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是莫言

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是莫言

發布時間: 2022-02-23 00:54:46

Ⅰ 莫言談文學未來,我國有哪些經典的科幻小說

首先肯定是《三體》,其次《貓城記》,還有一本是《衛斯理系列》。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看科幻小說,其實在劉慈欣獲獎之前,我國的科幻小說一直處於被網路小說掩蓋的局面,甚至有一些人覺得科幻小說就等同於玄幻小說這種網路小說。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不要提起科幻小說來就想到國外大神寫的神作,我國很多人顯得科幻劇也是非常不錯的,比如說以上提到的這三本,各有各的特點。


事實證明,這種書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完的,比如說我這種明顯是文學生思維的人。我看完全書以後,連這個故事等前因後果都不知道,更別說裡麵包含的一些物理知識了,這也更說明了這些書有多麼優秀!

Ⅱ 你認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能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我覺得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為劉慈欣的水平還是不夠的,而且現在中國文壇上,唯一一個獲得文學獎的作者是莫言,而莫言也是通過很多經典的作品來積累出來的功底,相比之下,劉慈欣的水平和作品的累積比莫言還差了一些。

諾貝爾文學獎金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經國王批準的基本章程中改為“近年來創作的”或“近年來才顯示出其意義的”作品,“文學作品”的概念擴展為“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即包括歷史和哲學著作。

一、劉慈欣的作品題材比較單一

劉慈欣擅長的題材是科幻的題材,他的文風了充滿了理應思維,刻畫了深刻的人性。科幻文學不同於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相對於其他作品而言,科幻是屬於小眾的,他的讀者群體是非常的一致。三體獲得了雨果獎,並不意味著他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Ⅲ 莫言是個什麼樣的作家

本刊特約著名評論家雷達先生為此撰文,文章對莫言的創作及作品作出了較為整體的關照與把握——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根本原因是他創作中可貴的獨創性,以及他作品中獨特的農村經驗與中國心情。他的獲獎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他的獲獎,既是對他個人突出成就的褒揚,同時意味著世界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肯定。毫無疑問,這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一,紅高粱系列小說與我國以往戰爭題材作品面目迥異,它雖也是一種歷史真實,卻是一種陌生而異樣的、處處留著主體猛烈燃燒過的印痕,布滿奇思狂想的歷史真實。
據說得之於「一個夢境」的中篇《透明的紅蘿卜》,以黑孩的超現實的感覺和超強的意志力震驚了文壇,莫言遂一夜成名。然而,由中篇發展為長篇的《紅高粱家族》畢竟是莫言最具代表性和象徵意義的作品。這個象徵性可能會伴隨他的一生。誰都看得出來,紅高粱系列小說與我國以往戰爭題材作品面目迥異,它雖也是一種歷史真實,卻是一種陌生而異樣的、處處留著主體猛烈燃燒過的印痕,布滿奇思狂想的歷史真實。
就它的情節構架和人物實體而言,也未必多麼奇特,其中仍有我們慣見的血流盈野,戰火沖天,仇恨與愛欲交織的喘息,獸性與人性扭搏的嘶叫。然而,它奇異的魅惑力在於,我們被作者拉進了歷史的腹心,置身於一個把視、聽、觸、嗅、味打通了的生氣四溢的世界,理性的神經彷彿突然失靈了,我們大口呼吸著高粱地里彌漫的腥甜氣息,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說的神秘體驗和融身於歷史的「渾一」狀態。於是,我們再也不能說只是觀賞了一幅多麼悲壯的歷史畫卷,而只能說置身於一種有呼吸有靈性的神秘氛圍之中。所以,其深刻的根源乃在於作家主體把握歷史的思維方式之奇特、之突兀:莫言以他富於獨創性的靈動之手,翻開了我國當代戰爭文學簇新的一頁——他把歷史主觀化、心靈化、意象化了。作品在傳統的骨架上生長出強烈的反傳統的叛逆精神;把探索歷史的靈魂與探索中國農民的靈魂緊緊結合起來;於是紅高粱成為千萬生命的化身,千萬生命又是紅高粱的外顯,它讓人體驗那天地之間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動,並在對「雜種高粱」的批判里看得更加分明。
更為難得的是,作品體現出一種狂放不羈的書寫的自由感。這與小說首創了「我爺爺」「我奶奶」及「我」相混搭的新穎的人稱和敘述有很大關系,同時也與作者善於打通甚至「穿越」歷史有關。於是,面對此作,我曾發出過感嘆:歷史有沒有呼吸、有沒有體溫、有沒有靈魂?歷史是一堆漸漸冷卻的死物,還是一群活生生的靈物?它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終結,還是依然流注和綿延在當代人的心頭?它是抽象的教義或者枯燥語言堆積的結論,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溫熱著、吸納著、因而不斷變幻著、更新著的形象?人和歷史到底是什麼關系?人是外來的觀摩者、虔誠的膜拜者、神色鄙夷的第三者,抑或本身就是歷史中的一個角色?歷史和現實又是什麼關系?是隔著時空的遙望,還是無法切割的聯結?昨天與今天,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承繼」,還是精神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發現,在這部作品裡,到處都有作者叛逆筆墨的突顯,到處都能看到作者與我們久經熏陶而習慣了的審美方式的抵牾。例如,我們是個講究「容隱」和「尊卑」的古國,莫言卻不顧「容隱」之德,放開筆墨寫「爺爺」與「奶奶」的「野合」,又不顧忌尊卑觀念,用放肆的眼光看「奶奶」;我們的歷史教義和多年來的慣例所描述的農民武裝的發展圖式是:在黨的教育下由自在走向自覺,但余占鰲這個匪氣十足,放縱不羈的游擊司令卻偏偏不肯就範於這種圖式,走著完全不同的道路;我們慣於從政治角度和階級分析的方法來圈定農民的性格面貌,但莫言卻把他們從「拔高」的位置「降級」到本色的狀態,寫出他們的無組織、無思想准備、混亂、沖動而又盲目,寫出自發的民族意識和復仇情緒,寫出「美麗與醜陋」的奇妙扭合。每個人物都不再受某種「觀念」的挾制,全都在靈與肉、生與死、本能與道德的大撞擊、大沖突中輾轉掙扎、奮斗奔突;再如,我們的審美傳統講求中和與適度,切忌血淋淋的場面和慘絕人寰的獸行入詩入文,以免玷污文學殿堂,然而莫言卻毫不留情地撕開「惡」的帷幕。看吧,慘不忍睹的活剝人皮,禽獸般的蹂躪婦女,狗嘴的咂吧聲,屍體的撕裂聲,全都墨痕斑斑,怵目驚心……正是傳統外殼里裹藏的極端的反叛精神,使它成為一部「奇書」。他的這些要素,幾乎貫穿此後他二十多年的寫作,雖有更加汪洋恣肆的新作,更加光怪陸離的奇幻變形,但總體上離不開這塊審美奠基石。
二,他要高舉起「高密東北鄉」這面大旗,把這片土地上的河流,村莊,痴男怨女,地痞流氓,英雄好漢,統統寫出,創建一個「文學共和國」。他要做這個「共和國」的國王,主宰一切。
沒有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觀念爆炸,就沒有莫言;沒有作為農民之子,有過近二十年鄉土生活經歷和當兵經歷,也就沒有莫言;但同樣,沒有莫言作為天才作家的異秉,更不會有莫言及其作品。莫言偶然看到李文俊翻譯的 《喧嘩與騷動》,看其兩萬字的序,興奮得跳了起來,他說他要高舉起「高密東北鄉」這面大旗,把這片土地上的河流,村莊,痴男怨女,地痞流氓,英雄好漢,統統寫出,創建一個「文學共和國」。他要做這個「共和國」的國王,主宰一切。於是,東方一片狹小的鄉土——「高密東北鄉」,成了「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成了集結著反抗、冒險、復仇、情慾的一片傳奇味兒十足的土地。
不過,有必要弄清,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作為「原鄉」,既是一種實存,更是一種臆造物,既是創作的驅動地,更是作家精神理想的發酵地。曾有過報道,不少人跑到高密縣去尋找東北鄉,尋找高粱地,大失所望而返。可見,它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一個文學地理學的概念。作家既視之為源泉,同時又不斷賦予它新的含義。從這片原鄉升騰而起的關鍵詞應該是:民間,生命力,圖騰,自然力,狂想,暴力,祖先,歷史,血痕,等等。莫言的所有靈感似乎都來自於鄉土,但他只是從鄉土出發,而不是拘泥於鄉土的精細寫實和原貌復制。其筆下的鄉土是野性的,夢幻的,恣肆的,血腥的,超驗的,一句話,是形而下與形而上的結合,因而,它們其實是超越鄉土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一直認為,莫言並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鄉土作家」,也不是什麼「文化尋根作家」。
現在人們很強調莫言對西方和拉美文學的學習、借鑒,有人稱他為「中國的馬爾克斯」,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詞也說,莫言很好地將魔幻現實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結合在一起,包括我上面引述的莫言對李文俊譯本的反應,似乎都在說明,莫言受外來審美元素的影響很重,這甚至是他獲獎的重要理由之一。事實上,莫言既善於吸收外來文學精華,更注重從中國傳統的審美方式,中國民間的文化形態汲取營養。多年來學習魔幻,荒誕,變形,意識流之類的作者太多了,有的人還學到可以亂真,但能長成參天大樹者,又有幾人?到頭來都跳不出形式外殼和自我重復。問題就在於能否化為自己的血肉,為我所用,在於有無內在的根因。
當然,在莫言身上,確也存在過先鋒性與本土性、實驗性與民族化的相互碰撞、激盪,交融,且時有側重,但最終,莫言走的是以民族化,本土化,民間化,以繼承與轉化中國審美傳統為根本的創作路線。 《豐乳肥臀》雖採取家族小說框架,但那時仍是《紅高粱家族》精神的延續,透過上官魯氏一生及其七女一子之浮沉,謳歌了母性之寬厚博大,生命之生生不已。狂歡化貫徹了整個作品。這個時期,莫言偏重於學習拉美文學,或者說,他沉醉於天馬行空,波詭雲譎的想像、構思與筆墨。 《十三步》里的魔幻氣息很重,《酒國》里的「紅燒嬰兒」讓人想起拉美文學《總統先生》中侍者端上來的盤子里是人頭,還有眼鏡蛇攀緣樓梯之奇幻情景,而在《球形閃電》《爆炸》《金發嬰兒》《歡樂》《紅蝗》等作品中,總覺得感覺之爆炸,話語之膨脹,有時失去了分寸和節制。此時,莫言的創作出現了某種徘徊與停滯,多是紅高粱話語方式的化身,既密集又有單一之感。
三,莫言是一個骨子裡浸透了農民精神和道德的作家,他很難到農民之外去尋覓他所嚮往的理想精神,這可以說是他至今未必意識到的潛在危機,但也是他不斷成功的堅實根由。
就在這前後,莫言意識到過於貼近先鋒有失去自我的危險,他把馬爾克斯比作「火爐」,他要保持距離,免得被「烤化」,他倡言要向民間文化探跡尋蹤。我以為,他的突圍是從《檀香刑》開始的。大概不會有人想到,小說主人公是大清刑部的「第一劊子手」,不會想到寫義和團會從這樣角度切入,不會想到它的語言是如此韻白間雜,琅琅上口,回到貓腔的戲劇化。整個構思,大約只有「鬼才」才想得出。它與正史相去甚遠,但你不能不承認,它深觸了「吃人的筵宴」,它獨創性地指向了中國式的「讓人忍受最大痛苦再死去」的劊子手文化。我在大力肯定中曾有過一點批評,我認為,《檀香刑》在某種意義上是寫生與死的極端情境,它對死亡、酷刑、虐殺、屠戮的極致化呈露,無疑增加或豐富了人類審美經驗的復雜性,比之拉奧孔慘烈多了。但是,寫著寫著,小說似乎陷入了對「殺人藝術」的賞玩之中,陶醉在自己布置的千刀萬剮的酷刑天地中,在施虐與受虐的快感中無法自拔,情不自禁地為暴力的登峰造極而喝彩。劊子手的戾氣和酷刑的血氣,使讀者觳觫。作為演示劊子手文化,作者成功了,作為人的文學,又不能不說寒氣襲人。
在我看來,沿著這一路線,獲得更大成功的當屬《生死疲勞》。它在美學上達到的高度令人贊嘆。小說面對的是建國以來五十年中國農村的政治運動、歷史變遷和農民的命運起伏,跨度大,評價難,若用常規寫法幾乎無法處理。但莫言出奇制勝,他借用佛教的六道輪回之說,讓亡靈與生人,活人與畜牲,讓地主、農民、幹部,同處在一個生死場上。如果《檀香刑》不免顯得過於離奇,那麼《生死疲勞》就是一部中國農民回歸土地的深刻反思之作,主題宏大、深邃,有深厚的社會歷史內涵,表現形式奇特而智慧。西門鬧變為驢,豬,狗、牛、馬、猴等畜類的過程,並非獵奇,玄虛,玩形式花樣,人性與動物性的轉換十分自然。不妨隨便摘一小段:「我看到你的爹藍臉和你的娘迎春在炕上顛鸞倒鳳時,我,西門鬧,眼見著自己的長工和自己的二姨太搞在一起,痛苦地用腦袋碰撞驢棚的柵門,痛苦地用牙齒啃咬草料笸籮的邊緣,但笸籮里新炒的黑豆攪拌著鍘碎的穀草進入我的口腔,使我不由自主地咀嚼和吞咽,在咀嚼中,在吞咽中又使我體驗到了一種純驢的歡樂」,這不是辛酸之至嗎?小說的民族化審美觀的努力不止是採用了章回體,成就了中國式的荒誕與魔幻,更重要的是語言返璞歸真,平易暢達,朴實簡潔,有古典小說風。在我看來,莫言並無通過此作要重新評價土改,人民公社歷史功過的意思,他要突出表達的是對人的生命的尊重,人的尊嚴的重要。
有人認為,《蛙》不是莫言最優秀的作品。就看怎麼看了。《蛙》表現了莫言關心政治,關注重大社會政治問題的一面,涉及到政策又超越政策,上升到生命的尊嚴和人類的大愛上,表現了生的權利與暫時不得不在生育上有所遏制之間的悲劇性沖突。小說是以給國際友人的五封信來結構的。很久以來,莫言的小說里就有潛在的國際讀者和全球話語元素,《蛙》也不例外。在語詞的絢爛上,當年天馬行空的莫言似乎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派平實的白描,是一脈現實主義的內斂與深邃。
顯然,這種看法十分皮相,完全站不住腳,看一個作家深刻還是膚淺,首先要看他有無強烈的主體性。主體意識才是作品價值的立法者,莫言是一個骨子裡浸透了農民精神和道德的作家,他很難到農民之外去尋覓他所嚮往的理想精神,這可以說是他至今未必意識到的潛在危機,但也是他不斷成功的堅實根由。他的作品貫穿著尊重人,肯定人,贊揚大寫的人的精神,貫串著強烈的叛逆性和顛覆性,他筆下的農民主人公,大多不是逆來順受,忍辱負重的可憐人,而是反抗者,比如,具有超人意志力的黑孩,余占鰲式的「純種紅高粱」,以及戴鳳蓮,上官魯氏,藍臉,姑姑等等。第二點,我認為,莫言是一位具有中國式的酒神精神的作家。這是我多年來的看法。這不僅因為,他的作品寫酒之處實在太多了,更是因為,他的人物所體現的勇氣與激情,是與冷靜睿智、凝神觀照的「日神精神」相對峙的「酣飲高歌狂舞」的「行動的象徵」。第三,莫言具有超人的藝術感覺與恣肆的語言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單就感覺看,這不是怪誕、獵奇,應該看作是文學對人的理解和表現的一種拓展。馬克思就說過:「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產物」,它不但是感性的,同時還有理性的積淀。第四點,莫言的被稱為暴力美學的藝術精神。沒有這一點就不成其為莫言,但問題復雜,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只能到另外的專文里去討論。
四,莫言的獲獎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
莫言就是這樣一位具有主體性,創新性,民間性,叛逆性的作家。不管有多少原因,在我看來,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根本原因還是他創作中的可貴的獨創性,以及他作品中獨特的中國經驗與中國心情。他的獲獎不是偶然的,如果沒有近三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文化土壤、沒有融入世界的交流互動的文學環境,還像以前那樣禁錮和封閉,不可能獲獎;他的獲獎也不是孤立的,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勇於借鑒探索,刻苦勤奮的中國作家的群體,顯示出了某種新高度和平均數,也不可能獲獎。他的獲獎,既是對他個人突出成就的褒揚,同時意味著世界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肯定。毫無疑問,這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Ⅳ 莫言作品精選的作者簡介

莫言,山東高密人,1955年2月17日生。出身於農民家庭,小學未畢業即輟學,在農村勞動多年,其間曾經到棉花加工廠做過臨時工。1976年2月應征入伍,在部隊歷任戰士、班長、教員、幹事、創作員等職。1997年10月轉業到報社工作。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和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班,獲文藝學碩士學位。
1980年開始創作,著有長篇小說《紅高粱家庭》、《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蛙》等八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爆炸》、《白棉花》等二十四篇,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枯河》、《拇指銬》等六十餘篇,電影、電視、話劇劇本等多部。
編輯推薦
小說從來就不是高深的東西,玄妙的小說理論不可信。那些把小說說得玄而又玄的人,多半寫不出像樣的小說。

Ⅳ 莫言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國人,中國現今哪些作家也有望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成為了我國文學界非常轟動的新聞,同時這也說明我國文學界在此後也有希望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榮譽的稱號。就現在我國的文學創作形式來講,有望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並不在多數,在這其中比較看好的是劉慈欣。


這其實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看出,國民對於劉慈欣的作品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並且近幾年劉慈欣也先後獲得了很多的獎,所以可以將他作為有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

Ⅵ 中國科幻小說的代表三體怎麼樣

《三體三部曲》在國內獲獎無數,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最傑出的科幻小說,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作者劉慈欣更是被譽為科幻界的「莫言」!

在距離太陽4.3光年,最近的恆星上,中國叫比鄰星,西方叫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在科技比我們發達的三體人,一心想侵略我們。
經過復雜的斗爭過程,人類死了好幾十億人,三百多年的星際戰爭,最後把三體行星打碎,他們成為了宇宙的吉普賽人,最後人類的家園也沒有,人婁也淪落成了星際的吉普賽人,人類也跑了。

人類一直標榜自己是高級動物,一直作為地球上的統治者,我們不知道在我們之外的星球上還有沒有生命體存在,盡管我們的科技不斷發展,製造了各種航天科技,但是我們依然不知道。

《三體》讀起來讓人不自覺的沉迷其中,書中描寫了一個沒有面目的反叛,把小說的功能運用得非常好,它是一個維度實驗室,幫我們開了很多腦洞,在維度方面,在物理學方面給了我們很多的信息增量,然後最重要的是,告訴了我們,所有的成長,或者說世界上最有效的成長是被迫的成長,通過這個過程,人類和三體人完成了一次躍遷。
其開闊的宇宙觀,犀利的宇宙哲學,都令很多三體迷無限膜拜 。

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我們每個人都會死,生老病死乃是人之長情,不知道某一天望著漫天的星辰,你是否會想像你是其中的某一顆?我們短暫的生命也許不夠我們去改變整個世界,但是卻能夠改變我們的一生。

Ⅶ 作者莫言的作品

作品目錄
·《蛙》 ·《檀香刑》 ·《豐乳肥臀》
·《紅高粱家族》 ·《酒國》 ·《酒神》
·《牛》 ·《四十一炮》 ·《食草家族》
·《生死疲勞》 ·《紅樹林》 ·《紅蝗》
·《天堂蒜薹之歌》 ·《師傅越來越幽默》 ·《中州紀事》
·《白棉花》 ·《戰友重逢》 ·《透明的紅蘿卜》
·《會唱歌的強》 ·《老槍寶刀》 ·《莫言中短篇小說散文選》
·新作:《我們的荊軻》 ·《十三步》

Ⅷ 莫言有《豐乳肥臀》等諸多優秀作品,為何是《蛙》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是當代最有天賦的文學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了社會的一些現象。而且他寫作筆法細膩,人物刻畫鮮明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綜上,莫言的獲獎不是偶然,是他自己的努力的結果。這就告訴我們,堅持不一定能成功,不堅持一定成功。

Ⅸ 《三體》是軟科幻還是硬科幻

硬科幻的比例大一點。比如量子糾纏之類的還是比較靠譜。但是作為推動劇情的關鍵,比如太陽電磁放大這一類不太現實。不過劇情都還算合理吧

熱點內容
時莜萱盛瀚鈺小說免費閱讀無廣告 發布:2025-05-01 01:02:12 瀏覽:302
主角變身蘿莉的綜漫百合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01 00:11:34 瀏覽:415
掌門家小娘子小說免費 發布:2025-05-01 00:06:22 瀏覽:575
有沒有綜影視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4-30 23:10:36 瀏覽:419
武道神帝葉辰完整版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4-30 22:34:25 瀏覽:737
我的世界小說聽書 發布:2025-04-30 19:53:41 瀏覽:206
科幻小說往哪發 發布:2025-04-30 19:51:12 瀏覽:952
完結小說完結版玄幻小說 發布:2025-04-30 19:49:50 瀏覽:937
100部禁毒網路小說 發布:2025-04-30 18:45:23 瀏覽:478
莫言小說言情免費閱讀 發布:2025-04-30 17:26:49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