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现代历史小说的三个模式

现代历史小说的三个模式

发布时间: 2021-08-06 13:36:28

㈠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三个十年,这种分期体现了怎么样的时代历史背景和文

第一次文代会和第四次文代会在不少文学史著作中,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阶段划分的历史节点。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开始,延安文艺座谈会和第一次文代会作为文学史分期的历史界标,其政治功能被不断强化。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文学史分期界标的历史功能被逐渐淡化,文学的审美性原则以及文学形式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㈡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今天派2、古典加民歌3、现代派小说4、新历史小说

今天派:(格非先生的定义)直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伪现代派”时期(1979-1981)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意识流、象征主义)的影响,中国文学曾出现过以“新感觉派小说”和“现代派诗歌”为代表的、在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探索的实验作品。
80年代前期的探索性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开始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以主观的心理意识流程来安排叙事时空,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并没有触及到中国作家深层的审美观念、创作观念和创作模式。所谓“现代主义”只是运用了象征、变形、意识流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体上仍是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的“社会写实文学”,其目的是为了表达作家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认知与意见,即对主观意识的描写是为反映客观现实服务的,作品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忧虑,而不是西方现代派所表现的对“个体生命”的忧虑,因此他们的创作事实上仍旧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延续。正因为此,他们的创作被人们称为 “东方意识流”或“心理现实主义”,也有人称其为“伪现代派”。

二、先锋小说的繁荣期:(1985-1988)
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和介绍进中国,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如心理分析小说,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以及理论界的形式主义、叙述学、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在80年代中期成为人们所关注与争论的热点,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刺激下,中国的先锋小说创作在1985年后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

三、沉寂期(1989至今)
90年代初,由于先锋作家们的作品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在读者中逐渐失去市场,先锋作家们因此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作品的叙述风格采取了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方式,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作品转型到小说的其他领域。

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在文学创作上,新历史主义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不能将一个时代的文学与其政治、经济、历史截然分开,而应将文学与非文学加以“综合研究”,力图达到“文化政治历史诗学”的“重写文学史”目的。相应的,新历史小说摈弃了革命历史小说的二元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同时,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对现时的影响,整合积极精神因素,塑造民族意识,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比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革命历史小说” 和九十年代的正 “历史小说” , 新历史小说在写作手法上 表现出了与前二者迥然不同的特点, 它的抒写是反传统的, 表现在: 民间视角、个人体验的强调; 边缘人物、非史资料的撰写; 叙述空缺和再现原则的瓦解。 同时, 它渗透文中的历史表现出了虚无、 非理性的特点。

西方现代文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种反传统的文学流派统称。在思想和内容上有强烈的主观性,倾向于悲观、虚无的思想,喜欢变现异化的主题。哲理意味浓重,通常以象征、暗示、寓言式的手段表现。有意追求陌生化或间离化的效果,人物形象普遍为非英雄化、反英雄化,以意识流手段及梦幻的色彩用似是而非的手法来表现其主题。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是指1985年前后中国文坛出现的以夸张变形等西方现代派小说手法来关注现代个体人的生活状况,展示现代人失落、惶惑和生存荒诞感的小说。

古典加民歌……对不起,我不知道

㈢ 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有几种不同的形态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㈣ 新历史小说的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对比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是描写20世纪革命事业的两种成功的小说模式。“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高潮出现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之交。对于“革命历史小说”,洪子诚曾作出过这样的界定:“在50至70年代,说到现代中国的‘历史’,指的大致是‘革命历史’;而‘革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鉴于这种情形,80年代有的研究者提出了‘革命历史小说’的概念,指出这一‘文学史’命名所指称的作品,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说到底,“革命历史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呈示表现革命历史的时候凸显出了一种相当突出的意识形态色彩。这样,一个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便是历史事实与意识形态的冲突问题。在那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二者冲突的结果却又必然是以对历史事实的更改或重写而迁就适应意识形态的要求。
相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革命历史小说” 和90年代的正 “历史小说” , 新历史小说作家们近乎偏执地想颠覆渗透于前者中的历史观念。他们用全新的手法反其道而行之, 抒写带有强烈主观性、 循环性、 偶然性的历史, 他们这种传统的抒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历史小说是以逆反的姿态走上20世纪文坛的。 对抗于 “历史小说” 中的官方意识, 新历史小说更喜欢采用民间视角, 强调个人体验。 对应于这种强烈的 “自我” 体验的抒发, 新历史小说不同于以往历史小说, 把官方人物或在历史上有所记录的名人至少是正面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角, 而是往往把土匪、 地主、 罪犯、 妓女等社会边缘人物作为自己描写的正面对象; 构成小说故事的也往往不是正史书籍中所提供的材料, 而纯粹是一种个人的自我生活体验。 作者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中将人物性格与其社会角色相混同的思维模式, 抛弃了简单地以 “好” 与 “坏” 来定义人物的审美定式, 展示了这些边缘人物被历史身份所遮掩
的正常人性, 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丰富性。 新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很难简单地定义为 “好” 或 “坏” , 我们只能说他 (她)们是一个个复杂体, 而恰恰是这份 “复杂” 还原了历史以真实, 道出了人物最真实的人性。 但是对人物丰富性的偏执追求也使某些人物反而成了 “扁形人” 。在新历史小说中, 历史是偶然的巧合, 甚至是由人的本能欲望写成的, 因此新历史小说家们从不相信史书上所记载的历史, 而是喜欢撰写带有 “野史” 味的历史, 这就使家族衰败的故事成为新历史小说最青睐的题材。 因为这种家族更替的故事多来自于民间传说, 留有更多幻想填补的空白, 更能体现出生命轮回、 历史循环的真实面目。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多采用朝代更替、 顺时发展的时序逻辑, 类似于编年体史书; 采用简练而缺乏想象的文字, 对英雄行为进行密集、 穿插的叙述, 结构繁杂散漫, 缺少聚焦。流行于五六十年代的 “革命历史小说” 也是延续了这一史传传统。 而新历史小说却从这一传统中突围而出, 强调历史的审美性和想象性, 打破了以往历史叙事的时序、 因果、 整体化结构, 采用了回忆、 联想、 闪回、 蒙太奇、 抒情等多样叙述手段。 特别是他们的历史叙说是残缺不全的, 他们是“借某个历史框架甚至是历史虚拟, 来诠释变化无常的历史表象背后的人性法则, 来表现生存意志和情感需求的历史内涵, 来升华那种根植于现实地基上的历史幻想” 。
在传统历史小说中, 历史往往是不可更改的客观存在, 作者只能从自己的时代出发, 对这个客体存在进行重新观照, 挖掘出历史的新含义。 而新历史小说家们眼中的历史却常常是随意的, 是可以不断更新的过程。 正如卡尔所说: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 ” 新历史小说作家认为, 历史不是恒定不变的客体, 其形成过程是千变万化的, 历史真实只有在心灵与过去的沟通中才能逐渐展现。不同于传统历史小说的再现历史, 在新历史小说里, 历史真相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在历史的叙说中, 传达一种历史识, 一种历史情绪, 追寻历史的本相过程才是历史的真正意义。 在新历史小说作家们看来, 历史是非理性的、是虚无的, 似乎被一种神秘力量所主宰。 既然历史命运是不可预测的, 新历史小说在对历史的迷惘中, 必然地导向了宿命论。但这种宿命感不同于唯心史观的宿命论, 它是潜在于叙述者心理中的一种历史感慨。 正是这种悲怆苍凉的历史命运感, 体现出了贯穿新历史小说始终的那种历史意识, 是新历史小说之所以被称为 “历史小说” 的真正原因。

㈤ 中国现代文学 30年中,关于鲁迅小说的两个情节模式的质疑

1
试论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在现代文学史上,
鲁迅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当中而长久不倒,
终身都以其铮铮
铁骨坚守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思想之自由”
,以个人之力成为现代文学开
创者、奠基人,并铸就了一坐无可企及的高峰。

与其他知识分子不同的是,
鲁迅并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
其弃医从文的根本
目的是“立人”
。他在东京求学时一次看幻灯片看到愚昧的中国人被屠戮,感到
国人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愤而弃医从文。破而后立,
“破”与“立”是对立统一的。在鲁迅早期的小说创
作中,
“立”
更多表现为
“破”

即表现为强烈的批判意识,
对国民性顽劣的
“根”
进行了深层挖掘,对“病灶”进行了无情的解剖和针砭。
“立”是正面建树,鲁
迅致力于重塑国民新的思想文化人格,
呼唤
“精神界之战士”

培养有独立人格、
独特个性的新一代。
既然说到了鲁迅的批判主义观,
就不得不提到鲁迅为中国文
化转型和中国现代化所作的思考和一些重要观点了,包括“拿来主义”
、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关系、
科学主义等。
鲁迅对于中国文化转型的思考,
虽然既主张对
传统进行批判,
又主张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甚至主张少看或不看中国书,
多看外
国书,但是,鲁迅并没有丝毫的崇洋媚外思想,他的《拿来主义》就是最明显的
例证。这种“破而后立”

“拿来主义”的思想无疑对于现在的
21
世纪也是具有
时代意义。

鲁迅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
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1918

5
月,鲁迅在《新青
年》上发表了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从一问世
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这是鲁迅对自己小说的评价。

第一、表现的深切。
首先,
是体现在小说题材的突破性。
中国的传统小说历
来都是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或绿林好汉的世界,
即使是描写人世间的生活,
也是
不离其神仙鬼怪,
以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和情节的曲折性为特色。
然而鲁迅创作抱
着启蒙主义的目的,
彻底的面向现实,
敢于
“直面惨淡的人生”

“淋漓的鲜血”

所以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

并由此开掘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
其次,
是体现在独特的观察与表现的视角,
即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
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
。如《药》通过清末革命者夏瑜惨
遭杀害却被愚昧的劳动者买去治病的故事,真是的显示了民众的落后愚昧无知,
也揭示了中国旧民主主义的不彻底性和悲剧性。义。

再次,是鲁迅小说常见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与“离去一归
来一再离去”
。前者如《示众》
,主要表现了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以及对于“启
蒙”的无奈质疑。后一种模式如《故乡》

《在酒楼上》
,蕴含了“反抗绝望”与
彷徨。

最后,
还有思想的深邃上。
鲁迅的小说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
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
“拷问。
鲁迅那时的思想追求和艺术追求都是与中国反
封建思想革命的历史需要融合在一起的。
以上两点在鲁迅的小说中清晰可见:


人日记》
写的是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吃人本质,
却只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记来
披露。
《孔乙己》写的是造成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屈辱历史的科举制度的危害,
讲的只是一个乡村读书人的几个片断。
《风波》写辛亥革命在农村的影响,讲的
却只是一场乡场上的
"
辫子的风波
"


第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首先,在创造手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造方法的源头:
《孔乙己》

《祝福》
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
《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
结合的优秀之作;
《肥皂》

《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表明在某些局部带
有心理剖析的色彩,充分体现了鲁迅的“拿来主义”的创作态度。同时,在鲁迅
的小说中,还“常常回响着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这使得鲁迅的许多小
说“以多声部的复调为特点”
,乃至成为“复调小说”


其次,在格式上,鲁迅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

《狂人日记》所采用
的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小说上显然是一个首创;
《孔
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来概括人的一生;
《药》从事件中中途起笔。这些写法
打破了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

再次,在塑造人物方面,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④的办法,
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
性,
例如阿
Q
这个人物,
几乎人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几乎人人都或
多或少的具有“阿
Q
精神”

㈥ 在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个崛起争论,是关于哪一个方面的

1.肯定的,必须的

朦胧诗这一概念,事实上自产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它来自评论家章明的一篇评论的题目《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整体意境显示某种荒诞而诡异的色彩,有时还呈现某种灰暗低沉的情绪。其实这一概括并不足以涵盖后来所说的朦胧诗的全部,而且文章里面涉及的诗人也没有一个是后来被公认为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

但有趣的是,“朦胧诗”这一简单化的命名后来却成为约定俗成的名词。不过,在另外一些支持朦胧诗的评论家那儿,朦胧诗代表一种新的“崛起”,当时有三篇非常有影响的诗歌评论,

后来被称为“三个崛起”

,即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的《在新的崛起面前》、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先生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和当时还是吉林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这三位评论家正好老中青齐备,他们的这三篇评论,概括和总结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肯定了朦胧诗的作用和成就,可以说为朦胧诗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

㈦ 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简答与论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答: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①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②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③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求采纳

㈧ 新历史小说的新历史小说的艺术特点

而新历史小说产生于解构主义思潮涌起的年代。80年代中后期以后,历史业已变成一个解构或嬉戏的对象。年轻一代对待历史与现实生活方面做出与革命一代截然不同的反应,昭示了一种新的历史观照视觉的逐步形成。他们对革命历史的了解来源于历史教科书,作家与作品中的历史背景有遥远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这就使得他们不可能再像革命历史小说作家那样通过再现历史图景进行创作。但当解构主义随着各种西方现代思潮的涌入,其“无系统,无中心的绝对自由”的解构理念,给作家们以思想的启迪。他们尝试这一种全新的结构——解构视角,重新审视过去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对历史记载的绝对客观性以及文本解读的确凿性进行消解,从而体现了多元复合的历史观。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对革命历史小说截然不同的革命历史的评价和认识,摈弃革命历史小说特有的二元对立的认识模式。正如余华所说“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要当现实处于遥远的状态时,他们作品中的现实才会闪闪发光,应该看到这过去的现实虽然充满魅力,可已蒙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那里塞满了个人想象和个人理解”。因此革命历史小说文本中所建构的神圣崇拜坚定明确等革命性质在新历史小说作品中无处容身,而充斥其中的处处体现了解构主义消解神圣,消解英雄形象的创作精神。
《白鹿原》中有大量篇幅涉及现代革命历史生活,作者站在一个超越历史的立场上,重申从清末民初到本世纪中叶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努力展现历史生活的本来面貌,以达到卷首所引用巴尔扎克的“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的目的。

㈨ 几种现代历史观念及对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影响

历史那玩意

热点内容
猪脚叫杨辰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9-26 03:59:27 浏览:671
超级特工小说左男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26 03:58:39 浏览:805
玄幻小说介绍女主特别详细的 发布:2025-09-26 03:43:05 浏览:232
穿越综漫的无限流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26 03:31:02 浏览:961
网络小说神医世子妃 发布:2025-09-26 02:59:10 浏览:788
中学生必读书目科幻小说 发布:2025-09-26 01:14:41 浏览:301
种马都市完本小说 发布:2025-09-26 01:07:13 浏览:445
描写外星人的科幻小说 发布:2025-09-26 01:04:57 浏览:94
有个网络小说主人公姓秦 发布:2025-09-26 00:42:28 浏览:904
写科幻小说日记 发布:2025-09-26 00:37:29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