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作家楊平
❶ 科幻世界的倒社風波
《科幻世界》的「倒社風波」被評為2010十大文化事件
「我們的科幻,已經到了不得不背水一戰的時刻。」 2010年3月21日下午5時40分,一條名為《科幻世界致全國幻迷公開信,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帖子出現在了豆瓣等論壇上。帖子署名「科幻世界全體員工」,公開信以《科幻世界》雜志社員工的口吻質疑社長兼總編輯李昶,稱「雜志社一把手李昶同志不懂裝懂瞎指揮、不作為乃至胡作為」,這本有31年歷史的雜志已經到了「極其關鍵的危機時刻」,「隨時可能出現全體編輯集體辭職,中國科幻最後的一面旗幟將不復存在!」,並要求撤銷李昶一切職務。
2010年4月1日上午四川省科協機關黨委副書記李大用表示,四川省科協黨組31日對《科幻世界》雜志編輯集體要求撤銷社長職務的事件做出階段性處置,決定暫停李昶的社長、總編輯職務,並要求李昶配合處理遺留的刊號合作問題。
《科幻世界》雖偏居西南,但名聲顯赫,是全球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
許多國際知名的科幻作家因這本「小眾雜志」而對中國著迷。英國的暢銷科幻作家尼爾·蓋曼甚至將這本雜志視為「我在中國的家」。
今天已成為科幻作家的楊平,還記得自己1996年時來到編輯部,盡管當時沒有發表過任何作品,但「一把年紀的老編輯鄧吉剛老師陪我滿成都玩,只是為了表達對潛在作者的關愛」。
生長於內蒙古赤峰礦區的飛氘,在《科幻世界》陪伴下度過了整個中學時代。如今,他已經是這本雜志的主力作者。在「沒有圖書館」的家鄉,「這種意外的相逢,整個改變了我的生活」。
為探究竟,中國青年報記者赴成都,針對公開信所涉及的內容進行調查。
最先接受采訪的是一群憤怒的編輯。「家醜不應外揚,但我們實在無法忍受了。」其中一人說。
空降的一把手,「不討論」的總編輯
公開信選擇在社長兼總編輯李昶赴台灣公幹期間發表。信中要求:「撤銷李昶同志在雜志社的一切職務,重新公開選舉一位業務素質高且能夠帶領科幻世界走出迷茫的新領導!」
事實上,這封公開信的醞釀時間長達兩個月。去年年末,一次「封面事件」成為「倒社長」的導火索。一向以精美的原創科幻畫作為封面的《科幻世界》,李昶卻突然通知,用一張雜志在四川大學辦講座時的照片做封面。編輯們懷疑,這又是李由於「省錢已經達到了病態的地步」而作出的決定,因為一張正常封面畫的價格是2000元。 編輯們和一把手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沖突。李昶至今想不明白,自己的提議怎麼就會引起這樣強烈的反對。
最終,這期雜志在進印刷廠前還是恢復慣例,封面換成了一幅展示「漫射粒子將光線散射到城市每一個角落」的科幻畫。
因為「害怕同樣的事情還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在茶館里舉行的編輯會上,一個編輯憤怒地摔破了茶杯。他們決定以公開信的方式尋求解決之道。
中國青年報記者經采訪證實,這家雜志社內部仍有編輯對這種公開宣戰的行為持觀望態度,但大部分編輯表示,「公開信的內容屬實」、「能夠代表我們的立場」。
為什麼最終選擇去台灣時發表公開信?「他常常炫耀自己有後台,所以我們才選擇這個時機」,一個編輯告訴記者。公開信中羅列了李昶的7項所作所為,而「李昶同志多次在各種場合和會議上炫耀他的上層關系網,狐假虎威,警告想要上告的員工不要以卵擊石」正是其中一條。
編輯們心中對所謂「後台」的擔憂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冬。當時,雜志社「老人」、總編輯秦莉被突然調走,李昶則未經公示即由《國防時報》調入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的《科幻世界》,他也成了第一個從未在這本特殊的小眾雜志工作過就任職的「一把手」。 四川省科協的一位老幹部對此很詫異:1998年李昶曾在科協下屬的《四川科技報》任負責人,「因為在報社表現不佳才被調走,轉了一圈,他竟然又有能量回到科協」。
老讀者們開始發覺這份雜志上有了「細微但刺眼」的改變。曾經在將近10年的時間里雷打不動地在封二放置「科學」欄目。因為編輯們相信,「只有多講科學,硬科幻小說才能繁盛起來」。但就在2010年2月份的這一期雜志上,已經固執了多年的編輯們失去了力量,封二彩頁赫然變為電子游戲廣告。盡管利用彩頁做廣告是流行雜志的大趨勢,但科幻迷們開始追問,「為什麼廣告可以代替科學?」 編輯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據一些老員工介紹,李昶自從進入雜志社就解散了原有的廣告部,並將雜志廣告外包給四川興聚仁廣告公司。這份「僅由李昶一人簽署」的廣告合同被稱為「喪權辱國」,因為合同規定「雜志的所有版面都可以被廣告佔用」。《科幻世界》員工稱,該廣告公司的老總是「李昶同志在《國防時報》工作時的下屬」。 李昶感到很委屈。他並不否認廣告公司負責人的確「本身就是朋友」,但他聲稱,自己進入雜志社前,「根本沒有廣告,而現在的廣告公司每月都能交給雜志社幾萬塊錢」。
然而有「較真兒」的員工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他們算了一筆賬:科幻世界雜志社旗下的期刊,僅以《科幻世界》為例,「2010年頭3期雜志共刊登整版彩頁廣告18個、整版黑白廣告5個,按雜志社通常的收費標准計算,廣告收益應在60萬元以上」。「幾十萬和幾萬,中間的差額哪裡去了?」員工們追問。 李昶並沒有對這個數字作出回應,但他表示,必要時可以給記者看合同的原件,「只是現在時機未到」。
「因為佔了他們的版面,他們就反對。」李昶認為這才是編輯們反對廣告的主因。 盡管他從未有過幻想類雜志的編輯經驗,但在員工心目中,這位總編輯似乎很有自信,「他的口頭禪就是,『沒得必要,不討論』。」
當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向李昶求證時,他說:「《科幻世界》就是一本雜志,有什麼需要一天到晚討論的呢?」 隨即,他強調自己其實「沒什麼精力參與編輯會議」。但這並不妨礙他提出諸多令編輯不滿的辦刊理念,諸如「讓中文編輯寫小說,讓譯文編輯翻譯,讓美術編輯畫圖」。
雜志社旗下的《飛·奇幻世界》盡管不是李氏改革的重點,但也成為理念交鋒的戰場。李昶曾要求這本雜志「用四分之一的頁碼來做退稿選登」,這個想法被一位編輯不客氣地稱為「很扯淡」。最終,在編輯「爭取了很久」之後,改為「選登片斷」。由於實在不能認同領導的種種辦刊理念,這個編輯選擇辭職離開。
然而讓這群科幻編輯更無法想像的「荒唐事」還在後面。
「我們陸續接到讀者電話,說在報攤上看到我們科幻世界雜志社又辦了新雜志。」編輯們這才意識到,「科幻世界」的招牌可能被人盜用了。
為了搞清楚究竟有多少本「野雜志」,他們費了不少力氣。最終發現,除了雜志社旗下原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譯文》、《飛·奇幻世界》和《小牛頓》這4本刊物外,市場上又冒出了5本此前聞所未聞但卻印有「李昶總編」、「科幻世界雜志社主辦」字樣的刊物。
這些雜志涉及房產、育兒、教育等多種內容。經過對比分析,編輯們發現,雜志社擁有刊號的《商》被拆為旬刊,除《商·蜀商》屬合作刊物外,其餘兩刊《商·瞬》、《商·成都買房》均為使用同一個刊號的「非法出版物」。他們懷疑,李昶私自將科幻世界雜志社的刊號拿來出租或出售。
這個懷疑一旦被證實,則意味著對《國家期刊條例》的嚴重違反。條例第36條規定:「期刊出版單位不得出賣、出租、轉讓本單位名稱及所出版期刊的刊號、名稱、版面。」
李昶並不認為這屬於「一號多刊」。「我們的運作有一段時間了,這種方式也不是我獨創的。」他說,更何況,「那是我們的雜志,(總編一欄)不寫我寫誰呢?」
在公開信事件發生後的第8天,這些備受爭議的出版物終於被送到四川省新聞出版局。此後,記者采訪到該局的一位官員。他表示,「有些刊物原來確實沒看到過」,但是否屬於非法操作「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並拒絕給出調查進行的明確日程。
這並不是唯一一個在這起事件的調查中進度緩慢的部門。此前,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機關黨委副書記、人事部部長、紀檢專員李大用是最早開始調查此事的官員之一。但在事件發生後的第5天,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仍舊「不知道李昶此次去台灣的公幹項目,也不知道他何時回來」。 這樣緩慢的調查效率,讓編輯們和很多忠實讀者不解。
苦裡的熱鬧,沉悶里的窒息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科幻世界。」李昶堅持為自己辯白,編輯的指責讓他覺得委屈。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多,這本刊物的質量和銷量並沒有出現急速的下跌。編輯和讀者都承認,它的影響力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緩慢地走下坡路了。
有人進行了一項「純技術分析」,經過調查,「《科幻世界》每本的傳閱率在4~6人」,保守估計,「20年裡,全中國有2.3億人次讀過這本雜志」。直到閱讀種類極其豐富的今天,它仍然保持著月發行量13萬份的數字——然而比起2001年的發行最高峰,這已整整減少了28萬份。
來了「一個不懂行的社長」,並不是這家31歲的雜志社第一次經歷困境。
《科幻世界》最困難的時候,曾經只有4個編輯苦撐。1990年,時任總編輯申請舉辦世界科幻協會年會,在沖破了國內的輿論阻力後,這個瘦瘦的女人坐了7天7夜的火車,從中國趕赴荷蘭,最終在海牙年會上擊敗波蘭,獲得1991年年會的舉辦權。從此,世界才知道,中國「居然」還有一本科幻雜志。
在那樣艱難的時期,編輯們還是堅持每年至少召開一次筆會,見見作者。第二任總還記得,他曾在火車站里凍了一宿,卻只接到了兩個「從來沒聽說過的作者」。即便如此,4個編輯和七八個作者,「擠在招待所里也開了一場筆會」。
1997年,《科幻世界》在北京舉辦國際科幻大會,譚楷和後來接任總編的房間成了「科幻迷的會客廳」,經常是五六個科幻迷「聊到深夜,就擠一擠,睡在地板上,天亮前肚子餓了,把小冰箱洗劫一空」。
2009年5月,科幻世界雜志社本該迎來30周年社慶,已經退休了的譚楷卻「沒聽說社裡有什麼動靜」,甚至連原本一年一度的筆會都擱淺了。這個66歲的老人焦慮萬分,自己買了一個大蛋糕送到雜志社去。「當時我特別難受。拿得起,放不下啊。」他說。2009年5月《科幻世界》整個編輯部里安靜得近乎沉悶。
外界曾經懷疑,這是一場因薪酬待遇問題而「集體大爆發」的行動。但參與此事的一個編輯公開了自己的收入,表示「來到雜志社之後,節縮了部分編輯的編輯費和欄目撰稿費用,但同時增加了員工福利費用,包括節日獎金和年度績效獎金,整體而言編輯收入比之前事實上略有上升」。
「我們是因為理想才留在這本雜志,如果是因為薪水,我們早離開了。」一個曾經在廣告公司工作的人,在雜志社做編輯後,「薪水立減一半,只有1800塊」。在這里,幾年不調工資也並不稀奇。 在熟悉他們的人看來,這些寫科幻、編科幻的人,幾乎都是些「不太物質的人」,「只要不是傷害這本雜志,一切都可以容忍」。
2009年調查還在繼續,沒有人能預測最終結果。「如果李昶不離開怎麼辦?」有人問。「那我們就離開。」編輯們說,「畢竟,自由不是全無代價。」
但這里幾乎已經是「中國科幻的最後一塊領地」了。2001年,《科幻海洋》停刊;2003年,《夢想者》停刊;2004年,《科幻世界畫刊·驚奇檔案》停刊;2005年,《幻想》停刊;2007年,《世界科幻博覽》停刊;2008年,《幻想縱橫》停刊……從2001年到2008年,國內至少有10本幻想類雜志停刊,死因大多「不詳」,外界猜測多是由於「銷量不佳和資金缺乏」。2013年《飛·奇幻世界》停刊。 如今,1994年創刊的《科幻大王》仍在堅持,但卻限於郵局訂閱,「很多科幻迷甚至都沒聽說過」。
《科幻世界》會成為這份「死亡名錄」上的一行字嗎?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這明顯就是官僚,外行領導內行……如果再這樣下去,《科幻世界》肯定完蛋。」
一個在科幻夢想伴隨下長大的讀者,如今發出這樣的呼籲:「對我而言,《科幻世界》不僅是一份地方刊物,更是我和無數像我一樣的人,在這艱苦拼搏、冷漠現實的世界中,一處珍貴的夢想放飛之地。想要什麼,盡管拿去。但是……請把科幻留給科幻。」
2010年9月26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紀委李大用書記來雜志社宣布了省科協黨組於8月30日作出的關於李昶的處理決定:正式免去李昶科幻世界雜志社社長、總編輯職務,由副社長劉成樹全面主持工作。
《科幻世界》雜志社2010年9月26日晚在其新浪微博上透露,四川省科協黨組正式免去李昶《科幻世界》雜志社社長、總編輯職務,由副社長劉成樹全面主持工作。
❷ 第一部科幻小說是什麼
1
1818年,年僅二十歲的英國女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
2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走上創作之路】
1828年,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海底兩萬里》 《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3
阿特·布奇沃德 埃德加·賴斯·巴勒斯 阿西莫夫 安東尼·吉爾伯特
彼埃爾·伽馬拉 別利亞耶夫 布瑞恩·斯坦伯利福
陳勇 程東 崔西·西克曼
達世新 大衛·赫爾 德·比連金 杜漸
弗雷德里克·波爾 弗雷德里克·布朗 弗里茨·萊伯 馮尼古特 馮尼格特
哈里·哈里森 韓松 郝曉波 赫·齊·威爾斯 霍炬
基·布雷切夫 江漸離 傑恩·沃爾夫 傑克·芬尼 景星
空門 寬齊 克拉克
雷·布拉德伯雷 雷·布雷德伯里 凌晨 劉興詩 柳文楊 魯衛 綠楊 羅伯特·海因萊因 羅伯特·希克萊 羅爾夫·豪夫曼 羅森 羅琳 洛夫克拉夫特
莫仁
倪匡 怒加
帕莫拉·薩根 潘海天
Q喬治·盧卡斯
RR·A·薩爾瓦多 儒勒·凡爾納
施彤宇 斯蒂芬·金 蘇珊·西瓦茲 蘇學軍 蘇逸平 隨心玫
譚劍 特利·比松 田中芳樹 童恩正 托爾金
王晉康 威爾斯 威廉·厄普森 無極 威爾斯
蕭建亨 蕭志勇 星河 星新一 宣昌發 西馬克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 楊平 英子 尤異 宇無名 約翰·瓦利
詹姆斯·岡恩 詹姆斯·考西 張系國 趙海虹 鄭軍 鄭文光 周宇坤
❸ 求近現代的中國科幻小說家,要有名的,越多越好
葉永烈
鄭文光
潘家錚
王晉康
劉慈欣
韓松
吳岩
趙海虹
劉維佳
柳文揚
長狹
江波
倪匡
何夕
拉拉
星河
凌晨
鄭軍
陳楸帆
夏笳
吳弼川
楊平
楊鵬
長鋏
飛氘
蘇學軍
推薦你來這里找資料:http://www.sfbooks.cn
❹ 求好心人分享《楊平科幻作品選》電子書pdf格式百度資源
楊平科幻作品選
鏈接:
❺ 關於文玩的小說 主角叫楊平
《文玩天下》作者:斯達克
❻ 世界科幻小說家都有哪些,從有科幻一詞開始算起
阿特·布奇沃德 埃德加·賴斯·巴勒斯 阿西莫夫 安東尼·吉爾伯特
彼埃爾·伽馬拉 別利亞耶夫 布瑞恩·斯坦伯利福
陳勇 程東 崔西·西克曼
達世新 大衛·赫爾 德·比連金 杜漸
弗雷德里克·波爾 弗雷德里克·布朗 弗里茨·萊伯 馮尼古特 馮尼格特
哈里·哈里森 韓松 郝曉波 赫·齊·威爾斯 霍炬
基·布雷切夫 江漸離 傑恩·沃爾夫 傑克·芬尼 景星
空門 寬齊 克拉克
雷·布拉德伯雷 雷·布雷德伯里 凌晨 劉興詩 柳文楊 魯衛 綠楊 羅伯特·海因萊因 羅伯特·希克萊 羅爾夫·豪夫曼 羅森 羅琳 洛夫克拉夫特
莫仁
倪匡 怒加
帕莫拉·薩根 潘海天
Q喬治·盧卡斯
RR·A·薩爾瓦多 儒勒·凡爾納
施彤宇 斯蒂芬·金 蘇珊·西瓦茲 蘇學軍 蘇逸平 隨心玫
譚劍 特利·比松 田中芳樹 童恩正 托爾金
王晉康 威爾斯 威廉·厄普森 無極 威爾斯
蕭建亨 蕭志勇 星河 星新一 宣昌發 西馬克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 楊平 英子 尤異 宇無名 約翰·瓦利
詹姆斯·岡恩 詹姆斯·考西 張系國 趙海虹 鄭軍 鄭文光 周宇坤
❼ 有關於科幻的資料
【類別】
創意科幻類
象徵類科幻
傳奇科幻類
反科幻
元科幻
【科幻風格】
語言科幻類
抒情科幻類
幽默科幻類
荒誕科幻類
恐怖類科幻
【中國科幻作家】
劉慈欣現在是中國科幻界的領軍人物,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他的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
王晉康作品重視人物塑造,背景多選擇中國,題材以生物學為主,主旨宏大帶有深刻的思辨色彩。
何夕作品思想宏偉奇特,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和文學感染力。
吳岩老師是中國第一個在高等學府里開辦科幻選修課的人,星河、楊平、嚴蓬、楊鵬等眾多科幻作者都是從他辦的班裡走出來的科幻新星。同時他為中國科幻走出國門做出了重大貢獻。
韓松是目前中國第三代科幻作者中僅有的文學碩士,他的文章以思想性見長,內涵深刻,震撼心靈。
星河是近幾年來在中國科幻文學界崛起的最明亮的一顆星。他的前期作品主要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和特色的英雄主義、個性化的語言、精彩的情節為中國科幻開拓了一片新天地。
潘海天的文章很像雨後那一道美麗的虹,秀麗而壯美。許多人的文章看過一遍,就再也沒有必要看第二篇,而潘海天的每一篇文章你可以看上三四遍,然後再去回味,意境還是很美。
周宇坤當前最具上升勢頭的年輕科幻作者,98年度銀河獎一等獎得主,他是目前為數極少的硬科幻作者之一,縝密的情節描寫是周宇坤最擅長的。
楊平,大概是激情的音樂,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文風。精煉的語言、准確的表達,超前的意識都讓讀者耳目一新。
凌晨是中國目前最好的女科幻作家,文筆優美,感情細膩,以女作者特有的敏銳筆觸刻劃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人物形像。
趙海虹是緊跟凌晨之後的另一個優秀女科幻作家,文筆流暢,敘事生動,引人入勝,最近開始大量翻譯外國科幻作品,給我們帶來更多「食糧」。
鄭軍熱衷於寫通俗科幻,在他筆下,現實與科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0764.htm
❽ 《楊平科幻作品選》最新txt全集下載
楊平科幻作品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❾ 中國科學幻想小說作家有哪些
星河 :
網路渣滓 氣態雪 的哥 夢斷三國 同室操戈 大腦舞台 生殺予奪 決斗在網路 帶心靈去約會
我活的還算瀟灑 特別的生日禮物 第十三張照片 握別在左拳還原之前 橋殤 多彩錦緞 從天而降 千年侵權 接港
生存空間 朝聖 一則報道 同是天涯淪落人 太空搶險 火星生命基因 異域追蹤 張揚的間諜 訊問後等待裁決
離群索居 潮嘯如槍
楊平:
為了凋謝的花 暈 眩 終結 深度下潛 裂變的木偶 神的黎明 庫克岩石
千年蟲 奢侈與貧瘠
王晉康:
七重外殼 最後的愛情 解讀生命 養峰人 失去它的日子 可愛的機器犬 天火
生命之歌 亞當回歸 拉格朗日墳場 斯芬克斯之謎
終極爆炸 夏日的焦慮
鄭文光:地球的鏡象 飛向人馬座
童恩正:珊瑚島上的死光
凌晨:水星的黎明 飛鳥的天空 天隼 貓 四月一日·半條蟲子·負立方體空間
趙海虹:歸航; 樺樹的眼睛 中關村故事之游戲廳 伊俄卡斯達 痴情司
周宇坤:誰是亞當 死亡漂移 會合第十行星 心靈密約 寂寞寒秋
腦 界
劉維佳:時空捕手 黑月亮升起來 高塔下的小鎮
柳文楊:外祖父悖論 保護動物 閃光的生命 我忘了什麼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毒蛇 故事床 暗獄
潘海天:我們腳下的土地 永生的島嶼 偃師傳說 未來愛情故事 從黑暗中歸來
白星的黑暗面
韓松:暗殺; 宇宙墓地 電話之旅 冷戰和信使
蘇學軍:遠古的星辰 火星三日 黎 明
江漸離:生活方式 肉體的輕蔑者
何宏偉:異域; 缺陷 傷心者
劉慈欣:帶上她的眼晴; 坍縮; 地火; 鯨歌; 流浪地球; 三體
裴曉慶:冥王星監獄; 失去記億的人
❿ 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
新生代作家,在20時節九十年代,成就最高的科幻小說---大陸科幻小說完成了與世界科幻主流接軌。中國科幻,紮根在市場基礎之上,作家相對數量雖然有限,但作品絕對數量並不少。中國科幻文學,九十年代形成逐漸成為小群體文化,主要讀者都是青少年。《科幻世界》雜志社的統計表明,該刊讀者群的平均年紀是十八歲,相當於美國科幻文學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青少年為主的時期。科幻作家群,包括王晉康、劉慈欣、綠楊、星河、楊平、韓松、凌晨、趙海虹、劉維佳、何宏偉、周宇坤、潘海天、蘇學軍,馮志剛、王麟、張卓等。
90後:莫名,真名黃朝林,曾用筆名繼宏。三星堆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小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四川省記協會員。華文出版社簽約作家,《華夏文藝報》簽約作家,《小作家選刊》簽約作家,晉江文學社專欄作家。曾出版作品《天使沒有翅膀》。
80後:韓寒、郭敬明、張悅然、春樹 、周嘉寧、李子悅,靈遁者、張悅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