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关于阿鲁特氏与现代人相爱的小说

关于阿鲁特氏与现代人相爱的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8-24 15:16:36

1. 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的尸体现在怎么样了

“吞金未腐”一说只是民间传说没有依据。清东陵二次被盗后,于1952年成立的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在封堵惠陵盗口时将其遗体安葬。惠陵目前尚未对游人开放。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东陵地区的一些土匪、不法分子趁时局动荡、政权交替的混乱之机,制造了东陵的第二次大盗案。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被盗陵寝之多,损失之惨,比上次更为严重。

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报》略载:“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尸体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香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

这次盗案中,惠陵中孝哲皇后阿鲁特氏棺内以及同治帝棺内的随葬品全部被盗走。

惠陵被盗后,由于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并且盗口长期未堵,当地许多百姓都到地宫里看过。当地流传说:惠陵地宫里那位娘娘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她浑身被扒得一丝不挂,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社会上盛传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他们为了取金子,把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成立了清东陵文物保管所,这时才将惠陵盗口封堵。1961年,国务院把清东陵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逐年拨发专款对陵寝建筑进行维修和保护。1978年,清理整修后的乾隆裕陵地宫对外开放。1979年,清理整修后的慈禧、慈安两陵对外开放。随后,裕陵妃园寝、景陵皇贵妃园寝及咸丰帝的定陵又相继开放,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也即将清理、整修、开放。

2. 阿鲁特氏是否吞金自杀详细解答

自杀可信,现在主要有4种说法,但是是否是吞金就不一定了 阿鲁特氏年仅22岁,平时也没有什么病,怎么会突然死去呢?很显然不是正常死亡。关于她是怎么死的,在当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四种说法:

吞金而死。这种说法比较广泛,影响较大。

绝食而死。《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清代纪事年表》、《庸盦笔记》等也持这种说法。

吞鸦片而死。《清室外纪》持这种说法。

服毒药而死。《德宗承统私纪》如此记载。

无论哪种死法,均属于自杀。据说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都哭肿了,于是上奏慈禧,请示应该如何办。慈禧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就是皇后可以殉夫。这时正巧女儿写来了一张字条,征询她现在应该怎么办,崇绮便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未几,阿鲁特氏便死了。

3. 阿鲁特氏出身于书香门第,得同治皇帝钟意,为何却被慈禧厌弃

这个皇后善良聪慧,最后的命运令人流泪。人们印象中的皇后应该是很有地位与权势的,但清朝有一个皇后一生都不如意,全然被皇太后压制。她就是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皇后,同治皇帝嫡后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她的父亲是旗人状元崇绮,自幼读书。载她淳大两岁,同治十一年八旗选秀中被选皇后。其入宫后深得同治皇帝喜欢,年纪轻轻就被封为皇后。同治很喜欢她。从她存世的画像来看,她虽不是西施之貌,但举手投足非常优雅。她不仅气质高贵,而且由于是出身书香门第,文学方面的修养也是很高的。

年轻的皇后平时也没什么病,况且当时皇后有孕在身,怎么会突然死亡?其实,对于这件事情,虽然外面的人看不清楚,但对于清宫里的太监宫女和一些考虑问题比较深入的大臣还是能够拨开迷雾看到实质。他们都清楚这一切都和慈禧太后有关,只有慈禧太后为了权力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亲儿媳妇。

面对恶魔一样的命运,柔弱的皇后连反击之力都没有,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短暂而悲情的人生岁月。而当时腐败的封建晚清王朝,最终由慈禧一人把持,使得百姓生活在艰难困苦中。

4. 清朝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是怎样一位才貌双全的人

出生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阿鲁特氏自幼受到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文化修养颇高。她容貌俊俏,书法娟秀,左手能写一手好书,美名传遍了满洲和蒙古各部。
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已经17岁了,两宫皇太后决定为皇帝选后立妃。在皇后的人选问题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慈安看中了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认为她淑慎端庄、知书达理,足以母仪天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比同治大了2岁;而慈禧更倾向于选择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认为她聪颖俏丽,且出身高贵。据说慈禧选择富察氏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那就是富察氏年轻,阅历浅,易受摆布。
两宫太后僵持不下,于是将选择权交给了同治。慈禧原以为自己的亲生儿子会按照自己的旨意办事,谁知同治对阿鲁特氏一见倾心,将玉如意递给了她。慈禧大为恼火,对阿鲁特氏有了芥蒂。
1.jpg
在慈安和同治的坚持下,慈禧不得不屈服。同年二月,两宫太后颁布懿旨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时,封富察氏为慧妃,知府崇龄之女赫舍里氏为瑜嫔,前任副都统赛尚阿之女阿鲁特氏为珣嫔。
在这几位后宫妃子中,慧妃年龄最小,瑜嫔、珣嫔容貌出色,但皇后蕙质兰心、文采出众,《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她的诗:
咏同治皇后
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
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5. 阿鲁特氏是慈禧的儿媳,为何二十一岁怀着孕就被杀了

首先阿鲁特氏和君王同治帝感情深厚,其次阿鲁特氏一直和慈禧做对,这些都是导致她去世的原因。阿鲁特氏是大清朝第一位怀有身孕而被赐死的皇后,当时慈禧太后专政,众人虽然知道阿鲁特氏冤屈但也不敢有异议,而阿鲁特氏直到死也没有向慈禧太后屈服。

三、阿鲁特氏和慈禧太后的较量。

阿鲁特氏在入宫的那一天就不得慈禧太后的喜欢,每次阿鲁特氏来请安的时候,慈禧太后都会百般为难她,但阿鲁特氏从不屈服,反而经常义正言辞的告诉慈禧要遵守女子本分,后宫不得干政,这让慈禧太后越发嫉恨她,但当时有同治帝保护阿鲁特氏,慈禧太后也没有办法,直到同治帝去世,慈禧太后才找到机会,赐死阿鲁特氏。

6. 慈禧把儿媳阿鲁特氏逼死,慈安太后是哪样的反应

清光绪元年二月,同治皇帝的原配嫡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病逝于储秀宫,距离其夫同治皇帝驾崩仅有两个多月。而后,“慈禧太后暗害阿鲁特氏”的传言在宫廷、朝堂乃至民间广为传播。

《满清外史·第三章》中对于孝哲毅皇后的死因,就有过相关记载:

及载淳殂,载湉立,阿鲁特氏以与所草之遗诏不符,剧悲痛。事为那拉氏所知,亟召至,遽批其颊曰:“尔既害吾子,尚思作皇太后耶?”阿鲁特氏跪于地,泣不止。久之始还宫,益痛不欲生,旦夕悲啼,目尽肿。一日,崇绮入视,知其状,奏闻。那拉氏曰:“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


“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

的说法还是可信的。毕竟,同治皇帝驾崩以后,光绪皇帝的入嗣,让未生育皇嗣的孝哲毅皇后彻底失去政治立足点,心如死灰,遂生出悲观情绪,以致抑郁患病而终。

7. 清朝最有才华的皇后,受尽帝王恩宠,为何却怀着孩子自尽而亡

清朝最有能力的皇后名字叫孝哲毅皇后,当时清朝皇室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所以基本上能够坐上皇位位置的人,就是皇子中素质教育最好的。虽然古代一直强调,女子不用学习太多的才华和知识,但是皇后作为六宫的首脑,正常来说还是需要有一些文化底蕴的,孝哲毅皇后便是在这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可以说是才华最高的女子了。


据民间传说,当时阿鲁氏是已经怀孕了,但是因为同治皇帝的去世,等于她失去了她最大的依靠,如果生下了孩子,孩子肯定得不到好的待遇,而且自己也会在皇宫里面受到各种虐待,于是便选择了自尽。

8. 同治皇帝和阿鲁特氏的资料,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7-1875),大清同治帝皇后。蒙古正兰旗,清惟一的旗人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
同治皇后比同治帝大2岁。受父亲崇绮的教导和熏陶,文化修养很高。有书记载,她“幼时即淑静端慧,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
同治11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入宫。她“气度端凝,不苟言笑”,颇有母仪之风。
但因她外祖父郑亲王端华是咸丰帝临死时任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是慈禧的死对头,后被朝廷赐死。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慈禧曾召来敦亲王奕譞商议废掉阿鲁特氏皇后位,但敦亲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才作罢,却也由此深恨敦亲王奕譞。
阿鲁特氏身边人劝她要逢迎慈禧,保住自己的位子。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而慈禧是当年选秀女入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所以慈禧得知了阿鲁特氏的话勃然大怒,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同治13(1874)12月5日,同治帝英年早逝。14天后,两宫皇太后发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仪,著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1875)2月20日阿鲁特氏在储秀宫自杀身亡,年仅22岁,距同治帝死仅75天。
阿鲁特氏死因有两个:一是靠山已无,阿鲁特氏未生子女 。生路邈茫。二是处境尴尬。同治帝死后,慈禧立同治帝的堂弟载湉为光绪帝,将阿鲁特氏置于皇嫂之位。这是有清以来从来没有过的角色,客观上把阿鲁特氏推向了绝路。
阿鲁特氏的死法传言有四种:吞金、绝食、吞鸦片、服毒药。
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她和同治帝的梓宫暂安于东陵的隆福寺放了三年半之后,1879年同葬于惠陵。

1928年7月,地宫被盗。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和慈禧陵地宫。1945年8月,地宫第二次被盗。东陵地区土匪盗掘了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损失惨重。

1946年4月22日《世界日报》载:“34年12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尸体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香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
《华北日报》载:“惠陵盗犯供词略称:34年11月间,奉司令命,征集民夫挖掘惠陵,用炸药把石门炸开,第一层有四个架子,分列两旁。一边是皇帝翠印一颗、皇后翠印一颗,一边是书籍及印刷板之类。第二、三层没有东西。第四层有棺两个,用斧锤等将棺劈开,由皇棺内取出半斤重金墨匣一方、重四两金八卦一个、美国赠品四边镶白珠可走半年之金表一个、朝珠白缂各两串、二十四颗的白珠子两串、翠扳指一个、金火盆一个、翠烟袋一支。在后棺内取出凤冠一顶,白玉镯、金镯各一对,翡翠、珍珠、玛瑙及木质朝珠各一串,重三两金九连环一件,凤凰簪子一件,玛瑙扳指、金镶白珠戒指、翠牌各一个,长翠簪一件,其他零星物品无法统计。” 孝哲皇后棺内的这些随葬品以及同治帝棺内的随葬品全部被盗走了。
惠陵被盗后,由于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一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由于洞口长期未堵,当地许多百姓都到地宫里看过。当地流传说:惠陵地宫里皇后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她浑身被扒得一丝不挂,肚子被剖开。社会上盛传娘娘是吞金死的,他们为了取金子,把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后来有民国政府调查人员进入惠陵地宫后看到,阿鲁特氏的尸体被扔在地宫的东南角,肠子淌在外,双目微闭,据说面容完好,整个尸体尚未失水、萎缩,肌肉富有弹性,关节可以正常转动。尸体未发现做过任何防腐处理,却保存的和做过严格防腐措施的慈禧尸体一样完好。
痛哉……

9. 阿鲁特氏资料

有人统计,从顺治三年(1646)到光绪三十年(1904)的258年中,朝廷共举行过科举殿试112科,取中状元114名(有的书说113科,状元113名)。在这114名状元中,只有一名状元的女儿有幸坐着凤舆,堂堂正正地进入大清门,穿过天安门、端门、午门,抬进了坤宁宫,与大清入关后第八帝同治帝喜结良缘,成了母仪天下的中宫皇后。这位状元就是大清“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惟一获得状元桂冠的蒙古状元崇绮。这位状元的女儿就是后来被谥为“孝哲毅皇后”的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生于咸丰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时,比同治帝大2岁。其父崇绮端雅,工诗善画,多才多艺,文化造诣极高。孝哲皇后出生于这样的文化家庭,受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文化修养也很高。有书记载,孝哲皇后“幼时即淑静端慧,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她受父亲的影响,字也写得很漂亮,尤其是能用左手写大字,备受时人称赞。《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孝哲皇后的诗:

咏同治皇后

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

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珣、瑜指珣妃阿鲁特氏和瑜妃赫舍里氏。意思是珣、瑜二妃虽有倾国倾城之美貌,但在文才上却逊于善长左手写字的中宫皇后。孝哲皇后喜好文学,对著名的唐诗能“背诵如流”。平时她“气度端凝,不苟言笑”,“曾无亵容狎语”,颇有母仪之风。

然而这样一位优秀出众的皇后却不能讨得婆母慈禧的欢心,在宫中受尽了虐待和凌辱。慈禧为什么不喜欢这位儿媳妇?事情还得从同治帝立后开始说起。

婆媳不和,备受虐待

大婚后,阿鲁特氏与同治帝恩爱情笃。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在宫中广布心腹密探,监视这对小夫妻的言行举止。慈禧见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宫中去,慧妃遭到皇帝的疏远和冷落,颇为不满,便将同治帝召来,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慈禧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夫妻生活。对于慈禧的话,同治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慧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乾清宫。新婚的阿鲁特氏独居宫中,形单影吊,郁闷不乐。慈安便时常将她召到钟粹宫,和她谈心拉家常,百般安慰。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皇后更爱自己的夫君。阿鲁特氏每次见到皇上,必笑脸相迎,慈禧反倒说皇后“狐媚以惑主”。

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同治帝有病,阿鲁特氏心中着急,但不敢去侍奉,慈禧责怪她“妖婢无夫妇情”。同治病势垂危之际,阿鲁特氏偷着去看望,并亲手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阿鲁特氏左右为难,怎么做也讨不出好来。据《崇陵传信录》载,一次阿鲁特氏去探望同治帝病,流着眼泪倾诉独处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闯进宫来,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备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后惨遭凌辱,又急又气又害怕,竟昏了过去。慈禧这才饶了阿鲁特氏。崇彝写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一次,慈禧萌发了要废掉阿鲁特氏皇后位的想法。于是将担任宗人府宗令的咸丰帝的五弟敦亲王奕譞召来,商议此事。敦亲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欲废阿鲁特氏之心才作罢,但却由此深恨敦亲王奕譞。

阿鲁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没必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且,她有意无意地几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锐。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演淫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一来阿鲁特氏表现得不听话,不顺从,二来反衬出慈禧好淫乐,格调低俗,从而加深了对阿鲁特氏的怨恨。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则于己不利。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慈禧是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有人将阿鲁特氏的话偷偷地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蔑视自己,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关于慈禧为什么不喜欢阿鲁特氏,最后将她逼上绝路,还有其他一些说法。

有人说因为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咸丰帝临死时任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慈禧的死对头,后被朝廷赐死。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

还有人说,慈禧闻知阿鲁特氏怀了孕,怕生了皇子,立为嗣,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

还有的说,慈禧怕阿鲁特氏把自己违背同治帝遗诏立皇子的秘密揭发出来,故将她置于死地。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五日,同治帝英年早逝。14天后,两宫皇太后发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仪,著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年仅22岁,距同治帝死仅75天。

阿鲁特氏为什么要死,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靠山已无,生路邈茫。同治皇帝是阿鲁特氏惟一的靠山和希望。在同治帝活着的时候,尚备受慈禧的虐待和凌辱,同治帝死了,靠山也就倒了,生活的希望破灭了。二是处境尴尬。同治帝死后,慈禧不为他立嗣,却立同治帝的堂弟载湉(也是慈禧外甥)为嗣皇帝,承继咸丰帝为子,这就将阿鲁特氏置于处境尴尬的皇嫂之位,既不是皇太后,又失去了原来中宫皇后拥有的权力和尊贵地位。将来光绪帝立后以后,阿鲁特氏的地位更为尴尬,这是有清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角色,这在客观上把阿鲁特氏推向了绝路。

阿鲁特氏死亡当天,两宫皇太后谕内阁:“嘉顺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宫,淑慎柔嘉,壸仪足式。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实深。”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但说得含糊不清,难以让人信服。

阿鲁特氏年仅22岁,平时也没有什么病,怎么会突然死去呢?很显然不是正常死亡。关于她是怎么死的,在当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四种说法:

吞金而死。这种说法比较广泛,影响较大。

绝食而死。《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清代纪事年表》、《庸盦笔记》等也持这种说法。

吞鸦片而死。《清室外纪》持这种说法。

服毒药而死。《德宗承统私纪》如此记载。

无论哪种死法,均属于自杀。据说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都哭肿了,于是上奏慈禧,请示应该如何办。慈禧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就是皇后可以殉夫。这时正巧女儿写来了一张字条,征询她现在应该怎么办,崇绮便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未几,阿鲁特氏便死了。

夫妻同穴,葬后劫难

阿鲁特氏死后,因同治帝的惠陵刚刚择吉营建,所以她和同治帝的梓宫暂安于东陵的隆福寺。光绪元年(1875)九月十八日,光绪帝奉两宫皇太后亲自护送梓宫到东陵隆福寺,在那里停放了三年半。

营建山陵。按照封建社会的国家定制,新皇帝即位后,就应该卜择万年吉地,营建陵寝。可是同治皇帝在位13年,生前孝哲毅皇后与同治皇帝合葬的惠陵

始终未提及陵寝之事。直到同治帝驾崩了,急待入葬,慈禧才不得不派大臣在东陵和西陵为同治帝选择陵址。相度大臣带着风水官在两个多月里踏遍了东陵、西陵的山山水水,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后认为东陵的双山峪和西陵的九龙峪风水最好。东陵的双山峪龙气舒展,堂局宽平,罗城周密,屏障全备。“后有大山以为靠,前有金星山以为照。金星山之两旁更有万福山朝于左,象山立于右”,“是真上吉之地”。光绪元年(1875)二月二十一日,慈禧召见了相度大臣。慈禧详细询问了相度陵址的情况,由恭亲王奕?做了回奏。最后集中在是用东陵的双山峪,还是用西陵的九龙峪这个焦点上。慈禧征询相度大臣们的意见,奕?回奏说:“以理,则九龙峪固佳;以情,则臣惠陵前景(徐广源提供)

下不敢言。”明显流露出应选用双山峪的意向。奕?所说的“理”,是指乾隆帝规定的“昭穆相建”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咸丰帝已葬在东陵,同治帝就应葬在西陵。奕?所说的“情”是指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咸丰帝的定陵和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都建在了东陵,如果顾此之情,使娇儿长倚膝下,同治帝就应葬在东陵。奕?非常圆滑,善于词令。他明明倾向于选用双山峪,却说“臣不敢言”,意在让慈禧自己作决定,自己免担破坏“昭穆相建”制度的罪名。慈禧是何等精明之人,立时就明白了奕?的心思,当即决定将东陵的双山峪定为惠陵陵址。任命醇亲王奕、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为承修大臣,于光绪元年(1875)三月十二日午时破土,八月初三日午时兴工,经过三年紧张施工,到光绪四年(1878)九月,惠陵、惠妃园寝及礼部、八旗、内务府衙署、营房等工一律告竣。惠陵规制虽然逊于以往清帝陵,但其木料均为坚硬名贵的梴楠木,因此惠陵素有“铜梁铁柱”之称。

帝后入葬。经钦天监择吉,定于光绪五年(1879)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孝哲皇后入葬惠陵地宫。三月二十一日,光绪惠陵朱砂碑

帝奉两宫皇太后由京启銮,去东陵参加同治帝、后的奉安大典。二十三日到达东陵的隆福寺,并住在了那里。二十四日辰刻,同治帝梓宫和孝哲皇后的梓宫从隆福寺暂安处奉移惠陵。光绪帝跪送后,由间道至惠陵,敬视方城、明楼、地宫后,于申刻跪迎同治帝、孝哲皇后梓宫到惠陵,两具梓宫均停放在隆恩殿内。三月二十五日,光绪帝在同治帝、后的梓宫前行迁奠礼后,奉移两梓宫于方城前芦殿内,安奉在龙车上。二十六日卯刻,孝哲皇后梓宫随同治帝的梓宫葬入地宫。同治帝的梓宫安奉在棺床正中,孝哲皇后梓宫安奉在同治帝左(东)旁,均棺头朝北,棺尾朝南。同治帝、孝哲皇后的谥册、谥宝于梓宫入葬前安放在地宫左右册宝石座上。众大臣退出地宫后,敦宜皇贵妃(即慧妃富察氏)等进地宫敬视同治帝和孝哲皇后梓宫。随敦宜皇贵妃进入地宫的可能有瑜妃赫舍里氏、珣妃、瑨嫔西林觉罗氏。她们与自己的夫君同治帝和皇后阿鲁特氏作最后的诀别。同治帝的这4位遗孀,当同治帝驾崩时,年龄最大的瑜妃19岁,年龄最小的皇贵妃富察氏(慧妃)才16岁,刚刚进入花季妙龄就开始了数十年的漫长的寡居生活。敦宜皇贵妃等退出地宫后,在石祭台前奠拜如仪。掩闭地宫石门,大葬礼成。

地宫被盗。震惊中外的东陵第一起大盗案发生在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和慈禧陵地宫。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东陵地区的一些土匪、不法分子趁时局动荡、政权交替的混乱之机,制造了东陵的第二次大盗案。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被盗陵寝之多,损失之惨,比上次更为严重。

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报》略载:“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尸体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香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

又据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华北日报》略载:“惠陵盗犯供词略称:三十四年十一月间,奉司令命,征集民夫挖掘惠陵,用炸药把石门炸开,第一层有四个架子,分列两旁。一边是皇帝翠印一颗、皇后翠印一颗,一边是书籍及印刷板之类。第二、三层没有东西。第四层有棺两个,用斧锤等将棺劈开,由皇棺内取出半斤重金墨匣一方、重四两金八卦一个、美国赠品四边镶白珠可走半年之金表一个、朝珠白缂各两串、二十四颗的白珠子两串、翠扳指一个、金火盆一个、翠烟袋一支。在后棺内取出凤冠一顶,白玉镯、金镯各一对,翡翠、珍珠、玛瑙及木质朝珠各一串,重三两金九连环一件,凤凰簪子一件,玛瑙扳指、金镶白珠戒指、翠牌各一个,长翠簪一件,其他零星物品无法统计。”

孝哲皇后棺内的这些随葬品以及同治帝棺内的随葬品全部被盗走了。

惠陵被盗后,由于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一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由于洞口长期未堵,当地许多百姓都到地宫里看过。当地流传说:惠陵地宫里那位娘娘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她浑身被扒得一丝不挂,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社会上盛传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他们为了取金子,把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

孝哲皇后个人小档案

姓氏:阿鲁特氏出生:咸丰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时

属相:虎父亲:崇绮

丈夫:同治帝载淳子女:无

入宫: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十五日册立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十四日

最得意:被选立为皇后

最痛心:夫君早死最大遗憾:未生子女

卒年:光绪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享年:22岁

入葬:光绪五年(1879)三月二十六日陵寝:惠陵

谥号: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转自《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10. 清朝皇后阿鲁特氏的遗体是否保存数百年依然如活人一般,皮肤光泽有弹性,看上去就像是睡着了,是真的吗

据史料记载,阿鲁特氏出生于咸丰四年七月初一辰时,也就是公元1854年7月25日,比同治帝大2岁。阿鲁特氏来头不小,父亲是清朝“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惟一获得状元桂冠的蒙古状元崇绮。崇绮工诗善画,多才多艺,阿鲁特氏的文化修养也很高,“幼时即淑静端慧,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中宫,即后宫;正位,即皇后。可见阿鲁特氏从小就是无人敢去高攀,“注定”会选入皇宫做皇后的大家闺秀。

同治确实看中了阿鲁特氏,而且他最敬重的慈安皇太后也非常喜欢阿鲁特氏,因此,阿鲁特氏被同治选为皇后可谓顺理成章。但这个决定得罪了慈禧,因为她对于皇后另有心仪的人选,而且阿鲁特氏的属相和慈禧不合。阿鲁特氏属虎,慈禧属羊,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羊入虎口”,这让控制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快。其实“属相说”只以年支论命,实在太过笼统,但慈禧心里始终留下了这个疙瘩,从此对阿鲁特氏“另眼相看”,处处刁难。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阿鲁特氏生性自负,为人耿直,不善于逢迎之道,不愿意对慈禧溜须拍马,而慈禧嫉妒心强烈,所以两人相处越久,慈禧越想废了阿鲁特氏。不过,阿鲁特氏之死,主要该是因为涉及皇权之争。

据说,同治帝死于天花之时,阿鲁特氏已怀孕。中国一向有“母凭子贵”之传统,假如阿鲁特氏诞下儿子,她将会成为皇太后,而现任的慈禧太后将被架空,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所谓“太皇太后”。慈禧靠“辛酉政变”上台,从此垂帘听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乃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女强人之一。而阿鲁特氏虽然颇有才艺,终究不是慈禧的对手,其所能依靠者,无非就是一个良好的家庭出身以及同治皇帝这个大靠山。但是同治一死,靠山已无,只能引颈就戮而已。在这个节骨眼上,贪权的慈禧再次果断出手,距同治帝死仅75天,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年仅22岁。

阿鲁特氏之死乃清宫秘史之一。有关她的暴死,众说纷纭,但都隐约提到她是被慈禧赐死。有人说她是“吞金而死”,也有人说她“绝食而死”,还有人说她“吞鸦片而死”。不过以“吞金说”流传最广,以致军阀孙殿英盗掘同治帝的惠陵时,不但把她的服饰扒得一丝不挂,还特地把她的肚子剖开,将其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以检查里面是否真有金子。

按照其本命盘,服毒之象甚明,而且1875年(乙亥)流年,紫微斗数命盘是同梁的组合,肯定是服毒而死。传说惠陵地宫里的“孝哲毅皇后”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一般来讲,未经防腐处理的尸体,不出十年八年,总会尘归尘,土归土。但阿鲁特氏死且“不朽”,间接证明了她是服剧毒而死,毒药起到了防腐剂的作用。鸦片虽然有毒,按理该不至于如此毒性,但白洋到底不是医药专业出身,就不深究了。

一般论命之人,只重视命、财、官,其实疾厄宫也是重中之重。命再好,也要一副好皮囊,才能消受得起。阿鲁特氏的斗数命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热点内容
现代言情小说肉描写 发布:2025-09-13 02:36:40 浏览:819
三体科幻小说家 发布:2025-09-13 01:59:17 浏览:736
叶辰萧初然在线听书468 发布:2025-09-13 01:49:12 浏览:124
现代女主身份强大的小说 发布:2025-09-13 01:47:46 浏览:2
穿越玄幻小说掌门十八岁 发布:2025-09-13 00:54:02 浏览:988
科幻小说TXT电子书合集 发布:2025-09-13 00:24:30 浏览:745
吞海小说全文阅读免费 发布:2025-09-13 00:18:18 浏览:502
一吨超人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13 00:12:43 浏览:592
印摩罗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12 23:35:52 浏览:704
强极则辱免费阅读小说 发布:2025-09-12 23:17:51 浏览: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