45走出舱外,进行活动45
2.5学习曲线46
2.6双子星座号出舱活动的成果49
2.7从先驱者身上得出的结论52
参考文献53
第3章 专业工具57
3.1扩展能力58
3.2出舱方式59
3.2.1舱门59
3.2.2气闸舱61
3.3航天服和生命保障系统62
3.3.1航天服62
3.3.2脐带 74
3.3.3背包 74
3.4机动装置 75
3.4.1双子星座号 75
3.4.2苏联航天员机动单元 (上升号飞船/钻石号空间站)83
3.4.3机动单元M509(天空实验室)85
3.4.4足控机动单元(天空实验室)89
3.4.5载人机动单元(STS-41B,41C和51A)91
3.4.6苏联载人机动单元(和平号和联盟TM-8)100
3.4.7出舱救援简化辅助设备(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 102
3.5约束和支持105
3.5.1双子星座号105
3.5.2航天飞机约束装置和系索106
3.5.3操作器和吊杆106
3.6工具箱114
3.6.1工具运送器114
3.6.2表面探测工具 115
3.6.3样品回收容器122
3.6.4摄录器材126
3.6.5飞行中的维修工具127
3.6.6空间站出舱活动工具箱131
3.7运输132
阿波罗月面机动设备132
参考文献141
第4章 熟能生巧143
4.1有需求的地方144
4.1.1上升号和联盟号:一项新的技能144
4.1.2双子星座号:一个学习的曲线145
4.1.3飞向月球145
4.1.4天空实验室:训练是为了救援146
4.1.5礼炮号与和平号空间站:例行操作146
4.1.6航天飞机:扩展极限147
4.1.7国际空间站:新的挑战147
4.1.8面向未来的训练148
4.2训练方式148
4.3计划149
4.4出舱活动任务的整合153
4.5 1g重力模拟155
4.5.1装置检查155
4.5.21 g重力演练155
4.5.3低压舱测试159
4.5.4空气支撑平台161
4.5.5身体防护带装置162
4.5.6地质训练164
4.6零重力飞行器训练168
4.6.1NASA的KC-135失重飞机168
4.6.2苏联飞行试验室172
4.6.3欧洲空客A-300计划174
4.7水下训练设备175
4.7.1早期研究176
4.7.2在兰利研究中心的模拟176
4.7.3中性浮力模拟器(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178
4.7.4水下再现训练设施(休斯敦)180
4.7.5索尼·卡特水下训练设施(休斯敦)183
4.7.6水下实验室(莫斯科)187
4.7.7日本水槽189
4.8特殊/专用训练设备190
4.8.1遥控操作系统出舱活动训练190
4.8.2载人机动单元模拟器192
4.8.3出舱活动救援简化辅助设备194
4.9在轨训练195
4.10虚拟出舱活动196
4.11结论197
参考文献197
第5章 表面探测199
5.1“……人类登陆月球”200
5.1.1早期研究201
5.1.2阿波罗号出舱活动204
5.1.3影响阿波罗号出舱活动的因素205
5.2竞赛:苏联载人登月计划213
5.2.1联盟号出舱活动转移(1969年1月)214
5.2.2一次成功的L3示范216
5.2.3登月航天员219
5.3宏伟的荒芜220
5.3.1红色月球车的金色制动器221
5.3.2登月(1969年7月—1972年12月)224
5.3.3失败的阿波罗号225
5.4登月活动收获:阿波罗号的经验(1969—1972年)226
5.4.1计划227
5.4.2训练228
5.4.3出舱活动准备229
5.4.4出去和进来230
5.4.5设备部署和转移231
5.4.6灵活性232
5.4.7土壤结构236
5.4.8工作量237
5.4.9阿波罗月面实验装置/早期阿波罗月面实验装置239
5.4.10照相机242
5.4.11地质概况244
5.4.12适宜居住249
5.4.13尘埃251
5.4.14勘测者3号252
5.4.15仪式253
5.5深空出舱活动253
5.6重返月球254
参考文献258
第6章 空间站支持261
6.1空间站的太空行走262
6.1.1舱外工作263
6.1.2载人轨道实验室的出舱活动263
6.1.3载人轨道实验室实验P6的出舱活动264
6.1.4载人轨道实验室实验P7266
6.1.5载人轨道实验室出舱活动训练267
6.1.6阿波罗应用268
6.2轨道车间的出舱活动计划269
6.2.1早期的阿波罗应用项目出舱活动计划271
6.2.2阿波罗望远镜基座出舱活动概念的研究273
6.2.3出舱活动系统的进展275
6.2.4传输模式的评估276
6.2.5最终天空实验室阿波罗望远镜基座出舱活动系统的开发279
6.3从天空实验室进行的出舱活动(1973—1974年)281
6.3.1天空实验室计划的出舱活动项目282
6.3.2营救飞船:第1次出舱活动283
6.4天空实验室出舱活动任务286
6.4.1阿波罗望远镜基座287
6.4.2试验289
6.4.3双极装置291
6.4.4目测观察291
6.4.5拍摄科胡特克彗星292
6.4.6天空实验室的最后一次出舱活动:收尾活动292
6.4.7小结293
6.5礼炮号空间站接管太空(1977—1986年)299
6.5.1早期的礼炮号空间站300
6.5.2苏联空间站出舱活动设备的演化303
6.5.3礼炮号空间站上执行的出舱活动306
6.5.4计划中的第一个奥兰/DOS 出舱活动307
6.6礼炮号空间站的出舱活动操作(1977—1986年)308
6.6.1第一次礼炮号空间站出舱活动308
6.6.2礼炮号空间站出舱活动操作310
6.6.3试验310
6.6.4评估、检查和观察313
6.6.5意外事件318
6.6.6构建320
6.6.7一个主要的修补323
6.6.8小结325
6.7早期空间站的出舱活动:结论326
参考文献328
第7章 空间服务需求331
7.1航天飞机时代(1981—2012年)332
7.1.1航天飞机出舱活动时机334
7.1.2航天飞机轨道器为出舱活动提供补给335
7.1.3航天飞机出舱活动能力要求338
7.1.4典型的航天飞机出舱活动时间表339
7.1.5轨道器出舱活动计划飞行测试340
7.1.6早期应急出舱活动343
7.1.7出舱活动中航天员的作用及职责344
7.1.8出舱活动技能的研发346
7.1.9STS-5:太空出舱活动尝试受挫347
7.1.10STS-6:出舱活动首获成功348
7.2航天飞机出舱活动服务于卫星运行(1984—1997年)350
7.2.1多任务模块化航天器350
7.2.2开创新局面353
7.2.3再创佳绩356
7.2.4轨道服务站361
7.2.5营救与修复363
7.2.6小结380
7.3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服务的能力385
7.3.1出舱活动计划385
7.3.2哈勃太空望远镜航天飞机飞行任务390
7.3.3从哈勃太空望远镜出舱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观察397
7.3.4小结400
7.4对航天飞机出舱活动的评价401
参考文献402
第8章 空间综合基础设施 405
8.1和平号空间站(1986—2001年)406
8.1.1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出舱活动(1987—2000年) 407
8.1.2走出和平号空间站408
8.1.3和平号空间站的经验411
8.1.4小结429
8.2国际空间站的出舱活动:大规模建设436
8.2.1早期的研究和模拟438
8.2.2出舱活动和自由号空间站445
8.2.3技术研发452
8.3国际空间站出舱活动情况(1998—2002年)457
8.3.1气闸舱或对接舱 458
8.3.2出舱活动之屏障459
8.3.3小结466
参考文献466
第9章 展望未来469
9.1国际空间站:轨道上的前哨地带470
9.2航天飞机:重返飞行471
9.3太空舱撞击外部修复工具:修理国际空间站474
9.4利用出舱活动能否实施太空营救475
9.5哈勃太空望远镜营救或再入478
9.6机器人和出舱活动479
9.7中国人的出舱活动481
9.8重返月球481
9.9探索火星482
9.10探索无际482
9.11从出舱活动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486
参考文献488
附录A 完成太空行走的航天员489
附录B 世界出舱活动日志(1965—2003年)495
参考文献531
8. 求推荐与航天飞机有关的科幻小说
这是要干嘛,写作文吗?这玩意快被淘汰了,科技含量没有那么夸张,事故率又高。。。
而且你得明白一点,对航天飞机写实的话就算不上科幻小说了,小说里的太空梭一般都能进行深空航行(而我们的航天飞机根本不能做这种任务,因为没有回程的燃料,而且他也不能在外星球降落,事实上他降落的条件也比较苛刻)电影里的航天飞机也往往被夸大了。如此低下的能力就限制了其故事空间,事实上运载飞船的写实小说还有一些比如《太空漂流记》,还有一篇前南作者写的文章忘了叫什么名。
如果非要一些文章的话,可以去读一读写这玩意的科学美文
《谁是最可爱的人》《挑战者号追思》《连空气都是甜的》
在科幻小说里航天飞机属于很低端的玩意啊,一般来说都不屑于写这个吧,电影倒有一些出场,布鲁斯威利版的《世界末日》(此剧有美国航天局把关下创作的。)里面的航天飞机设计的还比较好,但是也很科幻了。离现实中的航天飞机有较大差距(因为现实里的航天飞机根本无法完成此类任务)比如里面的航天飞机能在陨石上降落,但现实中航天飞机几乎没可能这么做,而且也么这么多燃料,事实上航天飞机的燃料很少,空间也不大,在电影里航天飞机也是在空间站里加注燃料后在启程飞往陨石的,而俄罗斯设计的暴风雪能源航天飞机更暴力,直接就取消了航天飞机的主推进引擎,只有两个小型引擎供调整轨道姿态用。
《月球陷阱》里也有航天飞机作为搞笑者来袭,嘿,这就是我们的飞船。。。
即便是这样航天飞机的作用还是在电影里被夸大了,所以到现在航天飞机已经走下了舞台,下一步大家都开始研制下一代的载荷工具了
9. 虽然“礼炮”空间站获取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资料,但是苏联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从1号到5号的“礼炮”号只有一个对接舱口,只能停靠一艘“联盟”号飞船。“礼炮6”号又增加了一个对接窗口,使得两艘“联盟”号飞船能同时停靠在“礼炮6”号上。
在“礼炮”号空间站上,进行了天文、地理、医学和材料加工等方面的大量科学研究,获取了许多重要科学资料;其中3号和5号两艘还专门执行军事任务,搜集军事情报。然而,前苏联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礼炮1”号于1971年4月19日进入近地点是200。千米、远地点是222千米的绕地球椭圆轨道。过了一个半月,三名宇航员乘坐“联盟11”号飞船于6月6日莫斯科时间上午7时刃分起飞,前往“礼炮1”号。“联盟11”号进入几乎和“礼炮1”号相同平面的轨道,但是高度要低一些(近地点是185千米,远地点是270千米)。此后,宇航员开动飞船的变轨发动机,去追踪“礼炮1”号,并于第二天莫斯科时间上午10时45分和“礼炮1”号对接在一起,三名宇航员通过对接舱口爬进“礼炮1”号轨道工作舱。第三天,宇航员开动“礼炮”1号的变轨发动机,把“礼炮1”号和“联盟11”号一起推向离地250千米的圆形轨道。三名宇航员在“礼炮1”号里工作和生活了21天。到6月29日,莫斯科时间21时28分,三名宇航员带着飞行日记和试验结果离开“礼炮1”号,返回“联盟11”号飞船。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出乎意料的顺利,使三名宇航员欣喜若狂,因为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欢迎的人群和美丽的鲜花,以及接踵而来的颂扬、勋章、升官……于是,飞船指令长得意地向地面报告说:“飞船上的一切都很满意。我们的情况好极了。我们准备返回。”地面控制站也兴高采烈地回答说:“你们好!我们很快就要在你们出生的地球上见面了。”“谢谢!现在我们开始返回。”接着,他就驾驶飞船离开“礼炮1”号,开始返回地面。6月30日莫斯科时间凌晨1时35分,宇航员开动飞船制动火箭,飞船脱离轨道。1时47分27秒,“联盟11”号和地面之间的通信中断。飞船进入大气层减速,此后,在离地面7千米的高度打开了主伞,在离地面1米处软着陆缓冲火箭点火。“联盟11”号飞船平稳着陆。地面搜索直升飞机很快发现了它。回收人员满怀希望赶到那里,打开飞船的舱门。顿时,眼前的景象把他们惊呆了。原来,三名宇航员已经死在座椅上。这次空间悲剧,对前苏联空间技术的发展是一次重大打击,使前苏联的载人飞行几乎停止了两年,直到1973年4月才继续发射“礼炮2”号,可是偏偏又碰上了一个短命鬼,“礼炮2”号人轨以后,没有几天时间就发生剧烈振动,壳体破裂,离开轨道坠人大西洋。
10. 想找一部科幻小说的名称很多年前在一本科幻杂志上看的。大概内容是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北约之间的战争。
我知道我知道,刘慈欣的全频带阻塞干扰。这篇文章是他向苏联文学致敬之作。那搜飞船叫万年风雪号。大刘的作品几乎都是精品,极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