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小说都有诗词贴吧
A. 《西游记》中诗词与小说人物或情节有什么关系
这些诗词是章回小说的一个特点,在小说中用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B. 将诗词用到小说中去
小说与诗词,诗词与小说,这两者之间是相互挂钩的,小说里杂糅许多诗词,这故事便就多了韵味;这世上的每一首诗词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铺展开来写,也可以写成一本本小说。
于是在这里面,如何相互运用,就成了一个我们需要学习的问题。而在历史长河里,很多古典小说就早一步运用了,比如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柳氏传》等等。一首诗的运用,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就说香菱学诗,林黛玉写诗焚诗等,将诗词融入进去,小说的生命力,似乎显得更加旺盛了许多。
当然,如何好好运用,还需要我们在写小说时,提醒自己去运用诗词,提醒自己如何能为自己的小说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个影视剧遍地的时代,也可以发现到,很多改编自小说的电视剧喜欢拾取诗词中的句子,证明自己很有文化。诗词的高雅,其实每个人都要慢慢细品。
C. 一本玄幻小说,里面的人的招式都是诗句,有人知道叫什么吗里面的武功都是诗句组成的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给卧龙生的关于“武侠”的唯美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武之侠
文/李者也
白衣骏马配长铗,英雄年少义而侠。
利剑挥而寒光闪,飞镝射而疾风挟。
昨日大漠燃孤烟,今夕苍山过深峡。
万卷书读天地阔,万里行罢天地狭。
【注】卧龙生(1930—1997),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本名牛鹤亭,1930年生于河南镇平。1955年退役,开始写武侠小说。1957年以祖居南阳卧龙岗取笔名“卧龙生”一炮打响。主要作品有《飞燕惊龙》、《玉钗盟》、《无名萧》、《金剑雕翎》、《岳小钗》、《仙鹤神针》等。
D. 古代小说中的诗词是作者写的吗有什么作用
处理引用的,基本都是作者写的,作用有很多,如下:
1、点明宗旨
小说中诗词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作用就在于此,由于中国的古典诗词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艺术件,小说作者常选取一首或一组诗词来点明小说的主旨。这样既言简意赅又具有文学价值,如《三国演义》篇首引用明代文人杨慎的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必定对这首词十分熟悉,虽然它并非作者所作,但此词气势磅礴、内蕴深远,虽有模仿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迹,却又能推陈出新。《三国演义》的整理者们将它拿来总结三国这一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年代,可谓再恰当不过了。
又如《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尽管有人对《好了歌》足否是《红楼梦》的主题歌表示异议。但要是说,跛道人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表达了曹雪芹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窃以为并不过分。《好了歌》歌词共四段,如下,
“世上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小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而解注分三个部分,中间部分与四段歌词对应,刻画了四种世态人情,从而暗示了《红楼梦》主题的三个要点:一是以宁荣二府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二是贾府及史王薛三家各色人物的风流云散;三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
2、暗示故事中人物命运,塑造典型形象
这一功能在《红楼梦》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也是《红楼梦》诗词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图册判词》和《红楼梦曲》。作者以第二人称语气,分别咏叹了金陵十二钗和宝玉的命运,并对日后各人的归宿都作了安排。如《金陵十二议正册判词》其八: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即“凤”,指的是王熙凤,作者在此处既赞扬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又暗示了她心性歹每,“编从末世来,”故贾府败落时,终一个倒霉的就是她,而她与丈夫的关系则有“从”、“令”、“休”三段经历,短短四行诗,已经为下文王熙凤的命运发展做好了暗示。
而塑造典型形象的诗词也是很多的,试想,如机没有《葬花词》、《题帕诗》、《代别离》、《桃花行》这几首沁人心脾的佳作,黛玉的形象和黛玉的故事情节将会受到多大的损失。
3、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国外的小说中也有靠诗来表示情感的,但却没有像中国古典小说那么频繁的出现,由于诗词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及其所起的作用就大大异于其他国家,而小说的创作者再加以艺术的加工和夸张,诗词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甚至变成了改变人物命运的工具。像宋江在浔阳楼上题的诗词,虽不能说是使他上梁山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两首诗词,断了宋江最后的一丝幻想,最终把他逼上梁山。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对这一功能的运用有为淋漓尽致,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既然作者如此的看重诗词,对其在小说故事情节中的应用自然要颇费一番心思。如小说《玉娇梨》中,第一回红玉因代父题诗引起事端,父亲白太常被迫出使虏庭,红玉也只好暂寄吴翰林家中,而第四回中苏友白也是因壁上题诗引起吴翰林的注意和青睐,想将红玉许配于他,从而引发了一段姻缘。整部书都是以诗发端,以诗作结,诗歌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描摹人物外貌,突出人物性格
这在古典小说诗词中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古典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缺乏主体化,通常一出场就定了性,以后的事件只是对其性格的诠释,因此其形象的刻画往往是为了人物性格服务的。小说中的出场人物总的貌如其人,性格刚烈的不外乎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有帝王像的则天生异像,不是手能过膝,两耳垂肩,就是碧眼黄发,才子是风度翩翩,才高八斗,佳人是眉如春柳,眼湛秋波。这些诗词占据了小说很大一部分的篇幅,往往给人一种脸谱化的感觉。当然也有一些小说写得不错的,如《红楼梦》中的人物描摹,无论黛玉的“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还是熙凤的“两弯柳叶吊梢眉”,在用词遣句上比前人要精致、用心,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更为那刻、细腻。
古典小说的创作者们还常常通过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来体现人物,如黛玉创作的诗,很好的体现了她那种冰清玉洁,孤芳自赏的性格,而宝钗创作的诗,则表现了一种大家闺秀、端庄稳重的性格,可谓“诗如其人”。
除了以上四种功能外,古典小说中的诗词还有表达作者观点,交代历史背景等效应。
E. 《红楼梦》原著就是白话文的吗
《红楼梦》运用了白话写作,但不是白话文;
《红楼梦》原著使用的就是白话。即接近现代口语的语言,阅读起来障碍比较小。虽说里面有很多诗词,但这些诗词都是当时写小说所必须的,当时的小说都是文备众体,四大名著都是如此。
诗词是诗词只是小说的一个点缀,小说的主体文字大部分是白话,和文言文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而且虽然也会涉及到一些文文绉绉的语言,但这也就是当时的书面语,和文言文还是有区别的。就像写作文章,要使用书面语,但很多时候也是属于白话文的范畴的。
但不能简单地说《红楼梦》的语言是白话文,因为白话文在五四以后才正式在书面语中使用。《红楼梦》写于清末,时间上要早很多,所以里面的语言不是今天使用的白话文。而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当时口语的半文半白的创作语言。也即通常所说的白话小说。
(5)为什么古代小说都有诗词贴吧扩展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