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① 從哪些角度可以分析女性形象比如Shirley Jackso的小說The lottery中的女性形象
額,我個人覺得要是真真了解和分析女性形象,會涉及很多的方面。比如: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文化教育、言語舉止、神態動作等等的方面。如果是小說的話,我覺得主要還是看作者所要表達或者他想賦予他小說中的人物的特點與形象。因為每一位作者都有他們個人或者他們所處環境的感與悟、還有形象化的想像空間的相結合。要想了解分析的話,就要了解作者的思想。但是很抱歉我沒看過這本小說,所以不了解你所說的Shirley Jackso的小說The lottery中的女性形象。
② 茅盾《蝕》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是什麼
一、茅盾《蝕》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是:
1、傳統東方型女性:
如《幻滅》中的靜女士,《動搖》中的方太太等;
2、西方型時代女性:
如《幻滅》中的慧女士,《動搖》中的孫舞陽,《追求》中的章秋柳等。
在《蝕》中,大家可以很明顯地發現茅盾的一種創作傾向,一揚一抑,即對時代女性進行贊美與謳歌,而對傳統的東方女性,則未給予過多的認可。
二、作品簡介:
《蝕》三部曲,包括三個略帶連續性的中篇:
《幻滅》(發表於1927年)、《動搖》《追求》(1928年先後完成)。
通過對革命分子心靈世界細膩的描寫,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後革命營壘中存在的矛盾與分化。《蝕》從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心理歷程的獨特角度來反映大革命,絲毫不迴避歷史教訓,顯示了茅盾對中國革命及中國社會的認識、把握以及清醒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
③ 從名著中走出的經典女性形象 (一些經典形象的介紹)
首當其沖:王熙鳳.鄧捷扮演的鳳辣子充分展示了古代女強人的風范.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外國的有: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
④ 外國文學史上女性形象的發展。。。
一. 英國女小說家的創作共同特點
19世紀的法國文壇,唯一的知名女作家是浪漫主義小說家喬治·桑,她用這個這個男性的筆名載入史冊。然而在英國的19世紀,有奧斯汀,勃朗特,蓋斯凱爾夫人、喬治·愛略特等一批女作家。這些女作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首先都表現了當時出現的女性主義思想,通過小說表達婦女的權利。奧斯丁的小說寫中產階級日常生活,描寫精緻,語言幽默,通過締結一門好婚姻尋求婦女的出路,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勃朗特三姐妹的創作具有傳奇色彩。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是一部家庭女教師的獨立宣言,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充滿狂放的激情,愛恨情仇交織在一起。蓋斯凱爾夫人描寫了工人生活。喬治·愛略特在小說中探討倫理道德問題,對人有深厚的同情。其次,19世紀英國女作家的創作題材主要是日常家居生活、個人情感、鄉村生活,較少社會大題材。這與婦女的生活天地有關。婦女被限制在家庭,她們的創作在當時不被社會普遍承認。她們處於邊緣文化的地位,常常受到男性評論家的嘲笑。 再次,女作家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寫進小說,這本身是一種爭取婦女的話語權利行為,她們的個人體驗成為被遮蔽的婦女的集體記憶,以及一個時代的日常生活記憶。
二.作家及其作品與評價
時間
作家
發表署名
內容
代表作
評價
19世紀初
簡·奧斯汀
匿名
戀愛婚姻
現實主義小說《傲慢與偏見》
女人中最晚么的藝術家
19世紀中期
夏洛特·勃朗特
中性筆名
女性獨立
《簡愛》
勃朗特峭壁
……
艾米莉·勃朗特
中性筆名
愛情復仇
《呼嘯山莊》
……
蓋斯凱爾夫人
真名
勞資斗爭
《瑪莉·巴頓》
19世紀後期
喬治·艾略特
男性筆名
鄉村生活
《瓦爾登湖》
為什麼我要特地把發表署名也列舉呢?這也同樣與女性長期受到壓制有關系,這里不做過多的介紹。
一.小說在藝術創作主要表現出這樣幾個方面的特色:
第一, 作品體現出女作家豐富的藝術想像力。
第二, 作品具有復雜而獨創的情節結構。
第三, 作者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第四, 作者用生動的場景和自然環境來渲染營造作品的氣氛。
第五, 鮮明的個性化風格的語言。
好了,這就是19世紀英國女作家及其作品,是不是有些零亂。當然除了以上的列舉外,再向大家推薦幾部作品:奧斯汀的哥特小說《諾桑覺寺》,感傷小說《理智與情感》,現實主義小說《愛瑪》《勸導》等。
當然,在外國文學史璀璨的文學長廊上並非只有19世紀的英國出現了女性形象,只是這個時期的女性文學對於外國文學史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值得我們喜愛文學的人去深刻研究的。下面我再列舉一些其他不同時期的女性形象,但由於學識有限,無法列舉的全面,希望大家諒解。僅供參考。
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中的麥克白夫人,
格林童話中嫉妒白雪公主的皇後,
勞倫斯小說《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中的白黛,
古希臘史詩 《伊利亞特》里的重要人物海倫以及希臘神話中的眾多女性形象。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
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
等等,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⑤ 外國文學名著中的女性形象都有誰啊
《簡愛》里的女主角簡愛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感情熾烈,敢於追求真正意義上、完整的愛情《飄》郝思嘉, 郝思嘉的堅毅一直是本書的一大亮點,賦予其黑色,因為黑色有純粹的一面,如思嘉對生活終極堅定的信仰;黑色還有模糊的一面,如思嘉在夜霧中奔跑的迷茫,因為她一直看不清真愛的對象。
⑥ 沈從文小說里的女性形象可以參考哪些文獻
別人都說如果出納粹從文學角度上看,沈從文應該排名第一,呵呵,當然排名沒有意義 《邊城》 裡面的翠翠天真可愛,很惹人喜歡 呀 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如蕤集》《從文小說習作選》《新與舊》《主婦集》《春燈集》《黑鳳集》等,中長篇《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雲南看雲集》等。
⑦ 松隱漫錄中的女性形象
我國古代小說,源遠流長,作品繁復,在明清時期達到顛峰。明清小說向來以委婉曲折的情節、細膩生動的描寫,夾雜人物的愛恨情仇吸引廣大讀者,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瑰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文章都是選自明清時期流傳頗為廣泛的幾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分別為明朝馮夢龍的《情史》、清朝王韜的《凇隱漫錄》及長白浩歌子的《螢窗異草》。主要譯者董純女士長期從事文學作品翻譯,於1991年接受巴黎《歐洲時報》聘請,創辦法語文化雜志《絲綢之路》,並擔任主筆,目前為《歐洲時報》編輯,法國國際電視台特約評論員。\r\n\r\n豆瓣成員常用的標簽(共2個) · · · · · ·
⑧ 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
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花木蘭為例:
木蘭這個形象,在中國歷史文獻中曾經出現過許多次。從南北朝開始,「木蘭」這個名字就曾經出現在許多部中國的古籍之中。而在《新、舊唐書》里,也都可能找到一些關於女中豪傑領兵作戰,並立下卓越戰功的類似記載。在唐朝時,詩人韋元甫所寫的《木蘭歌》也被收錄在了《全唐詩》里,在其中木蘭故事的大致輪廓,比如替父從軍,男扮女裝,戰友十年不知女兒身等要素都已經具備了。
不過在北宋文人郭茂倩所編纂的《樂府詩集》里,卻收錄了一首《木蘭詩》,其中講的也是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而且明顯比《木蘭歌》顯得更為古樸。而郭茂倩在編纂《樂府詩集》時,說這首《木蘭詩》是引自南陳朝的古詩集《古今樂錄》,並暗示這是一首北朝的民歌。所以木蘭的文學形象很可能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8)科幻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擴展閱讀
隋唐時代的關於「木蘭」的記載也大多語焉不詳,很難確定當時具體是什麼人在和什麼敵人作戰。不過在當時,有一個人相對比較確定的經歷倒是也可以被視為花木蘭這個文學形象的原型之一,她就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女平陽昭公主。史書上沒有記載這個平陽昭公主的名字,在李淵起事反隋時,她和自己的夫君住在仍被隋朝控制的長安。
她知道自己父親起事之後,先讓自己的夫君柴紹孤身出逃,自己也離開長安,散盡家財之後廣招各路豪傑,響應父親起事。史書記載後來平陽昭公主的軍隊曾一度發展到7萬多人,最後與李世民攻擊長安的軍隊會師,為唐朝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唐朝建立僅僅4年之後,平陽昭公主就不幸離世。而從她的傳奇經歷里,其實是可以看到一點花
⑨ 亦舒筆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亦舒筆下的典型女性形象分析:
(一)菟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以《喜寶》中的喜寶為例
《喜寶》這部作品有著明顯的時代印記、地域風韻。在很多時候,姜喜寶掙扎過,她想離開,她明白,愛情這東西足夠的奢侈。當她發現自己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但她卻從未真正的快樂過,她想離開,可是深陷那樣的泥潭又談何容易?在這個泛濫的時代里,喜寶就那樣開始變得麻木不仁,失去了自己的靈魂。
(二)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以《七姐妹》中的沈尹白為例
在這部作品中,尹白是一個絕對正面的角色。毫無疑問,尹白是值得贊賞的。誰會忍心讓像尹白這樣磊落,這樣獨立,這樣能乾的女子,永遠沒有屬於自己的春天呢?所以,在故事的末尾,作者還是出於私心,讓沈尹白在飛往溫哥華的幾萬米高空上開始了另一段新的感情生活。一切也正如尹白所說,春雷過後,便是驚蟄。一切苦,一切難,已經過去,只要堅持最本真的自己,自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三)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以《香雪海》中的香雪海為例
在這本書里,最感動和羨慕的,就是香雪海的淡然。那種在絕症面前的堅強,愛情面前的大氣,以至最後的離去么的瀟灑,還有讓人人心疼的無奈。是的,香雪海不漂亮,這在亦舒的作品裡是不多見的,但是亦舒卻把一切的除了外貌上的美麗全部都毫不慳吝的給了她。我想也許,亦舒是喜歡這種淡然與瀟灑的,她想讓我們明白,一個不漂亮的甚至有些柔弱的女子也是可以如此的拿得起放的下,包括世人最為珍惜的事物。大雄的出現,無疑是及時的,好似為香雪海的生命畫上了一個鮮艷美麗的終止符,讓香雪海的生命能夠不那麼暗淡。
⑩ 哪些現當代文學作品中描寫了女性形象
現代作家中,廬隱、丁玲集中描寫了許多女性形象,比如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日記》,另外茅盾等大家的作品中也出現了女性形象。在現代文學史上,對女性形象描寫最多、刻畫最出色的當數張愛玲。
張愛玲通過刻畫滬港兩地中的小人物、飲食男女,意在深入挖掘國民性。她筆下的白流蘇(《傾城之戀》)、葛薇龍《沉香屑》、孟煙鸝《紅玫瑰與白玫瑰》、曹七巧《金鎖記》等人物,幾乎都填補了中國文學史上同類人物形象的空白,其中尤以曹七巧的塑造最為成功,形象的刻畫了金錢枷鎖下扭曲的人性和情感,其筆力的深度幾乎無人超越,《金鎖記》也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獲」。
當代作家中,許多作家都將女性作為自己描寫的對象。楊沫筆下的《青春之歌》中就塑造了林道靜這樣一個典型的女性形象,這是一個逐步走出束縛,在他人的指引下,由知識分子逐步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新女性形象。在林道靜的身上,有作者自己人生經歷的影子,她集中反映了當時女性的思想和成長道路,成為50年代影響一代人的作品。近幾十年,王安憶成為女性形象的主要寫手,在她的力作《長恨歌》中,塑造了王琦瑤這樣一個上海女子的情愛和人性經歷,從女學生到滬上淑媛再到生活在新社會中的種種經歷,這是一個時期上海女子的典型代表;另一位海外作家嚴歌苓也不遺餘力的塑造了許多女性形象如《小姨多鶴》中的多鶴,《少女小漁》中的小漁等,通過這些社會底層的女性,傳達出作者對於人性的深刻思考。將社會冷暖藏在女性的一舉一動和愛恨情仇中。
女性形象幾乎是所有文學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上面列舉的是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樓上回答的是一些大眾文學作品,與精英文學還是有區別之處,不過現在的文學史研究幾乎很少涉及這些大眾文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