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的道理
㈠ 呐喊书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呐喊》喊出了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最强音,站在人道主义、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的立场上对压制人、扭曲人、奴化人、摧残人的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进行了最深刻的批判。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写作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国家动乱,人民生活艰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渐渐确立了彻底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路线,青年鲁迅则正致力于建构自己的思想启蒙纲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深入人心,青年鲁迅也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并且以各自的语言、各自的表述方式响应革命,随后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邀到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各派军阀窃取了革命成果,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鲁迅本希望能为教育事业的革新贡献力量,但根本无事可做,内心无比的孤独和苦闷。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即《新青年》)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当时《新青年》的编辑钱玄同来向鲁迅约稿。鲁迅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中看到“新世纪的曙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鲁迅受到极大鼓舞,鲁迅答应了钱玄同的邀请开始写文章,所以就有了《呐喊》。
㈡ 《追风筝的人》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哪些道理
《追风筝的人》的故事从出生时经历相似,但生活身份却不同的两个少年开始。12岁的阿米尔来自阿富汗的一个富裕家庭,他和他的仆人哈桑很亲密,在一次风筝比赛后,一件悲惨的事情发生了,阿轿铅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宏帆碰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他陷害了哈桑,迫使哈桑离开。
这部小说对我们的启发是,让我们明白了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这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情感不仅是家庭纽带,还有友谊,人只要能沉下心来读懂,就会被直指人心的情绪所感动,这样的感觉不是虚的,是一个人在变化的时刻,无法思考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深夜里的自我反省。这部小说让我们反思自己,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要抱怨,这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