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入課文的科幻小說
⑴ 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入選了人教版哪一本課本啊
《帶上她的眼睛》有可能正式進入中學課本,具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七年級語文課本。
⑵ 葉聖陶有哪些作品被選入人教版的語文書中
1、《荷花》
《荷花》,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葉聖陶專集》,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中,朗讀人是衛東。
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2、《藕與蒓菜》
《藕與蒓菜》,現代作家葉聖陶於1923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將自己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寄託在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藕與蒓菜」上,借對故鄉「藕與蒓菜」的懷念,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熱愛之情。已收入七年級語文第一冊課本第八課。
3、《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冀教版、人教版、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也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作者葉聖陶。本文章介紹了爬山虎是如何爬牆的。
4、《記金華的雙龍洞》
《記金華的雙龍洞》記敘了作者葉聖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是按空間順序寫的。
本文入選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收錄為課文。
5、《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著名作家葉聖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從游覽者的角度,概括出數量眾多、各具匠心的蘇州園林共同特點,進而從多方面進行說明。這篇課文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蘇州園林之美的奧秘之門。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第13課。
⑶ 以前看過的一篇科幻小說名
機器人的信條
⑷ 一本很久以前看過的科幻小說集
前兩個看過,後一個沒印象,在學校閱覽室看見的,現在找不到了,書名也忘了,書似乎有點古老了…我也挺想再看看的,裡面選的小說很精彩,翻譯也不錯,雖然是短篇,但是確實不錯。
⑸ 屠格涅夫的哪些作品被選入課本
1、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被選入教材。
2、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作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3、喬治·桑(1804--1876),法國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康素愛蘿》、《安吉堡的磨工》等。作品《冬天之美》被選入教材。
4、普希金(1799---1837),俄國偉大詩人,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詩作《致大海》選入教材。
5、華茲華斯(1770---1850),英國「湖畔派」代表詩人。這些詩人在英國西北部山地的湖畔聚居,其詩作又多描寫湖區,因而得此稱號。詩作《孤獨的收割人》被選入教材。
6、狄金森(1830---1886),美國女詩人。一生寫下一千多首詩,多是短詩,以描寫自然、抒發個人情感為主。詩作《籬笆那邊》被選入教材。
7、裴多菲(1823--1849),19世紀匈牙利詩人。詩作《我願意是急流》被選入教材。
8、雨果(1802--1885),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主要作品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其作品《巴爾扎克葬詞》被選入教材。
9、博馬舍(1732—1799),法國喜劇作家。代表作有《塞維勒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婚禮》、《有罪的母親》等。
10、拉伯雷(約1493--1553),法國小說家,代表作有《巨人傳》。
11、莫里哀(1622--1673),法國現實主義喜劇的首創者。代表作有《達爾杜弗》、《吝嗇鬼》等。
12、盧梭(1712--1778),法國思想家、文學家。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傑出代表。代表作有《愛彌爾》、《懺悔錄》等。
13、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作家。代表作有《獵人筆記》、《父與子》等,作品《門檻》被選入教材。
14、契訶夫(1680---1904),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變色龍》被選入教材。
15、莫泊桑(1850----1893),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大師,代表作為《羊脂球》,他也寫過《一生》、《俊友》等長篇。《項鏈》被選入教材。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美國的歐·亨利,俄國的契訶夫,法國的莫泊桑。
16、巴爾扎克(1799--1850),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他創作的《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網路全書」,共91部小說,寫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節選自《歐也妮·葛朗台》的《守財奴》被選入教材。
17、莎士比亞(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他的劇本,流傳下來的有三十多種,其中著名的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他所創作的四大悲劇為《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被選入教材。
18、弗蘭茨·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小說家。他善於運用象徵、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揭示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困境和「現代人的困惑」。作品的情節荒誕不經,卻蘊含深意。卡夫卡生前默默無聞,身後獲得殊榮,被尊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他的創作對他以後的現代主義各派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代表作《變形記》。
19、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英國著名意識流小說家,也是著名的評論家和雜文家。代表作《牆上的斑點》。
20、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生於愛爾蘭,1937年定居巴黎,是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家。196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等待戈多》。
21、加西亞·馬爾克斯,生於哥倫比亞,是魔幻現實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作家,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百年孤獨》。
⑹ 曾經在青年文摘上看到的摘自某科幻小說的文章
劉慈欣《鄉村教師》。
他的所有作品都很棒,推薦《三體》系列!
⑺ 科幻小說 洞課文
4. (1) 科幻小說探洞填洞幻想(2) 首先,這個題目形式新穎有趣,能夠吸引讀者的閱讀興 趣;其次,「喂一-"-出來」這句話是年輕人初次見到洞時所 喊出來的,最終它又從洞里出來了,它也含蓄地反映了本 文的主題。
⑻ 求一篇科幻小說名字,在一本科幻文集裡面看到的,發生在未來人類好像可以轉變成一團能量或者機械人
這篇短篇小說被收錄在一個幻想小說的集面里。
⑼ 老舍的哪些作品被選入課文拜託各位大神
駱駝樣子
⑽ 史鐵生的哪些作品被選入了小學教材
史鐵生的散文名篇《我與地壇》初次入選高中語文課本,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簡稱「人教社」)2000年初次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語文》第二冊上,原本七節的篇幅僅剩前兩節,作為以「分析評價」為訓練重點的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自讀性文章而出現的;人教社2002年10月經國家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則把《我與地壇》提到第一冊第二單元之上,使它成為了整個高中語文教學階段的第7篇課文。除此之外,人教社出版的另一種專門為重點高中編寫的語文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實驗課本(必修)·現代文選讀》也選入了《我與地壇》,將其編在上冊的泛讀部分中,而且所選篇幅多出史鐵生的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