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然雜志發表科幻小說
⑴ 自然和科學雜志發表十篇論文怎麼樣
說的好像這種牛人要受你當弟子一樣
⑵ 有哪些途徑可以投稿科幻小說
一般投科幻雜志,如果不是那麼專業的硬科幻,可以投一些青春校園的雜志的科幻欄目,有時把人物年齡降低還可以投兒童雜志,我的科幻功底不是太好,所以一般就投兒童雜志,稿費也是千字100,就是把文字風格改變一下而已。當然如果字數太多,只能走網路了,只不過網路上中國的科幻讀者不是那麼多,大多都喜歡看奇幻升級流,但寫得好還是可以簽約走vip的。
⑶ 《自然》雜志為什麼要刊登科幻小說

雖然只是「好玩」,但這可能就是真諦,它找到了把科幻與科學統一起來的力量。圖為電影《星際穿越》劇照
韓松
聽說全世界有不少科學家反對科幻小說。在這種背景下,國際著名科技期刊、英國的《自然》雜志會刊登科幻小說,是一件讓人很難想像的事。
但偏偏就是這樣。擺在眼前的這部《Nature雜志科幻小說選集》中譯本,收錄了2007年之前發表在《自然》上的66篇科幻小說。目前該系列選集已經出版了兩部,我手上的是第一部,據說以後還將繼續出下去。
「好玩」,或許才是科學發現的真正動力,是將科幻與科學統一起來的力量
《Nature雜志科幻小說選集》是由《自然》雜志的工作人員亨利吉編輯出版的。科幻進入中國一百多年了,翻譯加原創,中國現在每年出版一百多種科幻書。但這部書在我看來,的確是獨一無二的,它簡直就是一部奇書。譯者江曉原和穆蘊秋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工作。
英國《自然》雜志創刊於1869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它是一個極其嚴肅的、高大上的「世界頂級科學雜志」。許多———或者說大部分震驚世界的科學發現,首次面世都是以研究成果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面的:DNA雙螺旋結構,激光原理,中子發現……但它為什麼要刊登科幻小說呢?
科學是實驗性的,反映真實世界的,而小說是虛構的、想像的,可以不直接與實際發生關系,何況還是科幻小說,描寫並不存在的未來。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不少科學家反對科幻小說。
在導讀中,我看到了《自然》收納科幻小說的兩個理由。一是與英國科幻大師、有「科幻界的莎士比亞」之稱的赫吉威爾斯有關。威爾斯與《自然》有很深的個人淵源,是雜志的長約作者,該雜志發表了總共66篇與威爾斯相關的文章,有26篇是威爾斯本人署名發表的,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人類學、通靈術等。另外《自然》還發表了許多對威爾斯包括科幻小說在內的著作進行評論的文章。因此,發表科幻小說,應視為向這位大師致敬吧。有意思的是,威爾斯常常是對科學作出批判的。
二是出於一種看起來很簡單、很不可思議的原因。在亨利吉以科幻方式寫的前言《懷念未來》中,介紹了《自然》的歷史。原來,它是由一個名叫麥克米倫的家族贊助的。《自然》的成功,與它從成立之初便一直保持的寬松愉快氛圍有關。吉說:「這種氛圍鼓勵進行新的嘗試:純粹為了好玩。」
因此,雜志在1999年11月4日(雜志130歲生日)之際開設了「未來」專欄,專門發表「好玩」的短篇科幻小說。開篇之作是英國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作品。之後,讀者的熱烈反應讓編輯始料不及。許多人成了專欄的鐵桿粉絲。有一些作品被收入年度最佳科幻作品集。眾多科幻作家、科學家都為之寫稿,它還發表過一個11歲小女孩的作品,其父是一位科學家。
亨利吉在這篇前言中,多次提到「好玩」、「有趣」、「充滿樂趣」、「超脫的娛樂精神」等詞語。這很有意思。我們知道,科幻在中國的誕生和發展,並不是很好玩的,它最早是要擔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的。魯迅先生把科幻引進中國時說,「導中國人群以前行,必自科學小說始」,這很不錯,但是同樣也是很沉重的。
從《自然》對科幻作品主題和內容的選擇看,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有的幽默,有的嚴肅,有的荒誕,有的神奇。腦洞大開,根本沒有什麼禁忌和拘束。
我想,會不會,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發現的動力?這種動力歸根到底是一種好奇心。雖然只是「好玩」,但這可能就是真諦,它找到了把科幻與科學統一起來的力量。科學
創造,是內心深處的興趣使然。
原創性的「點子」閃閃發光,展現了人類對未來的多樣性的嚮往
我覺得,江曉原他們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當然了,他們也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為《自然》上的這些科幻寫得比較平庸。是的,按照一般主流文學標准,也許有的甚至稱不上小說。不過,在我看來,這些作品,絕不是平淡無奇,相反,它們極有意思,也極有意義,至少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
江曉原他們講到,這些科幻小說的一個重要價值,是讓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到國際上科幻創作的反思科學的主流傾向,另外,它幫助人們了解《自然》究竟是什麼樣的雜志。而我則覺得,這個集子收錄的作品的最大特點,還在於它們展現了科幻的特質和審美,代表了人類對未來的多樣性的嚮往。
這裡面,原創性的「點子」閃閃發光,在構造科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這些作品大都充滿對未來世界的盡情想像,並把這種想像建構在科學性上。能發表在《自然》上的,自然也基於一定的新技術、新理論。這部書的分章,也按照反烏托邦、機器人、人工智慧、腦科學、克隆技術、永生、植物保護主義、環境、核電污染、地外文明、時空旅行、多重宇宙、未來世界、科技展望等主題來設置。不少作品是很「硬」的。從中讀者看到了一個由科學技術進化帶來的千變萬化的人類未來。這是科幻最為激動人心的。
另外,我覺得,從形式感上觀察,這些作品是介於人的創作與機器人創作之間的新型文學。科幻小說是人類歷史上「自古」沒有的,至今僅僅約200年歷史,還在發展中。日本科幻研究者木村生死曾說:「斷言蘊含哲學的小說是『文學性』的人們也許會說包含科學的小說沒有『深度』。他們也許會覺得描寫宗教性質的煩惱的是『純文學』,對於科學發明絞盡腦汁去描寫只是一些皮毛。不過,這種認識是對僅僅接受文化系統的教育、只知道哲學的文學青年的偏見。」我想,或許未來的人類更願意閱讀類似於這本文集中《隨機存儲器相移2》假想的機器人寫出的那種小說吧。
下面我介紹文集中一些作品的內容,以觀其妙:
未來的城市沒有了秘密。全體市民成為泛大都市驅動體。整個城市是一隻超級硬碟,供生活在裡面的人存儲、解碼、交換信息。每個人都能盡情讀取對方的信息。(《20-2》)
從生物學意義的人的基礎上,發展出的電子人,他和原來的版本,誰是正宗的?誰才是那個他?誰才是真實、完全的某人?法律裁決電子人才是。而生物人就像蛇蛻去的皮一樣,不再能視作新生命的一部分。(《終極審判》)
中央交通控制電腦控制人的內啡呔和腎上腺素,讓司機覺得堵車是種愉快。(《快樂旅程》)
有一種葯,能讓老夫老妻重回年輕時的相互迷戀狀態,結果卻很尷尬。(《愛情葯劑》)
……
從這些小說中,讀者會看到一種大膽的雜糅。它們把不同的領域連接一起,科學、技術、哲學、社會、文學混合在一起,從中產生「創新」和「趣味」,很多想法是當前我們很多科幻小說中沒有的。
除了思想點子,作品還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寫法,或者風格,就好像是未來人寫的,坦率來說,有的要看第二遍,才能抓住裡面的精妙味道。我讀的時候,好像李白來到21世紀,讀我們寫的文章。
這是真正的科幻。
⑷ 我想發一篇科幻小說,有稿費的。不知發在哪裡
本想說《科幻世界》的..
話說嚴謹的硬科幻沒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文字功底是很難寫好的,所以我很頂你很樂意幫你,但是印象中發表硬科幻的雜志國內只有《科幻世界》了啊,你寫的如果是那些魔幻、玄幻等快餐小說或許還好找些..
我想國內讀者看科幻雜志10個有9個是選擇《科幻世界》的,所以導致《科幻世界》的權威性和壟斷性,你試試看投給「校園之星」吧,「銀河獎徵文」的要求肯定很高。
⑸ 《科學》和《自然》雜志是怎麼回事
《科學》是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為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科學》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之一。該雜志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
《自然》:《Nature》雜志1869年創刊於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涵蓋生命科學、自然科學、臨床醫學、物理化學等領域。自成立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響因子40.137(17年數據)。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
《Nature》網站涵蓋的內容相當豐富,不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雜志的全部內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團(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種研究月刊,6種評論雜志,2種工具書。
(5)如何在自然雜志發表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科學》資金來源
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科學》雜志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志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
《科學》競爭對手
在全球,《科學》雜志的主要對手為英國倫敦的《自然》雜志,該雜志創辦於1869年,曾發表了大量的達爾文、赫胥黎等大師的文章。21世紀的 前4年中,二者為率先發表人類基因排列的圖譜而激烈競爭。
⑹ 如何在Nature發表科幻小說
先問怎麼能寫出可在《Nature》雜志發表的論文。當自己在低端期刊上發表幾篇了,寫法操練多了,積累的可寫的東西多了,自然就知道博導們沒有一個是自自然然上了《Nature》的。
⑺ 有哪些途徑可以投稿科幻小說
市場上還剩幾本科幻雜志存在著,比如科幻世界和它的少年版,還有一些中學生雜志也收科幻小說,字數比較少,兒童雜志也收科幻小說,每個雜志對字數風格都有不同要求,我現在從中學生雜志轉到兒童雜志,也有點不適應,不過遇到不少好編輯,給我的文提了不少意見,相信多改幾次文就會適應了。如果是萬字以上的,只有看小說,超好看,小說繪之類比較寬容的小說收了,幾萬以上,我就不懂了,沒那麼厲害。
⑻ 《自然》雜志為什麼要刊登科幻小說
因為科幻是激發人類探索知識的慾望的,提升人類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科幻也是對未來的預見,科幻的黃金時代是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的時代,也是人類第一次意識到目前地球的種種嚴峻形勢的時代。
而且,科幻小說是從一個基於科學的核心設定出發(比如《基地系列》的心理史學,《機器人系列》的機器人三定律,《三體》的黑暗森林理論),然後試著去構築一個完整的世界,看看將會發現什麼。
說的很散亂,希望可以幫到你,求採納
⑼ 怎樣在《自然》雜志上發表文章
現在,《Nature》雜志要求作者在遞交一篇論文時要寫兩份摘要:一份是寫給科學家和編輯的,另一份是作者向大眾提練出他們研究結果的重要性。《Nature》雜志將藉此展現和推銷它所發表的論文。 研究人員們日益認識到他們對更廣泛讀者的責任,不僅僅只是媒體,而是更多有科學興趣的大眾。當科學被曲解或受到抑止時,研究人員們不應該坐視等待,讓媒體來為他們做所有的工作。《Nature》雜志的作用是發表科學家們所能做的最有創新性和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並將這些結果展示給公眾。但是,研究人員也有責任積極主要地交流他們的知識和不確實性,避免被誤會,有時甚至會通過通過努力抗爭來將科學信息傳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