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有一個寫千年蟲的科幻小說

有一個寫千年蟲的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1-20 08:00:57

A. 求以前看過一部小說 ;

確定出版了?網文推薦的話……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除非是飄邈之旅那一級別的……
類似主角/情節的我到有不少。要不?
找書的話GOOGLE吧……,如果記得主角名字 或者經典台詞。一定找得到!
最後,祝你找到……

B. 有人知道魯衛寫的科幻小說嗎就是千年蟲人、狗子連環、貓人和新恐龍人。除了這幾部還有別的作品嗎

我和看過你說的那部盜版書。1997年?或者1999年吧。多年後想起來,上網居然搜索不到!特別是關於《冰山神女》的那部,一點資料都沒有。

其餘的只有魯衛的《千年蟲人》《狗子連環》《貓人》《新恐龍人》等等。

魯衛作品鏈接

C. 到底什麼是「千年蟲」為什麼會有那麼大危害

以前計算機內存比較小,日期中的年份都用兩位數表示 1999年就是99,到了2000年,系統地年份識別為00,到底是2000還是1900就會辨不清楚,使軟體出現bug 詳細: 隨著2000年的日益臨近,千年蟲(也稱2000年問題,Year 2000,簡稱Y2K)這個話題正越來越多地見諸於報端、電視等媒體,日益引起大家的關注。那麼,千年蟲都發作於哪些地方,它對我們的生活到底有哪些影響呢? 什麼是千年蟲 ? 千年蟲會發生在哪些地方?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明確一下千年蟲的定義和起因,千年蟲是在計算機中對於年份和日期的表示方式不完整而引起的程序出錯,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1. 由於只使用了兩位數來表示年份,會引起跨世紀的日期計算得出錯誤結果,比如用02減去98會得-96,而用2002減去1998結果是4。 2. 由於特殊日期(9/9/99)和計算機中特殊定義的字元串相沖突而有可能引起操作錯誤。 3. 閏年問題,即能否正確計算2000年是閏年,2月份有29日這一天。 根據以上三個方面的表現,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千年蟲在所有使用了智能程序進行有關日期的處理和操作的地方都有可能發作。舉個例子來說,對於一部星期一至星期五工作時間開放、星期六、日下班時間關閉的定時開關電梯來說,由於它能夠定時開關,電梯里必定有智能程序,同時智能程序中也必定有和日期有關的操作,才能夠計算出一年中每個月的每一天是星期幾,那麼當2000年來臨時,如果這部電梯因為只使用了兩位數來表示年份,就會將2000年識別為1900年,從而帶來其中的日歷計算錯誤,造成電梯的自動功能紊亂。因此在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千年蟲不但存在於我們熟知的計算機系統中,對於那些使用了智能晶元的設備,只要其中有和日期有關的操作,也就有可能在2000年來臨時導致千年蟲發作。而對於我們所熟知的計算機系統,千年蟲也並不只是存在於我們所編寫的應用程序和軟體中,包括操作系統、硬體在內的計算機組成部分,由於其中也使用了進行日期操作的各種各樣的小程序(如微機硬體中就有BIOS),也就會有可能受到千年蟲的影響。 哪些地方有蟲 ? 那麼,千年蟲主要會在什麼地方發作呢?就世界上的情況來說,千年蟲主要集中發作於兩個方面: 一個是配備比較早(大約在80年代中期以前投入使用)的主機上的應用系統,如在IBM 4381,IBM AS/400等機型上運行的應用程序。這些機器系統國際上都應用的相當早,因此其上面的應用程序經過十餘年的開發和發展其規模已經非常龐大,比如美國的AT&T電訊公司,其內部就有超過3.6億行的應用程序需要檢測是否存在2000年問題,這確實是很大的工作量,因此給解決2000年問題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千年蟲另外一個容易發作的方面是嵌入式設備。所謂嵌入式設備,就是指設備中使用了智能晶元的系統,由於智能晶元價格低廉,目前嵌入式設備已變成無處不在,由生產線、大量的自動化儀器儀表、汽車、電梯、警報系統、消防檢測器到醫療設備,以至電話交換機、空調機、交通燈、恆溫器等,可謂滲透到日常生活每個角落。這些設備中應用的程序往往都已經固化到元器件中,因此一旦產品只使用了兩位數來表示年份,就會引發2000年問題,而要替換這些晶元,又往往不得不把整個系統都替換,這會造成資金和操作上的困難,使解決2000年問題更加麻煩,也是無法按時解決2000年問題的隱患之一。 對於我們普遍使用的PC機又會怎樣呢? 從硬體角度講,2000年問題主要存在於微機的BIOS不能實現向2000年的自動過渡,相對來講是比較簡單的。否則問題一旦發作起來就會讓你手忙腳亂,狼狽不堪。具體來講,在微機硬體中有一個實時系統時鍾,它依靠微機主板上的紐扣電池作為電源和動力,時刻保持運轉,這樣微機在關機時也能夠保持時間前進。這個實時系統時鍾的時間數值是保存到主板BIOS中的存儲器(CMOS)中的。當微機啟動時,微機操作系統從BIOS的那個時間存儲器里讀取當前時間,包括四位數的年份以及月份、日、小時、分鍾、秒等,從此,只要不關機,操作系統的時鍾就會以微機外接電源(不再是主板上的紐扣電池)為動力單獨向前運轉,並保存在微機的內存中(不再是BIOS中的存儲器)。微機的2000年問題主要表現在,盡管RTC—實時系統時鍾中使用了四位數來表示年份,但其年份數據的前兩位(世紀信息,如「19」,「20」等)並不和後兩位發生聯系,也就是說,當後兩位從「99」變為「00」時,並不能向前進位使前兩位數由「19」變為「20」,這樣,RTC中1999年的下一年便應該是1900年,從而引發了2000年問題。 而對於目前應用的操作系統(如DOS 5.0以上版本、Windows 3.x 、Windows95、 Windows 98以及 Linux 、SCO Unix、Windows NT)時鍾來說,其年份都是用四位數來表示的,因此不會存在2000年問題。但目前的問題是操作系統中附帶的一些小實用程序、工具或函數調用,有可能因為年份表示不完整而引起千年蟲發作,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只要你不使用到這些小實用程序或工具,就不會引發2000年問題。如果你要詳細了解這些操作系統中到底有哪些實用程序、工具或函數調用存在2000年問題,可以到本人站點( http://www.netease.com/~year2000 )的微機Y2K和業界支持兩個欄目中查詢,同時站點里也有關於微機2000年問題方面的詳細論述。 總之,對於我們自己使用的微機來說,其系統方面的2000年問題是相對簡單的,其難點還應該是其上面規模龐大的應用程序上。 千年蟲怎麼擾亂我們的生活? 如果千年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那麼我們的生活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混亂…… 金融業:到了2000年,銀行裡面的電腦可能將2000年解釋為1900年,引起利息計算上的混亂,甚至自動將所有的記錄消除;自動取款機會拒收「00」年的提款卡; 保險業:保險公司可能會將每份保險的年限算錯。 電信業:你在1999年12月31日23:59分打了三分鍾的電話,電話局的賬單卻可能顯示為(100年-3分鍾); 電力系統:美國夏威夷電力公司曾經做了一項實際的實驗,輸入00年,結果電廠自動停止操作,在某些情況下也發生電壓與頻率方面的變化,造成用戶全面停電、電器故障甚至燒毀;美國聯邦核管處更是擔心全美的百餘座核電廠里的儀器由於2000年問題失控造成核輻射外泄等災難。 稅務系統:稅務局的電腦可能會認為你拖欠了100年的稅款,從而寄來天文數字般的補稅通知。 醫葯業:醫療儀器如救生系統或監視系統可能死機導致患者生命危急以及血庫管理、醫囑系統與病歷、器材管理全部無法正常運作。 交通系統:由於控制雷達的電腦失靈,空中管制完全癱瘓,班機停飛。 最近,2000年問題更成了美國各大汽車公司的頭疼問題,原來,美國汽車都有確定的使用年限(比如10年),超過該時間期限後汽車便會自動拒絕發動。麻煩出在一些剛剛生產出來的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汽車,其內部控制晶元仍用兩位10進制數表示年份,那麼到了2000年後,由於年份變成了00年,和出廠日期(比如1998年)一比較,竟然已運行了98年,汽車當然便會自動拒絕發動了。美國花旗銀行(CITYBANK)在對其屬下的汽車進行2000年問題測試時,便發現了這個問題。 怎麼樣,即使你還沒有買電腦,也不會覺得千年蟲與你一點關系沒有吧。不過,隨著各行各業解決千年問題的迅速進展,上述問題也幾乎不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了。

求採納

D. 何夕的訪談

主持人:姚海軍
特邀嘉賓:何夕 唐風
姚對何:同國內外很多科幻作家相似,你也是在讀大學時開始科幻創作的。有什麼特別的因素促使你走上科幻之路嗎?
何:現在想來這應該是諸多因素的合力導致的結果。例如學現象的好奇,至今未泯的童心,以及講故事的慾望。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伽利略之前的時代,他不必為自己對科學的無知而感到羞恥,但如果今天當我們站在科學巨人已經為我們打開了的科學大門之前,卻仍然安於心智的迷惘則是不可原諒的。我們或許成不了探索者,但接受新知是生為智慧生命的天職。科幻最古老的使命之一便是普及科學傳承知識,我很願意為之盡一點綿薄之力。
姚對何:20世紀90年代初可以說是科幻作家新老更替期,之後,老一人作者基本上退出了科幻創作的中心舞台,新生代科幻作家迅速成為科幻創作的中堅力量。你如何評價90年代初期的科幻創作的整體狀況。
何:90年代初是中國科幻的一個艱難時期。《科幻世界》雜志本身在那個時期的境遇已足夠說明問題。新生代的提法我不知道是誰先提出來的,也許它就是專指90年代的那批作者吧。現好像所剩並不多(即使加上像何夕這樣跑掉了又被捉回來的)。不過我覺得90年代初與90年代後期的作者在思想及血緣上相差不多,應該算是一茬的,所不同是前者曾經親歷過科幻的低谷,算是多了一層磨練。90年代初期的科幻創作遠不能稱作繁榮,力作鮮見。那個時期王晉康的作品應該是最好的,只是不知道他是否贊成將自書劃入新生代。
Darkerblue對何:我想知道何夕大哥用兩個名字發表作品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何:「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是杜甫的詩句。用「何夕」作為筆名是因為我姓何,同時順帶抒發自己面對時間這個永恆謎題的眩惑。 現在我用的是「何夕」這個筆名。包括《異域》投稿時也用的「何夕」。至於《異域》用了另外的名字只是編者為配合所謂「復出」而採取的措施,事前徵得了我的同意。
姚對何:想像是科幻小說的核心。因此若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在你早期的作品中我最喜歡《本原》,而不是獲獎的《電腦魔王》和《平行》。很想聽聽你對你1996年以前的作品的看法。那些作品當中,你最喜歡哪篇?
何:看來編者、作者、讀者在這里有分歧了。我喜歡的是《盤古》和《小雨》。《本原》實際上是一篇故事性科普,這本身也是我創作的初衷。現代多數中國人長期認為世界是決定論的,喜歡講歷史必將如何發展等等。量子論里的反決定論思想貫空了這篇作品其實這者《本原》的本原。
《盤古》原名《巨人傳說》,是1995年創作的作品,發表於1996年,當時編者有些小的改動。以中國神話故事為題材寫作科幻並不鮮見,這方面大陸港台都有不少作品。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相比顯得粗糙,祗也未成體系,但其中可用於科幻創作的養分並不缺乏。不過許多以神話為題材的作品往往缺少構思,每每隻作簡單的現代類比。比如將神話人物改為外星來客,將自動木偶改為機器人。如此「科」則「科」矣,但讀者看起來卻味同嚼蠟。其實還不僅在此類題材創作中有此現象,近年不少科幻小說都有披掛科幻外衣之嫌,許多讀者朋友對此已深厭之。我個人以為如果沒有好的科幻構思就不要寫,讀者如果想看言情根本不必買《科幻世界》。我喜歡《盤古》的理由是因為即使現石料讀還能吸引我自己(我讀的是修訂版),文中表現的對神話精神的嚮往在我而至今未曾改變。
《小雨》是一次嘗試,主要是文字上的。我在裡面用純小產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標準的科幻故事,自己覺得有點意思。主流文學能夠接受魔幻主義的原因之一便是語言的相通。沒有人會說《西遊記》以及《百年孤獨》不是小說,但卻有很多人不把科幻當作小說。科幻小說既然打著「小說的標記,就有義務在語言上與純小說相通。我知道科幻界不少人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但如果科幻小說」自絕「於主流文學,這對主流文學不會造成什麼影響,而最終受到損害的只是科幻自身。當然,這里的相通是以保持科幻的特色為前提的。
Starauthor對何:你認為科幻的本質是什麼,及其意義,地位及今後的發展?還有你寫科幻的動機是什麼?怎樣評價一篇科幻作品的優劣?還有你認為如果從事科幻創作需要具備什麼條件?你最喜歡的科幻作品和作者是誰?除了科幻作品你平時喜歡看什麼類型的書。呵呵,有點多了,多多包涵。謝謝。
何:你的問題不僅「多」,而且「大」。關於科幻的本質意義等就算寫本書也難以完全說清楚。越是到了現代科幻的界限似乎越模糊,魔幻現實主義,玄怪等因素越來越多地滲入進來。現在我們所說的科幻與凡爾納的時代已經相去甚遠,我的確無法下這個定義。科幻今後的發展方向(樂觀的)肯定是暢銷書與影視的結合。
我寫作科幻的動機只是兩個字:愛好。評價科幻作品的優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讀者投標,《科幻世界》也是這樣做的。至於說參與投票的讀者的代表性不夠這是另一個問題。
從事科幻創作需要有三分天賦,三分科學素養,三分文學修養,再加上一分毅力。受時間等因素限制,我平日的閱讀量不大。科幻作品的閱讀量更少,相比之下科普以及歷史等雜書還看得多些。
姚對何:1997、1998兩年的休整對你以後的創作有什麼影響?
何:積累了豐富的撤退經驗,下次再跑就沒那麼容易被抓回來了(說笑話的)。
那段時間這沒寫過一個字的科幻作品,但是這段與科幻的「愛別離」也讓我知道自己與科幻有著很難割捨的緣分。我腦海里涌動著只有自己知曉的科幻構思,如果不寫出來它們將永遠消失。還有讀者朋友的期待,以及與《科幻世界》雜志社之難忘的合作情誼,這些因素共同促使我重回科幻的世界。
姚對何:1999年重回科幻世界的第一篇作品《異域》反響熱烈,事否向讀者透露一下創作背景?
何:《異域》的科幻構思相當簡單,幾歲的小孩子也能領會。創作的觸發點說起來很偶然,記得是在電視上看到一段慢錄快放的圖像。畫面是一片原野,天空中的雲層飛速地翻卷遊走,在地面投下大片快速成移動的陰影。太陽拖著尾跡劃過天宇,然後月亮升起來,原野上的草像是獲得了靈魂般地跳起姿態神秘的舞蹈。幾秒鍾以後《異域》的故事便在我的腦子里成形了。
Ffice對何:你小說里的人物,多是兩個男生回一個女生,而且多半那兩個男生都會對那女生有意思,如《盤古》《缺陷》《愛別離》等。很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由於個人經歷導致的情感偏向啊?好奇而已,別當真。
何:在我的作品裡感情描寫一般居於次要地位,跟科幻主題也關系不大,不過有時會用來達到另一種效果。《盤古》里的女主人公喜歡「我」,《缺陷》里的林欣喜歡韋潔如,但是為了追求心中更重要的目標,他們選擇了放棄。《愛別離》則是徹頭徹尾的愛情小說,本意就是賺人眼淚的。有段時間《科幻世界》每發一篇言情科幻就招讀者一頓罵,好像科幻就不能寫愛情了。其實像愛情這樣的文學母題是無論哪種文學形式都無法迴避的。我想證明按照標準的科幻模式也能寫出動人的愛情故事來,很難說《愛別離》完全達到了這個目的,好在罵《愛別離》的聲音不多,表示喜歡的人也不少。
至於說到個人經歷導致情感偏向什麼的,我看還是不要跟老同志開開玩笑了嘛。
鹿可耳對何:我很喜歡《缺陷》,科幻的推理過程要自然有趣。想問一下,創作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否意識到了有推不過的地方?
何:《缺陷》是一篇舊作。主題比較簡單,有點像一個趣味問題。任何理論也好觀點也好,如果在它的范疇內不導致矛盾它就是值得研究的。比方說歐氏幾何假設窨是平直的,在這個假設內它無矛盾地證明了許多定理。而非歐氏幾何假設空間是彎曲的,在這個假設內它也無矛盾地證明了許多定理。這就說明它們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在《缺陷》這個故事裡出發點是一個人只能預知十分鍾,但通過推論卻發現這將得出這個人能夠預知永遠的結論。這就導致了矛盾。我個人比較喜歡用一個總是駁倒一套理論的游戲,這讓人有一種思考的樂趣。你的問題沒具體指出是什麼傷,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如果在寫的時候就發現有傷的話一定會想辦法改正,不會聽之任之。這點我有切身體會,當年在《本原》里曾經因為記憶失誤而錯用了資料,很久之後還讓自己感到不安。
姚對何:你的創作環境怎麼樣?日常的工作生活是否與創作有矛盾?
何:我是業余寫作,所有業余作者在創作中感受到的困難我概莫能外。主要的時間。科幻寫作其實是非常難的,現今的讀者每天都接受著大量的資訊,他們的眼界和見識已和以前大不一樣。指望靠掉書袋或是耍貧嘴的方式贏得讀者青睞已是絕無可能的事情,這其實也是為什麼近年一科幻小說挨罵多的原因。不容否認的是在科幻業任作者之中有些是不大懂科幻的,他們寫得很努力也很辛苦,但是作品出來後反應不理想。時間的制約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困擾,生活畢竟是首要的,只能盡量安排了。
姚對何:《六道眾生》以及你其它的一些作品都流露出你對現實總是的關注,你如何看待科幻與現實的關系?你喜歡讀者稱你為硬科幻作家還是軟科幻作家,假若我們認同這種分類的話?
何:就對現實的關注而言,《六道眾生》表現的仍然是傳統主題,這一點和前作《異域》相類似。科學上有了新的發現,它的應用在帶來好處的同時卻潛藏著巨大的危險。誠如姚編所言:「妖獸是一種象徵,象徵著神聖的自然法則。它蟄伏於人類進貨的歷程中,等待著我們在向自然無度索取時被喚醒。」
更明顯關注現實的作品是《田園》以及將發表在《星雲》上的《傷心者》。它們完成於1999年至2000年初,正是新經濟如火如荼的時期。在這兩篇作品裡我注入了自己的觀點。正如《傷心者》里的一段話:「現在所有人都困著那棵巨樹上漂亮的花和葉子,並徒勞地想長出更漂亮的花和葉子來超過它,卻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那不起眼的樹根。」《田園》和《傷心者》的主要分別是糧食作物和數學,這正是我稱之為「根」的一些東西,而這也是在這個浮華的年代裡我們最欠缺的東西。這兩篇作品是姊妹篇,表達了相似的主題,《田園》原名就叫《傷心木》。不久前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學獎的兩個項目一個是雜交水稻,另一個是數學定理的機器證明。
軟硬科幻之爭由來已久,我曾經說過我一向認為它們之的差距尚未大到足以成為兩個陣營的地步。較普遍的看法是講究技術細節的硬科幻更難寫並意味著作者素養更高,不過我覺得硬科幻更像是某種言過其實的說法,相對於科學本身來說絕大多數的科幻小說都非常非常的「軟」。一份中學生寫的航模性能說明書或者是一家農技站的農葯配比說明讀起來肯定比2001年《科幻世界》里最「硬」的科幻小說還「硬」。能推進科學本身的發展,那些希望科幻作家領先於科學家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我正計劃針對軟硬科幻寫一篇專門的論述文章,題目是《技術之美與藝術之美》,優秀的科幻作品應該是技術之美與藝術之美的結合。不妨拿音樂來舉例,帕瓦羅蒂的完美衣帽間如果脫離了旋律將只會是一串令人心煩的雜訊,反過來的情況也完全相同。只有當技術(歌喉)與藝術(旋律)完美結合之後人們才可能聆聽到像《我的太陽》那樣美妙動人的音樂。
姚對何:能否談談今後的寫作計劃?
何:我頭痛的事是有了好的題材但是沒有創作熱情或是正相反。現在我腦子里的科幻構思還有些,都是沒有人寫過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我近段時間沒怎麼動筆。在寫作問題上我沒有制定太多計劃。 1、請談談你的新作品,還有你近期的寫作計劃?
現在有五篇新作已投到科幻世界編輯部:《異域之六道眾生》、《審判日》、《傷心者》、《愛別離》、《天生我材》。
前兩篇長一點,三萬多點吧。另外的都是兩萬字。當初還要更長些,就編輯的要求作了刪改。前兩篇加起來差不多刪了五萬字。手裡還有不少東西,因為沒完所以就不在這里多說了。
2、你是怎麼看待國內當前場景下的科幻的?
因為並沒有詳實的數據作參考,所以我只能憑個人印象說兩句。科幻現在無疑比前些年顯得繁榮,不斷有新人新作涌現。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繁榮標志的長篇作品也出現不少,但惜乎其中一些作品顯得單薄,其超長的篇幅多是寫些與科幻關系不大的東西。給人的感覺是科幻成了一張蒙在言情,歷險,偵破,玄幻,戰爭等內核表面的一層薄皮。我個人有個判斷標准:即如果一個題材能夠完全不依靠科幻就能夠表現並且能
夠表現得更好的話,這個題材就不必寫成科幻。按這個標准讀者可以對自己知道的作品作一個有趣的篩選,你可以試著剝掉一件作品的科幻外衣,比方說將作品的發生地由無人星球變成地球上的一個荒島,或是把一個從公元3000年回到公元1000年的人換作本身就是當時的普通人,如果作了這樣一番手術後發現作品完全毫發未損,故事情節照常能夠展開,主題思想照常可以表達,那麼你就可以認為這篇作品至少有點偽科幻的嫌疑。
3、你的小說更著重是想表現哪一方面的內容。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我的小說並沒有刻意想要表現的某方面主題。大凡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都有可能進入題材。
就拿最近的幾篇新作來舉例,《異域之六道眾生》是《異域》姊妹篇,物理學題材。《審判日》是宗教題材。《傷心者》是現實題材。《愛別離》是愛情題材(當下這好像是一個容易引來罵聲的題材)。《天生我材》是奇想題材。
4、沉寂了好幾年後,你重出江湖,馬上得到認可。但是你內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而1999年以來你所發表的每一篇小說,幾乎每一篇刊登之後都會得到很大的爭議,讀者不是愛死就是貶死,對此你有什麼說法?
先說明一點。沉寂幾年完全是個人原因,實際上科幻世界的編輯老師一直都在鼓勵關心我,「復出」的一個直接原因也是因為千年蟲題材的約稿。
其實到寫這篇訪談時為止我復出後也只發表了三篇新作:《異域》《禍害萬年在》《缺陷》。坦白一件事:《缺陷》是一篇舊稿,大約寫於1993年(原稿還曾在星河那裡放過一段時間)。對這三篇作品我自己都不大滿意,相對來說覺得《異域》要稍好一點。可能由於久未動筆的緣故有些手生吧。希望後來的作品能夠有所提高。
《異域》表現的是一個標准(這個詞的另一個表述形式是「老套」)的科幻主題:人們創造了新的理論,在帶來好處的同時卻又隱藏著災難。主人公出生入死化解危機,最後是英雄主義的悲劇結局。對這一作品我滿意的地方在於它的科幻內容綜合來看還算新鮮,同時與故事情節不可分割,也就是說它的科幻衣服很難剝下。不滿意的地方在於寫作手法比較舊,語言顯不出光彩。至於你提到有人稱文中有「硬傷」,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過我很樂意找機會與關心這個問題的朋友討論。)
《禍害萬年在》是應約之作。發表後有爭議認為文中言過其實,認為「萬年蟲」只是作者杞人憂天。老實講這種說法幾乎可以當作作品主題的例證。〈禍〉文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闡明了所謂計算機「千年蟲」和「萬年蟲」問題的本質都是一個數值溢出問題。現在我接觸到的所有計算機系統都存在「萬年蟲」問題,所以這個問題至少到目前為止仍然普遍存在。二是想說明這些本來很小的問題之所以帶來很大的嚴重後果完全是因為人類的惰性和短視。
在此舉一個例子,現在人們之所以把無法處理的核廢料埋起來,把無法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埋起來,都是基於一種認識。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聰明的後人們能夠毫不費力地解決我們製造的問題。但現實又如何呢,我們當前面臨的許多全球性問題不正是前人製造出來的嗎?反正我不認為前景樂觀。千年蟲據稱讓全世界付出了數千億美元的代價,我以為對萬年蟲如果聽之任之的話其代價將千萬倍於這個數值(當然,那是幾千年後的人的事)。
《缺陷》如前所說是一篇舊作。比方說歐氏幾何假設空間是平直的,在這個假設內它無矛盾地證明了許多定理。而非歐幾何假設空間是彎曲的。在《缺陷》這個故事裡出發點是一個人只能預知十分種。我個人比較喜歡用一個問題駁倒一套理論的游戲,這讓人有一種思考的樂趣。有讀者提到此文中有一兩處推論不嚴謹的地方,對此我表示感謝並完全接受。
還未發表的那幾篇新作都與約稿無關,是自由創作。我個人覺得它們可能比上面這三篇作品好。如能發表的話希望得到讀者朋友的指正。
5、我們都知道,在90年代初,你就以何宏偉的本名在《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並以《光戀》等小說榮獲中國科幻銀河獎。你個人怎麼看待自己90年代初的那些作品?
我最初發表科幻小說是在1991年,當時19歲,作品的幼稚可與年齡相比,作品發表純粹是編輯老師提攜後進。
1992年寫《光戀》時稍好了些但各方面仍然顯得幼稚。後來陸續有了《平行》《本原》《小雨》《盤古》等。在那批作品裡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1994年的短篇《小雨》和1996年的《盤古》,不知現在還有沒有人記得它們。
6、你的作品想最多表述的是什麼樣的東西?你又希望你的讀者從你的作品中得到些什麼?
這個問題同第三個問題很像,回答難度也不相上下。中國科幻歷來時興一窩風,一會兒流行寫環保,一會兒流行寫克隆。我也難以免俗,只能盡量獨僻蹊徑吧。我並不敢奢望讀者能夠從拙作中得到什麼,如果讀者拿到何夕的科幻小說時能夠一口氣讀完而不在事後覺得是浪費時間的話我就相當滿足了。
7、在你的個人寫作中你所遇到,最頭痛的事情是什麼?
一是有了好的題材但是沒有創作激情或是正相反。
二是接到一份措詞禮貌的退稿通知。
8、科幻圈傳說,當年你為了愛情從成都到自貢工作,可以說說生活中的你和你的兩地愛情嗎?
我的工作是整天與計算機打交道。寫作是業余愛好。
至於傳說嘛,還是當它是傳說吧。
9、在每一個科幻寫作者起步的時候,都會因自己的喜好受到某一些前輩科幻作家的影響。請問你最欣賞的科幻小說作家是誰?你認為從他那裡你學到了些什麼?
艾薩克·阿西莫夫。想學的東西很多,他的作品也許文字水平不是科幻作家中最好的,但是一經與他出類拔萃的科學構思相結合後其感染力是難以抗拒的。他的作品裡有許多獨有的構思,如果科幻構思也可以申報專利的話他擁有的專利將會是最多的。這也引出了我的一個觀點,即科幻小說的精髓永遠是「科幻」二字,沒有優秀的科幻構思作基石,再好的文字,再曲折離奇的情節也無法產生優秀的科幻小說。
10、每個科幻作家心中,都有其自己對於科幻的理解。在你,你怎麼界定關於科幻這個涵義?
從正面我可能下不了這個定義。不過我想可以從反面指出哪些不是科幻。
⑴違反人類已知的基本科學理論。比如能量守恆定律等。
⑵過分宣揚神秘主義,表現怪力亂神之類。
⑶自造一些荒誕的理論並以此為基礎的小說。
⑷通篇沒有科學氣息的小說。
……
不過我很希望自己寫的作品都能夠被大家認為是科幻。
11、國內現在關於軟硬科幻的爭論十分多,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有一種觀點,似乎硬科幻更難寫並且意味著作者素養更高。從道理上講這是對的,涉及大量技術細節描寫的硬科幻作品肯定面臨比軟科幻更多的困難。但是我堅持認為這兩者並無涇渭之別,它們的差別並沒有大到足以成為兩個不同陣營的地步。我自己傾向於認為硬科幻只是一種言過其實的說法,實際上相對於科學本身來說,絕大多數的科幻小說都非常非常的「軟」。

E. 閱讀千年蟲文章圍繞「千年蟲「分別寫了那四個方面的內容

千年蟲」影響是巨大的。從計算機系統包括PC機的BIOS、微碼到操作系統、資料庫軟體 、商用軟體和應用系統等,到與計算機和自動控制有關的電話程式控制交換機、銀行自動取款機 、保安系統、工廠自動化系統等,乃至使用了嵌入式晶元技術的大量的電子電器、機械設備 和控制系統,等等,都有可能受到「千年蟲」的攻擊。目前世界各國已紛紛由政府出面,全力圍殲「千年蟲」

F. 2000年播放的一部有關於千年蟲病毒的動漫叫什麼

大戰千年蟲
應該是的
國產的 這部動畫片在網路上好像已經找不到了

G. 有個電影叫什麼千年蟲的,有沒人知道

奪命千年蟲(美產驚悚恐怖大片)
當Haskin一家在Diablos 鋸齒山脈的森林中,尋找遠離「電腦千年蟲」危機的庇護之地時,遭遇了恐怖和瘋狂的經歷。他們被一群惡毒的畸形鄉下人劫持,他們只得展開了奮勇抵抗,但是誰也沒想到他們將要面臨的是一場從地心爆發出來的巨大夢魘。
樓主找的是這個么。。。

H. 求二十一世紀比較有開創意義的科幻名家及作品

《名家經典科幻文學精粹第一輯》
目錄
地球的鏡像 .鄭文光
史前世界 .鄭文光
腐蝕 葉永烈
X-3案件 葉永烈
珊瑚島上的死光 .童恩正
遙遠的愛 .童恩正
美洲來的哥倫布 .劉興詩
霧中山傳奇 劉興詩
一千年前的謀殺案 潘家錚
天火 魏雅華
綠林城堡的女主人 焦國力
失蹤的哥哥 葉至善
《名家經典科幻文學精粹第二輯》
目錄:
台風襲來的晚上 ..金 濤
小安妮之死 金 濤
生死第六天 吳 岩
滑鼠墊 ..吳 岩
宇宙墓碑 .韓 松
綠岸山莊 .韓 松
決斗在網路 星 河
蚍蜉的歌唱 星 河
千年蟲 ..楊 平
瞬間加速度 楊 平
第三點共識 飛 氘
《名家經典科幻文學精粹 第三輯》
目錄:
神秘幽靈島 王曉達
羅迪教授的替身 綠 楊
博物館里的較量 綠 楊
千年魔偶 楊 鵬
風 箏 楊 鵬
隱形行動 張 靜
銀河迷航記 黃 海
不可名狀 黃 海
大地之歌 李偉才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李偉才
虛擬的愛 陳楸帆
三季一生 梁清散
《名家經典科幻文學精粹第四輯》
目錄:
拉克是條狗 王晉康
月球進行曲之前奏 王晉康
流浪地球 .劉慈欣
地火 劉慈欣
六道眾生 .何 夕
閃光的生命 柳文揚
廢樓十三層 柳文揚
大角快跑 .潘海天
克隆之城 .潘海天
春日澤雲夢山仲昆 ..拉 拉
《名家經典科幻文學精粹 第五輯》
目錄:
目 錄
末日火種 ..蘇學軍
靈天 ..蘇學軍
潛入貴陽 ..凌 晨
信使 ..凌 晨
發現人類 .江 波
百鬼夜行街 ..夏 笳
汨羅江上 ..夏 笳
蟲巢 .遲 卉
偽人演算法 .遲 卉
昔日玫瑰 .長 鋏
城市,城市 ..萬象峰年
等等 以上。答題辛苦,幫忙點下【採納回答】,謝謝!!

I. 科幻作家與科學家,究竟誰的想像力更強

最著名的說濫了的比較早的:虐貓狂魔薛定諤,其背後是海森堡/薛定諤/波恩等一大波腦洞,令人崩潰(包括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例如「世界是不確定的/概率的」、從而引發一個調侃「月亮在我們看它之前是不存在的」。作為凡人,我覺得什麼祖父悖論、黑洞拉、多重宇宙之類的已經很好理解了,可是上述腦洞所需要的數學功底實在超越了普通人的能力范圍。科幻作家至少要寫給讀者看吧,和這些完全已經跑到不知哪裡去的物理學家比起來,實在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啦。 我一直覺著,世界上最好奇、最可怕、也最勇敢的,就是這些物(ke)理(xue)學(guai)家(ren)了。

J. 中國科學幻想小說作家有哪些

星河 :

網路渣滓 氣態雪 的哥 夢斷三國 同室操戈 大腦舞台 生殺予奪 決斗在網路 帶心靈去約會
我活的還算瀟灑 特別的生日禮物 第十三張照片 握別在左拳還原之前 橋殤 多彩錦緞 從天而降 千年侵權 接港
生存空間 朝聖 一則報道 同是天涯淪落人 太空搶險 火星生命基因 異域追蹤 張揚的間諜 訊問後等待裁決
離群索居 潮嘯如槍

楊平:
為了凋謝的花 暈 眩 終結 深度下潛 裂變的木偶 神的黎明 庫克岩石
千年蟲 奢侈與貧瘠

王晉康:
七重外殼 最後的愛情 解讀生命 養峰人 失去它的日子 可愛的機器犬 天火
生命之歌 亞當回歸 拉格朗日墳場 斯芬克斯之謎
終極爆炸 夏日的焦慮

鄭文光:地球的鏡象 飛向人馬座

童恩正:珊瑚島上的死光

凌晨:水星的黎明 飛鳥的天空 天隼 貓 四月一日·半條蟲子·負立方體空間

趙海虹:歸航; 樺樹的眼睛 中關村故事之游戲廳 伊俄卡斯達 痴情司

周宇坤:誰是亞當 死亡漂移 會合第十行星 心靈密約 寂寞寒秋
腦 界

劉維佳:時空捕手 黑月亮升起來 高塔下的小鎮

柳文楊:外祖父悖論 保護動物 閃光的生命 我忘了什麼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毒蛇 故事床 暗獄

潘海天:我們腳下的土地 永生的島嶼 偃師傳說 未來愛情故事 從黑暗中歸來
白星的黑暗面

韓松:暗殺; 宇宙墓地 電話之旅 冷戰和信使

蘇學軍:遠古的星辰 火星三日 黎 明

江漸離:生活方式 肉體的輕蔑者

何宏偉:異域; 缺陷 傷心者

劉慈欣:帶上她的眼晴; 坍縮; 地火; 鯨歌; 流浪地球; 三體

裴曉慶:冥王星監獄; 失去記億的人

熱點內容
推薦幾本軍工小說 發布:2025-05-21 09:53:52 瀏覽:811
聽書好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21 09:09:31 瀏覽:474
主角被未婚妻退婚都市無敵小說 發布:2025-05-21 08:14:21 瀏覽:9
沈涵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21 07:35:59 瀏覽:782
重生到楊家將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5-21 07:28:53 瀏覽:94
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是什麼 發布:2025-05-21 07:05:34 瀏覽:144
女主花現代小說 發布:2025-05-21 05:04:21 瀏覽:662
媽媽上司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5-21 04:29:14 瀏覽:237
有沒有電腦版天行聽書 發布:2025-05-21 03:32:10 瀏覽:166
快穿之無限升級系統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1 02:31:16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