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中的飛船發動機
㈠ 宇宙飛船的發動機是
你要是問科幻片中那種飛船·我答不上來·現實中常使用的有
使用最多的就是液體火箭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普遍使用在各類火箭深空探測器中
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就是不可控,持續時間短,
離子發動機,一種比較比較新鮮的空間發動機,效率高但使用條件高,只適合使用在行星探測器上
核噴射引擎,樓上以詳細說了·就不一一細述了
還有就是一些概念型的發動機,比如核脈沖發動機,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上世紀50年代美國人就提出來了,效率高,推力大,據說可以將上千噸的飛船推上太空然後幾天就可以直接飛往火星了,是非常可能實現的新型動力,可是成也核敗也核,因為核污染的緣故,該方案永遠地塵封了。
核驟變發動機,核脈沖的升級版,也是非常有希望的方案,推力,效率,速度更快,但是技術障礙不是一般的難,要想實現路還漫漫長··
巴薩德星際沖壓發動機,更加瘋狂創意的想法,核驟變的升級版,該方案最大的亮點在於燃料的現場採集而不需要自身攜帶,這使得飛船速度可以更快,據說理論速度可以達到6/1的光速,顧名思義沖壓,飛船就需要使用另外的動力將飛船推到一定的速度然後該沖壓發動機才能發動,核驟變發動機就是初級發動機,可想而知該方案的實現難度了。
光帆,像帆船一樣,這里光代替了風,理論速度據說可以達到2/1的光速,但這類的飛船隻能用於短途的星際旅行,在遠離了陽光後飛船就失去動力了,於是人們就想到建立大功率的激光器用來照射飛船,可以解決飛船在遠離太陽的地方獲得動力,但是還有諸多問題等著人們去解決比如如何轉彎,回程等問題上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磁帆,光帆的升級版,優點缺點幾乎跟光帆如出一轍
還有更科幻的,比如空間翹曲發動機,將空間扭曲使兩點距離縮短,達到旅行的目的,
反物質發動機,空泡發動機··等·這些已經比科幻片更科幻了就不提了
㈡ 科幻小說里的宇宙飛船用什麼能源驅動比較合理
1,無限非概率驅動飛船《銀河系漫遊指南》,啟動非概率驅動模式,飛船變為量子態,可大約控制在宇宙中任何一點的出現概率,超距傳輸進化版,理論上可一月內橫跨宇宙;
2,超空間躍遷飛船《基地系列》,尤其在基地中期後,可全息多維模式輸坐標自動制定航線不用再繁瑣計算,大為實用省力,進入躍遷模式可在超空間(可能是穿越當時假想的空間超膜)跳躍至目標,而目標所在的坐標及超空間區域已有記錄。也算超距傳輸,跨越銀河僅需半月,銀河帝國建立的基礎;
3,量子波飛船《黑太陽》,同樣使飛船進入量子態,但是隨後以波的形態傳播,直到遇到大質量物體吸引恢復正常態,有可能掉入黑洞,飛行期間所有人都是量子波無意識,真正意義光速飛行,風險大可行性低;
4,空間曲率驅動飛船《三體第三部》扭曲時空曲率驅動飛船,其效應相當於無限質量物體造成的引力加速度,飛船被加速至最大速度光速飛行,無限接近光速的飛行,相對論效應下可在有生之年穿越宇宙但外界已過萬億年;
5,反重力飛船(多種小說素材聯想整理),改變引力子自旋實現引力子之間的排斥和吸引。太空中可改變所有方向引力為一個方向,從而引力驅動飛行,理論可達光速;
6,反物質飛船《反物質飛船》飛行時搜集太空中的ct反物質和正常物質凐滅驅動飛船,最大限度接近光速;
7,核力驅動飛船(大部分小說)核聚變下最快可達光速的四分之一,飛行時最好不斷搜集虛空的氫原子維持燃料供應,幾乎所有飛船都以核力驅動為基礎,維持正常飛行。
PS:當然所有技術兼備的飛船才是最好的。畢竟是吹牛不怕吹破天,由此筆者還構思了:1,維度飛船,飛船進入高維度模式可穿越維度,比如我們可以直接穿破一張紙到另一面不用走完二維路程,同理,效應大概相當於躍遷飛船;2,熵率驅動飛船,在前方構建負熵值區域,飛船自主向無序態飛行。
㈢ 科幻小說中的飛船戰艦都是用那些引擎的和能量的
你說的那些可以研究的出來,但是不經濟啊,而且所需的能源也比較稀少。所以我覺得比較可能的就是太陽帆了,關於太陽帆的一些內容你可以去網路里看
再科幻一點是吧?????!!!!!!!那好,再科幻一點就根本不用引擎的,直接利用空間瞬間移動,以前在電影上看的,就是說你想到一個目的地,就利用某種機器將這個目的地與你的飛船所構成的平面扭曲,使飛船與目的地這兩個位置重合,就好比將一張紙對折,那麼這張紙的一邊上的一個點不就與另一邊上的相對應的點重合了嗎,這樣就能實現不需要動力的瞬間移動!!
怎麼樣,這很科幻吧!
脈沖爆震發動機
吸氣增強式火箭
對轉風扇技術
壓氣機技術
燃燒室技術
間冷回熱技術
燃料電池技術
高超聲速渦輪組合推進技術
㈣ 為什麼大部分科幻作品中,飛船都是外露推進器的
因為這樣符合大部分人的審美,他們也是要賺錢的,也許酷一點吧,反正我是這么覺得的滴
㈤ 宇宙飛船動力系統
那是因為目前為止人類所發現的不明飛行物都呈飛碟狀,所以人們想像外星科技的宇宙船都是圓盤形狀的。其實飛船的形狀是什麼都沒關系,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阻力,飛船也不需要設計成流線型。
至於宇宙飛船的動力系統,在很多的科幻小說中,動力系統通常以核能,光能,磁能或反物質作為動力。然而在現實中,人類目前宇宙飛船主要以液體火箭為動力。液體火箭自身攜帶有氧化劑,可以自己燃燒,所以即使在無空氣的宇宙也能使用。
㈥ 科幻小說/電影中出現或有望實現的星際飛船的動力驅動模式有哪些
噴出物質反推,化學火箭等離子推進器都屬於這種,太陽帆其實也是一樣。
不噴出物質,左腳點右腳推進,這就是無工質推進器,曲率推進是它的一種。
㈦ 在劉慈欣《三體》小說中有這么一段話「把目前的宇航速度提高一百倍別說飛船或探測器,就是發動機噴口噴
你的理解是對的。不考慮速度的極限問題也不考慮相對論的問題,理想情況下,只要發動機噴射工質,就會有加速度,飛船的速度就是不斷增加的,最終飛船肯定可以提高到很高的速度,這個速度跟工質的噴射速度肯定是無關的。
㈧ 科幻作品中的離子電推發動機在現實中沒有可能研究出來
大家口中的電推一般指的就是離子電推進發動機,我們在很多科幻片中都見到過它的身影,比如《普羅米修斯》中的普羅米修斯號飛船就裝載了四台炫酷無比的離子發動機,登陸異形星球的場景實在震撼。不過請不要以為離子發動機只是停留在科幻片中,早在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哈羅德·R·考夫曼就製造出了第一台離子發動機,當時用的推進劑是汞。
當然無論是空間電推還是大氣層內的離子發動機去得突破性進展,對於人類來說都是福音,前者是人類深空載人探測的敲門磚,而後者則可以將人類從化石燃料時代過渡到電能時代,這很重要,因為電能比化石燃料取得更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