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古代小说语言的论文
① 中国古典小说论文
写四大名著都可以啊,这方面资料很多
② 古代文学的论文题目有什么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
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
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
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
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
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
42 论二晏词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0 贾谊论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
53 汉乐府诗分析
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
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2 《西厢记》的传播
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
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68 牡丹亭》的传播
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
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
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91 论归有光的散文
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
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97 《金瓶梅》人物论
98论纳兰性德词
99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③ 汉语言文学专业 古代文学方向 求毕业论文
都是成熟学科,资料都很丰富,看你兴趣。
个人觉得写资料丰富的不如写资料不丰富的,毕竟写论文还是要看资料的,资料少了你可以少看……
资料最少的自然是新世纪文学,比如现在的青春小说,网络文学什么的都是可以做的。
不推荐古代汉语,训诂神马的太难了。现代汉语的话,也可以研究一下当前的语言现象,如火星文之类。
文艺理论主要是就是找一种理论进行分析,比如福柯,布尔迪厄,巴赫金的文论中的某一点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资料也仿佛,比如研究某个词牌,某位诗人,某个文学流派。
现代文学也不好做,大部分都被研究过了,不过只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话,做做作家作品分析也是可以的,还有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潮研究。
当代文学的话也分好几段,十七年,敏感词年代,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主要也是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研究,比如朦胧诗,先锋派。
外国文学的话还包括比较文学,方法差不多,理论+文本分析。你可以分析莱辛的作品之类的。
关键看你自己的兴趣在哪。懒得看书最好还是选个资料少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④ 以“试析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风格”为题写论文3000-4000字 大家帮帮忙
1
(
1
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
2
)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
(
3
)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
4
)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
(
5
)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
6
)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
7
)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
2
、我国古代小说有如下特点:
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⑵
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
⑶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这是古代小说吸收民间口语、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而形成的又
一重要特点。
⑷
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叙述是表述小说生活内容的一种方式。
3
、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
?
⑴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
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繁荣情况,以及小手工业者
如何依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的具体情景。
⑵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
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
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
莺》。
⑶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
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4
、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
⑴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比较着意于刻画人物形象;
⑵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
⑶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有选择、有提炼、有虚构,在艺术上概括和集中。
5
、古代的史传文学和寓言故事对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它们都不是小说本身,它们和小
说文体的异同主要是:
⑴寓言故事和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
作者的思想倾向。
⑵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
饰和虚构。
6
、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
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市美特征,
这是古代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
要标志。
(2)
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⑶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
7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的基本特点:
⑴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的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
⑵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
⑶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⑷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关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⑸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时,多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和
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
⑹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或引入诗词韵语。
8
、明清小说繁荣的三个标志是:
⑴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⑵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⑶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
9
、
在明清长篇小说名著中有四部代表作,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小说类型?如下:
⑴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
⑵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
⑶神魔小说,如《西游记》;⑷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
⑸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⑹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
10
、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
⑤ 以“试析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风格”为题写论文5000字
1
(
1
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
2
)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
(
3
)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
4
)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
(
5
)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
6
)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
7
)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
2
、我国古代小说有如下特点:
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⑵
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
⑶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这是古代小说吸收民间口语、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而形成的又
一重要特点。
⑷
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叙述是表述小说生活内容的一种方式。
3
、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
?
⑴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
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繁荣情况,以及小手工业者
如何依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的具体情景。
⑵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
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
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
莺》。
⑶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
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4
、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
⑴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比较着意于刻画人物形象;
⑵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
⑶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有选择、有提炼、有虚构,在艺术上概括和集中。
5
、古代的史传文学和寓言故事对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它们都不是小说本身,它们和小
说文体的异同主要是:
⑴寓言故事和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
作者的思想倾向。
⑵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
饰和虚构。
6
、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
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市美特征,
这是古代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
要标志。
(2)
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⑶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
7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的基本特点:
⑴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的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
⑵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
⑶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⑷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关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⑸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时,多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和
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
⑹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或引入诗词韵语。
8
、明清小说繁荣的三个标志是:
⑴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⑵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⑶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
9
、
在明清长篇小说名著中有四部代表作,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小说类型?如下:
⑴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
⑵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
⑶神魔小说,如《西游记》;⑷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
⑸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⑹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
10
、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
⑴由于中国古典小说最初的源头来自民间,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始终同民间文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总是
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
⑵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⑶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
⑥ 急求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论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文化蕴藏了他独有的风格。其包括;文字、百家姓、婚姻、节日等。这些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都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文字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表情达意的工具。中国在皇帝时就有了文字,由于殷墟甲骨文的出现,更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证明。所以,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了五千年的历史。之前人类用表情达意,帮助记忆的工具大致是结绳与语言,而这一切都不能代表人类思想的变化,而语言也有了时空的限制。因此才有了文字的制造!
传说中的文字神是仓颉,《淮南子 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栗,夜鬼哭”。描写了文字具有神奇的力量,人的智能将会因为有了文字而突飞猛进。中国的文字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不见得。迄今为止,一直流传的最早的文字世上带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
(1)、金文,是住在同期上的铭文。更具考古证明,我国夏朝时期就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在出土的铜器中就铸了文字,因为周朝以前将铜称为“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称为“金文”,又因这类文字在钟鼎上字数最多,所以又称其为“钟鼎文”。
(2)、大篆,专家都认为是战国晚期秦国的文字,其笔道匀称,字体整齐,是官定的标准文字。“篆”本是大、小篆合称因习惯见前者称为大篆,故后世用“篆文”指“小篆”。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李斯主持了这一工作,他废除了六国的文字,便形成了新的文字“小篆”。
(3)、隶书,因小篆整齐又是长方形,结构是由均匀圆滑,各组成不方便书写。所以民间很快出现隶书。其特点是将圆滑转变取得线条,写成带方折的字形。其文字在下层官吏、差役、奴隶中比较流行,所以称其为“隶书”。
(4)、草书,是一种特定的文字,是从民间隶书发端萌芽来的。到西汉晚期就出现了具有后世风格的草书。进入东汉后,就有了比较规整的,严格的形体。草书不但笔画勾连,字间勾连,而且形体高度简化,后来又出现了草书的变体,称“狂”。
(5)、楷书,也是直接脱胎于隶书,把隶书的扁形改为方形,人们又称“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楷书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才基本成熟。楷书被美化,写得更加规矩和美观,又称为“宋体字”,后来还有模仿的宋体字变形,叫做“仿宋体”。
(6)、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文字,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写的端正点就称为“行楷
”,如果写的奔放点就称为“行草”。
百家姓
中国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据统计现存的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同源,异姓也可能处于同一宗。唐太宗时(公元627年),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姓记录下来,写成《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中国旧时流行百家姓是北宋时写的,共有单姓408个,复姓30个,发展到后来有近4000-6000个。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氏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第二十大姓氏是徐、朱、林、宋、马、高、胡、郑、郭、萧。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认识母亲生的,故姓为女旁。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姓氏作为区分氏族的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姓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各族姓氏互相通婚子女姓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社会人类逐渐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过度到父系,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取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姓和氏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姓氏形成的原因
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如黄浦,高,公,施等;
以兄弟次序命氏。如伯,仲。叔,季等;
以官职名称命氏。如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以职业技艺命氏;
以祖上谥号命氏;
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关尔佳改为关;
因赐姓,避讳改姓氏;
因逃避改姓。
姓氏的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地的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岁月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给孩子取名时,去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合成复姓,这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成员。
姓氏神话
姓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一种符号。姓氏而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活的原始部落中。姬姓始于黄帝。据《史记》记载皇帝本姓公孙,名叫轩辕,但因长居姬水,所以改为姬姓。其周的祖先后稷是皇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继承了姬姓,后人将其称为“神农氏”,赐姓姬,成为周族的先祖。
婚姻
中国古达婚姻的爱情观的特点,爱情专一,姻缘天定,夫妇之际,人道之大论也。社会制度造成的悲剧: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丑而不信。痴心女子负心汉。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1)乱婚即杂婚;(2)血族婚;(3)亚血族婚即族外群婚。这样父亲是集体父辈,母亲是集体母辈,成为共夫或共妻(4)对偶婚(5)专偶婚,俗称一夫一妻制,是以父权制取代母权制,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婚姻政策是指历代政府对婚姻奉行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其对婚姻做出了一系列的条文规定。(1)导民婚配(2)嫁娶有媒(3)同姓不婚(4)可纳妻妾。婚姻在娶婚时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为必备条件。综合起来,古代婚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古代尚无现代意义上的离婚;第二、“七出”的基本点是维护夫权与封建家长制,是为保障丈夫的特权制定的;第三、离婚可以以第三方的意志为转移;第四、“三不去”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离婚有所限制。
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完善,满满的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是一样的,是人类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是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的节气有关。后来的传统节日和节气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就以定,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的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定型。人们常说的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文化,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通过这学期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让我更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理解了我的祖国。因而也使我更加 热爱它!
⑦ 求一些国外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英语论文
一般导师都是建议写可引用资料文献很多的那种大众化题目,你开始提的那个范围实在太大了,都没法找切入点
这是我同学当时写的题目,给你参考一下,一个写的是中国古典名著的翻译,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但她是拿《红楼梦》的翻译作为切入点展开论题的,具体好像是分析翻译的几个理论在这部名著翻译是如何应用的,进而把这部名著所表现的古代封建家族的图景诠释性的展示给国外读者,她写的论文论题就直接把“红楼梦”用上去了
另一个写的是在礼仪方面“婉转语”的应用,打个比方说就是一个人死了不说die说pass away,但她也是把这个范围缩小到商务礼仪这个方面,好些多了
总的来说,就是把范围一缩小再缩小就可以定论文题目了,我当时写的是英美文学,同样是这个道理,我开始是分析狄更斯的小说中的不同阶级,导师说还是不够具体,后来我就直接分析狄更斯的一部小说,要论证的论题是从分析小说的不同阶级特点入手,得出的结论是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的影响,当然你开始想不出这么详细的可以求助你的导师,她说的有道理,剑走偏锋不一定能得高分,反而给你找合适的资料带来困难
像我那位分析红楼梦的同学,把红楼梦的英文名输入学校的文献数据库,结果搜出来的文献有N多篇,她看到快吐血了,不过这是好事,能用的文献越多越好写
⑧ 中国语言文化历史论文10000字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如何写毕业论文大纲
毕业论文大纲其实就是我们中学时候写作文要求的提纲. 写毕业论文大纲主要是提供我们论文写作的思路, 列出我们论文的框架结构, 这样方便我们后续写论文
(一)指导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十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
指导学员选题,要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有价值和价值之分,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学员写的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对空”的文字游戏,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第二条是可行原则。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学员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
(二)指导搜集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毕业论文如果缺少翔实的材料,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党八股那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像个瘪三,瘦得难看”。
第一来自生活。人民群众丰富多采的生活实践是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指导教师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从自己的“生活仓库”中摄取写作材料。
第二来自书本,包括各种资料、报刊杂志等。书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写作者如能经常向书本请教,文章的材料就像“源头活水”那样源源不断。指导教师平时博览群书,浏览各种报刊,发现有用的材料,就可以向学员推荐。
材料靠自己去搜集。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员先制定一个搜集材料的目录,如是调查材料,可按时、地、对象拟定目录;如是文献资料,可按书刊名称和发行年月安排目录。要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对第二手材料要查明出处、核对原著。
(三)指导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主题在文章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主题是其衡量的主要尺度。
指导学员立意,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符合现实需要,体现精神。文章是时代的产物、现实的反映,它的主题应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及方向。因此,毕业论文应牢牢把握时代脉膊,回答时代提出的最尖锐、最迫切、最现实的,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反映客观事物本质。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但并不是像镜子那样机械地反照现实,而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本质,揭示其内部的性。
第三,要有独到的见解。只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人受到启发,令人感奋,于人有益。
(四)指导谋篇布局
所谓谋篇布局,就是考虑和安排文章的整体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确定了主题,选定了材料,接着就要把文章的框架搭起来。
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围绕主题安排结构;(二)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三)要完整、、严密。
指导教师应根据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指导学员合理安排结构,做到有中心,有层次,首尾圆合,重点突出,严谨自然,富于变化。
(五)指导起草
起草初稿是写文章最重要的步骤,是按照设计“蓝图”进行“施工”的阶段,是以文字形式实现作者构思的过程。
(六)指导修改
修改是文章定稿前必不可少的步骤。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不大可能一次就反映正确。因此,就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
(七)指导答辩
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验收”阶段,旨在了解学员对所选择课题的深广程度和真实程度,并引导学员对本课题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毕业论文作最后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更臻完善。
⑨ 跪求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论文(3000字以上)
大哥,我服了你了,这种事没有人有闲心去做的啊,如果你真的不想自己写,就到猪八戒威客网贴街招吧,就好像佣兵工会里发布任务一样,不过要收费的,当然,是你收到作品后才付费。
⑩ 求以中国古典小说魅力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经典阅读提高作文品味知识学问能大大提升一个人的内涵和气质。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一个相貌平平的人,起初给人的印象毫不起眼,但是跟他(她)交流接触后,又会为对方的人格魅力和涵养学识而倾倒。这种倾倒超越外表,深入到精神层面,是更高层次更持久的灵魂的碰撞。那么这种使人折服倾倒的魅力,从何而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若要“气自华”,首先要“腹有诗书”。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经典阅读,就是培养“气自华”的最佳途径。对于学生来说,经典阅读,还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作文品味。一篇文章要有思想品味和艺术品位,才能打动人心。而经典阅读中的深厚文化底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学生,使他们在习作中酝酿发酵,灵活处理,不仅把句子写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而且文化气息浓厚,引人入胜。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出无数艺术瑰宝,蕴藏着我们民族的精魂。诗经,诸子百家,先秦文学,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经典文学,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思想火花,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一、古文今用,巧用经典。在作文中巧妙地引经据典,会给文章添色加彩,不异于画龙点睛。2008年富阳中考满分作文《梦里花落知多少》就是这样,请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最好的写照。那是一种恬淡闲适的心情。谁说人生就是仕途?他选择了田园,却让自己永存在了自己的诗句当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她的美丽。泪水淌下,带着悲伤,在心灵上留下痕迹,却也在岁月上留下痕迹。品着她的“人比黄花瘦”,品着逝去的岁月,却早已在心灵上刻上他们的回忆。翻过一页日历,我嗅着文人的墨香,久久沉醉……由古典诗句引起自然抒怀,情真意切,衔接自然,毫无雕琢之相。长春满分作文《任尔东西南北风》:。。。恍惚间,我想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那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仕途失意时,在与家人分隔两地只能对月怀远时,他仍不忘送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是何等的旷达胸襟!我知道,接踵而来的磨难让东坡品尝到“寂寞沙洲冷”的酸楚,让他不禁洒下“点点离人泪”,而最终,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理想,游遍祖国山川,留下“大江东去”的豪迈,留下“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慨,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他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不管处于什么状况都不曾放弃。执着的东坡,你为华夏文化留下了多少令人惊羡的词章!从上文可以看出该考生对古典文学的“偏爱”,体现了“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准确又恰当,感叹小作者的大手笔,值得借鉴。二、时空交汇,融会贯通。读经典,写作文,有时可以打破陈旧格局,给思维一个创新突破。超越时空界限,往往使人眼前一亮。请看下面这篇习作《今时明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笔下的春江花月夜是最美的月夜,令人心醉神迷,如痴如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惆怅时光的流转,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苍茫岁月中,我们一次次轮回,而皎皎空中那孤月轮,却总是慈悲地俯瞰尘世。它照着今夜的扁舟子,照着离人的妆镜台,在相思明月楼上徘徊又徘徊。。。。李白擎起花间那壶酒时,独酌无相亲,而在另一时空,苏轼也是独自一人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个浪漫主义者就来了个穿越时空的会晤,这真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决定,吵醒若干诗鬼词仙,李贺骑着白马,在燕山如钩月下奔驰于白沙大漠;王维正欣赏着松间月,听说这个约会马上闻风而来;李煜眉头深锁望着天空一弯新月,心中苦水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思忖何处排遣;白居易浔阳江头送完客,听完琵琶曲后辗转不成眠,念念不忘琵琶女的哀怨凄婉,也爬起床来凑个兴;李清照学诗漫有惊人句,听说今夜李白月下会苏轼,雀跃不已,马上约了秦观踏鹊桥去赴约;杜甫念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难解,也跑来拟把疏狂图一醉;李商隐在月下吟着无题诗,越吟越觉得夜凉如水,赶紧拔腿参加盛会来了;陶渊明听说酒仙李白在此,早就想斗斗谁的量大,带月荷锄不归了。。。此次盛会,有美酒佳酿无数,一干人等全都酩酊大醉,李白大吼: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陶渊明醉醺醺道:醉死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白居易摇头叹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秦观笑逐颜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李煜无言独上西楼,看到苏轼还在把酒问青天,不肯承认自己已经烂醉。李贺豪气大发,拔剑起舞而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清照看着月已满西楼,情不自禁登上楼去,欣赏这一轮永恒的月亮,几欲乘风归去。。。纵观全文,通篇与月有关,交错时空的十数位诗人词人群英荟萃,琅琅上口众所周知的诗句涵盖全文却不显累赘,并且意趣横生。三、气质养成,人文合一。经典阅读要读深,读透,深入体味其内涵,才能转化为读者自身精神气质,从而体现在行文习作中,这是一个长期的养成教育问题,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台湾的国学教育做得很好,归功于他们推广国学从孩子做起。台湾中小学校非常重视国学教育。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而且从小学二年级起,每个学生都必须用毛笔写作文,有时一周要写两三篇,最少也得写一篇。除此之外,学校还相当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当时国民党当局定下的共同校训几乎都是“礼、义、廉、耻”,而几乎所有学校的墙上都印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台北市也以忠孝、仁爱、信义命名三大主干道,让国学点点滴滴深入人们的生活。胡适、林语堂、钱穆等硕学鸿儒大力提倡和传承国学,带出了一大批国学的衣钵传人,如学界翘楚余英时,新儒家第三代杜维明等。在台湾,不但每逢孔子诞辰孔庙要举行庆典,其他一些节日社会名流均要举诗歌雅集,普通百姓酒酣耳热时还常常吟诗唱和。也因为这样的氛围,才培养出林怀民、李安、方文山等出众人才,将传统文化挥洒得淋漓尽致。经典阅读,是一杯香醇的酒,让作文溢彩流光,品味独特;经典阅读,是一曲悠扬的歌,让作文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经典阅读,提高作文品味的最佳途径,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