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小说推荐
⑴ 陆高和姚亮出现在马原的哪一些小说中,要全一点
没有?????????????
⑵ 20世纪80年代,马原发表了哪些“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马原的小说所显示的“叙述圈套”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文学创新者的热门话题。后来他陆续又发表了一系列的“先锋小说”,诸如《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康巴人营地》、《大师》等作品。
⑶ 我想要马原的所有小说和路内的《十七岁的轻骑兵》
这样的可以去书包网下载下来啊!或者书旗网,也很多的!烦请您的采纳!!
⑷ 求马原小说冈底斯诱惑,当代文学要读
《冈底斯诱惑》的观后感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马原第一个把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比情节因素更重要的地位,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事实上,这使他不仅致力于瓦解经典现实主义的“似真幻觉”,更创造了一种对现实的新的理解。
《冈底斯的诱惑》第一个值得重视的特点是“元叙事”手法的运用。在小说的第4节中,第一级的叙事者“我”直接跳出来,向读者声明这里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在第十五节,他又站出来与读者直接讨论小说的“结构”、“线索”与“遗留问题”,如顿月为什么莫名其妙地断线,为什么不给他未婚妻尼姆写信?这个叙述者以讨巧的态度粗暴地告诉读者,顿月“入伍不久就因公牺牲了”等等。
他显然不回避这样设置结局出于小说技术上的考虑。这种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性的技法当然会产生一种间离效果,明确地告诉读者,虚构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作现实。马原通过元叙事的手法不但反讽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连贯性以及基于此基础上整体性与真实性,他还从根本上质疑经验的整体性、连续性与确实性,正是这一点,才动摇了小说的“似真幻觉”.这在小说的结构上也表现出来。这部小说是几个故事的拼合与组装,但与一般的看法不同,马原似乎并非出于纯技术的考虑。在组织、叙述全部故事的第一级叙述者之下,还有几个“二级叙述者”,一个是老作家,他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神秘经历,又以第二人称“你”讲述了猎人穷布打猎时的神秘经验;另一个是第三人称叙述者,讲述了陆高、姚亮等人去看“天葬”的故事,并转述了听来的顿珠、顿月的神秘故事。
这些故事中,都牵涉到未知的神秘因素:在老作家的故事中,他在一次神秘的远游中看到一个“巨大的羊头”,这个羊头是神秘的宗教偶像,还是史前生物的化石,抑或是老作家的妄想症产生的幻觉?在穷布的故事里,他似乎碰到了“喜马拉雅山雪人”,但叙述者马上告诉我们,关于这种雪人的存在并没有科学的证据,那么穷布碰到的究竟是什么?在顿珠、顿月的故事中,不识字的顿珠在失踪一个月(他自己只觉得出去了一天)后突然能唱全部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对这件事有遗传的、神话的、唯物的种种解释,但没有一种解释能说服其他解释的持有者……等等。这些有头无尾,抽去了因果关系的神秘的故事片断,拼合起来就构成小说的大体。
在所有这些故事中都牵涉到一些神秘的、未知的因素,但作者从来不准备告诉读者这些神秘因素到底是什么?甚至更要紧的,他们是否真的存在?抑或只是人的幻觉与臆想?都是没有结果的。尽管这些故事的叙述方法,都是以很精确的、现实主义式的、甚至是“客观的”态度讲述出来的。
⑸ 马原是谁,写过什么作品
马原,著名的是先锋作家马原,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2012年11月,马原在云南西双版纳遭到殴打事件在网上引起关注。
代表作品 《冈底斯的诱惑》《虚构》《上下都很平坦》《纠缠》。
⑹ 谁看过马原的小说觉得怎么样
我看过,很好看的。
他的风格很有个性,虚构、魔幻、后现代主义的代表。
他常在作品中说,“我就是叫马原的那个汉人”。
他的叙事风格是独一无二的
⑺ 谁喜欢马原的小说,好不好
马原的书,现在看的人不多了吧,他们那一代人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就是传说中的体验派。写犯人就跑监狱里遵几天,写麻疯病人就跑麻疯村里住几天,写张桌子就一定会写哪里反光的时候会看到什么形状的印痕,写只猫就一定会抓过自己的猫看看然后写哪只眼睛哪一边有一块什么颜色米粒大小带着腥味的眼屎,很注重生活细节与现实常识。我很久以前看过他写关于住在麻风村的小说,怎么说呢,反正看他的书没坏住,就是容易把人弄晕了,还有气氛上的小恐怖小紧张,很容易把人带进去。这年头没人写这么刻画立体感强烈的小说了,他们那个的年代的书看了很能学到东西,比起现在的网文不知耐看多少辈,只不过过时罢了。
⑻ 有什么可以推荐的小说书
马原《虚构之刀》 我后来听了很多讲座,都发现有马原这本书的影子。这本书是多年前在旧书店淘...
2.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 这是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的小说提纲,其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小说...
3.余华《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我很喜欢读余华的随笔,感觉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小说。他写他儿子...
4.谢有顺《先锋就是自由》 这是谢有顺比较早期的作品,虽然如此,但我觉得从这样薄薄一本书里...
5.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这本书的装潢很特别,拿到手里觉得特别霸气。这是我大学时候读得...
⑼ 马原的小说<虚构>哪里能找到.
是PDF 的文件啊,需要下载acrobat reader 阅览器阅读,从网上搜索一下吧,免费软件,很容易安装使用的。
================
你好,我有马原文集PDF电子版,四卷本的,比较全面。
想要的话,请留下你的电子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已经发过去了,check下。
⑽ 马原常用的叙事圈套有哪些
“叙述圈套”是当代小说评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专门用来阐释当代先锋小说的叙述方式。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在评价马原时说:“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述圈套’。”[1]现在人们一般都认定这个概念的最初使用者是吴亮,1987年吴亮发表《马原的叙述圈套》,[2]首次用“叙述圈套”一词评论马原小说的叙述艺术。之后,这个术语开始在先锋小说论述中频繁出场,人们似乎因此找到了一个能概括描述先锋小说叙事游戏的语词。
80年代的先锋小说叙事革命肇始于马原。他在1984至1986年间发表了《拉萨河的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错误》等小说,第一次把小说的叙事本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马原完成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换,而且把“怎么写”推到极端,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心理小说的意识流程都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叙述故事的方式。吴亮说:“写小说的马原似乎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叙述方式,或者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讲故事方式。他实在是一个玩弄圈套的老手,一个小说中偏执的方法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