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牛郎織女科幻小說

牛郎織女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1-19 02:50:35

1. ■■■■■■■■高分求取暑假研究性學習■■■■■■■■

各年齡段的人們合適的閱讀書籍

半歲到一歲:《看圖識字》《寶寶認顏色》《寶寶認圖形》之類,這算簡單的早期教育。

一歲到三歲:經典中外童話故事,比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單部作品有《牛郎織女》《十二生肖由來》《梁祝》《365夜故事》(中國傳統神話比較重要,文化的傳承靠孩子);《三字經》《唐詩300首》[注1]

三歲到六歲:《西遊記(白話文少兒版)》以及各種關於自然科學知識的書籍,《手工製作教程》《365夜科幻故事》《海爾兄弟》《聰明的阿凡提》《寓言故事》。[注2]

小學低年級:接觸更多的中外優秀作品。《唐詩三百首》《三字經》[注3]。了解中外名人,適當接觸有關偉人生平的故事,比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以讀四大名著少兒版。多讀有關自然科學的書籍,從小引發這方面的興趣。根據知識水平選擇《頭腦沖浪》之類的書籍,開發智力。可以多讀一些淺顯易懂,真摯感人的現代詩歌,比如冰心的《繁星·春水》,培養高情商。歷史故事也應該了解,比如
來自《史記》的少兒版故事。

小學高年級:擴大閱讀范圍,可以讀文學性思想性比較強的名家美文,比如高爾基的《海燕》。接觸新的文學體裁,比如宋詞;這個時期甚至更早孩子的閱讀偏好已經出現,應該根據興趣有選擇性地閱讀,比如《兵器知識》《中外美術圖典》作為興趣引導。對於小學高年級的男女生,可以閱讀楊紅櫻的校園小說《男生日記》《女生日記》,這是成長時期的最好禮物。

初中時期:接觸哲理散文名篇,比如培根的《談讀書》,《讀者》《意林》《箴言》之類的文摘可以閱讀,時事評論之類的文章也應涉及。更多地閱讀文學名著,比如高爾基的《童年》、《母親》。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簡·愛》《基度山伯爵》等外國名著。特別推薦美國女作家奧爾科特的《小婦人》,這是女孩子必讀的書。中國名著:《駱駝祥子》《魯迅文集》《城南舊事》《史記》。四大名著和《史記》應該閱讀原版。現代文方面可以閱讀畢淑敏等的作品。

高中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個人品位基本定性,將來要走何種道路也基本確定,此時應該有選擇性地閱讀實用性的書籍。高中階段學習任務比較繁重,不適宜閱讀大部頭長篇,可以選擇篇幅適中而意蘊豐富的作品比如《三毛全集》《卡耐基全集》。關於中國古典文學,詩詞曲賦各類都應有所積淀,文化素養應該更加成熟。課外文言文閱讀也比較重要。高中時期推薦讀《飄》《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高中學生面臨的是大學教育,推薦一本《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應該對高中生有所啟迪。

大學時期的閱讀更加個性化,哲學系的學生會偏愛弗羅伊德著作,社會學系的學生對馬克思論著更感興趣……但即使如此也不能丟棄基本的文化教育,而且當代大學生應該是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專業之外的門類雖說不用精研也不能一竅不通,不說做為一個學生,作為任何一個人,都應該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作引導,應該具備欣賞能力、運算能力等,所以哲學、美學、法學……各個方面都應該有所涉獵,這是作為「人」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與生活經驗,而不要變得除了專業外其他各項薄弱的所謂「專業人才」,就像除了數學什麼都不會做的陳景潤。[注4]

[注1]這個時期應該注意情商的塑造,多讓孩子了解美麗的傳說,開發想像力。我上幼兒園時讀的是幼兒園教師講故事用書。多背唐詩,並不一定把其中的妙處與思想完全理解,頭腦中有這樣的積淀就可以了。

[注2]這個時期應該注重知識的擴充,適當灌輸人生哲理。

[注3]幼年背誦的詩篇對於這個時期進一步理解是有好處的。

[注4]本人對陳景潤先生並沒有不尊重的意思,只是說實話。也許是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太高了,他自身素質用於數學的太多了,導致其他方面的薄弱,也可以理解。但話說回來,陳景潤不是誰都能做的,因此我們依然需要全面人才。

2. 科幻小說,神話電視劇

封神榜,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寶蓮燈,白蛇傳,牛郎織女,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台.

3. 小學生必讀書目

《瓦嘉達的自行車》

適讀年齡:9歲以上

這部小說由同名電影《瓦嘉達》改編而成。電影《瓦嘉達》曾獲威尼斯電影節電影未來獎最佳影片、悉尼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亞太電影獎最佳兒童影片(提名)等,代表沙特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國際上備受贊譽!講述了沙特小女孩瓦嘉達夢想擁有一輛自行車,卻不被當地宗教所允許,遭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但最終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媽媽的理解和幫助下,實現夢想的故事。

4. 有什麼小說好看

蟬為誰鳴 張之路寫的,科幻長篇青春小說,目前我最喜歡的書。
我飛了 很久以前看的,黃培佳寫的,純真的友誼,很感人。
閣樓里的秘密 涉及到抗日情節,勿忘國恥!
生日快樂 青木和雄寫的,很感人,推薦。
魔塔 不解釋
鄭淵傑寫的通話都很好看!推薦!!!
幻城,雖然是新生代作家寫的,但是有點看頭。
夏至未至 也不錯,講述青春友誼
土雞的冒險 常新港寫的,講述一隻土雞的磨難成長,很感人,引人入勝。
小布頭奇遇計 很早的童話了,經典,值得看看。
三毛 不是三毛流浪計!!!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在撒哈拉大沙漠的故事,有很多本。
草房子 講述的是油麻地小學的桑桑和夥伴自己的友誼故事。
根鳥 講述一個叫根鳥的少年執著尋找一個叫紫煙的女孩的歷險故事,我看了很多遍。
床邊的小豆豆 小豆豆的童年生活
丟三落四的小豆豆 同上
短篇小說:
SD娃娃的眼淚
我想做個樹孩子
守著十二個雞蛋等著你
旱船
落地傷花
老師我想對你說
索吶神曲
誰的青春在流浪
無怨的青春
天天天藍
誰可以給誰青春
狗媽
金鉤鉤,銀鉤鉤
你是我的守護神
…………
樓主,以上的推薦書籍,小說,是本人以將近十年的書齡為您推薦,每篇的情節都很曲折,文章很精幹。希望樓主會喜歡。
以上喂本人全部手打,很辛苦的,希望樓主採納我的答案吧!
拒絕其他ID的復制,轉載。

5. 歐陽自遠的奔月暢想曲

規劃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探」——不載人月球探測階段;「登」——載人登月階段;「駐」——建設月球基地,創造可供人居住、生活、工作、實驗的條件,進行「駐」月的科學活動。
近期中國的月球探測是不載人月球探測,將分三期實施: 歐陽自遠院士出生於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江西吉安(舊稱廬陵)。巍峨雄偉的井岡山,蒼松翠竹,山泉清澈,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對童年時代的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江西吉安是歐陽修文天祥的故鄉,那裡的一方水土哺育了童年的他。他的祖父、父親、叔叔,一家人以開葯房為生。正直愛國的祖父在戰亂年間賣過不少稀缺的葯給紅軍,父親為此頂替去坐過牢。
抗戰勝利後,父母遷移到永新縣。家族葯房「九州葯房」在縣城很有名氣。
有著強烈求知慾和好奇心的歐陽自遠,從小就對天象很痴迷,腦子里全是琢磨不透的問題:太陽為何能長久不息地照射大地?月亮為什何如此晶瑩?什麼時候人類能跳出地球看地球?遙遠的太空究竟有什麼……
長輩們開了一輩子葯房,希望家裡能出一個科班出身的正統醫生。無疑,天性聰慧、好學的歐陽自遠是走醫學之路的好苗子。可是歐陽自遠看到新中國剛成立,急需開采礦產資源,實現工業化。為了喚醒祖國的地下寶藏,他違背了長輩的期望,他考大學的第一志願是北京地質學院;第二志願是南京大學天文系;第三志願是北京大學化學系。1952年9月,歐陽自遠如願跨進了北京地質學院。憑借刻苦、勤奮、勇於探索的精神,他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並被評為全校優秀學生和北京市「三好」學生。他的畢業論文由於論據充實、准確並有獨特見解而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畢業時,他留校當助教,並攻讀研究生。以後他又考取了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礦床學專業副博士研究生。導師是以學風嚴謹著稱的礦床地球化學家塗光熾教授,主要從事長江中下游銅、鐵礦床成礦規律的研究。
從1957年開始,歐陽自遠孤身奮戰、每天執著地重復做一件事:天未亮他帶好一壺水、兩個饅頭,背著大大的地質袋子,下到凹凸不平的坑道里觀察礦脈,描述岩層,採集樣品。坑道是地質探礦留下的,還有正在施工的,一般幾百米深。有時他正在采樣,聽到有人敲鐵管子,就快速奔到安全處,因為採掘工作面馬上要放炮,有生命危險。用相機拍下實景作第一手資料很重要。當時拍照沒有閃光燈,用的鎂光燈,照一張得炸掉一個燈泡。他總是下井前在口袋裡小心地放好3個燈泡,拍照時反復比較,選擇最佳角度,保證每炸掉一個燈泡,就能誕生一張有科研價值的照片。
從坑道里爬出來身上又濕又臟,但只要有一丁點新發現,他都像阿里巴巴探寶那樣興奮不已。每次回北京,他都帶上一大堆資料,拉回十幾箱石頭和許許多多照片。
在中學學習地理時,他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夏夜,望著滿天繁星,腦海里浮現出「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故事,冥想著其中的奧秘。1952年高中畢業時,正值國家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需要大批地質工作者去探明地下的寶藏;國家提倡和鼓勵學生報考地質專業,歷史的使命感使他違背了當醫生的父母希望他學醫的願望,也與他少年意欲「上天」的遐想相悖,毅然以第一志願報考了北京地質學院。
大學期間,因表現突出,曾被評為全校十名優秀學生之一和北京市「三好」學生。他的畢業論文《壽王墳矽卡岩型銅礦的成因》由於論據充實、准確並有獨特見解而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並被授予「優秀畢業生」的稱號。4年的大學生活,不僅使他獲得了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還培養了他對地質學的濃厚興趣,培養了刻苦、勤奮、探索和獻身的精神,以及團結、友愛、誠摯和奉獻的情操。
研究生畢業後,歐陽自遠在侯德封院士指導下從事核子地質學的研究工作。侯院士是地質界的全才,極具遠見卓識,他很看重歐陽自遠的治學研究態度,派他到中國科技大學進修了一年核物理,再到中科院的加速器室進修了半年。兩位先生的科學精神和治學態度給歐陽自遠樹立了榜樣,他們的諄諄教誨影響了歐陽自遠的一生:「設想要海闊天空,觀察要全面細致,立論要有根有據……」,「在科學上要敢於標新立異,還要努力沿著新的方向堅持下去」,「根深才能葉茂,基礎要打好,果實才豐滿」。正是兩位導師的精心培養,使歐陽自遠對中國國防與科技事業發展擁有敏銳和超前的意識,導師安排他在多學科交叉
歐陽自遠興趣比較廣泛,一生喜歡讀書,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尤其是那些具有獨到見解、出奇制勝的科幻和武俠小說。勤於思考,善於總結他人的研究智慧是他讀書的訣竅,並能在科研實踐活動中加以靈活運用。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當時,正在攻讀礦床學專業研究生的歐陽自遠,已敏銳地意識到人類的「太空時代」即將來臨,30年甚至50年以後的地質學,必然與探測太陽系的研究成果相聯系。他冷靜地分析了當時地質學的研究狀況後發現,地質學並不深究地球的起源和各圈層的形成演化過程,也不研究元素及元素豐度的起源及其在地球上不均勻分布的起因,更不理睬地球作為太陽系的一員與其他行星演化上的共性與特性;一些局部的認識無限制地被擴展到全球,而缺少整體性、綜合性的深刻理解。要加深對上述問題的理解,就必須「脫離」地球去研究地球,「跳」出地球,把地球當成天體中的一個成員,才能站在宇宙空間看清地球。空間科學的發展將使人類在更大的時空尺度里整體性地加深對地球的認識,這是地球科學發展新的生長點。他深感要開拓這片科學的處女地,必須抓緊時機,著手准備,打好基礎,開展前期研究。
在開始調研這個領域的進展時,他深感當時的知識領域不夠寬廣,無法適應將要開展研究的領域的需要。於是開始自學天文學、物理學、空間科學等領域的有關知識,同時把研究的觸角伸向「天外來客」——隕石。20世紀60年代中期,為了打破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壟斷,1964年初,他接受國防科委的委託,組織了一支多種學科相結合的綜合研究隊伍,承擔中國地下核試驗場和試驗前後的地質綜合研究。提出了地下核試驗場的地質地球化學條件,確立了中國第一個地下核試驗場。隨之,相繼參與並完成了第一次、第二次地下核試驗、高空核爆炸、觸地核爆炸試驗等方面的重要研究任務,他和他的小組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通過這些國家項目的研究,加深了他對地球能量與地球演化之間關系的認識。同時,也為他今後從事有關合成礦物學、核爆岩石學、沖擊變質學、元素地球化學、核素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學、岩石力學、實驗地球化學和核子地質學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知識儲備。在十幾年工作積累的基礎上,於1973年出版了《核轉變能與地球物質演化》專著。該書在嚴格的核物理理論的約束下,對地球演化的能量體系提出了一個定量表徵的框架。指出地球物質的演化取決於地球內能的產生、傳輸、積累與釋放的過程;地球的內能來源於重力調整、物質相變和核轉變(核衰變、重核裂變和低能核反應),核轉變能是地球演化的主要能源。同時,根據他的計算,在專著中作出了兩點成功的預測:①根據元素起源理論,地球形成初期天然鈾中235U的豐度比238U高,在有適當的中子慢化劑存在的條件下(水、碳質)可以產生鏈式反應。經計算,距今18億年前天然鈾具備產生鏈式反應的條件,有可能在18億年前古老的地質體中發現天然核反應堆,越老的富鈾地質體,天然鈾中235U豐度越高,形成天然核反應堆的幾率愈大。後來,在非洲加彭共和國發現的18億年前的奧克洛天然核反應堆證實了計算的可能性。②根據元素起源理論的計算,地球形成初期存在著大量短、中壽命的核素,現今已滅絕。通過地殼中的核反應過程,在自然界可能存在如鍀(Tc)、鉕(Pm)、鎿(Np)、鈈(Pu)、鋦(Cm)甚至鎇(Am)等「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後來,不少學者從事這方面的探索,在自然界發現了一系列的「人工元素」。
歐陽自遠院士是中國天體化學學科的開創者。1960年在中國率先系統開展各類地外物質(隕石、宇宙塵、月岩)和比較行星學研究。提出了鐵隕石成因的假說,吉林隕石的形成演化模式與多階段宇宙射線照射歷史的理論。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地質體中消融型宇宙塵並提出判據系列,劃分了宇宙塵成因類型。對太陽星雲化學不均一性與化學演化過程,行星模式豐度,行星與地球大氣圈、水圈及內部圈層的起源與演化,地球的能源與演化階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模式與理論,為國際學術界所公認。充實了玻璃隕石成因理論,論證了中國白堊系/第三系界面撞擊事件,提出地外撞擊誘發古氣候旋迴的假說,以及新生代6次巨大撞擊地球事件誘發氣候、環境災變與生物滅絕。近年來提出地球原始組成的非均一性與演化的非均變性理論框架。由於傑出的科研貢獻,他多次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其中《地下核試驗地質效應綜合研究》(第一完成人)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和貴州省科學大會獎,《吉林隕石綜合研究》(第一完成人)獲1986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天體化學》專著(作者:歐陽自遠)獲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至今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三百多篇,專著6部,合作主編專著11部。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與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多項。培養碩士、博士和博士後50多人。歐陽自遠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高級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委員,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環境科學中國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岩石圈中國委員會,國際地圈生物圈對比計劃中國委員會及國際空間研究中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地質所,蘭州地質所兼職研究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及長春科技大學兼職教授,《環境科學》、《黃金科技》、《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及《地質地球化學》雜志主編,《空間科學學報》,《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南極研究》及《Chinese J. of Geochemistry》雜志副主編;《中國科學》等8種科技雜志編委。
歐陽自遠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說過:「《科學家傳略》給我的影響較大,特別敬重居里夫人;武俠人物里,我最欣賞喬峰的坦盪大氣和家國情懷。」

6. 編寫科幻故事作文400字

3020年,世界頂級科學家在「科技樹林」中發現了波晶體,「科技樹林」是人類製造的最後一片樹林,由於大量的開發利用,目前世界上真正的樹林已經不多了。波晶體是來自遙遠的風象星球的唯一倖存者,它的到來讓人類更加確認了這個事實,一件毀滅性的災難——吞食帝國正在象地球進軍!
這時,波晶體透明的浮在半空中,裡面出現一個可愛的女孩,她大叫:吞食帝國的軍隊正在向這里逼近,它毀了我們的家園,它的速度驚人,過不了幾十年,它就會將地球吞掉!!
聽了小女孩的話,所有人都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即將要消失!「為什麼,我們沒有惹吞食帝國,它們為什麼要吃我們!」人類憤怒的吼到。
「哎!」只聽見波晶體里的小女孩的嘆息!「我們的家園原來是多麼美麗!蔚藍的天空飄著幾朵雪白的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空氣是那麼清凈,那麼自然,貪婪的人們利用這些天然資源,不斷開發,不斷奪取,導致我們星球連一棵完好的樹木都沒有,它最害怕的就是最純天然的資源。而就在這時,吞食帝國它就利用了我們的缺點,吞掉了我們的星球,它將星球里所有營養物質,可利用物質都吸收了進去,過了大約10年後吧,它又把星球的殘渣吐了出來,到處都是煙霧彌漫,禿禿的土地,噴發的火山。而我,就是這個星球的倖存者。
聽過小女孩的一番敘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球即將毀滅,是我們自己一手造成,現在已經晚了,沒有後悔葯可以吃。來不及補救了,是自己的無知引來了災難,所有人都呆坐在原地等待死的那一刻,因為他們清楚,女孩所說的「幾十年」,在現在來說,就是幾天以後的事了!!這時人類心中在後悔,在責罵自己,責罵自己的無知,責罵自己的貪婪......
3020年5月13日,可怕的吞食帝國來臨,地球上到處一片漆黑,漸漸被吞食者吞沒,可怕的時刻終於來了.....
3120年,地球完全喪失功能,變成一片廢墟,是一個用「垃圾」兩個字來形容的星球,而導致這種結果的,並不是別人,而是我們人類自己!

7. 假如牛郎織女穿越到現代城市

我寫大概的內容:
光陰是箭.日月如梭..牛郎織女被拆散了..但他們沒有放棄..繼續私奔..後來在一個地方看到一個神奇的發光的洞..於是過去一看..原來是時間空間洞..他們被吸進去了..隨後的天梭看到情況不秒..也跟了進去...過了幾十個鍾..牛郎醒了..但他因為在空間洞里腦子因為受到了刺激..忘記了很多東西..即使織女也記不起來了..於是覺得生活總缺少了什麽..所以生活過得非常敗落~....織女也醒了..但記憶也沒了..她只知道她有一個很好的本領..就是織布...她來到這個現代城市什麽都不熟..又差點被奸人騙去做雞..但後來給好人所救..最後合資開了一件小小的紡織廠..因為織女有一手非常好的紡織手藝..所以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把紡織廠打了前10強~~..天梭不用說也是失憶了..但他很快就適應這個社會..來到了織女的紡織廠做工..後來被織女的單純..善良所感動..最後深深的愛上了織女~~因為織女和那一起開紡織廠的人日久生情..所以織女和那個和她一起開紡織廠的人定了婚..就在那訂婚宴上..織女看到了那流氓般的牛郎..於是兩人勾起了重重記憶...到了最後..他們終於記起一切..牛郎也因此奮發向上..也開了一家小小的牛肉拉麵店~~...織女和牛郎想起以前..織女當然會重復前緣..於是取消了和老闆的訂婚..打算和牛郎一起..但那個老闆不服氣...於是派殺手想殺他們兩個..而那個殺手就是深深愛著織女的天梭..他因愛成很..但最後給牛郎的舍己為女友的精神所感動..最後放棄了殺他們的打算..並告訴那個老闆他們真的真心相愛..最後連那個老闆也被感動了~~...天梭也找到了那個時間空間洞..回到了過去..忘記了他們~~~
牛郎和織女最後結婚了..在那小小的牛肉拉麵店裡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第一次寫..別見怪
(*^__^*) 嘻嘻……

8. 求!宇宙中各星系、星座、恆星、行星的資料

在銀河系180億個行星系中,假如1%的星系有生命的可能,那麼概率是1.8億多;在這1.8億中,假如1%有生物,那麼概率是180多方;在180萬中,假如有1%是有智慧生物,那麼概率是1.8萬。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率會高得嚇人。因此,"人類是宇宙獨苗"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第一節 地球是宇宙的獨苗嗎

每當繁星燦爛的夜晚,我們仰首蒼穹,一道白練般的銀河橫亘天際,北極星旁的仙女座星雲隱隱向人們訴說著那耳聽不見的故事。此時,牛郎織女的神話、嫦娥奔月的傳說、北極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頭環繞,追隨屈原問天的古音,我們斗膽問蒼天:蒼茫浩宇,可有親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還有生物嗎?有沒有像人類這樣偉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沒有回答!是默認,還是不屑一顧?

這不能怪偉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為我們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們提出問題之前,在我們的心中早已有了一個確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獨苗。

地球是宇宙獨苗的看法自古就有。大家不會忘記,中世紀時候的西方,宗教神學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為萬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當然,這不僅是西方的問題,幾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類似的看法。中國人就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國"。實際上,大家心裡都明白,我們歌頌地球,並不是真正歌頌地球的偉大,而是變著法子歌頌人類的偉大,"世間萬物,惟人為大",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人類是宇宙的獨生子"的觀念早已深深根植於人們的腦海。

如果說以上的觀念產生於認識的落後,尚有情可原,但問題是這同人們的認識似乎沒有關系。事實上,直到今天還有相當多的人抱有同樣的看法,現代科學在打倒迷信的時候,似乎也無意消除地球中心論觀念,相反,許多科學家都在積極尋找證據,來證明地球人類是宇宙獨生子的宗教觀念。因此,關鍵在於人類自高自大的本性。

然而,不論人們如何小心翼翼維護著那易於破碎的自尊心,科學本身的發展正一下又一下,一點又一點,將那本來早已千瘡百孔的自尊心敲得粉碎,人們正被迫接受如下事實:

正如我們今天把世界看成一個整體一樣,實際上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我們地球及太陽系只是這個整體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幾乎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同樣的,正如目前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不能脫離世界整體性影響一樣,在宇宙中各星系的存在與演變也存在著相互的作用。當我們的文明正沖破地球引力邁向宇宙文明之際,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整個字宙中,能夠有意識地影響地球發展的絕非僅有人類(人類影響地球的歷史充其量只有200萬年的時間,僅佔地球時間的1/2500),浩浩的宇宙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人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的生成與毀滅,乃是宇宙運行中必不可免的日常小事。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現代天文學公認,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大約有3000億顆恆星,至少有180億個行星系,假如這其中只有1%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麼數字依然是龐大的,乃有1.8億之多。再假如,這其中1%的行星繫上有生物,那麼我們得到的數字仍將是180萬。讓我們再進一步假設,每100顆有生命的行星,只有貝顆居住著智力水平與人類相等的生物,那麼我們的銀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級生命的行星仍有1.8萬之多。這才是僅僅我們一個銀河系,宇宙中間又存在多少個類似銀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個嚇人的天文數字。

因此,單從概率的角度講,地球人是宇宙間唯一智慧生物的觀點是幼稚可笑的。毫無疑問,宇宙間有數不清的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有類似的混合大氣,有類似的引力,有類似的植物,甚至有類似的動物。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米特羅德格斯就曾說過:"認為在無邊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種穀子的土地上只長出獨苗一樣可笑。"

1997年,美國生物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一種太古生物,這種生物能在極冷或極熱的極端環境下生存,並且它具有細菌和包括動植物及人在內的所有真核生物兩種特點,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種生命形式。此種生物的發現證明,人類對生命所具備的特點了解得相當不夠。請不要忘記,這僅僅是在地球的環境之內,在廣大的宇宙中間,生命的形式更為復雜,用地球生物觀點來品評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美國宇航局最近宣布,他們在地球附近的波雷爾利斯恆星周圍發現了一顆繞其公轉的新行星,這顆行星與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大小差不多。新發現的行星距離恆星3700萬公里,是地球距太陽的1/4,比水星離太陽的距離還要近,其表面溫度估計達到200℃-260℃,在這種溫度下,地球生物是很難生存的,但宇宙中可能存在耐高溫的生物。這顆行星的發現,使人們增強了信心,太空中很可能有大量存在生命的行星。

1969年,在隕落於澳大利亞的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右不對稱氨基酸,顯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就在最近,美國宇航局宣布,從哈勃太空望遠鏡中得到的照片顯示,一直被認為不穩定的木星上發現有大氣,還有潮濕的土壤,這說明木星已經具備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1996年,美國宇航局從一塊落在亞利桑納州來自火星的隕石中發現,這塊隕石中存在古代微生物,火星存在生命的古老傳說再一次被人們所重視。

1963年,科學家利用射電天文望遠鏡在人馬座發現了有機分子甲醛分子的光譜,這一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因為,有機甲醛分子可以轉化為氨基酸,而氨基酸乃是生命物質的基本組成形式。有機甲醛分子的發現,再一次證明,地球生命決不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現象,人類也不應該是宇宙的獨生子。

越來越多的發現為我們指示出了一個確定不疑的方向:宇宙中確實存在生命,即使是我們最熟悉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在宇宙的某個角落中產生。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證明這些生命的存在,而是要想辦法尋找它們。

本世紀70年代,美國率先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其目的就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並與之對話。此時,兩艘宇宙飛船正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外太空飛去。1986年,當它們穿過冥王星後,即飛離了太陽系,成為一顆真正的宇宙行星。假如不出意外的話,它們分別於14.7萬年和55.5萬年後飛抵太陽系以外的另一個星系。

"旅行者號"帶有錄制著我們地球人特徵、地球風貌及美國前總統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銅制鍍金唱片。這位美國前總統在致文中這樣寫到:"我們向宇宙傳送這一信息。10億年後,當我們的文明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地球的面貌大為改觀時,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銀河系3000億顆恆星中,一些(也許有許多)恆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並存在著遙遠的宇宙文明。如果一個這樣的文明截獲了'旅行者號',並能理解它所攜帶的錄制內容,就請接受我們如下的致文……。"很明顯,"旅行者號"是為了尋找地外文明而發射的,換句話說,美國人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設為前提條件的。

第二節 茫茫宇宙覓知音

某一天,一批來自太空以外的生物,突然駕駛著奇形怪狀的宇宙飛船,出現在地球大氣層之內。驚慌失措的地球人用所謂先進的武器向來犯者進攻,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只見一顆顆導彈拖著長長的濃煙,像一把把利劍刺向來犯者;一架架戰機義無反顧地沖向侵略者。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的,由於科學技術的懸殊,使地球人的反抗終究化為泡影。高貴的地球人,不得不向長著無數根觸角、像章魚一樣的宇宙生物,低下那高貴的頭顱。地球被奴Yi了,地球人一律變成了奴隸,在章魚般生物的統治下,一批批悲慘地死去。

這是經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情景。奇怪的是,這種情緒幾乎統治了人們的思想,好像宇宙以外的生物,不論他們的文明程度如何,都異常地貪婪、殘暴,好像宇宙間根本不可能出現平等的交往。實際上,科幻小說反映的只是一種情緒,是地球人對自己認識的一種情緒。我們對宇宙生物的一切推測,都是從自我認識開始的,因為我們人類正像小說中的地外生物一樣,貪婪、殘暴、自私,因此我們才把這種認識強加給幻想中的地外生物。說穿了,這正是我們對自己本身失去信心的表現,也是對人類文明所走過歷程的反思。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世界科幻的發展正在向我們昭示一個真理,那就是,人類對自己越來越懷疑,越來越恐懼,我們正在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科學的發展引向死亡地帶。這決不是惡意中傷科學,也決不是笑談。

如果不信。我們來回憶一下。幻想是人類願望的表現,也是對生活前途的展望。在古代時期,人類的幻想都是美好的,充滿了浪漫,表現了人類對未來的信心,它們的格調基本上是明快的。想一想嫦娥奔月的神話,想一想精衛填海的傳說,再想一想盤古開天的壯舉,多麼浪漫,多麼雄壯,根本沒有一點點灰暗的色彩,讀了使人振奮。再讀一讀凡爾納的作品吧!它向我們揭示了怎樣一個奇妙的科學世界,人類真是含著笑容在展望自己的未來。

然而,從這個世紀以來,科幻的格調變了,它變得那麼灰暗、那麼沉重、那麼可怕。讀科幻作品,不再是一種享受,而簡直就是心靈的考驗,你必須有鋼絲一樣的神經系統,必須有久經沙場般的意志,還要有一次能吃下七隻蒼蠅的本事。《星球大戰》讓你心跳加速到每分鍾120次;《異形》和《蒼蠅》讓你三天吃不下飯;《撒旦回歸》讓你真後悔來到這個世界,等等。從這類科幻作品中你讀到了什麼?是恐懼,是失望,是悲哀。浪漫沒有了,雄壯沒有了,自信心也沒有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真是對地球以外生物的恐懼?不!決不是。它是對我們人類自己的恐懼,是對科學發展的恐懼。科學正在把我們變成青面獠牙的怪物。如果歷史是一面鏡子的話,每一次照鏡子時都發現,我們一次比一次變得更加丑惡。

用人類的本性,來推知宇宙生物的本性是錯誤的,人類文明走上一條坎坷的道路,這是由人類無限貪婪造成的,是由一種畸形的價值觀造成的。事實上,在人類無法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時,也許我們只能把拯救人類的希望,寄託在地球以外一種更加理性的文明身上。這大約也是我們尋找地外文明的潛動力吧!

事實上,我們根本用不著把地外生物想像得多麼可怕,如果他們果真存在,如果他們能夠跨越遙遠的星系來到地球,那麼他們的出現絕對不是掠奪者,他們不會對地球構成什麼威脅。我們相信,文明一旦達到了星系航行的程度,這樣的文明應該是道德的。如果他們真的需要資源,那也不會來掠奪地球,因為構成地球的物質幾乎是宇宙中最為普遍的物質。想一想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簡直就像一顆沙粒,我們的這種擔心,實際上是高抬了自己。

實際上,連這些討論都是多餘的,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他們。他們在哪裡呢?

不論普通人是否承認有地球以外的文明存在,反正科學家是承認的,雖然目前承認的人數還不多,但畢竟代表了一種趨向。他們不但承認,而且正在積極地尋找。

1960年,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觀測站的天文學家弗蘭克·D.德雷克,用25米批物無線電天線展開了首次搜尋外星文明的活動,本活動被稱為"SETL"。參加這一項目的科研人員認為,人們可能能夠接收到兩種來自外星人的無線電訊號:一種是通訊漏泄,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比如,地球上的無線電波就時時在向宇宙擴散。另一種是外星人有意發來的無線電訊號。盡管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收到來自宇宙空間有意義的電波,但這並不能否認宇宙中就不存在類人的高級生物。

1974年,安裝在波多黎哥島上的世界著名的阿雷西沃射電望遠鏡,向浩瀚的銀河系中間發射了含義深刻、功率強大的密碼式無線電信號,密碼中蘊含著有關地球及其人類的極其重要的信息。當然,人們也不是將這組無線電訊號漫無邊際地發往整個宇宙,而是將信號對准武仙座中的M13球狀星團發射。據天文學家計算,這個星團中大約有30萬顆恆星,每一顆恆星的年齡都是太陽年齡的2--3倍。天文學家認為,一定會找到比我們年長的宇宙智慧生物。

但是,我們根本不必為科學家的樂觀估計感到高興,因為M13星球團距離地球有2.4萬個光年,即使我們發出的電波能夠達到光速,即使M13星團上果真有比我們文明高出許多的智慧生物,在他們接到我們的信息,再將讀後感連同一句問候語發回來的時候,那也是5萬多年以後的事了。那時,地球人類還是否存在,都是一個特大的疑問。所以,我們最好指望在5萬或10萬年前,那些已經很發達的智慧生物,像今天我們這樣好奇,將他們的信息對著太陽系發送過來。

事實上,人類自從有了無線電技術以來,我們已經收到37種來自外星的無線電信號,可惜,這些信號再也沒有出現過,使人類根本無法破解。1977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曾收到了來自人馬星座的強烈信號,這一信號十分暫短,在科研人員核對它時,就消失了,而且再也沒有出現。

據法國報界透露,本世紀80年代,人類曾收到一組莫名其妙的電訊信號,經美、蘇、法、英等國科學家的聯合破譯,這則電文的大意是:請引導我們到第四宇宙,這里到處都在爆炸,我們的處境很危險。我們的時間是117.089,位置在第12銀河系。據測定,這組無線電信號是5萬年前發出的。假如這一文明真的存在的話,那也是5萬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們地球正處於落後的舊石器時期。他們現在怎樣?我們一點都不知道。我們不得不感嘆宇宙之大,人類之渺小。面對如此浩瀚的宇宙,那些認為地球文明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人們,難道不感到臉紅嗎?

現在的問題是,地球以外其他智慧生物建立的文明及其特點是什麼?大家知道,我們這一代文明號稱物質文明,所有科學技術都是建立在物理學基礎之上的。那麼,其他文明是否也向我們一樣,來構建自己的文明體系呢?比如說,目前我們知道,無線電波是信息的良好載體,其他文明是否也用無線電來傳導信息呢?如果他們不用無線電來傳導信息,那麼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能夠用在太空中沒有截獲來自外太空的無線電信號這樣一個事實,來徹底否定宇宙中存在智慧生物的可能性嗎?不,不能!再說,地球已經被無線電信號污染了,在數不清的無線崇信號里,我們是否有能力分辨每一個信號的來源呢?

另一方面,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有效截獲來自太空的所有信號,科學家曾說:"無線電波並不容易被截獲,因為它需要極其靈敏的儀器,而目前我們剛剛開始考慮這一問題。"

第三節 6000年前的美麗星空

如果以上關於宇宙智能生物的推測是正確的話,那麼他們完全有可能在人類的初期降臨地球,因為6000年以前的宇宙空間比現在要小,這是宇宙大爆炸理論給我們的啟示,雖然程度微細,但已經足夠使我們的立論成立。"神來自天外"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沒曾想竟然獲得了宇宙大爆炸理論這樣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我們有必要首先追溯一下人類對宇宙起源的認識過程。

天文學家1994年發現迄今宇宙中離地球最遠的星系。

這個星系名叫8C1433+63,距地球大約150億光年。也就是說,這個星系的光信號要歷經15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

這一發現使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本身至少已有150億年的歷史,從而否定了最近根據宇宙膨脹情況而對宇宙年齡作出的估算:宇宙可能只有120億年或甚至更小年紀。

新發現的星系似乎包含有一些恆星。這些恆星在其光信號到達地球時就已經年邁了。天文學家估計離地球最近的一些恆星的年齡至少有160億年。

9. 電視劇《宮》的演員有哪些

1、楊冪飾洛晴川

來自 21 世紀的少女。現代古董店繼承人,在訂婚典禮上為追回美人圖而跑至神秘樹林中,美人圖到手的一剎那腳下一空,跌入時空隧道並穿越到清朝。一個愛看言情小說,崇拜歷史人物,結果去了歷史卻發現完全跟她想得不一樣,必須步步為營的在後宮慢慢成長,有歡笑有眼淚,有友情也有背叛,是一個殘酷的青春。

故事背景:

巍巍康熙王朝即將落下帷幕,皇位的歸屬引來諸位皇子的明爭暗鬥,偌大皇宮之中,一派祥和的外表下殺機四伏,兇相迭出。恰在此時,一個本該在21世紀過著平凡生活的少女洛晴川(楊冪飾)意外穿越到了這個波譎雲詭的時代,她是一名考古系的學生,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

在這里,她憑借豐富的史學知識在皇宮中博得一席之地,也結識了早在歷史書籍上便已熟悉的胤禛(何晟銘飾)、胤禩(馮紹峰飾)等阿哥,在交往中更與他們產生了感情。在奪嗣之爭中,晴川見識到了宮廷勾心鬥角之慘烈,也親眼見證了與史書所載不一樣的歷史。 在漫漫的長河中,洛晴川書寫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傳奇歷史。

熱點內容
廢材修煉女主玄幻小說 發布:2025-05-22 06:32:13 瀏覽:698
女主叫銀狐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5-22 06:26:24 瀏覽:795
寫雇傭兵言情的小說 發布:2025-05-22 06:19:54 瀏覽:733
主角無敵冷酷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22 06:11:11 瀏覽:804
女追高冷男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5-22 04:53:07 瀏覽:99
邪惡的末日後宮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2 03:35:53 瀏覽:734
鐵血封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2 03:03:15 瀏覽:429
哪些總裁文好看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22 01:47:49 瀏覽:425
玄幻重生女主女扮男裝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2 01:44:14 瀏覽:769
一本叫水平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5-21 23:19:49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