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的母題

科幻小說的母題

發布時間: 2022-01-16 21:37:15

㈠ 關於科幻小說的題材

科幻分為軟科幻和硬科幻,軟科幻以作品瑰麗的想像力為核心,影科幻則需要扎實的各學科的豐富知識才行。
本人擅長的是軟科幻,不用扎實的專業知識,靈感來自四面八方。從小就認為萬物皆有靈,哪怕是一台電視機也有它的脾氣,而靈魂究竟是怎麼形成的,你可以假設許多可能。
還有就是,有個故事說到,古代一位帝王狩獵時與隊伍走散,不想看到不遠處有隻老虎,他用盡全力射箭向它。待眾人趕到的時候才發現,那不是老虎,而是一塊石頭。而他的箭牢牢地射中了石頭。待他再度射箭時,發現自己再也不能射穿石頭了。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人在危難時的能力會一下子爆發,而人們隱藏的潛力就能成為最好的素材。
另外,逆思維也是一個好的處理,比如可樂稱霸時,雪碧打著非可樂的宣傳,一下子就為自己贏得了暢銷飲料的地位。也就是說,盡量少去走別人走濫的路,劍走偏鋒才是制勝的關鍵。和別人不一樣,才是脫穎而出的技巧。
說了這么多,期待親的作品,加油。

㈡ 常見科幻小說主題有哪些

星際戰爭
時空穿梭
未來世界
古武機甲
超級科技
進化變異
末世危機

㈢ 科幻異界小說中經常會出現哪些材料這些材料基本都有什麼用處

贊成樓上說的,一切都是你說了算哦!但也可以給你一些我的想法:

神奇的金屬 - 例如硬度超強的超合金, 可以隨便變型或有記憶性的金屬

寶石 - 可以是硬度超強的,可以是價值連城的,或者是可以增加魔法能力,或是發動魔法陣必須的

賢者之石 - 眾多異界小說中出現, 就不用多說了

生物類 - 例如什麼什麼動物的牙齒或骨頭 (可以用作巫盅或護身符), 什麼什麼動物的分秘物(唾液etc)可以作秘葯或高級香料

永動機 - 能源永不姑竭的機械,發明永動機曾經是歷代眾多科學家的夢想,可惜能量守恆這一定律的發現讓眾多科學家心碎。但作為科幻異界小說,永動機還是一個不錯的題材。

㈣ 小說的母題

友情,親情,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三大主題。其次才是浪漫主義的流派,比如理想、冒險、神話之類的。

㈤ 新浪潮的科幻

「新浪潮」影響下的科幻作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故事性、可讀性減弱
2)文學性增強,表現手法更加多樣
3)題材更為寬泛 美國科幻小說於戰後傳入英國,在英國贏得了大批讀者。相當一批英國本土的科幻作家也在利益驅動下,為美國出版商寫作。當然,前提是要適合美式科幻的風格,也就是由坎貝爾確定下來的那些風格標准。其實,這些「坎貝爾標准」,不僅僅是靠某個人的特殊魅力才得以流行開來,它們也有堅實的社會基礎。
首先,美國科幻小說自成一體,萌生於美國主流文學界之外,所以容易形成獨立的風格。其次,黃金時代的美國科幻愛好者大多是青少年,他們自然比成年人更重視未來,追求對外冒險重於心靈探索,重視靈感、創意勝於重視文學技巧。這些特點都成為那個時代科幻小說的烙印。
但是,「英國坤士」與「美國牛仔」之間畢竟有文化和趣味上的區別。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英國本土的科幻作家逐漸厭倦了美國科幻文學重視外在探索而不重視人性本身;重視創意、內容,而不重視文學性的缺陷。另外,在英國本土,科幻小說並不是一個單獨形成的文學品種,與主流文學之間也沒有明顯的界限,所以科幻作家們在創作時,更重視主流文學界的反應,想在他們那裡博得彩頭。不過,這種現象的形成與其說是證明英國科幻小說的藝術水平高,不如說是因為英國科幻小說的個性不鮮明。
在這些原因的推動下,新浪潮運動開始了。科幻小說新浪潮運動的核心是英國的《新世界》雜志。這本雜志創辦於1939年,在二戰的戰火中斷續出版了幾期。於1954年成為月刊。1964年夏,年僅二十四歲的科幻作家米切爾·莫考克(1939-)出任主編。此人15歲便綴學,以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的創作、編輯和搞搖滾樂為生,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同時也保存著年輕人的反叛精神。
莫考克成為主編後,立刻開始推出一批革新的科幻作品,使得此前一直以暗流形式存在的英國科幻新趨勢擁有了展示自己的核心陣地。《新世界》雜志推出了巴拉德、奧爾迪斯等代表作家。他們的作品一反美國科幻重視科技發展的傳統,將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乃至神學作為題材選擇。並且大力吸取當時歐洲的各類現代派文學,如象徵主義、意識流等創作手法,改變了坎貝爾時代以現實主義手法描寫超現實情節的傳統。
同時,受歐洲文化界內省化和悲觀主義日益濃厚的傾向影響,這些作家的作品不再有美國科幻作家的樂觀精神,常常描寫個人在巨大災難前面的消極和無奈,美式英雄形象被凡夫俗子代替。為了區別以前的美國科幻傳統,其中一些作家們甚至將科幻小說的縮寫「SF」賦予新的含義——「思索性小說」(speculativefiction)。
1968年,女科幻作家兼編輯家朱迪·梅麗爾將這一流派的代表作編成集子,並定名為「新浪潮作品」。「新浪潮運動」的名稱由此而來。
新浪潮運動的主力是英國作家J·D·巴拉德,他也是《新世界》雜志上最早推出的作家。巴拉德於1930年生於中國上海,太平洋戰爭中被關進在蘇州的戰俘營。後來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太陽帝國》。1987年,好萊塢著名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phenSpielberg)親自操刀,來到上海將其搬上銀幕。
二戰後,巴拉德進入了劍橋王子學院攻讀醫學,並開始業余創作,於1956年發表他的第一篇小說。由於巴拉德早年灰暗復雜的生活經歷,他對人性的理解頗深,也具有濃厚的悲觀主義傾向。在他創作的科幻小說中,經常用隱喻和象徵手法表達自己對人性的理解。
巴拉德的科幻代表作有《沉沒的世界》(1962)、《燃燒的世界》(1964)和《結晶的世界》(1966),合稱災難三部曲。在《沉沒的世界》中,來自兩極的冰川融水淹沒大地。在《燃燒的世界》中,毀滅文明的主角變成了旱災。在《結晶的世界》中出現的災難則是無法以科學知識來理解的全宇宙的結晶化。在這三部作品裡,不再有以前的救世英雄,主要角色都是普通人,在毀天滅地的大災難面前掙扎著。
巴拉德的作品還有《終端的沙灘》(1964)、《暴行展覽》(1970)、《海底飛船》(1976)等等。
新浪潮的又一位主將是布里安·奧爾迪斯。他於1925年出生於英國的諾福克郡。二戰時到緬甸服役四年。後來當過書商、編輯。其中於1961年到1964年,兼任過「矮腳雞科幻叢書」的編輯。就在這段時間里,奧爾迪斯大量接觸美國的科幻小說,並受其影響開始自己的科幻創作。1954年發表了自己的科幻處女作《犯罪記錄》。1959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直航》。1962年,奧爾迪斯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溫室》。這部作品描寫了千萬年以後的地球,由於自轉速度逐漸下降,終於以一面永遠朝向月亮。巨大的植物遍布地表,人類已經退化成原始狀態。主人公古連便是在這樣的世界上探索著自己的人生道路。小說中奇異的自然風光和神秘色彩構成了迷人的藝術魅力。
後來,奧爾迪斯還創作了科幻史著作《萬億年的狂歡》。他提出的將《弗蘭肯斯坦》作為第一部科幻小說的觀點受到世界科幻界普遍贊同。1978年,奧爾迪斯作為英國文化名人訪華團的一員來到北京,受到鄧小平的接見。1991年和1997年兩次在中國舉行的世界科幻協會大會上,奧爾迪斯均不顧高齡親自參加。
作為「新浪潮」運動組織者,莫考克本人也創作了許多科幻作品。其代表作是《瞧這個人》。「瞧這個人」是《聖經》里的一句話,指的便是耶穌基督。在小說里,持無神論觀點的主人公乘時間機器來到公元一世紀的以色利,想說服當時的人們不要追隨耶穌。結果發現當時的耶穌完全是個低能兒,其母瑪利亞是個盪婦。而他自己則陷入命運的擺布中,陰差陽錯地成了救世主,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由於不再以理性、科學為出發點,宗教題材也大量出現在新浪潮作品中。在法默爾的《江河世界》里,人類歷史上生活過的所有的人都復甦過來,生活在一艘巨大無比的船上。這是基督教末世審判思想的直接藝術表現,已經無法以科學理論來解釋了。
象二十世紀許多西方現代派文學一樣,由於只強調表現作家的自我表現而不尊重讀者的閱讀需要,新浪潮的核心《新世界》雜志每況愈下,不得不靠英國藝術委員會的補助和主編莫考克自掏腰包來維持,六十年代末就停刊了。新浪潮運動也衰落下來。
新浪潮運動將現代文學思潮和哲學思潮帶入科幻創作中,開辟了新的題材領域,豐富了科幻小說的創作手法。作為一種嘗試,新浪潮本身確實給科幻文學留下了值得吸取的東西。最重要的,當然是新浪潮運動中產生的那些經典作品。
不過,新浪潮本身更適合小資需要,始終沒有成為世界科幻的閱讀主流。那種題材虛幻,表現上也重寫意而不寫實的手法,很難取得讀者共鳴。直到今天,黃金時代科幻作品的基本風格:題材幻想與手法寫實,仍然主導著科幻文學的創作和閱讀。
世界各地都偶爾有科幻作家嘗試類似的寫法,但沒有什麼人獲得成功。除了科幻界外,新浪潮運動在主流文學界也幾乎沒有任何反響。這個事實說明,新浪潮運動只是單方面從主流文學那裡引進創作手法,它對於整個文學世界的進步沒有什麼影響,其貢獻遠不及坎貝爾時代的科幻小說。畢竟坎貝爾領導他旗下的科幻作家們,創造了一個不可替代的文學品種。 在美國,托瑪斯·迪什、約翰·斯拉戴克、羅伯特·希弗伯格、菲利普·法馬爾等人也接受這些創作手法。大洋兩岸相互促進,形成了整個英語科幻文學中的一個新流派。
不過,以筆者所見,美國最具有新浪潮特點的作者,要屬菲里普·迪克了。1928年12月16日,迪克出生於芝加哥。童年時父母離異,成年後自己的婚姻生活也一波三折,前後結過五次婚。還有失業、吸毒等歷史。到了晚年,才因《機器人夢到電子羊》一書被改編,進入小康生活。未幾便於1981年去世。甚至沒有看到這部影片的上演。前不久,斯皮爾伯格根據他的小說《少數派報告》製作了同名科幻片。
菲里普·迪克的科幻小說以短篇為佳。《少數派報告》、《全面回憶》、《第二類型》、《冒名頂替》都被搬上銀幕。他的短篇構思奇特,風格詭異。其小說的主要特點:遠離新奇發明,描寫高度地自我懷疑、對他人的不信任,主要人物都是小人物、邊緣人,情節淡化,色彩陰暗,等等,都具有典型的新浪潮風格。
迪克的長篇雖然構思都不錯,但寫作手法過於隨意,枝蔓太多,顯示了技巧方面的不足。其中,《城堡里的男人》堪稱「烏托時科幻」的代表作。這部小說虛構了日德戰勝英美,瓜分世界的故事。構思雖然極棒,但情節卻很混亂。
迪克的生活經歷充分體現在作品裡。他的人物們互相懷疑,猜忌,這種彼此提防就成為小說的主要情節。比如在《第二類型》里,幾個身處險境的人彼此懷疑對方是機器人殺手,以至相互殘殺。迪克筆下從未有一對恩愛情侶,夫妻之間都象陌路人一樣彼此警惕。在《少數派報告》里,安德頓懷疑妻子和副手串通起來陷害自己。在《RH—3之謎》里,電視明星賈森一覺醒來失去了身份,妻子也和其他人一樣不再認識他。
甚至,迪克筆下的人物不僅從不信任他人,更充滿了自我懷疑。《全面回憶》中的奎爾不知道自己是個普通職員還是一個星際間諜,《電蟻》中的普爾事業有成,卻突然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機器人傀儡。《冒名頂替》里的沃爾曼堅信自己是地球人,結果卻是外星人製造的冒名機器人。可以說,身份之謎和自我懷疑構成了迪克科幻的「母題」。
有趣的是,這些身份之謎背後,體現著一個小人物的無奈。他們在真實社會中地位低下,而在幻想里卻能左右人類命運。這在《全面回憶》中體現得最明顯。本來只是個小職員的奎爾,最終卻是童年時便與外星人訂立和約的人類救世主。
從菲里普·迪克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後世科幻作家和凡爾納、威爾斯等人的不同。那些宗師往往處在同時代文化知識界的高層,以俯瞰眾生的態度來創作科幻小說。而迪克等現代科幻作家則是一群邊緣化的人,過著邊緣化的生活。他們如果想在科幻作品裡描寫英雄偉人和傳奇業績,往往很不真實。而他們真實的生活卻往往不科幻。

㈥ 科幻小說包括的內容有哪些,像天文生物之類的

科學小說是對未來或過去的科學假想、對技術領域的某種虛構,因此凡是屬於科學的都可以作為科幻小說的題材:例如天文、生物、物理、化學、數學、醫學……等等
科幻小說可分為兩大派,硬科幻和軟科幻.
硬科幻具有堅實的科學內核,技術細節描寫豐富.
軟科幻是以科學為題材的幻想小說,技術細節簡略.

㈦ 科幻小說中有哪些常見的概念

整個星系只有兩顆星球,就是一顆恆星和一顆行星(艾瑞姆),整個星系周邊都是星雲,方圓六千萬光年以內一顆其他星星都沒有,艾瑞姆雖然已經將技術發展到了極致,但一顆恆星和一顆行星的能量根本無法支撐其沖到六千萬光年以外,整個艾瑞姆都是高壓下的集權統治以維持整個文明的生存。

㈧ 科幻小說有哪些特點為何作品少見

科幻小說特點:

1.科學性
2.預見性
3.故事性
科幻小說不同於其他的小說,其中有很重的知識性,並不是說有想像力有文采就可以了,小說的內容要有科學方面的知識。
這類小說難寫也難有人才,懂文學的作者很多,懂科學的作者卻極少,想要寫好寫出有實力的科幻小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要求作者本身對科學方面的事物了解的相當豐富,再加上文學才華,才能寫出有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反之,沒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就會成為一本爛書,根本得不到專業人士的認可。再加上此類書不是十分普及,讀者群也不是很大,與科幻小說相比,魔幻、奇幻、玄幻等書選擇多,也受讀者喜歡,書商就不太願意選擇科幻。所以,就導致科幻小說冷場面,寫得少,出得少,看得少。

㈨ 科幻小說都有哪些分類

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

科幻小說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一、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二、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四、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當代西方的科幻小說,涉及到許多尖端的科研項目,當然也經常出現似是而非的假科學。因此,科幻小說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視和指責。

西方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有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寫的《月球旅行》,英國的赫·喬·威爾斯寫的《大戰火星人》,美國的阿西莫夫寫的《赤裸的太陽》等。

國內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有鄭文光的《飛向人馬座》,劉慈欣的《球狀閃電》等。中國的倪匡也是一位多產的科幻小說作家,現居美國三藩市,「衛思理」是他常用的一個筆名,代表作有《還陽》,《新武器》,《爆炸》,《另類復制》等。

附錄
1、在所有的文學分類中,科幻小說出現得最晚,也遭到最多的誤解。
如果你問朋友:「你喜歡讀科幻小說嗎?」你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科幻小說?什麼是科幻小說?」或者「我看過超人和那類連環圖畫, 好幾年前早就不看了。」沒那麼氣人的回答是:「哦,你說的是電視里那些哄人的飛碟和火星入侵者吧?嘿,有空兒我也看,但我確實歷來對這種小兒科的玩意沒有真正興趣。」你還可能常常碰到那麼一些人,他會以輕蔑的口氣,直接了當回答:「我從不讀這些荒謬的東西。」 我們在這兒要談的就是第一個回答提出的問題:「什麼是科幻小說?」這確是所有難題的關鍵,因為深入探討下去,我們會發現,事實上,上面談到的種種反應都和這個問題是密切相關的。
「有多少個科幻小說家(且不論讀者)就有多少科幻小說的定義。」 這提法可能有點誇大其詞。不過凡是對此領域多少有點熟悉的人,都非常清楚,要為科幻小說下一個確切而無可爭議的定義非常困難。勃特勒的《埃瑞洪》和E·M·福斯特的《機器停止》是科幻小說?如果阿爾杜斯·赫胥利的《美麗新世界》是科幻小說,那麼喬治·歐威 爾的《1984》呢?或者那隻是一篇關於未來社會的諷刺作品吧? 難道凡是以火星為背景的冒險故事就該叫科幻小說嗎? 深究下去,我們不難發現,原來有許多所謂的科幻小說,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其它種類故事。它可能只是本普通驚險小說,只不過用 雷射槍代替了自動武器。橫越大西洋的走私者變成了來往於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走私者。《星球大戰》就是這類假科幻小說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再就科幻定義本身而言(絕大多數定義是科幻小說作者定的), 我們發現,從最簡單到最復雜的都有,比方說科幻是一種「如果……, 將會發生什麼」的故事,也有的認為科幻是「探索人的定義和他在宇宙中的地位,這些探索及其結果將會豐富現有的、既先進,但又不清晰的知識。」這些定義顯然都不十分清晰。反而,著名科幻小說家羅伯特·A·海因萊因所下的定義,盡管有些乏味,倒可視為一個良好的起點。他認為刻畫小說是「在這種小說中,作者表現了對被視為科學方法的人類活動之本質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時對人類通過科學活動 收集到的大量知識表現了同樣的理解,並將科學事實、科學方法對人 類的影響及將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反映在他的小說里。」簡短些說,我 們引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話來說:「科幻小說可界定為處理人類回應科技發展的一個文學流派。」
從以上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科幻小說相對於其它文學類別是一個後來者。科學技術的變化,在人的一生中,足以影響人生產生急激的改變,這在工業革命後是世界上特有的現象。這種特定現象自 1750年最先出現在英國和荷蘭,其後在1850年出現於美國和西歐,自1920年就遍及世界。
第一個對這種影響人類生活的新因素作出反應的著名作家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他被稱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作品經常探究科學及其發展對人類的影響。在英語世界中,最早的大師是H·G· 威爾斯。他倆一起奠定了大多數科幻小說主題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科幻小說作家千變萬化,寫出多姿多採的作品,使科幻小說繁榮發展起來。
外星人生活在別的太陽之下,銀河政府的德政和暴行,有著荒謬、 邪惡或者令人感動的生命形態的星球,威力巨大能探視人心思維的機器--科幻小說涉及的就是這樣一些奇妙的生物、陌生的環境以及人類對它們作出的反應。應該指出的是「科學幻想小說」雖然號稱「科學」,但小說里無需充滿科學的內容。事實上,雖然也有一些故事以嚴肅的科學內容為主題,但那隻是例外。如果科幻小說真的要在細節 上專門描述科學的結構和活動,那麼這種科幻小說只有科學家才會對 它有興趣。一切有知性的人們之所以對科幻小說感到興趣,原因是它 的主題和題材遠遠超越科學,包括了生活各方面的難題和可能性。 科幻小說極易與其它臆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特別 是與(fantasy )相混淆。事實上,甚至有些科幻小說家有時也給弄糊塗了,稱其作品為幻想之作,而有時又把一些幻想小說貼上科幻小說的標簽。科幻小說的確和幻想小說一樣,都與臆測未知有關,甚至有時可能享有共同主題,這倒是真的。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的目的, 基本上是通過想像的敘述為讀者提供線索,就象巫醫和外科一生的目的都是要給人治病。兩者都創造詭異的情境和描述怪誕現象。不同的 是處理的手法。如果將科幻小說視為幻想(從不嚴格的意義上說), 那麼,科幻小說是一種獨特的幻想,它對奇跡的解釋是「自然的」, 而非「超自然」的。主題展開是具有邏輯推理性的,每一步都必須考 慮到必要的科學細節,有合理的科學構思。這些正是海因萊因的定義 所試圖闡明的。
正如上所述,有一種非常流星,但又不十分准確或者蓋涵性不強的科幻小說定義,即:「科幻小說是『如果……,將會怎麼樣」的故事。如果一個人能夠永生,將會發生什麼?如果一個人能夠回到過去 的年代並改變歷史的軌跡,將會怎麼樣?如果天空出現飛碟把人擄走, 如果猩猩變成地球的統治者,如果月球與地球相撞,會怎麼樣?圍繞這些內容,大量低級趣味的雜志、電影、電視劇集,以科幻小說的名義出現在大眾面前。上述主題常被用做故事的引子,但開頭後,這些 主題便被擲至一邊,各種毫無邏輯,非科學的荒謬內容傾注於內。這 是真正科幻小說最陰險的敵人。由於披上「科學」外衣(故事裡不總 是有一個科學家嗎?),公眾極容易上當,並對科幻小說產生錯覺。
區別贗貨和真正的科幻小說,不是看題材。機器人、激光槍和怪 物本身並不構成科幻小說。真假科幻(假科幻實質上是反科學小說)的區別在於題材的處理。科幻小說家有時會提出一些以現有科學知識 來說難以置信或不可能的假設(如行使快於光速的星際飛船)。有時也企圖解釋他們的假設(例如,穿越四維空間摺合太空的通道),或者有時任其如此不加解釋,但故事一開始,他會盡量依靠現有知識, 並利用它來展開主題。更多時,假設以及其後的開展只是已知事實的外延。現在我們已能夠製造會學習和改進自己,能下棋和進行簡短對話的電腦。如果我們製造一個比現在規模大十倍,復雜程度提高一千 倍的電腦,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這些正是科幻小說家經常問自己的問 題。寫科幻小說並非易事。講述一個來自金星的生物訪問地球,我們 必須隨時掌握最新的關於金星表面的天文信息,並解釋此生物在那兒致命的高溫和壓力(據我們目前所知)下如何生存。時光旅行很有趣, 但必須苦苦思索其中違反因果律的情況並設法解決所帶來的後果。一句話,所有真正的科幻小說的基本要素是科學精神--信仰人類理性的優越以及宇宙固有的合理性。
可是,科幻小說不僅僅是個人的盲目奇想,很多人不喜歡科幻小說,是因為它「過於想像」,但是有組織的、建設性的想像與瘋狂、 不加約束的白日夢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一種想像是神經病的--誇大妄想狂--不能區別事實與幻覺,另一種則是冷靜頭腦的思考。「 過於想像」的嘲笑取決於你說的想像是什麼。事實上,可以說,在大部分時間里大多數科幻小說的想像力是不夠的。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人沒有好奇心和想像力就是放棄其作為人類一員的天賦權利。有些成年人跟科幻小說以至年輕人都絕了緣,而且還自以為是地說,「我從中學起,就不看科幻小說 了。」這與其說是在自我歌頌剛剛才得到的成熟,倒不如說是在祝賀 自己精神動脈的某種硬化。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常會失去一個重要特 性「驚奇感」。關於這一點,我想再次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我們能夠體驗的最美麗最深奧的情感是神秘感。它是一切真正科學的播種機。誰對這種情感感到陌生,已不再能引起驚奇贊嘆之情,就如同行屍走肉了。」
記得我們年少的時候,世界上的一切是多麼清新光明,最簡單的事物也充滿生機,引人入勝。我們多麼渴望不尋常的念頭。我們卻很少認識這點,所以不尋常也就當做尋常了。我們年紀越大,世界有時 也隨著我們變老了。眼中的事物在平凡的日子裡褪了色,於是我們以 單調貧乏的心靈去面對世界,還是為自己機械的生活方式而慶幸呢。 難道這是不可避免的嗎?當然不是!科幻小說是一種渠道,在那裡我 們的思想仍在流動,並非停滯。科幻小說撥動我們當然好奇心,伸展我們的想像力。它不是一種供偷偷地欣賞的、現實的虛假替代品,而 是現實美麗的延伸,也是為光明的宇宙增添更加輝煌的色彩。
身體缺乏鍛煉,就顯得沒有活力,頭腦也是一樣的。科幻現實不僅十分刺激,還為精神世界帶來見識及力量。許多科幻小說家本身就是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另外,每天都有許多勤勞智慧,負責任的男女想方設法繼續享受年輕人靈活思維的快樂。他們享受好的科幻小說的能力正是他們幸福的外征。
除了「過於想像」外,另一種常見的嘲笑是,科幻小說「逃避現實」。沒有人會反對文學小說為了避免「逃避主義」的罪名,必須以各種方式去反映讀者最迫切的問題,因此,我們不明白,為什麼衛星 工作人員或星球之間的管理行政人員的所作所為比維多利亞時代中葉鄉下人或俄國人的活動更多地被人認為是在鼓勵逃避現實傾向。且不談顯而易見的看法,即:人只能在他緊迫繁忙之中去尋求文學,從以上意義來說,所有文學都是逃避主義的,那麼從哪方面可以說具有創 造性的科幻小說會是逃避現實的呢?逃避主義通常包涵要愜意的幻想, 不要殘酷現實的意思,然而許多科幻小說描寫的正是最現實的細節, 諸如可能發生的核大戰及戰後余災。如果科幻小說果真是逃避現實的文學的話,那麼它可真是逃避現實的文學中的一種奇特形式了,它竟然用人口膨脹、環境污染、細菌戰爭、遺傳工程、情緒遙控、太空探索、與非人類的智慧對抗、外星文明以及其它許多這種現象,使人憂心忡忡。科幻小說提出以上現象比現實世界處理這些問題要早幾十年呢。所以,如果說科幻小說逃避的話,那麼它是逃進現實中去啊!
還有,除了描寫核戰爭本身外,很多故事描寫一場戰爭的可能前奏,探索當前局勢中冒險的復雜性。另外,它形成了當前發展最快的一類小說,科幻小說拚命抨擊諸如種族和殖民主義問題。這樣的攻擊 在主流小說中並不多見。事實上,我們在科幻小說中所碰到的,正是我們應強調的高瞻遠矚和人類生存意識。這常比自稱是社會現實主義的作品更具深遠意義。
然而,科幻小說通常考慮的問題是關於遙遠的未來(可能是一百 萬年後的事);人類作為不斷進化中的生物(可能會滅絕並被地球上 某種新種類所取代);比人類更有知性的生物(可能大大地優越於我 們,就有如變形蟲對我們無法理解一樣。他們的心智是我們無法理解 的。)。M·R·庫因在《自由主義者的信仰》中的一段引語對這種 態度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如果我們不能超越當前迫切問題而從宇宙的根基和背景上去加以思考,我們對人類意識的觀點就會變得狹 窄、閉塞甚至變得暴戾。」
最後,讓我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和科幻小說迷赫爾曼·穆勒博士的話作為結束語:「透過科學的眼睛,我們愈來愈領略到:現實世界並非如人類童年時所見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園,而是一個奧秘絕倫、浩瀚無比的宇宙。如果我們的藝術不去探索人類正在闖入這大千世界時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這些反思帶來的希望和恐懼,那麼, 這種藝術是死的藝術。……但是人沒有藝術是活不下去的,因此,在一個科學的時代里,他創造出科幻小說。」

熱點內容
scp網路小說合集 發布:2025-05-23 03:51:33 瀏覽:342
你微笑時很美免費聽書 發布:2025-05-23 03:17:55 瀏覽:855
葉永烈科幻小說驚險 發布:2025-05-23 03:07:23 瀏覽:234
都市黃金瞳小說風真人著 發布:2025-05-23 02:01:04 瀏覽:431
有姿勢的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5-23 01:51:05 瀏覽:659
免費現代官場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5-23 01:51:04 瀏覽:19
都市無上仙醫有聲小說1109 發布:2025-05-23 01:45:56 瀏覽:859
小說名字六個字 發布:2025-05-23 01:20:36 瀏覽:397
醫生類現代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5-05-23 01:10:09 瀏覽:967
不是廢柴流逆襲玄幻小說 發布:2025-05-22 23:32:16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