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還童的科幻小說
❶ 求一本80年代的小說的名字。
到這里來看看,這個地址有最齊全的世界科幻小說: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884828.html
或者到這來自己搜http://blog.eastmoney.com/miclang/blog_140344630.html
❷ 給我推存幾部超NB的科幻電影.
全球十部最經典的科幻片, 1《銀翼殺手》 主角是洛杉磯警察達克德,任務是尋找並殺死混雜在地球人中的非法復制人。這些復制人體力及智能遠超過人類。達克德在追殺過程中,意外愛上一名女復制人。倫敦國王學院幹細胞生物學家明傑說,這是他看過最棒的科幻電影,「在當時來說,它和整個故事都超越時代,提出了千古不變的問題,包括什麼是人類?我們是誰?」 2《2001太空漫遊》 講述人類對命運及宇宙的探求,首先由史前人猿時期說起,之後,跨越時空來到太空殖民地。導演庫柏力克試圖藉此片,凸顯人類的無知,並前瞻性地預言人類科技的渺小。此片曾榮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視覺效果獎」。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曼寧稱贊此片:「模擬技術卓越,當今計算機繪圖也無法出其右。」 3《星球大戰及帝國大反擊》 影片故事圍繞在奴隸帝國及一小批叛軍的太空戰事上。《星球大戰》中,馬克漢彌爾與他結盟的朋友共同維護宇宙和平;《帝國大反擊》故事延續《星球大戰》,並加入新的結盟者,繼續一場正、邪對抗的太空大戰。科學家們選出這兩部電影,可能是對《星球大戰》最初三部曲系列存有懷舊之情,並非全為了片中的科學情節。這兩片上映後,掀起一股《星球大戰》玩具及游戲的流行風,成為日後多部太空電影及科幻小說的模板。 4《異形》 一艘負責開采星球礦石的宇宙飛船載著七名隊員,在返回地球途中接到一顆不知名星球的求救訊號,隊員們前往調查。不料,外星怪物寄生在一隊員體內,後來還破體而出吞下隊員,最後剩下一名女隊員與怪物進行殊死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航天暨極地醫學中心負責人方凱文認為,此片描述了長途太空旅程的過程,使「我們首次知道未來人類在太空工作及生活時,可能會在宇宙飛船上吃薄餅、吸煙和玩紙牌來打發時間」。 5《飛向太空》 索拉力星球上似乎全是海洋,三名航天員在太空站進行研究,卻突然與地球失去聯絡。一名心理學家前往調查,這時站上一名航天員自殺,另兩人情緒不穩,心理學家更在太空站上看見死去的妻子,後來他發現原來星球的海洋類似大腦物質,可影響記憶。加州大學物理教授班福德表示,片中的太空旅行是人類對宇宙及潛意識的深入研究,「這可能是唯一提及人類知覺帶來科學限制的電影……但它並非只是說明這個問題,它還是一部迷人的悲劇,這加強了其重要性」。 6《魔鬼終結者》 在2029年主宰地球的計算機,為進一步滅絕人類及遏止人類反抗,派出機器人回到二十世紀,殺死人類領袖的母親,但計劃失敗。續集中,計算機派出更厲害的液體金屬機器人再度執行暗殺行動,但「終結者機器人」保護了未來人類領袖及其母親。英國牛津大學量子物理學家德意志認為,雖然此片在講述時間旅行上有些前後矛盾,卻仍是同類型電影中的佳作。 7《地球末日記》 講述一個像人的高智能外星人乘飛碟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隨他一起來的是一個具有恐怖力量的機器人。外星人警告人類廢除核武器,並希望人類加入他們的和平星球聯盟,卻沒想到被地球人視為敵人,並發動攻擊。負責火星探測器「小獵犬二號」的英國科學家皮林傑十分喜歡這部電影。他說,「當年播放這部電影時,戲院經理為增添噱頭,會暫停播放電影,向觀眾宣布宇宙飛船已經降落的消息。」 8《地球爭霸戰》 火星人因火星氣候突變無法生存,組織了一批無堅不摧的外星軍團,計劃大舉入侵地球。人類的所有武器都對付不了火星人的死光炮,城市陸續淪陷,全世界人類都在逃命。就在此刻,火星人因感染地球細菌逐漸死去。美國加州天文學家休斯塔克說:「電影手段十分吸引人,因為它創造了一批我們完全不認識,背景也與我們大相徑庭的生物。」 右圖:《第三類接觸》 9《黑客帝國》 主角是二十二世紀計算機高手,經常被夢境困擾,後來他發現自己的生活被來自邪惡網路世界的無形力量操縱,最後發現人類原來生活在一個「虛擬現實世界」中而不自知。主角決定拯救人類,挺身對抗邪惡網路世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細胞生物學家麥克說,片中人類能輕易地在大樓之間跳來跳去,看來有點超現實,但「也保有一貫的娛樂價值,也就是壞人與好人在未來世界裡還是斗來斗去。」 10《第三類接觸》 主角目睹來自外層空間的飛碟到達地球,從而展開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主角到最後仍一償夙願,登上外星人的母艦,肩負起地球使者與外星人進行友善的接觸。英國倫敦大學科學家方凱文表示,即使真有外星人,他們也不太可能駕駛電影中那種外形像倒聖誕樹的宇宙飛船,但對他而言,《第三類接觸》還是電影史上,有關外星人造訪地球的經典名片。 還有 1) 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一個電影神話。 2) 異次元駭客(第十三層):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畫類科幻電影的代表。 4) 終結者(1、2):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電影真不多見。 6) 黑客帝國系列:引發了對現實和未來網路發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種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風格另類的科幻片,結尾出人意表。 超時空接觸:比較嚴肅地探討外星文明問題的力作。 9) 千鈞一發:描寫未來社會人的基因問題的驚險影片,內容和主 題俱佳。 10) 2001漫遊太空:經典作品,以嚴肅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著稱。 影史最經典科幻片Top20 1、《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 2、《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年 3、《星球大戰》Star Wars 1977年 4、《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Star Wars V: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1980年 5、《外星人》E.T.: The Extra Terrestrial 1982年 6、《大都會》Metropolis 1927年 7、《巴西》Brazil 1985年 8、《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年 9、《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年 10、《異形》Alien 1979年 11、《異形2》Aliens 1986年 12、《駭客帝國》The Matrix 1999年 13、《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1985年 14、《地球停轉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1951年 15、《終結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年 16、《終結者》The Terminator 1984年 17、《人體入侵者》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年 18、《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 1968年 19、《移魂都市》Dark City 1998年 20、《接觸未來》Contact 1997年
❸ 《不朽的人》這部小說有誰知道
不朽的人與樂
作者 : 辛豐年
ISBN : 7503919140
頁數 : 329
開本 : 32開
封面形式 : 簡裝本
出版社 : 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00-1-1
在後王朔時代,當「愛」這個字眼和「屁」成為同義詞,淪為滑稽和笑料的道具的時候,我們抱著一絲寬慰和感激的心情,發現現實中居然還有一個雨果小說里才可能出現的人物——辛豐年,他有著一種刻骨銘心的悲天憫人的情懷,他擁有一個情感豐富的心靈。辛豐年不是音樂家,也不是樂評家,卻寫出了許多音樂家或樂評家們根本寫不出的音樂筆記,若干年之後,這些東西成了大家搜求的寶貝。
本書由作者30餘篇音樂筆記(隨筆)組成,談貝多芬,談莫扎特,談舒伯特、柏遼茲,談瓦格納、德彪西,無不從自己的半生的深切感受落筆,無不從別人未留意處說開。作者幾十年對音樂的理解,對人生的感悟,都一一濃縮在他的文字里。談音樂,有感覺,有色彩,有領悟的文字不多見,本書即是難得的一輯,讀者不信,請讀下面《天才與庸人的喝彩》一文!
片斷:
天才與庸人的喝彩——再說莫扎特
向來有「莫扎特謎」之說,謎在於其人的稟賦過人,其樂的似淺率而實神奇,等等。而今借著紀念他死去二百年的機會,又出現了「莫扎特狂」。
十九世紀以來,莫扎特已成了許多音樂家「心中的太陽」。有的頌贊也頗帶點崇拜狂的味道。當代指揮家索爾蒂說,他之所以相信上帝,原因有二,其一便是出了莫扎特這樣的大天才。還說他的音樂無一句不美。
我也算個莫扎特迷,雖然並未因此而信上帝,也很不夠資格去贊同或反對「無一句不美」。因為他的六百多號作品,聽過的只是不多一部分,是否聽懂,還大成問題。
莫扎特迷也好,莫扎特狂也好,想想這位大天才二百年來在聽眾心目中地位的升沉是很有意思的。因而又翻出百年前蕭伯納為他的百年祭而作的幾篇文字來讀(收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版《蕭伯納樂評集》中)。
當年蕭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尚無大名。要再過一個年頭(一八九二年)才拿出他第一部劇作《鰥夫之家》,但他已寫了十來年的樂評,而擔任一家雜志的樂評欄首席撰稿人也兩年了——不過,他用的是「巴賽特管」(CornodiBassetto)這古怪筆名。它是類似低音黑管的一種樂器,如今已從管弦樂隊中「退隱」多年了。莫扎特不但為此器和黑管寫過二重奏,還用之於《魔笛》與《安魂曲》中。
從蕭在百年前寫的這幾篇文字中,可以得知,那時的英國雖是音樂文化昌盛之地,莫扎特的作品卻已從原先的大受歡迎轉而頗被冷落了。到了百年祭時,才又漸漸有了票房價值。
那受冷落的情形,讓蕭用漫畫筆法一描,讀來可發一笑:「(莫扎特的交響樂)演奏快板的第一樂章時,聽眾已煩躁不寧。呵欠連連地好歹熬過了行板樂章。奏到小步舞曲的第三樂章,猛然驚醒,發現那『三聲中部』(按,為傳統的小步舞曲中間一段)倒還好聽,於是堅持著把最後一章聽下去,反正快完了。」
那時節,除了少數的知音,庸人們已經把這個百年前人們的寵兒淡忘了。待到百年祭之年,平日不提此人的報刊上忽又把他抬出。音樂界自也不得不有所表示,應個景。「水晶宮」排出了《朱庇特交響樂》和《安魂曲》。阿伯特音樂廳則排出了《安魂曲》與《朱庇特交響樂》。
蕭認為,冷是因為從前熱過了頭,但也要怪那些庸劣的演出壞了作者的名聲。某些樂隊指揮總以為莫扎特的作品容易對付,殊不知要作精彩的演繹是要真功夫的。只是在里希特這樣的真正領會莫扎特音樂的人指揮下,英國聽眾才又發現了莫扎特,頓時把那些正吃香的新作品給比了下去。
蕭所謂的新作,也並非無名之輩的貨色,而是李斯特、瓦格納等人的大作。那時正是這類作品最有吸引力。其實蕭自己便是瓦格納派的宣傳者。但他最討厭庸人們一窩風趕時髦,有些人只愛聽個新奇、熱鬧。而且像《女武神的飛馳》、《魔火場》這些並非無價值的作品,由於討人歡喜而過度地重復演奏,弄得喪失了新鮮感。蕭有次因為有一場音樂會中有莫扎特作品,欣然赴會,卻遲遲進場,以躲開那些時新節目。
從小便把一部《唐璜》聽得爛熟的蕭,對莫扎特自有他的卓見。比方,古諾認為這部歌劇盡善盡美,他便不肯附和。
蕭天生是個劇作家,所以他極力主張音樂的戲劇化也就不奇怪了。他曾認為,一切音樂作品無不是標題樂。對於不去依附文學內容而只守著樂藝自身規律與形式的純樂,他往往不以為然。對於莫扎特之不作標題樂,他認為要怪老莫扎特的狹隘的教學法。老父灌輸給兒子的觀念是「一篇用奏嗚曲形式譜成的樂曲,只要聽起來是美的、均衡的、率真而饒有興趣的,此外不必也不容再有更多的要求」。蕭因此說,假使小莫扎特未曾經過這種訓練,說不定會得出自己的結論:沒有詩或劇的內容,這篇音樂只不過是無益的浪費。蕭又認為,莫扎特有時在其器樂作品中其實也表了某種詩意的內容,但又徒然才智虛耗於遷就音樂形式,而不能毅然越出樂式的藩籬。於是,這一篇作品,在不知樂式為何物的外行聽來仍是一首音詩;而那些對詩與劇感覺遲鈍的音樂學究們,則拿它當古典作品的楷模來教授自己的門徒。
蕭對莫扎特未能擺脫家教的束縛,把器樂曲都作成了純樂是深為惋惜的。這可真是那位望子成龍的老父決想不到也不能接受的!為了兒子,他把父親、教師(不止教音樂,也教文化)、秘書、劇本作者、宣傳者、旅遊組織者這諸種職務都集於自己一身了,必要時還得當兒子的跟班!他把栽培自己的神童兒子當成了神意、天職。
後人也有非議,說他的有些行事簡直是赤裸裸地在兒子身上「開發」。為兒子吹噓的廣告也俗不可耐。
我們還是應該接受一種多數人的看法:莫扎特的才智是老天和他老父共同造就的傑作。縱然可以怨他挾著孩子奔波,過分損耗了孩子的精力,然而假如不曾行萬里路,遍游歐陸音樂中心,親炙了格盧克、海頓、J.C.巴赫等等樂界泰斗,恐怕也就不會有那個取精用宏,不能以一民族的傳統局限他的莫扎特了。
至於音樂之美在於純還是不純的問題,蕭其實自己也是徘徊不定的。他既崇仰貝多芬,也贊美莫扎特,在他對這雙峰並峙的相提並論中,有的議論大可啟發我們去思索樂史中的無盡波瀾。
蕭提出,盡管百年前的人總把莫扎特看成一個標新立異之徒,其實,他是一代樂風的一個總結。就像拉斐爾之於畫,莫里哀、莎士比亞之於劇。這一點,海頓看得清楚(按,海頓曾向老莫扎特誇他兒子是當代最了不起的作曲家。)。他本人雖然寫不出像《降E大調交響樂》這樣的傑作,但他知道其中有自己一份貢獻。莫扎特是站在他肩上所以更高大。可是,海頓不可能認為,自己也寫得出《英雄交響樂》的第一樂章。對於那樣的音樂,他甚至會搖頭。
這倒又並不是抑此而揚彼。蕭的看祛:藝術創作最難的是集前人之大成。任何人可以開個頭,難在作總結,作出後來者難乎為繼的總結。
蕭雖然在贊揚貝多芬的造反精神時說過:相形之下莫扎特只是個穿號衣的仆從而已。可在樂藝上又把莫扎特看得更重。尤其在他批評貝多芬的模仿者「無目的地故作高深」、「虛張聲勢」、「一味製造高潮卻總叫人失望」的時候,更加傾心於「善能駕馭音樂,也駕馭自己感情,始終不失其優雅」的莫扎特了。
總結之說,有助於解天才之謎,沖淡神秘性。如果沒有那個等著斯人作總結的十七、十八世紀歐洲音樂文化的大環境,沒有乃父嘔心瀝血的因材施教等等因素,這個秉賦迥異常人的孩子,也只能像他姐姐(另一個神童)南耐兒那樣,退化為常人,一首曲稿也沒留存下來吧?
真不知庸人們的捧場、起鬨,是玉成了還是幾乎摧折了這個天才!看一看他十四歲那年一場音樂會的節目單,不難想像到他所受的押弄與折磨。六個節目,全是臨場即興創作和演奏。其中一項是一首詠嘆調,現場看歌詞,即時譜出,自唱,自己彈伴奏。當年,同「網路全書派」人士有交往的格林姆男爵記述道:「音樂家把所能想得出的最難的測驗都提了出來。」連英王也親自考這孩子。薩爾斯堡大主教為了試他是否真能作曲,把他軟禁了一個禮拜。
通過了這重重磨難,造成了轟動效應,他也學會了對付庸人。什麼顧客給什麼貨。對一個如此敏感的早熟兒童,這自然有助於他領略「人生實難」的滋味。
如今的種種國際比賽之類,常常令人聯想到神童們的磨難似乎還在繼續。有時又覺得,受折磨的何止是台上少兒。那座中評委們被迫接二連三地聽門德爾松的協奏曲,往往要聽幾十遍之多,硬是把這部最需要保持新鮮感的作品吃倒了胃口!
可惜不能請蕭再來發幾通快人快語。對於種種對待文化藝術的不文明做法,他最義憤了。
然而,他對庸人庸行開炮又是同他那主張社會改革的一面有聯系的。他雖嘲諷了趕熱鬧的風氣,又即點明:「沉悶無聊的日常生活,弄得大家去尋找刺激。只要這種無聊文化延續下去,莫扎特就被束之高閣了。倒霉的是這文化貧瘠的一代,於《唐璜》的作者又何傷!」
我覺得,蕭的文章也啟發人們用你自己的耳朵去聽莫扎特。
自從他寫這幾篇為莫扎特鼓吹的文字,一晃又是百年。莫扎特的知音顯然是多起來了。像我這種夠不上知音的,也是始而嫌其平淡,漸漸發現有味,終乃驚嘆為音樂美的極致;所以讀蕭的文章也增加了同感,也更知道舒曼的話是對的:「隨著歲月的更替,我們的要求愈來愈高。我們所喜愛的人的圈子也就愈加縮小了……甚至莫扎特的陽光燦燦的峰巔,對於青年也還是高不可攀。」(《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
有關莫扎特的許多傳說,在其身後很有廣告作用。到現在,一件件被澄清得不那麼值得津津樂道了。這在「謎」與「狂」的愛好者是掃興的事。舉個例子,不但沙里埃利下毒之說無稽(此人後來還當了他兒子的老師),連《安魂曲》的寫作對他精神有大刺激也不像,臨死前的那些日子,他並非怎麼頹喪的。
他雖不幸短命,但當時便公認為同海頓並世齊名。身後為之作傳者不少,且有他姐姐和妻子提供資料。百年誕辰前後,又出了他的學術性傳記。尤可慶幸的是,學者克希爾做了嚴肅的編目工作。所以凡是他的作品,曲號上都附著一個代表克氏的「K」字。
蕭的話,沉痛中含著憤慨:「莫扎特後半輩子那十四年,是一個極偉大的人生活於一個極狹小的天地間。」
維也納宮廷又要羈縻他,又只叫他寫一些舞曲。
有一些作品只起了個頭,沒有買主,便擱下了,成了殘稿……
今天的莫扎特狂熱中,恐怕仍然是知音的掌聲不如庸人的起勁。有些人則是「吃」莫扎特的吧?
這樣,百年前的文章讀起來似乎並不陳舊,只可惜蕭翁不能再來一篇,否則必又是醒腦的妙文!
本書目錄
如是我聞貝多芬
人之黃昏——再說貝多芬
交響音樂是他的自由王國——貝多芬為同一歌劇寫的四首序曲
可信賴的導遊人——說肯普夫對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解說
無形有相——說莫扎特
天才與庸人的喝彩——再說莫扎特
向太陽——漫說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
未完成的人與樂——說舒伯特
樂史留名一過客——為邁耶貝爾勾像
文如其樂如見其心——說柏遼茲及其《配器法》
關於《幻想交響曲》的二三事
人如其樂嗎?——說瓦格納
還是太虛幻境自在——再說瓦格納
瓦格納造訪羅西尼
德沃夏克常駐我心中
印象之印象——說德彪西
惆悵的人與樂——說德流斯
樂史浮雕——維努斯《協奏曲》摘介
一雙復雜的存在——維努斯談李斯特與布拉姆斯
魯賓斯坦繽紛錄——阿圖爾魯賓斯坦自敘剪輯
一、同斯特拉文斯基之間
二、與海菲茲、霍羅維茨
三、拉赫瑪尼諾夫及其他
四、鍵盤上有歡樂有煩惱
五、險些兒賭掉了兩個指頭
❹ 推薦幾本小說
如果想看【經典文學作品】的話,趣味性比較強的,推薦一下作品:
《傲慢與偏見》
《基督山伯爵》
《三個火槍手》
《福爾摩斯探案集》
如果想看【經典武俠作品】的話,推薦:
金庸的作品,特別是《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
如果是【當代暢銷小說】的話,推薦:
《星空下的嬰兒》【力薦,電影《返老還童》的原著】
《夏夜的秘密》(愛情小說)
丹·布朗的書,如《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騙局》《數字城堡》
謝爾頓·西德尼的書,如《天使的憤怒》《假如明天來臨》
《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等
如果是【當代武俠奇幻寫手的作品】推薦:
滄月的 鏡系列 聽雪樓系列
步非煙的 華音流韶系列
樹下野狐的 《搜神記》《蠻荒記》
楚惜刀的 《魅生》系列
九州系列
如果是【言情小說】,推薦:
要看經典的,就看張愛玲,張恨水的作品
如果是看當代年輕寫手寫得,推薦匪我思存{以前叫思存}的作品,如《寂寞空庭春欲晚》【挺早的了,力薦】《來不及說我愛你》【拍成電視劇了】《如果這一秒沒有遇見你》《佳期如夢》【拍成電視劇了】
如果是【科幻】小說
《餓塔》《少數派報告》
❺ 找幾本主角從無到有成長的小說
《長刀無痕》《至尊無名》 《瘋子也稱王》 《昆侖》(經典)《滄海》(經典) 都是從無到有。
《仙魔經紀人》(撒冷) 《神魔再現》(李涼)《邪風曲》(血紅)《斬風》(甲子)都修仙的。
還有那個《仙劍神曲》本人就看過2章。。不咋地。但既然你喜歡3少的就推給你,符合你要求而已。
穿越的,《天下》(楚氏春秋)《回。。明。。》我前一段世間也看了《慶余年》短了,看著發困,有點墨跡。這裡面相比來看《天下》不錯。當然知道大家都看過了,說說而已。
《盤龍》我正在讀,不錯,希望別到後來就寫的沒邊際。。。他的書總是這樣。 《神魔》(血紅)《林克》(血紅)都虎頭蛇尾,個人感覺 。《海王祭》適齡的人會喜歡,就像3少的一樣吧。
以上基本都符合你的要求。
其它的我就不說了,別人認為好的,在我這有時候就是一本垃圾。所以個人有個人的愛好,不能強求。看多了,記不住,還有好多不錯的。
❻ 求幾部美國動作 科幻 大片
以我自己的觀影體驗推薦,08年到目前為止的大片也看得七七八八了: 喜歡的:鋼鐵瞎、地獄小子2、功夫熊貓、糊塗偵探 可以的:全民超人、奪寶奇兵4、蝙蝠瞎6暗黑騎士、刺客聯盟、急速賽車、國家寶藏2 一般的:精舞門、木乃伊3、綠巨人2、赤壁1、見龍卸甲、納尼亞傳奇2、黃金羅盤 爛的:這不是斯巴達、龍之戰爭、X檔案2、功夫之王、史前一萬年、十全九美、死亡飛車 期待的(還沒看):閃靈瞎、馬克思佩恩、巴比倫紀元、007量子危機、地球停轉之日 特別推薦一部:聰明人
❼ 能返老還童的燈塔水母,真的能永生嗎
想像一下,你老了,駝著背,頭發花白,你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時間不停流逝,但突然,你又回到了嬰兒的狀態,可以重新生活,你變得永生了。
就像本傑明·巴頓一樣,返老還童,但這里要講的是可以任意轉變。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它實際上發生在被普遍稱為「永生的水母」身上。科學上來說,它叫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水母,具有極其令人驚訝的能力。它屬於刺胞動物門。水母可以以水螅體的形式存在,或者可以在兩者之間交替。燈塔水母屬於後一類。水螅是一種固著生物,附著在一個基層上。它們有一個腳依附在這個底層上,嘴面對著水,周圍是觸手。
然而,這並不是那麼容易。這種轉變也有一定的條件。也就是說,水母體不能完全控制它們的逆轉。當水母受傷,外部條件不利,或者如果正在挨餓,只有這樣它才會經歷這種轉變。幸運的是,轉變次數是沒有限制的。即便如此,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永遠不會死。它們仍然可以被吃掉或死於疾病等等。
由於缺乏對這些生物的研究,目前還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做到這一不可思議的過程的。在實驗室里觀察這種轉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轉變所需條件非常特殊,我們還未完全了解,所以還需去做大量啟發性的研究。
❽ 求給力的美國科幻片。 別下十部!
《第九區》:新片,蠻好看的
《天兆》:麥田裡的圈圈。。。外星壞人來啦
《我是傳奇》:病毒感染……誰來拯救世界
《鋼鐵俠》:太炫了……
《木乃伊1-3》:木乃伊的經典
《特種部隊》:電腦特效的高科技戰爭
《世界大戰》:斯皮爾伯格導演,靚湯佬主演。
《地獄男爵1,2》:一個從納粹打開的異域來到人間的怪物,推薦
《黑衣人》系列:搞笑比科幻更多。
《變形金剛1,2》:這個不用說了吧。
《X戰警1-3》:根據漫畫改編,很好看。
《蜘蛛俠1-3》:這個不用介紹了吧
《機械公敵》:未來生活到處是機器人,安全嗎?
《綠巨人1-2》:李安執導的,忠於漫畫改編,還不錯。
《侏羅紀公園》系列:恐龍復活。
《第三類接觸》:斯皮爾伯格早期的作品,值得欣賞。
《黑客帝國》帝國系列:共3部——酷呀~~
《第五元素》:布魯斯威力的經典科幻。
《時間線》:也將穿梭時空。
《時空悍將》:丹澤爾華盛頓,一般般。
《變種DNA》:巨大昆蟲捕食人。
《異形》系列:不用說了,恐怖外星異形。
《異種》系列:外星物種侵犯人類。
《鐵血戰士》系列:很精彩,但也很血腥。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兩個經典系列弄在了一起。。。
《蒼蠅人》系列:原作很有想像力,續集惡心人。
《星際之門》:根據電視劇改編。
《超人》系列:最新作是超人前傳。
《蝙蝠俠》系列:有點沒落了。
《再生俠》:就看過一部,沒有續作。
《神奇四俠1-2》系列:目前有兩集,拍的不錯。
《透明人1-2》:網上還有個欄續作不知真假,原作很不錯。
《穿牆隱形人》:片子雖老,但很精彩,推薦。
《綠巨人1-2》:李安執導的,忠於漫畫改編,還不錯。
《金剛》:彼得傑克遜翻拍經典更經典。
《超人集中營》:小製作,輕松幽默。
《機械戰警》:都看過吧,沒落的系列。。。。
《逃出克隆島》:克隆人覺醒,出逃。成為真正的人。
《2001太空漫遊》 :不用說了經典,就是老了點。
《銀河系漫遊指南》:去年的片子,根據經典小說改編。
《銀翼殺手》:哈里森福特主演,開創了一個科幻片的風格,推薦觀看
《X檔案:征服未來》:不錯,可以看看。
《楚門的世界》:一個人的生活竟然是別人眼中的連續劇
《少數派報告》:又是斯皮爾伯格和阿湯的和作品。
《A.I》:又名人工智慧,經典,斯皮爾伯格導演
《蝴蝶效應》:共有兩部,續集比較一般。
《獨立日》:場面宏大
《天地大沖撞》:彗星撞地球。
《世界末日》:也是彗星撞地球的。
《12猴子》:科幻色彩較弱。
《星河戰隊》:去外星殺蟲子。。。。場面大,劇情弱。
《星際傳奇》:前作和續作都精彩,推薦。
《沖出寧靜號》:又名《螢火蟲》,槍戰科幻片子。
《未來水世界》:未來的世界,不過怎麼看怎麼落後。
《生化危機》系列:未來世界有僵屍病毒?也算恐怖片
《人猿星球》:根據經典老片翻拍
《過關斬將》:施瓦辛格的老片,還不錯!
《宇宙威龍》:也是施瓦辛格老片,還不錯。
《親愛的,我把孩子們變小了》:小製作,很有創意。
《火箭人》:經典科幻老片,背景是二戰。
《阿波羅13號》:因為是真實事件,所以更震撼。
《極度深寒》:嚴格意義上說是怪獸片。
《哥斯拉》:嚴不嚴格都是怪獸片,但發生在未來。
《移魂都市》:構思比較精巧的作品。
《鋼鐵巨人》:雖然是動畫片,但成人看也很好看。
《冰凍星球》:動畫片,但很好看。
《機器人歷險記》:三維動畫片,一般。
《變人》:魯賓斯的科幻片,更多的是倫理。
《地心搶險記》:一般般吧,但還可以。
《記憶裂痕》:創意比電影好。。。
《坦克女郎》:很多人沒看過。
《絕密飛行》:未來戰機。
《天空上尉與明日世界》:風格比較古怪,根據名作改編
《最終兵器彼女》:日本的科幻片
《復興》:法國黑白動畫片,拍攝製作技術很NB
《特警判官》:史泰龍的狂野科幻片。
《超時空戰警》:也是史泰龍的科幻暴力片。
《時空特警》:尚格雲頓的時空追凶片子。
《最終幻想:靈魂深處》:第一部沒有真人演出的CG電影
《進化》:外星生物墜落地球,一夜之間進化
《再造戰士》系列:更接近槍戰片。
《盲區行者》:風格怪異的科幻電影,基努李維斯主演
《捍衛機密》:基努李維斯早期片子,有點像黑客帝國
《魔宮戰士》:一個系列的,這幾年沒再拍續作。
《魔鬼武器》:系列電影,大創意,小成本。
《後天》:大製作,小創意。
《入侵腦細胞》:很不錯的片子,有想像力。
《毀滅戰士》:根據游戲改編的電影。
《怪物》:韓國科幻大片,一般般。
《殺人硬體6.7》:丹澤爾華盛頓和拉塞爾克羅的大片。
《V字仇殺隊》:內容比較晦澀。
《勇敢者的游戲1,2》:輕松幽默搞笑,第二季在太空
《天降奇兵》:隱形人、吸血鬼等等大雜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