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是不是只有中国才有
① 武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要说源头,那要很早很早了呢
武侠:顾名思义,就是凭借自身的勇武主持公道正义之侠士。从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开始就记述这类传奇故事。但“武侠”一词却由来甚晚,据说是由日本人所衍创,至明清时代流传至中国,即而“武侠”一词开始大行其用。
《史记》中的游侠列传,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的历史,但司马迁的文笔是真没话说,读起来就跟小说似的。以至于从那以后,武侠小说的有很多情节都借鉴了其内容,或是其中人物的性格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武侠在中国的发展史渊远流长。关于他的发展史,有很多种说法,比较通俗的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源于唐人小说,如代表作《聂隐娘》、《昆仑奴》、《红线》、《虬髯客》等作品,侠义类小说由此开始大行其盛,接受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另一种说法是:源于太史公〈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刺客列传〉。由于侠义小说是传奇类小说,与太史公的严肃传记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接受这种说法的人并不多。
汉朝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刺客列传〉,写了荆柯、郭解、聂政、豫让等游侠刺客的传记故事,塑造了一个个侠烈至性,血肉丰满的文侠武侠形象,几千年来涤荡着读者的心胸,是武侠小说发展的原动力。不过这毕竟是传记文学,还不是纯粹的武侠创作。到了六朝时期,志怪小说盛行,但也夹杂有歌颂侠义志士的作品,如著名的〈搜神记〉,其中就有类似的豪侠故事,但篇幅不长,情节也较简单。
在后来,唐朝有唐传奇,虽然唐传奇不仅仅是武侠,但也算是武侠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学领域极其繁荣昌盛,传记小说也开始大行其盛。唐初以爱情和神怪为主,代表做有:《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霍小玉传》等,到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彼此以刺客牵制和威摄对方。刺客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因此社会上盛行游侠之风,以此为内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聂隐娘》、《昆仑奴》、《红线》、《虬髯客》,显示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中,人们对现实的无奈,又看不到希望与出路,只有寄情于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不畏强暴、本领非凡的侠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特别是《虬髯客》,写的是隋末时期,虬髯客、红拂、李靖这风尘三侠的故事,全篇侠气纵横,依托历史为背景,衍生出一段豪侠故事。金庸称该小说乃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到宋元时期,武侠文化衰落,直至明朝又开始了一个颠峰。
明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是武侠小说的又一颠峰,他把武侠小说从文言变成白话,又短篇而到长篇,演义类章回体小说开始盛行,也标志着武侠小说创作的成熟。另《西游记》、《封神演义》、《三逐平妖传》、《绿野仙踪》等书,内容虽然同武侠小说大相径庭,但却对后来出现的剑仙系列小说有脉络相承之处,可以算是武侠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另一条支脉吧。
到了清朝,公案类小说发展很快。如《施公案》、《绿牡丹全传》,《儿女英雄传》、《万花楼》、〈三侠五义〉等等。这类小说的特点是将官府与侠客联为一体,清官公正廉明,侠客行侠仗义,书中即有英雄仗义,又有儿女情长,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局限性。除了此类侠义小说外,神怪类小说也得到了发展,如〈济公传〉〈聊斋志异〉等。这类小说的人物亦侠亦僧,亦神亦怪,情节多为正邪斗法,行侠仗义,捉妖伏魔,是剑仙系列小说的前身。
到了民初,武侠小说的创作盛况空前,当时分为南北两派,北派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是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影响深远,同类的小说有《荒江女侠》,《碧血丹心》,《四海群龙记》,《江湖二十四侠》,《十二金钱镖》,《鹰爪王》,《卧虎藏龙》,各擅胜场,名振一时。南派的代表人物是还珠楼主,主写奇幻剑仙,代表作有《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揉合神话、志怪、剑仙、武侠的奇幻作品;其玄思妙想,包罗万象,洵开中国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观!对后世武侠作家影响之大,迄今无人能及。
此外,近现代以来,武侠小说有新、旧两大派的说法,大抵是由新、旧文学之分而来。故范烟桥著《民国旧派小说史略》特加点明:「旧派」主要是指章回体小说。然而此一 界定对於武侠小说而言,并无太大意义;因为凡是长篇武侠小说必分章回,无论其
为对偶、孤句或是长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
那麼所谓「新派」武侠小说究竟何所指?笔者认为理应以作品的内容所表达的
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文学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就此来看五十年代以后号称「新
派武侠小说创始人」的梁羽生作品,实在「新」得有限而不能成「派」。其所以获
此不虞之誉,盖因当时香港传播界竭力宣传鼓吹,以有别於大陆全面禁止的「旧派
」武侠小说或香港本地泛滥成灾的「广派」武侠小说而言。
惟不可否认,自梁羽生、金庸先后崛起香江,武侠小说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
所发展。香港方面,除梁、金二子外,另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
、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而台湾方面则声势浩大,计有郎红浣、成
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
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古龙、陆鱼、上
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
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秦红、独孤红、温瑞安等等(以上大略按其出道先后
排序);云蒸霞蔚,极一时之盛。但其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武侠作家并不多
②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什么才是精髓
放眼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为中国独有。天下武侠小说家林林总总,只有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独享“成人之童话”美誉。金庸大师的传奇人生,名闻遐迩,尽人皆知,此间无需多赘。起码金庸大侠横空出世前,武侠小说地位颇低,难入高雅之士法眼,是因为以往武侠小说始终在神怪中打滚,不能脱离它的窠臼。
金庸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冠绝当代,确非其他武侠小说家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但是完整的文学作品,其对道义、忠信、民族大义的深刻剖析,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这才是金庸武侠小说为人津津乐道的核心价值。
③ 你是怎么看待武侠小说的怎么看待金庸先生作品
武侠小说算是中国的本土文学,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人把中国的武侠文学和西方的骑士文化归为一类,其实是不对的。
中国的武侠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墨子的非攻兼爱,儒家的五德,道家的无为,佛家的万法皆空。而西方的骑士受命于国王和宗教,并不是老百姓的。而中国的武侠确是为人民说话的。
金庸先生的作品算是对武侠一种新的诠释和书写。最早的武侠,是唐代的虬髯客传,言简意赅,但剧情人物环境都入木三分。金先生算是把武侠一门发扬光大,属于武侠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将历史融入武侠,把人物的命运和整个历史社会联系到一起,如张无忌乔峰等。同时又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后来他也在反思武侠中的构成元素。武功,这个武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金先生作了大胆的尝试,最后的鹿鼎记中,韦小宝手无缚鸡之力却玩转于朝堂和江湖中。射雕三部曲奠定了金先生武学宗匠的地位,而鹿鼎记则是将他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鹿鼎记中,武功只占很少的份额,但你又不得不说它是一部武侠小说,而且很出色。
我个人没完全看过金庸先生的书本小说。只是在书店的时候站着看了一些。但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情节峰回路转。
总之,武侠小说是中国的特色小说之一。而金庸先生,则是以为当之无愧的武侠宗匠,因为是他把武侠推向了世界。
④ 金古黄梁温简介
金古黄梁温
金庸
“世界之大,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
天下武侠作者奇多,繁星满天,独有金庸才是侠之大者,众星拱月。
每一个人都需要童话,每一个人也都将长大。长大的大人要看成人童
话。除了金庸的武侠,天下没有第二家成人童话。
曹雪芹写成一部《红楼梦》,道尽中国的人生,后人读红楼,感慨系
之,生出千百部“红学”研究丛书。
金庸作品集,一十四部,三十六册,读者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
人一读再读,左看右看,还是金庸。
这是台湾远景出版社“金学研究丛书”每本书封底的话,道出了一般
中国人对于金庸小说的感受。
金庸的小说确实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辉煌。倒不是说他的作品拥有
众多读者,而是指他的作品博大精深,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或者说,
将中国传统诗意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活于现代的中国人,通过他
的作品,得以与传统相连接,寻找到一丝苍凉而温馨的归宿之感。
那么多人知道金庸的名字,但是不一定有那么多人知道金庸的真名叫
查良镛,而查良镛则是香港一代报业大亨;也不一定有那么多人知道金庸
的家族乃江南世家,而他赤手空拳闯荡香江,用一支妙笔写出了一片锦绣
人生。
朝露涉世琢红萼
月明顾路漫浩浩
越陌度阡与青衿
尽蓄并收凝蔷薇
古龙
他是绝世高手。
他是孤独的浪子。
他可以独自仗剑在绝岭长啸,也可以纵情狂歌,开怀畅饮,醉卧乡村野店,与山夫野老相杂。
他有数不清的知交好友,更不乏红颜知己,然而,他的内心,红尘中笑傲一生,留在心里的却是孤独。他死前最后一句名言,淡淡地说出他对一生的感悟——“我靠一只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古龙死了,然而“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倪匡语),他可以悠悠的去,而留给读者的呢,莫过于乔奇那幅悲壮又悲怆的挽联: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
朝露涉世琢红萼
月明顾路漫浩浩
越陌度阡与青衿
尽蓄并收凝蔷薇
黄易
从颠峰时期的百花齐放,到九十年代只有温瑞安等少数作家独撑大局,武侠小说受到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逐渐失去了身上的光环。而黄易的崛起,给武侠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覆雨翻云》、《寻秦记》到如今令武侠迷们如饥似渴的《大唐双龙传》,黄易把科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玄学、易理、星象等有机的合为一体,开创了玄幻武侠的先河!
于是,神州大地刮起一阵黄氏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