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科幻小說的人物特點
『壹』 劉慈欣的人物作品
劉慈欣承襲了古典主義科幻小說中節奏緊張,情節生動的特徵,並且在看似平實拙樸的語言中,濃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學和自然的偉大力量。劉慈欣擅長將工業化過程和科學技術塑造成某種強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著英雄主義的情懷。例如小說《流浪地球》,該作品綜合了自然災害、技術進步和人類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題,地球因為太陽的毀滅而必須進行逃離太陽系的悲壯遠征。
劉慈欣還擅長使用「密集敘事」和「時間跳躍」的手法,在作品中無限加快敘事的步伐,使讀者的思維無法趕超作者的思維,並在敘事過程中留下大量的時間空缺,將未來發展呈現到讀者面前的機會,產生一種獨特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歷史感。如在《地火》、《吞噬者》和《夢之海》等小說中,密集化的敘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讀性,還增加讀者對大自然瞬息萬變的感受,增加了讀者對科學技術應付危機的信心。 劉慈欣的小說繼承了古典科幻小說中的人物塑造規律,即無論是技術專家還是普通人,他們一定要在社會的變革中被推向改變世界的精英舞台。如在《光榮與夢想》中,主人公辛妮用生命的代價點燃了光榮和夢想。作品中最為動人的部分是最後的馬拉松比賽,作者運用回憶和現實交叉進行的方式,將主人公的精神力量推到極致。
在情感線索方面,劉慈欣與其他新生代作家的主要區別是,他從未將男女關系置於情感的中心位置(雖然他的男女情感寫的細膩而成熟)。當愛情與理想、國家發生沖突時,許多人物都選擇了後者。同時,帶有強烈為科學獻身的古典主義思想的情節,在多部作品中都有突出的體現。如《帶上她的眼睛》中,女主人公雖然面對永遠被封閉在地心深處的殘酷現實,仍然展示出動人心魄的大義和大勇。
劉慈欣還對科幻小說中以描述美好的愛情襯託故事的基本程式進行了全面改變。在他的小說中,愛情永遠和無奈聯系著。《思想者》中的有情人,在相隔幾十年的人生旅途中,不斷地回到同一個地點,尋找同一種夢幻中的感情。然而,在現實世界,他們各自卻無奈地生活於各自的天地之中。時間給這個愛情故事一種強烈的滄桑感,而兩個人所心心相印的那種宇宙的智慧,卻以無限的長程反襯出人生的渺小。這樣復雜的「情感—主題交叉設計」,在過去的科幻作品中,還相當少見。劉慈欣不但更新了男女關系,還挖掘出一個古典科幻小說中最重要的人物關聯,並將它賦予新的價值。 在描寫手法方面,劉慈欣的作品常常具有英美「太空歌劇」或蘇聯經典科幻那樣的文學特徵,作品場面宏大,描寫細膩,甚至令人感受到托爾斯泰式的史詩氣息:對於大場面的正面描寫、對善惡的終極追問、直面世界的復雜性、但同時保存對簡潔真理的追求等。在《死神永生》中,劉慈欣這樣描繪太陽系的末日:一個狀如小紙條的儀器「二向箔」更改了時空的基本結構,整個太陽系開始從三維跌落到二維平面之中,逐漸變成一幅巨細靡遺的圖畫。這段描述在令人感到宏大輝煌、難以把握的同時,又有著在邏輯和細節上的認真,令讀者感到無比的震撼。
劉慈欣作品中的許多科幻形象富有人文主義和理想主義的色彩。小說《詩雲》中,有著超級技術能力、視人類為蟲子的外星人,在毀滅地球文明之際,意外地迷戀上中國人的舊體詩,於是化身為「李白」,窮盡太陽系的能量來創作、儲存由所有漢字排列組合而成的一切「詩歌」。小說中的宇宙形象在展現超人類的巨大尺度的同時,也包含著濃郁的人文色彩,它兼有著人類不可企及的宇宙的崇高感,與憑借藝術方式本身傳達出來的人文主義信念。這一形象在科學和人文兩方面,都是超越現實的想像力產物,它既令我們對頭頂的星空產生無限敬畏,也對人類文明自身保持理想主義的信念。
劉慈欣常常傳達給作品一種強烈而獨特的懷舊感,其作品中科幻形象的設定常常帶有強烈工業色彩。巨大的地心空洞、宏偉的地球發動機、壯烈的月球粉碎,這些具有濃郁工業化色彩形成獨特的粗野的美,在他的小說中被強烈地渲染著。除了對經典技術的懷戀,過往的生活的也在劉慈欣的作品中刻下了痕跡。在他的一些作品中,蘇聯歌曲、凡爾納小說、《動腦筋爺爺》、五彩卡通片與「核能」「導體」這些現代味道濃厚的詞彙熔於一爐;而冷凍身體、向時間移民等經典的科幻主題與把地球人當成「菜人」(意為可食用的人類)這樣的奇思妙想並行不悖。
『貳』 劉慈欣科幻小說的中國特色表現在哪裡
他的小說新穎之處正在於提出某種跟個人主體相對應的集體性形象,對西方經典現代性「文學性」的標准進行了改寫,這個改寫回到文化政治的角度,就是第三世界的位置,或者帶有中國特色的高度政治化的第三世界的位置,並非僅是區別於西方的「第三世界」。必須把科幻文學放置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政治中,才能理解劉慈欣科幻小說以及當代中國科幻文學的潛力,科幻文學正是藉助對「整體性」的世界的想像與書寫達到了其他文學不能達到的力度。
劉慈欣作品的啟示是不要寄希望於強力,而要從第三世界反抗殖民的歷史中找到解決混亂的葯方——第三世界知識人在反抗殖民、守護鄉土中彰顯的「游擊隊員」品性,以及中國在第三世界獨立運動中保持先鋒隊位置。
『叄』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
很好的,劉慈欣的小說想像豐富奇特,適合學生閱讀,會激發學生探索世界奧秘的興趣。
《帶上她的眼睛》簡介:
人類使用地層飛船深入地球內部進行探險,一艘地層飛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輕的女領航員,她只能在封閉的地心度過餘生,這是劉慈欣獲獎小說《帶上她的眼睛》里演繹的故事。
小說內容:
連續工作了兩個多月,我實在累了,便請求主任給我兩天假,出去短暫旅遊一下散散心。主任答應了,條件是我再帶一雙眼睛去,我也答應了,於是他帶我去拿眼睛。
眼睛放在控制中心走廊盡頭的一個小房間里,如今還剩下十幾雙。
主任遞給我一雙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紹給我,是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獃獃地看著我。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更顯得嬌小,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顯然剛剛體會到太空不是她在大學圖書館中想像的浪漫天堂,某些方面可能比地獄還稍差些。
『肆』 劉慈欣在科幻小說的創作過程中有哪些特點
高度注重理性,融入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富有內涵,但也有讀通俗小說的快感。
『伍』 劉慈欣詩雲中的人物人物性格
我覺得這是他的這個人物的性格應該來說是多種多樣的吧,也就是說具有了所有的一個人物性格。
『陸』 劉慈欣的人物經歷
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信陽市羅山,山西陽泉長大。
1985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電工程系。
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後於山西娘子關電廠任計算機工程師。
1989年創作科幻小說《超新星紀元》首版和《中國2185》,但未發表。
20世紀90年代開始向《科幻世界》雜志社投稿。
1999年6月,在《科幻世界》首次發表兩篇作品《鯨歌》和《微觀盡頭》,同年首次憑借《帶上她的眼睛》獲得1999年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
2000年發表短篇小說《地火》、《流浪地球》,憑借《流浪地球》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
2001年發表短篇小說《鄉村教師》、《微紀元》、《全頻帶阻塞干擾》等,憑借《全頻帶阻塞干擾》和《鄉村教師》首度同時獲得銀河獎兩項獎項。
2002年至2005年間,劉慈欣憑借一系列中短篇小說連續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期間的主要作品有《朝聞道》、《思想者》、《地球大炮》、《詩雲》、《鏡子》、《贍養人類》等,並於2003年1月和2004年6月先後出版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和《球狀閃電》。
2006年5月,劉慈欣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開始在《科幻世界》上連載,一直持續了半年多,到年底結束。同年憑借該作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
2007年底完成系列續作《三體2:黑暗森林》,於2008年5月出版。
2010年10月出版第三部《三體3:死神永生》,再度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
2011年憑借《三體》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金獎、《當代》長篇小說2011年度五佳。 2011年10月21日在陽泉市作協四屆一次理事會議上被選為陽泉市作協副主席。
2013年憑借《三體》獲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同年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第一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
2014年5月26日宣布《三體》三部曲的英文版將於2014年10月、2015年5月、2016年1月分三步在美國出版發行。 7月任首屆「這篇小說超好看」類型文學獎評委。 8月正式調入陽泉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室,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和研究工作。 11月宣布擔任電影《三體》的監制。
2015年2月,憑借《三體》獲得美國星雲獎提名。 2015年3月,接任騰訊移動游戲「想像力架構師」。 2015年4月,作品《時間移民》獲得「2014中國好書」獎項。 2015年6月獲2015騰訊書院文學獎「致敬小說家」。
2015年8月23日,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2015年9月12日,劉慈欣獲第26屆科幻銀河獎特別功勛獎。
2015年10月18日晚,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劉慈欣憑借《三體》獲得了組委會頒發的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
2016年1月19日,被評為「2015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
2016年3月4日,在接受采訪時確認,自己已當選山西省作協副主席。
『柒』 劉慈欣的人物評價
劉慈欣是一個冷漠的宇宙觀察者,冷酷的道德評判者,再加上一個冷靜的思想者。(科幻作家何夕評)
劉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個光年尺度上的展覽館,裡面藏滿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學與技術創造出來的超越常人想像的神跡。進入劉慈欣的世界,你立刻會感受到如粒子風暴般撲面而來的澎湃的激情——對科學,對技術的激情。正是這種激情,使他的世界燦爛銀河之心。這激情不僅體現在他建構宏大場景的行為上,也體現在他筆下人物的命運抉擇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襯得孤獨而弱小的生命的這種抉擇從另一個角度給人震撼,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科幻世界》副主編姚海軍評)
劉慈欣的世界,涵蓋了從奇點到宇宙邊際的所有尺度,跨越了從白堊紀到未來千年的漫長時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廣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的傳統境界。但是劉慈欣的意義,遠不限於想像的宏大瑰麗。在飛翔和超越之際,劉慈欣從來沒有停止關注現實問題,人類的困境和人性的極限。在讀過劉慈欣幾乎所有作品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嚴鋒評)
這位今年51歲的作家不久前還是山西一家水電站的軟體工程師,迄今已出版13本小說集。劉慈欣在中國的知名程度好比威廉·吉布森(美國—加拿大籍科幻小說家);人們常將他比作中國的阿瑟·查爾斯·克拉克爵士,劉慈欣也將克拉克爵士列為影響自己的作家之一。(美國《紐約客》編輯兼撰稿人喬舒亞·羅斯曼評)
人們被劉慈欣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人們被他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南方周末》評)
『捌』 想知道劉慈欣的《三體》的主要內容 主要人物 故事梗概
1、主要內容: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天文學家葉文潔在期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秘計劃「紅岸工程」。
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地球的基礎科學出現了異常的擾動,納米科學家汪淼進入神秘的網路游戲《三體》,開始逐步逼近這個世界的真相。汪淼參加一次玩家聚會時,接觸到了地球上應對三體人到來而形成的一個秘密組織(ETO)。
地球防衛組織中國區作戰中心通過「古箏計劃」,一定程度上挫敗了拯救派和降臨派擾亂人類科學界和其他領域思想的圖謀,獲悉處於困境之中的三體人為了得到一個能夠穩定生存的世界決定入侵地球。
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2、主要人物:葉文潔、汪淼、史強、常偉思、楊冬、丁儀、伊文斯、羅輯、章北海等。
(1)葉文潔,劉慈欣科幻小說作品《三體》中的一個人物,擔任過大學教授、天體物理學家、ETO統帥,人類毀滅的元兇。
(2)常偉思,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和《三體2:黑暗森林》人物。亞洲軍事力量中太空軍的奠基者,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軍司令員。
3、梗概: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8)劉慈欣科幻小說的人物特點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政府加強「科技興國」宣傳、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多有利科幻創作的條件;同時以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創作隊伍逐漸更新,一些從科幻迷中分離出的精英化讀者也成長為作家。
劉慈欣1999年起在雜志《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此後接連創作了多個中短篇小說;在2006年1月發表短篇小說《山》時,許多讀者去信說希望他寫成長篇,於是劉慈欣就決定不再寫中短篇了;「有三顆無規則運行恆星的恆星系」這個構思他最初打算用來寫短篇。
後來發現能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於是把這和吳岩在《中國軌道》里描寫人們不顧一切地探索太空的歷史相結合,設定以「文革」時期為整個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與外星力量間的接觸、以及華約和北約的冷戰。
在一位出版人的影響下,他對原來的構思做了較大的變化 ,改為一個長篇的三部曲系列,敘述從20世紀60年代到五百年後人類的一段特殊歷程。
『玖』 為何劉慈欣的小說在人物塑造上總感覺有些平淡
首先想說劉慈欣曾經說過這個問題,說「這是故意的,他的小說是關於「世界」本身,而不是一個人。人物只是他科幻小說展開情節的工具。」
劉慈欣對於人物的描寫太注意共性而忽視個性,也就是說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帶著象徵意象,因此很難有精神以外的符號特徵和獨立的的人格臉譜,讓人覺得這樣的人並不是「不可替代的那個人」。這個短處不僅是對個人性格塑造的,對群體性格的描寫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拾』 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個人資料
劉慈欣 :六十年代生人,祖籍河南,山西陽泉長大,高級工程師,現在山西娘子關電廠工作。有很強的理工科背景,五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的得主,在科幻領域沉浸多年,厚積薄發。劉慈欣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其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並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
劉慈欣 : 小說家,中國作家,科幻小說,Bio-stub,科幻小說,作家,1999年,超新星,中國當代很有影響力的 科幻 作家 之一。自 1999年 出道以來創作了一批讀者反響強烈的科幻作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 超新星 紀元》、《 球狀閃電 》等,中短篇《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等等。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發表作品,第一篇發表作品為短篇小說《鯨歌》。目前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
劉慈欣 :六十年代生人,祖籍河南,山西陽泉長大,高級工程師,現在山西娘子關電廠工作。有很強的理工科背景,五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的得主,在科幻領域沉浸多年,厚積薄發。劉慈欣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其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並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
劉慈欣的作品資料
劉慈欣部分作品出版年表 1999年:6月:《鯨歌》(《科幻世界》)《微觀盡頭》(《科幻世界》) 7月:《宇宙坍縮》(《科幻世界》) 10月:《帶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 2000年: 2月:《地火》(《科幻世界》):後收錄於《中國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 7月:《流浪地球》(《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後收錄於《2000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1年:1月:《鄉村教師》(《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3月:《混沌蝴蝶》(《科幻大王》) 4月:《微紀元》(《科幻世界》) 8月:《全頻帶阻塞干擾》(《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2年: 1月:《中國太陽》(《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夢之海》(《科幻世界》):「大藝術」系列之一 《朝聞道》(《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6月:《天使時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灣飛馬》 11月:《吞食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2003年: 1月:《超新星紀元》(作家出版社):長篇。2月:《文明的反向擴張》(《科幻世界》):科幻專題文章 3月:《詩雲》(《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藝術」系列之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12月:《思想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4年: 3月:《圓圓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6月:《球狀閃電》(《科幻世界?星雲》):長篇。 2005年: 1月:《贍養上帝》(《科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