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美國科幻小說1999年

美國科幻小說1999年

發布時間: 2022-01-18 04:56:49

Ⅰ 美國十大必讀科幻小說

《星船傘兵》 羅伯特·海因萊因 極其經典的硬科幻小說,1960年「雨果獎」獲獎作品
《光逝》 喬治·馬丁「史上十大浪漫太空歌劇」之一,「雨果獎」提名作品
《安德的游戲》 《死者代言人》 奧森·斯科特·卡特 硬科幻的經典之一,1985年出版,星雲獎和雨果獎獲獎作品,其續集《死者代言人》發表於次年,也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這也是作者奧森·斯科特·卡特成為唯一連續兩次獲得星雲獎最佳長篇的作家耳鳴吹文學史。
《群星,我的歸宿》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硬科幻經典「美國十大必讀科幻小說」之一,作者阿爾弗雷德·貝斯特是首屆「雨果獎」獲獎作家(1952年連載《被毀滅的人》 1953年獲獎),1987年被美國科幻與幻想小說協會授予他「星雲獎」特別獎,是此協會選出的第九位科幻大師。
《沙丘》 弗蘭克·赫伯特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之一,共六部(1965年-1985年,分別出版)。第一部《沙丘》出版當年即獲得「星雲獎」次年並列獲得「雨果獎」。作者弗蘭克·赫伯特,窮盡自己的一生才完成這部六部曲的小說,其堅韌與求實、求精的精神,足以令所有作家側目。
《基地系列》 艾薩克·阿西莫夫一部時間俯仰2萬的真正史詩,1965年獲雨果獎「史上最佳科幻小說系列」。 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門薩學會副會長,是與儒勒·凡爾納、赫伯特·威爾斯,起名的科幻小說巨匠,其作品《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機器人系列》,最後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獲得統一,被譽為「科幻聖經」。一生創作和編輯超過500冊,作品范圍幾乎涵蓋杜威十進制圖書分類法(除哲學類)。在科幻界幾乎是不可超越的高峰。

未必是你要的東西 我搜集來的 希望有用吧
如果是來看的話很不錯

Ⅱ 那幾本科幻小說好看

1《編碼寶典》 尼爾・斯蒂芬森
這部由尼爾・斯蒂芬森創作於1999年的作品講述了一則二戰期間的密碼破譯人員和1997年的極客之間錯綜復雜、環環相扣的故事。
「這本書不僅很長,內容也非常豐富。它有近1000頁,而且是大開本。這書一定有五十萬字,」游朝凱(Charles Yu,美籍華裔作家)說道。

2.《沙丘》 弗蘭克・赫伯特
這部經典作品的是發生在一顆沙漠星球上的故事,還講述了香料 Melange 所具有的力量。
很難相信人們從沒真的讀過這本書――但是 Pat Cadigan(Synners、Dervish is Digital 等書的作者)說她相信很多人「可能認為要不從電影里要不從 Syfy 頻道的迷你劇里已經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了。」另外,很多人大概「看過」《沙丘》,讀過前傳和後傳,但是從來沒有真的閱讀過原版。「不是件容易事,」Cadigan說,因為它既深厚又復雜。但如果你只讀過這部傑作的外延或改編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這是一次「必須通過閱讀才能完全領略的全沉浸式的體驗」。

3.《萬有引力之虹》 托馬斯・品欽
後現代主義經典之作,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結束之際,其事件主要圍繞德國V2火箭計劃展開。
這一個有點奇怪。我們為這篇文章聯系過許多作者,因為《萬有引力之虹》是一本大家都假裝讀過的書――然而他們都承認他們自己也沒有真正讀過。
「我不相信有人真的讀完過《萬有引力之虹》。托馬斯・品欽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等待讀者們為結尾處漂亮的螺旋式設計捧腹,而現在他開始想不明白了。我自己就讀過五次開頭。」Paul Cornell(漫畫Saucer Country還有即將出版的小說London Falling的作者)說道。
所以像他這樣厲害的類型作者都失敗了的情況下,為什麼你還應該讀《萬有引力之虹》呢?有人說起碼這書的某些部分他們可以感到相當充實地讀下去。Pat Murphy(The City, Not Long After和The Wild Girls的作者)提供了一些理由:「這是一部可以與詹姆斯・喬伊斯(的作品)媲美的科幻小說,曾經是普利策獎的有力競爭者,它糾纏不清而復雜萬分,既出格又晦澀又離題(transgressive and regressive and digressive)。1974年它一出版,隨後就獲得了國家圖書獎,而又是Irwin Corey教授出面代品欽領獎。」另外將超常的性和V2火箭相結合,這也讓Pat Murphy喜歡:「我愛自己對這本書的感覺,以及它於世界的精神性(psyche)中製造混亂的潛力。」也許有天她會讀完――或者也許她將堅持自己對這本書的想像。

4.《基地》 艾薩克・阿西莫夫
這部經典的主題是哈里・謝頓以及一個偉大星際帝國的衰亡。
Cornell大膽地說:「在這個混沌理論已將心理史學毀滅殆盡、而小說作品都建立在那個大觀點之上的年代,《基地》變成了那種討論的遠比讀過的多的經典作品。」盡管阿西莫夫的機器人故事「也許會永遠保持科幻入門必讀的地位。」Cadigan還是激情洋溢地提醒人們應該真正閱讀一下《基地》而不是只討論它:人們「應該讀,因為它是阿西莫夫(的作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它是將數學應用到科幻中的最天才的範例。」

5.《大魔法師》 蘇珊娜・克拉克
一部異質歷史,講述了早已消失的魔法回到了19世紀的英格蘭的故事。
這是一部每個人都在談,但很多人都懶得讀的作品,因為它「又大又厚」,John Shirley說(他最近的作品是兩本選集A Song Called Youth和Everything is Broken)。但這絕對物有所值,他接著說:「這部吸引人的、想像豐富的、偉大的奇幻作品有點像舌頭和什麼歪曲的東西同時貼在頰上的感覺。這也是奇幻界里出產過的最好的散文作品。然而其實它本身並不很在意奇幻這個標簽,除了某種程度上是絕對富有深意的。而且還全然明白存在的荒誕性。也許有點像James Branch Cabell。」

6.《1984》 喬治・奧威爾
給了我們「新話」和「老大哥」的反烏托邦經典。
「我覺得很多人都假裝他們已經讀過了奧威爾的《1984》然而實際上沒有。它是如此風行於世的一個文化符號,以至於一旦有人提及它大家總會假定自己知道別人在說什麼,」Christopher Moore(Lamb、Fluke和The Stupidest Angel的作者)說道。
他又接著說:在這樣一種我們對信息自由和隱私做出種種假定的文化之中,我認為,《1984》的重要性比起以往更加突出。它很好讀,而且在它直接而確切的文本中能感到一種真實的人性。自從它出版以來,很多反烏托邦題材的書和電影都以它為靈感來源,所以我覺得你閱讀它的時候一定會覺得似曾相似。」

7.《最後和最先的人》 《造星者》 奧拉夫・斯塔普雷頓
1930年代創作的兩本預言性的作品,探索了深遠的星空和遙遠的未來。
Rudy Rucker(最近的作品是Jim and theFlims以及一本自傳Nested Scrolls)評價說,這是兩部談論的遠比讀的要多的奠基性的科幻經典。情況就是,每人的書架角落裡都有一本翻爛的斯塔普雷頓平裝書,他們可能鑽研過但卻沒有一本一本讀過。「由專業哲學家寫就的奇妙的、預言性的科幻作品,萌發了後來作品的所有想法的種子都包含在這兩本書里了,」Rucker說。

8.《漫長的明天》 雷・布拉凱特
這部1955年的小說故事發生在一場核戰爭之後,其作者是《帝國反擊戰》的編劇之一。
「我不明白為什麼沒人把它列入偉大美國科幻小說之列――大概是因為那些說自己讀過這書的人都根本沒有讀過,」Nicola Griffith(Ammonite和Stay and Always的作者)說。「開篇的三分之一讀起來好像美國神話版的《英王欽定本聖經》:堅定、韻律優美、不容妥協。」
Griffith又說:這本是一部「教育小說」(Bilngsroman),卻因為布拉凱特的巨大野心,她選擇了核毀滅的廢墟地球作為故事背景。她的目標是不會低於以人物為中心的最好的嚴肅科幻小說。在1950年代,這本書一定把它的讀者們像襪子一樣從里朝外翻了個個。假如我發現年輕的卡爾・薩根受了這本書的關鍵影響,我不會感到驚訝,因為薩根主義的種子:進行太空開發的國家將特別罕見,因為在逃脫本行星重力之前他們就會朝向毀滅發展――不夠完美;布拉凱特是她所處時代的造物,繼承了核威懾時代所有文化上的問題――然而也是此類型里一步驚人的跨越。

9.《達爾格倫》 塞繆爾・德拉尼
這部不能繞過的小說講述了一座隔絕而奇怪的美國城市Bellona的故事。
「這是我們的《芬尼根的守靈》。我也沒有讀過,」Nick Mamatas用想像中的科幻迷的口吻說道。(Mamatas最近的作品是The Damned Highway: Fear and Loathing in Arkham)
「《達爾格倫》保持著紀念性的成就,」Jeff VanderMeer(Finch的作者,The Weird的編輯之一)說道。像《萬有引力之虹》一樣,這部小書需要讀者做大量的功課,「而閱讀的時候我們好像不會在意做功課,」VanderMeer說。《達爾格倫》「顯示了巨大野心、情感、智慧以及技術能力的組合,」而且它站在了最高峰,遠遠超過「這個領域內的傳統認知」。

10.《無盡的玩笑》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一本相當長的、寫滿腳注的書,講述了Incadenza一家的故事,還有一部有著致命吸引力的電影,還有網球。
Mamatas提議將這本書列入這個單子,因為人們總是談論它,把它放在書架上,用它巨大的書脊告訴別人他們有多聰明。但很多人大概看了看那些腳注然後就放棄了。真的是很丟人――《無盡的玩笑》是一本才華橫溢而內容豐富的書,而且也非常好玩。它的腳注都非常好玩,而且對故事的闡述是不可或缺的。另外,《無盡的玩笑》讀起來很像一本厲害的偵探小說,因為在書的一開始你就會目睹Hal Incandenza的悲慘命運,而不得不在之後的閱讀中弄明白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Ⅲ 1999年以前出的科幻小說,地球被外星人入侵,地球人做奴隸反抗的小說

後湮宮
內容簡介:誰能告訴我這是怎麽回事啊,一覺醒來發現光溜溜的躺在一個雕著奇怪的獸型寒冰床上不說,還得飽受摧殘,有被一群美男簇擁著……哇什麽叫少宮主啊,都說了我不是了!你你你們別別蹭過來來啊,臭狐狸你還亂摸,我就叫非禮了!天哪,誰能告我這是怎麽回事啊,還有為什麽每一個月我的身體都會變成這不男不女的樣子啊,不要啊,我要回二十一世紀,我要離開這討厭的後湮宮!!!

Ⅳ 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有哪些

星球大戰 水晶天 幽靈5號 安德的游戲,如果還不夠我這兒還有.

Ⅳ 誰有科幻小說1999人類大審判

看看這個.就在你的頭頂.

.月球並非自然天體.它不是一般武器所能撼動的.它以前不是太陽系的星體.年齡比太陽都大.看看月球正面.背面哪些彈坑(大部分人還只知道它叫環形山)都沒有摧毀它.你就知道它有多厲害了.

月球現在是監控狀態.它其實是一個宇宙飛船.內部都是空心.住著外星種族.

---------

一、未有定論的月球起源:

目前有關月球起源的說法有三種,第一個假說是月球和地球一樣,是

在46億年前由相同的宇宙塵雲和氣體凝聚而成的;第二個假說是月球系由

地球拋離出去的,拋出點後來形成太平洋;第三個假說是月球為宇宙中

個別形成的星體,行經地球附近時被地球重力場捕獲,而環繞地球。原

本多數科學家相信第一種說法,也有少數相信第二種說法,可是自從太

空人登上月球,取回不少月球土壤,經化驗分析知道月球成分和地球不

同。地球是鐵多硅少,月球是鐵少硅多;地球鈦礦很少,月球卻很

多,因此證明月球不是地球分出去的。第二種說法站不住腳了。

同樣的原因,也使得第一個假說動搖了,因為,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在46

億年前經過相同過程形成的,那麼成分應該一樣才對,為何差異會那麼

大呢?所以,科學家只好也放棄第一種說法。只剩第三種說法了,可是

如果是其它地方飛來的星體,飛進太陽系後,太陽引力比地球引力大很

多倍,照理講月球應該受到太陽的引力而飛向太陽,不是受到球的引力而

留在地球上空的。這三種「正統科學家」提出的假說,沒有一項能

解答所有疑問,也沒有一項經得起嚴格的質問。事實上,時至今日,

「月球來自何處」,仍是天文學未定之論。也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

自己月球起源的看法,不管多離奇,他人是不能用任何「小科學」的字

眼來批評的。

---------------------------------------------------------------------------------------------------------------

二、日、月、地球間的奇妙:

現在舉出一個大家都想不到的天文上的奇妙現象,讓大家用心想一想。

月球離地球,平距離約為38萬公里。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億

5千萬公里。兩兩相除,我們得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

395倍遠。太陽直徑約為138萬公里,月球直徑約為3400多公里,兩兩

相除,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395倍大。395倍,多麼巧合的數字,它告

訴我們什麼信息

大家想想看,太陽直徑是月球的395倍大,但是太陽離地球有395倍

遠,那麼,由於距離抵銷了大小,使這兩個天體在地球上空看起來,

它們的圓面就變得一樣大了!這個現象是自然界產生的,或是人為的?

宇宙中那有如此巧合的天體?從地面上看過去,兩個約略同大的天體,

一個管白天,一個管夜,太陽系中,還沒有第二個同例。著名科學家

埃爾西莫夫曾說過:

「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哪裡。」他又說:

「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蝕,小到仍能讓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學上找不出理由

解釋此種現象,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難道只是巧合嗎?有些科學家並不這么認為。科學家謝頓(WillianR.Shelton)

在《羸得月亮》一書中說:「要使宇宙飛船在軌道上運行,必須以每小時18,000哩

的速度在100哩的太空中飛行才可以達成平衡;同理,月球要

留在現有軌道上,與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確的速度、重量和

高度才行。」問題是:這樣的條件不是自然天體做得到的,那麼,為何如此?

---------------------------------------------------------------------------------------------------------------

三、做為衛星它太大了:

太陽系的行星擁有衛星,這是自然現象,但是我們的地球卻擁有一個

大得「不自然」的衛星—月球,也就是說做為一個衛星,月球的體積

和其行星地球相比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來看看下列數據:

地球直徑12,756公里,衛星月球直徑

3,467公里,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徑6,787公里,有二個衛星,大的直徑有23公里

,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里,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

里,是木星的3.5%。

土星直徑120,000公里,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里,是

土星的3.75%。看一看,其它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百分

之五,但是我們月球卻大到百分之二十七,這樣比較之後,是不是

發現月球實在「大得不自然」了。這個資料,又在告訴我們,月球的確不尋常。

---------------------------------------------------------------------------------------------------------------

四、隕石坑都太淺了:

科學家告訴我們,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隕石和彗星撞擊形成的。地球

上也有些隕石坑,科學家計算出來,若是一顆直陘10哩的隕石,以

每秒三萬哩的速度(等於100萬噸黃色炸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

它所穿透的深度應該是直徑的四到五倍。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如此

,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隕石坑竟然都「很淺」,以月球

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Crater)只有4哩,但它的直徑有186哩

寬!直徑186哩,深度最少應該有700哩,但是事實上加格林坑的

深度只是直徑的2%而已,這是科學上的不可能。為什麼如此?大

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也不去解釋,因為心裡清楚,一解釋就會

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識。因為,只能用月球表面約四哩深處下有

一層,很堅硬的物質結構,無法讓隕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

隕石坑都很淺。那麼,那一層很硬的物質結構是什麼?

---------------------------------------------------------------------------------------------------------------

五、不可能存在的金屬:

月球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

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等,這些金屬都很堅

硬、耐高溫、抗腐蝕。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至少得

在2、3千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

起碼30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產生如此多需要

高溫的金屬元素呢?而且,科學家分析宇航員帶回來的380公斤月球

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為

自然界不會有純鐵礦。這些無法解釋的事實表示了什麼?表示這些

金屬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提煉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是誰在

什麼時候提煉這些金屬的?

---------------------------------------------------------------------------------------------------------------

六、地球上看不到的那面:

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它背面直到宇宙飛船上去拍照後,

人類才能窺視容顏。以前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應和正面差不多,

也有很多隕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宇宙飛船照片卻顯示大為不同,

月球背面竟然相當崎嶇不平,絕大多數是小隕石坑和山脈,只有

很少的熔岩海。

此種差異性,科學家無法想出解答,照理論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

星體,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隕石撞擊的概率應該相同,怎會有

內外之分呢?月球為何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說法是說

它以每小時16.56公里的速度自轉,另一方面也在繞著地球公轉,它

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面

向著地球。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都沒有這種情形,為何月球

「正好」如此,這又是一種巧合中的巧合嗎?難道除了巧合之外,

不能找一些其它的解釋嗎?

---------------------------------------------------------------------------------------------------------------

七、數百年來的怪異現象:

月球曾發生過不少無解的現象,數百年來的天文學家不知已看過

多少次了。一六七一年,三百多年前的科學家卡西尼就曾發現月球上

出現一片雲。一七八六年四月,現代天文學之父威廉赫塞爾發現月球

表面似乎有火山爆發,但是科學家認為月球在過去三十億年來已沒有

火山活動了,那麼這些「火山」是什麼?一八四三年曾繪制數百張月球

地圖的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史谷脫,發現原來約有10公里寬的利尼坑

正在逐漸變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個小點,周圍全是白色沈積物,

科學家不知原因為何?一八八二年四月廿四日,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

「亞里斯多德區」出現不明移動物體。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月面

「達埃文牆」出現三個明亮光點。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晚上,美國明尼

蘇達州天文台台長和其助手,觀察到皮克洛米尼坑裡面,出現一道黑線,

過不久就消失了。一九五五年九月八日,「泰洛斯坑」邊緣出現二次閃光。

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九日,日本明治大學的豐田博土觀察到數個黑色物體,

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一九六六年二月四日,前蘇聯無人探測船

月神九號登陸「雨海」後,拍到二排塔狀結構物,矩離相等,依凡桑

德生博士說:「它們能形成很強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記號。」

伊凡諾夫博士從其陰影長度估計,大約有15層樓高,他說:「附近沒有

任何高地能使這些岩石滾落到現在位置,並且成幾何形式排列。」另外,

月神九號也在「風暴海」邊緣拍到一個神秘洞穴,月球專家威金斯博士

因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發現一個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這些圓洞是

通往月球內部。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廿日,美國軌道二號探測船在距「寧靜

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數個金字塔形結構物,科學家估計高度在15至25公尺

高,也是以幾何形式排列,而且顏色比周圍岩石和土壤要淡,顯然

不是自然物。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一日,天文學家組成的蒙特利爾小組發現

「寧靜海」出現「四周呈紫色的黑雲」。這些奇異現象,不是一般的外行人

發現,全是天文學家和太空探測器的報告,意味著:月球上有人類未知的神秘!

---------------------------------------------------------------------------------------------------------------

八、月面上的不明飛行物: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太陽神八號宇宙飛船在調查將來的登陸地點時,

遇到一個巨大、約l0平方英里的大不明飛行體,但在繞行第二圈時,就沒有再

看到此物。它是什麼?沒人知曉。太陽神十號宇宙飛船也在離月面上空五

萬尺的地方,突然有一個不明物體飛升,接近他們,這次遭遇拍下了

紀錄片。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太陽神十一號宇宙飛船載著三位宇航員

奔向月球,他們將成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但是在奔月途中,

宇航員看到前方有個不尋常物體,起初以為是農神四號火箭推進器,

便呼叫太空中心確認一下,誰知太空中心告訴他們,農神四號推進

器距他們有六千英里遠。宇航員用雙筒望遠鏡看,那個物體呈L狀,

阿姆斯特朗說:「像個打開的手提箱。」再用六分儀去看,像個圓筒

狀。另一位宇航員埃德林說:「我們也看到數個小物體掠過,當時

有點振動,然後,又看到這較亮的物體掠過」。七月廿一日,當

埃德林進入登月艙做最後系統檢查時,突然出現二個不明飛行體,其中

一個較大且亮,速度極快,從前方平行飛過後就消失,數秒鍾後又

出現,此時兩個物體中間射出光束互相連接,又突然分開,以極快

速度上升消失。在宇航員要正式降落月球時,控制台呼叫:「哪裡

是什麼?任務控制台呼叫太陽神十一號。」太陽神十一號竟如此

回答:「這些寶貝好巨大,先生KK很多KK噢,天呀!你無法相信,

我告訴你,哪裡有其它的宇宙飛船在哪裡,KK在遠處的環形坑邊緣,

排列著,KK他們在月球上注視著我們KK。」前蘇聯科學家阿查查

博士說:「根據我們截獲的電訊顯示,在宇宙飛船一登陸時,與不明飛行體

接觸之事馬上被報告出來。」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廿日,太陽神十二號

宇航員康拉德和比安登月球,發現不明飛行體。一九七一年八月太陽神十五

號,一九七二年四月太陽神十六號,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太陽神十七號,

KK等等的宇航員也都在登陸月球時見過不明飛行體。科學家蓋利曾說過:

「幾乎所有宇航員都曾見過不明飛行物體。」第六位登月的宇航員

埃德華說:「現在只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來自何處?」第九位登月的

宇航員約翰楊格說:「如果你不信,就好像不相信一件確定的事。」

一九七九年,美國太空總署前任通訊部主任莫里士查特連表示「與

不明飛行體相遇」在總署里是一平常事,並說:「所有宇宙飛船都曾在一定距離

或極近距離內被不明飛行體跟蹤過,每當一發生,宇航員便和任務中心通話。」

數年後,阿姆斯特朗透露一些內容:「它真是不可思議KK,我們都被

警示過,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KK我只能說,

他們的宇宙飛船比我們的還優異,它們真的很大KK。」

數以千計的月球神秘現象,如神秘閃光、白雲、黑雲、結構物、不明飛行體等,

全都是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共睹的事實,這些現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釋,

到底是什麼呢?

---------------------------------------------------------------------------------------------------------------

九、空心的宇宙飛船月球:

一九七0年,俄國科學家柴巴可夫(AlexanderScherbakov)和米凱威新(MihKai

Vasin)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宇宙飛船月球」理論,來解釋月球

起源。他們認為月球事實上不是地球的自然衛星,而是一顆經過某種

智慧生物改造的星體,加以挖掘改造成宇宙飛船,其內部載有許多該

文明的資料,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

發現,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內部的高等生物的傑作。當然這個說法

被科學界嗤之以鼻,因為科學界還沒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

不容否認的,確是有許多資料顯示月球應該是「空心」的。最令科學家

不解的是,登月宇航員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儀器,其中有「月震儀」,

專用來測量月球的地殼震動狀況,結果,發現震波只是從震央向月球

表層四周擴散出去,而沒有向月球內部擴散的波,這個事實顯示月球

內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層月殼而已!因為,若是實心的月球,震波也

應該朝內部擴散才對,怎麼只在月表擴散呢?

---------------------------------------------------------------------------------------------------------------

十、結構新月球:

現在,我們可以來重新結構月球理論了:月球是空心的,月殼分為

兩層,外殼是岩石及礦物層,像是自然的星體,由於隕石撞擊月球後,

只能穿透這一層,已知隕石坑的深度都不深,最深只有四哩,所以此層

厚度最多五哩。月球內殼是堅硬的人造金屬層,厚度不知道,也許只有

十哩,成分含有鐵、鈦、鉻等,能耐高溫、高壓、腐蝕,是一種地球

人未知的合金。因為宇航員安裝在月球,表面的月震儀顯示震波只在

月表傳遞,而不深入內部,可見月球的確只有這兩層月殼。既然如此,

月球就不是自然界的,它是人造的,造它的「人」經過精細計算,將

月球從他們的星系迎到太陽系來,擺在現在的位置,使地面上的人能

在夜間看到它,而且和太陽一樣大。所以,月球起源的三種理論都不

對。「造月的人」讓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因為這一面有不少控制

地球的設備。他們自己住在月球背面的內部,因為月球表面日夜

溫差太大,中午最熱是攝氏127度,夜間最泠是零下l83度,不適合

居住,所以都住在內部。他們巳發展出飛碟,經常飛出外面做些研究

或修護儀器,並注意地球人的動靜,有時被地球宇航員看到,有時被

地面上的望遠鏡觀測到。「造月的人」是那一種外星人?他們來此有

多久了?我們目前都還不知道。也許不久,地球人就能知道月球的

真相了。我用科學無法解釋的實際月球現象,來重新結構月球的理論,

「圓滿的」將月球之謎KK解答,有誰能說這樣做是「不科學」呢?

Ⅵ 找一本98年看的科幻小說,名字好像是(1999年,人類大審判)。大概內容是:1999年地球被外星人

世界科幻大師系列叢書319本,要的話扣扣給我

Ⅶ 美國近代著名小說家弗里蒂克布朗寫了一篇科幻小說,只有24個字: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裡,這時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他打開了門,門外空無一人,只有荒涼的殘骸,眼前的一切開始不斷地
沖擊著他的大腦,他參與了那場毀滅一切的戰爭,那時的他是一名將軍,
是第38集團軍的軍長.....。戰爭已經不只是飛機大炮坦克的碰撞了,原子彈
核武器,反物質武器一個個登上戰場,每一場戰役都會死掉數萬人,士兵們
無不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沖過無人區,無不是倒在敵人的機槍之下,孩子們在殘骸
間大哭不止,女人們抱著她們死去的孩子,丈夫,撕心裂肺的悲愴哭嚎。
然而,他們失敗了,參戰各方都失敗了,過度的核武器使用摧毀了一切,殘存者
在地底的避難所里苟延殘喘,接著,一個個的倒下死去,現在,僅剩他一人。他悲愴
的看著這一切,全然不知一個身著黑袍的人已經站在了他身後,一隻冰冷乾枯的手搭
在了他的肩膀上,「有什麼感想嗎?最後的人類。」他冷冷的講到。「您是死神嗎?
是來帶走我的生命嗎?」「是的,我是,人類罪孽深重,上帝要求我終結這個種族。」
他繼續說著,最後一個人沉默了,死神頓了頓,講到:「但,在你死前,我想聽聽你
對此有何看法。你後悔嗎?」人類嘆了一口氣,講到:「我不會對命運做出抗拒,我們
的確是罪孽深重,戰爭因利益而起,然後反噬掉了我們。我看到了那些孩子的悲愴,聽
到了那些母親的哀嚎,我後悔了......我是個永恆的罪人。」

死神沉默許久,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到:「幾千年了......你是我見到的第一個願意自我
贖罪,自我反省的人類,但是很遺憾,你也是我見到的最後一個如此明白的人類......願你
安息。上路吧。」死神嘆息著,舉起了鐮刀,這時,人類突然講到:「能否讓我提最後一個問
題?」「請講。」「那個世界,會有戰爭嗎?」「不會,那裡是贖罪者去往的地方。」
鐮刀揮下之時,人類笑了,他說到:「感謝......我終於可以解脫了。」

推薦幾部科幻小說,最好是美國的。

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我,機器人》《夜幕低垂》《正子人》
布爾——《水晶天》
希勒弗布格——《機器人俾斯曼》
羅伯特·海因萊茵——《異鄉異客》《星艦戰將》《嚴厲的月亮》《傀儡主人》《替身明星》

Ⅸ 我以前看過一部外國的科幻小說不知道名字了

口味不錯嘛
《繁星若塵》,美國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寫的
是帝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給個豆瓣的鏈吧,另外兩本你也可以看看
分別叫《星空暗流》與《蒼穹微石》
是一個同一個背景世界中三個時期的故事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62288/

Ⅹ 介紹幾部經典的科幻小說!國外的!謝謝!

X檔案

熱點內容
無言情的女主小說 發布:2025-05-22 17:37:55 瀏覽:656
好看經典的言情仙俠小說 發布:2025-05-22 17:36:40 瀏覽:390
美食類的完結小說 發布:2025-05-22 17:35:47 瀏覽:324
神話小說法寶排行 發布:2025-05-22 17:14:04 瀏覽:996
可鹽可甜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22 16:48:31 瀏覽:99
小說下載txt免費下載網 發布:2025-05-22 16:27:51 瀏覽:845
再也看不下網路小說 發布:2025-05-22 16:18:18 瀏覽:947
惡魔小爸系列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5-22 15:39:54 瀏覽:726
柳文揚科幻小說選 發布:2025-05-22 15:38:18 瀏覽:316
狗血的言情瑪麗蘇小說 發布:2025-05-22 15:38:14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