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叫诸葛什么的武侠小说
① 诸葛青云的作品
处女作
1958底,张氏偶见卧龙生成名甚易,不禁技痒,遂取“诸葛青云”为笔名,撰写武侠处女作《墨剑双英》,祖述《蜀山》至宝紫青双剑封存之遗事,交由春秋出版社印行。盖有以“青云直上”之诸葛压倒“卧龙复生”之志,令人莞尔。但不知何故,《墨剑双英》只出了三集未完,他即应《自立晚报》之邀,连载发表《紫电青霜》(1959年)、《天心七剑》(1960年)姐妹作,以“武林十三奇”名震江湖!而书中武功最高的诸、葛双仙,分明是青云自况,可见其目无余子之一斑。后来诸葛与卧龙齐名,以诗言志,曾有“各以声华惊海宇”名句,其小说亦风靡一时。
创作渊源
从武侠创作渊源上来看,诸葛青云受还珠楼主最深,朱贞木次之,金庸又次之。尤其是他的文字、笔法、咏物、写景,乃至小说人物、奇禽怪蛇、玄功秘艺等等,几乎全面“还珠化”,殆有五六分神似。而其酷喜用“众女倒追男”及“一床多好”的爱情模式,则仿效朱贞木;回风舞柳,摇曳生姿。至于以五行方位比喻天下奇人异士者,则学步金庸;如《豆莞干戈》(1961年)、《夺魂旗》(1962年)等书皆是。
武侠风格
这样说,并不意味诸葛青云没有自己独创的小说风格;相反地,正因他国学功深,腹笥宽广,遂能立足于还珠楼主的奇幻武学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文采风流的专长;而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挥至极致,乃建立“才子型”武侠风格——与香港梁羽生同好,可谓无独有偶了。
成名之作
总之,诸葛青云以《紫电青霜》成名,旋辞去公职,专事武侠创作。其早期诸作如《一剑光寒十四州》(1960年)、《折剑为盟》(1961年)、《铁剑朱痕》(1961年)及《霹雳蔷薇》(1962年)等书,皆属佳构。尤以《夺魂旗》(1962年)套用朱贞木《罗刹夫人》故事布局,也弄出五个真假“夺魂旗”(此旗既是兵器亦为人物绰号),更富奇趣。卒能后来居上,成为诸葛青云最知名的武侠小说。1988年由金兰出版社出版最后一部作品《傲笑江湖》(续写金庸之《笑傲江湖》)。不特此也!由于《夺魂旗》开场之尸骨如山、血腥满地,竟促使销路激增,乃予稍后闻风而起、一哄而上的“鬼派”武侠小说起了恶劣的催化作用;遂造就出陈青云(也师法诸葛青云)、田歌等“鬼派”作家,小说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令人不忍卒睹!殆非其始料所及。
代笔者
关于为诸葛青云代笔者,曾先后有古龙、倪匡、司马紫烟、独孤红、隆中客(本名杨开湘)及萧瑟(本名武鸣)等人。特以《江湖夜雨十年灯》(一九六三年)一书,由诸葛开笔写第一集,古龙续写第二集,倪匡则由第三集续到第十集;以后至三十集全由司马紫烟续完,又破了一项代笔记录。其中司马紫烟与独孤红的笔名皆为诸葛青云所取。
作品集  编号  名称  年代  出版社  备注  01  墨剑双英  1958  春秋  处女作,未完  02  紫电青霜  1959  春秋  03  俏罗刹  1959  春秋  04  天心七剑荡群魔  1960  春秋  续《紫电青霜》  05  一剑光寒十四州  1960  春秋  06  夺魂旗  1961  春秋  07  半剑一铃  1961  春秋  08  杀伐世家  1961  春秋  09  折剑为盟  1961  春秋  10  豆蔻干戈  1961  春秋  11  铁剑朱痕  1961  春秋  12  霹雳蔷薇  1962  春秋  13  江湖夜雨十年灯  1963  春秋  本书曾由古龙、倪匡接写,经由司马紫烟代笔完成(有续集)  14  浩歌行  1963  春秋  15  玉女黄衫  1963  春秋  16  碧落红尘  1963  春秋  17  劫火红莲  1963  春秋  又称“玉杖昆仑”  18  碧玉青萍  1963  真善美  19  剑海情天  1964  春秋  20  武林八修  1964  春秋  21  墨羽青骢  1964  春秋  22  弹剑江湖  1964  真善美  23.  女双雄  1964  春秋  24  血掌龙幡  1965  大美  独孤红代笔  25  北令南幡  1965  四维  26  书剑春秋  1965  真善美  27  金手书生  1965  大美  28  霸王裙  1966  四维  29  四海群龙传  1966  春秋  30  铁板铜琶  1966  春秋  31  咆哮红颜  1967  真善美  32  大情侠  1967  真善美  33  八菩萨  1967  大美  34  梅花血  1967  春秋  35  武林三凤  1968  春秋  36  孽海慈航  1968  真善美  37  霸海争雄  1968  春秋  38  血连环  1968  真善美  39  剑戟公侯  1969  春秋  40.  洛阳侠少洛阳桥  1969  春秋  41  剑道天心  1969  春秋  42  五凤朝阳  1969  春秋  43  十二神龙十二钗  1971  春秋  44  美人如玉剑如虹  1971  春秋  45  五霸图  1976  南琪  46  红剑红楼  1977  大美  47  朱唇令  1978  春秋  48.  江湖路  1979  万盛  49  阴阳谷  1979  南琪  50  武林七杀  1979  南琪  51  鬼斧神工  1980  春秋  52  石头大侠  1980  金兰  53  九剑群花  1981  金兰  54  孤星冷月寒霜  1981  金兰  55  五霸七雄  1981  金兰  56  酆都玉女  1982  金兰  57  九劫燕支  1983  金兰  58  万里江湖  1984  金兰  59  大宝传奇  1986  金兰  续写金庸《鹿鼎记》  60  傲笑江湖  1988  金兰  续写金庸《笑傲江湖》  写作特点
自50年代勃兴的台湾武侠小说,其名家既能融合“北派五大家”之优长,又能各出机杼,转形易胎而作。诸葛青云为其中佼佼者,作为还珠楼主的私淑弟子,他才华横溢、想象奇诡。其作品文字笔法、写景状物、人物塑造、奇禽怪兽与玄功秘艺等等颇得还珠神韵,又能创新发展,因而更能引人入胜。其珠圆玉润之优美行文,如诗如画之境物描摹,台湾无人能出其左;说到奇幻,诸葛青云虽不写飞剑侠客、神魔斗法,却另有奇妙,更具魔幻、奇异的色彩。在《紫电青霜》中,白鹦鹉不仅能作人言,且清音婉转,颇具辩才,更能与人谈诗;而以流传千古的《满江红》、《正气歌》之慷慨悲歌破邪魔的“六贼妙音”真可谓奇思妙想、别出心裁;文中“祭剑”、“三蛇生死宴”之诡怪生猛无不出人意料,使人大开眼界。不凡构思与匠心独运处,非大家不能为也。
善写情事
诸葛青云善写情事,其“风流多情”直接承继于北派“言情”高手朱贞木。然而“情”到了诸葛青云手中,更显恣肆浪幔,更显风流多元。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前期作品如《半剑一铃》、《折剑为盟》、《铁剑朱痕》、《弹剑江湖》等书,均以“剑”为名;而后的作品如《豆蔻干戈》、《玉女黄衫》、《劫火红莲》、《五凤朝阳》、《红剑红楼》、《咆哮红颜》等,则皆有红粉妆点。利剑配佳人,刚健衬袅娜,摇曳多姿的人物故事,总离不开一个“情”字。或天使之爱如出水芙蓉纤尘不染,或情人之恋如火如荼灵肉合一,皆风流蕴藉,令人心仪;而温馨漫缈的少女情怀,醇香迷人的烈妇心态,以及欲壑难填的淫娃荡妇之柔肌媚骨、冶艳狎姿,更是刻画入微、纤毫毕呈。诸葛青云写有情人以“情”入手,写无情者之阴狠毒辣、狰狞恐怖也是因“情”而生。所谓荼毒生灵者也是“由情生孽”。颇得先辈佛学心法之妙。盖佛家所谓七情即指:喜、怒、忧、惧、爱、憎、欲。端的好一个“情”字了得。
国学功底
同时,诸葛青云国学功底深厚,对传统文学颇具造诣;因此,能充分发挥其“文采风流”的专长,小说写得潇洒俊逸、文采斐然。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诸葛青云总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正惟其善写文采风流的江湖儿女私情,又满篇的诗词歌赋,才有台湾“才子佳人第—人”之誉。此与香港名家梁羽生同好,堪称台港“双璧”!诸葛青云前后共写下60余部作品,时至今日,这些波澜壮阔、气韵生动的作品,仍是台湾及海外华文世界争相传阅的读物,果真应验了作家以不老神仙与冷云仙子的自况,可谓青云不老,常读常新。

② 武侠小说《金手书生》的作者是谁
金手书生
作者:诸葛青云
“师弟不必悲伤,你只要设法杀死‘江心毒妇’欧??美,替我报仇便了。”“紫龙罗汉”钢牙挫处,点头说道:“小弟少时便与那欧阳美拚死一战。”“赤龙罗汉”摇头叹道:“拚死何用?欧阳美的一身武学,本就比我还高,你怎会是她对手?”“紫龙罗汉”听出师兄的言外之意,赶紧问道:“师兄是否有甚么特殊报仇妙策?”“赤龙罗汉”露出一种阴恻恻的得意笑容,未答‘紫龙罗汉”所问,反而向他问道:“师弟你总应诙知道我最拿手的是什么功...
诸葛青云,本名张建新(1929年-1996年)。台北行政专科学校(即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前身)毕业,曾任"总统府第一局"科员。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界,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并称台湾武侠四大家。著作有《紫电青霜》、《夺魂旗》、《傲笑江湖》等,深受武侠迷的喜爱。
③ 有本很老的武侠小说,主角叫诸葛凌云应该武器是绑在袖子里的飞刀,,有个女的叫雪儿,还有个很厉害的女的
仙剑诛魔,剑宗作品。网上找不到,只有实体书籍。希望采纳!!!
④ 璇歌憶闈掍簯姝︿緺灏忚存槸鍚﹀煎緱璐涔
鏄銆傝歌憶闈掍簯姝︿緺灏忚翠互浼犵粺姝︿緺鍏冪礌涓哄熀纭锛岃瀺鍚堜簡涓瀹氱殑鐜勫够銆佷粰渚犵瓑鍏冪礌锛屽叿鏈夎緝楂樼殑瑙傝祻鎬у拰濞变箰鎬э紝娣卞彈骞垮ぇ璇昏呭枩鐖憋紝鍥犳ゅ煎緱璐涔般傝歌憶闈掍簯鐨勬︿緺灏忚村湪甯傞潰涓婄殑鍑虹増鍝佽川杈冮珮锛岃呭抚绮剧編锛岀焊寮犺川閲忓ソ锛屾暣浣撶殑瑙嗚夋晥鏋滆緝涓哄嚭鑹诧紝鍙浠ヤ綔涓轰釜浜烘枃瀛︽敹钘忕殑涓閮ㄥ垎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