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家是科學家
A. 中國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是誰
中國科幻之父 我國著名科幻作家鄭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國最重要和最優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開始創作發表科幻小說,成為當時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壇,發表了一系列優秀作品並創作了中國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飛向人馬座》。鄭文光於1998年獲得中國科幻終身成就獎。 鄭文光,1929年生於越南。1954年開始發表科幻小說。1983年因患腦血栓停止創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設者》、《猴王烏呼魯》,中篇《飛向人馬座》、《命運夜總會》,長篇《神翼》《戰神的後裔》等。另有學術著作《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中國古天文學源流》,翻譯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 鄭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華僑,解放初回國。鄭文光受過系統的天文學教育,象當時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樣,學術研究是他的主業。鄭文光自幼喜文,十一歲就在越南的《僑光報》上發表作品。這樣的經歷使鄭文光具有超過一般自然科學家,甚至超過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鄭文光走上科幻小說創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為專職科普工作者,發現少年對枯燥的科學知識不感興趣,因此,他突發奇想,要把謎一樣的天文學和詩一般的文學結合在一起。當時,國外新型的科幻小說還沒有譯進中國,甚至連科幻小說是什麼,大家也不清楚。於是,就有了鄭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這也是中國大陸的第一篇科幻小說。1954年,鄭文光在 《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成為中國科幻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志。《從地球到火星》是一個短篇。講的是三個中國少年渴望宇航探險,偷開出一隻飛船前往火星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情節也不復雜,但卻是新中國第一篇人物、情節俱全的科幻小說。鄭文光也沒想到,這篇作品在《中國少年報》刊出之後,竟引發了北京地區火星觀測熱潮,人們在建國門的古觀象台上排起長龍看火星。鄭文光被深深感動了,也被激勵著。從此,創作科幻小說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罷不能。 此後的一段時間里,鄭文光又發表了幾個短篇,以1957年發表的《火星建設者》為最成熟。該文曾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中國第一篇獲國際大獎的科幻小說。《火星建設者》採用了當時科幻文學作品中少有的悲劇寫法,講的是在共產主義大同世界裡,人類開始在火星上建設基地,雖經多般艱苦奮斗,仍然由於當地細菌的侵染而功虧一匱。 鄭文光的艱難完全是一個拓荒者的艱難,但他堅持了下來,他堅信他的作品是有價值和意義的。不但堅持創作,他還開始了對科幻小說理論上的探討。這其中,他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和復雜的漫長過程,他曾試圖在作品中盡量多地「放入」科學知識,但最後,他越來越明確認識到,科幻小說也是小說,遵從小說(也即文學創作)的一切規律,它姓「文」不姓「科」,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學內容。所以,鄭文光對科幻小說總的看法是「洋為中用、幻為實用」;科幻是「舶來品」,有個民族化的問題;科幻又應該用科學的幻想(而不是神話)結合現實,反映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鄭文光於1958年在《讀書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談談科幻小說》的文章。該文幾乎談到了科幻文學的所有基本理論問題,如科幻小說的文學本質、科幻小說對古代神話的繼承關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學如何與真實的科學相區別,等等。自此以後四十多年,在這些基本理論問題上,中國科幻界竟再無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這些問題與不了解科幻藝術的外界輿論反復爭辨。其理論探索的停滯頗為可嘆。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的年月里,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動亂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標志著中國科幻在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這次科幻高潮實際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續。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之父」的鄭文光在這次高潮中又創下了一個新紀錄:1979年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該作品延續了《從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險」的故事框架。但場面更為宏大,人物更多,刻劃上也更出色。當然,作品裡的宇航距離也更遠。 鄭文光是我國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從撰寫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以來,總共發表有100萬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寫復活恐龍的《侏羅紀公園》是1993年美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影片,可鄭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寫有科幻短篇《侏羅紀》,而且早在1980年就寫過一篇復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說——《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麼一個世界呢?人類還沒出現的地球又是怎麼樣的呢?鄭之光在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膽的創新,把我們帶入那浩如煙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眾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說具有特色。 《海豚之神》是鄭之光科幻小說的又一代表作。小說描繪了一場人獸奇像的景面。主人公獸石和胡雲霸同海豚「阿聰」交上了朋友,藉助阿聰,他們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們更深深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動。看來動物的感情不比人少。 《海姑娘洛麗(科幻小說)》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叢書中的《海姑娘洛麗》,是一種科幻小說,主要構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麗、地球的鏡像、孔雀藍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書體裁新穎獨特,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構思巧妙,帶你進入一個未知的境地。 《海龜傳奇》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名著》系列叢書之一,由三個故事組成。根據兒童的閱讀水平和思維能力,側重本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全書力求情節連貫、流暢,生動有趣,寓教於樂。書中並配有精美的插圖,標注拼音,讓孩子在閱讀時產生興趣。 鄭文光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協會會員等職務。
B. 小時候在《科技畫報》上看到的一篇科幻小說,名字記不清楚了...主人公是一個科學家,名字後邊帶一個加號
你那時幾歲?好好回想一下,然後去網上搜搜當時的《科學畫報》,一本一本地找,一定能找到。
C. 科學家會看或寫科幻小說
世界上有一些即是科學家也是科幻小說家的人,比如美國的卡爾·愛德華·薩根。但是,更多的是,不寫科幻的科學家,和不是科學家的科幻作家。
我認為科普和科幻有非常大的區別。
中國以往的觀點總認為,科幻的意義在於普及科學知識,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不錯,科幻小說有時可以普及科學知識,就像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中含有很多地理海洋知識一樣,但更多的時候,小說里的「科學理論」僅僅是作者的虛構而非真實理論,比如《隱身人》的作者在小說前言終究明確的告訴讀者這篇小說實際上是不符合科學道理的。
科幻小說的目的並不在於傳授科學知識,而在於讓讀者發現科學的美麗、激發對科學的熱情。
科幻是屬於小說的,科普是屬於科學的。
科幻和科普的關系,類似於看《三國演義》和學習歷史課本的關系:固然你可以從《三國演義》得知一些歷史知識,但是你不是為了了解歷史知識而去看三國的,而且《三國演義》的一大半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但是,三國演義可以讓你感受到歷史的宏偉壯麗、波瀾壯闊,從而可能讓你產生對歷史書的興趣。這大概就是科幻和科普的區別了吧。
你爸爸的觀點也有失偏頗。美國的科幻小說黃金時代有很多著名科學家投身科幻寫作。
例:
卡爾·愛德華·薩根(Carl Eard Sagan),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說作家。1934年11月9日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市,1955年於芝加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56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960年獲得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博士學位。60年代在哈佛大學任教,1971年任康奈爾大學大衛·鄧肯天文和太空科學研究會教授、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他同時還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組織——美國行星研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和會長。
著作
《宇宙》、《伊甸園的飛龍》、《布魯卡的腦》、《無人曾想過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競賽的終結》、《被遺忘的前輩的影子》、《接觸》(拍為同名電影)、《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暗淡藍點——展望人類的太空家園》、《魔鬼出沒的世界》。
薩根——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科普專家
卡爾·薩根博士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教授。同時他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對科學的精闢見解使他成為「唯一能夠用簡單扼要的語言說明科學是什麼」的科學家。他成為本世紀最有影響的人物。
卡爾·愛德華·薩根於1934年11月9日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市,於1955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56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960年獲得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博士學位。從60年代早期他就在哈佛大學執教。1971年任康奈爾大學正教授。1996年12月20日,這位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在與骨髓癌抗爭了兩年之後,在福萊德·胡欽斯癌症研究中心與世長辭,年僅62歲。 卡爾·薩根一生研究成果驚人。他的研究重點為金星上的溫室效應、火星上的季節變化、原子戰爭所造成的長期環境影響、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他是宇宙生物學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之一。長期以來他一直擔任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和太空科學的碩士和博士生導師。病重期間,他仍然在指導他的學生。他是康奈爾大學最值得尊重的教授。 卡爾·薩根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航海者」、「海盜」、「旅行者」和「伽俐略」宇航探險計劃中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此,他榮獲美國航空航天局頒發的特別科學成就獎,兩次榮獲傑出公共服務獎和航空航天局頒發的阿波羅成就獎。薩根除了獲得航空航天局的承認和獎勵以外,還擁有美國大學和學院授予的22個榮譽學位,以表彰他在科學、文學、教育和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貢獻。由於他在原子戰爭的長期後果和反對核武器方面的傑出貢獻而獲得了許多獎勵。他還獲得過許多其它部門給予的獎勵,如美國太空航行委員會的約翰·F·肯尼迪太空航行獎;探索者俱樂部第75屆年會獎;蘇聯航空聯合會康斯坦丁·柴科夫斯基獎;美國天文協會馬素斯基獎;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的公共福利獎;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最高獎,以表彰他在「將科學應用於公眾福利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薩根是美國天文協會行星科學學會的主席、美國地球物理學會聯合會行星研究會主席、美國科學促進協會行星學會主席。他在12年的時間內連續擔任研究行星的權威雜志《伊卡洛斯》的主編。薩根是行星協會的合作發起人,這個機構擁有10萬會員,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研究行星為主的組織。這個組織為尋找外星智能生命的無線電聯絡研究項目和地球附近的的小行星的研究項目提供幫助。薩根還是加利福尼亞的噴氣推進器研究所的客座科學家和《太空漫遊》雜志的投稿編輯。在這個雜志上他發表了許多論文。在他病重期間,他還寫了一些與他的疾病有關的文章。 卡爾·薩根還是偉大的科普專家和科學教育家。1980年,他推出大型長達16集的電視序列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極其強烈的反響,這部電視片被翻譯成10多種語言,在60多個國家放映,觀眾達到5億!這個電視片獲得米·彼博迪大獎。與這個電視片配套的科普書籍《宇宙》是《紐約時報》連續70周的發行量最大的暢銷書,是歷史上英語出版的科普書中發行量最大的書籍。他的一生著述甚多。除了各種科普文章以外,他還寫了30本書。其中《伊甸園的飛龍》、《布魯卡的腦》、《無人曾想過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競賽的終結》、《被遺忘的前輩的影子》、《接觸》、《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和《淺藍色的點:人類在宇宙中的未來之展望》等書籍已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伊甸園的飛龍》還獲得美國普利策獎。 卡爾·薩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獲得美國青少年的尊重和喜愛。他的知名度超過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領導人。在1991年美國青少年中進行的「十大聰明人」評選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而在當年海灣戰爭中大出風頭,立下赫赫戰功的斯瓦茲科普夫也才名列第二,里根和布希分別名列第四和第六。他同時還是「美國超自然現象說法科學探究委員會」的成員,並於1987年獲得該委員會授予的「維護理性獎」。1994年,他又獲得第一屆「阿西莫夫獎」。
(你說這位寫科幻的科學家不牛嗎?)
D. 科幻小說作家有哪些
西方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瑪麗·雪萊、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小約翰·坎貝爾、哈伯德、莫爾、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魯斯、弗雷德里克·波爾、安德森
中國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宏偉、凌晨、劉維佳、柳文楊、米一、潘海天、星河
E. 哪些科幻小說家的想像力成真了
醫學研究、空間探索和機器人等領域都已經誕生了許多科技奇跡。但是想一想電影里令人畏懼的機器人,或許人們對於機器人並沒有多少美好的憧憬吧。
空中飛車的吸引力也並沒有那麼大,倒不是因為金錢或能源的問題,而是我們已經製造出了遙控飛機——嘿,空中飛車也沒那麼狂炫酷吊炸天嘛。
究竟哪些科幻片中的高科技會成為現實呢?Reddit用戶RobStone采訪了Reddit的科學家們,邀請他們分享哪些最為不可思議的科技會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科學家們沒有回答明確的時間軸——這確實太難預測了,但是一些回答足夠引起人們遐思。
F. 急!!!那位夢想成為物理學家的人最終成為科幻小說家
有可能是艾薩克-阿西莫夫。
G. 世界科幻小說之父是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走上創作之路】
1828年,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海底兩萬里》 《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百神護佑的凡爾納】
從地圖上看,法國略呈五邊形,有點像一個人。我們可以把法國向地中海和大西洋伸出的兩個角當成是兩只手臂,左手上捧著的明珠,是馬賽;右邊的明珠藏得比較嚴實,在胳肢窩下,是南特。這里就是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故鄉。
小凡爾納的家就在港口附近,孩提時的好奇心促使他一趟趟地往碼頭上跑。這艘漂亮的三桅帆船是從什麼地方開來的?這艘雙桅橫帆船又要開往什麼地方?他很快地就同船上那些差不多同齡的小水手打成一片,幻想著自己也能有那麼一天遠渡重洋,到神秘的異域國度探險。
18歲那年,他的律師父親放他去巴黎學法律。這真是放鳥出籠,凡爾納玩性大發。一天在一個晚會上,意欲早退的他趁人不備,沿著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異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看來這種問候並非中國特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就是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這位胖紳士並非他人,乃是當時法國最著名能吃會寫的作家大仲馬。
從此以後,凡爾納就在大仲馬家裡連吃帶住,也似模似樣跟著大仲馬學寫戲劇。他受大仲馬影響之深,以至於小仲馬曾經感慨地說,就文學而言,凡爾納更應該是大仲馬的兒子。
原本希望凡爾納子承父業的父親知道再也拴不住這個花樣百出的兒子,加上兒子有大仲馬這么知名的人物提攜,故而全不幹涉他的選擇。不僅繼續為兒子提供生活資助,而且還在自己的案例匯編里為兒子尋找創作戲劇的題材。
好像有好父親、良師還不夠,上天還給了凡爾納一位著名的賢妻。他的處女作《氣球上的五星期》連投16家出版社而不中,凡爾納一氣之下將手稿扔進火里,凡太太空手入烈火搶出手稿,讓他有機會遇到識貨的第17家出版社。
要照中國人的說法,凡爾納還真是百神護佑,想不成功都不容易。
【凡爾納的創作生涯】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2.8-1905.3.25)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小凡爾納背著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開往印度的大船當見習水手,准備開始他夢寐以求的冒險生涯。不過由於發現及時,父親在下一個港口趕上了他。這次以受到嚴厲的懲罰而告終的旅行換來的是更為嚴格的管教,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這使他徹底喪失了成為冒險家的可能性。當然,蔚藍色的大海在心中的形象是永遠也無法磨滅的。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二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畢業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並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斗,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於1850年初次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繼續創作的過程中,凡爾納感到文學創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發現當時文壇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試圖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進戲劇。比如大仲馬是將歷史學融進文學,而巴爾扎克則把社會倫理學融進文學……這時凡爾納發現,只剩下地理學還沒有被開發。
這期間,他經常上國家圖書館,開始熱衷於各項科學的新發現,同時系統地研究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等,為他想寫的科學小說積極准備詞彙。他在劇院里找到一個秘書的職位,陸續寫了幾出輕歌劇,還發表了幾個短篇小說和一部歷史小說《馬爾丹·帕茲》。
於是凡爾納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創作出《冰川上面過冬》等作品,但未發表。
1856年,凡爾納乘火車來到北部城市亞眠,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一見終情並求婚,繼而結婚。接著凡爾納搬家過去,從此開始認真創作。其時29歲。
1863年,凡爾納創作出《氣球上的五星期》後,16家出版社無人理睬,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搶救出來,送入第17家出版社後被出版。賞識此書的編輯叫赫茨爾,從此凡爾納遇到了知音,與之結下終身友誼。黑格爾與凡爾納簽訂合同,一年為其出版兩本科幻小說。
《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後,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試驗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不可收拾。每年出版兩本,總標題為《奇異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等,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此後探索停止,開始成熟,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創作出《80天環繞地球》《太陽系歷險記》(中譯《大木筏》)《兩年假期》等優秀作品。隨著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財富也在迅速增長。
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創作減少並進入衰弱期,其《卡爾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傳性,表現了生活中隱秘的側面。
1905年3月17日凡爾納出現偏癱,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1905年3月28日大出殯,全世界紛紛電唁,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幻作家。
【故事的特點】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爾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通俗小說作家,有一種能夠把自己的幻覺變得能夠觸摸的本領,其感覺是全方位的,從平淡的文學中傳達出某種人類的熱情。但凡爾納的小說中人物除了少數幾個外都是一模一樣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臉譜化的簡單的好人壞人,沒有什麼心理活動;從其作品人物性別單一化上還可看出他對女人的偏見,隱隱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態。此外凡爾納的作品中充滿了明顯的社會傾向,是一個愛國者(法國人最好)、民族解放主義者(支持被壓迫民族斗爭),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從某些作品中表現出無秩序者),最後還是一個銀河帝國主義者(有締造宇宙帝國的慾望)。
凡爾納的作品裡充滿了知識,但他本人卻是一名宇宙神秘主義者,對世界有一種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說中,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夠深刻,主題也常常重復。
但總的來說,凡爾納的嘗試仍然是偉大的。他寫的雖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讀後仍使我們激動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曾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佚名)
【儒勒·凡爾納作品集】
中長篇小說有:《氣球上的五星期》、《環游世界八十天》、《沙皇的信使》、《兩年的假期》、《亞馬遜漂流記》、《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牛博士》、《喀爾巴阡古堡》、《突破封索》、《測量子午線》、《太陽系歷險記》、《從地球到月球》、《征服者羅比爾》、《大臣號遇難者》、《地心游記》、《無名之家》、《隱身新娘》、《地下之城》、《主宰世界的人》、《環月旅行》、《冰島怪獸》、《金火山》、《1839年的一位神甫》、《在馬尼熱尼拉》、《美麗的黃色多瑙河》、《桑道夫伯爵》、《飛行村》、《流星追逐記》、《迎著三面旗》、《旋轉乾坤》、《機器島》、《烽火島》、《哈特拉船長歷險記》、《十五歲的小船長》、《大海的入侵》、《魯濱遜叔叔》、《魯濱遜學校》、《培根的百萬法郎》、《讓-瑪麗·卡比杜蘭的故事》、《英格蘭和蘇格蘭旅行記》、《二十世紀的巴黎》、《世界盡頭的燈塔》、《奧蘭情游》、《小把戲》、《昂梯菲爾奇遇記》、《馬丁·帕茲》、《旅行基金》、《漂逝的半島》、《壯麗的奧利諾科河》、《第二祖國》、《蒸汽房》、《一張彩票》、《奇特旅行記》、《基普兄弟》……
短篇小說有: 《聖卡洛斯》、《空中歷險記》、《一個在冰雪中度過的冬天》、《永恆的亞當》、《墨西哥的"幽靈"》、《佐奇瑞大師》、《升D先生和降E小姐》、《皮埃爾.讓》、《圍攻羅馬》、《昂塞勒默.德.蒂勒爾的婚姻》、《漢堡》、《弗列特—弗拉克》、《牛博士的奇想》、《十小時狩獵》、《尚特萊恩伯爵》、《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回憶》、《拉東一家奇遇記》、《理想城市》、《吉爾.布拉塔爾》、《聖誕節的故事》……
劇本有:《亞歷山大六世》、《火葯的陰謀》、《路易十五時期的一場悲劇》、《基里迪娜》、《從龍潭到虎穴》、《白天幸福的人》、《來自美洲的侄子》、《斷草》、《蒙娜麗莎》、《加利福尼亞的城堡》、《捉迷藏》、《瑪若蘭納的夥伴們》、《阿代恩的旅店》、《德.香邦澤先生》……
凡爾納的作品,不僅以流暢清新的文筆,波瀾起伏的情節,吸引了廣大的讀者。更可貴的是,他那非凡的想像力,浪漫而又符合科學的幻想,使讀者如痴如醉,跨過時代的門檻,提前邁進了未來世界。
就拿潛水艇來說,盡管早在2000年以前,俄羅斯帝國亞歷山大一世便坐在一個密封的容器里,沉到海底一會兒,又浮出水面,然而人們一直未能製成真正能到海底航行的船隻。1976年,著名的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富爾頓著手設計潛水艇.直到1863年,人們才開始試制很小的潛水艇.光是艇上的會客室,便長30英尺,寬18英尺,高15英尺。艇里居然還有一個藏書12000冊的圖書館。這艘潛水艇可以在海底長驅2萬里,更何況那時還沒有一個人游歷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底。凡爾納正是憑借他那豐富發幻想力,形象地描繪了未知的海底世界,使讀者如睹其狀,如聞其聲,如入其境!
在那時,還沒有發明電報。在凡爾納的筆下,卻不僅有電報,還有「有聲傳真」——電視了。
凡爾納在萊特兄弟製造出第一架飛機之前幾十年,便已在他的作品中寫到直升飛機。
凡爾納還用飽蘸幻想的妙筆,寫出了3位探險家坐在一顆大的炮彈里,用巨炮把他們射到月球上去了——這就是那本描述宇航生活的《從地球到月球》。
凡爾納被人們稱贊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後來,許多科學家都曾談及,他們是受凡爾納作品的啟迪,才走上了科學之路的。如:潛水艇發發明者之一,美國青年科學家西蒙·萊克在1897年建造了「亞爾古」潛艇。萊克在自傳的第一句話便說:「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飛躍北極的海軍上將伯德、氣球及航海探險家奧古斯特·皮卡德、無線電發明者之一的馬可尼,在談到他們的創造發明時,都說是從凡爾納的科學幻想小說中受到了啟發。法國的利奧台元帥甚至這樣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
凡爾納之所以成了科學時代的預言家,那是由於他正生活在資本主義上升、發展的時代。處於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時代。他的作品,正是一面時代的鏡子,反映了人們對擺脫手工式小生產,實現資本主義大生產,以及對科學技術大發展的強烈願望。
凡爾納逝世時,人們對他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凡爾納,正是把科學與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的大師。
【世人對凡爾納的贊譽】
「潛水艇之父」:「凡爾納是我生活的導演。」
俄國宇航之父齊奧爾斯基:「凡爾納的小說啟發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方向去幻想。」
法國院士利奧泰盛說:「現代科技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之實踐的過程。」
H. 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為何被譽為科學界「先知」
凡爾納對於現代科學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
法國文學可能會陌生,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不是的,法國文學被我們熟知,可能沒注意過是哪個國家。以凡爾納的作品出名,比海底兩萬里》和《地形歷險記》意見《八十天環游地球》等都是凡爾納的作品,估計大多數人知道這幾個名字。小學時,明文規定要閱讀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當時讀沒讀過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凡爾納在叔叔家中度假,他叔叔是船船長,曾經環游世界。加重凡爾納對大海的嚮往。在凡爾納11歲時,按捺不住出海的渴望,在一艘船上找了份工作,准備前往印度並帶回珊瑚項鏈。出師不利,船被父親生擒,被狠狠教訓一頓。
凡爾納繼續的學業,在教會的時候,他創造《1835年的一位神父》。受雨果影響,創作了悲劇短片,父親冒了出來,要凡爾納從事法律。凡爾納到巴黎求學,在那裡,主修法律,對文學的追求沒有減弱。朋友介紹,凡爾納認識大仲馬,並與小仲馬成為朋友,而後開始文學之路。
I.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1、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在法國,2005年被定為凡爾納年,以紀念他百年忌辰。
2、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於世。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托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J. 科幻小說鼻祖是誰
科幻小說
鼻祖:
儒勒·凡爾納
威爾斯
大師:
羅伯特·A·海因萊因
亞瑟·C·克拉克和阿西莫夫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2.8.~~1905.3.17)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主要作品《八十天環游地球》,《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這三部是有名的海洋三部曲)、《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等。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年9月21日—1946年8月13日),英國著名小說家,新聞記者、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創作的科幻小說對該領域影響深遠,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反烏托邦」等都是20世紀科幻小說中的主流話題。代表作有《時間機器》《隱身人 》《世界大戰》等。
羅伯特·A·海因萊因(Robert Asn Heinlin1907—1988)是美國最具影響的科幻大師級作家之一,也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奠基人。他的《雙星》、《傀儡主人》深受我國讀者的喜愛。今年的7月7日,是海因萊因誕辰90周年,為此,我們編發了這篇由海因萊因夫人所撰的小傳,以作紀念。其代表作還有《嚴厲的月球》、《銀河系公民》等。
艾薩克·阿西莫夫(1930-1992)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Isaac Asimov,1920-1992),他一生高產,著述頗豐,作品竟達到500部之多,早已遠遠超過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最有名的當然是《基地》三部曲和《我,機器人》了。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7-)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最有名的就是《2001:太空探險》(又名《2001:太空奧德賽》,同名電影在科幻影視界的地位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