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誰第一個命名科幻小說

誰第一個命名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1-10-13 08:21:47

Ⅰ 世界第一本科幻小說誰寫的叫什麼名字

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是1818年出版的《弗蘭肯斯坦》,作者是英國的瑪麗·雪萊。第一部被譯成中文的西方科幻小說,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八十日環游記》,由逸儒譯,秀玉筆記,於1900年由世文社發行的.中國最早的科幻小說是《和平的夢》,顧均正著,出版於1940年.也有說是 老舍的《貓城記》, 被列為禁書解放後就決版了.

Ⅱ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1828年2月8日,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海底兩萬里》,《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Ⅲ 世界上最早寫科幻小說的作者是誰

世界上最早的科幻小說作者是德國的開普勒。開普勒是一個傑出的天文學家,他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他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家,他認為科學應該為人類服務,向人民宣傳科學道理是他的責任。

開普勒曾寫過一本去月亮旅行的幻想小說。由於300多年前科學家沒有辦法解決登月旅行所遇到的問題。但是這個夢並不完全是虛幻的。開普勒寫到了許多20世紀宇宙航行員所遇到的問題,如何克服巨大的加速度對人體的影響,如何對付宇宙空間的低溫、失重狀態,以及在月球表面如何減速進行軟著陸等等。開普勒的敘說既生動有趣,又充滿科學道理。可惜開普勒沒有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就逝世了。

開普勒死後,他的朋友替他出版了這本書。盡管有人說該書荒誕無稽,但書中提出了許多大膽的科學設想和預見。20世紀80年代,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有位學者在報上發表文章,而且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這本書的發表比著名的科學幻想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的《月球旅行》要早240年,所以開普勒是世界是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的作者。

科幻小說是根據科學上已取得的新發展、新成果,描述人類利用這些成果可以創造的某些奇跡,具有深奧的哲理和科學的預見。

法國凡爾納的《神秘島》、《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等都是科幻小說。

Ⅳ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怎樣誕生的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
1818年,年僅二十歲的英國女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標志著這個影響日重而又飽受誤解的文學品種正式誕生。把科幻文學的誕生追溯到這部作品,是英國科幻作家奧爾迪斯於1973年,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萬億年的狂歡》中最先提出的觀點。這一見解後來受到了國際科幻文藝界的公認,也包括中國科幻文藝界在內.
簡介:
1816 年,英國著名詩人雪萊把他那端莊聰明的妻子瑪麗·雪萊帶到了瑞士散心,因為他們剛剛失去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這時,另一位著名詩人拜倫也來到了日內瓦。雪萊很快就與拜倫交上了朋友。雪萊和拜倫都才氣橫溢,他們常常海闊天空,談論最多的是英國當時的工業革命將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甚至還談到了科學造人的可能。瑪麗聽得津津有味。但晚上她常常做夢,夢見死去的兒子。有一次,她夢見她那寶貝兒子復活了,她是多麼高興啊!瑪麗一下子從夢中驚醒,由思念兒子的夢,聯想到兩位詩人對科學造人的探索,她頓時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於是她經過構思寫下了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這部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用科學創造的怪人,作品問世後,立刻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並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

Ⅳ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1、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在法國,2005年被定為凡爾納年,以紀念他百年忌辰。
2、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於世。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托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Ⅵ 近代第一部太空科幻小說的作者是誰

法國人儒勒.凡爾納。

《太陽系歷險記》凡爾納有名的作品裡面只有這本小說是寫太空的。
內容簡介:
19世紀中葉,一顆彗星突然與地球相撞,地中海附近的一些居民被帶到彗星上,從此開始在太陽系漫遊;他們在一位法國上尉的帶領下,同舟共濟,戰勝了太空嚴寒等種種困難,終於在兩年後趁彗星再度與地球相遇之際,勝利返回地球。
作者用大量篇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彗星、木星、土星等天體的特徵和許多有趣的天文知識,歌頌了人們在科學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臨危不、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操,同時也鞭笞了個別人的自私行為。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

Ⅶ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什麼

  1. (問題回答):《弗蘭肯斯坦》原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小說,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全名是《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譯本有《弗蘭肯斯坦》《人造人的故事》等)。

  2. (內容介紹):故事講述的是年輕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為追求和利用當時的生物學知識,從停屍房等處取得不同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拼合成一個人體,並利用雷電使這個人體擁有了生命。巨人雖然天性善良,嚮往美好,渴望感情,但是,由於面貌醜陋,被社會視為怪物,當作巨大的威脅,處處碰壁。他要求弗蘭肯斯坦為自己製造一個配偶,答應事成後與其雙雙遠離人間。弗最初應允了怪物,但在接近成功之時,擔心怪物種族從此危害社會,於是毀去了女性怪物。苦苦企盼的怪物瘋狂報復,殺死弗的未婚妻等幾個親人。弗發誓毀掉自己的作品,追蹤怪物一直到北極地帶,受盡折磨後病逝,而怪物亦自焚而死。

  3. (作者簡介):瑪麗·雪萊(Mary Shelley,1797-1851)出生於英國,父親是政治家兼哲學家;母親是公認最早的女權主義者,在原來的婚姻破裂後與瑪麗的父親結婚。兩人都小有名氣,並著有各種小冊子。1797年瑪麗出生,10天後母親便因病離世,這件事一直影響著瑪麗,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保留著"自己害死了母親"的念頭。後來父親再婚,瑪麗不得不與生父、繼母、繼母原來的孩子、繼母與生父的孩子等人生活在一起,家庭成分復雜,矛盾較大。直到瑪麗長大成人後遇到了雪萊,才終於獲得了與人交流感情的機會,可其時雪萊已有妻室,因此瑪麗在很長一段時間還充當了"第三者"的角色。雪萊妻子投河自殺後,瑪麗終於得以與雪萊結婚,但婚後多次流產,只成活了一個孩子。6年半之後雪萊又被淹死……瑪麗的一生充滿了不幸和恐怖,終生為死亡所纏繞,所有這些後來都被表現在她的作品當中。

Ⅷ 科幻小說鼻祖是誰

科幻小說

鼻祖:
儒勒·凡爾納
威爾斯

大師:
羅伯特·A·海因萊因
亞瑟·C·克拉克和阿西莫夫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2.8.~~1905.3.17)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主要作品《八十天環游地球》,《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這三部是有名的海洋三部曲)、《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等。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年9月21日—1946年8月13日),英國著名小說家,新聞記者、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創作的科幻小說對該領域影響深遠,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反烏托邦」等都是20世紀科幻小說中的主流話題。代表作有《時間機器》《隱身人 》《世界大戰》等。

羅伯特·A·海因萊因(Robert Asn Heinlin1907—1988)是美國最具影響的科幻大師級作家之一,也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奠基人。他的《雙星》、《傀儡主人》深受我國讀者的喜愛。今年的7月7日,是海因萊因誕辰90周年,為此,我們編發了這篇由海因萊因夫人所撰的小傳,以作紀念。其代表作還有《嚴厲的月球》、《銀河系公民》等。
艾薩克·阿西莫夫(1930-1992)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Isaac Asimov,1920-1992),他一生高產,著述頗豐,作品竟達到500部之多,早已遠遠超過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最有名的當然是《基地》三部曲和《我,機器人》了。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7-)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最有名的就是《2001:太空探險》(又名《2001:太空奧德賽》,同名電影在科幻影視界的地位同樣重要)。

Ⅸ 九大行星是根據什麼命名的在國外的名稱呢謝謝啦!朋友們!

http://ke..com/view/24388.htm 東西太多,復制完後提交不了,自己看以下吧

所謂太陽系「九大行星」是歷史上流行的一種的說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並命名為小行星134340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現在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
目錄[隱藏]

【簡介】
【水星】Mercury
【金星】Venus
【地球】Earth
【火星】Mars
【木星】Jupiter
【土星】Saturn
【天王星】Uranus
【海王星】Neptune
【冥王星】Pluto
九大行星的趣味中英記法 【簡介】
【水星】Mercury
【金星】Venus
【地球】Earth
【火星】Mars
【木星】Jupiter
【土星】Saturn
【天王星】Uranus
【海王星】Neptune【冥王星】Pluto九大行星的趣味中英記法

水星】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陽,是太陽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徑上小於木衛三和土衛六,但它更重。
水星公轉軌道: 距太陽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4,880 千米
質量: 3.30e23 千克
在古羅馬神話中水星是商業、旅行和偷竊之神,即古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為眾神傳信的神,或許由於水星在空中移動得快,才使它得到這個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時代,人們便發現了水星,古希臘人賦於它兩個名字:當它初現於清晨時稱為阿波羅,當它閃爍於夜空時稱為赫耳墨斯。不過,古希臘天文學家們知道這兩個名字實際上指的是同一顆星星,赫拉克賴脫(公元前5世紀之希臘哲學家)甚至認為水星與金星並非環繞地球,而是環繞著太陽在運行。
金星】Venus
金星是離太陽第二近,太陽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軌道最接近圓,偏差不到1%。
軌道半徑: 距太陽 108,200,000 千米 (0.72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2,103.6 千米
質量: 4.869e24 千克
金星 (希臘語: 阿佛洛狄特;巴比倫語: Ishtar)是美和愛的女神,之所以會如此命名,也許是對古代人來說,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顆。(也有一些異議,認為金星的命名是因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
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曉。除了太陽與月亮外,它是最亮的一顆。就像水星,它通常被認為是兩個獨立的星構成的:晨星叫Eosphorus,晚星叫Hesperus,希臘天文學家更了解這一點。
地球】Earth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第五大行星:
軌道半徑: 149,600,000 千米 (離太陽1.00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2,756.3 千米
質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個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話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詞來自於古英語及日耳曼語。這里當然有許多其他語言的命名。在羅馬神話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臘語:Gaia, 大地母親)
直到16世紀哥白尼時代人們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顆行星。
它也是太陽系唯一有水的行星。

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星體。

火星】Mars
火星為距太陽第四遠,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在我國古代又稱熒惑,因為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所以我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公轉軌道: 離太陽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6,794 千米
質量: 6.4219e23 千克
火星(希臘語: 阿瑞斯)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於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趣記:在希臘人之前,古羅馬人曾把火星人微言輕農耕之神來供奉。而好侵略擴張的希臘人卻把火星作為戰爭的象徵)而三月份的名字也是得自於火星。
火星在史前時代就已經為人類所知。由於它被認為是太陽系中人類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說家們的喜愛。但可惜的是那條著名的被Lowell「看見」的「運河」以及其他一些什麼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們一樣是虛構的。

木星】Jupiter
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顆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質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公轉軌道: 距太陽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42,984 千米 (赤道)
質量: 1.900e27 千克
木星(a.k.a. Jove; 希臘人稱之為 宙斯)是上帝之王,奧林匹斯山的統治者和羅馬國的保護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兒子。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體(次於太陽,月球和金星;有時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類所知曉。根據伽利略1610年對木星四顆衛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現常被稱作伽利略衛星)的觀察,它們是不以地球為中心運轉的第一個發現,也是贊同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有關行星運動的主要依據;由於伽利略直言不諱地支持哥白尼的理論而被宗教裁判所逮捕,並被強迫放棄自己的信仰,關在監獄中度過了餘生。
木星的衛星由宙斯一生中所接觸過的人來命名(大多是他的情人)。
]【土星】Saturn
土星是離太陽第六遠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公轉軌道: 距太陽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單位)
衛星直徑: 120,536 千米 (赤道)
質量: 5.68e26 千克
在羅馬神話中,土星(Saturn)是農神的名稱。希臘神話中的農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該亞的兒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親。土星也是英語中「星期六」(Saturday)的詞根。
土星在史前就被發現了。伽利略在1610年第一次通過望遠鏡觀察到它,並記錄下它的奇怪運行軌跡,但也被它給搞糊塗了。早期對於土星的觀察十分復雜,這是由於當土星在它的軌道上時每過幾年,地球就要穿過土星光環所在的平面。(低解析度的土星圖片所以經常有徹底性的變化。)直到1659年惠更斯正確地推斷出光環的幾何形狀。在1977年以前,土星的光環一直被認為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的;但在1977年,在天王星周圍發現了暗淡的光環,在這以後不久木星和海王星周圍也發現了光環。
先鋒11號在1979年首先去過土星周圍,同年又被旅行家1號和2號訪問。現在卡西尼飛行器在2004年到達土星。
通過小型的望遠鏡觀察也能明顯地發現土星是一個扁球體。它赤道的直徑比兩極的直徑大大約10%(赤道為120,536千米,兩極為108,728千米),這是它快速的自轉和流質地表的結果。其他的氣態行星也是扁球體,不過沒有這樣明顯。
土星是最疏鬆的一顆行星,它的比重(0.7)比水的還要小。
與木星一樣,土星是由大約75%的氫氣和25%的氦氣以及少量的水,甲烷,氨氣和一些類似岩石的物質組成。這些組成類似形成太陽系時,太陽星雲物質的組成。
土星內部和木星一樣,由一個岩石核心,一個具有金屬性的液態氫層和一個氫分子層,同時還存在少量的各式各樣的冰。
土星的內部是劇熱的(在核心可達12000開爾文),並且土星向宇宙發出的能量比它從太陽獲得的能量還要大。大多數的額外能量與木星一樣是由Kelvin-Helmholtz原理產生的。但這可能還不足以解釋土星的發光本領,一些其他的作用可能也在進行,可能是由於土星內部深層處氦的「沖洗」造成的。
木星上的明顯的帶狀物 在土星上則模糊許多,在赤道附近變得更寬。由地球無法看清它的頂層雲,所以直到旅行者飛船偶然觀測到,人們才開始對土星的大氣循環情況開始研究。土星與木星一樣,有長周期的橢圓軌道以及其他的大致特徵。在1990年,哈博望遠鏡觀察到在土星赤道附近一個非常大的白色的雲,這是當旅行者號到達時並不存在的;在1994年,另一個比較小的風暴被觀測到。
從地球上可以看到兩個明顯的光環(A和B)和一個暗淡的光環(C),在A光環與B光環之間的間隙被稱為「卡西尼部分」。一個在A光環的外圍部分更為暗淡的間隙被稱為「Encke Gap」(但這有點用詞不當,因為它可能從沒被Encke看見過)。旅行者號發送回的圖片顯示還有四個暗淡的光環。土星的光環與其他星的光環不同,它是非常明亮的。(星體反照率為0.2 - 0.6)
盡管從地球上看光環是連續的,但這些光環事實上是由無數在各自獨立軌道的微小物體構成的。它們的大小的范圍由1厘米到幾米不等,也有可能存在一些直徑為幾公里的物體。
土星的光環特別地薄,盡管它們的直徑有250,000千米甚至更大,但是它們最多隻有1.5千米厚。盡管它們有給人深刻印象的明顯的形象,但是在光環中只有很少的物質--如果光環被壓縮成一個物件,它最多隻可能是100千米寬。
光環中的微粒可能主要是由水凝成的冰組成,但它們也可能是由冰裹住外層的岩石狀微粒。
旅行者號證實令人迷惑的半徑的不均勻性在光環中的確存在,這被叫做「spokes(輔條)」,這是首先由一個業余天文學家報道的。它們的自然本性帶給了我們一個謎,但使得我們有了弄清土星磁場區的線索。
土星最外層的光環,F光環,是由一些更小的光環組成的繁雜構造,它的一些「繩結(Knots)」是很明顯的。科學家們推測這些所謂的結可能是塊狀的光環物質或是一些迷你的月亮。這些奇怪的織狀物在旅行者1號發回的圖像中很明顯,但它們在旅行者2號發回的圖象中看不見,可能是因為後者拍到的光環部分的成分與前者的略有不同。
土星的衛星之間和光環系統中有著復雜的潮汐共振現象:一些衛星,所謂的「牧羊衛星」(比如土衛十五,土衛十六和土衛十七)對保持光環形狀有著明顯的重要性;土衛一看來應對卡西尼部分某種物質的缺乏負責任,這與小行星帶中Kirkwood gaps遇到的情況類似;土衛十八處於Encke Gap中。整個系統太復雜,我們所掌握的還很貧乏。
土星(以及其他類木行星)的光環的由來還不清楚,盡管它們可能自從形成時就有光環,但是光環系統是不穩定的,它們可能在前進過程中不斷更新,也可能是比較大的衛星的碎片。
像其他類木行星一樣,土星有一個極有意義的磁場區。
在無盡的夜空中,土星很容易被眼睛看到。盡管它可能不如木星那麼明亮,但是它很容易被認出是顆行星,因為它不會象恆星那樣「閃爍」。光環以及它的衛星能通過一架小型業余天文望遠鏡觀察到。Mike Harvey的行星尋找圖表指出此時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Starry Night這個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細致的定製。
土星的衛星
土星有18顆被命名的衛星,比其他任何行星都多。還有一些小衛星還將被發現。
在那些旋轉速度已知的衛星中,除了土衛九和土衛七以外都是同步旋轉的。
有三對衛星,土衛一-土衛三,土衛二-土衛四和土衛六-土衛七有萬有引力的互相作用來維持它們軌道間的固定關系。土衛一公轉周期恰巧是土衛三的一半,它們可以說是在1:2共動關系中,土衛二-土衛四的也是1:2; 土衛六-土衛七的則是3:4關系。
除了18顆被命名的衛星以外,至少已有一打以上已經被報道了,並且已經給予了臨時的名稱。

http://ke..com/view/24388.htm天王星】Uranus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七遠行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量卻比其小。
公轉軌道: 距太陽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51,118 千米(赤道)
質量: 8.683e25 千克
讀天王星的英文名字,發音時要小心,否則可能會使人陷於窘迫的境地。Uranus應讀成"YOOR a nus" ,不要讀成"your anus"(你的肛門)或是"urine us"(對著我們撒尿)。
烏拉諾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無上的神。他是該亞的兒子兼配偶,是Cronus(農神土星)、獨眼巨人和泰坦(奧林匹斯山神的前輩)的父親。
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過望遠鏡系統地搜尋,在1781年3月13日發現的,它是現代發現的第一顆行星。事實上,它曾經被觀測到許多次,只不過當時被誤認為是另一顆恆星(早在1690年John Flamsteed便已觀測到它的存在,但當時卻把它編為34 Tauri)。赫歇耳把它命名為"the Georgium Sis(天竺葵)"(喬治亞行星)來紀念他的資助者,那個對美國人而言臭名昭著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其他人卻稱天王星為「赫歇耳」。由於其他行星的名字都取自希臘神話,因此為保持一致,由波德首先提出把它稱為「烏拉諾斯(Uranus)」(天王星),但直到1850年才開始廣泛使用。
只有一艘行星際探測器曾到過天王星,那是在1986年1月24日由旅行者2號完成的。
大多數的行星總是圍繞著幾乎與黃道面垂直的軸線自轉,可天王星的軸線卻幾乎平行於黃道面。在旅行者2號探測的那段時間里,天王星的南極幾乎是接受太陽直射的。這一奇特的事實表明天王星兩極地區所得到來自太陽的能量比其赤道地區所得到的要高。然而天王星的赤道地區仍比兩極地區熱。這其中的原因還不為人知。
而且它不是以大於90度的轉軸角進行正向轉動,就是以傾角小於90度進行逆向轉動。問題是你要在某個地方畫一條分界線,因為比如對金星是否是真的逆向轉動(不是傾角接近180度的正向轉動)就有一些爭議。
天王星基本上是由岩石和各種各樣的冰組成的,它僅含有15%的氫和一些氦(與大都由氫組成的木星和土星相比是較少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在許多方面與木星和土星在去掉巨大液態金屬氫外殼後的內核很相象。雖然天王星的內核不像木星和土星那樣是由岩石組成的,但它們的物質分布卻幾乎是相同的。
天王星的大氣層含有大約83%的氫,15%的氦和2%的甲烷。
如其他所有的氣態行星一樣,天王星也有帶狀的雲圍繞著它快速飄動。但是它們太微弱了,以至只能由旅行者2號經過加工的圖片才可看出。最近由哈博望遠鏡的觀察顯示的條紋卻更大更明顯。據推測,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於季節的作用而產生的(太陽直射到天王星的某個低緯地區可能造成明顯的白天黑夜的作用)。
天王星顯藍色是其外層大氣層中的甲烷吸收了紅光的結果。那兒或許有像木星那樣的綵帶,但它們被覆蓋著的甲烷層遮住了。
像其他所有氣態行星一樣,天王星有光環。它們像木星的光環一樣暗,但又像土星的光環那樣由相當大的直徑達到10米的粒子和細小的塵土組成。天王星有11層已知的光環,但都非常暗淡;最亮的那個被稱為Epsilon光環。天王星的光環是繼土星的被發現後第一個被發現的,這一發現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由此我們知道了光環是行星的一個普遍特徵,而不是僅為土星所特有的。
旅行者2號發現了繼已知的5顆大衛星後的10顆小衛星。看來在光環內還有一些更小的衛星。
談到天王星轉軸的問題,還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磁場也十分奇特,它並不在此行星的中心,而傾斜了近60度。這可能是由於天王星內部的較深處的運動而造成的。
有時在晴朗的夜空,剛好可用肉眼看到模糊的天王星,但如果你知道它的位置,通過雙筒望遠鏡就十分容易觀察到了。通過一個小型的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一個小圓盤狀。邁克·哈衛的行星尋找圖表顯示了天王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來越多的細節,越來越好的圖表將被如燦爛星河這樣的天文程序來發現和完成。
天王星的衛星
天王星有15顆已命名的衛星,以及2顆已發現但暫未命名的衛星。
與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不同,天王星的衛星並不是以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而命名的,而是用莎士比亞和羅馬教皇的作品中人物的名字。
它們自然分成兩組:由旅行者2號發現的靠近天王星的很暗的10顆小衛星和5顆在外層的大衛星。
它們都有一個圓形軌道圍繞著天王星的赤道(因此相對於赤道面有一個較大的角度)。

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四大天體(直徑上)。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
公轉軌道: 距太陽 4,504,000,000 千米 (30.06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49,532 千米(赤道)
質量: 1.0247e26 千克
在古羅馬神話中海王星(古希臘神話: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在天王星被發現後,人們注意到它的軌道與根據牛頓理論所推知的並不一致。因此科學家們預測存在著另一顆遙遠的行星從而影響了天王星的軌道。Galle和d'Arrest在1846年9月23日首次觀察到海王星,它出現的地點非常靠近於亞當斯和勒威耶根據所觀察到的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位置經過計算獨立預測出的地點。一場關於誰先發現海王星和誰享有對此命名的權利的國際性爭論產生於英國與法國之間(然而,亞當斯和勒威耶個人之間並未有明顯的爭論);現在將海王星的發現共同歸功於他們兩人。後來的觀察顯示亞當斯和勒威耶計算出的軌道與海王星真實的軌道偏差相當大。如果對海王星的搜尋早幾年或晚幾年進行的話,人們將無法在他們預測的位置或其附近找到它。
僅有一艘宇宙飛船旅行者2號於1989年8月25日造訪過海王星。幾首我們所知的全部關於海王星的信息來自這次短暫的會面。
由於冥王星的軌道極其怪異,因此有時它會穿過海王星軌道,自1979年以來海王星成為實際上距太陽最遠的行星,在1999年冥王星才會再次成為最遙遠的行星。
海王星的組成成份與天王星的很相似:各種各樣的「冰」和含有15%的氫和少量氦的岩石。海王星相似於天王星但不同於土星和木星,它或許有明顯的內部地質分層,但在組成成份上有著或多或少的一致性。但海王星很有可能擁有一個岩石質的小型地核(質量與地球相仿)。它的大氣多半由氫氣和氦氣組成。還有少量的甲烷。
海王星的藍色是大氣中甲烷吸收了日光中的紅光造成的。
作為典型的氣體行星,海王星上呼嘯著按帶狀分布的大風暴或旋風,海王星上的風暴是太陽系中最快的,時速達到2000千米。
和土星、木星一樣,海王星內部有熱源--它輻射出的能量是它吸收的太陽能的兩倍多。
在旅行者2號造訪海王星的期間,行星上最明顯的特徵就屬位於南半球的大黑斑(The Great Dark Spot)了。黑斑的大小大約是木星上的大紅斑的一半(直徑的大小與地球相似),海王星上的疾風以300米每秒(70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把大黑斑向西吹動。旅行者2號還在南半球發現一個較小的黑斑極一以大約16小時環繞行星一周的速度飛駛的不規則的小團白色煙霧,現在得知是「The Scooter」。它或許是一團從大氣層低處上升的羽狀物,但它真正的本質還是一個跡。
然而,1994年哈博望遠鏡對海王星的觀察顯示出大黑斑竟然消失了!它或許就這么消散了,或許暫時被大氣層的其他部分所掩蓋。幾個月後哈博望遠鏡在海王星的北半球發現了一個新的黑斑。這表明海王星的大氣層變化頻繁,這也許是因為雲的頂部和底部溫度差異的細微變化所引起的。
海王星也有光環。在地球上只能觀察到暗淡模糊的圓弧,而非完整的光環。但旅行者2號的圖像顯示這些弧完全是由亮塊組成的光環。其中的一個光環看上去似乎有奇特的螺旋形結構。
同天王星和木星一樣,海王星的光環十分暗淡,但它們的內部結構仍是未知數。
人們已命名了海王星的光環:最外面的是Adams(它包括三段明顯的圓弧,今已分別命名為自由Liberty,平等Equality和互助Fraternity),其次是一個未命名的包有Galatea衛星的弧,然後是Leverrier(它向外延伸的部分叫作Lassell和Arago),最裡面暗淡但很寬闊的叫Galle。
海王星的磁場和天王星的一樣,位置十分古怪,這很可能是由於行星地殼中層傳導性的物質(大概是水)的運動而造成的。
通過雙目望遠鏡可觀察到海王星(假如你真的知道往哪兒看),但假如你要看到行星上的一切而非僅僅一個小圓盤,那麼你就需要一架大的天文望遠鏡。Mike Harvey的行星尋找圖表指出此時海王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Starry Night這個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細致的定製。
海王星的衛星
海王星有8顆已知衛星:7顆小衛星和海衛一。
衛星 距離
(千米)
半徑
(千米)
質量
(千克)
發現者 發現日期
海衛三 48000 29 ?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四 50000 40 ?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五 53000 74 ?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六 62000 79 ?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七 74000 96 ?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八 118000 209 ?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一 355000 1350 2.14e22 Lassell 1846
海衛二 5509000 170 ? Kuiper 1949
海王星的光環
光環 距離
(千米) 寬度
(千米) 另稱
Diffuse 41900 15 1989N3R, Galle
Inner 53200 15 1989N2R, 勒威耶
Plateau 53200 5800 1989N4R, Lassell, Arago
Main 62930 < 50 1989N1R, Adams
[編輯本段]【冥王星】Pluto
歷史上曾經認為,冥王星是離太陽最遠而且是最小的行星,在希臘神話中象徵冥王哈得斯,是宙斯的哥哥,被弟弟奪去王位後,墮落到冥界。一個寒冷的地方,只有一顆衛星,名叫卡戎,是冥河船夫的意思。
太陽系中有七顆衛星比冥王星大(月球, 木衛一, 木衛二, 木衛三, 木衛四, 土衛六 和 海衛一)。
公轉軌道: 離太陽平均距離5,913,520,000 千米 (39.5 天文單位)
直徑: 2274 千米
質量: 1.27e22 千克
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召開之後,經過投票表決,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至此太陽系只剩下八顆行星。「九大行星」的說法已經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八大行星」。
冥王星被「踢」出行星行列。不過有失亦有得,冥王星的戲劇性命運又為它在語言學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冥王星的「降級」引發了全美人民對冥王星的深深同情,原本只有名詞含義的"Pluto"(冥王星)一詞被語言學家們賦予了動詞含義,用來表示「使某人或某物降級或貶值」。而"Pluto"的過去式"Plutoed"也因此具有了「被降級、被貶」的含義。例如:"You are plutoed"一句可以表示「你被降級了」;而"American Dollors are plutoed"則可表示「美元在貶值」。
在2006年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6屆大會上,冥王星被正式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中除名,並被歸入矮行星之列。從那時其,冥王星便被認為是庫珀伊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之一。
美國伊利諾伊州政府認為,冥王星被不正確地「降低了地位」。其聲明中指出,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中,只有4%的天文學家投票贊成將冥王星「降級」。因此,冥王星事實上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冥王星於1930年由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其先前之所以能被劃入行星之列,是因為人們最初曾誤認為其尺寸與地球相當。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體積最小的一個,而且比那八顆行星要小得多。冥王星直徑僅為2300公里左右,比地球的衛星還小。它的軌道也非常特別,與其它八顆行星運轉的軌道有一個角度。
尤其是在2003年發現「齊娜」(Xena)後,冥王星的地位遭到了進一步的動搖。「齊娜」的直徑約為3000公里,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冥王星和太陽間距離的3倍,繞行太陽一周得花560年。美國加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柯伊伯帶發現了它,並將其編號為UB313。經過兩年的觀察,他們在去年7月向外界公布了這一發現,並引起太陽系是否存在第十大行星的熱烈討論。
[編輯本段]九大行星的趣味中英記法
九大行星的中文記法很簡單,就是把各大行星第一個字串起來,即:水金地火(小) 木土天海冥
英文記法雖然也是將首字母串起來,卻有一個有趣的說法。
先來看各大行星的英文說法:
水星Mercury 金星Venus 地球Earth 火星Mars 木星Jupiter 土星Saturn 天王星Uranus 海王星Neptune 冥王星Pluto
以英語為母語的小孩子通常這樣記憶:My Very Excellent Mother Just Sent Us Nine Pizzas!(我的好媽媽剛剛為我們送來了九塊匹薩餅),這樣就可以輕松記住九大行星的順序啦!

Ⅹ 第一部科幻小說是什麼

1
1818年,年僅二十歲的英國女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

2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走上創作之路】

1828年,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海底兩萬里》 《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3
阿特·布奇沃德 埃德加·賴斯·巴勒斯 阿西莫夫 安東尼·吉爾伯特
彼埃爾·伽馬拉 別利亞耶夫 布瑞恩·斯坦伯利福
陳勇 程東 崔西·西克曼
達世新 大衛·赫爾 德·比連金 杜漸

弗雷德里克·波爾 弗雷德里克·布朗 弗里茨·萊伯 馮尼古特 馮尼格特

哈里·哈里森 韓松 郝曉波 赫·齊·威爾斯 霍炬

基·布雷切夫 江漸離 傑恩·沃爾夫 傑克·芬尼 景星
空門 寬齊 克拉克
雷·布拉德伯雷 雷·布雷德伯里 凌晨 劉興詩 柳文楊 魯衛 綠楊 羅伯特·海因萊因 羅伯特·希克萊 羅爾夫·豪夫曼 羅森 羅琳 洛夫克拉夫特
莫仁
倪匡 怒加

帕莫拉·薩根 潘海天
Q喬治·盧卡斯
RR·A·薩爾瓦多 儒勒·凡爾納
施彤宇 斯蒂芬·金 蘇珊·西瓦茲 蘇學軍 蘇逸平 隨心玫
譚劍 特利·比松 田中芳樹 童恩正 托爾金
王晉康 威爾斯 威廉·厄普森 無極 威爾斯
蕭建亨 蕭志勇 星河 星新一 宣昌發 西馬克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 楊平 英子 尤異 宇無名 約翰·瓦利
詹姆斯·岡恩 詹姆斯·考西 張系國 趙海虹 鄭軍 鄭文光 周宇坤

熱點內容
男男肉體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7 21:06:17 瀏覽:205
免費閱讀出塞曲小說 發布:2025-07-27 20:55:26 瀏覽:420
免費已完結有聲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27 20:46:51 瀏覽:448
江湖二十四俠武俠小說 發布:2025-07-27 18:58:40 瀏覽:823
武俠小說中的用刀高手有 發布:2025-07-27 18:54:53 瀏覽:155
現在醫生穿越到古代的小說 發布:2025-07-27 18:41:10 瀏覽:709
宋知成尤淺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7 18:22:03 瀏覽:666
玄幻小說對抗異族的 發布:2025-07-27 18:10:42 瀏覽:774
2016中國短片科幻小說 發布:2025-07-27 18:08:05 瀏覽:314
玄幻小說男主睡了千年 發布:2025-07-27 17:54:21 瀏覽:952