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實現的科幻小說
A. 未來科技已經在現實中實現的科幻作品有哪些
《極限特工》:攝像機改造的火箭筒
《極限特工》第一部最後,文·迪塞爾手持「熱追蹤」火箭筒攻擊敵人,充滿近未來感。事實上,這是由一台索尼攝像機改造後,並加以視覺特效的產物。
《安德的游戲》:真正的外科手術機器人
《安德的游戲》中,機器人對人物實施手術治療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實際上,這個手術機器人是真實存在的。
它的名字叫做「Raven II」,由美國華盛頓大學機器人研究室開發,用於執行腹腔鏡手術。
《阿凡達》、《星球大戰》:3D全息投影儀
早在1977年,喬治·盧卡斯就通過《星球大戰》為我們展示了浩瀚宇宙中的先進技術,激光劍、R2D2、太空船,還有無時不在的3D投影通訊機。
事實上,這種全息影像技術,在各種科幻電影中都不難見到,現實中的應用例子也不算少。
《霹靂游俠》、《變形金剛》:自動汽車
對於自動駕駛汽車,80後最熟悉的可能是小時候熱播的電視劇《霹靂游俠》(2008年曾推出電影版),超酷的人工智慧戰車基特不僅會自動駕駛,還能與主角聊天、開玩笑,當然也配備了超酷的武器。
《變形金剛》中的各位汽車人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外星人,但是也是自動駕駛汽車,所以我們也十分期待這類產品可以走進現實。
B. 有哪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已經變成現實
史蒂芬森的小說也預測了人們將會在現實世界與他人互動時,會因為計算機的魅力而在不恰當(而且惱人)的時機分心。他沒料準的是他說那些人只會是一小部分,但實際上現在所有人隨時都在玩他們的手機。
C. 有哪些堪稱偉大的科幻小說
下面這些都應該算是吧?請你參考!
最偉大TOP15 科幻小說系列
當你讀完一本精彩的科幻小說,了解到這只是系列小說的第一本,一定會感到特別的興奮。科幻界的一些最偉大頭腦用連續小說的形式為他們故事的角色構造了一個復雜而驚心動魄的宇宙,還有一些則虛構了地球的反烏托邦或烏托邦的未來。這里列出的就是最棒的科幻小說系列,雖然為它們排名是困難的任務。
15.《邁爾斯傳奇》,洛伊斯·比約德(Lois McMaster Bujold)著:故事主人公Miles Vorkosigan是Barrayar 星球上的一位殘疾的貴族,他的整個生命都在挑戰本星球對「突變異種」的偏見。該系列有多本獲得過雨果獎最佳小說。
14.《新日之書》,吉恩·沃爾夫(Gene Wolfe)著:一位慈悲的刑訊者,為了讓受害者避免痛苦的折磨,他容許她自殺。最後被流放,去尋找真理和懺悔,這個角色具有救世主的特徵,他最終將拯救地球。
13.《海伯利安四部曲》,丹·西蒙斯(Dan Simmons) 著:讓時間倒流的時間冢與人工智慧終極殺器伯勞鳥,丹西蒙斯在書中描述了一個人類與AI的可怕未來。《海伯利安》獲雨果獎,《海伯利安的隕落》獲星雲獎最佳小說提名。
12.《太空漫遊系列》,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著:由於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成功而成為最為知名的系列。
11.《文明(The Culture)》,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著:一個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和烏托邦式的未來社會,沒有貧窮、死亡和疾病。小說主要描述了社會邊緣群體:外交官、間諜和雇傭兵,都是干臟活的。
10.《拉瑪系列》,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和Gentry Lee著:阿瑟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講的一艘外星飛船突然出現在太陽系,人類與外星生命相遇的故事。獲得雨果和星雲獎,是公認的經典之作。但後面的系列主要由Gentry Lee執筆,克拉克主要是審查和編輯,評價不是很高。
9.《沙丘系列》,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著:系列的第一本《沙丘》曾被大衛林奇怕成電影,一部跨越時間達16000年的涉及社會、政治和宗教的史詩。
8.《Heechee Saga》,弗雷德里克·波爾(Ferderik Pohl)著:HeeChee是一個極為先進的恆星旅行種族,早在幾百萬年前就到達了太陽系,在人類開始宇宙探索前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消失了。
7.《銀河系漫遊指南》,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著 :源自BBC的廣播劇,亞當斯在寫第一本書的時候就意識到需要在地球上增加一個外星人,提供背景知識,就是那位《銀河系漫遊指南》書的編輯。
6.《環形世界 》,拉里·尼文(Larry Niven)著:兩個地球人和兩個外星人一起探索一個神秘的」環形世界「——一個人造的環形建築物,圍繞在一顆恆星周圍,內表面可居住,面積相當於300萬個地球。獲得了1970年星雲和雨果獎。
5.《安德系列》,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著:始於一篇短篇小說Ender』s Game,最終發展成一系列包含9部長篇,10部短篇,還有兩部等待出版。系列的前兩部獲得星雲和雨果獎。被認為198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科幻小說之一。主要角色是Andrew 「Ender」 Wiggin,一位童子兵,在一所戰爭學校受訓成為地球的未來領袖。
4.《未來歷史系列》,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Heinlein)著:海因萊因的這套書中最好的兩本是《The Man Who Sold The Moon》和《時間足夠你愛》,描述了人類從20世紀中期到23世紀早期的未來歷史。
3.《Barsoom系列》,埃德加·賴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著:這套誕生於20世紀早期的小說雖然內容可能過時了,但影響了後世的許多電影和科幻小說。《火星公主》可能是20世紀最早的幻想作品。
2.《Lensman系列》,E.E.史密斯(E E Smith)著 :該系列的背景起始於20億年前,一個和平的種族Arisian 能以其它種族無法實現的方式理解生命和生命力,他們創造一個類似透鏡的東西能賦予穿戴者特殊的精神能力,可以在外星球上根據需要執法和在不同種族之間建立交流橋梁。
1.《基地系列》,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著:阿西莫夫的7卷銀河史詩,橫跨千年,該系列書的完成也花了44年。小說中最主要的設定是一位科學家開發了數學的一門分支——心理史學,能夠預測未來大多數人類的行為。
《基地》《時間足夠你愛》《環形世界》《銀河系漫遊指南》《太空漫遊》《邁爾斯系列》《沙丘》《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隕落》等都有中文版,但許多系列都沒有出全。
D. 世界十大科幻小說是什麼
《末日極限逃亡》《星宇戰甲》《末世至強者》《囚天》《星球博物館》《時空密碼》《星宇漫遊記》《過客行》
這幾部科幻末世的小說是我在有看書社看的,也是這個公眾號我覺得比較不錯的
E. 你覺得能被成功改編成科幻電影的科幻小說通常具有什麼特質
比較成功的科幻小說改編電影,很多都是因為小說設計了一個非常有意思而且龐大的世界觀,給了電影以巨大的發揮空間,成為電影的靈感來源。
而改編為電影的作品,據歷史經驗,要想獲得成功,通常必須不是名著。名著已先入為主,文字本身有最大的思考迴旋餘地,所以,改編自名著的電影通常吃力不討好。接受美學認為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心目中的哈姆雷特,眾口難調。所以,每隔一定時期,必然不斷翻拍,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於經得起歷史檢驗,耐得住不同人等的闡釋。
F. 請問有誰知道有什麼東西是在科幻小說里出現後來實現了的
夾子元元朋友,你好。其實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這位偉大的幻想家以科學為依據,在自己小說中描述的飛機、潛艇、電視經歷了一個世紀後都變成了現實。
舉例如下:
環球旅行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 100多年前,儒勒·凡爾納在他這部最富盛名的小說中讓主人公在 80天之內繞地球轉了一圈,當然這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小說出版 17年後,一名女記者僅用 73天便環遊了地球。 1993年,幾名法國航海家駕駛雙體機帆船環繞地球一周,歷時 79天 6小時 16分。
人類登月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在《從地球到月球》中詳盡地描述了如何利用大炮把人從地球上打向月球,而且主人公登月的發射點和落點竟然與美國 1969年的登月驚人地吻合。
現代社會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神秘島》中的預言包括水下呼吸器、電視,以及太空旅行……在 100多年前描述的世界儼然一個今天的現代化社會。
潛水艇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在《海底兩萬里》的小說中,凡爾納創造了潛水艇「舡魚」號。那時,這艘可以無限期地潛在水底的「大魚」承載了太多孩子的夢想。
但凡爾納最偉大的預言,不是潛水艇、飛機或者宇航技術,而是他對人類社會未來走向的預言。這一預言體現在他晚年的傑作《約拿旦號歷險記》中。可惜的是,這部沒有任何科技奇觀的偉大作品淹沒在《海底兩萬里》的驚濤和射月大炮的烈焰中,久久不受人重視。
小說完成於作者去世前一年,作者在這部作品裡幾乎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驗。小說的主人公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把「無上帝、無主人」作為自己的信條。他的真實身份是某北方帝國擁有繼承權的王子,按照故事中的描寫,可以斷定他是俄羅斯王子。當時的俄羅斯也是無政府主義者的大本營。這位王子厭惡人對人的統治,渴望無限自由,最終自願地離開當時被各國瓜分的土地,來到南美大陸最南端火地島中的奧斯特島上。那裡還不屬於任何一國,只生活著印弟安土著。王子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被他們稱為「勒柯吉」,意思是「救星」。因為他擁有火槍和醫術,經常救助原始狀態的土人們。勒柯吉就成為他在故事裡的名字。
勒柯吉在奧斯特島生活多年後,智利和阿根廷達成協議瓜分火地島,奧斯特島屬於智利管轄。不過,由於遠離智利本土,智利從未派人前來。勒柯吉知道這個協議後,准備遷往另外的無主島嶼。就在這時,一艘名為「約拿旦號」的移民船在該島外遇難。船上載有一千多名前往南非拓荒的各國移民。船長、大副等有權力的人都在風暴中死去。勒柯吉就把這些人接到島上生活。並幫助他們建房過冬。在這個過程中,勒柯吉顯示了高超的生存本領,受到幾乎全部移民的愛戴。移民洛德士等人請求他在一盤散沙的情況下擔任領導,但堅持無政府主義信仰的勒柯吉一次次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智利政府為了吸引移民留下來開荒,承諾放棄奧斯特島主權給這些移民。「奧斯特邦」成立了。信奉社會主義的律師博瓦勒通過宣傳,成為領導人。但他除了政治鼓動外,全無治理能力,只知道把船上儲備的生活物資無償分發給人們。大部分移民素質低下,怨天尤人。除了李威利等少數人自覺進入島的深處開荒外,剩下的人酗酒、斗毆,坐吃山空,很快消耗了生活物資,飢荒來臨。博瓦勒無力改變局面,就以財產共有的名義,煽動懶惰的移民去搶掠那些通過勞動獲得財富的移民。而另一個「社會主義者「多里士更想通過危機,奪取博瓦勒的政權。在移民自相殘殺的動亂關頭,勒柯吉終於放棄了自己的信條,宣布自己是領袖,從無政府主義者一下子變成絕對的獨裁者,並受到移民的擁戴。島上的秩序迅速恢復。勒柯吉廢除財產共有、無償分配的制度,恢復貨幣流通,確定移民的土地所有權,鼓勵經商,發展對外貿易,並且建立起法院、警察部隊和監獄這些他曾經十分反感的機構。幾年後,奧斯特島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之邦,不僅本國人民生活富足,更吸引外國人來這里作生意。在勒柯吉的領導下,奧斯特人還擊敗了巴塔哥尼亞人的進攻。多里士等人試圖推翻他的統治,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盡管情況良好,但由於獨裁地位和自己的內心信條相悖,勒柯吉還是准備退位。就在這時,奧斯特島上發現了金礦,本地居民受到誘惑,不事生產紛紛去淘金。更有大量外國人聞訊湧上島嶼,奧斯特邦社會秩序一片混亂。勒柯吉不得不廢除事先確定的民選日期,保持獨裁領導,引導本國人恢復生產,並且驅逐了外國流民。在這個過程中,勒柯吉不得不命令士兵向手無寸鐵的流民開槍,從而使自己與最殘暴的獨裁者並列。
小說結尾,身心俱疲的勒柯吉將領導人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弟子迪克,在夜幕中登上合恩角新修建的燈塔,准備在那裡終老一生。
凡爾納之孫在給祖父寫的傳記里,曾經這樣評價這部作品:「不難使人聯想到十五年後列寧倡導的『新經濟政策』」。而一百年後的中國讀者,更可以把這部作品看成極左路線在中國大地興盛到滅亡的寫照:博瓦勒分光吃盡的共產政策,和五十年代末期的大鍋飯何其相似;「多里士幫」和「博瓦勒幫」打著社會主義旗幟進行的火拚,可以看出文革中「保皇派」與「造反派」武鬥的影子。勒柯吉的改革過程,不難看出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甚至,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勒柯吉發放第一份土地證書的場面,把它當成十分一個重大事件。那個場面和安徽鳳陽小岡村農民在包產到戶合同上按手印的歷史時刻也堪有一比。如果讀者能夠讀到這部傑作,就會發現,上面這些都不是庸俗的、表面的類比。凡爾納的慧眼確實穿越時空,預感到了人類社會將要發生的種種悲劇。如果這部作品寫於2003年,可以被看作事後諸葛亮式的寓言。而它竟然完成於一百年前,我們不得不為自己忽略了前輩的智慧而感到汗顏。
在這些細致入微的社會預言之上,凡爾納更站到思想的高度進行了總結:勒柯吉的成功,他之所以受到移民的擁戴,並不是他的無政府主義信念,而是因為他能作實事。小說很具體地描寫了他在打獵、治病、建房、築路等方面的技能和經驗。由於他在奧斯特島生活多年,他對本地環境的了解更是出類撥萃。作者還刻意為他建立了兩個反面對比:高談闊論,滿腹理論的博瓦勒和多里士,褒貶色彩十分強烈。
從科幻文學的角度看,《約拿旦號歷險記》應該算作歷史上第一部社會科學題材的科幻小說。那個時候,社會科學本身尚未成型,也沒有今天這樣的諸多分科,還是一種概括和整體的研究。凡爾納在這部作品裡,展示了他對當時社會科學成果的充分了解。小說里有經濟、金融、政治、法律,乃至國際關系等諸多方面的准確描寫。在「奧斯特島」這個人類社會的縮微景觀中,濃縮了各個民族、各個階層、各種觀念的人物,使它的變化成為紙上的社會實驗。最令人嘆服的是,這個紙上實驗的准確性,超過當時許多社會學者的學術著作。
G. 哪些科幻小說家的想像力成真了
醫學研究、空間探索和機器人等領域都已經誕生了許多科技奇跡。但是想一想電影里令人畏懼的機器人,或許人們對於機器人並沒有多少美好的憧憬吧。
空中飛車的吸引力也並沒有那麼大,倒不是因為金錢或能源的問題,而是我們已經製造出了遙控飛機——嘿,空中飛車也沒那麼狂炫酷吊炸天嘛。
究竟哪些科幻片中的高科技會成為現實呢?Reddit用戶RobStone采訪了Reddit的科學家們,邀請他們分享哪些最為不可思議的科技會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科學家們沒有回答明確的時間軸——這確實太難預測了,但是一些回答足夠引起人們遐思。
H. 中國十大科幻小說是哪些
《太空漫遊2001》硬科幻的聖經,把科幻小說徹底從低俗小說泥潭中解救出來。2,《基地》,其實是個系列小說,史詩級的描寫,摻雜著阿西莫夫對人類文明的重新審視對歷史的反思(最近風頭正盛的大數據讓人不禁想起《基地》系列裡的「心理史學」)3,《三體》1、2、3又是系列小說,劉慈欣力作,被稱為中國科幻基石,事實證明並非吹牛,中國科幻很少能這樣兼具好看與深邃了,關鍵是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據說在美國遇冷)強烈建議題主看看。4,《銀河系漫遊指南》超乎想像的故事情節及字里行間閃爍的英式幽默是這本書的最大特點。而且想像力簡直爆棚。5,《時間機器》這本書的牛B之處在於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簡直是硬科幻的鼻祖啊。6,《我,機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又一力作,書中出現了最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不過無論從思想深度還是從情節描寫上都不如《基地》7,《1984》,反烏托邦小說代表作,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 時刻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8,《宇宙過河卒》,這本書使得「巴薩得引擎『家喻戶曉。9,《美麗新世界》,軟科幻小說代表作,情節一般但影響深遠。因為它是赫胥黎的代表作,重點本來就是為了傳播他的哲學思想,像我這種=理科生基本抓瞎。10,,《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書名有點無厘頭,但由他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可以說是影響最深遠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I. 十大科幻長篇小說是那些
同學你問的好籠統啊,那我也只能籠統回答了
1,《太空漫遊2001》硬科幻的聖經,把科幻小說徹底從低俗小說泥潭中解救出來。
2,《基地》,其實是個系列小說,史詩級的描寫,摻雜著阿西莫夫對人類文明的重新審視對歷史的反思(最近風頭正盛的大數據讓人不禁想起《基地》系列裡的「心理史學」)
3,《三體》1、2、3又是系列小說,劉慈欣力作,被稱為中國科幻基石,事實證明並非吹牛,中國科幻很少能這樣兼具好看與深邃了,關鍵是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據說在美國遇冷)強烈建議題主看看。
4,《銀河系漫遊指南》超乎想像的故事情節及字里行間閃爍的英式幽默是這本書的最大特點。而且想像力簡直爆棚。
5,《時間機器》這本書的牛B之處在於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簡直是硬科幻的鼻祖啊。
6,《我,機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又一力作,書中出現了最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不過無論從思想深度還是從情節描寫上都不如《基地》
7,《1984》,反烏托邦小說代表作,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 時刻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
8,《宇宙過河卒》,這本書使得「巴薩得引擎『家喻戶曉。
9,《美麗新世界》,軟科幻小說代表作,情節一般但影響深遠。因為它是赫胥黎的代表作,重點本來就是為了傳播他的哲學思想,像我這種=理科生基本抓瞎。
10,,《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書名有點無厘頭,但由他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可以說是影響最深遠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