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語科幻小說
1. 介紹幾部冒險和探險尋寶為主題的電影
黑暗侵襲
六個女孩探險來到一個深不可測的岩洞中,突然爆發的崩塌封住了出口,女孩在黑暗中尋找生機,但是很快就意識到:在這個古老岩洞里她們並不是唯一的生物……
==================================================
魔窟
一批美國洞窟探險家前往羅馬尼亞勘測古寺院遺址下的巨大地下洞窟。他們沒有想到的,洞窟內隱藏的不僅是一個全新的生態體系,還蟄伏著一個全新的物種。這場看似刺激的冒險變成了一場噩夢…
==================================================
狂蟒之災1、2
名氣不小,劇情從了
==================================================
剛果驚魂
一家公司派人到剛果尋找鑽石,衛星傳送錄像顯示發生了突發事件。公司只好繼續派人查明真相。但是熱帶雨林是另一個天地,那裡主宰一切的可不是這些城市人的意志…
==================================================
地心游記
儒勒·凡爾納經典科幻小說改編,劇情從略。
==================================================
★無聊老生搜集整理,謝絕一切復制引用★
==================================================
木乃伊1、2
名氣太大,不說也罷
==================================================
國家寶藏
尼古拉斯·凱奇得知美國開國元勛曾在某一處埋藏著巨額財富,秘密就隱藏在《獨立宣言》中。他找到電腦專家賈斯汀·巴沙和美女博士黛安·克魯格一起尋寶,而英國富豪伊恩也盯上了這筆財富。於是三方構成的尋寶隊伍開始了一段鬥智斗勇的冒險旅程。
==================================================
國家寶藏2:秘密之書
這次,尼古拉斯·凱奇將率領眾人揭開林肯遇刺背後隱藏的秘密:傳說中無價的古老的印第安「黃金國」寶藏。
==================================================
奪寶奇兵1、2、3
名氣太大,不說也罷
==================================================
古墓麗影
神秘組織「光明會」一直在尋找由一塊被分成兩半的隕石金屬所鑄成的鑰匙,二者合二為一可以穿越時空,光明會的始組將獲得重生,人類的未來也將永遠改變。
羅拉必須在兩天內先到柬埔寨的光舞墓,找到其中的一半鑰匙,然後再趕到西伯利亞的萬影窟找到另一半。她究竟能不能及時拯救宇宙呢?
==================================================
古墓麗影2生命之匙
這次勞拉追隨「生命搖籃」的傳說,將目標瞄準傳說中蘊含著足以毀滅人類的巨大能量的「潘多拉魔盒」。香港黑社會頭子陳洛也妄想奪取,為阻止犯罪集團的邪惡野心,勞拉必須搶先找回盒子……
==================================================
簡和失落的城市
二戰期間,英國與德國為找尋非洲傳說中「迷失城市」里的鑽石寶藏而互相較量,敵方是美艷的德方領隊蘿拉,美國冒險家「叢林傑克」則協助美麗的英國女特派員珍。本片可謂「法櫃奇兵」及「魔宮奇兵」中的結合。
==================================================
所羅門王的寶藏
曾經追尋所羅門王寶藏的冒險者們都一去不回,沒人解開這個迷題。現在勇敢的艾倫-郭德曼受雇去尋找埋葬在黑暗地底的所羅門王寶藏的真相……
==================================================
圖書館員:尋找命運之矛的探險
圖書館員Carsen被安排承擔一項負責保護歷史上最偉大珍品的工作:包括《聖經》、約櫃、蒙娜麗莎、潘多拉魔盒、亞瑟王神劍,以及命運之矛的三分之一。
惡毒的兄弟會成員闖入圖書館把那一份命運之矛偷走,Carsen必須找到其他兩部分以免落入歹人之手。
在兄弟會的跟蹤之下,Carsen和另一個女館員Nicole Noone一起前往亞馬遜河流域和喜馬拉雅山中的香格里拉王國……
==================================================
奪寶奇謀
一名來自南美的矮子聘請倫敦的笨偵探提姆看管一個包裹後迅即身亡。提姆打開神秘包裹發現是一盒巧克力。弟弟不知其中原委幾乎將巧克力吃掉,原來這是尋找一批鑽石寶藏的線索。
==================================================
天脈傳奇
為避免絕世寶物「舍利子」落入歹人手中,敦煌僧人把它藏到了絕密之處,並把藏寶圖交給以耍雜技謀生的白家。
幾百年過去,白家後裔楊紫瓊和弟弟張卓楠正在全國巡演,楊的舊情人亞力拿著舍利子的傳說線索--陶瓷佩「敦煌之心」突然出現,三人一起趕往大漠追尋先人留下的神秘寶藏,而陰險狡詐的富商卡爾則緊追不舍…
==================================================
天朝國庫之謎
考古學家馬良在一塊黃絹上發現太平天國國庫並兩王府的金銀寶物掩埋在「千柱屋」,被國民黨、日本人、青龍幫察覺,馬為此趕往千柱古屋。途中與美專學生楊玲相遇,兩人結伴到達古屋時馬才得知楊乃日本間諜。楊向馬開槍之際,古屋守屋人按動機關,泥沙俱下,埋葬了楊。馬成了新的守屋人。
==================================================
神話
考古學家成龍和同伴在印度進入一座古墓,發現一幅公主的畫像,公主長相和他夢中的女子十分相似。考古學家開始追夢之旅,奇跡般找到了傳說中秦始皇陵的所在地……
==================================================
割喉島
摩根繼承父業成為海盜首領,並根據其父留下的拉丁語藏寶圖,找來懂拉丁語的神偷威廉一起出海找尋寶藏。途中惹來強盜多岳的爭奪,一場鬥智斗勇的驚險奪寶戰由此展開
==================================================
★無聊老生搜集整理,謝絕一切復制引用★
==================================================
七寶奇謀
七名小孩子偶然發現了一份十七世紀的藏寶圖,他們依照地圖的指示找到了一個神話般的地底世界。不料一對通緝犯的母子也追蹤而至,要搶奪海盜船上的寶藏…
==================================================
里奧追蹤
讓·保羅·貝爾蒙多飾演介乎詹姆斯·邦德與印第安那·瓊斯之間的英雄,負責找尋被盜取的巴西珍貴古物,經過一連串的追蹤、打鬥和揭發內奸的過程,終於完成了任務。
==================================================
金銀島
吉姆偶然得到了一張海盜藏寶圖,於是包括醫生和貴族大人在內的探險隊出發了。途中遭到獨腿人焦和海盜的攔截,激戰之後只有焦和吉姆倖存下來。被拋棄在島上多年的一位海盜先已找到寶藏,他們如願以償滿載而歸。
==================================================
達芬奇密碼
羅浮宮館長遭謀殺,屍體旁留下一連串密碼,協助調查的哈佛教授羅伯蘭登意外發現一個神秘組織,以及基督教埋藏了兩千多年的秘密。所有的線索居然隱藏在達芬奇作品中,而西方文明歷史更將就此被改寫…
==================================================
尋寶假期
達恩、傑里、湯姆是死黨,三人發現一張地圖,上面記載了「庫珀寶藏」的路線。他們帶上地圖踏上了尋寶之路。
自三人從獨木舟跌落瀑布所有糗事就接踵而至,種大麻的殘暴農夫,住樹屋的嬉皮美女,神出鬼沒的野蠻人,體型巨大的狗熊,都趕出來湊熱鬧。重重難關正考驗著他們,他們還能找到寶藏嗎…
==================================================
權杖
前美軍特種兵蘭森帶領一支探險隊,在危險偏僻的蒙古找尋一件無價之寶----由金銀絲線織成,上面鑲嵌著鑽石珠寶的唐卡。唐卡不僅是當地的聖物,而且價值連城。這也讓貪婪兇殘的前俄羅斯軍官朱柯夫垂涎。探險尋寶的過程中險象環生…
==================================================
魔翡翠
冒險專家劉德華接獲好友自希臘來信,講他發現神奇古物魔翡翠但被蘇聯特務窮追不舍。劉遂帶助手前往希臘太陽神殿相救,國際刑警羅美洛聞訊亦加入戰圈。具有神秘力量的魔翡翠原來是外星人的電腦,它想利用劉將受重傷的太空人送回外星球。
==================================================
轟天奇兵
傳說孟加拉森林裡埋藏著用金、銀和翠打造的三件寶物,價值連城而且具有通天的神力,如能把三件寶物組合起來將一統天下。漢德爾.德拉克斯率領的尋寶隊本是為尋寶而來,卻碰到了一個身著紫衣戴面罩人稱「幻影」的大俠。幾百年來他一直保護著這片一望無際的森林…
==================================================
聲明:
1、以上電影只作推薦,不保證一定能找到下載或在線收看地址。
2、以上電影資料不斷補充完善中。
3、老生整理不易,謝絕引用復制,發現一律投訴,敬請各位自重。
2. 安德的游戲三部曲,這三本書是講的一整個故事嗎
《安德的游戲三部曲》是由美國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所寫的著名科幻小說。分為《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安德的影子》三本書,是一個宏觀故事背景下的三本情節基本獨立的小說。
三本書雖然主角都是安德·維京,而且故事之間略有關聯(都圍繞人類和蟲族之間的糾葛),但是三本書情節基本獨立,反映的主題也不同,可以認為是一個宏觀故事背景下的三本情節獨立的小說。
滿意請採納。
3. 為什麼天才是白痴呢
智商高則情商低啊!!!物極必反!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自己想去~~~
我覺得 你有種不能自拔 的感覺
4. 《駭客帝國》這部電影表達了什麼意思
駭客帝國 國內比較多的譯法是 黑客帝國
關於黑客帝國涉及的哲學 是比較深奧的
很抱歉沒有辦法找到很通俗易懂的回答
哲學,神學,無神論都在《黑客帝國》里有濃重的表現.諾斯替教的教徒也會注意到很多相關的主題.還有很多內容涉及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還蘊含啟蒙,涅盤,重生的概念.對印度教和佛教的深度涉及包括自由意志對抗命運,還在電影的配樂中使用印度教的頌歌,理念,虛幻(Maya),因果報應(Karma)和自然存在的多種觀點.<黑客帝國>以很多方式解析真實,超現實,還有人的觀點是,實質的,物理的世界才是虛幻.
一些基督教自由主義者說我們正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離開這個世界的方法就是被教化,啟蒙.他們相信達到啟蒙的人有亞伯拉罕(相傳為希伯來人的始祖),摩西(《聖經》故事中猶太人古代領袖),施洗約翰,耶穌和穆罕默德(伊斯蘭教創始人).他們認為電影中Neo,Morpheus和Cypher對應聖經新約中的耶穌,施洗約翰和猶大.這些基督教自由主義者相信黑客帝國和現實唯一的區別是,外部世界應該是天堂而不是電影中描述的黑暗的世界.
現在有許多書和網站探討黑客帝國哲學.其中最主要的探討是這個問題:我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這個問題也因為其他電影而提出,比如eXistenZ和The Thirteenth Floor(都和《黑客帝國》同年發行,但在票房和受注意度都不及《黑客帝國》).還有相似的電影,The Truman Show(楚門的世界)和Abre los ojos(翻拍為Vanilla Sky).這個學說還被哲學家Nick Bostrom升級,寫成(你生活在一個電腦世界嗎?)
《黑客帝國》以相似的文學精度跟隨<Campbellian monomyth arc>的所有階段,甚至包括周遊,大戰發生於地下這樣的細節,甚至三個頭的永生敵人(電影中三個特工).
先知的角色類似古希臘神話中的先知角色.細致的說,她對Neo的警告十分類似神話中先知給斯巴達王Leonidas在塞莫皮萊大戰前的警告.在希臘神話中,她警告Leonidas說,那麼他的城市被毀滅,要麼一個斯巴達國王必須死去,所以Leonidas必須選擇自己的生命或是整個城市的命運.深遠的說,如果Neo選擇救自己的命,Smith就能從Morpheus那裡得到進入Zion城的密碼,那Zion就會毀滅.所以,根本上說,Neo的選擇和Leonidas一樣:他自己的生命,或是整個城市的命運.
《黑客帝國》背後的觀點基於哲學的認識論,比如柏拉圖的洞穴理論和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在一個唯我論的著名的實驗中,物體只是缸中之腦;《黑客帝國》里,Neo是被裝在營養皿中.是否選擇紅葯片,接受真實的選擇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美國哲學家羅伯特·諾茲克(Robert Nozick)設想的一個實驗.
後現代思潮在電影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電影開頭,Neo藏非法軟體的書是法國哲學家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的<模仿和擬像>(Simulacra and Simulation),這部作品描述了基於擬像的超現實體驗.人們往往用鮑德里亞的哲學來論證<黑客帝國>是對現代商業化,媒體化社會的寓言.
Morpheus的著名台詞"pulled over our eyes to blind us from the truth"(拉到我們眼前來使我們看不到真實)直接來自Charle Peirce的言論.
相關文學
黑客帝國的故事對歷史和文學有眾多的聯系,包括<愛麗絲漫遊仙境>,救世主信仰,佛教,諾斯替教,和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說,特別是<神經漫遊者>.吉布森在世界范圍內普及了虛擬現實和計算機網路的界面,他還在自己的蔓生三部曲中首次使用了Matrix這個詞.然而其名字和概念顯然出自更早的1976年英國科幻電視劇系列Doctor Who,使用了Matrix作為虛擬現實的代名詞.(在吉布森的小說中具體指代網路擬像).第一個寫作關於虛擬現實的作家是Daniel F. Galouye,在1964年出版了Simulacron Three.
人工智慧打敗人類的概念先前被數百部科幻作品觸及到.很多人認為黑客帝國系列受到Philip K. Dick作品的影響,不只是因為包含了大量諾斯替教的教義和預言,還有後啟示錄世界與機器打仗.世界被機器控制,人類藏於地下的創意最早出自1909年E. M. Forster的短篇小說Machine Stops.
《黑客帝國》劇情類似吉布森的<神經漫遊者>的基本走向.這並不奇怪,因為<黑客帝國>和<神經漫遊者>都是相同的賽博朋克,屬於軟科幻.(<神經漫遊者>的出版造成了對賽博朋克普遍深入的影響).兩個故事中,一個黑客被招募執行一項艱難的任務.相似之處有黑客英雄,女性助手,和惡意的虛擬對手.
兩部作品仍然有極大的不同之處.比如說,吉布森的人類圖靈機警察(<攻殼機動隊>等作品的創意來源之一)限制人工智慧的增長.Matrix中的特工則相反,是AI限制人類的增長.吉布森的作品表現了人類必須在AI能源冬天的時候行動;最後也是好人獲得勝利.相反的,黑客帝國中人類和AI的關系模糊了正義與邪惡的界限.以這個立場來看,黑客帝國中敘述性的內容時常與<神經漫遊者>相反.
兩者之間另一個聯系是一個叫做Zion的地方.<神經漫遊者>中,Zion是由塔法里教徒創建的殖民地,是主要角色在到達自由樂土之前休息的地方,是一個巨大的軌道站.小說的最後部分就發生在這里.<黑客帝國>中,Zion是自由人類的地下家園.這很有可能是一個巧合,因為Zion是一個常用的神話城市隱喻,代表人類的最後希望.Zion在黑客帝國中的使用既是一個隱喻,又是表達對吉布森的敬意.
黑客帝國和Frank Herbert的小說Dune也有相似之處,人和機器的戰爭蘊含宗教暗示.其他的相似之處出現在<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中.Neo在與敵人搏鬥中弄瞎了,但仍然可以看見,但"看見"的方式不同了.Paul Muad'Dib在Dune中也一樣.在那之後,Neo看見了一條"金色大道",在Dune中則被稱為"選擇",Dune中的Muad'Dib沒有選擇這個,而在<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中,Neo選擇了這條路. 還有,Neo選擇犧牲自己來達到和平,Paul Muad'Dib放棄了一切到Dune Messiah的沙漠來拯救他帝國里的人民.但並不是說<黑客帝國>大量受這部書的影響,<黑客帝國>中的各項舉動都是來自宗教概念.科幻作品大量的相似性是由於宗教觀念的普及導致的。
什麼是Matrix(矩陣)?
Matrix的本意是子宮、母體、孕育生命的地方,同時,在數學名詞中,矩陣用來表示統計數據等方面的各種有關聯的數據。這個定義很好地解釋了Matrix代碼製造世界的數學邏輯基礎。在電影中,Matrix不僅是一個虛擬程序,也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地方。在這里,人類的身體被放在一個盛滿營養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滿了各種插頭以接受電腦系統的感官刺激信號。人類就依靠這些信號,生活在一個完全虛擬的電腦幻景中。機器用這樣的方式佔領了人類的思維空間,用人類的身體作為電池以維持自己的運行。
在電影中,Matrix是一套復雜的模擬系統程序,它是由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建立的,模擬了人類以前的世界,用以控制人類。在Matrix中出現的人物,都可以看做是具有人類意識特徵的程序。這些程序根據所附著的載體不同有三類:一類是附著在生物載體上的,就是在矩陣中生活的普通人;一類是附著在電腦晶元上的,就是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這些載體通過硬體與Matrix連接。而另一類則是自由程序,它沒有載體,諸如再特工、先知、建築師、梅羅文加、火車人等。
Matrix是一個巨大的網路,連接著無數人的意識,系統分配給他們不同的角色,就象電腦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游戲一樣,只是他們沒有選擇角色的權利和意識。人類通過這種聯網的虛擬生活來維持自身的生存需要,但Matrix中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先知的角色,發現在系統中有1%的人由於自主意識過強,不能兼容系統分配的角色,如果對他們不進行控制就會導致系統的不穩定,進而導致系統崩潰。因此編寫Matrix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建築師就製造了「救世主」,讓他有部分自主意識,並成為覺醒人類的領袖,帶領他們建造了錫安。
什麼是Zion(錫安)?
「Zion(錫安)」一詞在《聖經》中,是所羅門王建造聖殿所坐落的山,位於聖城耶路撒冷。而在猶太教中,「錫安」代表著上帝的榮耀,是神的救贖來臨的標志。當大地被毀滅後,人類將在錫安接受最後的審判。
在電影中,「錫安」是指那些從Matrix中被解放的人類所棲居的家園,位於地球深處,依靠地熱作為能源,成為人類對抗Matrix和機器之城的最後基地。電影用這個名字來命名人類的最後家園,象徵著這里是正義得到彰顯的地方,是對抗機器的聖地。
錫安的議會結構很象古羅馬的元老院,是兼有立法和管理權的國家機構,制定一切法律和制度,通過執行官進行管理。
錫安是由占據Matrix 人口總數的1%的覺醒者構成的,其中主要是以有色人種為主,尤其是議會里的議員和戰艦的船長等高層人員,都是黑人。而電影中之所以這樣設置錫安的人口,主要是為了體現多民族的融合與寬容,因為這是一個講述人類對抗共同敵人的故事,人類自己首先要團結,要實現大同的理想。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在西方主流科幻電影中,破敗的未來以及非白人的世界,一直是最重要的兩個視覺元素。沃卓斯基兄弟作為科幻片導演,自然會在電影中加入這兩個西方電影觀眾耳熟能詳的視覺元素。
Matrix中的救世主
Matrix是一個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嚴整系統,一切都是有規律的,包括特工們和尼奧的超能力在內,都是包含在這個系統中的。而尼奧這個「救世主」的產生,則和數學中的哥德爾命題有關。奧地利數學家哥德爾在1931年發表了題為《論<數學原理>及有關系統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題》的論文,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在任何數學系統中,只要其能包含整數的算術,這個系統的相容性就不可能通過幾個基礎學派所採用的邏輯原理建立。簡單地說,就是在任何系統中,總有些真理是游離於邏輯之外的,這些真理就叫做歌德爾命題。
在Matrix中,尼奧就是在Matrix這個嚴整系統中不能被數學推得的歌德爾命題,不符合系統的規律。(建築師對尼奧的談話中涉及部分)當尼奧重生後,他就擔負起系統所有的擾動,所有的規則在他面前都變得透明,因此他能夠看到系統中別人所看不到的東西。先知叫尼奧回到源頭去終止災難,在數學邏輯中就是將歌德爾命題變成整個系統的一部分,當作系統的一個變數,從而消除整個系統的不確定性。如果尼奧當初選擇了毀滅錫安的門,他所攜帶的代碼將反饋給系統,將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到一個新階段。而這個選擇的前提則是系統中沒有斯密斯這個狂人。但從數學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穩定也是暫時的,不是對系統的徹底修正,新的系統還是會產生自己的歌德爾命題,從而繼續這個輪回。這就是為什麼在尼奧之前會有六任救世主的原因。
按照建築師最初編寫救世主時的任務,救世主的使命就是在錫安運行一段時間後,將錫安的代碼帶回到Matrix的源程序進行重裝,同時機器摧毀錫安,完成Matrix系統的升級。之後救世主將按照初始設置,帶領16女7男返回真實世界,再開始重建錫安,等待下一代的救世主。而尼奧與前任們不同的是,建築師在他的意識中編寫了關於愛的編碼,這本來是系統處於不斷升級的需要,也是考察人類反應的新實驗。但這個關於愛的編碼,不但導致了尼奧在第二集中做出違背程序設置的選擇,而且在第三集中將「愛情」升華為「博愛」,從而最後終結了戰爭,終止了矩陣和錫安之間的循環。
特工史密斯
電影中的特工史密斯實際上就是矩陣這個程序世界中的殺毒程序,他們在矩陣中是沒有身體的,由於他們是殺毒程序,所以他們被矩陣賦予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在矩陣中他們具有改寫人類角色程序的能力,所以可以不斷借用他人身體。
尼奧最後可以戰勝特工,實際上是因為他復活後具有了識別矩陣代碼的能力,並可以輕松改寫這些代碼,所以特工就不能再利用超能力戰勝他了。
特工史密斯被尼奧消滅後,因為在他被尼奧消滅前明明是他先殺死了尼奧,所以這就導致了一個邏輯錯誤。因為這種程序上的邏輯運算錯誤,導致了特工史密斯不但拒絕被系統刪除,而且由殺毒程序變成了病毒,最後危害到了整個矩陣世界。
因為這個邏輯錯誤是由尼奧導致的,所以特工史密斯就變成了和尼奧相對的負極。最後尼奧選擇了讓史密斯感染自己,在復制過程中矩陣掌握了史密斯的代碼,最後才得以將他們兩個同時刪除,使矩陣回到了平衡。
尼奧(Neo)/托馬斯·安德森(Thomas Anderson)
在希伯來語中,托馬斯的意思是雙生。這象徵著尼奧平時的雙重身份:一個是程序員托馬斯·安德森,一個是黑客尼奧。而安德森在希伯來語中的含義是「人之子」,這正是耶穌的身份。
組成Neo(尼奧)的這三個字母掉轉順序後就可以組成「one」,表示他就是那個拯救人類的救世主「The One」。而「基督」一詞在希伯來語中的本意就是「被指定的那個人」——The One。
墨菲斯(Morpheus)
在希臘神話中,墨菲斯是夢神,擁有改變夢境的能力。在電影中,墨菲斯是把人們從夢境般的虛幻世界中喚醒的指路人。
墨菲斯指揮的飛船是「尼布甲尼撒」號,這是用巴比倫的智慧之神的名字命名的。而在《聖經》中,尼布甲尼撒是巴比倫的國王,曾找人解夢。而在電影中,墨菲斯等人乘坐「尼布甲尼撒」號飛船去找先知詮釋什麼是真實。
崔尼蒂(Trinity)
Trinity的意思是「三位一體」,在基督教中,「三位一體」指得是聖父、聖子、聖靈。而在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之作《夢的解析》一書中,「三位一體」指代了女性意識,她能夠進入神秘的領地和完美的境界。
先知(Oracle)
Oracle的希臘語本意是解惑、傳遞解釋神的預言,可以是人、地方,也可以是物品。這些預言通常是模糊的,是現實的一種扭曲,所以能解釋的人一定要很有智慧,但即使是他們也不一定能保證預言正確。先知的目的是用自己看到的模糊景象指導信徒,但不能幫他們做決定,決定本身完全取決於人們主觀的意願。
史密斯(Smith)
英文中的Smith意思就是鐵匠,而他的車牌號是IS 5416,這都暗含著宗教含義。在《聖經·以塞亞書》第54章16節里說到:吹噓炭火,打造合用的器械的鐵匠是我所造;殘害人、行毀滅的也是我所造。這正暗指特工史密斯在矩陣系統中的作用——消滅一切危害矩陣運行的異常程序。
梅羅紋加(Merovingian)
梅羅紋加是法國封建社會中六個王朝的第一個,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歷史正是從梅羅紋加王朝開始的,經歷六朝,正符合電影中矩陣曾經有六代版本的故事。在電影中,梅羅紋加是一個曾經很有力量的人,而且他喜歡說法語,居住在法國式的城堡中。
法國的梅羅紋加王朝也是歐洲浪漫神話的發源時期,而這些神話的核心人物則是「墮落天使」,他們因為背叛上帝被趕出天堂,撒旦正是這些墮落天使的首領。這也正符合電影中梅羅紋加在矩陣中的身份——他是所有背叛矩陣的程序人的首領,利用自己的能力來對抗矩陣。
塞拉夫(Seraph)
塞拉夫是先知的守衛者,這個名字在歐洲中世紀神話中是天使9個等級里級別最高的六翼天使。當尼奧在矩陣中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的代碼呈現了與眾不同的金色。塞拉夫在矩陣中的作用相當於保護先知不受侵害的防火牆,非常有力量,曾經打敗過史密斯。
卡瑪拉(Kamala)
卡瑪拉在梵語中的意思是「蓮華」,代表的是清凈。在佛教中有句真言就叫做「卡瑪拉」。在影片中,卡瑪拉是一個由程序自行產生出的新程序,是矩陣世界中第一個由人工智慧培養出來的智能程序。在影片結尾暗示了她具有改變矩陣世界代碼的能力。
希望對你有用!
5. 求幾本好看的小說
蠅王
蠅王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未來的一場戰爭毀掉了人類的和平。有一群孩子乘著飛機路過海上時發生了墜機事件並困在了一個荒島上。最初孩子們齊心協力,共同應付隨之而來的種種困難。但由於對「野獸」的恐懼使孩子們漸漸分裂成兩派,代表理智與文明的一派與代表野性與原始的一派,最終爆發了兩派中的矛盾。
蠅王來源於希伯來語,原詞為「Baalzebub」(應該是這樣,又有說此詞出自阿拉伯語)。在英語中,「蠅王」則是糞便與丑惡之王(或污物之王),在《聖經》中,「Baal」被當作「萬惡之首」。在小說里,蠅王不只是象徵著丑惡的懸掛著的豬頭,更代表的是人性最深層的黑暗面,是無法避免的劣根性... ...
http://ke..com/view/482582.htm
6. 我想知道<<駭客帝國>>創作理論最好通俗易懂
駭客帝國 國內比較多的譯法是 黑客帝國
關於黑客帝國涉及的哲學 是比較深奧的
很抱歉沒有辦法找到很通俗易懂的回答
哲學,神學,無神論都在《黑客帝國》里有濃重的表現.諾斯替教的教徒也會注意到很多相關的主題.還有很多內容涉及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還蘊含啟蒙,涅盤,重生的概念.對印度教和佛教的深度涉及包括自由意志對抗命運,還在電影的配樂中使用印度教的頌歌,理念,虛幻(Maya),因果報應(Karma)和自然存在的多種觀點.<黑客帝國>以很多方式解析真實,超現實,還有人的觀點是,實質的,物理的世界才是虛幻.
一些基督教自由主義者說我們正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離開這個世界的方法就是被教化,啟蒙.他們相信達到啟蒙的人有亞伯拉罕(相傳為希伯來人的始祖),摩西(《聖經》故事中猶太人古代領袖),施洗約翰,耶穌和穆罕默德(伊斯蘭教創始人).他們認為電影中Neo,Morpheus和Cypher對應聖經新約中的耶穌,施洗約翰和猶大.這些基督教自由主義者相信黑客帝國和現實唯一的區別是,外部世界應該是天堂而不是電影中描述的黑暗的世界.
現在有許多書和網站探討黑客帝國哲學.其中最主要的探討是這個問題:我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這個問題也因為其他電影而提出,比如eXistenZ和The Thirteenth Floor(都和《黑客帝國》同年發行,但在票房和受注意度都不及《黑客帝國》).還有相似的電影,The Truman Show(楚門的世界)和Abre los ojos(翻拍為Vanilla Sky).這個學說還被哲學家Nick Bostrom升級,寫成(你生活在一個電腦世界嗎?)
《黑客帝國》以相似的文學精度跟隨<Campbellian monomyth arc>的所有階段,甚至包括周遊,大戰發生於地下這樣的細節,甚至三個頭的永生敵人(電影中三個特工).
先知的角色類似古希臘神話中的先知角色.細致的說,她對Neo的警告十分類似神話中先知給斯巴達王Leonidas在塞莫皮萊大戰前的警告.在希臘神話中,她警告Leonidas說,那麼他的城市被毀滅,要麼一個斯巴達國王必須死去,所以Leonidas必須選擇自己的生命或是整個城市的命運.深遠的說,如果Neo選擇救自己的命,Smith就能從Morpheus那裡得到進入Zion城的密碼,那Zion就會毀滅.所以,根本上說,Neo的選擇和Leonidas一樣:他自己的生命,或是整個城市的命運.
《黑客帝國》背後的觀點基於哲學的認識論,比如柏拉圖的洞穴理論和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在一個唯我論的著名的實驗中,物體只是缸中之腦;《黑客帝國》里,Neo是被裝在營養皿中.是否選擇紅葯片,接受真實的選擇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美國哲學家羅伯特·諾茲克(Robert Nozick)設想的一個實驗.
後現代思潮在電影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電影開頭,Neo藏非法軟體的書是法國哲學家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的<模仿和擬像>(Simulacra and Simulation),這部作品描述了基於擬像的超現實體驗.人們往往用鮑德里亞的哲學來論證<黑客帝國>是對現代商業化,媒體化社會的寓言.
Morpheus的著名台詞"pulled over our eyes to blind us from the truth"(拉到我們眼前來使我們看不到真實)直接來自Charle Peirce的言論.
相關文學
黑客帝國的故事對歷史和文學有眾多的聯系,包括<愛麗絲漫遊仙境>,救世主信仰,佛教,諾斯替教,和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說,特別是<神經漫遊者>.吉布森在世界范圍內普及了虛擬現實和計算機網路的界面,他還在自己的蔓生三部曲中首次使用了Matrix這個詞.然而其名字和概念顯然出自更早的1976年英國科幻電視劇系列Doctor Who,使用了Matrix作為虛擬現實的代名詞.(在吉布森的小說中具體指代網路擬像).第一個寫作關於虛擬現實的作家是Daniel F. Galouye,在1964年出版了Simulacron Three.
人工智慧打敗人類的概念先前被數百部科幻作品觸及到.很多人認為黑客帝國系列受到Philip K. Dick作品的影響,不只是因為包含了大量諾斯替教的教義和預言,還有後啟示錄世界與機器打仗.世界被機器控制,人類藏於地下的創意最早出自1909年E. M. Forster的短篇小說Machine Stops.
《黑客帝國》劇情類似吉布森的<神經漫遊者>的基本走向.這並不奇怪,因為<黑客帝國>和<神經漫遊者>都是相同的賽博朋克,屬於軟科幻.(<神經漫遊者>的出版造成了對賽博朋克普遍深入的影響).兩個故事中,一個黑客被招募執行一項艱難的任務.相似之處有黑客英雄,女性助手,和惡意的虛擬對手.
兩部作品仍然有極大的不同之處.比如說,吉布森的人類圖靈機警察(<攻殼機動隊>等作品的創意來源之一)限制人工智慧的增長.Matrix中的特工則相反,是AI限制人類的增長.吉布森的作品表現了人類必須在AI能源冬天的時候行動;最後也是好人獲得勝利.相反的,黑客帝國中人類和AI的關系模糊了正義與邪惡的界限.以這個立場來看,黑客帝國中敘述性的內容時常與<神經漫遊者>相反.
兩者之間另一個聯系是一個叫做Zion的地方.<神經漫遊者>中,Zion是由塔法里教徒創建的殖民地,是主要角色在到達自由樂土之前休息的地方,是一個巨大的軌道站.小說的最後部分就發生在這里.<黑客帝國>中,Zion是自由人類的地下家園.這很有可能是一個巧合,因為Zion是一個常用的神話城市隱喻,代表人類的最後希望.Zion在黑客帝國中的使用既是一個隱喻,又是表達對吉布森的敬意.
黑客帝國和Frank Herbert的小說Dune也有相似之處,人和機器的戰爭蘊含宗教暗示.其他的相似之處出現在<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中.Neo在與敵人搏鬥中弄瞎了,但仍然可以看見,但"看見"的方式不同了.Paul Muad'Dib在Dune中也一樣.在那之後,Neo看見了一條"金色大道",在Dune中則被稱為"選擇",Dune中的Muad'Dib沒有選擇這個,而在<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中,Neo選擇了這條路. 還有,Neo選擇犧牲自己來達到和平,Paul Muad'Dib放棄了一切到Dune Messiah的沙漠來拯救他帝國里的人民.但並不是說<黑客帝國>大量受這部書的影響,<黑客帝國>中的各項舉動都是來自宗教概念.科幻作品大量的相似性是由於宗教觀念的普及導致的。
什麼是Matrix(矩陣)?
Matrix的本意是子宮、母體、孕育生命的地方,同時,在數學名詞中,矩陣用來表示統計數據等方面的各種有關聯的數據。這個定義很好地解釋了Matrix代碼製造世界的數學邏輯基礎。在電影中,Matrix不僅是一個虛擬程序,也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地方。在這里,人類的身體被放在一個盛滿營養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滿了各種插頭以接受電腦系統的感官刺激信號。人類就依靠這些信號,生活在一個完全虛擬的電腦幻景中。機器用這樣的方式佔領了人類的思維空間,用人類的身體作為電池以維持自己的運行。
在電影中,Matrix是一套復雜的模擬系統程序,它是由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建立的,模擬了人類以前的世界,用以控制人類。在Matrix中出現的人物,都可以看做是具有人類意識特徵的程序。這些程序根據所附著的載體不同有三類:一類是附著在生物載體上的,就是在矩陣中生活的普通人;一類是附著在電腦晶元上的,就是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這些載體通過硬體與Matrix連接。而另一類則是自由程序,它沒有載體,諸如再特工、先知、建築師、梅羅文加、火車人等。
Matrix是一個巨大的網路,連接著無數人的意識,系統分配給他們不同的角色,就象電腦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游戲一樣,只是他們沒有選擇角色的權利和意識。人類通過這種聯網的虛擬生活來維持自身的生存需要,但Matrix中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先知的角色,發現在系統中有1%的人由於自主意識過強,不能兼容系統分配的角色,如果對他們不進行控制就會導致系統的不穩定,進而導致系統崩潰。因此編寫Matrix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建築師就製造了「救世主」,讓他有部分自主意識,並成為覺醒人類的領袖,帶領他們建造了錫安。
什麼是Zion(錫安)?
「Zion(錫安)」一詞在《聖經》中,是所羅門王建造聖殿所坐落的山,位於聖城耶路撒冷。而在猶太教中,「錫安」代表著上帝的榮耀,是神的救贖來臨的標志。當大地被毀滅後,人類將在錫安接受最後的審判。
在電影中,「錫安」是指那些從Matrix中被解放的人類所棲居的家園,位於地球深處,依靠地熱作為能源,成為人類對抗Matrix和機器之城的最後基地。電影用這個名字來命名人類的最後家園,象徵著這里是正義得到彰顯的地方,是對抗機器的聖地。
錫安的議會結構很象古羅馬的元老院,是兼有立法和管理權的國家機構,制定一切法律和制度,通過執行官進行管理。
錫安是由占據Matrix 人口總數的1%的覺醒者構成的,其中主要是以有色人種為主,尤其是議會里的議員和戰艦的船長等高層人員,都是黑人。而電影中之所以這樣設置錫安的人口,主要是為了體現多民族的融合與寬容,因為這是一個講述人類對抗共同敵人的故事,人類自己首先要團結,要實現大同的理想。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在西方主流科幻電影中,破敗的未來以及非白人的世界,一直是最重要的兩個視覺元素。沃卓斯基兄弟作為科幻片導演,自然會在電影中加入這兩個西方電影觀眾耳熟能詳的視覺元素。
Matrix中的救世主
Matrix是一個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嚴整系統,一切都是有規律的,包括特工們和尼奧的超能力在內,都是包含在這個系統中的。而尼奧這個「救世主」的產生,則和數學中的哥德爾命題有關。奧地利數學家哥德爾在1931年發表了題為《論<數學原理>及有關系統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題》的論文,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在任何數學系統中,只要其能包含整數的算術,這個系統的相容性就不可能通過幾個基礎學派所採用的邏輯原理建立。簡單地說,就是在任何系統中,總有些真理是游離於邏輯之外的,這些真理就叫做歌德爾命題。
在Matrix中,尼奧就是在Matrix這個嚴整系統中不能被數學推得的歌德爾命題,不符合系統的規律。(建築師對尼奧的談話中涉及部分)當尼奧重生後,他就擔負起系統所有的擾動,所有的規則在他面前都變得透明,因此他能夠看到系統中別人所看不到的東西。先知叫尼奧回到源頭去終止災難,在數學邏輯中就是將歌德爾命題變成整個系統的一部分,當作系統的一個變數,從而消除整個系統的不確定性。如果尼奧當初選擇了毀滅錫安的門,他所攜帶的代碼將反饋給系統,將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到一個新階段。而這個選擇的前提則是系統中沒有斯密斯這個狂人。但從數學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穩定也是暫時的,不是對系統的徹底修正,新的系統還是會產生自己的歌德爾命題,從而繼續這個輪回。這就是為什麼在尼奧之前會有六任救世主的原因。
按照建築師最初編寫救世主時的任務,救世主的使命就是在錫安運行一段時間後,將錫安的代碼帶回到Matrix的源程序進行重裝,同時機器摧毀錫安,完成Matrix系統的升級。之後救世主將按照初始設置,帶領16女7男返回真實世界,再開始重建錫安,等待下一代的救世主。而尼奧與前任們不同的是,建築師在他的意識中編寫了關於愛的編碼,這本來是系統處於不斷升級的需要,也是考察人類反應的新實驗。但這個關於愛的編碼,不但導致了尼奧在第二集中做出違背程序設置的選擇,而且在第三集中將「愛情」升華為「博愛」,從而最後終結了戰爭,終止了矩陣和錫安之間的循環。
特工史密斯
電影中的特工史密斯實際上就是矩陣這個程序世界中的殺毒程序,他們在矩陣中是沒有身體的,由於他們是殺毒程序,所以他們被矩陣賦予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在矩陣中他們具有改寫人類角色程序的能力,所以可以不斷借用他人身體。
尼奧最後可以戰勝特工,實際上是因為他復活後具有了識別矩陣代碼的能力,並可以輕松改寫這些代碼,所以特工就不能再利用超能力戰勝他了。
特工史密斯被尼奧消滅後,因為在他被尼奧消滅前明明是他先殺死了尼奧,所以這就導致了一個邏輯錯誤。因為這種程序上的邏輯運算錯誤,導致了特工史密斯不但拒絕被系統刪除,而且由殺毒程序變成了病毒,最後危害到了整個矩陣世界。
因為這個邏輯錯誤是由尼奧導致的,所以特工史密斯就變成了和尼奧相對的負極。最後尼奧選擇了讓史密斯感染自己,在復制過程中矩陣掌握了史密斯的代碼,最後才得以將他們兩個同時刪除,使矩陣回到了平衡。
尼奧(Neo)/托馬斯·安德森(Thomas Anderson)
在希伯來語中,托馬斯的意思是雙生。這象徵著尼奧平時的雙重身份:一個是程序員托馬斯·安德森,一個是黑客尼奧。而安德森在希伯來語中的含義是「人之子」,這正是耶穌的身份。
組成Neo(尼奧)的這三個字母掉轉順序後就可以組成「one」,表示他就是那個拯救人類的救世主「The One」。而「基督」一詞在希伯來語中的本意就是「被指定的那個人」——The One。
墨菲斯(Morpheus)
在希臘神話中,墨菲斯是夢神,擁有改變夢境的能力。在電影中,墨菲斯是把人們從夢境般的虛幻世界中喚醒的指路人。
墨菲斯指揮的飛船是「尼布甲尼撒」號,這是用巴比倫的智慧之神的名字命名的。而在《聖經》中,尼布甲尼撒是巴比倫的國王,曾找人解夢。而在電影中,墨菲斯等人乘坐「尼布甲尼撒」號飛船去找先知詮釋什麼是真實。
崔尼蒂(Trinity)
Trinity的意思是「三位一體」,在基督教中,「三位一體」指得是聖父、聖子、聖靈。而在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之作《夢的解析》一書中,「三位一體」指代了女性意識,她能夠進入神秘的領地和完美的境界。
先知(Oracle)
Oracle的希臘語本意是解惑、傳遞解釋神的預言,可以是人、地方,也可以是物品。這些預言通常是模糊的,是現實的一種扭曲,所以能解釋的人一定要很有智慧,但即使是他們也不一定能保證預言正確。先知的目的是用自己看到的模糊景象指導信徒,但不能幫他們做決定,決定本身完全取決於人們主觀的意願。
史密斯(Smith)
英文中的Smith意思就是鐵匠,而他的車牌號是IS 5416,這都暗含著宗教含義。在《聖經·以塞亞書》第54章16節里說到:吹噓炭火,打造合用的器械的鐵匠是我所造;殘害人、行毀滅的也是我所造。這正暗指特工史密斯在矩陣系統中的作用——消滅一切危害矩陣運行的異常程序。
梅羅紋加(Merovingian)
梅羅紋加是法國封建社會中六個王朝的第一個,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歷史正是從梅羅紋加王朝開始的,經歷六朝,正符合電影中矩陣曾經有六代版本的故事。在電影中,梅羅紋加是一個曾經很有力量的人,而且他喜歡說法語,居住在法國式的城堡中。
法國的梅羅紋加王朝也是歐洲浪漫神話的發源時期,而這些神話的核心人物則是「墮落天使」,他們因為背叛上帝被趕出天堂,撒旦正是這些墮落天使的首領。這也正符合電影中梅羅紋加在矩陣中的身份——他是所有背叛矩陣的程序人的首領,利用自己的能力來對抗矩陣。
塞拉夫(Seraph)
塞拉夫是先知的守衛者,這個名字在歐洲中世紀神話中是天使9個等級里級別最高的六翼天使。當尼奧在矩陣中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的代碼呈現了與眾不同的金色。塞拉夫在矩陣中的作用相當於保護先知不受侵害的防火牆,非常有力量,曾經打敗過史密斯。
卡瑪拉(Kamala)
卡瑪拉在梵語中的意思是「蓮華」,代表的是清凈。在佛教中有句真言就叫做「卡瑪拉」。在影片中,卡瑪拉是一個由程序自行產生出的新程序,是矩陣世界中第一個由人工智慧培養出來的智能程序。在影片結尾暗示了她具有改變矩陣世界代碼的能力。
希望對你有用!
7. 有人說希伯來語是印歐語系以此說明上帝是仞利天的天主。可笑至極。沒文化很可怕
上帝是大梵天的天主,而忉利天的天主是玉皇大帝。
8. 黑客帝國1,2,3講的是什麼
1、《黑客帝國》劇情
在矩陣中生活的一名年輕的網路黑客尼奧(基努·里維斯飾)發現,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似乎被某種力量控制著,尼奧便在網路上調查此事。
而在現實中生活的人類反抗組織的船長墨菲斯(勞倫斯·菲什伯恩飾),也一直在矩陣中尋找傳說的救世主,就這樣在人類反抗組織成員崔妮蒂(凱莉·安·摩絲飾)的指引下,兩人見面了,尼奧也在墨菲斯的指引下,回到了真正的現實中,逃離了矩陣,這才了解到,原來他一直活在虛擬世界當中。
《黑客帝國》主要角色
1、尼奧
矩陣中,他表面是工程師,暗地是黑客。後被墨菲斯找到,並脫離矩陣來到真實世界。被告知其身份為「救世主」,使命是要解救受矩陣控制的人脫離矩陣,受到特工史密斯的百般阻撓。本集中尼奧的身體和思想意外分離,後者再度陷入到「母體」中,尼奧與特工史密斯將展開一場絕命殊死戰。
2、墨菲斯
Nebuchadnezzar號飛船上的船長。他和他的船員的使命是保護人類最後的城市錫安,並將其他人從矩陣中解救出來。一直在尋找尼奧,並堅信尼奧就是救世主。他在錫安很受歡迎,但在矩陣的特工眼裡是一名被通緝的恐怖分子。
《黑客帝國》幕後花絮
1、導演拉里·沃卓斯基和安迪·沃卓斯基兄弟在籌拍《驚世狂花》時,已經完成了本片的劇本。
2、出現在矩陣中的汽車是1965年版林肯大陸。片中出現的地圖都是芝加哥地圖。矩陣中的動物都是由電腦生成的。
3、片中很多設計的靈感源於經典圖畫小說和著名漫畫家的作品,著名漫畫家喬夫·達洛親自參與了設計。
4、伊萬·麥克格雷格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都曾是扮演尼奧的人選。威爾·史密斯也曾希望扮演尼奧。
9. 《海底兩萬里》中紅海的主要內容
《海底兩萬里》中《紅海》的主要內容:
作者通過「我」與康塞爾、尼摩船長的對話,介紹了紅海來源的各種說法,和他發現從紅海通往地中海的地下通道「阿拉伯隧道」的經過。還介紹了很多科學有趣的知識知識,例如,海綿的生長和採集;蘇伊士運河的歷史,還包括一些傳說和故事,生物知識等。
《海底兩萬里》這本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的故事。
該書最早被翻譯到中國則是在1902年,題為《海底旅行》,由盧藉東、紅溪生據太平三次的日譯本《五大洲中海底旅行》轉譯(該譯本據英譯本轉譯),最初連載於《新小說》,只可惜並未刊完。這是該書已知的最早的中譯本。
(9)希伯來語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海底兩萬里》創作背景:
波蘭人民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起義遭到殘酷鎮壓是凡爾納創作《海底兩萬里》的一個導火索。他在小說中塑造了尼摩船長這個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高大形象,賦予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以此來表達對現實的批判。
創作小說之初,凡爾納和出版商赫澤爾(Piere-Jules Hetzel)之間就書中的主人公鸚鵡螺號船長尼摩的特徵展開了一場爭論。赫澤爾認為該把尼摩描寫成為奴隸販賣交易的死敵,為他對某些海上船隻的無情攻擊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辯護。但凡爾納卻希望尼摩是位波蘭人,他永不寬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國沙皇。
不過赫澤爾擔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該書在有利可圖的俄國市場上遭禁。最後,作者和出版商逐漸相互妥協了,他們認為尼摩的真正動機應當弄得模稜兩可才有吸引力,尼摩應當被大致定位為自由的擁護者和反壓迫的復仇者。 在《神秘島》中,這才公布他是印度達卡王子。
10. 最冷門的專業是什麼
目前文科比較冷門的專業有:考古、哲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