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能做到引人入勝的原因

科幻小說能做到引人入勝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1-10-21 11:10:03

科幻小說的優點

第一點要是只看片段很難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因為凡是小說總要有劇情的
第二點有的小說立意特別好,它不同於名著,名著有時會讀的乏味,但小說因為其特有的筆觸,天馬行空的想像,或搞笑或悲傷的場景,可以吸引人讀下去,有時讀者就會被主角的人生觀,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

Ⅱ 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成功的原因

這部小說我讀過好幾遍了。
讀完<三體>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硬科幻小說~三體的豐富的想像,嚴謹的邏輯是其他國內甚至國外的科幻小說無法相比的。人類文明產生的各種文化,包括科學、政治、經濟、軍事、歷史等各個方面以及人類靈魂深處的愛與恨均在小說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三體文明的介入,使得整個宇宙變得猶如黑暗森林一般,神秘而震撼,孤獨而敬畏,兩個文明之間有斗爭是人類內部斗爭的映射及放大,人類悲慘的結局,也對現實中的人類文明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不得不說三體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硬科幻小說。

Ⅲ 科幻小說的意義何在

有些人總覺得科幻小說是帶給我們一種目標,讓我們能夠把我們現在的生活過成像科幻一樣的世界,可是我們恰恰忘了,其實科幻小說,他的目的僅僅是讓我們在小說當中發現我們的影子,並且讓我們學會自我反省,如何才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Ⅳ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Ⅳ 該看科幻小說的原因是什麼

題材新鮮、生活中過得累了可以藉此調劑、由於多設定在未來,所以小說內容不用太過顧及限制少。有個別科幻小說構思巧妙,讀起來對人很有啟迪

Ⅵ 尋一些引人入勝的外國科幻小說!

<<金羊毛>><<我一生的故事>> 等等數不勝數~~~
LZ買<<科幻世界>>這樣的雜志,裡面不要太多哦~~~

Ⅶ 那些科幻小說給人們敲響了科技發展的警鍾。急!!!!!

目 錄


《人口調查員》

《火星人來的那一天》
《阿爾泰亞九星上的綁架案》

《龐奇》
《武器》
《另當別論》
《惡魔》
《怎樣用手指數數兒》

《公元第一百萬日》
《星辰之父》
《干擾速度》

《彭家角的巫師》
《地下通道》
《黑夜之中的兒童》

《狐狸與森林》
《海底城謎案》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波爾,1919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中學未畢業就進入了科幻界。他是一位科幻迷。他說,年輕時讀過幾乎所有出版的科幻小說。他19歲就成了兩家科幻雜志的主編——《驚異小說》和《超科學小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義大利服役。戰後做過文學經紀人。20世紀50年代曾是美國70%以上的頂尖級科幻作家的代理人。也是在50年代,波爾開始了他的職業科幻作家的生涯,並編輯了幾本有影響的科幻小說集。有幾年,他也曾在廣告業工作,因而寫出了像《宇宙商人》(1953)及其續集《商戰》(1983)這樣的名著以及短篇小說集《邁達斯的世界》(1983)。他與考恩布魯斯(C·M·Kornbluth)和傑克·威廉森(Jack·Williamson)的合作是富有成果的。與前者合作寫出了《宇宙商人》、《搜索天空》(1954)等;與後者合作寫出了海底探索三部曲《海底探索》、《海底城》和《海底艦隊》。其中《海底艦隊》收入郭建中主編的「外國科幻小說譯叢」,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60年代,波爾又主編了兩本科幻雜志《假如》和《銀河》。《假如》曾連續獲1966、1967和1968年最佳科幻雜志「雨果獎」。雜志賣出後,波爾專門從事創作。因編輯工作上的優異成績在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連續三年獲「國際科幻成就獎」,從一九七四年起擔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此後,他至少15次獲獎。1973年《相會》(與考恩布魯斯合作)獲最佳科幻短篇「雨果獎」;1976年長篇科幻《特殊的人》獲「星雲獎」;1978年《通向宇宙之門》獲「星雲獎」、「雨果獎」和「坎貝爾獎」。他的另一部小說《吉姆》獲1980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1974年至1976年,波爾曾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1980年被選為世界科幻作家協會主席。在科幻界,波爾做了幾乎每一樣工作,獲得了幾乎每一個榮譽。他成長為作家的道路清晰可見,他在科幻界的地位也是無可爭議的。
波爾曾在美國和西歐的二百多所大學里講過學,七十年代又在「文化交流」的名義下到蘇聯、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講學。他出訪過許多國家,包括中國,享有國際聲譽。他的作品經常在電視中播映,迄今已攝製成四百多個電視節目很受西方世界觀眾的歡迎。
波爾把他自己的科幻小說稱作「警告文學」,說提醒人們注意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產生的長遠後果雖然已成為老生常談,但他仍要敲響警鍾。他還說,他一直對探索人類可能有的各種各樣前途感到興趣,因此他所寫小說的主題不趕時髦,但往往帶有一定的預見性。
美國文藝評論家弗萊德里克·鮑厄斯說:「在波爾手中,科幻小說是用來保衛人類和人性的武器。作為社會批評家,他應該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的故事也寫得引人入勝,是第一流小說家。」

Ⅷ 怎樣能寫出引人入勝的小說啊!

1、小說的主要問題或故事情境,它的趣味或是內在的,或是合成的。 2、解釋性材料,它使讀者了解到造成了小說中要解決的問題的那些條件。
這樣推測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讀者有足夠的興趣看完小說開頭直到主體部分,他就會繼續讀下去。這樣,你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要馬上引起他的興趣。為了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在獲得讀者對造成小說主體聚合和交流的持續興趣之前,先激起他的好奇心。
在只具有合成趣味的小說中(這里,條件必須在故事情境之前被展示出來)情形更是如此。在這類小說里(大多數小說屬於這一類),一切要靠描述單元本身饒有趣味。讀者讀過一些描述單元後,才會了解到主要故事情境的重要性。 對於趣味的這種要求,你在寫作小說時必須始終牢記。特別是在寫小說開端的解釋性材料時。我們往往靠這種材料抓住讀者興趣。小說開端部分能否引起讀者注意,它常常決定了讀者(包括編輯部的專業「讀者」)是否願意讀完整個小說。
標題應當引人注目,激發聯想,並富於刺激性。吉卜林的《沒有牧師的好處》就滿足了以上三點要求。巴里的《每個女人都知道的》,利詹姆斯的《旋緊螺絲》,歐利的《警察歐羅恩的微章》和約翰馬康德的《銀行里的一千美元》,無不如此。奧凱塔夫羅利科恩就更是老於此道了。你可以有把握地說,最先用於抓住讀者興趣的手法,就是選擇標題,它使讀者注意到你的小說,激起讀者的好奇心。
在選擇、安排進入小說開端部分的材料的過程中,應當始終讓要引起讀者好奇心的願望來引導你;在開端部分,我們提出小說中的問題和牽涉到它的種種事物。
不管你打算寫什麼樣的小說,不管你在小說創作方面已經進到了哪個階段,你的材料總是這樣的——刺激因素、角色和作品中人物的反應,它們構成了敘述格局。
也許你在小說開端已使用了所有這些材料,卻沒能引起讀者興趣。這可能是在材料安排上出了岔子,讀者「不知道你在賣力地搞些什麼」;所以,對材料的安排是不能雜亂無章的。
為了使讀者覺得小說的開頭有意思,材料必須這樣安排:它使讀者意識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動的問題,或是陷入一個他必須從中解脫的困境,或是處在了這么一個位置上——他必須在種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選擇。 有了需要完成的事,或有了需要作出的決定,往往也就有了要敘述的問題。這是對任何種類的小說和每篇小說開端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使小說成其為小說。
有的,也許你會發現這樣一個令人困惑的事實——在手頭所有的材料中(盡管其中有足夠的事件去顯示有某件事要去完成或是被決定),你竟找不到有趣到足以作為主要故事情境的東西。這時,有關興趣規律的一個重要而基本的事實就開始為我們知曉了。舉例來說明:你坐在平靜無波的小湖旁,一隻狗懶洋洋地在岸邊水裡游來游去。這時,你也許會讓狗去抓一根棍子。你對狗下命令時,然而,如果代替平靜無波的小湖的是一堵被狂風惡浪擊打著的險峻的海邊峭壁,狗也沒有懶洋洋地游水,而是筋疲力竭,難以游到你讓它去的地方了;這時,你的興頭就起來了。如果狗是你的,又是只值錢的動物,曾在賽狗中多次為你贏得獎金,你就會興趣倍增。進一步說,假設你已經同意讓這只狗再參加一場時間已確定的比賽(比賽時間快要到了),如果不到場,你會被處以大筆罰款,這時,你就會格外關心它了。再有,代替安閑地坐在那裡的是你被堵在了一輛翻倒的汽車里,你的關心就會變成焦慮了。也許,那會更令人揪心——你試圖讓狗游去救一個五歲的孩子,孩子已淹得半死,而他正是你最心愛的兒子。

Ⅸ 凡爾納成為什麼現代小說的先河

凡爾納的作品形象誇張地反映了19世紀科學發展方向,並成為現代科幻小說的先河,凡爾納的小說之所以動人,原因在於大膽的幻想、引人入勝的故事,還在於豐富的科學知識,小說主人公正義、善良的品德。
《海底兩萬里》中尼磨船長說了一句話來形容人類的進步: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
對了,歡迎到凡爾納吧做客!

Ⅹ 如何寫好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

想要更好地寫好,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首先必須要確立,整一個小說的基調,以及中心內容事件。
這樣,才能更好地圍繞中心,發揮你的聯想和想像能力。
創造出更多有趣,而奇妙的故事情節。
然後,再確立文章的整體寫作架構。
把這些故事情節,更好地編排在一起。
才能起到引人入勝,環環相扣,內容精彩的寫作效果。

熱點內容
穿越到民國女主抗日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8 10:51:33 瀏覽:805
講醫術的完結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8 10:24:59 瀏覽:941
穿成反派他師尊小說免費 發布:2025-07-18 10:24:52 瀏覽:702
穿越古代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18 09:38:31 瀏覽:347
中國著名小說排行 發布:2025-07-18 08:54:08 瀏覽:820
金庸第一步武俠小說 發布:2025-07-18 08:30:37 瀏覽:802
玄幻排行榜小說完結 發布:2025-07-18 08:30:35 瀏覽:61
番茄小說聽書為什麼老暫停 發布:2025-07-18 08:19:26 瀏覽:686
男主是古代十大美男小說 發布:2025-07-18 07:50:20 瀏覽:869
有風雲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7-18 07:47:59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