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科幻小說
1. 求異界科幻小說 要求是帶著現代科技或者未來科技等去到異界利用科技技術打魔法 比如原子彈 導彈
三體,很不錯
2. 現在在中國寫科幻小說有前途嗎請問寫作是網路呢,還是正常手寫呢,還是打電子稿好呢
雖然我還是門外漢,不過這一年一直在當一個全國科幻獎的大學生評委
首先我本人從不把那種長篇的網路小說作家定義成科幻作家,我討論的科幻也不包括所謂的網路科幻
一,科幻有沒有前途?
老實說,前途並不是很好,科幻作家很多都是副業,即使國內很出名的科幻作家也很少敢拿科幻當主業去從事。不過,從外國科幻業發展來看,國內電影和游戲技術水平上不去也是影響中國科幻發展的很大因素。如果你喜歡科幻可以吧科幻寫作當一個愛好來做,如果全心投入科幻,不從事其他事業還是很有危險的,
二,稿件?
電子稿為宜,一般現在都用電子稿。
3. 求科幻小說,最好是關於電腦。人工智慧的 超級計算機 名家所寫,最好不要現代寫手的,寫的還不如我.謝謝!
<<電腦能勝過人腦嗎.pdf>>
<<人工智慧的未來.pdf>>
<<百萬億神經連接編織意識.pdf>>
<<常用神經科學站點鏈接 - 生命經緯.pdf>>
自已網上找(google, )。
4. 有科幻小說,有沒有社會幻想作品呢
1818年以來的幻想作品
想在數千字的篇幅內盡述1818年以來的幻想作品,這本身就是一個幻想。但當我們有這個機會時,我們卻無法抵禦這種誘惑。這僅僅因為,幻想,是人類本身所具有的天性……
幻想是人類得天獨厚的美麗天賦,也是人類整體創造活動和生存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它更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源泉;是不是覺得這很矛盾?其實不然。因為不管人類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達到與否都是一種事關幻想的幻滅。正是這種痛苦成為了文學創造的原動力,於是文學在幻想中誕生了。
從《吉爾迦美什》到《神曲》,從《伊利亞特》到《奧德賽》,從《理想國》到《太陽城》,從《格列佛游記》到《米克羅梅加斯》,從《天方夜譚》到《羅摩衍那》,從《山海經》到《西遊記》……這些恢宏的、不朽的著作中處處閃耀著幻想的光芒。在這里,幻想與文學似乎有著同命題的關系,互依共生,密不可分。
然而,這種親密無間的關系卻隨著十八世紀前後工業革命的開始戛然而止,現實主義文學的風頭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光芒。在這個科學時代里,誕生於法國的啟蒙運動,以其否認權威、崇尚理性思維的精神在歐洲諸國再度引起一次思想革命,對這一時期及其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科幻,這一融合了科學與文學之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這個大背景下,悄然登上了文學舞台,二個多世紀以來,翩翩起舞,以其別致而優美的舞姿傾倒了越來越多的讀者。它的始作俑者,就是英國大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
《弗蘭肯斯坦》(科幻)——瑪麗·雪萊
1818年,寓居義大利的瑪麗·雪萊在阿爾卑斯的雪夜中創作了現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故事情節很簡單,青年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利用死人的器官和組織,拼合出了一個人體;並在一次雷擊下使這個人體擁有了生命;可天性善良的巨人卻因面貌醜陋而不容於世界。整個故事自然是以悲劇收場。瑪麗·雪萊受限於時代,並沒有意識到她的這部小說創造了一個嶄新的體裁。更多的,這部小說充斥著哥特體小說的印跡。但在浪漫幻想、宣洩情感、尊崇自由、彌漫神秘的特點之下,《弗蘭肯斯坦》第一次引入了現代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發明,這使得它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幻想與科學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這種基本特徵來源自特定的時代背景,同時也是科幻小說有異於其它文學體裁之處。從文本的自然價值上來講,《弗蘭肯斯坦》乏善可陳,但它畢竟開創了現代科幻小說這一體裁,無法忽視。
盡管《弗蘭肯斯坦》問世後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但在現實主義文學的洪流下,這部小小的作品還掀不起太大的浪花。三十餘年後,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出現才真正開始將科幻小說推向一個頂峰。而跨世紀的英國科幻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則是科幻文學界繼往開來的另一位翹楚。
《時間機器》(科幻)——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1895年,威爾斯發表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時間機器》,就此這個題材被人們廣泛認知。小說中,一位時間旅行家乘坐時間機器來到了公元802701年的世界上,發現那時地球人分為兩個種族,一個是生活在地面的埃洛依族,智力僅及兒童;而另一個則是生活在地下的莫洛克族,他們用以前遺留下的機器飼養埃洛依族,並在夜間獵捕他們為食。時間旅行者的出現,自然打亂了這種社會結構的平衡。藉助小說中的時間機器,威爾斯帶領讀者進入了數十萬年後的未來乃至地球的末日,他用進化論的觀點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幅觸目驚心的未來畫卷。很顯然,小說中的情節是暗有所指的,這種悲觀的情緒恰恰是威爾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譏諷。
在凡爾納、威爾斯等作者的帶動下,科幻文學步入了一個更加撲朔迷離,色彩繽紛的二十世紀。科幻文學的創作重心逐漸從歐洲大陸轉移到了北美大陸上,科幻小說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優秀科幻作家和傑出科幻作品層出不窮,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茵萊因和阿瑟·克拉克這三位科幻巨頭的出現,標志著科幻文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基地》(科幻)——艾薩克·阿西莫夫
1951年,在《基地》的第一篇故事發表十年後,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正式結集出版了。這個系列可以說復演了羅馬帝國興衰史,是科幻文藝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史詩類作品之一。艾薩克·阿西莫夫一生著作頗豐,其中以科幻和科普作品最為有名,他的《基地》系列描述了心理歷史學家謝頓以心理史學計算出銀河帝國即將崩潰,於是以編纂網路全書為名將人才匯集到銀河邊陲的第一基地,隨後在銀河另一端秘密地建立第二基地;藉此希翼把黑暗時期縮短至一千年。《基地》系列為科幻小說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它在這方面所做的貢獻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說都大。第二十四屆世界科幻大會上,這套作品獲得了為其特設的最佳小說集獎,這是空前的榮譽;而阿西莫夫本人當時還以為托爾金的《魔戒之王》會贏得這份大獎。
阿西莫夫也無法忽視《魔戒之王》的成就?是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魔戒之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這篇文章從一開頭就聲明是介紹幻想文學的。但由於十九世紀純幻想文學的低潮,奇幻文學始終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視線所及之處。不過,奇幻文學終於在二十世紀中葉再次迸發出它的青春;這首先應該歸功於英國大學教授J·R·R·托爾金《魔戒之王》系列的面世。
《魔戒之王》(奇幻)——J·R·R·托爾金
1954年出版的托爾金的奇幻史詩《魔戒之主》系列現在被奉為所有現代奇幻文學的鼻祖,這一點似乎已經達成了共識。托爾金背離了撰寫「晚安故事」的初衷,耗費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套作品。如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部以純熟的、盡可能宏大的筆觸描述的史詩傳奇。霍比特人弗羅多與他的同伴們為了中土的和平,與邪惡的索倫圍繞著至尊魔戒展開了殊死的爭斗。托爾金彷彿一位優秀的說書人,用語言和文本構築出一個「比真實還真實」的「中土世界」;這里的每條河流,每座山川,每個種族都是那麼栩栩如生;故事中的每個情節似乎都正在這片神秘的大陸上演繹。對於讀者來說,沒有讀過它,你的閱讀生涯肯定會少了點兒什麼。
奇幻小說與早期幻想文學(傳說、神話、史詩等)的淵源更近,在經歷了十九世紀的壓抑和沒落後,隨著《魔戒之王》的問世,奇幻文學迎來了它的全面復甦。這是幻想文學界的一大幸事。而與此同時,進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科幻小說界又開始了一場變革。「新浪潮」作家的出現對「黃金時代」的科幻小說帶來了沖擊,他們企圖徹底改變科幻小說的寫作方式,希望賦予科幻小說更大的力度,創作出更富有文學性和社會道德感的作品。
《溫室》(科幻)——布里安·奧爾迪斯
1962年,「新浪潮」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奧爾迪斯出版了他的名作《溫室》。這部作品描寫了千萬年後的地球因為自轉速度下降,終於以一面永遠朝向月亮。巨大的植物遍布大地,人類已退化成原始狀態。主人公古連便是在這樣的世界上探索著自己的人生之路。小說中奇異的自然風光和神秘的原始色彩構築了這部作品永恆的藝術魅力。奧爾迪斯的作品明顯遠離了傳統的科幻題材,致力於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思考,把科幻文學推上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他曾這樣評論自己的作品,「我寫的是人類的不幸,隔絕,失望,忍受和友愛。」評論家們經常分析這句話,並對他的排列順序津津樂道:人類從「不幸」開始,導致「隔絕」,繼而「失望」,但仍「忍受」,最終達到「友愛」。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新浪潮」運動已經窮途末路,失去了其先前的革命性和實驗性,很多作品不再比自然科學作為創作的基礎,毫無情節,只是在建築空中樓閣,探討晦澀艱深的所謂哲理;可以說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種文學已經脫離了科幻小說賴以生存的基本屬性,難免遭遇失敗。
另一方面,奇幻文學在《魔戒之主》的感召下,不斷蓬勃發展,眾多奇幻作家以自己的作品能與托爾金的名著並立而倍感自豪。這其中就包括1977年推出了《沙拉娜之劍》的泰瑞·布魯克斯。
《沙拉娜之劍》——泰瑞·布魯克斯
如果說《魔戒之主》是史詩奇幻的基石,那麼《沙拉娜之劍》系列可稱得上「劍與魔法」奇幻的圭臬。正是這部作品讓布魯克斯成為作品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奇幻作者第一人,同時也替奇幻文學打開了上世紀最後二十年的興盛之門。這一系列作品一開始是以劍與魔法來包裝的;漸漸地,你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這個世界就是經過一場科技災難後的地球,精靈、矮人、巨龍等傳說中的生物開始出現在地球上,進而改變了整個地球的面貌和歷史。
奇幻文學的迅猛發展,令科幻文學界產生了危機感。我們已經說過,「新浪潮」的發展逐漸走向了歧路,使得科幻文學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在讀者對科幻小說的狀況日益不滿的情況下,另一場「賽伯朋克」運動以強烈震顫的方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演了。
《神經浪遊者》(科幻)——威廉·吉布森
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浪遊者》甫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科幻界,一時間好評如潮。這本小說是一個三部曲的第一部,同時也是導致「賽伯朋克」第一次被正視的作品。在小說中,主人公凱斯將自己的大腦與電腦網路相聯通,成為信息竊賊。小說將復雜的線索盡情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個關於未來的無法逃避的現實。《神經浪遊者》所推動的「賽伯朋克」運動是對新浪潮運動的一種反駁,它引入了資訊理論、控制論、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內容,在文化價值觀點上具有反傳統性;它又一次將科技的力量展現在科幻迷的面前,從本質上體現了硬科幻小說的回歸。
科幻文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當然,這個階段不只有「賽伯朋克」,科幻文學實際上進入了一個多元化、邊緣化的年代。在這個年代裡,科幻文學和奇幻文學的交叉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的隔閡也逐漸消弭;也許,幻想文學的復興指日可待。
縱觀最近十年幻想文學的發展,明顯地,奇幻文學的勢頭更加猛烈。最近四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奇幻文學三度掄元。在屢有奇幻佳作涌現的今天,有一個系列是我們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號稱近三十年來最佳奇幻系列的《冰與火之歌》
《冰與火之歌》(奇幻)——喬治·R·R·馬丁
喬治·馬丁是一位科幻奇幻雙料作家。他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推出的《冰與火之歌》描述了一個異常豐富充足的世界、擁有令人驚訝的可愛人物。這套偉大作品的靈感直接來源於傳說和神話,同時建構在歷史和現實之上。普通讀者很難想像在短短的幾年內描寫和架構《冰與火之歌》的世界是個多麼龐大的工程,而馬丁駕馭這個龐大世界的能力又令人嘆為觀止,每一個細節都不是信手寫來的,而是一幅嚴整的鑲嵌畫中的分子,全都有其存在的具體意義。可以這么說,《冰與火之歌》有能力驕傲地站在《魔戒之王》的身邊。
5. 哪個網站寫科幻小說好,注意:硬科幻
給科幻世界投稿吧,這事我當年干過,現在想想,一個高中生,基礎科學還沒學完,就想寫科幻?還硬科幻?我建議你先從軟科幻寫起,等到文筆成熟且知識容量達到較高水平時,在著手寫硬科幻,畢竟科幻小說不是一般的小說。先寫短小精悍的吧,等你的稿真的發了,再來提問,我去買雜志,捧你的場。寫科幻,也是我曾經的夢想。
6. 推雋科幻小說手寫的。
你是要看科幻小說嗎,是的話 搜 時光電子書,裡面有這個分類的,免費。
7. 一個主角是孫悟空的少兒科幻小說
如果這是以前少年科幻《飛》上的小說,那你最好去豆瓣科幻世界小組去問問,那裡有許多資深科幻迷,說實話我沒看過科幻版的《飛》,現在的《飛-奇幻世界》倒是看過。
8. 我想寫一篇科幻小說應該怎麼著手寫
建議去寫軟科幻,不要描述太多技術層面的東西。
科幻不是臆想!不是給隨便什麽東西掛一個未來,或者外星的場景就叫科幻。你要知道你自己要表達什麽,要有一定的技術背景才能寫出硬科幻,不然你寫出來滿篇諸如,在真空環境中可以聽到腳步聲這養的硬傷的文字,就不是科幻而是笑話了。
建議你開始時先嘗試寫下軟科幻,只要你有新奇思路,並能表述出自己的主題,言之有物而不是在胡言亂語。慢慢來吧,多看點名家的作品。推薦看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9. 誰知道 科幻小說家 衛斯理 的全部作品名稱
衛斯理的作者,筆名倪匡
原名: 倪聰,字亦明。(「匡」字是他在《辭海》中點出來的)
生日: 一九三五年五月三十日中午十二點三十七分
出生地: 上海
籍貫: 浙江鎮海
生肖: 豬
星座: 雙子座
血型: O型
家庭狀況: 二兄、二弟、一姐、一妹
最喜歡的食物: 海鮮(魚、蝦、蟹、貝……)
一九五一年,倪匡初中畢業後以十六歲半之齡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三個月,自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畢業」後,繼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幹警,並先後參與「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後至蘇北、內蒙古墾荒,足跡並遠至東北大興安嶺。在內蒙時因「破壞交通」(嚴冬冰封河道時,將一條小木橋拆下來充作木柴)被打成「反革命」,遭隔離軟禁數個月。
一九五七年,倪匡由內蒙古逃亡至廣州,七月間偷渡澳門再逃進香港。從此義無反顧,再也沒有回過神州大陸。初至香港時曾在夜校讀書,因而認識了倪夫人,李果珍女士。倪匡最初在染廠里做雜工,並開始投稿《真報》,後被《真報》錄用,先後任工友、校對、助理編輯、記者與政論專欄作家(筆名為衣其)。
一九五七年底,倪匡第一篇有關「土改」的小說《活埋》在香港工商日報發表。第一篇發表的散文是《石縫中》。第一本小說是《呼倫池的微波》(創作於五十年代末,背景為蒙古草原)。
一九五八年,倪匡開始寫武俠小說,筆名為岳川。
一九五九年,倪匡與李果珍女士結婚,現有一女(倪穗)、一子(倪震)。後大部份時間乃是自修,算得上沒有正式接受過學校教育。
一九六二年,倪匡於查良鏞(金庸)的鼓勵下,開始用筆名「衛斯理」寫小說。第一篇小說名為《鑽石花》,在《明報》副刊連載。至第四篇小說《藍血人》起,衛斯理系列小說正式走向科幻系列。(《藍血人》一書於二零零零年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成為倪匡科幻小說的代表著作)。
六十年代末,武俠影片大行其道之際,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所寫劇本不下數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
一九七二年,衛斯理系列小說《新年》發表後,倪匡暫停衛斯理系列小說的創作,時間長達六年。
一九七八年,衛斯理系列小說《頭發》發表,被評為最受香港青年歡迎的小說。倪匡此後又回到了科幻小說的創作道路上。
一九八六年復活節,倪匡在台北一家教堂中受洗(不過仍然肯定上帝就是外星人)。原因是與牧師禱告後,治好了多年以來的酒癮。近年來他篤信基督,頻頻在香港及台灣作見證。
一九八七年,倪匡與梁小中(石人)、哈公、黃維梁、胡菊人、張文達等發起成立香港作家協會,並出任會長。
一九九二年秋,衛斯理系列小說《運氣》發表後,倪匡移居美國三藩市新唐人埠,居所甚似一個多士壚。閑時在家裡種花養魚,如蔓陀蘿及神仙魚等。他笑稱洗手間可以看到金門橋,所以作了一句詩:「舉頭看金門,低頭看『小鳥』」。移民後的倪匡生活優哉悠哉,自稱廚藝第一、園藝第二、文藝僅是第三。
倪匡人生閱歷豐富,什麼苦難都嘗過。他為人風趣幽默。古怪興趣多,古怪想法更多。(曾經有一次,在一隻小小的跳蚤身上感悟到自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生命力原來如此脆弱,對於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和忍耐力,還不及一隻構造簡單的跳蚤。)所以他寫文章手疾眼快,千變萬化。倪匡自認是個很胡鬧的人,但對於工作他是很嚴謹的。他規定自己每天要寫八千多字,這樣他便可以工作一個月,然後休息一個月。他又規定自己在黃昏前盡量把工作做好,因為一入黑,他的手便蠢蠢欲動,想摸酒杯了。他寫各種類型的小說,如科幻,偵探,武俠以及愛情文藝小說,他又寫電影劇本,乃至抒寫個人感受的雜文和散文。自一九七五年來港後,他筆下出現了不少科幻,偵探及武俠小說,電影劇本不下幾百部,而且在本港各報刊上他每天都發表專欄文字。
倪匡是個怪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他不懂駕駛,但迷上研究汽車時,曾經獨個兒把一部汽車化整為零後再裝嵌回原狀。他至少有兩次遇鬼經驗,堅信靈魂的存在與不滅。早年時還經歷過「狐仙顯聖」,因此,至今仍然認為不同的生物在通過所謂的修練,是可以讓身體產生結構上的變化,就會成人成仙。(衛斯理科幻系列《成精變人》,就是一隻神鷹經過種種的變化,最後變成人的故事!)
傳聞說倪匡曾在東北省看見過外星人,所以他的科幻小說才這么出色,而他自已說本身是喜歡寫武俠小說,但有金庸這位老友金玉在前,只好舍難取易,專心從事科幻小說。(寫科幻小說容易???)在所有作品中他最喜歡的人物是衛斯理,最喜歡的作品是衛斯理系列《尋夢》,其次是衛斯理系列《黃金故事》。最喜歡的武俠作品是《火並》。
倪匡的廣泛興趣,過目不忘的本領以及鍥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使他自一九五七年來港後的著作深入民心。他的作品組織嚴謹又帶啟發性,常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倪匡先後使用過的筆名計有:倪匡(武俠與科幻)、衛斯理(科幻)、沙翁(雜文)、洪新(高達、高飛傳奇)、魏力(木蘭花傳奇)、岳川(武俠)、衣其(政論)、九缸居士(雜文)、危龍等等。
倪匡是最多產、多樣化的作家,他自稱「自有人類以來,漢字寫得最多的人」。(其實這是倪匡自謙,這句話中的「漢」字大可刪去。古今中外,倪匡唯一可能的對手,只有西方科幻大師艾西莫夫。然而艾大師的英文多是由打字機或文字處理機打出來的,所以這句話絕無人能找到反證。)倪匡也是最有職業道德的專業作家,他從不拖稿、欠稿(早期寫得太快,寫完後還故意擱幾天再交稿)。但稿費、版稅奇高,並有兩大原則:請先付錢;貨出不改(小說絕對不準人改,劇本如何改則絕不過問)。
倪匡的作品包括小說(武俠、推理、科幻、奇幻、奇情、色情)、散文、雜文、專欄、政論、電影劇本。(請參考倪匡著作目錄)從沒有寫過的文體只有歌詞與廣告詞。
倪匡的小說氣氛逼人、情節詭異、構思奇巧。小說的數量已超過三百本。電影劇本已超過四百部,保證是世界記錄。
倪匡的寫作動機,一、謀生;二、興趣;三、沒有別的本事(但後來又發現自己是個很稱職的演員)。寫作收入,稿費加版稅,一年超過二百萬港幣。寫作風格,喜歡玩花樣,變題材,不投讀者所好,卻總能牽著讀者的鼻子走。寫作天賦,自認是與生俱來的。(倪匡相信一種理論,就是有文學天賦的人,大多也都嗜酒,例如古之李白,今之古龍、倪匡。)寫作習慣,一定要聽音樂(否則靜不下心來),書桌桌面成三十度仰角(才不會腰酸背痛);從來不能也不會以電腦或口述代替手寫。寫作速度,最高記錄為一小時四千五百字(格子),那是「革命加拚命」的速度;最慢一小時也有二千五百字。寫完之後從不再看第二遍(最早期作品例外)。自謂「漢字寫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倪匡對小說的理念:「小說只分兩種——好看的與不好看的」(他認為不好看的小說,即使裡面有再多的學問、道統或藝術價值都沒用)。小說的主體是創作意念,至於情節安排則各憑功力。 他認為作家的責任是寫出的作品讓讀者廢寢忘食。他對色情文學的定義是小孩子看不懂的文學——看得懂的就不是小孩子,當然就有權利看。
倪匡的個性極端情緒化,難得不糊塗。率性放任,熱情爽朗,慷慨俠情。絕對的自由主義,不喜歡受約束,不愛爭勝負,不喜歡正經八百,絕不會道貌岸然。
倪匡的愛好很多,有養魚、種花、集貝殼、木工、烹飪、古典音樂等等,皆是由迷轉痴,由痴變狂。推而廣之,任何具有許多不同式樣的東西都喜歡研究、收集。喜歡讀書,什麼樣稀奇古怪的書都看,但最喜歡看小說。閱讀速度最快時,可達到平均一天看二十萬字的小說。
倪匡還有三個嗜好,一曰酒,以前一天至少可以喝一公升XO。最近,他宣布了「戒酒」,但定義是酒可以照飲,不過不要飲醉。如今可喝可不喝,但仍認為酒是一種最好的「抗憂郁劑」。二曰煙,曾有過三十五年的煙齡,最高記錄一天四到五包(刷牙時都不停——刷左邊牙齒時香煙咬在右邊;刷右邊時咬在左邊)。直到有一天,忽然聽到上帝的聲音說了幾遍:「你可以不抽煙了!」從此就再也不抽了。(上帝的意思倪匡想了一下子才弄懂,所謂「可以不抽煙」,是指上帝加諸自己的三十五年「煙刑」已滿。)三曰女人,最欣賞柔順聽話的女人,當然外在美也很重要。《鹿鼎記》中的雙兒是倪匡心目中完美妻子的典型。
倪匡最推崇的小說家分別是金庸、古龍、瓊瑤、亦舒、高陽、夏樹靜子、愛倫坡;最推崇的散文家是柏楊與李敖。
倪匡是業余刻圖章高手,當年就是靠偽造圖章與路條,才能一路從內蒙古逃到香港。偽刻圖章的原料是肥皂,並沒有依照任何樣本,只知道刻得愈大就愈唬人。他還是業余海洋貝殼分類專家,曾購上千本參考書,並租下一個居住單位,陳列所收藏的各種貝殼。又曾花上幾年時間收集及鑽研貝殼,雖然最後意興闌珊把心愛的收藏賣掉,但他對貝殼的認識已達專家境界。
倪匡絕對贊成人性本惡。對婚姻不贊成也不反對。他認為一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是快樂。(不過倪匡也承認很難,倒是自尋煩惱一定不會令自己失望。)認為人類之所以有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
倪匡做人的態度:「看得順眼的多來往,看不順眼的,不管你怎樣,當你不存在。
倪匡有幾位至交好友,古龍,兩人於一九六七年結識,旋結為莫逆之交。古龍過世,倪匡傷心欲絕,弔祭時淚灑靈堂(還把古龍陪葬的洋酒喝了一大半)。結果古龍的遺體竟然當場吐血!倪匡不顧他人的警告,將故人之血鄭而重之珍藏起來。金庸,倪匡多年的好友與老闆。他的小說只在《明報》連載,而大部份的小說也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倪匡曾替金庸代寫連載中的《天龍八部》數個月,故意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不過後來金庸對倪匡說想刪去他寫的一段,倪匡只說來問我就不是當我朋友。)金庸於一九八二、八三年之間贊倪匡曰:「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黃沾,倪匡譽其為:奇才;香港粵語流行曲之父。傳說兩人是「文曲星」下凡,一分為二的結果。倪匡曾於一九九三年秋贈黃沾對聯一副:「兩日烹調有黃沾,一生煮字無白雪」,但黃沾卻認為這兩句次序應該對調。張系國,兩人同為中文科幻的開山祖師,但是對科幻小說的理念、表現形式、角色與使命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張系國描寫初見倪匡的情形:「倪匡則人未至笑聲先到,完全是紅樓夢里鳳姐兒出場的架勢。後來每次見面,都是先聽到他的朗聲長笑才見其人。」又說:「坦白說,我是先喜歡上倪匡本人,才讀他的小說。看他瘦瘦小小的個兒(註:那是十年以前),怎麼樣也不能想像他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每小時能寫四千五百字,四五天就可寫完一部小說或劇本……文壇鬼才的美稱,倪匡可當之無愧。」沈西城,倪匡專家。曾以「洛人」為筆名,替倪匡續寫浪子高達的故事。著有《我看倪匡科幻》、《細看衛斯理科幻》、《金庸與倪匡》等。葉李華,另一位倪匡專家,精研倪匡作品近二十年。因酷愛科幻小說,與倪匡結為忘年至交,也是倪匡的電腦啟蒙老師。
倪匡的妹妹即著名小說家亦舒,本名倪亦舒。他笑說出版社每次找他都是為了取得亦舒的出版權,他的反而無人問津。他的兒子倪震,也是出版界的人,出版《yes》雜志,更游說倪匡寫少年衛斯理!
倪匡在四十歲生日時,曾撰自壽對聯:「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麼;時已無多,無欲無求,無非是這樣」。他自撰的墓誌銘:「多想我生前好處,莫說我死後壞處」。
倪匡下筆如有神,六十分鍾四千餘字,雖雲快矣,但仍不如其講話速度,他說話快如連珠炮,速度比寫字速度還要快近十倍(最高記錄五秒三句),放慢了速度就說不出來。(據說這是因為倪匡本來是左撇子,被硬性矯正,從小受了「腦傷」之故,也因此至今仍左右不分。)稱為名嘴,實至名歸。
倪匡自稱是世界寫漢字最多的人,因為他自一九五七年由內地來港後,寫了三十年,一個星期寫足七天,每天寫數萬字。最令人稱奇的,是他可以寫三十年而靈感不斷,題材不盡,且是暢銷的保證。江湖中人更戲稱他為「袋裝書大帝」。出版界流傳一個笑話:即使倪匡寫的是無字天書,也會迅速售清。極其量下次購買倪匡作品時,看清楚是不是無字天書續集罷了!在香港,純以寫稿而致「富」的作家甚少,倪匡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http://www.bookspice.com/kehuan/fenlei/wsl.htm
10. 怎麼樣可以寫好科幻校園小說
開篇致勝
好的一本小說,尤其是懸疑類科幻小說,從開篇就應該有這樣一些片段,這樣讀者才能更有趣味的閱讀下去。
(賞析:羅伯特森·戴維斯,他在《謀殺和行走的靈魂》里是這樣開頭的:「當斯尼弗從槍套里抽出暗藏的凶器將我擊倒在地,讓我無法動彈時,我這輩子都沒有這么驚訝過!」)
一些愛書的作者可以和我交流一下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