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哥特式科幻小說
⑴ 有哪些西方哥特式的小說
《修道士》是
18世紀末英國著名哥特式小說家馬修·劉易斯的代表作
,也是西方哥特式小說的經典之作
,然而
,迄今尚未有中文譯本
,更無專文論及該小說。本文旨在通過對這部小說的介紹
,使國內廣大讀者能了解它
,並推動學界對其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文學院
⑵ 有沒有好看的哥特式小說
《朱莉婭》,《庇護所》,《麥布女王》,《黑色故事集》 ,《弗蘭肯斯坦》 ,《聖艾格尼斯之夜》 《吸血鬼傳奇》,《艾凡赫》 ,《拉·古茲拉》,《吸血鬼變形》,《擰緊的螺絲釘》,《古董商靈異故事集》
⑶ 求幾本好看的哥特式小說。
安妮·萊斯的《夜訪吸血鬼》,布萊特的《勾魂時分》真的是歌特式小說的經典啊,好看!!我頂2樓!!我也喜歡歌特式小說。精彩!!
⑷ 哥特小說的代表作有哪些
哥特小說18世紀流行於英國的一種小說。它描寫恐怖、暴力,以及對中世紀的嚮往。《惡夢》——恐怖與夢幻結為一體故事通常發生在一個哥特式的建築,尤其是陰暗、荒涼的古堡之中。最早的一部哥特小說是1764年出版的賀拉斯·華爾浦爾的《奧特朗堡》,它對當時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起了推動作用,同時也影響了19世紀初期英國小說家瓦爾特·司各特的歷史小說,因此在英國的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其他流行的哥特小說有安娜·拉德克利夫的《尤道拂的神秘事跡》和馬修·格雷戈里·劉易斯的《僧人》等。前者經常被作為典型的哥特小說,小說情節恐怖、陰森,富於神秘氣氛。《僧人》也非常流行,它的作者獲得了「僧人」劉易斯的綽號。它的特點在於恐怖和心理分析相結合。因此,對後來的美國文學尤其是霍桑和愛倫·坡發生了影響。同時,也影響了20世紀的超現實主義文學運動。
⑸ 哥特式的小說比較著名的有哪些;/
小說類:
國外:愛倫坡全部作品
卡夫卡作品(特別是變形記)
斯蒂芬。金的作品
希區柯克的作品
蝴蝶夢
罪與罰
呼嘯山莊
一千零一夜
香水
夢的解析(弗洛伊德,雖然是心理學類的書,但有哥特式的特點,是真實的哥特經典)
蠅王
吸血鬼的助手,恐怖馬戲團,血道三部曲 BY達倫(看的人不多,但好看)
中國:干將莫邪應該算吧
李碧華的作品(特別是短篇怪異類小說)
碎臉
地獄的第十九層
⑹ 哥特式小說講的都是什麼內容
1、主要內容
哥特小說,屬於英語文學派別,是西方通俗文學中驚險神秘小說的一種。哥特小說可以說是恐怖電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們今天習慣地將哥特式與黑暗、恐怖聯系在一起。 顯著的哥特小說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運,死亡,頹廢,住著幽靈的老房子,癲狂,家族詛咒等。其中最大亮點,除了「哥特式古堡」外,還有「超現實恐怖」。所謂「超現實恐怖」,乃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受到某種形式的鬼魂、幽靈、怪獸或「不可知物」的侵擾而表現出來的害怕死亡或瘋狂的高度焦慮狀況。由於作品的極度誇張和渲染,讀者對作品人物的這種「恐懼」感受既是「迫在眉睫」,又是「身置其中」。然而實際上,這種「恐懼」是由虛擬的「非常世界」帶來的,不但不會有實際危害,反倒能讓讀者產生若即若離的特殊快感。「一個恐怖的場景,描寫得越是荒唐、離奇、不可思議,我們就越能獲得樂趣;而描寫過於接近普通生活,哪怕是帶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冒險經歷,我們也由於缺乏出格的痛楚而不能留下記憶或思考」。
2、起源
據歷史文獻記載,「哥特式」(Gothic)這個詞來自「哥特」(Goths),而「哥特」是生活在羅馬帝國東北邊界的一個日耳曼部落。長期以來,「哥特」與羅馬帝國邊界糾紛不斷。公元376年,該部落開始聯合其他部落向羅馬帝國大舉進攻,並於410年攻克羅馬,在城內大肆掠奪,無惡不作。從那以後,「哥特」便有了「掠奪、野蠻」的含義,雖說他們後來撤離了羅馬,在法蘭西和義大利建立了哥特式建築自己的王國。
哥特式小說起源於18世紀後期的英國,霍勒斯·沃波爾的《奧特蘭托城堡》創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說的模式。哥特式小說的出現,既與當時英國墓園派詩人的「哥特式」情結有關,也與埃德蒙·伯克(EdmundBurke,1729—1797)的「哥特式」美學標准有聯系。
3、時代影響
哥特式小說是十八世紀末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它以其神秘恐怖的氣氛、被壓抑的原始激情、大膽神奇的想像、浪漫的東方情調和迷人的異國風光深深地吸引著當時的讀者。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英國文壇,都以談哥特式小說為其賞心樂事,就像中國文人學士聚集一堂品評《紅樓夢》一樣。美國評論家安德魯·賴特在給企鵝版《哥特式小說佳作選集》一書的序言中說:「毋庸諱言,要了解近兩百年來的文學,必須具備一定的哥特式小說的知識.」①哥特式小說,從荷拉斯·沃波爾1764年的《奧特朗托堡》開始,一直繁榮到1820年左右。
後期發展,在英國,哥特小說到1840年已衰敗。但哥特小說對於維多利亞時代文學樣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它掀起了維多利亞時代短篇鬼故事的熱潮,並且使艾倫·坡的以死亡為主題的故事得以出現。狄更斯少年時代就閱讀哥特式小說並將其中陰郁的氣氛、戲劇的張力融入了他自己的作品,只不過變換到了他自己的時代。哥特小說的陰郁對崇尚哀悼儀式、銘記永生及長生不老的維多利亞時代人來說有著特殊的吸引力,這也使得它對文學有了更為廣泛的影響力。到1880,哥特式小說作為半正統文學樣式復興的時間到來了。這時期的作者有羅伯特·魯易斯·史蒂文森,亞瑟·米堪及奧斯卡·威爾德,1897年哥特式最著名的惡人在布蘭姆·斯多克(BramStoker)的吸血鬼(Dracula)中誕生。雖然評論家用哥特來代稱所有的相關流派,哥特式小說已開始認真考慮讓位給現代恐怖小說。恐怖小說作家有些繼承了哥特式的情感如安妮·萊斯(AnneRice)有些如斯蒂芬·金(StephenKing)則沒有。哥特式也將自己的領域擴展到電影,音樂,甚至以互聯網這一新形式為載體。
⑺ 誰有世界哥特文學年表
經典時期((18世紀末-19世紀初) 哥特小說在此誕生,並在浪漫主義時代的洪流中繁榮
1747《克拉麗莎》賽繆爾 理查森 開創了「女郎-惡棍」這一經典的對立模式
1764《奧特朗托城堡》霍勒斯 沃波爾 哥特小說的開山鼻祖,創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小說的模式 1790《朱莉埃特》 薩德
1794《凱萊布。威廉斯》 威廉 戈德溫
1794《尤道弗的奧秘》 安 萊德克里夫 確立哥特式小說標准樣式,使哥特式惡人(villain-hero)進入文學領域
1795《修道士》 馬修 劉易斯 恐怖型哥特式小說的開創者
1797《柯林斯的未婚妻》 歌德 開辟了正統文學中「吸血鬼」想像的先河 1798《威蘭》 查爾斯 布朗 恐怖型哥特式小說的代表,具有獨創性的復雜恐怖心理描寫影響了後世的一些著名小說家。
1797《克里斯特貝爾》 賽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1799《睡谷》華盛頓 歐文 以桃花源式的烏托邦主題,哥特式風格以及敘述真實性,成為美國短片小說的經典 1800《茱莉亞》 薩利 伍德 感傷型哥特式小說的代表
1804《庇護所》 伊薩克。米契爾
1813《麥布女王》 雪萊
1817《黑夜故事集》 霍夫曼
1818《弗蘭肯斯坦》 瑪麗 雪萊 哥特式小說在其經典時代的巔峰之作,科幻小說的鼻祖
1819《聖艾格尼斯之夜》 濟慈 復興期(19世紀) 哥特式小說作為半正統文學樣式開始復興,現實主意大師們也用哥特式說法描述社會與現實
1819《吸血鬼傳奇》威廉姆 波利多里 吸血鬼小說的鼻祖
1819《艾凡&》 瓦爾特 司各特 把哥特式的手法完美運用於中世紀歷史小說中
1827《拉。古茲拉》梅里美 1840《怪誕故事集》愛倫 坡 把心裡探索與道德探索完美結合,表現人物靈魂深處善惡沖突的哥特小說大師
1843《古宅青苔》 納賽尼爾 霍桑
1847《呼嘯山莊》 艾米麗 勃朗特 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哥特的經典之作
1847《簡 愛》 夏洛特 勃朗特 為哥特注入現實的內容和激烈的情感
1852《荒涼山莊》 狄更斯 慣用哥特式恐怖氣氛描寫現實,哥特式恐怖小說體裁同社會譴責小說體裁結合起來
1866《吸血鬼變形》 波德萊爾
1872《卡米拉》 雪利登 勒法努 第一部吧女性吸血鬼寫作主角的哥特小說
1891《道林 格雷的畫像》 奧斯卡 王爾德
1895《空中騎士》 安布羅斯 比爾斯 繼承愛倫坡,霍桑哥特傳統的同時,又開創了「邪惡靈異」的超自然成分
1897 《德拉庫拉》 布拉姆 斯托克 塑造了哥特史上最著名的「惡棍英雄」吸血鬼伯爵德拉庫拉
1898《擰緊的螺絲釘》 亨利 詹姆斯
1904《古董商靈異故事集》 蒙塔古 詹姆斯 開創考古學式的哥特小說風格
1908 《螺旋樓梯》 瑪麗 羅伯茨 萊因哈特 聯結起了哥特小說與推理小說的血統關系 轉型期(20世紀20年代) 哥特小說發展的中心移到了美國,特別是在南方,哥特開始積極在各個文化領域拓展疆域
1924《通向印度之路》 福斯特
1936《押沙龍,押沙龍!》 威廉 福克納 美國南方哥特小說開始真正繁榮
1938《鬼魂出沒》 喬伊斯 卡羅爾 歐茨 新哥特式代表,現代人哥特情懷的極端演繹
1940《土生子》 萊特 運用哥特式恐怖來表現種族主義造成的可怕後果
1943《傷心咖啡館之歌》 麥卡勒斯
1952《慧血》 奧康納 具有強烈的南方氣息和獨特的「哥特式」藝術特色
1954《蠅王》 威廉 戈爾丁 運用了哥特式小說的手法對人性作了深刻的探索
1959《馬爾科姆》 帕迪
1966《冷血》 杜魯門 卡波特
1976《夜訪吸血鬼》 安妮 賴斯 以其非凡的想像力構建起一個吸血鬼家族的史詩
1987 《寶貝兒》 莫里森
1995 《衰落的城堡》 洛伏克拉夫特 使哥特的影響遍及文學電影音樂等各種藝術領域
⑻ 哥特式小說都有什麼
開山之作是Horace Walpole的The Castle of Otranto
然後比較有名的是M.G.Lewis的The Monk
如果是自己比較感興趣,可以讀一下愛倫坡的短篇小說,都比較恐怖,很多寫變態心理,屬於哥特式的
還有就是很有名的那本 呼嘯山莊,也有哥特式風格
其實艾米莉三姐妹的書都可算上 哥特式小說,包括 簡愛,這個應該讀過了吧 呵呵
⑼ 哥特式小說有哪些經典
開山之作是Horace
Walpole的The
Castle
of
Otranto
然後比較有名的是M.G.Lewis的The
Monk
如果是自己比較感興趣,可以讀一下愛倫坡的短篇小說,都比較恐怖,很多寫變態心理,屬於哥特式的
還有就是很有名的那本
呼嘯山莊,也有哥特式風格
其實艾米莉三姐妹的書都可算上
哥特式小說,包括
簡愛,這個應該讀過了吧
呵呵
⑽ 求關於介紹「哥特式」的書
《黑色經典:英國哥特小說論》 作者:李偉昉
《亞文化:風格的意義》---作者: 【美】迪克·赫伯迪格
《黑色經典(英國哥特小說論》---作者: 李偉昉
《論怪誕》---作者: 菲利普·湯姆森
《西方藝術史》
Catholicism, Sexual Deviance, and Victorian Gothic Culture 天主教,性偏離與維多利亞時期的哥特文化
音樂上:darkwave、gotht-echno、dark-alternative、ambiente之類的名詞都是「哥特風格」。 再具體形容:黑暗的恐懼、死亡的悲傷、禁忌的愛、徹底的痛苦帶來的美感,簡而言之,人類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那麼,若是哥特與音樂的聯姻,則任意地寫作了GothicRock。哥特音樂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種解釋:熱烈的混合了各種樂器,秉持著悲觀絕望的終極價值觀,透露出啟示錄般神秘虛空的歌詞。在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義運動中(ROMANTICMOVEMENT),中世紀文化逐漸極其相關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浪漫主義成為這場文化運動的中心。浪漫主義者希望跳出歷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紀時代,有些人從宗教或神秘主義中尋求理想,還有些人試圖從自然中得到答案。他們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標。在整個浪漫主義運動中哥特開始被認為和黑暗,奇異,鬼魅等相關連,浪漫主義和哥特作家象Byron,Shelley,Baudelaire還有Verlaine沉迷於對人類陰暗面的表現。哥特情緒在視覺藝術上也有明顯的體現,畫家象CasparDavidFriedrich對黑暗和荒涼的展現。而在建築上新哥特式逐漸成為時尚。
一個哥特式生活的人大概是這樣的:性格:害羞且不愛交際。 藝術傾向:藝術,特別是音樂、攝影和繪畫。人文,特別是文學、歷史和哲學。 著裝:永遠的黑色或暗色衣服。顯眼的宗教飾物,但卻幾乎天天改變信仰,永遠不戴金首飾。著裝:任何黑色的東西,或其它暗色,如海軍藍、深紅。可以透(薄尼龍或漁網狀面料),但不露。銀飾。蒼白的皮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需要一種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為想體現維多利亞時代關於「蒼白的皮膚是貴族的標志」這一審美,也可能是反對沙灘文化里「太陽曬出的古銅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論。黑發、漂白過的極淺的金發、紅發或紫發。黑白化妝。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細眉。 自我束縛的裝飾和戀物癖的服裝。皮革、PVC、橡膠、乳膠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紀的束腰也極為常見。寬領帶或逞釘子的項圈或緊緊系在脖子上的絲絨繩。 T形十字章(古埃及關於永恆生命的標志)。五角星。這是異教徒關於火、土地、空氣、水、靈魂的符號。十字架(基督教的象徵)。 歌劇風格的披肩、斗篷和長手套。哥特族們一般不會像朋克們那麼極端,他們會講些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