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面面觀pdf
1. 我沒有看到我說過什麼,我怎麼知道我是怎麼想的福斯特小說面面觀
這個講座與「三一學院」的教授威廉.喬治.克拉克有關,沒有他,我們今天就無緣相聚於此,為小說作面面之觀。克拉克是約克郡人,生於一八二一年,先在瑟德堡及休魯士堡受教育。
2. 小說面面觀的介紹
《小說面面觀》是福斯特唯一的文學批評專著,全書分故事、情節、人物等八個題目。列舉幾十位作家與作品,講述長篇小說的構成、因素和相互關系;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聽起來是教人怎樣寫小說的,實質上是教人讀小說的,因為正確的閱讀是寫作的前提。作者本身也是成功的小說作家,用自己的經驗和體會批評小說,成功是必然的。
3. 有哪些有趣的書可以激起人閱讀的興趣
《布魯克林的荒唐事》,以誇張、諷刺卻不失幽默的手法,將生活瑣事變得趣味盎然,令人讀來捧腹大笑;他憑著過人的淵博知識,呈現出獨具慧眼的觀察,令讀者們深思。
4. 科幻小說為什麼容易出現角色扁平的問題
給角色設置的驅力過於單一。如果一個角色通篇都在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行動」,那這個角色不扁平才叫有鬼。為什麼有些偵探要酗酒,有些要每本書睡一個女人?所以要時常盪開去寫一些有的沒的;所以有時要把角色從某一事件驅動的環境中解放出來,放到另一種環境中;所以有時要讓角色「自發地作出反應,作出選擇」,而不是給TA安排好劇本……總之,如果一篇小說的人物扁平,那多半是由於作者太急於推進故事。至於科幻作家為啥特別容易犯這種毛病——其實不外乎三種原因:怕讀者沉不住氣;覺得點子太牛逼自己先激動得沉不住氣;以及篇幅太短。
5. 《小說面面觀》讀後感
一部小說的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它的題材,而在於它本身的感覺是否敏銳。
真才實學是人類所能獲得的最大的成就之一,沒人比選擇了一門有價值的專業,掌握了它的全部知識,並且擁有了相關專業主要知識的人,更加了不起了。
下面是我讀這本書的一些總結,與朋友們共勉。
故事
故事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關於一些事件的敘述。
它只有一個優點:故事講得好的話,會使讀者想要知道以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它只有一個缺點:故事講得不好的話,就會使讀者索然無味。
總而言之,故事是最低級最簡單的文學機體,然而,它卻是為一切稱作「小說」的這種極為復雜的機體全部擁有的那個至高無上的要素。
人物
在大多數的小說里,人物都不能為所欲為,各行其是。他們一定得遵守相互間的某種約定。哪種約定呢。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小說家用來解釋其問題的那些方法中的兩個——兩個來自本能的法子,因為小說家在寫作的時候所用的法子,和我們在研究他的作品的時候所用的方法,兩者之間很少相同之處,第一個方法是使用不同類型的人物。第二個方法則和敘事的角度有關。
1扁型人物,又稱為「體液性人物」,「類型性人物」和「漫畫式人物」,這個類型里的那些性質最最純粹的人物,是作者圍繞一個單獨的概念或者素質提出來的,總結:扁型人物就是一個性質純粹的人物。按我的理解,它在小說里從頭到尾就是一個性格,這個性格必須一至。
2圓形人物,相對來說,圓形人物在一部小說里往往都是跟那些重大事件相關,因為它們都是想向上爬,想飛黃騰達,但是你卻很難用一句話把它們的為人宗旨概括出來。它們在小說里總是沉浮起落,而且它們的性格復雜,宛如人世間的一個真人一樣,這就是圓形人物相對於扁型人物的不同之處。未完待續。
0人點贊
日記本
作者:窺豹見斑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ba3b9147c4e2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 ronud character 與 flat character 區別
ronud character與flat character的區別為:含義不同、概念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含義不同
1.ronud character
釋義:圓形人物。
2.flat character
釋義:扁平人物。
二、概念不同
1.ronud character
解析:圓形人物是指在現代小說如自然主義、教育小說等中性格等經歷了發展變化甚至突變的人物。
2.flat character
解析:扁平人物是指那種在傳統小說里的臉譜式人物,沒有性格等的發展變化,一是容易辨認,二是容易記憶,並且說:「我們大家都在追求永恆的東西,即使閱歷很深的人也如此,在一般人看來,這也是藝術創作的主要原因,我們都希望看到經久不衰的、人物始終如一的作品,以作為逃避現實的寄託,這就是扁平人物受到青睞的原因。」
三、側重點不同
1.ronud character
解析:人物形象、性格等塑造得立體,有固定性格,可以通向(小說)較廣泛較深遠處。
2.flat character
解析:圓形人物相對應,他的性格受某一種事物影響,在小說中的作用是直線的。
7. 求<小說面面觀>全文!
小說面面觀txt下載: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215466.html
8. 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把人物分為哪兩類
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前者多重性格,後者性格單一不變
9. 在紅袖添香小說網混了幾年了,一直比較喜歡看言情類的小說
基本的讀小說的技術,便是需要了解小說是什麼、有什麼構成。庖丁解牛,因為庖丁對肌理和血、肉、骨頭的熟悉程度。這方面的最佳入門書,莫過於佛斯特的《小說面面觀》,薄薄的小冊子,上
世紀80年代曾經是無數文學青年和作家們的「聖經」,國內最新的版本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年所出的英漢對照本。佛斯特是小說大家,《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印度之行》等作品國內多有翻
譯。這本書是他在劍橋三一學院的講座結集,既是如何讀小說的入門之門,也是如何分析、判斷小說的經典之作,討論了小說的七個構件: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圖式和節奏。佛斯特在序言里
,首先討伐了令人厭惡的「偽學者」,其罪責有二:對知識學問的盲目崇奉、動輒稱天才與潮流。以此標准來衡量,如今活躍於國內的大多數批評家,可以掃地出門了。
《小說面面觀》區區百頁,言簡意賅。意猶未盡的話,不妨接著看克林斯·布魯克斯和羅伯特·潘·沃倫所編的兩大冊《小說鑒賞》,中文版出版於1986年,最近欣聞有出版社將出新版。二人是西方文
學理論流派「新批評」的主將。如今,紮根於文本做細功夫的「新批評」,早已讓位於各種花哨而且時尚的後現代主義,但是,「新批評」所提倡的「細讀」技巧,依舊是閱讀與判斷文學作品的不二法
門。《小說鑒賞》是美國大學的經典教材,結構類似於《小說面面觀》,將小說分解為五部分:意圖和要素、情節、人物性格、主題、人生經驗,另有專章討論當時新出現的文學流派「新小說」。在簡短
、提綱挈領的分析之後,作者選擇了精彩而且典型性的短篇小說,以供讀者賞玩——該書還可以看作經典短篇小說合集。
以上兩種,是「怎樣讀小說」的入門,立足於表層。如果想成為讀小說的專家,不妨依序看戴維·洛奇的《小說的藝術》jqk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納博科夫的《文學講稿》jqk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版]、卡
爾維諾的《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jqk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以上幾本書,多沒有涉及小說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作者。讀者對作家的興趣,來源於作品,又「增進」作品。關於作家的生平與創作歷程,有浩如煙海的大部頭文學傳記,檢索不易。毛姆所寫的《世界十
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是這方面最簡易的書。毛姆所選的「十大」,都是蓋棺定論的「偉大作家」和「偉大作品」,毛姆的文字活潑、幽默,作家生平逸事和作品的特色交相穿插。我手頭的該書是台
灣譯本,大陸讀者不妨找一下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出版的《毛姆讀書隨筆》,該書第三部分「作家與作品」收錄了《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不過編排次序不同。(林扶疊)
10. 《小說面面觀》讀後感
[《小說面面觀》讀後感]
讀大一的時候,我們的文學理論老師曾極力給我們推薦這本書,《小說面面觀》讀後感。但總是借口沒有時間或者是在圖書館找不到這本書就一直拖了下來,直到上個周五才真正的有幸接觸到這本書。但它卻是馮唐定義中的一本嚴肅的書:在機場絕對買不到;這是在1927年由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主辦的「年度克拉克講座」之E.M.福斯特先生關於小說的演講稿,不是五年之內出版的;並且最重要的是他讀來能使人發困。
文章分為六個板塊來講述小說: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模擬與節奏。說實話我的意志力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堅定,所以沒能把這本作者自認為很有趣味性的演講稿從頭到尾讀完。一來它是一本理論性的著作,二來作者在演講當中提到的小說,如《項狄傳》、狄更斯的《荒涼山莊》、亨利.詹姆斯的《奉使記》都是不為我熟悉的,很是遺憾。
雖說不充分了解一件物品或一本書就沒有對它的發言權,但不得不承認僅在我讀到的一部分中就有很多的言語給了我啟迪。下面我就將這些精彩之處記錄下來。
一
福斯特認為故事不等同於情節,故事可以構成情節的基礎。他在這里發揚了他的趣味性精神。有例為證,假如說「國王死了,王後後來也死了」,這就是故事;「國王死了,王後因心碎而死」,這就是情節。情節向我們指出了原因,突出因果關系。也許古時候藝人說書單靠故事就足可以吸引聽眾,但小說卻毋庸置疑地要用「因果關系」來增強其文學性,不是嗎?
小說必須要麼創造出一個活的人物,要麼具有一種完美的模式:否則必敗無疑。
「日常生活就是年華老去——它就是人類和一切造物都要面對的時序,讀後感《《小說面面觀》讀後感》。偉大的小說必須建立於某種超越了『理所當然』的基礎之上。」
這些理論性的演說對渴望著將來成為小說家的我來說實在是大旱逢甘霖!
二
從福斯特的言語中不難看出他很有獨到的見解,對某些事情的觀點真是一針見血。比如他在讀《克拉麗莎.哈洛威》到三分之一的時候,覺得這本巨著可能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經典,於是感嘆道:這種卷帖浩繁的作品通常會得到過分的褒獎,因為讀的人希望說服自己和他人他並沒有浪擲時間。後來還有一段給作家的警告:將人物的一切全盤托出,這等於是在心智和情感方面的雙重自我貶低。你是試圖通過跟讀者稱兄道弟來掩飾你作為創作者的種種不足。讀來讓人自覺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此外福斯特的語言確實也值得稱贊,從他口中描述出來的東西甚至比它本身還要形象和逼真。他在贊美《奉使記》的風格時曾說道:你無論如何用力搖晃他的句子,都不會有絲毫的陳詞濫調掉落下來。在我看來,這比那些「語言精練、句子緊湊...」之類的「花言巧語」強百倍。但隨後福斯特又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作者又做了許多狗尾續貂的蠢事。
三
福斯特的一個關於興趣的觀點:我們不是通過研究一本好書來學習的;唯有通過喜歡、享受這本書才能學到東西。這不僅僅適用於小說家,也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我果斷地放棄這本書轉身捧起《撒哈拉的故事》,這是我和作者心有靈犀的地方,並不是說這本書是如何如何差勁。這同時又讓我想起前兩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話:你是否有勇氣去把手頭的事情完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勇氣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大意如此,原話已記不清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福斯特先生有些憤世嫉俗,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往往一概否定。《小說的取材與方法》(克萊頓.漢密爾頓)中的關於「天氣與小說關系」的論說就被他罵得體無完膚。這有些片面,大家同是搞研究的,只不過選材的視角不一樣,不能將自己的得意之處跟別人的弱項比,因為這是不道德的。
〔《小說面面觀》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