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未來人類生活的科幻小說
Ⅰ 找一部科幻小說,關於未來人類分等級居住在地球
雨果獎得主《北京折疊》郝景芳,但這篇小說很短,如果買書的話是在《孤獨深處》的第一部分
Ⅱ 一本科幻小說,分了幾段故事描寫,都是拯救地球的,第一段好像是地球上有人創造了等離子生命體,要毀滅地球
不是三體啊啊啊啊,我現在也在回憶你說的這本小說。
你記混了吧
小說的開頭是一個研究太陽的科學家在家裡自燃了,他生前只接觸過男主。
其實是那個科學家發現了太陽上有生命體,而且通過一系列實驗,他自己創造出了這種生命體,生命體告訴他太陽的更多知識,央求科學家幫它回到太陽
等離子體在太陽上的生存環境也很惡劣,太陽上會不定時發生類似「海嘯」的現象(具體名詞我忘了),只有將太陽的溫度穩定才能讓這種現象停止。後面被創造的等離子回到太陽後開始使用某種技術讓太陽的溫度降低
隨後太陽的溫度一直變低導致地球冰天雪地,所有的人類遷移到了赤道附近
然後男主通過各種細節回憶找到了原因,但是被留在地球的等離子生命體監視,不準他說出來
所以男主就開始假裝對地球人死心,提出要在月球上建一個基地,脫離人類,獨自一個人生活
最後假裝幫等離子體聯系太陽上的同伴,其實發射了某種引起整個太陽發生類似「海嘯」的現象,將等離子體全部殺死。男主自己也被等離子體殺死自燃了。
結局是男主自己最後變成了等離子體形式的存在回到地球。
找到了,叫《地球紀元》
Ⅲ 推薦幾本科幻小說。以宇宙為背景寫未來人類走出地球的。類型像《星際農民》,《星際亡靈帝國》一類的。
佛諾文奇:《深淵上的火》《天淵》
非常好的改良型太空科幻,情節跨越低級文明一直到超級文明,史詩。難能可貴的是技術描寫上也沒有馬虎,作者完全是要通吃啊。。
弗蘭克赫伯特:《沙丘》系列
如果你的時間多得很,建議你看這個。偏心理學,生態學的帝國史詩,很耗腦子。
當然,三體的三部曲,你是必看的。
Ⅳ 科幻小說,男主好像姓楚,寫得未來人類已經進入太空時代,男主角是地
機動風暴
Ⅳ 求一篇科幻小說名字,在一本科幻文集裡面看到的,發生在未來人類好像可以轉變成一團能量或者機械人
這篇短篇小說被收錄在一個幻想小說的集面里。
Ⅵ 寫科幻小說,如何描寫裡面的高科技、未知文明
我覺得如果是想寫警世的科幻,大可不必追求技術方面的描寫。很多精通於這方面描寫的科幻小說作家都是醉心於世界或者文明的架構,如阿西莫夫所架構的機器人世界,基地世界,平行宇宙世界;哈里·哈里森的恐龍文明及其所構想的一系列生物工具等等。但是這樣的構思是非常花時間的,而且要寫到使人信服更是很困難,因為內部邏輯關系稍有不慎就可能錯亂,所以這類比較硬的科幻寫起來是相當死腦細胞的^_^
所以如果摟主想寫些關於外星球或者尖端科技的東東,完全可以簡略的帶過,不需要給出其技術支撐,不用動不動就拋出個普朗克常數啥的,自己如果不懂就不用寫了。或者可以用輕松的語言帶過,甚至可以略帶調侃的說:這玩藝就是這樣,至於怎麼運作的,主角才不知道!
不過如果能想出來些不錯的點子,還是寫進去一些好,但是要注意不要寫得太幼稚或者在賣弄,不然讓人覺得是在侮辱讀者的(這種小說我看了很多……)在世界架構上,一定要多想想,如果自己是一個非常挑剔的讀者,自己會怎麼從這個架構中間挑刺?要從各個方面抨擊自己的架構,進而修改,使之變得在邏輯上越來越無懈可擊(當然100%完美是不可能的,大體看上去差不多就行了)
其實,好的科幻小說不一定要這些細節技術描寫,科幻小說的目的在於以一個虛構的背景道出作者對現實或對未來的看法和觀念,真正重要的是其核心情節的安排處理和對人物性格的描寫,而非起輔助作用的技術描寫,畢竟,科幻小說家不一定要是科學家;同時,並非所有科學家都能當科幻小說家的
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hi我交流交流,呵呵
推薦:(有點多……)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及他的平行世界系列,代表作《神們自己》,機器人世界,代表作《我,機器人》,《鋼窟》。這三個世界架構宏大而且嚴謹,情節安排極度強大,看完後應該會心潮澎湃……
奧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系列」:《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安德的影子》《屠異》。這個系列世界架構不多,但是對外星文明探討得很好。
弗蘭克·赫伯特「沙丘三部曲」:《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這個系列……額……無敵了……雖然有點老……
金斯坦利羅賓遜的《綠火星》《藍火星》《紅火星》,寫改造火星的,具體是什麼不太記得了……
哈里·哈里森的《伊甸之西》《伊甸之冬》《重返伊甸》,寫恐龍文明如果沒有滅亡而統治人類雲雲,裡面有很有意思的生物設定,還有兩個文明的沖突。
再推薦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羅伯特海因萊茵的《異鄉異客》《星船傘兵》《雙星》《嚴厲的月亮》
洛伊斯比約德的「邁爾斯系列」《戰爭學徒》《貴族們的游戲》《鏡舞》《記憶》《科瑪》《外交豁免權》《無盡的邊界》《西塔甘達》
邁克爾斯萬維克的《地球龍骨》
羅伯特索耶的《金羊毛》《星叢》《計算中的上帝》《終極實驗》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的《被毀滅的人》
小瓦爾特米勒的《萊伯威茲的贊歌》
拉里尼文的《環形世界》
凱特威爾黑姆的《遲暮鳥語》
弗諾文奇的《深淵上的火》《天淵》
撒繆爾狄蘭尼的《通天塔-17》
Ⅶ 給幾本有很多大學生活描寫的科幻小說,不要幼稚的謝了O(∩_∩)O哈哈~
斗羅大陸。星辰變,九鼎記,琴帝,盤龍
Ⅷ 劉慈欣有一篇小說刊登在《科幻世界》,講的是未來人類回到了海里生存,
科幻世界我看了很久,劉慈欣的大作基本都有印象。
大劉的作品屬於傳統敘述,古典主義有著英雄主義的情懷。你描述的就是現在流行的網文套路,肯定不是劉慈欣寫的東西
Ⅸ 求寫地球人在外星球生活的科幻小說
蕭潛的超級進化,寫的是人類和外星生物之間為了生存掠奪星球資源而進化得到更強的力量,和外星人在宇宙間進行機械戰斗星球掠奪,
Ⅹ 求一本描寫人類探索宇宙的硬科幻小說,尋找未知的探索類小說
尋找人類,這部小說比較接近你的要求。
書的簡介如下:
根據自然的法則,越高等復雜的生命越是不堪一擊。根據自然的法則,越自以為是的智慧種族越是容易被毀滅。災難終於發生了。
地球爆發了前所未有規模的災難,幾乎所有的物種都被毀滅殆盡,少數倖存下來的生命也失去了穩定遺傳的能力,包括人類。從此,人類生活在一台可以預知未來的電腦的庇護下,並通過克隆的方式來繁殖後代,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早已經不存在了,根據自然的法則,不能夠自然繁殖後代的動物不算是物種。
關於大災難的說法也很多。有種說法是核戰爭的後果,但是核戰爭並不能夠使生命基因變得如此混亂;有人說那是太陽爆發了異常強大得磁風暴,但是磁風暴同樣不會傷害到人類,也有人說是宇宙射線……
人類的未來也被關注著。在某一天,一群人發現了一個遠古時代的飛船,先進的令人無法想像,飛船中的屍體居然也是人類的。人類產生了希望,踏上了尋找人類,尋找穩定基因的道路。與此同時,他們並不知道,一艘編號為「第七觀察站」的薩爾摩爾人飛船正在地球上方默默的觀察著……
到底大災難是怎麼產生的?薩爾摩爾人是敵是友?人類是否能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