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鏡子讀後感

科幻小說鏡子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10-28 05:05:14

㈠ 《鏡子》劉慈欣500字左右讀後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鏡子》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科幻小說之一,小說講述了一個物理學取得大突破的時代,人們發現量子效應只是物質更深層規律擾動的影子,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被確定性和唯一性取代,換句話說,當宇宙發生大爆炸的一瞬間,往後的一切都將註定。

主人公是一名生活在內地城市鄭州的軟體工程師,他率先利用超級計算機開發了宇宙演化模擬軟體,即創立一個大爆炸奇點的模型,使其在計算機中開始演化。他誤打誤撞地產生了我們生活的宇宙,創造了一個「現實鏡像」的模型,由此能夠看到地球上過去發生的任何事件,同時能夠看到遙遠的未來。由於對本地腐敗現象的深惡痛絕,他本來希望鏡像技術能夠用於司法領域,但他震驚地發現,在遙遠的未來,人類文明消亡了,正是鏡像技術在人類社會的應用導致了消亡的發生。

他發現,雖然鏡像技術一開始僅用於司法領域,但其影響已開始滲入社會的各個角落,一切人類社會的黑暗和骯臟的事物都暴露在鏡像的強光之下,罪惡無處可逃。鏡像技術毀滅了人類文明的一切罪惡和一切不道德的東西,使人性如一汪清水般純潔。由於沒有可描寫和表現的,人類文學首先消失了,接著整個藝術領域都陷入停滯,而以藝術為發展動力的科學領域也因此停滯。隨著地球自然資源的耗盡,人類工業文明開始衰退。

社會的活力,其實是以種種偏離道德主線的慾望和沖動為基礎的,正是在對舊道德的不斷挑戰的過程中,產生了新道德,也就生成了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一個在道德上永不出錯的社會,其實是一個死了的社會,因為它的每個社會成員都精確地按照其道德標准行事,即使道德倫理不再符合文明進一步發展的要求,也無力去推翻它。

水清無魚的道理,其實適用於社會的許多問題。在地球35億年的生命進化史中,正是DNA的錯誤進化了生命,推動了文明的進程。設想,如果DNA永遠精確地復制和遺傳,那森林古猿永遠無法直立行走,現在的的地球可能仍是單細胞生物的天下!

現在的社會仍然有許多錯誤,但不應當建立強制性的監視與監督機制來維護規避社會問題,而扼殺社會成員的思想自由。我們應當以珍視的眼光看待錯誤,在改正錯誤的同時不斷發展完善自身。

㈡ 從鏡子這個科技故事讀後感悟

是什麼促使了人活下去,給了他們活的勇氣?又是什麼在於人看來是最值得去珍惜的東西?在世的意義是什麼?是什麼促使了人活下去,給了他們活的勇氣?又是什麼在於人看來是最值得去珍惜的東西?在世的意義是什麼?讓我們打開《生活的鏡子》一書,看看書中是否給了我們其中的答案,《生活的鏡子》讀後感。翻開書,第一頁則是代序,代序不僅告訴了我們青少年應該做什麼,也對這本書做了大概的解釋。其中一句魯迅的話給了我深刻的印象:「道德這事,必須普遍,人人應做,人人能行,又於自他兩利,才有存在的價值。」那麼,活的意義,它的價值是否就是魯迅所說的那樣呢?我仍然一知半解。讓我們繼續往下閱讀。第一單元導讀:理想、信念、靈魂,首先讓我們看看這句話:「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必然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必然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個只做物質主人而不做物質奴隸的人。淘寶網女裝」它是陶鑄曾經說過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的意義是不是告訴我們什麼是高尚的人呢?未必。理想?信念?靈魂?在第一單元幾則小故事中,給了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則小故事——《上山的和下山的》。它講述的就是上山的人和下山的人登山的不同感受,是一篇選自《重慶日報》發表於2000年9月22日的小寓言。其實,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就是每個人的目標不一樣,對結果的感受也就不盡相同,但只要你認准了,就不要再管別人說什麼。之所以我會選擇它是因為它是這6篇當中的典型,不管是目標,理想,信念,靈魂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最主要的照舊你把握了沒有。第二單元導讀:學習、學問、信心,學生的首要任務是讀書學習,是求知打根本。怎樣的態度才能學好知識,是機械地全盤接受,還是無目的地漫遊?這就是第二單元的導讀,也是我想問大家的一個問題,對於接受知識的理解和方式,你是否想過這個問題?第三單元導讀:體諒、寬容、尊重,人與人間確實不能沒有溝通,社會的和諧就是人與人之間達到和諧的溝通。中國13億人口之所以會和和睦睦的相處像個大家庭一樣,就是因為彼此間有不同方式的溝通,也有著不同方式的體諒,寬容和尊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構成社會大家庭的一份子,你想做到彼此互相幫助,友好相處,就務必要學會體諒、寬容、尊重,同情,它們就像寒冬里的陽光,夜行者路上的月光,白叟手裡的拐沼耄是極度重要的。第四單元導讀:信任、信譽、立身,巴甫洛夫曾經說過:永遠不要企圖掩飾自已知識上的缺陷,即使用最大膽的推測和假設,這也是要不得的。不論這種番筧泡的色彩多麼使你們眩目,但番筧泡必然是要破裂的,於是你們除羞愧以外,會毫無所得的。克雷洛夫也曾經說過:你們必須知道好信用比任何修飾都來得名貴,而且好信用像春天的花朵一樣,一陣風就可以把它毀了,讀後感《《生活的鏡子》讀後感》。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永遠不會過期的。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沒有別人的信任,不能沒有信譽,更不能沒有自己的立身。你一旦拋棄了誠信,社會也將會拋棄你。第五單元導讀:親情、友情、愛心,生活在小家庭里,你有親情的真實體驗,生活在學校里,你又有友情的美好支持,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你必須知道怎樣去呵護與關愛別人。人身有許多情感,而情感則是人類社會的黏合劑。它們所包含的價值意義也是不同的。情感是一道無形的風景,需要用真心來感悟;情感是一隻易碎的花瓶,要用真心來呵護。當你擁有一份真情的時,請千萬要珍重,因為它是來之不易的。記住羅素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第六單元導讀:生活、義務、責任,可以說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這三項。生活分酸甜苦辣澀,有些人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而有些人的生活只能在黑暗中度過。這就要看你會不會成為生活的主使者,會不會用揮棒主導你自己的生活。義務,為他人服務就是義務,雷鋒一生的活動就是義務勞動,他永遠只知道為他人服務而活,這就是義務的美好境界。我們現在是中學生了,獨立的生活卻才剛剛起步。當然,我們的生活不僅僅只是讀書學習,學會體諒孝敬長輩,學會替父母分憂,學會為人處世也是自己分內的事。只有你明白了生活的意義,義務的含義,責任的重要性,才能說明你真正長大了。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開好一個頭對於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處於年輕和幼稚階段的事物,因為這時正是個性形成的時候,此時留下的印象也深刻……年輕時形成的觀念是很難消除和改變的,因此,年輕人成長時首次聽到的故事應該是美德的典範……這樣,我們年輕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長,沐浴著陽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一切美好的東西,辛勤工作的個性,像來自純凈之地的和煦春風,吹進了人們的心扉,不知不覺地,從幼年時候起,孩子的心靈就與一切美好的事物拉近了,對它們有了天然的親近之感。」學會生活就自然能融於這個社會。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相信它對於同樣讀過這本書的人也有著不小的感慨。它讓我了解了什麼是體諒,什麼是真情,什麼是責任……等滌耄最後,讓我們與郎費羅一起學習:不要以感傷的眼光去看過去,因為過去再也不會回來了,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好好對付你的現在——現在正握在你的手裡,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氣概去迎接如夢如幻的將來。

㈢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鏡子》

大劉小說中為數不多的軟一點兒的科幻。我讀完後最多的不是對技術的思考,而是人的浪漫,深深感動。宇宙沒有一次完整的感覺,而我卻有,這讓我回想起了一些陽光閃耀的日子。

㈣ 鏡子的秘密讀後感。

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心想:是不是我眼睛看花了?不然怎麼會這樣子呢?帶著不解,我又把這個實驗做了許許多多遍,可結果還是這樣,看來我只能」求助「網路了。網路給了我答案:原來是光搞的鬼。當鏡子里的圖像反射給另一個鏡子,另一個鏡子再反射過來,如此反復便形成了我看見的情景。我又拿兩面鏡子做了個類似的實驗。先將兩面鏡子平行放好,然後在中間放一個杯子,將鏡子向中間慢慢靠近、靠近,再靠近。隨著兩面鏡子的角度不同,反射出來的杯子也會變成2個、4個、6個……像萬花筒一樣,令人目不暇接。這也是光的折射玩的把戲。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它反射的圖案就越多。原來,鏡子里還有這么多學問呀!

㈤ 艾青詩選鏡子讀後感

本詩中的「鏡子」是直言剛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現了鏡子出身普通,「真實」「不隱瞞缺點」「誰都從中發現自己」表現了鏡子的率直與忠誠。主要運用了擬人等。含蓄地刻畫了人們對於直言之士的種種態度,鞭撻和嘲諷了生活中的種種丑惡現象,弘揚了正直無私的品格。

㈥ 發明發現百科裡的鏡子寫讀後感

《小鏡子大發明》這篇文章我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我覺得十分有道理,使我受益非淺!這篇文章講了湯姆生發明一種靈敏度極高的鏡式電流電報機的故事。有一次,湯姆生在鋪設大西洋海底電纜時遇上了因信號微弱而使電報無法接收的難題。他為此悶悶不樂,於是,他的好朋友陪他乘遊艇去外海散心。 忽然,朋友們發現湯姆生竟在船艙底下畫草圖!朋友取出一面小鏡子,對著太陽把陽光反射到湯姆生的臉上。當湯姆生抬起頭來看著鏡中的光線時,頓時眼睛一亮,受到了啟發。沒過多久,湯姆生就發明了一種靈敏度極高的鏡式電流電報機。我覺得故事裡的湯姆生孜孜不倦地鑽研科學知識,在任何時刻不放棄自己的工作,面對難題有種契而不舍的鑽勁,他還時刻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從中受到啟發。聯繫到我們生活中,面對難題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要有股像湯姆生那樣的鑽勁,不做出來不罷休。同樣,我們總覺得作文很難寫,總是寫不具體。 其實,我們就是缺少湯姆生的對身邊的事物仔細觀察的精神,如果有,寫起作文來會得心應手的!科學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那些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人,才能到達科學的頂峰!

㈦ 鏡子的秘密讀後感怎麼寫

一、思路

1、總寫故事梗概。

2、結合實際案例寫感想。

二、讀後感

我讀了這本書,被書里的話吸引住了,它只要求我每天看一個秘密就夠了,而且句子也很簡單。不知不覺,我已經看了好幾個秘密,連我自己都覺得驚訝,莫非這本書真有魔力?

後來,我才發現,雖然是一個個小秘密,但卻是一個個大道理,充滿了正能量。

比如,書本的第一個秘密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每天充滿能量。它說我們每天至少會發現有一百件事情可以感恩。

我仔細想想,如果我會對任何事情說謝謝,確實會得到更多的微笑。書上還告訴我們,宇宙有吸引力法則的秘密,任何人的情緒都會有雙倍能量,開心就雙倍開心,而傷心也會有雙倍傷心,所以我們碰到任何事情,都要有積極快樂的心態。

(7)科幻小說鏡子讀後感擴展閱讀:

簡介:

《鏡子的秘密》這篇文章描寫了一面神奇的鏡子,它能滿足人們的由胖變瘦,由黑變白,由矮變高的願望,可這一切在人們爭相去許願的過程中,發生爭執,沖突,最後把鏡子砸破了,此時,人們都變回了原形。

因為習慣了變瘦變白變高的樣子,人們深感羞愧,閉門不出,情況變得尷尬了,後來,人們又嘗試接受原來的許願前的自己的狀況,這樣情況才變得好起來,人們最終發現,原來平凡本真的自我也挺可愛。

㈧ 艾青《鏡》的讀後感

這是一首詠物的哲理小詩,閱讀時可以感受到一般躍動著的清晰的理性思辨力,因為這裡面熔入了詩人艾青對人生的深切體驗。
詩人以偶行的簡短詩節構築全篇,其中前三節從正面描述鏡子的特徵,後面四節則寫鏡子的遭遇。
關於鏡子的特徵,詩人沒有用很多的語言去形容刻劃,只有「一個平面」、「最愛真實」、「忠於尋找它的人」等非直接性描述的寥寥幾行。這是因為,在詩人的目光里,鏡子意象已從具體物象剝離出來,成為一種理性參照物,況且鏡子本身也無須多費筆墨。然而,詩人並未落入直切的理性陷阱,相反賦予詩行以奇特的審美效應。如,第一節詩中「僅是一個平面/卻又是深不可測」兩句,將「平面」和「深不可測」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是一目瞭然,後者卻無法把握;前者是純粹表象的寫實,後者卻是深層蘊含的開掘,熔入了詩人的感觸。「它最愛真實/決不隱瞞缺點」,在理性的延續中,詩人繼續沿著意象深層展開詩意。平面的反射,直來直去,毫無掩飾躲閃,這就是真實。在它的面前,誰都能夠看清自我,不論是沉醉後的紅顏,還是歲月老去的白發。正因為如此,有人從它身上找見了自己的美麗,從而喜歡它;有人不敢在它面前直視自己,躲避著自己的醜陋,甚至惱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打碎。」世界是復雜的,鏡子也許太天真了,但它卻是認真的,一絲不苟地照出人生的美醜。就這層意義而言,詩中的鏡子意象已不是一個具象物了,而是人類普遍認知的一個抽象物。
讀完這首詩,我們不能不敬佩詩人那深邃敏銳的洞察力。詩人透過意象表層的「一平面」,看到了其「深不可測」的本質,並且將意象提升到人類認知的普遍高度,使理性獲得了超越。事實上,每個人都能從「鏡子」身上照見自己的所作所為,看到自己的靈魂。《鏡子》一詩凝結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可謂匠心獨具。
不知詩人是否有意,《鏡子》這首詩在結構上表現了對立化的狀態,如關於鏡子外形的「平面」與「深不可測」的對比,「醉後酡顏」與「鬢如霜雪」的對比,「喜歡」與「躲避」、「打碎」的對比,構成著一種強烈的反差,並在反差的滲合里,凸現了鏡子意象深刻的理性特徵。
雖然這首詩帶有明顯的散文化傾向,但句行的構成仍較為齊整,語言十分簡潔,意象之間的關系也清晰如畫,從而在表現一種較強的理性色彩的同時,也給人以濃烈的詩韻。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詩人的嫻熟技藝。

㈨ 《鏡子的秘密》讀後感

書本的第一個秘密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每天充滿能量。

㈩ 劉慈欣的《鏡子》主要內容是什麼,反映了什麼主題

1、主要內容:鏡子主要是說主人公發明了一種超弦計算機,運算能力強大到可以模擬出不同宇宙創生及其以後的所有事情,不巧的是正好主人公模擬出了我們所在的宇宙的模型,利用該模型計算機可以看到人世間任何事情的過去與未來。

但是最終卻會導致世界完全透明,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可以被任何人知道,這樣的話,聞名最終的結局必然是死亡,於是主人公最後放棄了公布該技術。但他同時也計算出,人類最終還是發明了該技術,並導致人類社會的最終消亡。

2、主題:機械式完全透明的社會形態是不可能存在的,至少在人類世界是無法存在的。另外在邏輯上來說,這種技術所需的計算能力是無限的,而具有這樣能力的計算機怎麼看也都是有物質總量的,所以不可能計算出無限的數據,所以計算機的預言未來的能力會有一個限制。

(10)科幻小說鏡子讀後感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劉慈欣,新生代科幻小說代表作家,寫作以「硬」著稱,卻有著柔軟的內核。深厚的人文關懷使其作品氣質獨樹一幟,是中國科幻寫作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自1999年起數次獲得中國科幻文學創作較高獎「銀河獎」,是中國蟬聯九屆此獎的作家。

2015年,他憑借《三體》榮獲第73屆雨果獎長篇故事獎,成為首位斬獲世界科幻文壇較高獎的亞洲人。同年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較高成就獎,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代表作有《三體》等。

最早科幻小說

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中國最早的純文學刊物《小說林》的創辦人徐念慈不僅翻譯國外科幻小說,本人還創作有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文學仍然以欣欣向榮的姿態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更接近科普小說,大多是向低年齡段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和預構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未來。

在主題上比較接近於同時期的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陸的科幻文學的發展陷入停滯。

熱點內容
玄幻小說素材宮殿描寫 發布:2025-07-13 15:19:12 瀏覽:247
女主重生體育競技體育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3 15:10:47 瀏覽:280
白潔小說類似得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3 14:53:50 瀏覽:982
小學六年級科幻小說作文題材 發布:2025-07-13 14:47:29 瀏覽:379
四季錦小說33言情 發布:2025-07-13 14:05:23 瀏覽:266
重生小說推薦現代短文 發布:2025-07-13 13:28:47 瀏覽:647
高幹小說言情總裁 發布:2025-07-13 11:50:21 瀏覽:340
有女的寫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13 11:07:43 瀏覽:308
男男小說古代重生 發布:2025-07-13 10:57:21 瀏覽:704
鹿晗和黃美英古代小說 發布:2025-07-13 10:56:36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