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河獎科幻小說名單
A. 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 劉慈欣 獲獎多少次
中國科幻銀河獎
▪ 2015 第二十六屆 特別功勛獎[17] (獲獎)
▪ 2010 第二十二屆 銀河獎特別獎 三體Ⅲ·死神永生 (獲獎)
▪ 2006 第十八屆 銀河獎特別獎 三體 (獲獎)
▪ 2005 第十七屆 銀河獎 贍養人類 (獲獎)
▪ 2004 第十六屆 讀者提名獎 圓圓的肥皂泡 (獲獎)
▪ 2004 第十六屆 銀河獎 鏡子 (獲獎)
▪ 2003 第十五屆 銀河獎 地球大炮 (獲獎)
▪ 2003 第十五屆 讀者提名獎 詩雲 (獲獎)
▪ 2003 第十五屆 讀者提名獎 思想者 (獲獎)
▪ 2002 第十四屆 讀者提名獎 吞食者 (獲獎)
▪ 2002 第十四屆 銀河獎 中國太陽 (獲獎)
▪ 2002 第十四屆 讀者提名獎 朝聞道 (獲獎)
▪ 2001 第十三屆 銀河獎
全頻帶阻塞干擾 (獲獎)
▪ 2001 第十三屆 讀者提名獎 鄉村教師 (獲獎)
▪ 2000 第十二屆 特等獎 流浪地球 (獲獎)
▪ 1999 第十一屆 一等獎 帶上她的眼睛 (獲獎)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
▪ 2015 第六屆 最高成就獎 三體[18] (獲獎)
▪ 2011 第二屆 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金獎 三體Ⅲ·死神永生[2] (獲獎)
▪ 2011 第二屆 最佳科幻作家獎金獎[2] (獲獎)
▪ 2010 第一屆 最佳科幻/奇幻作家獎[2] (獲獎)
趙樹理文學獎
▪ 2010 2007-2009年度 兒童文學獎 超新星紀元[2] (獲獎)
柔石小說獎
▪ 2012 第一屆 短篇小說金獎 贍養上帝[2] (獲獎)
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
▪ 2013 第一屆 金獎 三體[2] (獲獎)
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 2013 第九屆 科幻文學獎 三體Ⅲ·死神永生[2] (獲獎)
《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五佳
▪ 2011 2011年度五佳 三體[2] (獲獎)
星雲獎
▪ 2015 最佳長篇小說 三體[12] (提名)
雨果獎
▪ 2015 最佳長篇小說 三體[26] (獲獎)
坎貝爾獎
▪ 2015 坎貝爾獎最佳小說 三體1[27] (提名)
B. 首位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終身成就獎的科幻作家是
鄭文光
中國的科幻小說面對的挑戰確實不少,有科普界對作品科學性的責問,有主流文學對作品文學性的蔑視,有魔幻、玄幻小說以很強的誘惑力爭奪讀者……中國的科幻小說一度被搞得灰溜溜的,幾乎被擠壓得透不過氣來。好在總有不怕挫折、奮勇向前的作家,他們堅守陣地,源源不斷將作品公之於世,顯示著這個品種自有它的魅力和難以消亡的存在價值。
不過由於整體質量和數量的限制,總也成不了大的氣候,這也是世人皆知的。其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也不可不追究自身的原因,比如說面對眾多的挑戰者,科幻作者是否都明白自身的優勢在哪裡?又如何旗幟鮮明地去發揮自身的優勢?是否由於某些糊塗認識,運筆不利,影響了實力的較量?這些因素恐怕是必須考慮的。
那麼,科幻小說的優勢究竟在哪裡呢?先就字面而言,科學幻想小說自然離不了前面的「科學」二字,離了「科學」,不就成了一般幻想小說,或成了魔幻小說、玄幻小說了?如果再去掉「科學幻想」四個字,不就成了一般小說了?盡管有人對科幻小說的科學性提出質疑,把科學性強調到不恰當的地步,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了科學性也就沒有了科學幻想,沒有了科學幻想,也就沒有了科學幻想小說。科幻小說區別於別的文學品種的地方不正是這「科學」二字嗎?如果論優勢,它的優勢不正是因為這「科學」滲入文學所帶來的嗎?我們只有把這「科學」所帶來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科幻小說才能理直氣壯地佔有一席之地。
科幻小說中的科學是指什麼呢?科幻小說中的科學就像一般小說中的生活一樣,它是被描寫的對象,一般小說對生活的描寫要求酷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科幻小說在對科學的描寫上,也要求酷似科學而又高於科學,那就必須要求一些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則、基本規律要十分准確,如果在解釋、描寫上不是那麼嚴謹,鬧出些笑話,它無疑會使讀者感到不像科學,對於不像科學的科學,還談什麼高於科學!還談什麼藝術的真實性!當然,科幻小說也就是將科學描繪得像科學,造成一種藝術的真實感,但並不要求就是科學本身,就像一般小說所描繪的生活僅僅是酷似生活,並不要求就是生活本身一樣。
以上對科學的要求其實都是就文學作品中的「酷似科學」而言,文學作品還有一個高於科學的問題。這里所說的高於科學,是說作品的主旨不在於表述一下科學知識或科學的假想就算完事,如果真是這樣,那它的任務就是普及科學知識了。可科幻小說的任務還不能說就是普及科學知識,它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塑造高於科學的藝術形象。何謂高於?它高在哪裡?它就高在作者要比常人更多地去發現科學之美,科學美雖然客觀存在,但不同作者對科學美的發現、感受和表現的方式是不同的,這就使作品中呈現的科學已經不是現實中的科學,已經有著藝術美的千姿百態。另外,作為藝術形象,它是作者對科學美的感知,那感知的直覺性、情感性是始終不會放棄的,可又要對科學進行理性把握,可見它是感性與理性、形式與內容、主觀與客觀的綜合實體。這樣的實體也就是高於科學的審美實體。
科幻小說中的科學幻想又是怎麼回事呢?但凡進行科學幻想,就說明還有科學沒有解決的問題,說明大千世界還有很多東西對我們處於神秘狀態,我們只能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假想或幻想,那幻想的兌現程度當然不能保證百分百。何況現實中科學家在發現或發明某項科技或某種定律時,事先會提出各種假想或幻想,這些假想或幻想隨著後來的實證也有不少被否定,真正認可的幾率也是有限的。我們是否就因此認為他的假想或幻想是無稽之談呢?當然不能。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是因為知識是已知的,想像或幻想是未知的,但起著進一步推動你去獲取知識的作用,起著打開你的思路、給你前進動力、使你最終尋覓到真理的作用,它是科學發現、發明的必經之路。對於科學幻想小說中的幻想,由於作者隊伍中雖然不少是學理工的,但可能夠稱得上某方面科技專家的恐怕不多。鄭文光是天文學家,童恩正是考古學家,他們分別在以天文、考古為題材的作品中展開幻想,也許能達到同專業科學家的水平,不過成功的幾率也只能與科學家的百分比相當,如果要求超出他們的百分比,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公正的。更何況鄭文光、童恩正也不總以天文、考古為題材進行創作,他們還創作了許多跨專業的科幻作品。總之,科學幻想本身是屬於未知領域,那幻想只能說是以科學為基礎展開的幻想,但還不是科學。如果要求未來的一切等同於科學,說明人類對未來早有結論,不僅可以取消科學幻想,科學家們也用不著再探索什麼了。
關於科學在作品藝術形象中的位置要明確的是,如果說一般文學作品是以人、以社會生活為描寫對象,那麼科幻小說是以科學幻想和人、科學幻想和社會為描寫對象。科學是融於社會生活、融於藝術形象中的。如王晉康的《生命之歌》寫科學家從DNA結構中提煉出生命的主旋律,從本質上講它就是生物生存慾望的遺傳密碼,以樂曲形式表現出來,它能使機器人獲得生存欲,成為超過人類自身的智能人。作品同時表現了兩代科學家如何嘔心瀝血地攻克難關,又如何為了捍衛人類的利益不惜毀掉自己的科研成果,或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作品最後還寫了由於警察局的電腦通過竊聽器接收、傳送到了互聯網,使新的智能人類還是誕生了。由此使人類不得不去馬上面對失敗的考驗。作品始終將科學的發現、發明和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後果與考驗緊密相連,使人欣賞到的是屬於科幻小說獨有的整體藝術形象。
在此要強調的是,我們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倒不在於是科學幻想的成分佔多數,還是社會生活的成分佔多數,或者以為只有科學幻想成分佔得越多,才越能體現科幻小說的特點。關鍵是你的科學幻想如果完全離開社會生活或人的參與,是很難寫得圓滿、很難寫得生動的。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寫由於太陽的災變,影響到地球的存在和去向,人類使用地球發動機讓地球逃逸。作者揮灑科學幻想之筆,濃墨重彩地展現著宇宙之神奇,災變之觸目驚心,逃逸歷程之艱難、驚險、曲折。但這畢竟是一場關系人類生死存亡的旅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地球人不可能不作出反應,作品同時也寫了飛船派和地球派的斗爭,叛亂與反叛亂的斗爭,「我」的父親和母親、自己和加代子的分分合合,以及各種人物情緒的起起伏伏。使科學幻想與人、與社會水乳交融,構成一幅悲壯的藝術圖景。
在此還要強調的是作為溶入形象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注意深入淺出,一定要盡可能地形象化,一定要注意在情節發展中自然道出。須知大多讀者主要是帶著欣賞科學故事、欣賞這一特殊藝術形象來看作品的,須知目前我國國民大多科學水平不高、科學意識是不強的,須知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理工學子他們也只熟悉自己的專業,對於其他專業仍然是外行。老一輩科幻作家諸如鄭文光就很注意科學知識的深入淺出,在《太陽探險記》中對地球和太陽的描寫,他把地球比作「塊煤」,把太陽比作「大爐子」,「那麼要130萬塊煤才能填得滿太陽這個大爐子」,「把地球扔進去,燒光了,你還來不及眨一下眼呢」。這是多麼通俗而又形象的語言啊。
在此還要強調的是,我們一方面要求科學的准確性,又不能把科學當成藝術形象的全部,略有差錯,就不顧及整體形象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有了科學的准確性就沾沾自喜,忽略了在整體形象上下功夫。張之路的《非法智慧》描寫有人通過無線電波與植入腦中的晶元「聯網」,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作家在科學知識的敘述與描寫上,運筆通俗、從容、有條不紊,而且准確、嚴謹,交代得清楚明白。但作品的成功遠不止如此,如在情節安排上別具匠心,起筆就寫陸翔風的「七星瓢蟲」計劃與陸翔風的突然死亡。接下來似乎根本不再提起這回事,轉而寫夢九中學發生一起又一起奇奇怪怪的事,讓各種人物一一登場,直到這一切與「七星瓢蟲」又聯系起來,終於弄清陸翔風之死的原因,可突然又冒出個活著的陸翔風……情節峰迴路轉,步步深入;人物各有背景,性格鮮明;內涵深刻但不深奧。使整個作品呈現出較高的藝術水準。
科學對於作品思想內涵的揭示也有著其他文學樣式所沒有的優勢,它可以通過科學幻想,審視科學本身。如作家吳岩的《滑鼠墊》通過對5.3億年寒武紀高智商微型生物的發現,向原來的生物進化論提出挑戰。作品還可以借科學幻想看社會,如金濤的《月光島》寫葯物雖然救了孟微的生命,但「四人幫」造成的社會災難卻使孟微永遠離開了地球。科幻小說還可以以大見小,如鄭軍的《宇航卡》寫宇航員從太空看地球,看到的地球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十分脆弱的球體,從而使宇航員們深深感受到,地球人類一體,應該休戚與共。科幻小說又可以以長見短,如鄭文光的《地球的鏡像》寫在烏依齊德星球高智商人類拍下地球的鏡像,他們從全宇宙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看地球,認為地球人類尚處於野蠻人的發展階段。作品還可以從未來看現在或以過去看現在等等方式,揭示一些一般文學所難以涉及的問題,顯示出它的獨特價值。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科幻小說由其中的「科學」帶來種種優勢,也會由於其中的「科學」處理不妥而失去這一優勢,甚至變優勢為劣勢。科幻小說只有提高自身質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才能在百花園中突破重圍,贏得越來越多讀者的青睞。
C. 首位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終身成就獎的科幻作家是:
是鄭文光(1929-2003),我國最重要和最優秀的科幻作家之一。
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開始創作發表科幻小說,成為當時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壇,發表了一系列優秀作品並創作了中國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飛向人馬座》。鄭文光於1998年獲得中國科幻終身成就獎。鄭文光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之父。不幸的是,2003年6月17日清晨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了,享年74歲。
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
D. 中國科幻銀河獎作品精選集一共印了多少套
《中國科幻銀河獎作品精選集》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收錄歷年銀河獎獲獎小說的小說集,一套六冊。
該圖書到底印了多少套並不清楚,唯一能知道的是該圖書為限量版印製,且網上常年處於斷貨絕版狀態。
E. 第 32 屆銀河獎公布,歷屆銀河獎獲獎科幻小說中,你最推薦哪部
歷屆銀河獎獲獎科幻小說中,最推薦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
大劉時時刻刻都在關心我們已經麻木習以為常的環境,在這部短篇小說里,以絕對的封閉的死亡空間為第一體驗,反襯出社會零件們的不知情趣。
地球很美,大劉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呈現出一個似乎病態的審美角度,然後用反轉把這個審美合理化,地球很美,只是需要一點距離去欣賞欣賞。
我想,如果小女孩沒被困在地心,我想她也沒那麼多時間去感悟與珍惜人間美好,畢竟像她這么糟糕的處境真的是和地獄一個級別。用一個航地計劃的點子讓故事進行合理化以及產生轉折,這是這個小說最精彩最可貴的地方。
其實這篇小說相當於是大劉的一次魔術表演,只是手法之明顯就彷彿是慢動作給你拆解每個魔術動作背後的意圖一樣,讓你明白一部科幻先說的構思過程。
大劉的小說,以點子作為合理化的根基,用人物串聯故事走向,再附上他向來玩的極溜的製造懸疑,整個過程還得以他飽滿的想像力作為文筆滋潤文章,那麼一篇精彩絕倫的科幻小說就這樣誕生了。
比如,在這篇小說當中,用於合理故事的點子有幾個:1、視覺嗅覺觸覺眼鏡;2、在3小時內可以去到地球任意地方的平離子層飛機;3、向地心航行的落日計劃,3.5G甚至是6G的先進通訊設施;4、中子材料,等等。
魔術師向來喜歡欲蓋彌彰的表現方式,眼睛的這個形象比喻,從一開頭就用上了,但會用一連串的暗示來讓讀者去猜測這比喻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未來科技,最後會選出一個合適的段落親自告訴你眼睛是一個什麼樣的科技。
在一開頭,在男主的懷疑里已經明確暗示觀眾,這個女孩子並非真的在太空中,但又會用後續更多的細節去讓這個真相潛伏下去,這個手法在懸疑電影里可謂是十分常見。
而揭曉答案的時候,也是要先從落日計劃開始吊足胃口,因為此時的讀者想知道的答案是為何男主會驚訝但無力地跌坐下去,而且還是一直被隱瞞的,十分容易勾起讀者的心,更何況科幻愛好者向來都是十分獵奇的人群呢。
於是正好在這時掏出大劉精心准備的科幻點子,向地心航行,並將太空少女的美好景象一百八十度逆轉到了地底世界暗無天日的絕望境界,讓之前故意營造的誇張式地球愛惜變得十分合理,並抬高了這個審美價值,也用男主的心態變化來讓讀者找到更大的共鳴出口。
大家讀完了這個故事,心裡也就遺留一下一個可憐兮兮的女孩子在自己心口深處無限懷念地球的美好,從而讓你我也同樣開始體會到地球的可貴。
手法不算很高明,但夠用就好,文筆不算很華麗,但恰到好處就不容易。
這一篇小說充分展現了大劉對科幻小說結構的拿捏,他不在意手法是不是明顯,也不在乎人物是否立體,他只在乎自己的心意能否表達,只在乎點子是否足夠驚艷到讀者能打開的新的窗戶去欣賞宇宙。
F. 科幻小說的著名獎項
儒勒·凡爾納獎(Prix Julex Verne)
由法國出版社「哈切特文庫」頒發。1927年至1932年獎給最佳科幻小說作者,獲獎者得到五千法郎獎金。1958年起再次恢復,由哈切特和加爾利馬德合辦,至1963年止。
世界幻想獎(World Fantasy Awards)
由一個裁判團協定,在世界幻想作品會議上辦法,每年一次。
阿波羅神獎(Rrix Apollo Awards)
右雅各·薩杜爾在法國於1971年發起,以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它每年一度獎給法國出版的科學小說,由11個非科幻小說作家、評論家、記者和一個科學家組成的裁判組織審定。
約翰·甘寶紀念獎(John W@Campbell Memorial Awards)
每年春天,由一個評論家和作家組成的小型評議會裁定,獎給上一年最佳科幻小說。英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於1974年憑借《與拉瑪相會》獲此獎。
朝聖者獎(Pilgrim Award)
由科幻小說研究會頒發,獎給智力於增進社會對科學小說理解的個人。世界科幻史上「新浪潮」運動的主要任務,英國科幻大家布賴恩·W·奧爾迪斯曾於1978年獲該獎。
國際幻想獎(The John W@Campbell Awards)
美國科學小說作家協會頒發。由會員提名投票在每年大批作品中選出,分小說獎、中短篇小說獎、大師獎等。其中大師獎是獎給「在一生中對科幻小說有卓越成就」的作家。美國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恩1974年獲該獎。
雨果獎(The Hugo Awards)
該獎是為了紀念(美國第一本科幻雜志的創辦人)雨果·根斯巴克。它的正確稱呼為「科幻小說成就獎」,習慣上稱為「雨果獎」。它是1953年世界科幻大會(費城)上決定設立的,根據愛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美國科幻小說獎。分長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獎、最佳雜志獎等。1953年以來連續評選,現在已經是若干科幻小說獎中最有名的一種。
2015年8月我國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小說大會雨果獎,中國科普科幻界深受鼓舞。
星雲獎(Nebula Award)
星雲獎獎給美國科幻協會選定的前一年度最佳作品,與雨果獎並列,是現在科幻小說獎中最有權威的獎項。1966年以來連續頒獎。
澳大利亞科幻小說成就獎(The Australian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s)
澳大利亞科幻小說成就獎常被稱為「狄馬特獎」(The Ditmar Awards),由每年一度的澳大利亞科幻小說會議頒獎。獎項右與會者選舉產生,獎給當年全國最佳科幻小說、全世界最佳科幻小說、最佳讀者同仁雜志、當代最佳科幻小說作家。
英國科幻協會獎(The 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s)
由英國科幻小說協會頒發,獎給英國最佳科幻小說作家,在復活節其間頒發。先通過選舉產生候獎作品,然後由協會的委員會裁定。
銀河獎
作為中國幻想小說界最高榮譽的銀河獎為中國科幻作家、科幻愛好者、奇幻作家和奇幻愛好者搭建了一個展示作品的平台。同時也是中國大陸惟一的科幻小說獎。最初設立於1986年《科學文藝》(現在的《科幻世界》)和《智慧樹》兩家科普刊物聯合舉辦。《智慧樹》停刊後,銀河獎改由《科幻世界》獨家舉辦。
2015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與劉慈欣等科普科幻創作者座談。他希望大家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高揚理想和科學旗幟,創作更多受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喜愛的優秀作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科學正能量。李源潮認真聽取大家發言。他說,對美好未來的想像是人類進步的精神動力。科學幻想因其源於現實生活、激發新奇發現、放飛自由想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科普科幻創作肩負著展現中國夢的時代責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點燃青少年科學夢想,激發全民族實現中國夢的想像力創造力。要堅持科學性、藝術性、思想性相統一,既超人超物超史,又合情合理合法,把科學幻想與人類情思、社會理想融為一體,增強全社會實現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各級科協組織要大力支持科普科幻創作,宣傳表彰先進典型,鼓勵發展影視、互聯網等科普產業,開創中國科普科幻事業新局面。
G. 科幻小說在國內都設有哪些獎項比如「銀河獎」
銀河獎是最出名的
在國外是雨果獎
是美國的獎項
得獎的作品都是很不錯的
恰佩克獎 是關於奇幻小說的
和科幻根本就是不沾邊
H. 中國科幻銀河獎獲獎作品集(第十五至十六屆)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中國科幻銀河獎獲獎作品集(第十五至十六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中國科幻銀河獎獲獎作品集(第十五至十六屆)
一
很多人生來就會莫名其妙地迷上一樣東西,彷彿他的出生就是要和這東西約會似的,正是這樣,圓圓迷上了肥皂泡。
圓圓出生後一直是一副無精打彩的樣子,連哭啼都像是在應付差事,似乎這個世界讓她很失望。
直到她第一次看到肥皂泡。
圓圓第一次看到肥皂泡時才五個月大,她立刻在媽媽懷中手舞足蹈起來,小眼睛中爆發出足以使太陽星辰都黯然失色的光芒,彷彿這才是她第一次真正地看到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西北的正午,已經數月無雨,窗外,烈日下的城市彌漫著海洋法,在這異常乾燥的世界中,那飄浮在空中的絢麗的水的精靈確實是絕美的東西,看到小女兒能認識到這種美,為她吹出肥皂泡的爸爸很高興,抱著她的媽媽也很高興,圓圓的媽媽放棄了還有一個月的產假,第二天就要回實驗室上班了。
二
時光飛逝,圓圓進幼兒園大班了,她仍然熱愛肥皂泡。
這個星期天和爸爸出去玩兒,她的小衣袋中就裝著吹泡泡的上瓶兒,爸爸許諾……
I. 科幻世界的銀河獎
【中國幻想小說界最高榮譽】:作為中國幻想小說界最高榮譽的銀河獎為中國科幻作家、科幻愛好者、奇幻作家和奇幻愛好者搭建了一個展示作品的平台。同時也是中國大陸惟一的科幻小說獎。
【首辦】:最初設立於1986年
【主辦方】:《科學文藝》(現在的《科幻世界》)《智慧樹》兩家科普刊物聯合舉辦。《智慧樹》停刊後,銀河獎改由《科幻世界》獨家舉辦。
【世界科幻年會】:1991年5月,世界科幻年會在成都召開,同時舉辦了第三屆銀河獎頒獎大會。
【銀河獎頒獎大會】:每年舉辦一次,銀河獎成為了每年一度的科幻盛會,獲獎作品代表著中國大陸科幻創作的最高水平。詳情請瀏覽「銀河獎」詞條。
J. 中國科幻銀河獎獲獎作品集(第十三至十四屆)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中國科幻銀河獎獲獎作品集(第十三至十四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中國科幻銀河獎獲獎作品集(第十三至十四屆)
前宇航員仰視著庄宇點了點頭:「這使我想起了那個古老的寓言:賣油人把油通過一個銅錢的方孔倒進油壺中,所需的技巧與將軍把箭射中靶心同樣高超,差異只在於他們的身份。」庄宇接著說:「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庫克發現了澳洲,但這些新世界都是由普通人開發的,這些開拓者在當時的歐洲處於社會的最下層。太空開發也一樣,國家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把近地空間作為第二個西部,這就意味著航天事業的探險時代已經結束,它不再只是由少數精英從事的工作,讓普通人進人太空,是太空開發產業化的第一步!」「好了好了,你說的都對!可快把我們弄上去啊!」下面的其他人聲嘶力竭地喊著。在回去的電梯上,清潔公司的經理湊到庄宇耳邊低聲說:「庄總,您慷慨激昂了半天,講的道理有點太大了吧?當然,當著水娃和我這些小弟兄的面,您不好把關鍵之處挑明。」「嗯?」庄宇詢問地看著他。「誰都知道。中國太陽工程是以准商業方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