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兼祧的小说
① 如何评价知识分子的酸臭
中国小知识分子酸臭的典型—徐晋如
前一个周日,在前往南京的航程上,我看到了《广州日报》人物深度版刊登了《狂者徐晋如》一文。文中提到徐晋如认为于丹亵渎了孔子,认为《论语》是政治家读的书而不是普通人读的书,于丹把“中国文化的元典就变成心灵的鸡汤了。那样,人们就再也不会有对元典的敬畏。”还说“我认为她根本没有资格与我对话。至少再好好读二十年书。”本来,当我读过于丹的论语心得后,我也并不认为于丹有多高明。但我认为,于丹的工作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是有益的,起码可以对人们的浮躁敲响警钟,对普及国学也是很好的事情。
徐晋如实在是太狂妄了,令我十分反感。我想三十年之后他一定会后悔自己今天的狂妄的。这事情也让我想起了八十年代初期,情调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到中国首次演出时的一件事情。当时《中国青年报》用了一整版的篇幅发表了几个学院派艺术家所谓的艺术评论,指责克莱德曼亵渎经典音乐,甚至以人身攻击的口吻说克莱德曼只是三流的钢琴演奏家而不是钢琴艺术家,真可谓极尽诋毁之所能。也是令我非常反感。我认为,这正是“憎人富贵嫌人穷”心态的大暴露。自己把自己困在所谓的艺术象牙塔当中自命清高,不愿意为高雅艺术做普及工作,却又反对别人去做。甚至是嫉妒别人在普及高雅艺术方面受到的欢迎,中国小知识分子的酸臭味十足!今天的徐晋如这种表现就如出一辙。
附: 狂者徐晋如
2007年03月1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何涛、李颖
徐晋如的旧体诗集
于丹的书卖得很火,不过,在徐晋如看来,她并不真正懂《论语》。
徐晋如
徐晋如一直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狂人。在上大三时,为了学习国学,他从清华转投北大。在校园里,他常常一身长衫打扮,让不少同学接受不了。
“高中时,我想做中国第二个郁达夫。但我不是完全多血质的、感性的人。所以,后来,我想做鲁迅加王国维。”
专题文图:何涛、李颖
骂战之外
挑起一场网上骂战的中大博士徐晋如最近一直呆在北京。“我穿着中式棉袄,带着‘黑楠’眼镜。”3月9日,在北京与记者约好见面地点之后,徐晋如特意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
记者拍照的时候,徐晋如又执意要穿上了已经脱下的中式棉袄,说:“这大概会比较符合我的形象。”
作为一个文化人有些出位的表现,徐晋如抵制于丹的举动,是一场博名利的表演,还是出于一个学者的历史使命和人格精神,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由徐晋如挑起的骂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反思,在这个层面上,它又像是一场思想启蒙。
徐晋如说过,任何妄图通过吃快餐的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化的想法都是荒谬的。他提出,应该首先敬畏,敬畏了以后,才能潜下心去学,学而思,思而学,才有收获。他认为,自己比于丹有知识,并非他比于丹聪明,而是因为他比于丹勤奋,读的书比于丹多。
近日,一则名为《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公开帖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起草这个帖子的人就是中山大学年仅31岁的博士徐晋如。在这个帖子里,徐晋如直接叫板当红的学术和传播明星于丹,称于丹是一个高学历文盲,并称“孔子是珠峰,她就是臭水沟”,甚至叫板央视《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并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
“我是一个儒家的信徒。这是一次护教行动。”徐晋如说。
徐晋如用这样犀利的叫骂,让不少人知道了他。其实,不太人为所知的是,徐晋如一直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狂人。在上大三时,为了学习国学,他毅然从清华转投北大。在校园里,他常常的一身长衫打扮,让不少同学接受不了。2005年的时候,他又公开撰文称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引起一片批判声。此次,他骂于丹,言辞之激烈更是前所少有。
高中:要做鲁迅加王国维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徐晋如书生气十足,言语之中,不时蹦出孔子的经典和人的名字。他提到的人名特别多,有名气的、没有名气的,他都会一个字一个字说清楚,总让人感觉,他的生活似乎和通俗扯不上边。
“江苏盐城的一个村庄里,一个大宅院三面环水,有菜园、果园。有时下起了雨,那景色非但不会变得阴暗,反而更加明媚。”徐晋如用这样的笔调描述他童年生长的地方。徐晋如说,在这种景色的“引诱”下,在初二时,他写起了旧体诗,但那时他只知道押韵。
在读高三时,他的妈妈死于胃癌。一场家庭的变故,让刚刚成人的徐晋如有了异常现实的想法。“我的父亲是从小被收养的,收养他的那家人对我们家特别坏。但从小到大,我都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从来没想过,会有人把利益放在最前面,亲情、友情、爱情,那个时候好像都不重要了。我的妈妈那时候得了癌症。那家人认为,癌症是会传染的,就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我家人赶出去。后来,我妈妈去世了,他们又打电话来说,要重新建立关系。”
“我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愿意帮助别人。但经历了那场变故,我开始反思,我觉得这不单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我希望写一部大的小说。但我的性格中,理性成分太多,我做不了创作者,做学者更合适。高中时,我想做中国第二个郁达夫。但我不是完全多血质的、无理性的人。所以,后来,我要做鲁迅加王国维。”
大学:穿长衫走进教室
1994年是徐晋如人生的转折点。那年,他18岁,他报考了清华大学中文系。当高中老师得知他准备报清华这一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清华有中文系”?第二个反应是“ 那就是给你准备的”。
最终,徐晋如从江苏盐城农村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成了清华中文系第一届本科生。当时,整个江苏省,清华中文系只有2个招生名额。
“在清华中文系,我很痛苦。”从小厌恶数学的徐晋如来到这所理工科学校,即使在中文系,也依然无法逃脱理工科的“阴影”。“我们是中文系第一届本科生,我喜欢蓝棣之先生的现代文学史课。但开始的时候文学课的比例很少,还要学数学。我们学的数学和建筑系的差不多,当然也都是比较简单的数学。除了数学外,我们还要学大学物理、汇编语言。那时候我大学物理考了80多分,因为我觉得物理学有种美感。”
但文史课的成绩,徐晋如一直很好,以至于“大一考古代汉语时,班里的人都要抢占有利地形,尽量挨我近些。”
在清华的第二年,徐晋如的一个举动引来了不少同学惊讶不已,他开始穿长衫在校园里公开活动。至今,他的许多朋友在文章中涉及到他时,“穿长衫”几乎是一个必提的事情。
徐晋如说,穿长衫一开始并没有特别的文化意义,“那时我觉得需要锻炼勇气,需要一些东西来疗治我骨子里的怯懦。”徐晋如穿长衫的那天,在清华主干道上引来不少人注目。到教室上课,三四百人的大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我想,大家只是觉得我很出位而已。”
穿长衫的习惯他一直坚持到了1998年。后来到了北大读书,“我上韩水法老师的《西方哲学史》。第一节课,我穿了长衫。韩水法老师就说:‘你以后上我的课的时候,你都穿这个好吗?’”穿着长衫,写着旧体诗词,品味着京剧和昆曲——这是徐晋如留给朋友的典型印象。
从清华“跳槽”到北大
穿长衫在清华“招摇过市”了一年多后,徐晋如还是选择了转投北大,原因是“理工科的阴影太大”。1996年9月,读大三的徐晋如降一级到了北大中文系。
从清华“跳槽”到北大,“我是1952年以来唯一一个本科兼祧(所谓兼祧,又称一门两祧,是指宗法制度下一个男子兼做两房的继承人)两校的学生。”
有这段传奇的经历后,徐晋如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自由的比较:北大人VS清华人》,讲到了老清华和老北大的不同。他还告诉记者,北大蔡元培讲“兼容并包”,清华梅贻琦讲“通才教育”。有人说,这是一样的,其实,这根本不同。在北大,所有的人都有自由,反而有可能会妨碍到真正的知识的传播。而清华有很好的选拔机制,会让正确的知识得到宣扬。
活跃在清华和北大诗社的徐晋如在文科领域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原北大中文系主任费振刚教授就说过,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最出色的两个,一个是余杰,一个是徐晋如。但毕业保送研究生时,徐晋如俄苏文学史不及格,失去了保研资格。
“晋如似乎也变化了很多,几乎让我都有点无法接受了。时常想,或许人的生活环境,真的可以改变人吧。一个桀骜不驯,具有天生傲骨的人,逐渐成为体制下驯服的文人,应该归功于人力无法改变的周围环境吧。”一篇署名为“赵建林”的文章曾这样回忆作者和徐晋如相处的几次经历。
徐晋如不同意这篇文章的说法。不过,在他自己的文章中,也曾流露过一种茫然和彷徨。1999年毕业后,徐晋如先后在电子商务公司和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工作过。此后,他还在中华读书报当过9个月的记者。
“2002年,我失业在家。中间,有一位学长拉我去帮忙,后来因为一些问题合不来,就被炒鱿鱼了。那时候,我真的很绝望。2003年开始,我就在家。现在的女朋友是白领,我们是革命伴侣,从大学就一直在一起。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这失业的4年中完成的。”徐晋如谈起这些年,语气平和,“我经历过很多挫折,但是我一直都很快乐。”
2005年,徐晋如又惹下了一单非议一片的事。他撰文《忘掉岳飞,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公开叫板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此番言论引来一片骂声,很多网友骂他是“汉奸”。
将来:打算开一个书院
2005年9月他以同等学力考取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博士生。“尤其到了中山大学以后,我更快乐。我是一个古典的人,追求永久的东西。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做学术,都在追求一种纯净的生活,把读书当成求道。”言谈话语间,徐晋如会经常谈起他现在的导师和学生。
现在,他在写自己的博士论文,常常要跑到香港、台湾等地查阅资料。“论文有30万字,用文言文写,预计明年5月份完工,到时会是建国以来第一篇文言文博士论文。”
对于自己的将来,徐晋如反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你应该问,我打算怎么做文化?”
徐晋如玩着手里的筷子说:“我现在在和某机构接洽。那个机构的老总有很深的国学情结。我们要开一个书院,开放式的、公益的。要请最优秀的学者讲真的知识。《百家讲坛》要求讲故事,可有些不讲故事的学者讲的也非常精彩,现场反应很好。电视媒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会和强势媒体合作。我也会到书院讲,讲诸子、经学、诗词和京剧。我们要观点新奇,要发前人所未发。我也会讲故事,像易中天一样地调侃。别人讲不到的东西,在我这里,就可以听到。我要做学问,就要做到最好。我相信这个书院一定会成功。”
“于丹猥亵了孔子”
记者:怎么想到要写这个帖子,发起一场抵制于丹的行动?
徐晋如(以下简称:徐):我是一个儒家的信徒,孔子的教义就是我行动的准则。孔子说,“恶乱朱之夺紫”,这是一次护教行动。
记者:你不能容忍于丹什么?
徐:于丹,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传媒人,但她靠做传媒的方法来猥亵孔子,那就是我所不能容忍的。她的思想境界太低,完全不能理解孔子的伟大。按照她的讲法,中国文化的元典就变成心灵的鸡汤了。那样,人们就再也不会有对元典的敬畏。
记者:你的公开帖上说,于丹是一个高学历文盲,这样说是不是有些过分?
徐:我说她古汉语知识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是有根据的。于丹的文化层次低,但并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她完全不理解儒学的根本精神。她就像庄子所说的斥鷃,根本理解不了鲲鹏的伟大。
记者:那儒学的根本精神是什么?
徐: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营造礼乐社会。孔子在政治理想上追求有差等的和谐,而把什么标准当作差等的基础呢?孔子认为是知识和美德。所以,整部《论语》都是在说怎样做一个有知识和美德的大人君子。
记者:你认为于丹所讲的《论语》完全偏离了怎样做一个有知识和美德的大人君子吗?
徐:是的。儒学是政治学,学习儒学应该是政治家,而不是普通大众。《论语》是一部讲士的修养的书,与老百姓没啥关系。于丹硬要把它讲得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那就只能歪曲。
记者:《论语》不是一本老百姓读的书?这样说很多人肯定会不满的。
徐:不是。我的良知不允许我说是。经典是用来敬畏的。只要是知识,就不可能被所有人掌握。能够被所有人掌握,就不是知识。我们应该普及经典,但普及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更加敬畏,而不是让所有人都觉得我也懂《论语》了。
记者:有人说,你批评于丹也是为了出名?
徐:我本来就很有名了。这种想法,充分说明某些人心理阴暗到何种程度。
记者:于丹对你们的批评表现得很平静,你希望于丹能做出回应吗?
徐:于丹的一切言行都是反儒家的。这件事也不例外。君子也不是没有过失,但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就是因为他们过则勿惮改。我认为她根本没有资格与我对话。至少再好好读二十年书。
记者:如果这样的话读者听到的话,会不会觉得你太狂了?
徐:孔子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些都是大人君子。我为什么不应该骄傲?
记者:还有人说,一些反对于丹的学者是故意要学术显得神秘,才能显得做学问人的高端。你怎么看?
徐:学术本来就是很高端的。为什么这些人不想着朝着高端努力,硬要把高端往下拉呢?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仇富心态。
记者:关于与于丹的论战,你还会继续下去吗?
徐:毫无疑问。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② 寻找一本小说
朋友,你找到这本小说,我在网上帮你查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然后再答复你吗?记得点赞和关注,还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吗?
③ 求穿越小说(女生)
嫡结良缘/穿越之锦绣良缘 大小:2.79 MB简介:潇湘高人气VIP2014.10.29完结 前世,平凡孤女,孤单一人亦能悠然度日。 今生,豪门贵女,亲族成群却是步步惊心。 当现代小律师卷入古代大宅门,偌大苏府,又有谁扶她护她? 祖母?子孙满堂,只求家族荣耀。父亲?血浓于水,不敌心头一好。继母?明哲保身,怎管幼女孱弱。 姨娘?鸠占鹊巢,......泼妇有喜,招夫一名 大小:618 KB简介:言情小说吧VIP2014-10-30完结 穿越到异界,爹不亲,娘不爱,下头还有五个妹妹,古代超生队是有,可要全都是女孩,就不被人待见了。 于是穿越过来的有喜怒了,吃不饱,只要能入口的,都让她找了出来,穿不暖,小本生意可以做,只要六姐妹齐心,这日子还是过得风风火火的。...快穿之渣男攻略 大小:369 KB简介:晋江VIP2014-10-30完结 这就是一个苦逼阿飘的穿越史,渣男什么的,都是不该存在的生物!我要代表正义,消灭你们!...和多尔衮一起的日子/倾世谣 大小:0 Bytes简介:晋江VIP2014-10-30完结非V章节总点击数:341284 总书评数:278 当前被收藏数:973 文章积分:23,273,148文案:又名:《倾世谣》穿越了?跟孝庄抢情人?竟然还可以改变历史?好吧,不仅抢情人,连老公儿子一并给抢了吧。不服啊?来啊,来咬我啊!【博尔济吉特氏乌伦珠】蒙古科尔沁部......嫡女为妃 大小:1.29 MB简介:晋江VIP2014.10.28完结 一朝穿越,成为貌丑口吃,还惨遭退婚的丞相嫡女,秦落衣表示压力很大!她努力减肥、解毒和赚钱,并面对欺辱,不再退缩。斗继母,斗渣妹,斗渣男,她一路扶摇直上,却栽在了一个精分“傻皇子”的手里,从此开启了宫斗的副本。本文描述的是一个强大独立的女主,面对任何......喜乐田园之秀才遇着兵 大小:899 KB简介:言情小说吧VIP2014.10.29完结 私奔出逃十年的禽兽何秀才带着拖油瓶回来了,一回来就来找没解除婚约,等成了老姑娘的村姑田小花。 酸秀才正面pk兵,还是个女兵?有理说不清的时候太多。穿越女兵遇到古代大腐男?田小花双手握拳,盯着吃回头草的黑面男老公,眼波流转,好你个酸秀才,让你骗......狂妻万万岁:腹黑邪君逆天妃 大小:2.98 MB简介:云起书院超高人气VIP2014.10.28正文完结 凤家嫡女,天生废材。 被迫嫁给傻子冲喜。 当来自21世纪的第一杀手附身于此,天地间风起云涌。 她冷情冷心,却独独对他放下戒备。 本以为是个喜羊羊,却没想到,原来是只伪装起来的灰太狼!!...重生之兼祧 [银推]大小:1.30 MB简介:晋江VIP2014.10.27完结 凤冠霞帔,一抹浓艳,满身喜庆,花羡鱼出嫁,迎娶她的却是一只公鸡。她的新郎簪花披红,在别处与人拜堂成亲……一朝重生,为保护家人不再重蹈覆辙,努力成长,展开与命运的搏斗。晋江银牌推荐重生和穿越的双重设定,题材的融合,土著女与穿越女的智斗,整个文章让读者......穿越之心想事成 大小:1.56 MB简介:起点VIP2014.10.26完结 作为穿越女,怎能不金手指大开呢?!于是成衣店、自助餐、点心店纷纷开张,金子滚滚来。别人养神兽养包子,我养弟弟妹妹。穿越女又怎能没艳遇呢?!于是,美男一个个粉墨登场。 林依依:美男!都到我碗里来! 某狐狸(眼睛一眯):依依,你说什么?我没听清。 林依依......
④ 大清律禁止兼祧两房各为娶妻,为什么还有人让小妾与发妻平起平坐
大清律禁止兼祧两房各为娶妻,为什么还有人让小妾与发妻平起平坐
民国时,有个大名鼎鼎的旦角梅兰芳,他那同甘共苦的发妻王明华的一对儿女得了天花都病故了,王明华却不能再生育,而且还因儿女的离去伤心成疾。
梅兰芳就想纳妾生子,可是他看上的美女小旦福芝芳不肯当妾,他就想出了一个方法,用兼祧两房的名义娶两个妻子,让福芝芳不当妾,而是当妻子和王明华平起平坐。
兼祧两房的名义娶两个妻子合法合理吗?
大清律明确规定过:若兼祧两房各为娶妻,冀图生孙继嗣,是愚民罔知嫡庶之礼,止宜别先后而正名分,未便律以离异之条。兼祧后娶之妻,法律上应认为是妾,惟订婚之时,不知有妻,又不自愿为妾者,许其请求离异。至兼祧两房之义,愚民多误以为两房所娶皆属嫡妻,故将女许配。议礼先正名分,不便使嫡庶混淆,而王法本乎人情,原无庸断令离异,有犯应以妾论,情法俱得其平。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如果兼祧两房各为娶妻,想多生些孩子继嗣,是愚蠢的小民不知道嫡庶之礼,这种事必须禁止而定名分,不同意的就离婚。
兼祧后娶的妻子,在法律上应认为是妾,如果订婚时,不知道对方有妻子,又不想当妾的,可以许可离异。
至于兼祧两房的事,愚蠢的小民以为两房都是正妻,所以将女儿许配,但是礼义必须正名份,不能让嫡庶混淆,王法本来就是合乎人情的,所以判为离异。有再违反法按妾算,这是合情合法的。
以上已经说明兼祧两房各为娶妻是犯法的,后娶的就是妾。
从来兼祧两房只是一个人继承两房的财产,承继两房的香火,给两房的祖先祭祀,可以多生几个儿子,两房都有一个。
中国从古到今都是一夫一妻制,没有一个人兼祧两房就可以娶两个妻子。结婚是按一男一女算的,不是按门户算的,只有女人嫁给男人,没有女人嫁给门户。
平时我们常说的古代一夫多妻制,其实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只有一个,小妾可以娶一堆。
封建时代看重传宗结代,正妻无子可以纳妾,但是也让正妻在家庭里拥有独一无二的主妇地位,妾就是生了儿子也要低头作人,不能和妻子平起平坐。
大清律上明摆着说,兼祧两房各为娶妻那是愚民不知嫡庶之礼的愚事。换句话说,就是自欺欺人想给姨太太正室地位的借口。
到了民国,虽然大清律不算数了,可是民国还是一夫一妻制,没有兼祧两房各为娶妻的法律。
民国不禁止纳妾,但还是按过去的规矩,妻妾有别!
男人纳妾已经是对不起妻子,如果让新人和同甘共苦又年老又无孩子的正妻同等地位,还要平起平坐,这明显的是新人占上风,当妻子的在家里就没地位了。
封建时代从皇帝开始,也只有一个妻子,一群妾,没有人能同时拥有有两个妻子,除非特殊的政治原因。
比如说晋朝大臣贾充(贾南风皇后的父亲),他的发妻李氏因家族犯罪受连累被流放,所以贾充休妻,娶了郭氏,但后来李氏的家族被平反了,李氏又回来了,所以皇帝开恩下旨,让贾充同时拥有两个妻子。
恐怕中国只有这一例拥有两个妻子的人,就是贾充,而他拥有两个妻子是皇帝特批,因为王朝的原因,并不是兼祧两房各为娶妻。
一山难有二虎,一国难有二主,一个公司不能有两个总经理,否则就要乱套,同样,一个男人不能拥有两个妻子。不尊重嫡庶之别,就会发生家庭悲剧。
象梅兰芳用“兼祧两房娶两个妻子”这种不合法、不合情理的借口让二房和原配平起平坐,实在是让妻子的地位受到挑战。
最后发妻王明华病重,一个人离家死在天津,而梅兰芳和二房福芝芳幸福美满地过完一生。
封建社会的嫡庶之别是过时的东西,被现代人看作“糟粕”,可是它却保护妻子的权益。而现在富人不按规矩纳妾,在发妻还健在的情况下,给小妾扶正,还不如封建社会的嫡庶之别呢!
现在社会再没人用“兼祧两房娶两个妻子”的借口给小妾扶正,可是却有发妻还健在,用葬礼的方式给小妾扶正的事。
这样的事,都出在由穷到富的暴发户名人身上,真正的豪门却不敢这样做。
女人不想丈夫纳妾,可以不嫁富人,可是穷丈夫发迹了,变成富丈夫,怎么办呢?辛苦陪丈夫奋斗就要落得被小妾欺负的下场吗?
这世界真可笑,所谓道德都是给读书人和平民百姓定的,不是给名人定的。皇帝可以娶儿媳妇,名人可以让小妾跟发妻平起平坐。
只有读书人和平民百姓,到处都是道德警铃,做一点违反道德的事就要挨骂,可富有的名人却不会,他们做什么缺德事都会有借口,都会有一群人给他们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