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在线听书
A. 《从皈依至圆满》538:八万四千法门哪些最适合自己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一切经论法门以专度某一类人为对象,唯独净土法门对所有不同根性的人皆能接受,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度之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蕅益大师这段话,意为净宗许多经论所说的都是纲领原则,细细体察,涵盖了无量法门,其中以念佛法门最为殊胜。大师说出这几句话相当不容易,如果不是真正过来人将所有一切法门研究透彻,这些话说不出来,而且也没有这个胆子说。因此我们想到,为什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劝我们持名念佛。收机最广之机,指‘根机’而言。机有上中下三根不同。例如禅宗六祖大师说的明白,他接引上上根人。神秀接引大乘根性之人。教下如华严贤首宗,其对象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切经论法门以专度某一类人为对象,唯独净土法门对所有不同根性的人皆能接受,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度之,实在不可思议。只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得度,下手非常容易,谁不会念?问题在肯不肯念,愿不愿念,而其成就又是无比的圆满,不但一般人不相信,宗门教下的菩萨罗汉都不相信,所以诸佛如来称之为‘难信之法’。
摘自:净空法师<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玄义讲记>
B. 八万四千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楼主您好!
老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门里最简单的法门,人人都可成就。动嘴念佛谁不会?只有不想念,没有不能念的。为什么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往生人这么是少呢?原因就是一个——不老实。本来老实念佛就好了,但是太多人不相信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加上其他修行才有把握,什么一定要行多少善念佛才能往生,一定要持戒念佛才能往生,一定要心清净念佛才能往生等等多加了无数条往生条件,偏偏忽略了念佛的重要性,这句佛号的尊贵。阿弥陀佛就告诉我们念佛就好了,人们非得自己把门槛抬得高高的,抬到高不可攀的程度。所以把最简单的法门弄的很复杂,很玄妙。结果反而是画蛇添足,主次不分,不能往生。您可以查下真正念佛走的好的都是那些不识大字的老太太,或者是最不起眼的那些人,最平凡的那些念佛人。因为这些人老实,没有那么多疑问和想法,就知道念佛,结果百分之百往生。阿弥陀佛本来是大慈大悲告诉了我们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我们凡夫自己不信佛智而失往生。所以法然上人说:「净土门者,还愚痴,生极乐。」
问题补充:南无阿弥陀佛!楼主您好!您可以看这些往生实例,网址如下:http://www.hongyuansi.org/Article/List/List_6.html 还可以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记载了往生实例,没有记载的就更多了。
那么用什么证明他们往生了呢?最明显的就是预知时至,就是提前几天知道自己哪天几点要往生了,而且更殊胜的是站着或者坐着念佛往生。您认为临终的人还有能力演戏吗?这个时候的表现还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吗?只能相信是真的往生了。另外在场的人有的能亲眼看到阿弥陀佛来迎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无数菩萨来迎接念佛人。这种类似的肉眼可见的实证就是给那些对念佛往生信心不足的人增强信心。真正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的人是按经典和祖师开示安心的,六方无数恒河沙佛都在《阿弥陀经》上诚证念佛往生,那就相信老实念佛决定往生,阿弥陀佛之化身善导和尚说了专复专念佛决定往生,那就相信专复专,毫不夹杂地念佛决定往生。对于有这样深厚坚固信心的人来说,就不需要有往生实例来证明了。
对于我们末法凡夫而言,念佛往生不需要有多么宏大的愿望,我们是凡夫,菩提心是发不起来的,就是知道了极乐世界太好了,非常想移民到那里就可以了,愿生极乐世界的心就是净土宗的菩提心,这个就心简单了,很容易发起来的。不是圣道法门的菩提心,那个太难了。念佛往生总的来说有两种缘,一种是平生遇缘,就是活蹦乱跳时候就遇到念佛法门了,就相信念佛往生了,那就是要老实念佛直到临终,有一口气念就要念一句佛,多数人都是这种缘分。另外一种就是临终遇缘,就是临终前遇善知识开示知道念佛往生,就念了一句佛就断气了,一样往生极乐,这是临终遇缘,这种人少之又少。平生遇缘比临终遇缘殊胜得多。我们都是平生遇缘,如果就想等临终念一声佛往生的话,那说明根本不想往生,没把往生当回事,真想往生人定会念念不舍念佛。而且无常到来不通知的,平时都不念佛临终想念佛更难了。念佛是佛法里面最简单的修学法门了,如果觉得念佛都麻烦那真没有更简单的修学法门了。人的一生有多少麻烦事呀?还都乐此不疲不想解脱呢?而念佛能成佛,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大便宜事,明了的人高兴还来不呢?哪里会说麻烦呢?
问题补充:南无阿弥陀佛!楼主您好!
楼主不用道谢,能让更多人来知道和了解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是念佛人应该做的事情。末学只是举例说明最能证明往生的就是预知时至,但是并不是说每个往生人都可以预知时至。还有很多其他往生瑞相也不尽相同,如奇香,天乐,看到佛,菩萨,往生后同时托梦给几位活着的亲属等等瑞相都是举例说明,而不是每个人往生都有的。也有很多静默往生人没有瑞相的,那么往生依据就是经典和祖师开示了。如果那些往生实例您觉得牵强的话,您可以看《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或者其他往生实例,这两本书是末学听法师讲经讲到过的,末学没看过。净土法门本是难信之法,楼主有疑问也是再正常不过了,希望楼主能从教理上更深入了解而能相信净土法门,如果舍此而学其他法门那更是难有成就。佛法里没有比净土法门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
C. 什么叫八万四千法门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是三十七菩提分法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三解脱门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静虑无量及无色定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解脱胜处等至遍处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九想。谓膀胀想。脓烂想。异赤想。青瘀想。啄啖想。离散想。骸骨想。焚烧想。一切世间不可保想。如是诸想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十随念。谓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入出息随念。厌随念。死随念。身随念。是诸随念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十想。谓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厌食想。断想。离想。灭想。如是诸想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十一智。谓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如说智。如是诸智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有寻有伺三摩地。无寻唯伺三摩地。无寻无伺三摩地。是三等持不可得故。
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如是诸根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不净处观。遍满处观。一切智智。及奢摩他。毗钵舍那。如是五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四摄事。四胜住。三明。五眼。六神通。六波罗蜜多。如是六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七圣财。八大士觉。九有情居智。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如是五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十地。十行。十忍。二十增上意乐。如是四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如是六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如是六法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余无量无边佛法。如是诸法不可得故。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疾证得一切智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疾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疾圆满一切有情心行相智。一切相微妙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拔一切烦恼习气。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入菩萨正性离生。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超声闻及独觉地。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住菩萨不退转地。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六种捷速神通。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知一切有情心行所趣差别。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胜一切声闻独觉智慧作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随喜俱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所有布施。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随喜俱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所有净戒。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随喜俱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定慧解脱解脱智见。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随喜俱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及余善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所修善法。超过一切异生声闻独觉善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行少分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为诸有情方便善巧。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便得无量无边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D. 八万四千法门都有什么
实际上菩萨喜欢泛指,就像十方三界一样的,传下来就是十方三界指一切;八万四千法门,佛说人有八万四千种毛病,所以才产生八万四千个法门来治疗八万四千种毛病。
1)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代表着种种修行方法,要尊重任何一个法门。
2)法门宗派就像各类运动,比如高尔夫、芭蕾、游泳、瑜伽,太极等,各有千秋,它们之间其实不可以比较的。各种法门也一样,选择哪个法门取决于你的缘分、兴趣。
3)各个法门之所以产生不同的分歧,是分别心在作怪,你说你的法门好,我说我的法门好,其实创造宇宙天地人的菩萨是最高、无形无相的。八万四千法门,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长处,八万四千法门如同不一样的医生,哪个医生能够针对你的健康就症状做出改善的方案,那么哪个法门就是最适合你的。不要去说别人的法门不好,八万四千法门都有各自的长处。
很多法门还没有出来,是应时而出的,根据时机才会出来。现在为什么有电脑过去没有?过去为什么只有马车没有飞机?到了这个时间才会出现这些科技昌明的东西。
E. 虽说法门八万四千,但佛已灭度,末法浊世,当如何择法依托何法能得解脱
末世众生以念佛法门最易成就且方便利钝全收,通途法门断一分惑证一分法身对于没有明师指导的情况下太难了,而且想一世成就更是难上加难,看现在哪位大德不是临命终时求生净土,所以劝请仁者以念佛为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F. 《八万四千问》第11课:如何摆脱孤独,恐惧和失败
有时候嘛,心态最重要,想开点,看开点,那都不是事呀,孤独的时候出来走一走,看一看设备的时候看看花花草草的世界,
G. 八万四千问经典句子
《八万四千问》好词好句,
心是可以被训练的。修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长时间的专注,可以让心变得柔顺。另一种方法是让心看见真相。
《八万四千问》
虽然我们都向往并朝着某种恒常、确定的幸福努力,但那终究不会发生。它还没有在任何人身上发生过。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人永远幸福生活着的记录。那只存在于电影里。可是我们不断认为永恒的幸福是存在的。还有比这严重的幻觉吗?这是一个绝对的幻觉。事实上佛教徒所要做的事,就是从这个幻觉中逃,所以佛教是在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如果你太过屈从于物质的诱惑,意味着你的信心是建立在不确定的、随时可能变化的事物之上。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但是为什么今天的我记得昨天的我,而来世的我却不会记得前世的生活?
如果发生了什么猛烈的事,比如天花板掉到你的头上,把你砸成了脑震荡,突然间你可能连自己是谁都记不得了,更不用说昨天或者十年以前发生的事情了。我们中大多数人记不得前世,是因为发生了某种比天花板砸到还要可怕的事——某种叫做死亡的事,它所导致的震荡大到足以让意识和身体完全分开。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什么的现实?我们在这个物质世界里拥有的——观念、财产、朋友、家庭、关系,这些都是现实吗?这些是永恒的吗?这些是确定的吗?从佛法的角度,它们不是。它们永远都在变化,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佛教认为,我们以这样的形态存在,事物以这样的形式呈现,是因为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每个因缘又有其自己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所以即便我们诞生在同样的家庭和环境中,也会有数以亿计不同的因和缘,使得一些人害怕蜘蛛,可把龙虾腿塞进嘴里时却没有任何不安;使得一些人看到鲜血就眩晕,却把生鱼片视为无上美味。
但是有一个因我必须单独强调,那就是我们的心识。这是最大的一个因。如果没有心识,就不会有生命,也就无法体验其他因带来的负担与快乐。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精通佛法最好的表现就是变得谦逊,修行好最好的表现是没什么烦恼——不会激动或愤怒。如果你没有这两种表现,那么你就没有学好也没有修好。
《八万四千问》
那些相信万能力量的人相信一切都依赖其他人控制,而不在自己掌握;而那些只相信物质主义的人相信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这两种误解都会导致痛苦。
然而因缘不是很容易搞懂,所以人们总是不情愿去深层次地理解因缘。因为当你越来越深入接近因和缘的真相,就会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究竟的因和缘。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学习佛法会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工作?
莫妮卡是工作是在最为时尚的男性俱乐部里做脱衣舞娘。作为一个舞女,她必须保持自己漂亮的容貌和性感的身材。这很有挑战性,因为这份工作要求她上夜班,就是人们社交以及男人们下班后到“那种地方”去的时候。她的工作量很大,每天晚上十点开始,平时里凌晨三四点才结束,周末会更晚。
为了找份别的工作,莫妮卡曾经试过很多办法。实际上她是个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园艺师,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要找到有体面收入的合适工作对她来讲太难了。此外,因为她是佛法的追随者,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花一点时间修行,这与赚钱有点冲突。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在亚洲,以及心理治疗成为新兴现象的其他地方,是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必需。但最终来说,心理学就像按摩,是一种休养式的治疗方法。它的最终目标是让你健康、“正常”,不管这意味着什么。佛教要远远超越那些。佛教以获得解脱为目标,究竟意义上并不关心健康或者“正常“。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H. 谁位大侠有 八万四千问 电子书 给我发一下啊,感激不尽,谢谢谢谢 油箱 6 6 4 2 3 0 3 9 9 QQ 。c o m
亲,您可以在掌阅上面找到《八万四千问》这本小说,祝您阅读愉快,希望您能采纳~
I. 八万四千法门是什么意思
八万四千法门,佛学术语,出《贤劫经》,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三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
史料记载
共成二千一网络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网络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网络无极。一变为十。总成八万四千度无极法门。此之法门。为三界无上良药。为百千种人除八万四千尘劳也。
度无极者。谓事理行满。度生死流。登涅盘岸。无有穷极也。三百五十度无极者。光耀度无极。世度无极。为众生故行度无极。住度无极。生死度无极。所著度无极。益他人度无极。处所度无极。
(9)八万四千问在线听书扩展阅读:
《贤劫经》,又名《颰陀劫三昧经》,意译为《贤劫定意经》。本经讲述佛陀在祇园精舍时,答复喜王菩萨之问,先说诸种三昧及其功德,次说八万四千大乘德目及佛陀之殊胜功德,随后列举贤劫千佛名称及其所居城邑、族姓、父母、弟子、寿量、三会众数诸事,最后讲明持诵本经各种功德。
本经曾有不同汉文译本,据《开元释教录》记载,姚秦弘始四年三月五日,鸠摩罗什译出此经,是第二种译本,不过未能流传下来;西晋竺法护所译《贤劫经》为第一种译本,至今犹存于世。
鸠摩罗什,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具名鸠摩罗什婆,意译童寿。罗什父原为天竺人,出家至龟兹国,婚于国王之妹,生什。什年七岁,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总贯群籍,善于大乘。时在龟兹,秦主苻坚建元十九年使吕光伐龟兹,获什而还。至凉州,闻苻坚败,吕光自立。
其后,后秦姚兴伐凉,罗什始入长安。姚兴待以国师之礼,使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前后译出三百八十余卷,弘始十一年示寂于长安,时为东晋熙宁五年。罗什大师临终有言:“吾所传无谬,则梵身之后,舌不焦烂。”在逍遥园依外国之法火化之,薪灭形碎,唯舌不灰。
J. 佛说八万四千法,法法相连法法通,无我无你亦无他,何来菩提惹尘埃。译文
佛说过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是相通的,都可以修习,都决定成佛,没有众生之分,谁都可以修习,可以成佛。既然是谁都可以学,谁都可以成佛,那还争什么呢,放下一切,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