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人機大戰

科幻小說人機大戰

發布時間: 2021-11-15 22:43:46

Ⅰ 人工智慧的利與弊辯論



第一,人工智慧讓人類生活更美好。例如,人工智慧的醫療應用惠及大眾。我們醫生或許難以保持最新治療方案和方法,也無法了解所有醫學例案。人工智慧可以在短時間內分析大量數據,精確判斷病症,並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案,為人們提供最好的治療。再說,先如今已經被廣泛運用的無人駕駛不僅減輕了人們的負擔,更是大大降低了事故率。再比如說,如今蘋果系統的SIR手寫版系統、生物識別系統都是人工智慧的應用,都讓人類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第二,人工智慧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人類進一步解放。人工智慧應用後,各行業的生產效率大幅提高,人類財富以幾何形式快速增長,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人工智慧將人類從重復的、無意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高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人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從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領域中去。人工智慧也讓人類突破得以發展的瓶頸。例如,人工智慧可以探索外太空、山海冰河這些人類無法企及的地方,可以讓復雜的大數據得到高效的分析與合理的運用,讓人們探索到更深層次的知識。所以人工智慧使人類超越了自己本身的局限,實現了人類的進一步解放。

第三,人工智慧推動了人類的理性進步,可以反過來促進人類的發展。人工智慧研發過程的本身就具有研究人腦認知與功能的需求和特性,而使人類在這個過程中就學習了學習的方法,從而增強人類的邏輯思維能力。人工智慧更新了人類應對問題的方法,比如依靠大數據的分析,沃森醫生可以提供對病人傷害最小的、全新的治療手段和技能范圍。比如,從而豐富人類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人工智慧也拓寬了人類知識技能范圍,比如,人工智慧根據對大數據分析得到各種新知識、新信息,使人們難以預測的洪水、地震等災害的預報的精確程度大大提高,使人類在自然面前的約束變得更強大。

弊端

首先,當前高度發展的是弱人工智慧。而高度發展弱人工智慧全方位對人類發生異化作用。異化作用最早源於馬克思,是這樣的,人的創造物同人這個主體相脫離,不僅擺脫了人的控制,而且反過來對人類進行反控制,違背人的意願,從而成為奴役人、支配人的與人相對立的異己力量。難道這樣的發展是人類所想要看到的嗎?

其次,對方講到失業潮,很好,我要告訴你,人工智慧帶來的失業潮比任何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失業潮完全不一樣。它帶來了失業潮,但是最可怕的是人工智慧它自身產生足夠巨大的商業利益,而人類不被人工智慧供養著。人工智慧供養著人類,人類達到馬斯洛理論當中的基本需求,人類真的還有動力去追求更宏偉的目標嗎?他們還有動力去追求自我實現嗎?還是只是純粹整天無所事事,而醉生夢死。

最後,根據人類發展的必然性,以及強人工智慧的特性,即使人工智慧毫無毀滅人類之心,它們也會由於人類的……(差二字)而逐漸發展,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發展到時候使它們逐漸、漸漸取代它們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

Ⅱ 我是宅男,喜歡三體這種科幻類的小說,有推薦

可以去看米高貓的騰蛇的騙局,大大宇宙觀宏達,各個種族百花齊放,特別是看到人機大戰那部分,看的我代入感超級強,非常精彩。

Ⅲ 求兩部外國科幻電影名字,謝謝

jinyu3281那位朋友說的是《機械戰警》嗎?也叫鐵甲威龍~太久之前看的了,具體情節記不清了,但清晰記得主角叫Murphy~

Ⅳ 人機大戰在即 機器人植入谷歌大腦未來會怎樣

谷歌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戰勝歐洲圍棋冠軍,再挑戰圍棋絕世高手李世石先生;這一次谷歌人工智慧挑戰人類掀起了全球浪潮,這場人機大戰或者說是一場科技秀,但對於這場科技秀來說也是谷歌實力的展現,世紀人機大戰一觸即發之際,李開復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表示:這次谷歌AlphaGo打敗李世石比較懸,但是1-2年之內人工智慧會完勝人類。李開復稱,過去兩三年來,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方面,很多科技公司有非常多的重大發現,其個人也認為這次世紀人機大戰是在科技界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曾經創辦中國第一家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研發機構 - 網路IDL,如今已經是創業公司地平線機器人技術(Horizon Robotics)的創始人兼CEO的余凱博士表示,過去幾年深度學習在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取得了驚人的成功,目前在今後的幾年,深度學習的下一波突破將集中在三個方面:1. 決策控制演算法, 2. 自然語言理解,3. 深度神經網路晶元;最近谷歌DeepMind團隊開發的圍棋演算法AlphaGo,就是在決策控制方面的突破。AlphaGo採用的是基於增強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來學習評估棋局(通過學習一個深度神經網路的value function)和做出最優決策(通過學習一個深度神經網路的policy function)。 AlphaGo除了學習人類棋手的歷史棋局數據,驚人之處在於的通過Monte Carlo Tree Search讓計算機互為對手,從而在不需要學習人類棋手的情況下,機器也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余凱進一步指出,他相信深度增強學習將改變不僅僅是圍棋,還會改變其他需要決策控制的領域,比如自動駕駛,因為自動駕駛面臨的問題和下棋在本質都是是博弈問題。

谷歌人工智慧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Google Brain(谷歌大腦),誕生於Google X 實驗室,其創始人是吳恩達(Andrew Ng),在2012年6月谷歌大腦項目運用深度學習的研究成果,使用1000台電腦創造出包含10億個連接的「神經網路」,使機器系統學會自動識別貓,成為國際深度學習領域廣為人知的案例。至此谷歌大量收購人工智慧領域創新性公司,自2013年起收購了9家人工智慧領域公司,谷歌又與NASA聯合向加拿大D-Wave公司購買了一台量子計算機,並於2014年9月成立了谷歌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與資深物理學家約翰-馬蒂尼斯(John Martinis)合作,去年12月曾宣稱,在兩項測試中,D-Wave 2X量子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比在傳統計算機晶元上運行的模擬裝置快1億倍,而科技巨頭們也一致認為,量子計算機將使人工智慧軟體更強大,利用它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或可以開發更智能、更靈敏的計算機學習系統。
早前谷歌一直在利用動物訓練Google Brain(谷歌大腦)項目,2012年穀歌曾做了一個實驗,在沒有輸入「貓」的概念,讓機器透過學習,最終認識了「貓」;而在去年穀歌又上升了一個層級,是讓機器來描述所看到的場景,想像一下,當計算機能夠准確地識別和理解它所看到的一切時,世界該是個什麼模樣?感測物聯網創建人楊劍勇表示:這一次谷歌人工智慧系統挑戰圍棋九段李世石先生,是谷歌人工智慧領域至今為止級別最高的一次技術檢驗,縱觀谷歌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投入,包括收購了大量的人工智慧領域創新公司,以及成立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也打造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慧神經網路,對於這一場世紀人機大戰我相信谷歌會取得勝利,同時也期待其在人工智慧領域有質的突破。想像下,假如谷歌大腦植入至人形機器人Atlas世界會發現什麼變化?電影《終結者》中的智能機器人或許將由谷歌製造。雖然好萊塢科幻大片短期難以成為現實,但未來50年,甚至100百年後或許會變成真實,也許未來我們將要通過時光機穿梭至現在來毀滅谷歌公司。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學者馬克·戴森羅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AlphaGo擊敗了最頂尖的圍棋選手,就意味著終於有一款電腦程序在下圍棋水平上達到讓人驚嘆的地步。即使今年三月的比賽中無法擊敗頂尖的人類圍棋選手,那也只是時間問題。

Ⅳ 除了下棋,AI還在挑戰人類哪些極限

昨天中午12點,舉世矚目的「人機大戰」在韓國打響,這場李世石和谷歌程序Alpha Go的較量,到底誰會是最後贏家呢?

正在進行的研究有望最終賦予機器堪與科幻小說中出現的翻譯機相媲美的翻譯能力。2014年年末,微軟宣布其旗下的語音通信軟體Skype開始支持實時翻譯功能,可以將母語不同的雙方的對話實時翻譯成對方的語言。不過,這套系統目前僅支持英語與西班牙語的實時翻譯。

與此同時,谷歌也宣布將對旗下實時翻譯軟體「谷歌翻譯(Google Translate)」的安卓版進行一次較大的更新,此次更新中將包括一個能識別主流語言對話的系統,並能將語言轉換為文本。谷歌聲稱,此次更新將會為用戶帶來更加自然的翻譯體驗。


(本文綜合《知識就是力量》雜志《「深藍」戰勝世界棋王》,作者:陳幼松/《藝多不壓身,暢想機器人五大技能》,作者:劉霞,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Ⅵ 求一部電影的影評

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電影:我,機器人 影評
我,機器人
一開始,對《我,機器人》這部電影就沒抱多大希望,甚至有點等著看笑話的意思。原因很簡單,我也算半個阿西莫夫的fans(初中時,我對圖書館謊稱把《我,機器人》搞丟了,以三倍於書價的錢很不光彩地留住了這本書),而他老人家的《我,機器人》實際是個包括了8個小故事的短篇小說集,把它放在一個影片里表現出來,怎麼能拍得好嘛。
現在看來,我確實小瞧了好萊塢的編劇們,小瞧了導演普羅亞斯。不能不說,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雖然影像上繼承了導演在《烏鴉》和《黑暗都市》中對暗色調的偏愛,但節奏非常流暢舒服,除了開頭有一點點沉悶外,全片絕無冷場。影片里2035年的紐約顯得CG痕跡重了些,但那輛超酷的奧迪跑車和幾場「人機大戰」絕對能滿足你的視覺渴望。它既不像《銀翼殺手》、《人工智慧》那樣厚重壓抑,又不像《終結者3》那樣空洞乏味。動作、場面、演員,包括劇本深度,都給人一種剛剛好的感覺。
當然,令人不夠滿意的地方也就在這兒。看完影片,你可能會覺得其中要表現的東西太多了:人對機器人的恐懼;機器人與人的友情;機器人的反叛、覺醒和自由;男主角對心靈陰影的治療……主旨反而不太清楚,被淹沒掉了。說到底,它還是一部中規中距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好看、不乏溫情、在不會讓你累到的程度上產生一些思考,略具形態,淺嘗輒止。要是你期望它能像普羅亞斯以前的《黑暗都市》那樣獨特不凡,恐怕你會失望的。

阿西莫夫,機器人
《我,機器人》從開拍到上映,一直籠罩在「阿西莫夫」的光環下。國外雜志評論說,光那些《我,機器人》的書迷,就能把影院填滿。不過這些科幻迷可也不是好伺候的。電影還沒出來,就被很多阿西莫夫的死忠fans罵得狗血噴頭,說這部影片是給阿西莫夫的一記耳光。其實,影片只是用阿西莫夫的「三定律」搭了個架子,借了阿西莫夫書名來打打旗號,這叫做suggested by book(受小說的影響),而不是based on(基於小說改編)。
阿西莫夫到底何許人,值得科幻迷這樣抵死捍衛?這傢伙一生出了500多本書,既有內容幾乎涉及了所有科學領域的科普作品,更有氣魄宏大、嚴密巧妙的科幻小說。最有意思的是,這位思維觸手延伸到無數光年外的幻想家居然絕不坐飛機,從不出門旅行,每天只是8小時以上地用打字機寫作、寫作——以每分鍾90字的速度!
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有兩個系列:機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我,機器人》就是前者的代表作。8個有趣的小故事充滿了精彩的邏輯推理。比如說在《捉拿機器人》中,主角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從63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智能機器人中,找出一個存在著缺陷傢伙來。這個故事被巧妙地用在了影片當中,但威爾•史密斯與機器人鬥法的過程遠不如書里寫的那樣精彩。《推理》一篇更為有趣:被組裝起來的智能機器人竟然認為自己是上帝的使者,「三定律」在他看來是上帝讓機器人幫助弱者——人類提出的法規。在一個只有兩人的太空站上,該怎樣說服這個瘋狂固執的傢伙呢?每一次,阿西莫夫都把故事的主角推入進退維谷的境地,總出現機器人學三定律似乎失靈的危險狀況,然後你會發現,原來是人們對三定律的理解有偏差,而不是三定律本身有問題了。在這點上,電影賣的關子遵循了阿西莫夫的思路,可惜設想比較落好萊塢的俗套,不如阿氏自己的小說那麼出人意料——大概這就是阿西莫夫生前不願意跟好萊塢合作,把自己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的原因吧。
影片的票房成功,為下一部阿西莫夫的巨著《基地》改編成電影打下了良好基礎。有消息說,福克斯將把《基地》搬上銀幕,而導演則有意於拍過《伊麗莎白》、《四根羽毛》的謝加•凱普爾——在我看來,這傢伙有一定駕馭大場面的能力,但表現力卻不夠,缺乏迷人的風格,《基地》要落在他手裡,未必是什麼好事。

人,機器人
影片中,中央電腦viki的為了人類的「整體利益」,控制機器人,想把人類全保管起來,不允許他們出門,不允許他們做任何事情。這一思想其實已經超出了「三定律」故事的范疇,它的靈感顯然來源於另一位科幻大師傑克•威廉森。他在其一系列的機器人小說(例如《束手無策》、《機器服務人》)中描繪過和影片非常相似的場景。對人的「過度保護」,其結果就是人類的滅亡。這裡麵包含了對機器人(先進技術)和人(劣根性)的雙重不信任。有人說,在探討人與機器人的關系方面,傑克•威廉森比阿西莫夫更深入。
可要是從科學事實來說,機器人與人的關系這個話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偽命題。在看得到的將來中,機器人威脅論都是一種鬼扯,是電影需要的噱頭。那些機器殺手代替的,實際是從前殺人狂、吸血鬼和怪獸的角色。而描寫機器人與人的友情,也不過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另一種表達罷了。阿西莫夫的三定律只是自己寫推理故事的一個依據,絕不是為研究機器人的科學家或者製作機器人的生產商設定的。更不代表他有什麼對機器人的憂慮(可能恰恰相反)——這就好像寫福爾摩斯並不意味著對社會治安狀況的憂慮一樣,不過是一種環境設定而已。
波蘭的科幻大師,也是著名科學家,塔爾科夫斯基的名片《索拉利斯》的原作者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就曾說,將來,不大可能會有酷似人類具有個性的機器人出現。我們需要的,是機械手那樣分工各異的機械工具,不是一個有兩條腿,下班後會和其它機器人聊天,然後去找自己電子老婆的「人形機器」。

Ⅶ 討論:想像一下未來的世界(主要是科技與生活)~~

一:網路型家居
20世紀末,網際網路已開始採用快速的光纖來傳送資訊,使得全球的訊息往來更為方便和快速,而利用網路科技的人數也大量增加,尤其是家庭用戶。
在這種局勢發展下,可以預見將來屋內所有的人工智慧電器都會與網路聯接,一切由電腦操作,用戶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網路遠程遙控操作家中的電器。
當然,用戶必須事先設立一個中央系統,以便解讀所有傳進的訊息,當中央系統接到訊息後,它便會作出一些指示,例如自動調節室內的光暗、冷氣的溫度等等。不過,對家居事務而言,保安系統是最重要的,因此也把保安系統按上中央系統,在遇上入侵者時,它會自動通知屋內的人和報警。
以我國多媒體超級走廊(MSC)的發展速度,相信網路型家居會在今後50年內實現。
二:虛擬學校
雖然虛擬學校已經出現,但對全球來說,虛擬學校只不過是先進國家的科技展現,其他發展中國家對它仍是個夢想。
發達國家的學生很快便不再局限於學校上課,無論在何時何地只需聯接上學校的網路即可上課。透過虛擬空間的技術,學習跳出平面的框框,學生戴上視像眼鏡和虛擬手套觸摸課本。
三:虛擬辦公室
隨著小如頭發直徑萬分之一的炭管的發明,電腦的何種將會在20年內變得更小,用戶可以佩帶。無論是手錶、手機、計算機、眼鏡都可以是一台電腦,屆時打工一族即可隨時處理公司的事務,達到娛樂不忘工作、工作不忘娛樂的境界。
四:醫務機械化
現在的醫學已可透過網路技術進行虛擬手術和遠程手術。但在本世紀來說,這些已成為極普遍的一種醫院服務。
未來的醫學科技將會更先進,科學家們已著手研究更精細的醫學科技,克服各種奪命的病症。例如超微型機械人亦能隨時進入我們血管內做手術,或在體內進行各種檢查,若發現不正常的細胞或腫瘤時,可立即清除,無須進行放射或手術治療。
此外,醫務人中也將由機械人代替,它的好處是永不言倦。
五:機械人
機械人對大家來說一點兒也不陌生,因為科技電影中經常強調機械人如何厲害。這只是電影,現實中還沒有真正能自主的機械人。不過,科學家已作出預言,相信在今後50年內,將利用生化科技創造首個可以自主的機械人。屆時,只要輸入訊息在機械人的電腦組件內,它便是人類的忠僕了。
六:電子衣服
衣、食、住、行中,衣服佔了首要的地位。今天的社會講求的是包裝,這與先敬羅衣後敬人的道理是相同的。在21世紀,衣飾的布料內藏有細微電子零件,能夠收發電訊和上網。
以多功能衣飾取名的電子衣,猶如一台電腦,能隨時注意人體血壓、脈搏和呼吸,一旦發生意外,能即時自動報名和叫救護車。
七:電腦車
未來的汽車將設有自動導航系統,如同飛機一樣,在長途駕駛中,司機在感到疲倦時可稍休息。也就是說自動導航系統將會聯接交通網路,輸入要抵達的目的地,車子便能對路面情況了如指掌,並安全快速地把乘客送到指定的地點。
八:虛擬實驗室
未來的科學家將在虛擬空間中進行各種實驗,例如對生物、化學及環境污染等作出研究,以便降低成本和危險性。
目前,IBM已研製出精密的超級電腦,可以處理許多種生物的基因數據,對預防生物絕種有很大的幫助。
九:用電腦烹調美食
未來廚房,全由電腦操作。例如新一代的微波爐,除了可自行決定烹調方式外,亦可進行網上購物。而未來的萬能冰櫃,懂得統計食物存量和訂購充足的食物,方便又實用。屆時,看來最開心的當然是家庭主婦啦!
十:虛擬中尋樂
虛擬世界是另一個空間,在這里,你可以做平時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例如漫遊太空,環游世界,親自駕駛飛機、太空船或潛水艇。
活在虛擬世界,是讓世人能暫時躲避現實的最佳方法之一。
也許有人會認為那是天方夜譚的預言,但試想在10年前,又有誰聽過網際網路,而今日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誰敢說十大科技預言最終不會成真呢?

Ⅷ 有沒有哪些科幻小說的角色讓大家特別印象深刻

答案有很多,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喜好,以下是我自己的:

  1. 旦素一(出場:江波《銀河之心》系列)。她是科尼爾女將軍蘇北旦的克隆體,屬於雷電家族。本身因為是基因工程的產物,一開始沒有感情,後來隨著劇情發展,體內相關的控制基因得到了釋放,得到了七情六慾。她既有男性一般的剛毅不屈,又有女性的溫婉柔美,向讀者們詮釋了何為「巾幗不讓須眉」。

  2. 浣生(Washen,出場:羅伯特.里德《星髓》)。浣生屬於出生在遙遠未來的外太空新人類,相貌俊秀,擁有永生的基因。同旦素一類似,浣生面對一波三折的命運絲毫不肯低頭,她堅毅地同命運抗爭,最終過上了美好的生活。浣生生有一個兒子名叫洛克,他同樣繼承了母親浣生這種充滿正能量的性格。

  3. 大衛.鮑曼(出場: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這個角色很出名,不僅堅毅勇敢,而且臨危不亂,有著靈活的頭腦。另許多讀者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發現號」的中央計算機「哈爾」失控時,他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哈爾周旋,進行了一場令人大呼過癮的太空「人機大戰」,最終存活了下來的情節。

Ⅸ 王小川對人機大戰的看法

王小川言論:
AlphaGo的發布,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又一次讓我興奮地需要說一說。

先說我的斷言一:AlphaGo在兩個月後,將會完勝李世石。

留個關子,本文最後再說斷言二。

從中學開始,我就著迷用演算法來解決游戲的博弈問題,用搜索方法創新性完成過一些題目。這幾年深度學習出現後,就感覺有機會能夠突破圍棋,和清華的聯合實驗室做過幾次探討,都認為這個方向可行,可惜限於氣懲能力不足,沒能組織進行這方面的投入。

而此次出手的,是Google旗下的DeepMind團隊,在深度學習方面是最頂尖的,資源、能力、氣場都沒有問題,突破性的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進行估值和走棋。

看知乎里好多討論,是從之前AlphaGo完成的棋局來判斷其下棋風格,倒推這個演算法的威力,有點刻舟求劍的感覺。我們核心還是要回到對這次AlphaGo用到的技術的深刻理解。為了便於討論,我們對比以搜索剪枝為核心的深藍下國際象棋,和以搜索剪枝+深度學習為核心的AlphaGo的三個區別:

1. 圍棋相對象棋,最大的區別是棋局的評價函數極難定義。象棋可以找到各種「特徵」來計分,比如丟一個馬扣多少分,兵往前拱到離底線近了加多少分,而圍棋做不到,密密麻麻的黑白子挨著,互相之前又有關聯,變化多,規律難以總結。這也是傳統演算法相對人最弱的幾個問題之一。就像是我們人做人臉識別,看一眼就知道是張三李四,而機器演算法難以下手。這個問題恰恰是最近幾年深度學習最大的突破之處,深度學習不需要人來設計演算法「找特徵」,通過大量原始數據和標簽的對於,機器就能夠自動找特徵,並且並不比人差。在幾年前還有很多人認為機器在圖像處理方面舉步維艱,怎麼定義和抽象鼻子?耳朵?眼睛?可就在這一兩年深度學習突飛猛進,一舉超過了人類。就在2015年,人臉識別方面,機器的識別能力已經超過了人了,這可是人進化了數千萬年的核心能力之一呀。一個圍棋棋局,可以理解為一張19*19的圖片,其他的走棋規則和非常簡單(很容易翻譯成計算機規則),正好落入了深度學習擅長的事情。搜索+深度學習,這個演算法完全可以覆蓋圍棋的規則,人下棋的思維過程和模式,只是AlphaGo的一個子集。這就決定了這個演算法沒有天花板,有機會在圍棋領域「打通關」。

2. 深藍相對AlphaGo,AlphaGo最大的優勢是「學習能力」。深藍的開局更多依靠資料庫棋譜的建立,但沒有泛化能力(不懂得舉一反三),對於沒有見過的走棋方法就可能犯傻。而之後的核心能力是計算力,通過暴力的搜索(當然也有最優秀的剪枝,但還是暴力),力圖走出10-20步棋來選擇最優的路徑。這個復雜度是指數級的,變成一個NP問題,受限於計算力。這個系統的演算法是寫死的,固定的參數下,就會有固定的表現。而調整參數和改變演算法,都是工程師的事情。這個系統的天花板是計算機有多強,以及工程師有多聰明。而AlphaGo更多是數據驅動的,喂給他更多的棋局數據,他就能夠優化「神經元網路」,同樣的運算資源下變得更聰明,並且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這一點非常接近於人(或者說本身就是模擬人的方式來設計的)。而且我們知道,機器處理數據的能力足夠地快,以及沒有情緒不會出錯,這就決定了這個系統如果把今天互聯網上能收集到的棋局都學一遍,就成為頂尖高手了。

3. 最最最可怕的還不只是前面這兩點,對於下棋博弈問題,AlphaGo還不只是從互聯網上去收集數據進行學習,更可以自己和自己下,實現「自學習」。看過電影「超驗駭客」沒有?人工智慧可以做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更加聰明。金庸小說中老頑童讓自己左手和右手打架「左右互搏」,成為天下無敵的武功,那個只是故事,在下棋這個領域,而AlphaGo有這樣的設計,讓這種武功成真了!往下還有兩個月的時間,AlphaGo這樣一台演算法上沒有天花板的機器,很有機會在「左右互搏」下登峰造極,成為不可超越的圍棋高手。

AlphaGo的技術問題講完了。怎麼來看Google背後的完整動作呢?有人覺得是過度解讀了,實際系統挺糙的 -- 選的都是「歐洲冠軍」 -- 說明系統並不行,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更有可能的原因是Google和Facebook在競爭下圍棋,Facebook的員工缺心眼提前放了好多消息出來泄密了,結果Google就趕緊把Nature的文章發了搶了個先,然後賣個期貨兩個月後和人類對決,那會兒系統就足夠好了,這是在競爭環境下合適的做法。

事實上Google和Facebook兩家都認識到了AI的重要性,以及就在最近幾年會有大的突破。Google 4億美金收購了DeepMind,當時只有20人,現在已經突破200人了,並且是不計代價的瘋狂投入。下圍棋只是體現人工智慧進步絕佳的宣傳點和切入點,從公開的文獻可以看到,DeepMind做圍棋研發是基於通用的技術進行,領域無關的(Domain independent)。這樣的技術未來可以用到合適的其他領域里去。深度學習的魅力在於,只要一個領域里能夠建模,能夠有充足的數據,就能夠在這個領域里做到超越人、取代人,短時間能從0分做到99分。如果我們依然是老觀念,用漸進的方式來理解機器智能,比如之前某位大佬宣傳他家的XX大腦做到了X歲的智力,這是很誤(che)導(dan)的。我們同樣也會錯誤地估計下圍棋方面機器的能力,按照人類的理解1D-9D來評價它。一句話,不要用評價人的方法來評價機器的人工智慧的能力,完全是不同的模式。

老羅曾經評價過人工智慧的一句話:「人工智慧就像一列火車,它臨近時你聽到了轟隆隆的聲音,你在不斷期待著它的到來。他終於到了,一閃而過,隨後便遠遠地把你拋在身後」。

如果給這句話打上一個補丁,把人工智慧的應用局限到一個一個的具體的封閉領域,這是一個很貼切的描述。我們不要過度自大,例如我們容易在自我優越感的驅使下,說動物不如人,比如人會直立行走、會說話、會實用工具,以區別於其他動物。事實證明,動物也會。面對機器也一樣,就在幾個月前還有人叫囂機器十年內不能夠玩轉圍棋,理由也都是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機器只會計算。這些自大會讓我們誤判。也不用過於自卑,覺得圍棋上機器上勝利了人類整個智力就被碾壓了,到今天機器還是有很多領域完全無能,只能在局部領域。

到結尾,再說斷言二:除了圍棋,人工智慧在其他博弈類的封閉游戲里,也會橫掃一切,完勝人類。

雖然王小川的論點過於武斷,不過AlphaGo贏的可能性其實也並不低,它的真實圍棋水平可能遠遠不止現在所呈現的。首先,AlphaGo與樊麾的對弈其實發生在去年10月,只不過最近才被曝光,在這之後的幾個月中,AlphaGo有多大的提高,我們不得而知。其次,此事被報道後,在高手雲集的弈城圍棋網上,出現了疑似AlphaGo的身影,而且從它的對戰數量和戰績上看,它已經和人類進行了大量的交手。甚至,最好的成績達到過9D(段)。由此可見,AlphaGo一直在掩蓋其鋒芒,就像王小川所言,谷歌選擇在這個時候讓AlphaGo挑戰李世石,一定是建立在足夠的自信上的。

當然,AlphaGo是否能在下個月底的比賽中贏得勝利,現在來說都為時過早。不過,這絕對不會是一場壓倒性的比賽,而是高手與高手之間的巔峰對決。

Ⅹ 科幻小說,有文採的人速進!

在科技發達的年,我是一名考古學家。經過各種發現證明在遠古時期似乎存在著一些擁有高科技的生物,不知道怎麼的有突然消失了。難道真的有外星人?這一切都是一個謎。
這一天,我將我的發現交給新上任的上司博古教授審閱,希望各國的精英一起研究,揭開這個謎。回到家裡,突然一陣風刮來,我暈眩了過去。
等我醒來,我處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周圍到處都是直聳雲霄的高樓大廈,有許多人在天空上行走,天空上到處都是飛碟,太空船,可是看不見一絲綠色,空氣也非常的混濁。對於這個陌生的世界,我第一次感到了迷茫。突然從高空中傳來一個聲音,嚇得我差點叫出聲來,向上一看,原來是博古教授。他對我說:「這就是你發現的那個時期,我也是這個時期的人,我乘坐時空穿梭機到達了你們的世界。你千萬不要驚訝,我們這個世界的科技發展程度比你們高多了。按照你們的說法,現在應該是公元前年。」說著帶我走上了一片薄薄的紙片,一轉眼便到了一間非常華麗的房間。在房間正中央的坐著一個滿臉胡須的老爺爺,他熱情地讓我坐在他的一旁,對我說:「我是這個國家的總統,你剛剛也看見了,我們世界雖然科技發達,但由於我們的無知,沒有保護好環境,導致人類生活不下去了。我們不久就 要乘坐飛碟去尋找一個新的星球。在我們走後,環境也會漸漸穩定,恢復以前的模樣。希望你們能保護好環境,千萬不要再步我們的後塵。」我點點頭:「等我回到原來的世界,我一定會大力宣傳環境的保護,讓全世界人民都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老爺爺對我說:「那你先在我們的世界轉轉吧!就讓博古教授當導游。」來到公路上,我問博古教授人怎麼會飛起來呢?他解釋道:「因為他們都穿了反重力鞋,就像磁鐵一樣,相同的兩極會互相排斥。因此,人就可以飛起來了。」我對天空上飛行的飛碟和太空船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又問他那些飛碟和太空船是怎麼回事?他解釋道:「這些飛碟的外殼是用高彈性海綿加工而成,裡面裝有防撞裝置,非常安全,就算飛碟和飛碟不小心撞在一起,裡面的人也不會受到任何傷害。而太空船的船身是由一塊塊的可壓縮的膨性塑料組成的,船的外殼塗滿了五彩斑斕的圖案,可別小看它們哦,它們擁有著最精密的定位系統,小蒼蠅若與太空船擦身而過,一秒鍾之內定位系統能准確告知蒼蠅的位置、大小以及它是否會對太空船造成危害。不使用時,太空船便被人們折疊成一隻小小的箱子放在櫃子里。另外,飛碟和太空船所使用的燃料可多著呢,人們喝的水、吃的菜都可以用做燃料。而且這些燃料不僅會凈化空氣,防止污染,更能散發出一股沁人的清香。」「真是太神奇了! 」我不由得贊嘆道。
回到房間,博古教授對我說:「我們該回去了。」一陣風刮過,我又回到了原來的世界。

熱點內容
女尊傭兵穿越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1 08:15:31 瀏覽:441
機器人男主肉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1 07:07:10 瀏覽:553
古代腹黑爆笑小說 發布:2025-07-01 06:45:33 瀏覽:848
現在修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1 06:14:38 瀏覽:347
都市小說男主洛塵 發布:2025-07-01 05:53:12 瀏覽:220
好看的古裝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01 05:43:58 瀏覽:204
福爾摩斯英文小說閱讀音頻 發布:2025-07-01 05:22:53 瀏覽:989
vip小說手機閱讀站 發布:2025-07-01 04:24:52 瀏覽:860
游戲科幻小說 發布:2025-07-01 03:09:16 瀏覽:524
有沒有肉肉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7-01 02:52:54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