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平原
❶ 求2000字科幻小說
奇幻熱、玄幻熱與科幻文學
中華讀書報 2005/08/03 11:27
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是2005年2月新華社上海分社記者陳犁書的來訪。她要我就《小兵傳奇》發表對於玄幻小說的看法。我對玄幻小說是熟悉的,然而《小兵傳奇》卻沒有看過。據說,《小兵傳奇》是網上點擊率最高的小說之一。於是,我趕緊從網路上查看了《小兵傳奇》。不久,新華社上海分社發出了電訊《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此後,《新京報》記者術術又來電,要我就奇幻小說談談看法,在2005年6月3日發表了報道《葉永烈:奇幻是幻想文學一部分》。記者們的提問,使我關注在當今中國圖書市場上出現的「玄幻熱」和「奇幻熱」……
幻想小說的三大類型
遇上不解之義,我的習慣是查《辭海》。在《辭海》上,有「科學幻想小說」條目,卻查不到「玄幻小說」、「奇幻小說」。這表明「玄幻小說」、「奇幻小說」是現今流行的新名詞,尚未納入《辭海》條目之中。
幻想文學分為兩大類,即幻想小說與童話。就幻想小說而言,又分為三大類,即科幻小說、魔幻小說和奇幻(玄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人們所熟知的,其幻想是建立在科學之上。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是1818年出版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為《科學怪人》),作者是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夫人瑪麗·雪萊。此後,法國的凡爾納、英國的威爾斯、美國的阿西莫夫、蘇聯的別列亞捷夫、日本的小松左京和星新一等創作了諸多優秀科幻小說,成為世界科幻小說大師。科幻小說具有悠久的歷史,已經成為了一種成熟的文體。
魔幻小說的幻想建立在魔法之上。魔幻小說藉助於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變幻無窮,魔力無邊,充分施展魔幻的魅力。英國女作家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哈利·波特》中的神秘的「魔法石」,把魔幻小說的魔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科幻小說、魔幻小說之外是第三類幻想小說,名稱最多,定義也最含糊,卻在當今中國最流行、最火爆。這第三類幻想小說,最常見的名稱有三個:「大幻想小說」,「玄幻小說」,「奇幻小說」,通稱為「奇幻小說」。
玄幻小說探源
「大幻想小說」一詞來自日本,以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為代表。在安房直子的筆下,「那是一個奇幻的國度,一個精靈出沒的世界,那裡有狐狸的窗戶,那裡的樹枝上全都落滿了白色的鸚鵡,那裡聽得見女孩的靈魂在嚶嚶哭泣……」有人稱安房直子的「大幻想小說」是「當代聊齋」。照此推理,似乎中國作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以推為「大幻想小說」的鼻祖。
「玄幻小說」一詞,據我所知,出自中國香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說,是1988年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當時,「聚賢館」也准備出版我的作品,出版商趙善琪先生送給我一本香港作家黃易的小說。趙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這是「玄幻小說」一詞首次亮相,並有了明確的定義。
黃易的玄幻小說,形成系列,都以一個名叫凌渡宇的人物為主人公。凌渡宇有著傳奇經歷,他在西藏長大,然後留學美國,獲得兩個博士學位。他又修煉密宗,有超人靈覺,因此世界上許多超自然疑案,都邀請他參與探索。
黃易的系列玄幻小說,十萬字一本,印成小巧的口袋書。由於黃易的玄幻小說講究懸念,故事情節曲折,又展示種種奇特的玄虛境界,所以他的系列玄幻小說出版之後,迅速在港台走紅。
黃易的玄幻小說號稱「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其中究竟有多少科學成分,不得而知。不過,玄學倒是貫穿小說之中,趙善琪稱「黃易是一位玄學大師,對風水命理、占卜星相無一不精」。
當然,黃易所謂的玄學,只是淺層次的「風水命理、占卜星相」而已,並非《周易》、《老子》、《莊子》這三部被稱之為「三玄」的書所奠定的「玄學」,亦即形而上學。
黃易的「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這一玄幻小說概念,不僅並不準確地體現在黃易作品本身,而且與中國當今流行的玄幻小說相距甚遠。可以說,以《小兵傳奇》為代表的中國當今玄幻小說,不僅無科學可言,亦無玄學可言!
我以為,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只是沿用了黃易創立的玄幻小說的軀殼,而舍棄其內核。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其中的「玄」不再是指玄學,而是可以詮釋為玄想。
我真佩服,我們的老祖宗賦予「玄」字以神奇玄妙的色彩。許慎《說文》解為:「玄,幽遠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玄之門』,言道幽深微妙。」正是「玄」意味著「幽深微妙」,所以也就給予玄幻小說以無限玄想的天地!
在《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我曾這么說及:「玄幻小說是最近興起的,它建立在玄想之上,強調一個『玄』字,內容走得比魔幻小說更遠,從創作層面講,玄幻小說作者比科幻小說作者創作更自由,不需要受科學依據的束縛,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除了《小兵傳奇》之外,玄幻小說《風姿物語》在網上也很流行。2004年10月,我在北京出席了「玄幻文學的中國市場」研討會,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在會上一下子就推出20種署名「火天車」的玄幻小說,玄幻小說之熱由此可見一斑。
奇幻小說的概況
我注意到,《小兵傳奇》、《風姿物語》也常常被稱為「奇幻小說」。「奇幻小說」與「玄幻小說」兩個名詞混用、互用。這表明,如今的「玄幻小說」一詞,這「玄」亦可解釋為「奇」,與玄學毫不相干。
奇幻小說不像玄幻小說只限於中國,奇幻小說在外國也有,而且常常與魔幻小說混為一談,甚至把《哈利·波特》也歸入奇幻小說。人們追溯奇幻小說的歷史到19世紀初以至更早的希臘神話。外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英國作家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台灣翻譯家朱學恆在把《魔戒》譯成中文時,首創「奇幻小說」一詞,從此「奇幻小說」一詞在華文世界流行。朱學恆在台灣創辦了「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
奇幻小說迄今無嚴格的定義。台灣徐慶雯為「繆思奇幻館」所寫的開館宣言中,這么述及:「我們需要想像力,不是教唆逃避現實,陷溺虛無,卻是要鼓勵轉換視野,伸展心智,而奇幻故事獨特的神秘本質,無限的幻想空間,正是想像力的源泉。」這段話曾被認為給「奇幻小說」下了一個廣義的定義,在我看來,奇幻小說的特點在於「奇」,以神奇、奇異、奇怪、奇特的幻想,貫穿於小說之中。這種幻想,與科學無關。
中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郭敬明的《幻城》。
郭敬明以為,幻城「就是人心中的一座城堡,就是你的夢想」,「每個人心中的幻城都不一樣」。郭敬明心中的「幻城」,充滿神奇色彩:火族與冰族水火不相容,火焰之城與幻雪帝國之間進行聖戰。在幻雪帝國中,「人有著白色晶瑩的瞳仁,白色的長發,千年的壽命和如同夢魘般華麗的幻術」,在「關於聖戰的遙遠臆想中,摻雜著支離破碎的愛情。來自於天上的幻想,輕靈、浪漫、狂放不羈,引領著你開啟腦海中夢幻的神秘之門,讓想像力天馬行空地遨遊,思維的精靈在無極世界中遊走,所到之處,風光無限」。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軒在評價《幻城》時指出:「《幻城》是神秘的。這種神秘也許並非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結果。但這種神秘卻一直在吸引我們穿過文字的密林而向前……直到最終,我們也沒有看清這個世界,神秘依在。」
這種「神秘感」,正是奇幻小說又奇又幻的魅力所在。
另一部奇幻小說——陳思宇的《異人傲世錄》,在港台地區出版了26冊,也是近年來頗有影響的奇幻小說。這部奇幻小說先是在「幻劍書盟」、「龍的天空」、「小說頻道」等原創網站以「明寐」的筆名發表,點擊率近一千萬次!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
就歷史而言,科幻小說長於魔幻小說,而魔幻小說又長於奇幻、玄幻小說。然而,以《幻城》為代表的奇幻、以《小兵新傳》為代表的玄幻,影響力如今遠遠超過「老牌」的科幻。一篇書評這樣寫道:「魔幻圖書的大浪淘沙,超越科幻,而不到三年的時間,玄幻小說又異軍突起,以驚人的速度顛覆了魔幻小說一統江山的局面。」
細細分析新生的奇幻和玄幻,我注意到作者的年輕化和讀者的年輕化。
17歲的郭敬明在緊張的高三學習之餘,寫出了充滿奇幻色彩的長篇小說《幻城》。
奇幻小說《異人傲世錄》的作者陳思宇,是成都大學中文系廣電專業大二學生。
《小兵傳奇》的作者不像郭敬明那樣頻頻曝光於媒體,以至人們以為作者是羞澀的mm。其實,作者玄雨是小夥子,出生於1980年,只比郭敬明大兩歲。玄雨生活在廣東小城河源,只讀過師專,在中學當美術教師。他「終於發現教師的職業太不適合自己,我太懶。我們這些人都是日夜顛倒的,晚上工作,白天睡覺,睡到上午11點才起床。」他開始寫作。他取了筆名玄雨,玄字取自「天地玄黃」,而「雨」字是「因為我很喜歡下雨的感覺」。
玄雨是這樣開始寫玄幻小說的:「我打小就很喜歡看小說,2000年的時候,我在這一年無所事事,幾乎一天看數套小說。街上租書店的書都被我看光了,找不到書看的時候就開始上網看,可是網上完整的小說絕大部分都看過,無聊中就開始接觸網路作者寫的書。這是我第一次看玄幻小說,讓我接觸到了和武俠小說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小說中有各種稀奇古怪的世界和奇遇,這些立刻讓我沉迷了下去。但是讓我不爽的是,這些好看的小說都是沒寫完的,而且更新非常的慢。苦等的時候,開始在腦中幻想小說裡面的情節,把自己當成主人翁在虛幻的世界中冒險。這個時候發覺小說裡面的情節和自己想像中希望看到的情節相差了許多,於是就開始試著寫出自己希望看到的情節。就是這樣,開始了敲擊鍵盤的日子。」
我在北京接觸了玄幻小說的作者「火天車」,得知那是一個寫作班子,平均年齡只有22歲。他們之中不少是女性。我問及「火天車」的創作,他們是這樣答復的:由一個負總責的小姐寫出總體構思,設計了人物,然後在網路上徵求寫手。寫手們紛紛用E mail發來自己的構思。這些構思被負總責的小姐選中之後,由寫手寫成玄幻小說。經過負總責的小姐修改、潤色之後,以「火天車」的名義出版。正因為這樣,「火天車」創作玄幻小說速度驚人,一下子就推出幾十本。
在前幾天,我應約為蘭州作者傅良舉的長篇奇幻小說《最後的王族》作序。作者也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生。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在台灣也是如此。台灣松山高中一年級女生以「水泉」為名,寫出了五大部《風動鳴》,由台灣春天出版公司出版。
我很贊賞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其實,我也是「少年寫手」出身。我是在11歲發表作品,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我深知,年輕人洋溢著青春的熱情,充滿奇奇怪怪的幻想。奇幻和玄幻,是青春文學,那麼多年輕人加盟奇幻小說、玄幻小說的創作,是值得鼓勵的。在改革開放進入深層次的今日,中國進入寬松的歲月,年輕人的想像力得到盡情釋放。奇幻和玄幻,正是想像力得以任意馳騁的廣闊天地。眾多年輕作者創作奇幻和玄幻小說,正是體現了時代的潮流。
與此同時,奇幻和玄幻在網路上廣泛傳播,而網路小說的主要讀者群是青少年,因此奇幻和玄幻藉助於網路的無限魔力,吸引了千千萬萬青少年的眼球。另外,奇幻和玄幻小說所展現的新穎奇麗、妙不可言的幻想境界,也正是充滿青春活力的青少年讀者所喜愛的。正因為這樣,《小兵傳奇》會擁有那麼高的點擊率,而《幻城》也以十萬冊的印數震驚北京圖書訂貨會。
期待奇幻和玄幻健康發展
奇幻和玄幻作品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中國大量出現。我以為,這樣的「奇幻熱」、「玄幻熱」是可喜的。在新華社上海分社所發電訊《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便有這樣一段話:「面對玄幻小說的火熱場面,葉永烈直言:『玄幻小說能夠啟發讀者的想像力,而這一點恰好是中國學生所缺乏的。因此玄幻小說的暢銷,總的來看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報道還寫道:「葉永烈指出,如今玄幻小說的弊病在於『急於求快求成』。『我不相信慢工出細活,但我也不贊賞僅為商業噱頭的火速寫作,小說還是要以質量為前提。』『玄幻』同樣期待精品。盡管玄幻小說大有風靡全國之勢,但作為幻想小說的重要分支,它同樣面臨著創作上的窘境。」
我以為,面對「奇幻熱」、「玄幻熱」,文學界要加強理論研究,加強作品評論,對年輕的作家們給予引導,以使「奇幻熱」、「玄幻熱」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能夠出現一批像《幻城》那樣的精品力作。
科幻創作要迎頭趕上
我畢竟是「退役」的科幻老兵,面對奇幻、玄幻創作如火如荼,反觀歷史最久的「老大哥」科幻,覺得落後了,必須迎頭趕上。
這幾年的中國科幻小說,就數量而言是不少的,但是質量平平,慘淡經營,印數通常徘徊在五千冊至一萬冊這樣的「保本線」上。中國科幻界缺乏像《幻城》這樣有影響的作品,缺乏像郭敬明這樣有影響的新秀。
實際上,一個國家的科幻小說創作水平與科技實力成正比,因為科技實力體現了國民總體科學素質,而科學素質的高低決定了科幻小說的創作水平。我常去美國,在美國的圖書館、書店,總可以看到整架整架的科幻小說排列在那裡;美國每年的電影大片之中,總有幾部是科幻片。不論是美國的科幻片《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還是《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笫五元素》、《我,機器人》等等,都在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一切,都是美國雄厚的科技實力的反映。中國科幻小說不僅與新興的奇幻小說、玄幻小說存在差距,而且與美國科幻小說存在差距。
中國的科幻小說應該形成鮮明的中國風格。當今的中國科幻小說受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太深,過分「洋化」、「西化」。這也是中國科幻小說缺乏有影響力的新作的原因。
不過,我終究還是偏愛科幻小說。在我看來,科學幻想小說畢竟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會給年輕讀者以科學啟蒙,使讀者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奇幻小說、玄幻小說所無法企及的。我並不反對奇幻小說、玄幻小說,但是我希望能夠多多出版科幻小說,鼓勵青少年多讀科幻小說。
本文作者:葉永烈
❷ 求幾本寫完了的科幻小說
《日本沉沒》 田所雄介博士是一位地球物理學家。他直覺地認為,根據地震的觀測數據,日本列島將會有災害發生,於是他便展開了調查。他與小野寺俊夫及助手幸長信彥助理教授一同乘坐潛水艇到達伊豆沖海底,發現海底出現異常的龜裂與亂泥流。田所繼續收集到的收據令他確信將會有災難發生,並得出唯一的一個結論。那就是「日本列島歷來最壞的情況——1年內的地殼變動導致大部分的陸地下沉到海中」了。
起初政府對這個結論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後來猶豫了一段時間之後,便計劃發動「D計劃」——一個將日本國民及資產轉移到海外的方案。然而事態的發展正在以大大超出當初田所所估計的速度進行中。
各地相繼發生巨大的地震。幾乎停止了活動的休眠火山開始活躍起來。在已經被撕裂成碎塊的日本列島中,D計劃被拚命地推展……
《光暈:致遠星的淪陷》
作者:埃里克·尼倫德
內容簡介:
人類進入宇宙殖民時代後,與強大而好戰的聖約人遭遇,聖約人宣稱人類褻瀆了他們的信仰,對人類發動了全面戰爭。很早以前,人類就在進行一個絕密軍事計劃——「斯巴達II」。該計劃培育了數十名基因強化戰士,這些超級生化士兵裝備著配有人工智慧的能量盔甲,戰鬥力之強超出想像。戰爭爆發後,以約翰為首的超級戰士們被投入戰場,果然所向披靡。然而,這支小小的「超人」特種部隊畢竟無法挽回人類在太空戰場上的慘敗。在聖約人的瘋狂進攻下,人類的殖民地接連淪陷了。當致遠星這個重要軍事要塞陷落之時,人類最優秀的艦長指揮「秋之柱號」巡洋艦帶著約翰死裡逃生,來到了陌生的星系,在這里,他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神秘環狀天體——光暈……
《光暈:洪魔》
作者:威廉·C·迪茨
內容簡介:
「秋之柱號」巡洋艦在與聖約人的戰爭中逃出來後,降落到了神秘的巨大環狀天體「光暈」上。聖約人的追兵緊跟著奔襲而來,俘獲了「秋之柱號」巡洋艦的艦長。「秋之柱號」巡洋艦上惟一的一名超級生化戰士約翰在105空降師傘兵們的協助下,左沖右突,四處游擊,伺機從聖約人手中救回艦長。雙方殺得難解難分,卻全然不知可稱「生命公敵」的洪魔同樣沉睡在這個不祥世界中。洪魔是一種寄生生物,它能通過感染,控制任何滿足其寄宿條件的智慧生物。一旦它從禁錮中獲得解放,可怕的浩劫將在全宇宙肆虐。這個巨大的光暈就是一個先進外星種族專為禁錮洪魔所建造的。為使宇宙蒼生免遭洪魔荼毒,約翰隻身殺向光暈的「心臟」……
《光暈:初次反擊》
作者:埃里克·尼倫德
內容簡介:
摧毀光暈後,從光暈上成功出逃的約翰盡力收攏被打散的人類殘余部隊,力圖回到地球。而致遠星也並未被聖約人徹底摧毀,約翰的部下大多還活著——因為致遠星上有著聖約人渴望得到的光暈建造者所留下的「聖物」。約翰超人一般永不停息地戰斗著,居然成功搶奪了一艘敵艦殺回致遠星,救下了自己那些已奪得「聖物」的部下。然而在逃回地球的過程中,他們發現聖約人竟集結了約五百艘戰艦的龐大艦隊,意欲進攻地球!地球的命運已經危如累卵……
《光暈:奧星的幽靈》、《光暈:豐饒星戰役》、《光暈:科爾協定》中國大陸尚未出版。
《流浪地球》:
[編輯本段]《流浪地球》節選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地球自轉剎車用了四十二年,比聯合政府的計劃長了三年。媽媽給我講過我們全家看最後一個日落的情景,太陽落得很慢,彷彿在地平線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當然,以後沒有「天」也沒有「夜」了,東半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有十幾年吧)將處於永遠的黃昏中,因為太陽在地平線下並沒落深,還在半邊天上映出它的光芒。就在那次漫長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黃昏並不意味著昏暗,地球發動機把整個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發動機安裝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因為只有這兩個大陸完整堅實的板塊結構才能承受發動機對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發動機共有一萬二千台,分布在亞洲和美洲大陸的各個平原上。
從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幾百台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體光柱。你想像一個巨大的宮殿,有雅典衛城上的神殿那麼大,殿中有無數根頂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燈管那樣發出藍白色的強光。而你,是那巨大宮殿地板上的一個細菌,這樣,你就可以想像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了。其實這樣描述還不是太准確,是地球發動機產生的切線推力分量剎住了地球的自轉,因此地球發動機的噴射必須有一定的角度,這樣天空中的那些巨型光柱是傾斜的,我們是處在一個將要傾倒的巨殿中!南半球的人來到北半球後突然置身於這個環境中,有許多人會精神失常的。
比這景象更可怕的是發動機帶來的酷熱,戶外氣溫高達七八十攝氏度,必須穿冷卻服才能外出。在這樣的氣溫下常常會有暴雨,而發動機光柱穿過烏雲時的景象簡直是一場噩夢!光柱藍白色的強光在雲中散射,變成無數種色彩組成的瘋狂涌動的光暈,整個天空彷彿被白熱的火山岩漿所覆蓋。爺爺老糊塗了,有一次被酷熱折磨得實在受不了,看到下大雨喜出望外,赤膊沖出門去,我們沒來得及攔住他,外面雨點已被地球發動機超高溫的等離子光柱烤熱,把他身上燙脫了一層皮。
但對於我們這一代在北半球出生的人來說,這一切都很自然,就如同對於剎車時代以前的人們,太陽星星和月亮那麼自然。我們把那以前人類的歷史都叫做前太陽時代,那真是個讓人神往的黃金時代啊!
我在小學入學時,作為一門課程,教師帶我們班的三十個孩子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這時地球已經完全停轉,地球發動機除了維持這個行星的這種靜止狀態外,只進行一些姿態調整,所以從我三歲到六歲的三年中,光柱的光度大為減弱,這使得我們可以在這次旅行中更好地認識我們的世界。
我們首先在近距離見到了地球發動機,是在石家莊附近的太行山出口處看到它的,那是一座金屬的高山,在我們面前赫然聳立,占據了半個天空,同它相比,西邊的太行山脈如同一串小土丘。有的孩子驚嘆它如珠峰一樣高。我們的班主任小星老師是一位漂亮姑娘,她笑著告訴我們,這座發動機的高度是一萬一千米,比珠峰還要高兩千多米,人們管它們叫「上帝的噴燈」。我們站在它巨大的陰影中,感受著它通過大地傳來的震動。
地球發動機分為兩大類,大一些的叫「山」,小一些的叫「峰」。我們登上了 「華北794號山」。登「山」比登「峰」花的時間長,因為「峰」是靠巨型電梯上下的,上「山」則要坐汽車沿盤「山」公路走。我們的汽車混在不見首尾的長車隊中,沿著光滑的鋼鐵公路向上爬行。我們的左邊是青色的金屬峭壁,右邊是萬丈深淵。
車隊是由50噸的巨型自卸卡車組成,車上滿載著從太行山上挖下的岩石。汽車很快升到了5000米以上,下面的大地已看不清細節,只能看到地球發動機反射的一片青光。小星老師讓我們戴上氧氣面罩。隨著我們距噴口越來越近,光度和溫度都在劇增,面罩的顏色漸漸變深,冷卻服中的微型壓縮機也大功率地忙碌起來。在6000米處,我們見到了進料口,一車車的大石塊倒進那閃著幽幽紅光的大洞中,一點聲音都沒傳出來。我問小星老師地球發動機是如何把岩石做成燃料的。
「重元素聚變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現在給你們還講不明白。你們只需要知道,地球發動機是人類建造的力量最大的機器,比如我們所在的華北794號,全功率運行時能向大地產生150億噸的推力。」
我們的汽車終於登上了頂峰,噴口就在我們頭頂上。由於光柱的直徑太大,我們現在抬頭看到的是一堵發著藍光的等離子體巨牆,這巨牆向上伸延到無限高處。
這時,我突然想起不久前的一堂哲學課,那個憔悴的老師給我們出了一個謎語。
「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我打了一個寒戰,接著把這個謎語告訴了身邊的小星老師。她想了好大一會兒,困惑地搖搖頭。我把嘴湊到她耳邊,把那個可怕的謎底告訴她。
死亡……
ps:《流浪地球》是一個合集,還包括:中國太陽
鄉村教師
全頻帶阻塞干擾
帶上她的眼睛
地球大炮
鏡子
贍養上帝
此外就是《衛斯理系列》~~
❸ 科幻小說流( )地球
《流浪地球》劉慈欣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地球自轉剎車用了四十二年,比聯合政府的計劃長了三年。媽媽給我講過我們全家看最後一個日落的情景,太陽落得很慢,彷彿在地平線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當然,以後沒有「天」也沒有「夜」了,東半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有十幾年吧)將處於永遠的黃昏中,因為太陽在地平線下並沒落深,還在半邊天上映出它的光芒。就在那次漫長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黃昏並不意味著昏暗,地球發動機把整個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發動機安裝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因為只有這兩個大陸完整堅實的板塊結構才能承受發動機對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發動機共有一萬二千台,分布在亞洲和美洲大陸的各個平原上。
❹ 一本好書,是天使的微笑,是朋友的關懷,是流過心靈平原的清流。科幻小說《平機王》送給求好看小說的朋友
有一個小說很好看《幸福冥想曲》
❺ 找一本科幻小說
一樓的回答瞎七搭八!怎麼可以侮辱大劉的《超新星紀元》?哪來的艷遇!
拿一段節選以饗大家:
在那遠得無法想像的外太空,死星在繼續走向自己的末日。又發生了幾次氦閃,但規模比第一次小,氦聚變生成的碳和氧又組成了一個新的核心。緊接著,碳氧核心又被點燃,產生出更重的氖、硫和硅元素。這時,恆星內出現了大量的中微子,這種不和任何物質發生作用的幽靈般的粒子,不斷地帶走核心的能量。漸漸地,死星中心的核聚變已無法支撐沉重的外殼,曾使死星誕生的萬有引力現在干起了相反的事,死星在引力之下坍縮,成了一個緻密的小球。組成它的原子在不可思議的壓強下被壓碎,中子和中子擠在一起。這時,死星 上一茶匙的物質就有十億噸重。首先坍塌的是核心,隨後失去支撐的外殼也塌了下來,猛烈地撞擊緻密的核心,在一瞬間最後一次點燃了核反應。
五億年引力和火焰的史詩結束了,一道雪亮的閃電撕裂了宇宙,死星化做億萬塊碎片和巨量的塵埃。強大的能量化為電磁輻射和高能粒子的洪流,以光速湧向宇宙的各個方向。在死星爆發三年後,能量的巨浪輕而易舉地推開了那片星際塵埃,向太陽撲來。
在死星爆發時,八光年外的人類正處於鼎盛時期。雖然,他們早已得知自己生活在宇宙間一粒小小的塵埃上,但他們並未從心理上接受這一事實。在剛剛過去的那個世紀中,他們掌握了核裂變和核聚變的巨大能量,他們用禁錮在矽片中的電脈沖造出了復雜的智能機器,自以為已掌握了征服宇宙的力量。沒有人知道,死星的能量正以光速日夜兼程地撲向這個小小的藍色行星。
死星的強光越過了人馬座三星後,又在冷寂而廣漠的外太空走了四年,終於到達了太陽系的外圍。在那不帶彗尾的彗星游盪的空間中,死星的能量同人類進行了第一次間接的接觸:距地球十多億公里的遠方,有一個人造的物體在向銀河系的星海孤獨地跋涉著,這就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從地球啟程的「旅行者」號星際探測器。它像一把形狀奇怪的傘,傘面是對准地球的拋物面天線。探測器上帶著一塊人類的名片,那是一塊畫有兩個裸體人的鉛合金板,還有一張唱片,上面錄有聯合國秘書長對外星文明的問候,還錄有地球大海的濤聲、小鳥的鳴叫和中國古曲「流水」等。這個人類向銀河系派出的使者首先領略了宇宙的嚴酷,在它進入死星光海後,立刻變成了一堆熾熱的金屬。傘狀天線因溫度從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突然升高而變形扭曲;檢測高能射線的蓋革計數儀因射線強度過大而呈飽和狀態,讀數反而為零;只有紫外光探測器和磁場儀正常地工作了兩秒鍾,在集成電路被高能射線摧毀之前,「旅行者」號上的計算機向地球發回了一串令它的製造者難以置信的觀測數據。由於發射天線的損壞,設在內華達和澳大利亞的高靈敏度天線陣列,永遠也不會收到這串數據。但這已無關緊要,人類很快可以親自測量他們無法相信的一切了。
死星的強光越過了太陽系的邊界——冥王星,在它那固態氮的藍色晶體大地上激起一片蒸氣;很快,強光又越過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它們的星環變得晶瑩透明;越過了土星和木星(這時,北京,那個小學畢業班的晚會剛剛開始),高能粒子的狂風在它們的液體表面掀起一陣磷光;死星的能量又以光速飛行了一個半小時,到達月球,哥白尼環形山和雨海平原發出一片刺目的白光。死星的光芒也照亮了雨海平原上的一排人類腳印,那是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四十年前留下的,當時不遠處的藍色行星上有上億人在電視中看著他們,在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很多人都認為宇宙是為他們而存在的。
又過了一秒鍾,在太空中行走了八年的死星光芒到達地球。
夜空驕陽
是中午了!
這是孩子們視力恢復後的第一個感覺,剛才的強光出現得太突然,彷彿有誰突然打開了宇宙中一盞大電燈的開關,使他們暫時失明了。
這時是二十點十八分,但孩子們確實站在正午的晴空之下!抬頭看看這萬里碧空, 他們倒吸了一口冷氣。這絕不是人們過去看到的那種藍天,這天空藍得驚人,藍得發黑,如同超還原的彩色膠卷記錄的色彩;而且這天空似乎純凈到極點,彷彿是過去那略帶灰白的天空被剝了一層皮,這天空的純藍像皮下的鮮肉一樣,似乎馬上就要流出血來。城市被陽光照得一片雪亮,看看那個太陽,孩子們失聲驚叫起來。
那不是人類的太陽!
那個夜空中突然出現的太陽的強光,使孩子們無法正視。他們從指縫中瞄了幾眼,發現那個太陽不是圓的,它沒有形狀。事實上它的實體在地球上看去和星星一樣是一個光點,白色的強光從宇宙中的一個點迸發出來。但由於它發出的光極強(視星等為-51
❻ 能幫我找一篇科幻小說嗎,現在
<小兵傳奇>有點長
❼ 一本好看的小說 是天使的微笑 是朋友的關懷 是流過心靈平原的暖流 科幻小說 平機王 冬日裡 送給 書荒讀者
我想看看 在哪兒買?
❽ 求著名的科幻小說,的讀後感,不少於800字,,謝了!
觀《難以忽視的的真相》有感
做為21世紀的主宰,我們感到很自豪。因為我們科學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然而我想問:我們有沒有意識到人類的活動對環境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在《難以忽視的真相》這部影片中導演戴維斯·古根海姆巧妙地把全球變暖的種種自然現象與戈爾先生的個人歷史,以及他長期以來致力於警示和改善全球變暖現象的行動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紀錄片。作為一名資深的環保主義者,戈爾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個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關全球變暖給人類帶來巨大危害的,無可爭議的事實和信息。
至今還記得在電影中戈爾先生用了這樣兩個比喻我記憶很深刻.一個是先把一隻青蛙放進一個已經煮沸的鍋里, 青蛙燙的 「蹭"一下就蹦出來了(青蛙也不知道是著誰惹誰了…真慘);然後把它放進一個同樣的冷水鍋里,開始在下面用煤氣逐漸加熱, 青蛙一開始自然沒有跳出來,溫度緩慢上,但是青蛙始終沒想要出來,因為溫度上升慢,它已經逐漸在適應而不是一下被燙到。是它也就沒有正常的 「反射"要去逃走,而是始終在溫度上升的水裡呆著…溫度眼看就要到達沸點…這時青蛙已經不知道怎麼逃了..還是呆著..直到…直到…被人救出來….但是問題是….. 誰來救我們呢?
第二個是一桿秤,秤的左邊是一堆金條,很誘人。另一邊則是我們的地球。底哪個更重要呢? 我想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而早在幾千年前,人類便開使了他們的狂想,我們妄想征服大自然,妄想征服地球.然而現在地球上的人口正在迅速增長,人類必須想方設法讓地球養活更多的人,這就促使工農業迅速發展。隨著工農業的迅速發展,污染也隨之而來。工廠排放污水、廢氣,人們不斷地砍伐樹木,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使環境逐漸惡化,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
而那曾經甲天下的桂林,曾經清澈見底的灕江,曾經成群結隊的遊客,沒有了,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桂林不再甲天下,灕江不再清澈見底,遊客不再成群結隊,看著那一大片龜裂的土地,那些小孩手中空空的水瓶,那些老人蒼白臉上無助的淚水,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彷彿有千萬只巨大的手揉捏著,疼痛難忍,我欲哭無淚,100年不遇,6000多萬人受災,200多億經濟損失,一個個巨大的數字拍打著我的心靈。雲南的水庫,曾經有4個足球場那樣大,水最深處有六,七層樓高,可現在呢?褐黃色的庫底好似剛剛經過一場強烈的撕扯一般,龜裂滿布,裂開處足以塞進一個小孩的腿,至今,圖片上的土地仍然裂著大口,小孩們仍然提著大水桶上山找水,老人們依舊無奈地落淚。
再看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巴西致力於亞馬孫地區的開發。為了興建亞馬孫橫斷公路等數條大型干線公路,許多受雇於外國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線的優良木材席捲而去;為了發展采礦業,開辟大型農牧場,人們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為烏有。亞馬孫地區的開發,引起了深刻的環境問題。森林遭受破壞,水土嚴重流失,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繼續看1934年5月12日,美國發生了地球上最嚴重的一次沙塵暴。這次沙塵暴起自美國西部平原。一股強風暴迅速掠過西部廣闊 ,將千頃農田的沃土捲起,並以每小時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著由西向東橫掃了整個美國國土。連刮3天的這次沙塵暴,將美國西部的表土層平均颳走了5—13厘米,從而毀掉耕地4500多萬畝,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乾涸,農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由此可見得,惡有惡報,人們對大自然不恭,大自然也會對人們不敬。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就像人們的忍耐力,一旦爆發起來,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無人可擋。
我們已經看到了嚴重的後果,我們能任其毀滅嗎?不能!我們人類應該積極行動起來 。
無法釋懷,千言萬緒,匯聚一種思想:環境保護重於泰山。
保護環境,從身邊做起。一句簡單的宣傳語,卻告訴我們,只要每個人從身邊點點滴滴的環境小事做起,就能保護好我們的家園,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是不要隨意丟下無用的紙屑,我們要做的只是隨手關掉不用的燈光,水龍頭,我們要做的只是看著那一片綠草,而不 意的踐踏······而這所有的一切微小的活動,都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也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保護環境,從身邊做起。一句簡單的宣傳語,卻告訴我們,只要每個人從身邊點點滴滴的環境小事做起,就能保護好我們的家園,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是不要隨意丟下無用的紙屑,我們要做的只是隨手關掉不用的燈光,水龍頭,我們要做的只是看著那一片綠草,而不去肆意的踐踏······而這所有的一切微小的活動,都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也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如果你不願他人喝泥潭裡取出來的黃昏之水,如果你不願看到深十八米的古井乾旱見底,如果你是真心心疼一位高齡92歲的老人,背著25公斤的水箱從十幾里地取水,如果你希望擁有綠色春天,那麼,請從身邊做起,讓我們共同保護環境,譜寫新世紀的和諧之歌。
❾ 哪些是大多數科幻小說都犯過的錯誤
星際帝國的想法,尤其是亞光技術。任何管轄范圍大於單個星系的帝國或政府都是完全不可行的,僅僅因為它們之間的距離。
光速,假設沒有加速或減速(和假定的技術將質量轉化為光子能量和完全重建它在另一端,或花費足夠的精力去操作慣性,這兩個是不可能的或者至少只有現代物理學理論的范圍內),它將帶我們或多或少4.3年到達最近的恆星。
想像一下。
他們的大會可能需要幾天時間來決定將哪些建議發回主要政府。這是有可能的,但比歐洲議會這樣的機構更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